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 篇1

五原縣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近年來,我縣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了很大發展,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創業就業方面收到了明顯成效。但由於職業培訓組織、資金渠道不統一,職業培訓資源分散,未能發揮職業培訓的最大效益和培訓資金使用效力,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不高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人員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落後,視野 較窄,缺乏長遠性和開拓性,他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認識不到提高技能對於個人就業、提高經濟收入的重要性,不願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也有部分人員認為,種地是他們生活的根本,參加技能培訓純屬浪費時間,沒有從長遠的角度看到培訓給他們帶來的效益。在農產品的粗加工、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建築業等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行業,他們覺得沒有必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培訓。因此,沒有時間參加職業培訓或者培訓時間較短效果不明顯,這也是制約他們參加職業培訓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技能大賽我縣僅有5人蔘賽,僅一人獲三等獎。

(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夠強,培訓質量不高。一是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脱節的現象。重理論輕實訓的教學方法難以吸引勞動者參與。二是教學模式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師生互動。培訓教師容易忽略學員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慮學員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的差異,對不同文化程度的學員培訓往往進行統一教學,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三是培訓科目設置比較單調,實用性不強,不能實質性的解決就業問題,無法完全適應學員的要求。

(三)各類培訓政出多門,整合優質培訓資源,形成合力,迫在眉睫。目前,人社、教育、農牧、殘聯、科技、工會、婦聯等部門都從各自的業務出發,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者轉移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各部門之間條塊分割,缺乏必要的統一、協調和銜接,沒有充分整合資源優勢,不能形成合力,培訓資源短缺結果使參訓學員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

(四)職業技能培訓的投資不足。部分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只注重收益,不注重投資。大多數培訓機構沒有足夠實習實訓設備,實訓基地和實訓場地條件落後,實訓設備簡陋,不利於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二、對策及建議

(一)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冊、微信等媒體廣泛宣傳職業技能培訓對就業的重要性,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貢獻,努力提高全社會對大力發展職業培訓重要性的認識,積極營造全社會進一步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培訓的良好氛圍。在培訓中,進行法律知識、社會風尚、職業道德和基本權益保護等教育,既能使其遵紀守法,安居樂業,融入城市,又能提升薪酬待遇,穩定就業。加大對培訓的宣傳引導和組織力度,想方設法調動勞動者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改“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

(二)今年我縣加大了對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整頓力度,取消了兩家的辦學資格,暫停一家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辦學。鼓勵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真辦學、真投資”,樹立服務社會服務民生解決就業的理念,實實在在的培訓、真真且且的就業,取得合理的報酬。鼓勵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嚴把聘用教師關,堅決杜絕聘用資質不合格的教師,優先聘用實際操作能力強的教師。鼓勵建設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管理人員高素質專業化隊伍,多聘用“內行”管理學校。

(三)加強招生培訓環節的監督檢查。嚴格按要求招生,對不符合培訓要求的學員一律不準享受國家培訓補貼資金,一經發現堅決取消其辦學資格,並追究其責任。監督環節實行“無縫對接”,利用螢石視頻全程多方位實時監督。

(四)進一步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對城鎮失業人員、退伍軍人要結合全縣重點拓展的就業領域,重點開發面向社區就業的服務類技能培訓項目;對參加失業登記的大中專畢業生,要結合其專業背景,重點開展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對返鄉農民工要根據其轉移就業要求和勞務輸出意願,結合本縣產業發展和新開工建設項目的需求,重點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對有技術和資金,並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工,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對未能繼續升學的城鎮和農村需進城務工的人員,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在加強理論培訓的同時更要着重通過現場演示、實地操作等實訓方式,提高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切實提高學員的生產技能和自身綜合素質。

(五)按照張建光縣長提出的“政府為主、渠道不變、統籌規劃、各記其功、突出就業”的原則,對全縣職業培訓資源進行整合。根據勞動者素質技能及市場需求,統一制定培訓規劃,統一下達年度計劃,對各級財政分別從人社、農業、扶貧等口下達的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在總體培訓計劃的指導下,按照各塊資金的規定用途,統籌安排使用。推行職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規範有序的職業培訓管理體系,將培訓補貼的發放與培訓合格率、職業資格鑑定合格率、就業率掛鈎,使職業培訓工作發揮出更大更好的社會效應。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 篇2

就業問題是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就業形勢日趨複雜多變,新形勢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進一步瞭解我市工會組織在職工就業培訓與服務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探索工會就業培訓發展新路徑,巢湖市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於近期到市總工會、槐林鎮和蘇灣鎮就此項工作進行了集中調研,並實地察看了我市職工服務中心和億信家政培訓中心,瞭解了我市工會組織在職工就業培訓服務方面發揮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工會就業培訓服務工作現狀:

近年來,市總工會以促進職工高質量就業為目標,積極創新培訓方法,不斷提高職工勞動技能,有力地服務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得到了廣大職工的歡迎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先後被授予“全國工會先進就業培訓機構”、“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20xx年,巢湖市培訓就業做法還在全國工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

(一)搭建了培訓平台。一是加強培訓陣地建設。在市政府和合肥市總工會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200萬元用於職工學校綜合改造,提升了辦學軟硬件設施水平。二是整合培訓資源。建立了“公益+市場”培訓模式,引進了巢湖市億信職業培訓學校,與市職工學校合作辦學。同時加強與我市服務業骨幹企業合作,實現培訓、實習、就業“一條龍”,以培訓促進就業、以就業帶動培訓,達到“雙促進”。三是拓展培訓內容。職工學校設立了電大工作站,為全市廣大職工提供大專和本科學歷教育培訓。目前在校就讀職工近千人,每年為巢湖大建設輸送高素質人才200多人,先後被安徽省電大評為“辦學先進單位”和“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二)提升了培訓質量。一是找準培訓內容。根據市場導向,企業向培訓學校提出培訓需要,學校按“訂單”排班;學校排出需求比較集中的培訓專題,學員按“菜單”自選。二是規範培訓標準。認真研究市場和技術要求,對月子護理員、育嬰師、家政服務員等培訓項目制定了標準化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流程。三是改進培訓方式。近幾年,職工培訓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抓手,市總工會主辦和協辦全市性的技能比賽達16起,特別是20xx年舉辦的巢湖市十大行業系列勞動競賽活動,吸引了全市近萬人次參加,產生了11名巢湖市“五一勞動獎章”和55名巢湖市“金牌職工”。

(三)優化了就業服務。市總工會主動和企業、職業中介機構聯繫,與用工單位對接,廣泛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和從業人員求職信息,通過網站、電子屏、招聘會進行發佈,促進供需銜接。同時,加強職工技能培訓就業管理,為其建立個人檔案,按照雙向選擇的方式,合理推薦就業崗位。每年正月舉辦春節招聘月,每個週末舉辦公益現場招聘會。近三年,全市累計舉辦330多場招聘會,進場企業9000多家次,累計達成就業意向數千人。

二、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一)培訓機構承載能力薄弱。目前,我市職工學校只有1名在編教師、11名外聘教師,有11個教室、1個多媒體教室,基本能夠滿足教學,但是教學設施只有25台電腦,遠遠滿足不能滿足教學之需。因此,師資力量、培訓硬件等設施與當前就業培訓需要差距較大。同時,還有培訓經費緊張、補貼不夠等問題,目前教師授課經費只有4萬元/年。

(二)培訓項目內容傳統單一。我市組織的各種培訓仍停留在幾大傳統行業簡單的技能培訓上,如:家政、餐飲、縫紉、營銷等,且多以陳舊的培訓方式為主,培訓效果不太理想,沒有根據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業態制及時調整培訓內容,與形勢發展、市場需求仍有脱節現象。

(三)培訓對象結構層次較低。一是培訓項目多呈短平快特點,即:投入少、時間短、要求低,這些項目基本上屬於基礎性知識和崗前適應培訓;二是中高級培訓缺乏。從調研結果看,我市目前對於中高級技術人員培訓方面尚處於空缺階段;三是人員結構層次低,由於我市年輕人外出務工較多,因此開展的大多是一些家庭主婦參加的培訓,如:家政服務和餐飲、月子護理等,參與者積極性也不高。

(四)基層工會組織力量薄弱。由於組織架構調整,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在人員配備上有所削弱,開展工作只限於上級工會佈置開展的一些工作,在職工就業培訓與服務工作方面目前尚處空白狀態,或泛泛開展一些配合性的工作,工會基層組織這一強大的隊伍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與時俱進,拓展培訓對象。一是要不斷拓展到農民工。農民工如今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市總工會要把就業培訓重心放在這支新型隊伍上,與政府有關部門共同落實和享用農民工相關政策;二是要不斷拓展到待業高校畢業生。由於不少大學畢業生擁有的技能素質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且工資預期過高,因此面臨着嚴重的結構性就業困難。市總工會可以對這部分羣體開展就業創業培訓,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活動的實施開展,重點對就業觀念、技能提升、創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

(二)貼近市場,拓展培訓項目。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科學技術創新,企業對勞動力素質和技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傳統的工會就業培訓項目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用工需求和職工發展需要,工會必須緊跟用工市場實際,主動分析市場,不斷調整培訓項目,增加培訓內容,要由傳統行業培訓逐漸向新興業態培訓發展。隨着我市建設明珠之城的步伐加快,巢湖半島一批康養醫療服務項目已經落户或者即將落户,我市就業培訓與服務工作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方向和中心工作,及時調整培訓結構。要將醫療、健康、養老以及旅遊等行業納入培訓內容。此外,隨着合肥市居家養老條例的出台,居家養老服務也將是一個新興的熱門產業,工會就業培訓與服務要緊跟市場形勢走,不斷探索出更多的新的培訓項目,在培訓與創業就業的結合上不斷突破。

(三)整合資源,創新培訓模式。一是健全聯合培訓模式。在工會自身培訓機構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充分藉助社會培訓平台,切實發揮一校一中心的主陣地做用,開發其他市場培訓平台加強合作。通過培訓後的就業情況,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對培訓內容做到優勝劣汰,切實發揮培訓實效。二是完善多層次培訓模式。區分不同對象、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項目和課程,加大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的比重,逐步提高培訓的層次。三是發展多樣化培訓模式,課堂培訓結合實際操作培訓,注重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可以藉助企業和工業園區生產場地進行,做到學以致用,充分發揮培訓效應。四是根據實際,做好分類培訓。根據我市實際,培訓計劃要做到分城市與農村,分巢南、巢西等五大經濟板塊,分行業、產業等進行。

(四)強基固本,切實發揮基層作用。工會基層組織建設要不斷加強,一是要黨政高度重視,將工會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計劃和年終的考核範圍,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要加快推進鄉鎮工會換屆工作,配齊配強基層工會班子;二是要主動作為,有為才有位。把職工就業培訓和服務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作為服務職工的一項重要抓手,切實為職工以及農民工就業、再就業以及能力提升做出應盡的責任;三是要增強服務意識,創新開展就業培訓與服務工作。主動與城市結業介紹機構加強聯繫,搜索城市企業用工信息,同時要發揮村居工會作用,蒐集轄區內有就業願望的待業人員和需要用工的企業信息,做好雙方的信息對接和共享,幫助更好的待業人員實現就業;同時還要加強與境內企業聯繫,督促企業盡好社會責任,積極主動開展職工能力提升培訓;四是圍繞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組織相關職工培訓,也可以根據實際發展農業大户,解決本地更多的農民工就業;五是整合資源,打造就業培訓基地。整合相關部門的政策資源,同時整合行業合作社資源,樹立典型,打造亮點,利用大企業的資源和影響,發展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培訓基地,依託基地做實就業培訓工作。

就業培訓是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的重要手段,是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的重要渠道。我市工會組織要緊緊圍繞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不斷探索好的經驗與做法,幫助職工廣泛就業和提升能力,助力巢湖市奮力實現“安徽爭五強、全面進百強”的奮鬥目標和明珠之城的加快建設。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 篇3

教育培訓工作高度重視,把能否搞好乾部培訓作為地方經濟能否振興,經濟能否快速發展的基礎工程來對待。各城市普遍有專門的幹部教育培訓管理機構和比較穩定的專職管理隊伍,機構專門化推動了工作專業化,突出表現在基礎工作更加紮實,比如組織制訂各類幹部能力知識體系框架,進行培訓有效性課題研究等,指導培訓工作,提高了管理有效性。

啟示之二,建立激勵約束的保障機制,激發幹部自身學習動力,是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幹部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教育培訓取得實效的內在動力。上述七個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國改革開放較早,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由於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步伐快,客觀上使幹部產生知識不及時更新就會落伍的緊迫感,形成了幹部知識自主更新的氛圍,實現了幹部教育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幹部教育培訓的保障機制建設上,各地均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建立幹部學習積分制、考試隨機抽樣辦法、領導幹部任職資格考試製度、後備幹部培訓考試錄用制度。尤其是諸暨市在重要班次參訓人員的選擇上,堅持“選訓制”,通過考試選拔參加培訓人員,即保證了有限培訓資源的合理利用,又激發了幹部學習的內動力。

啟示之三,加強教育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建設,引入競爭機制,是提高幹部教育培訓質量的基本途徑。各地在培訓工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普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各地普遍實施的辦班申報制度,規範了對培訓工作的管理;佛山市針對黨校教師佔三分之一。紹興等地開展的教學質量評估及教師授課招標工作,使教學質量與教師的考核、獎金嚴格掛勾,有效地增強了黨校教師的競爭意識,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啟示之四,充分利用各種培訓教育資源,採用靈活的辦學方式是解決因需施教、增強培訓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上述七城市在抓好乾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立足本地各類培訓教育資源,瞄準國內外高等院校、培訓機構聯合辦班的方式,對地區經濟發展急需的城市經濟、城市規劃、城市工業和幹部能力提高等領域進行重點培訓,舉辦了諸如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建設、新聞發言人、信息化管理等專題培訓班,鼓勵、支持幹部參加經濟管理研究生班、MBA和MA班等比較系統的學習,改變了大而統的政治理論培訓工作格局,滿足了幹部個性化培訓需求,大幅度的提高了辦班質量,取得了顯著的培訓效果。

啟示之五,提高幹部實踐能力,強化培訓成果轉化,是幹部教育培訓的出發點和落實腳點。注重培訓幹部的實踐能力,堅持虛實結合,學用結合,強調培訓成果轉化是所考察城市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一個突出的共同特點。宿遷市推出“學理論,解難題,出成果”活動,就是要求受訓幹部運用所學理論,研究解決本地、本單位改革和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並要形成工作報告。東莞市要求學員在培訓班結束後,專門進行為期一週的基層調研,然後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撰寫學習心得和工作建議。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推動措施,受訓幹部的實踐能力履崗能力普遍得到增強。

啟示之六,提高經費保障的可靠性,是確保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創新與發展的根本保證。在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各地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改革探索和創新發展,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即使在財力相對薄弱的城市,在幹部教育培訓上也十分捨得投入。各地普遍將幹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了財政預算,使各類主體班次一般都有可靠的資金來源渠道,部分地區在著名高校辦班、國外辦班,以及選派幹部參加研究生班、MBA、MA班學習等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經費,使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獲得了長足發展。

借鑑七城市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市今後三年實施幹部知識更新工程的總體要求,對我市的人事培訓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訓制度體系。一是建立全市統一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機構,強化幹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相關職能,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二是科學制定工作規劃,規劃是龍頭,制訂一個合理的培訓中長期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是開展人事培訓工作的首要環節;三是健全教育培訓管理體制,制定培訓職責分工、施教機構管理以及培訓質量評估等制度。

(二)建立佈局合理的培訓網絡體系。教育培訓資源匱乏一直是制約我市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開展的瓶頸問題。借鑑外地先進經驗,樹立統籌整合、市場化和以人為本等新的理念,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的有機結合,通盤考慮全社會的教育培訓資源,在不斷強化黨校作為幹部教育培訓主渠道的同時,滿足不同幹部不同時期不同層次的培訓實際需求,調 動社會各方辦學的積極性,逐步建立黨校、社會培訓機構、區內外高校共同參與的社會化教育培訓網絡體系,通過統籌整合降低培訓成本、優化培訓投入。加強管理,通過推行培訓資質認證等途徑,逐步規範培訓市場,並引導各類培訓機構健康發展,逐步建立一個機制創新、手段齊備、功能完善的培訓市場。

(三)建立靈活高效的培訓操作體系。有效開展與實施幹部

教育培訓,需要建立靈活高效的幹部培訓操作體系,努力達到幹部教育培訓量與質的統一。一是滿足幹部對教育培訓內容的實際需要,採取自選培訓方式,由參訓者根據本人工作實際及知識結構自選課程類別及培訓時間,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找準供與需的結合點,解決教育培訓供需脱節問題,提高培訓效益,真正達到學以致用、促進工作的目的。二是探索實施網絡化培訓,面對日益突出的工學矛盾,發揮現代網絡的作用。網絡具有信息共享、可多人同時使用、不受地域時間因素限制等優點,充分依託和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幹部網上培訓學校,配套開發一個先進、高效、實用的工作系統,既為自選培訓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也使培訓的面更廣、量更大、費用更低,方式也更靈活、便捷,可以較好地解決幹部學習與工作的矛盾。

(四)建立客觀公正的培訓評估體系。教育培訓質量評估體系保證幹部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環節,為加強幹部教育培訓的質量管理,應建立客觀公正的幹部教育培訓質量評估體系。評估採取分類評估、綜合質量評估、年度評估以及初次准入評估等方式,由幹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對各級各類施教機構和培訓承辦單位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軟硬件資源進行評估,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對學員反映良好、培訓質量較高的施教機構,人事部門在政策和培訓任務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培訓機構的優勝劣汰,引導培訓機構在競爭中求生存,以培訓質量求發展,更好地督促培訓機構辦好培訓。

(五)建立穩定可靠的培訓保障體系。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參訓制度,通過制定幹部任職資格考試製度、幹部教育培訓考核登記制度、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管理制度等,將幹部培訓情況作為年終考核和提撥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乾部教育培訓經費保障制度,將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按年度劃撥專項經費;在外聘高水平師資、“走出去”辦班以及培訓基地軟硬件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的落實。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 篇4

雙牌縣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培訓工作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雙牌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腹,現轄6鎮5鄉3個國有林場和1個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總人口20餘萬人,總面積1751平方公里,大體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近兩年來,全縣城鎮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 5414人,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31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70人;通過勞務協作轉移就業1180人,其中20xx年度878人,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10%,20xx年度現已達到302人,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41.1%。全縣完成各類培訓5820人次,僅20xx年度參加培訓人數達到了4467人,參訓人員合格率達到了95%,就業率超91%。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20xx人,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00.6%,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861人,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07.62%;創業培訓602人,100%完成市定目標任務。20xx年度到目前共完成各類培訓1353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781人,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 199人,創業培訓238人。

二、工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轉移就業

1、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20xx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門召開城鄉統籌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工作大會,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相關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成立了以縣人社局長為組長的城鄉統籌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形成了由人社局掛帥,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主抓,業務部門具體負責,其他部門共同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同時,為了全面做好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信息共享的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建立了鄉(鎮)基層勞動保障機構,形成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為主體、鄉(鎮)勞動保障機構為依託,最終延伸到村級的城鄉統籌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在鄉鎮成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的同時,由各鄉鎮確定一名鄉領導、2--3名工作負責本鄉鎮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和職業培訓工作,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各鄉鎮確定的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進行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的培訓。目前,全縣各鄉鎮成立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並在每個行政村確定了勞務輸出信息員,從而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聯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組織網絡。

2、調查摸底,建檔歸冊。積極做好全縣各類勞動力的調查摸底、建檔歸冊工作,組織各鄉鎮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結合各自實際,對轄區內的勞動力年齡段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貧困勞動力、新成長勞動力等進行全面摸底,建立相應的工作台帳和人員信息檔案,摸清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意向、培訓願望,從而確保有針對性的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轉移就業培訓等服務工作。

3、全面統計、動態管理。縣相關行政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進度統計報表,確立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等四種報表形式,並將報表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中,保證其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便於全面掌握全縣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狀況。

4、開展宣傳、營造氛圍。針對部分農民戀土守家,受傳統農業經營觀念的束縛,寧可閒待在家裏,也不出門掙錢創收的現象。縣委、政府利用電視勞動保障專欄和廣播,宣傳職業培訓、基地建設、維權等方面的內容,大力宣傳本地轉移就業的典型和創業成功人士的現狀,並結合“三下鄉”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引導,通過農民能夠看得見聽得到身邊事,教育引導農民從思想和觀念上進行轉變,為做好創業和轉移就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5、積極引導、轉變觀念。引導城郊附近的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場旺的優勢,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變觀念,依靠自身優勢,從事商業、飲食業、榨油、竹木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xx年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鎮就地轉移從事餐飲服務、人力運輸、機動車修理、電器維修、農產品加工經營以及季節性勞動力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人數達3600人次。

(二)結合工作實際,狠抓職業培訓

1、整合資源,加快步伐。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結合我縣實際,面向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鄉失業失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現已開設工種有計算機、電工、電焊、服裝裁剪、木工、瓦工、烹調、特色餐飲和汽車駕駛、汽車維修等種類。目前,我縣準備投入50萬元開始對現有校舍進行必要的建設和維修。並增加更多的培訓硬件設施等。

2、部門聯動、相互協作。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工作。一是農業、林業、畜牧、農機等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大力開展各項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素質。二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門開展就業靈活的行業技能培訓,在工程施工中大量招收本地農民工並進行相應的技術技能培訓;四是各涉農部門結合各自工作職能,組織各鄉鎮全面開展各項實用技術短期培訓班,使全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樹管理、畜牧養殖等技術,使農村勞動力素質和技能得到明顯提高。

3、精準培訓、定向輸出。與各用人單位聯繫,掌握了他們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積極開展定向式培訓,聘請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教學經驗和培訓技能的教師授課,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各種實用技能的崗前培訓,以確保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質量。20xx年3月,專門為雙牌縣雲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培訓了49名森林土雞養殖員。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培訓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目前全縣的各項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正在有序開展,但是,為了不增加農民的負擔,各類技術培訓經費主要依靠縣財政撥付,而縣財政十分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工作正常開展。20xx年10月,根據縣委主要領導的批示精神,就業口相關負責同志組織人員到郴州市學習了技能培訓方面的先進經驗,郴州市針對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農村貧困勞動力“兩後生”參加技工院校培訓的,每人每年的財政補貼達到了1萬元,對其他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也是大幅度提高了補貼標準,對培訓的推動作用很大。而雙牌縣確因為經費不足,只能開展一些較為粗淺的技能培訓,高層次、高技能含量高的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工作開展還較為困難。

2、參訓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全縣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因此能夠掌握的技術和勞動技能比較單一,技術含量低;勞動力自身的素質限制了他們掌握高技術工種,不能掌握國家認證資格的職業技能,轉移就業競爭能力差,這就導致務工機會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機會則更少,阻礙了勞務創收的提高。還有部分農民受陳舊勞動觀念的束縛,未能充分認識自身勞動力資源的商品價值,隨遇而安的思想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質不高,職業技能、技術缺乏,難以適應人力市場需求。

3、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全縣的勞動力信息數據庫數據基本上是從縣扶貧辦的全縣貧困勞動力數據服務平台倒入,相當一部分的數據採集很不精準。年前,人社部要求各地務必於今年5月30日前完成貧困勞動力的基本信息數據採集,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開展進度很不理想,全縣僅個別鄉鎮上報了基本數據,大多數鄉鎮的數據採集和上報工作尚未開展。同時,全縣的勞務協作工作信息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信息閉塞,對市場各類用人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收集和公佈,無法開展勞務協作“線上對接”。

四、意見和建議

1、抓政策宣傳促就業觀念轉變。破除不適應勞動力轉移的一切舊觀念,樹立勞動力資源轉換觀念和創業致富的新觀念,建立農民新型生產生活方式。聘請勞動力轉移帶頭人和行業的土專家,以他們的親身體會和豐富經驗,現身説法教育廣大農民,帶動農民學經營、創市場。積極利用農民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發展林業、畜牧業、設施農業等發家致富的典型,引導農民向附加值高的行業轉移。

2、抓精準培訓促就業質量提升。認真實施省、市培訓規劃,突出實用實效,開展針對性培訓和實用性強的實踐培訓,大範圍提高整體素質,把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勞動技能作為一項重大的基礎工作來抓,建立健全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體系,安排落實項目經費,力爭在農民培訓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以此推動農村勞動力由季節性向常年、由農村向城市、由種養業向二三產業、由農業向非農業的戰略性轉移;鼓勵支持農民實行就地、就近轉移,由從事種植業向養殖業、林果業轉移;由原來的自發、分散轉移向有組織、有規模轉移,採取有力措施,促進農民工參與縣域境內的公路、水利、安居工程等建設項目,有利於勞動力轉移“離土不離鄉”,降低勞動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力爭取得明顯成效。

3、抓政策落實促服務水平提高。要發揮就業資金的扶持作用,全力打造公共就業服務平台,進一步抓好社會化服務,繼續清理取消對農民工的各種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費,落實關於促進農民工進城就業務工的兑現工資、改善勞動條件、解決子女入學、户籍登記管理等政策,實行與城鎮失業人員相同的勞動合同、失業求職登記和社會保險制度。統籌城市和鄉村就業、統籌工業和農業發展,把基礎設施建設使用本地農民工、農業產業化吸納農村勞動力政策落到實處。認真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崗前技能培訓,勞動力供求信息傳遞網絡,並切實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為不斷擴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創造條件。

4、抓勞務協作促轉移就業提速。研究出台20xx年度全縣勞動協作脱貧實施方案,依託全國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平台和省廳勞務協作信息平台,上下聯動,部門配合,精準採集貧困勞動力信息數據,進一步完善全縣貧困勞動力信息數據庫,確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貧困勞動力的各項數據採集。與此同時,要迅速開展勞務對接和現場招聘活動,繼續舉辦“春風行動暨春季人才交流大會”、“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就業精準扶貧招聘”等專場招活動至少達到4場次以上,特別要在七月底專門組織開展一次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為應屆高校畢業生及時就業牽線搭橋,做好服務;繼續開展“五深入”活動,組織開展鄉鎮招聘會8場次以上,讓羣眾真正享受到家門口服務,實現現場招聘真正覆蓋全縣,通過政策扶持和定向輸出力促農村貧困勞動力通過轉移就業達到700人以上。

關於就業培訓調研報告範文 篇5

近年來,我縣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了很大發展,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創業就業方面收到了明顯成效。但由於職業培訓組織、資金渠道不統一,職業培訓資源分散,未能發揮職業培訓的最大效益和培訓資金使用效力,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不高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人員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落後,視野 較窄,缺乏長遠性和開拓性,他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認識不到提高技能對於個人就業、提高經濟收入的重要性,不願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也有部分人員認為,種地是他們生活的根本,參加技能培訓純屬浪費時間,沒有從長遠的角度看到培訓給他們帶來的效益。在農產品的粗加工、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建築業等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行業,他們覺得沒有必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培訓。因此,沒有時間參加職業培訓或者培訓時間較短效果不明顯,這也是制約他們參加職業培訓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技能大賽我縣僅有5人蔘賽,僅一人獲三等獎。

(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夠強,培訓質量不高。一是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脱節的現象。重理論輕實訓的教學方法難以吸引勞動者參與。二是教學模式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師生互動。培訓教師容易忽略學員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慮學員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的差異,對不同文化程度的學員培訓往往進行統一教學,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三是培訓科目設置比較單調,實用性不強,不能實質性的解決就業問題,無法完全適應學員的要求。

(三)各類培訓政出多門,整合優質培訓資源,形成合力,迫在眉睫。目前,人社、教育、農牧、殘聯、科技、工會、婦聯等部門都從各自的業務出發,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者轉移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各部門之間條塊分割,缺乏必要的統一、協調和銜接,沒有充分整合資源優勢,不能形成合力,培訓資源短缺結果使參訓學員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

(四)職業技能培訓的投資不足。部分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只注重收益,不注重投資。大多數培訓機構沒有足夠實習實訓設備,實訓基地和實訓場地條件落後,實訓設備簡陋,不利於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二、對策及建議

(一)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冊、微信等媒體廣泛宣傳職業技能培訓對就業的重要性,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貢獻,努力提高全社會對大力發展職業培訓重要性的認識,積極營造全社會進一步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培訓的良好氛圍。在培訓中,進行法律知識、社會風尚、職業道德和基本權益保護等教育,既能使其遵紀守法,安居樂業,融入城市,又能提升薪酬待遇,穩定就業。加大對培訓的宣傳引導和組織力度,想方設法調動勞動者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改“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

(二)今年我縣加大了對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整頓力度,取消了兩家的辦學資格,暫停一家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辦學。鼓勵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真辦學、真投資”,樹立服務社會服務民生解決就業的理念,實實在在的培訓、真真且且的就業,取得合理的報酬。鼓勵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嚴把聘用教師關,堅決杜絕聘用資質不合格的教師,優先聘用實際操作能力強的教師。鼓勵建設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管理人員高素質專業化隊伍,多聘用“內行”管理學校。

(三)加強招生培訓環節的監督檢查。嚴格按要求招生,對不符合培訓要求的學員一律不準享受國家培訓補貼資金,一經發現堅決取消其辦學資格,並追究其責任。監督環節實行“無縫對接”,利用螢石視頻全程多方位實時監督。

(四)進一步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對城鎮失業人員、退伍軍人要結合全縣重點拓展的就業領域,重點開發面向社區就業的服務類技能培訓項目;對參加失業登記的大中專畢業生,要結合其專業背景,重點開展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對返鄉農民工要根據其轉移就業要求和勞務輸出意願,結合本縣產業發展和新開工建設項目的需求,重點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對有技術和資金,並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工,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對未能繼續升學的城鎮和農村需進城務工的人員,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在加強理論培訓的同時更要着重通過現場演示、實地操作等實訓方式,提高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切實提高學員的生產技能和自身綜合素質。

(五)按照張建光縣長提出的“政府為主、渠道不變、統籌規劃、各記其功、突出就業”的原則,對全縣職業培訓資源進行整合。根據勞動者素質技能及市場需求,統一制定培訓規劃,統一下達年度計劃,對各級財政分別從人社、農業、扶貧等口下達的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在總體培訓計劃的指導下,按照各塊資金的規定用途,統籌安排使用。推行職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規範有序的職業培訓管理體系,將培訓補貼的發放與培訓合格率、職業資格鑑定合格率、就業率掛鈎,使職業培訓工作發揮出更大更好的社會效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r6k8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