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精選3篇)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精選3篇)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 篇1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富民之源。近年來,按照中央和省、市、區部署要求,江寧高新區大力推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始終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努力促進充分就業,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為了解園區就業創業基本情況,應對新變化和新挑戰,打好就業創業攻堅戰,經調研形成如下報告。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精選3篇)

一、就業創業工作推進情況

(一)搭建有效的就業推薦平台。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多渠道發佈招工信息。舉辦大型招聘會,讓企業與應聘人員面對面溝通;與各高校就業中心建立合作關係,向園區企業發佈各高校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信息,為園區企業招聘高技能人才搭建橋樑;主動與福利企業聯繫,對就業崗位進行摸排,以崗薦人盡力促成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今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會12場,1場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6場企業專場招聘會、4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場就業困難人員專場招聘會,發佈招聘信息1000條,提供5000多個崗位,幫扶困難就業人員101人。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在做好園區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同時,密切關注企業勞資關係發展動態,監管並舉,督促企業合理規範用工,以規範用工促就業。為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今年還進行了省級“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園區”創建工作。

(三)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就業需要和職業技能標準要求,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與培訓機構一道走訪企業,把培訓和服務送進企業。同時,利用高校資源,讓高校為企業服務,做好高校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多為社會培育高技能人才。今年,已完成在職培訓450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06人。另外針對大學生創業特點,定期到高校巡講創新創業政策,宣傳“大創”服務功能和各項辦事流程。積極組織區域內高校學生參加省市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以實戰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水平。

(四)拓寬就業渠道,以創業帶就業。在推進全民創業方面,積極開展創業教育與指導,重點推進高層次人才創業和高校畢業大學生創業工作。載體建設方面,共計孵化面積約30萬平米,包含生命科技小鎮南、北區,創業大廈、生命科技加速帶、瑞鴻科技孵化器和有志教學孵化器。融資對接方面,江寧創投、金光紫金、蘇創投等40餘家風投機構入駐園區,累計為園區內科技型企業提供含天使投及多輪融資在內融資總額數億元。營商環境改善方面,園區對入駐的科技型企業研發出的產品採取首購首試首用原則,優先購買、試用其產品並給予客户體驗報告,並對產品性能強、試用效果好的給予大力宣傳與推薦。

二、主要問題

(一)勞動力供求總量和結構性矛盾突出。從勞動力的總體需求來看,江寧高新區總量供求關係基本平衡,但是在勞動力結構上,依然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在專業技術性崗位“有崗無人”,非專技性崗位“有人無崗”,勞動力供求雙方均有失衡。

(二)企業與個人參與技能培訓積極性不高。在職人員工作比較繁忙,利用平時工作時間,企業不支持,利用節假日,員工精力又不夠。而無業人員的培訓,雖有政府補貼,但需個人先預付培訓費用,培訓積極性不高。

(三)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少、創業載體缺乏。園區現有創業扶持政策以及載體建設大多服務於高層次人才,針對大學生的少,以至於優秀的學生創業項目很難落户。

三、幾點思考

(一)積極引導實現就業。詳細瞭解求職人員以及企業用工信息,做好信息採集。加強就業各項扶持優惠政策的宣傳普及,及時準確地為羣眾發佈就業政策資訊,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提高就業創業宣傳力度。

(二)建立培訓就業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適應不同羣體的培訓就業基地和形式多樣的培訓就業模式。計劃將創業培訓與崗前技能培訓合併進行,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確保人才不流失。

(三)調動大學生自主創業。儘快促成園區大學生創業獎勵政策出台,整合現有資源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載體。繼續到高校巡講創新創業政策,做好創業實踐項目的管理、孵化與服務,有效的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 篇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才培養方式日臻多樣化,與人才發展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教育部數據顯示,20xx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人,相比20xx年(765萬)增加30萬人。另一方面,據20xx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公佈的數據,截至20xx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以下簡稱“海歸”)總數達265.11萬人,僅20xx年就有43.25萬留學生畢業回國,新增海歸人數已經超過高校畢業生增量。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下“人才磁鐵”效應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海歸羣體的快速增長使其就業壓力更甚從前,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共同關注。

為持續跟蹤海歸回國就業與創業的現狀和問題,預測未來海歸就業創業的發展趨勢,智聯招聘與全球化智庫(CCG)再度聯手,發佈《20xx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重點反映了以80後、90後為主的新生代海歸的留學前後情況的變化、回國發展的現狀、就業創業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於當前留學生回國發展的看法。共收到調查問卷3032份,有效問卷為1821份,其中92.1%的狀態是在國內就業,在國內創業的僅佔7.9%。

調查主要發現如下:

過半海歸回國後未發生城市間遷移,16.5%的海歸向一線城市遷移

海歸融入國內情況較20xx年明顯好轉

IT/通信/電子/互聯網和金融業更受海歸青睞,近半數海歸初次就業税後月收入低於6000元

專業不對口現象,在海歸羣體中同樣明顯

北京仍是海歸創業首選城市,成都、武漢等城市吸引力漸顯

創業艱難,過半海歸有創業失敗的經歷,近六成海歸創業仍未盈利

海歸生活狀態

與家人團聚是回國的主要原因,超九成的海歸能融入國內社會

回國發展原因調查顯示,“方便與家人團聚”和“情感與文化因素的影響”是兩大主因,分別佔比70.6%和63%。這與調查樣本中70.8%的海歸是獨生子女這一事實不無關係。國內經濟增長,政治穩定;飲食文化、國外經濟形勢不利於外國學生髮展、國內休閒娛樂更為豐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過25%。另外,國內社會網絡關係、所學專業在國內發展前景、奉獻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別佔22%、16.2%、15.8%。因國家相關優惠政策而歸國的人員僅佔8.8%。

海歸回國之後,50.5%的海歸能順利融入國內生活與工作,認為雖有困難,但能逐漸克服佔比44.7%。此外,4.8%的海歸表示回國後始終無法完全融入。與20xx年的調查結果(一直很難融入的佔12.9%)相比,海歸融入國內環境的情況明顯好轉。

過半海歸回國後未發生國內城市間遷移,16.5%的海歸向一線城市遷移

回國後,50.9%海歸未發生城市間的遷移,發生遷移部分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線城市之間遷移佔比16.9%,從一線城市遷向其它城市佔比8.4%,從其它城市向一線城市遷移佔比16.5%,在非一線城市之間遷移的佔比7.3%。

海歸目前所在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以較大比例優勢領先其他城市,佔比分別為24.7%、13.8%,深圳和廣州位居其後,分別佔4.9%、4.6%。相對於20xx年數據,在北京和廣州的海歸比例有所下降,分別下降2%和1.2%。

超三分之一的海歸認為留學收益大於成本

調查發現,海歸羣體對留學效益價值持肯定態度。認為收益大於成本的佔36.3%,認為收益成本相當的佔18.1%,認為收益小於成本的佔27.3%,説不清的佔18.3%。

海歸就業狀況分析

超七成海歸可在3個月內找到工作

在獲得國內第一份工作耗時方面,花費1-3個月的佔比最高,為38.6%,花費1個月以內的佔32.1%,相較20xx年的40.3%有所下降。此外,花費3-6個月的佔18.5%,花費6-12個月的佔7%,花費1年及以上的佔3.8%。

image008.png

IT/通信/電子/互聯網、金融業受海歸青睞

在就職行業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為IT/通信/電子/互聯網、金融業、文體教育/工藝美術、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汽車/生產/加工/製造,佔比分別為15.5%、14.6%、9.9%、9.4%、9%。此外,能源/礦產/環保、政府/非盈利機構、交通/運輸/物流/倉儲、農林牧漁四個行業,佔比均在5%以下。

一方面,IT/通信/電子/互聯網以及金融行業的人才缺口大,行業發展前景較好。此外,行業內高薪職位較多,自然會吸引海歸的目光。但與此同時,這兩個行業的競爭指數高,工作壓力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建議廣大海歸能夠根據自身專業及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避免一窩蜂扎堆到熱門行業中。

在對目前單位所在行業未來十年發展前景的看法上,海歸羣體整理持樂觀態度,認為非常有前景的佔27.1%,發展平穩的佔32.4%,將會轉型升級或洗牌的佔19.1%,認為會進一步萎縮的佔11.3%,另有10.1%認為説不清。

專業不對口現象在海歸羣體中同樣明顯

海歸就業的工作崗位類型分佈中,排名前五分別是銷售、技術、市場/公關/廣告、運營、行政/後勤,佔比依次為13.5%、12.3%、10.3%、9.4%、8.4%。其次是財務、人力資源和研發,佔比分別為5.9%、5.7%和4.7%。設計、產品等崗位佔比均低於4%。

進一步調查發現,海歸羣體對當前工作崗位與其海外所學專業的匹配度偏低,認為非常匹配的僅為16.9%,認為匹配程度一般的為54.5%,認為完全不匹配的佔28.6%。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佈的《20xx年大學生求職指南》數據來看,有38.5%的國內大學生存在與專業不對口的情況。看來,不論是國內的大學生,還是海歸羣體,均存在專業不對口的情況。

近半數海歸初次就業税後月收入低於6000元,近7成認為月工資遠低於期望

本次調研中發現,海歸初次就業的工資分佈中,6000元及以下的佔比最大,為44.8%,6001-8000元的佔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xx0元的分別佔比13.0%和13.7%。20xx1元及以上的佔比僅為5.8%。

當被問及實際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是否一致時,認為高於期望的僅為1%,認為基本符合的佔比30.1%,認為遠低於期望工資的佔比68.9%。

超過半數海歸認為留學經歷有利於個人職務晉升

從留學經歷對個人國內職務變化的作用來看,50.1%海歸認為留學經歷有利於個人職務提升,44.8%的認為基本沒有影響,剩餘5.1%的海歸人員認為留學背景不利於個人職務晉升。

海歸創業情況分析

海歸開始創業的時間集中在20xx年至今,創業領域集中於創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

從初始創業時間上來分析,選擇20xx年至今的比例最高,達76.4%。隨着國內越來越多的創業支持政策落地實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海歸選擇歸國創業。

在行業分佈上,海歸們偏好創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主要集中在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佔比為19.8%。緊隨其後的是服務和和文體教育/工藝美術,佔比分別為14.7%和11.8%,選擇金融業的佔10.3%。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房地產/建築業、商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佔比均在10%以下。汽車/生產/加工/製造、文化/傳媒/娛樂/體育、能源/礦產/環保佔比均為5%。政府/非盈利機構、交通/運輸/物流/倉儲的佔比均低於1%。

北京仍是海歸創業首選城市,成都、武漢等城市吸引力漸顯

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武漢,佔比分別為24.3%、8.1%、6.6%、5.9%、4.4%,這五所城市幾乎吸引了半數創業海歸。創業所在地域呈現“一線城市為主導,二線特色城市快速崛起”基本特徵。其中,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

選擇創業城市的理由呈多樣化特徵。其中經濟發展、人脈關係、環境舒適、文化多元包容性強、公共資源集中五類原因排名靠前,佔比依次為49.3%、39.7%、36%、32.4%、32.4%。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的軟實力更受海歸創業者關注。其次,產業基礎、配套設施、人才政策、房價等生活成本,佔比分別為28.7%、27.9%、20.6%、19.1%。

創業艱難,近6成企業尚未開始盈利

受企業所在的行業、企業規模、經營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響,海歸創業企業的盈利週期差異較大。1-3年內盈利的佔比27.9%,3-5年盈利的佔比5.2%,5-20xx年盈利的佔比4.4%,20xx年以上盈利的佔比2.9%。目前尚未開始盈利的企業佔比59.6%,相比20xx年42%的比例有所上升。此外,根據盈利週期比例來看,於20xx年開始創業的企業基本尚未發展到盈利的階段。

過半創業者有創業失敗的經歷,經驗匱乏是導致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有52.9%的海歸創業者有創業失敗的經歷。囿於樣本數量,預測有過創業失敗經歷的實際比例還可能更高。

對創業失敗原因進行調查後發現,經驗匱乏和資金不足為主要原因,佔比分別為40.4%和29.4%,市場定位偏差的比例高達27.2%。此外,合夥人之間出現矛盾、技術不夠先進分別佔比16.2%、8.8%。

經營運行成本高是當前海歸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

結合創業失敗案例的情況,我們對當前海歸創業項目的挑戰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海歸創業者在回國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別是經營運行成本高(56.6%)、融資困難(44.1%)、對國內市場缺乏瞭解(42.6%)、相關創業服務不到位(39.7%)。此外,政府相關政策配套不齊、難以引進和留住適用人才、技術成果產業化困難也是困擾海歸創業的因素,佔比分別為33.1%、29.4%、22.8%。

僅27.2%的海歸認為創新基地和平台發揮出了較大的作用

當被問及創業園區、孵化器等創新基地和平台對創業企業的幫助程度時,被調查者認為對於其創業發展的幫助並不明顯。其中,認為幫助非常大的僅佔比11.8%,認為幫助較大的佔比15.4%。綜合來看,一方面,海歸對國內的支持政策瞭解程度不深,導致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平台的支持作用較少。另一方面,各地的支持政策千差萬別,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能否持續的對海歸羣體提供創業幫助,也有待時間的考驗。

海歸基本情況分析

(一)樣本特徵:男性樣本比例略高於女性,99%以上為中國籍,90後比例過半數,獨生子女比例、未婚比例均超七成

本次調研共收集1821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佔比略高於女性,其中男性佔51.7%,女性佔48.3%。國籍方面,99.3%的被調查者為中國國籍,0.7%被調查者已獲得其他國籍。

年齡方面,以80後和90後海歸為主,其中,80後海歸佔比42.3%,90後海歸佔比為53.3%,經過細分發現,90-95年之間的海歸佔比為50.0%,95後僅佔3.3%。70後、60後海歸佔比較少,分別為3.5%、0.9%。

此外,調查結果顯示,海歸中獨生子女佔比七成,為70.8%,非獨生子女的佔比僅為29.2%。獨生子女比例偏高。隨着我國老齡化加劇,照顧父母、家庭團聚等因素將成為留學人員中的獨生子女歸國發展的重要原因。

留學前所在城市分佈情況:北京為出國前主要所在地

從海歸出生地來看,北京穩居首位,且比例遠遠超過其它地方。上海、鄭州、廣州、西安、成都居前六位。其它各城市佔比依次遞減,但差距微小,且地域涵蓋我國東、中、西各地區。

從海歸出國前所處的教育階段分佈來看,本科學歷出國者比例最高,佔比為56.2%,其次是高中和碩士研究生階段,佔比分別為21.4%和19.5%,博士研究生和國小佔比較少,分別為1.3%和0.7%。處於其它教育階段佔比0.1%。

主修專業以商科居首,留學國家以英美為主

在最近一次的留學國家分佈比例來看,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位列前五名,佔比分別為24.9%、17.9%、10.9%。8.8%、6.3%,以上國家是我國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國,擁有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法國和加拿大的佔比也均超過4%。其他國家佔比均低於3%。

在國外獲得最高學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居首位,佔比近學科半數,為47.3%,應用科學佔比為16.2%,居第二位。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佔比非常接近,均為10%左右。自然科學佔比最低,僅為7.4%。

近半數海歸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在職業規劃方面,46.3%的海歸有非常明確的職業目標,45.9%的海歸尚未無清晰規劃。7.8%的海歸選擇“任其發展,不做規劃”。

海歸的最大優勢體現在國際視野,但卻不瞭解國內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

在海歸就業優勢方面,在國際視野、語言優勢、跨文化溝通能力方面具有優勢的調查比例分別為85.9%、82.2%、79.5%。

在海歸就業劣勢方面,調查結果顯示主要在於不瞭解國內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回國錯過校招季;不適應國內人情社會,難以獲得發展機會;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國內市場環境,佔比分別為65.9%、46.6%、45.3%、44.7%、41%。

回國前最需就業信息諮詢服務,呼籲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

就業信息諮詢、海歸政策解讀、職業規劃、就業推薦是海歸人員在回國之前最渴望獲得的四項服務,分別佔比19.8%、19.8%、19%和18.7%。定向招聘渠道次之,佔比15.1%。海歸回國前對創業輔導、社會融入支持服務的意願相對較少。

通過調查發現,吸引留學生方面,政府應完善的激勵保障政策主要有四個方面: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74.2%)、搭建青年海歸交流平台(59%)、建立人才補貼制度(50.6%)、解決户籍住房位居前四位(47.8%),其次是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33.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30.4%)。表彰重大貢獻、解決子女教育等關注度較低,均低於30%。

就業創業調研報告 篇3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市紮實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決策部署,將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從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強指導、暢通渠道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探索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當前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為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們對全市大學生創業就業情況進行了綜合調研,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形勢及現狀

隨着國內高校的不斷擴招,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據國家人社部統計數據,20xx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834萬,比20xx年增加14萬人,加之上年就業壓力尚未充分釋放,今年整體就業形勢仍難好轉。據統計,20xx年我市户籍高校畢業生約1.2萬人,加上外來求職的應往屆高校畢業生,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總人數約1.5萬人,就業需求較往年進一步增加。同時,受整體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影響,全社會就業崗位需求明顯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任務非常艱鉅。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分析

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系統數據分析,20xx年和20xx年我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1648人和1676人,其中絕大部分為上級人社、教育部門移交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自主登記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較少,20xx年為140人,20xx年為19人,各級人社部門通過免費就業創業培訓、推薦就業、扶持創業、提供見習崗位和基層服務崗位等手段,使就業率達到96%和96.56%。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

從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分佈情況看,近兩年年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自主創業、基層服務項目、靈活就業和其他8類(具體情況見表1)。從調研數據統計情況看,非國有企業、靈活就業和基層服務項目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20xx-20xx年以上三類就業渠道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佔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總數的80%以上。

注:事業單位錄用包含政府購買服務人員

(三)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情況分析

近兩年來,特別是20xx年我市啟動“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以來,全市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高校畢業生大幅增加。根據調研統計,20xx年全市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25人;20xx年年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994人。

從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看出,隨着國家、自治區和我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陸續出台,以及我市對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有所轉變,先就業再擇業和自主創業的理念逐步樹立,不再一味追求穩定,主要去向也不再侷限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而是把非國有單位和自主創業作為就業的主要選擇,而且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紮實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於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和“人才強市”工程,在充分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優化就業創業環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完善政策,加強引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1.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支持力度。20xx年以來,圍繞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我市先後出台了《鄂爾多斯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辦法》(鄂府發〔20xx〕96號)、《關於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的實施意見》(廳發〔20xx〕81號)、《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優惠政策的通知》(鄂府發〔20xx〕48號)、《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鄂府發〔20xx〕49號)等7個指導性文件,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就業見習及中小企業人才儲備等。特別是20xx年,我市啟動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出台了“圓夢行動”優惠政策和實施方案,從社保補貼、場地支持、創業資助、就業補貼、創業就業培訓、吸納就業獎勵等多個方面對就業創業大學生及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企業給予優惠,設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7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一步加大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力度。

2.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20xx年以來,我市按照自治區的要求,積極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計劃,接收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社區民生志願服務大學生、中小企業儲備人才、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願者、特崗教師和納入市、旗區人社部門日常管理的儲備人才等基層服務人員到我市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計招募基層服務人員約1.2人。

3.大力促進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就業。根據《中共鄂爾多斯市委、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的決定》(鄂黨發〔20xx〕5號)文件精神,從20xx年起我市分四批面向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考錄用了190名蒙漢語兼通工作人員。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貧困家庭和蒙古語授課畢業生就業, 20xx年以來,開發基層公益性崗位招募貧困家庭和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273人。積極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對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培訓、就業指導,鼓勵其積極參與就業見習、中小企業儲備。各旗區也有針對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出台了專門的促進就業政策,例如東勝區對市場就業登記的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實行跟蹤管理,建立專門台賬,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和重點幫扶,並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或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20xx年至今,各旗區累計安置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2200餘人。

4.發揮人才市場促進就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過舉辦固定人才招聘會、大型人才招聘、網上招聘會等各類招聘活動,着力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平台。二是強化信息引導。實行人才市場供求信息和年度緊缺人才專業目錄發佈制度,通過鄂爾多斯人事人才網及時向社會發布人才市場供求信息,為用人單位引才和畢業生求職提供信息服務。

(二)以創業帶動就業,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作

1.不斷完善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政策體系。為鼓勵支持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從降低高校畢業生創業門檻、實施税收優惠政策和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創業培訓工作力度、加強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20xx年,啟動實施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制定印發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優惠政策》(鄂府發〔20xx〕48號)、《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實施方案》(鄂府發〔20xx〕49號),從創業資助、場地扶持、住房保障等多個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和扶持優秀大學生來我市創業就業。

2.紮實開展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工作。依據《鄂爾多斯市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資金實施辦法(試行)》,面向各旗區、經濟開發區(園區)和相關機構廣泛徵集企業經營管理、創業風險投資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等方面的專家,建立了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專家庫,並組織有關專家開展了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工作,經過旗區受理、人社部門初審、專家組評審及公示等環節,20xx-20xx年對129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資助,資助總金額共計193萬元。

3.大力舉辦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政策宣傳活動。組織有關旗區、經濟開發區(園區)、大學生創業園和部分企業先後赴呼和浩特市、蘭州市、北京市、西安市和深圳市舉辦了“鄂爾多斯創業就業政策進校園”活動,並同步開展了人才政策宣傳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活動,通過展覽展示、發放宣傳資料、進行政策講解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政策和創新創業環境。

4.穩步推進大學生創業平台載體建設。強化對大學生創業載體的政策扶持,鼓勵和引導各旗區因地制宜建設大學生創業園,不斷優化全市大學生創業載體整體佈局,努力提高全市大學生創業載體平台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引導各旗區立足實際,通過與企業共建、資源整合等方式推進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並根據本地區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明確大學生創業園發展定位。截至20xx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各類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26個,初步形成了大學生創業載體多點佈局、功能完善、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格局。

三、創業就業工作的主要制約因素

從總體上來講,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不容樂觀。具體來説,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制約因素: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矛盾仍未根本改變

從畢業生“供”方來看,從全國到地方,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我市本地高校和本地户籍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創歷史新高。從用人單位“需求”方來看,受宏觀經濟和政策因素影響,事業單位招聘空間一再壓縮,各類企業的招聘的崗位數大幅度降低,有的企業裁員又把一部分高校畢業生推向市場,面臨重新擇業的局面,增加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二)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招聘市場供需錯位

我市目前處於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前幾年,吸引大學生就業的主體產業如煤炭、化工、房地產、酒店餐飲等支柱產業,受市場需求的影響,生產規模縮減,可提供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較前幾年明顯減少,而裝備製造、文化、物流等新型產業又傾向於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及技術工人和服務人員,人才市場出現需求和供給嚴重錯位,企業“招聘難”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同時出現。

(三)高校畢業生還有待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高校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沒有擺正心態,準確定位。一是就業地域的選擇上,普遍偏好經濟發達地區或城鎮就業,不願意選擇在農村牧區基層就業;二是在行業的選擇上,多選擇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不願意去中小企業就業,更不願意去創業;三是在工種的選擇上,大多喜歡坐辦公室等輕鬆的工作,不願意從事專業技術工等相對髒、亂、差的工作,認為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從事腦力工作。

(四)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實不到位

大學生是否選擇創業、創業的機會、創業後的創業狀況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政府的創業政策在其中發揮着主導性作用。從大學生創業者的親身經歷來看,目前我市大學生創業政策雖然立意突出,目標明確,但卻存在政策執行率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的有效投入不足。自我市啟動實施了“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以來,市財政預算安排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項資金7000萬元、大學生創業扶持專項資金10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遠達不到預算安排。各旗區也因財政緊張的原因,致使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二是部門之間尚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大學生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涉及放寬市場準入、實行税收減免、住房保障等多方面,這就要求人社、市場監督、房管等多部門加大配合力度,整合部門資源,在有序疏導各部門之間的關係的情況下,實現效率資源的最大化。三是創業指導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市各級人社部門為創業者提供從創業項目選擇到工商税務登記再到具體經營的一條龍諮詢指導服務,而對我市大學生創業園的入駐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除缺乏創業資金外,缺乏合適的創業項目仍然是制約大學生選擇創業道路的最主要因素,對於大學生對創業項目的選擇規劃和指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引導和加強企業吸納就業主體意識

一是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台優惠政策,對安置大學生就業達到一定比例和規模的企業,政府可以在税收、財政等各項政策上進一步加大優惠力度,包括對企業實施貸款和税費減免政策,降低企業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綜合保險繳費費率等,減輕企業自身壓力,增強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建立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機制,在安排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和制定產業規劃時,充分考慮擴大就業的需要,新上項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崗位用於招收本地户籍大學生。其他民營企業在項目正式立項前均須先行進行“項目用工計劃書”審核備案,就業部門要根據企業用工計劃積極推薦本地户籍大學生,並做好培訓等就業服務工作。三是要結合我市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的戰略措施,鼓勵新興產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挖掘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智力密集型就業崗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二)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的公益性和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成立集就業心理服務、就業諮詢和信息發佈、創業培訓、創業就業交流和創業就業服務為一體的市、旗、社區三級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着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二是加速創業就業服務信息化進程,加強“一網兩庫”建設。加快推進“鄂爾多斯創業網”上線運行,逐步完善導師庫、項目庫建設。為有意願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創業信息、資金申請、投資對接、創業指導、項目查詢、創業企業展示等信息服務。三是對大學生創業各個階段進行分類指導,提高大學生創業人才培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對於初始創業大學生要加強創業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處於成長階段的優秀創業人才,要着眼於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支持和服務,聘請企業家和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專家等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一對一”提供創業指導,指導大學生企業創新商業發展模式,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三)繼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一是加強創業就業政策宣傳活動,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通過參加人才交流活動、宣傳創業就業政策、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就業圓夢行動”的知曉度,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二是完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率。從整體視角出發,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加快推進各項大學生創業就業優惠政策配套實施辦法的出台。繼續做好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評審工作,集中有限的資源對大學生創業項目實施擇優資助,幫助更加優秀、更具潛力的創業項目成長起來,真正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三是由政府、社會和學校出資建立用於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基金(資金),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或能夠形成新興產業的創業項目,同時成立基金會,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貸款擔保、税收優惠和貸款貼息,解決大學生創業者因信用不足而難以融資的問題。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項目、創業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對接會,採取“企業孵化+創業指導+投融資支持”等方式,拓寬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渠道。

(四)加大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的工作力度

一是與國內知名高校加強合作,共同推進鄂爾多斯大學生創業學院的建設,依託大學生創業學院開發適合大學生的規範化創業培訓課程體系,並免費為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培訓服務。二是在市內各高校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把創業教育列入學歷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努力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同時積極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闢企業實訓基地,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去企業打工或實習,以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三是加快建立創業信息服務體系,開展網上檢索、諮詢等多種服務,方便大學生創業者查詢各個行業比較完整和真實的信息,為大學生創業者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nnp4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