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十四篇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十四篇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

由一個總結之時到來,回顧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是歷歷在目。本年度,我校仍以“搶機遇,抓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過程,促養成,育合格中人才”為重點,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以建立“禮貌單位”和“十星級禮貌學校”為契機,在團結進取、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圓滿完成了各項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十四篇

一、加快校園環境建設優化學校環境文化

本年度,學校在校園人文環境方面,着力營造“三化”(綠化、淨化、美化)工程。一是用心創造條件,加快對教室、辦公室的維修改造;更換了陳舊的學生課桌椅;為各科室安裝了空調設備;完成“校園廣播系統”“校園安全安防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加快現代教育技術建設步伐,努力構建數字化校園。二是對校園的美化綠化進行統一規劃,使其佈局合理、規範,給人以整潔、美觀之感。根據需要增添了宣傳櫥窗兩個,從資料上重新設計了校務公開欄。三是不斷優化校園音響廣播系統,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堅持輕聲播放經典名曲,讓師生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班級黑板報、學校網站等校園文化載體,營造濃厚的書香外部氛圍。四是持續校園內所有教育活動、生活場所潔淨。校園“三化”劃到班級,實行職責管理,開展評比活動。五是搞好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使學校周邊環境安全、健康,避免不良風氣、行為、文化對學生的身心侵害。讓每位學生在精心設計與佈置的校園環境中受到薰陶、感染。

二、搭建多彩展示舞台構建學校活動文化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是校園文化得以延續與發展的源泉,它不但為師生帶給了展示才華、發展個性的舞台,還有利於學生實踐潛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還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得在校園內構成了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文化氛圍。

(一)廣泛開展德育活動,促進良好學風的。構成。

1、常規德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德育文化氛圍。首先是狠抓班羣眾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羣眾主義教育活動,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此,學校開展了以“創禮貌班級、樹優良班風”為主要資料的建立活動,深入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中午紅領巾廣播、週一升旗儀式、每週主題班隊活動、學校及班級黑板報月查、優秀學生評選、“流動紅旗班”月評、禮貌班級爭創等常規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養成教育,努力在學生中構成愛黨愛國、關心羣眾、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的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2、節日活動搭建廣闊的德育平台。透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使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推進了校園精神禮貌的建設。清明節,學校德育處和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四、五年級學生到鄂西特委紀念革命先烈活動,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兒童節,舉行“舞動心靈唱響童年”歌詠會、體育達標運動會活動。“五一”和“七?一”專題板報與演講活動,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黨史教育,培養學生愛勞動、愛黨的情懷。

3、品德學科教學充分發揮德育主渠道作用。為提高國小品德學科教學實效性,學校以課題形式,對國小品德課程與其它德育途徑相結合的策略展開研討活動,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學校結合品德學科開展了“忠、孝、雅、誠”教育活動。同時,學校嚴格按照教學常規對品德教學進行監督管理,充分發揮了品德學科的德育功能。

4、加強養成教育。我校始終把養成教育作為德育的突破口,以禮儀教育為載體,按“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是個好公民”的要求,根據國小生不一樣年齡特點和不一樣的知識結構,提出不一樣的要求。用心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養成教育轉化為活動,落實到課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禮貌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師生的禮貌言行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營造出了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

5、用心組織多彩的學科活動。每學期定期開展作文競賽、科技製作比賽、演講比賽、安全教育、環保教育、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等活動,這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開闊了學生視野。

6、深入開展校園讀書活動。由德育處牽頭,其他科室協助指導的“品讀詩文經典,營造書香校園”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構成了“讀——誦——演——寫——評”一系列活動,提高師生文化品味;在教室建立班級圖書角,集中優秀圖書方便學生隨時閲讀;學校廣播站開闢讀書專欄;圖書室設立了師生圖書借閲登記冊;專為學生設計了“課外閲讀積累本”;並由德育處和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開展“我是朗讀小明星”、“讀書之星”、“書香班級”評比活動。

(二)深入開展督查活動,促進教學規範。

學校嚴格執行《恩施市中國小教學管理規定》,注重教學工程規範化管理。一是認真制定學校及處室,做到可行、必行。同時督促教師擬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並監督落實。二是加強平時督查,對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質量分析等環節進行檢查,對違規行為如實記載,通報批評,並在教師績效考核中扣分。三是在學期末進行常規工作檢查,並用檢查結果對教師績效進行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鈎。常規管理的落實,讓教學井然有序,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三)深入開展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1、用心進行課題研究。一是組織各課題實驗教師認真參與申報課題的全程研究工作。二是對即將結題的課題做好資料整理彙編。三是鼓勵教師用心申報個人研究課題。

2、開展“課堂教學比武”等常規教研活動。一是組織全員參與“課堂教學比武”活動。二是參與“五優”評選活動。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激發了教師教研熱情,還提高了教科研潛力。

3、認真開展專題校本培訓活動。促使校本培訓活動經常化、規範化。

4、開展校際教研交流活動。一是用心參與州教科所組織的網上教研活動。二是以教研組為中心,結合學校教研工作開展常規教研活動。三是與鄰近兄弟學校開展“手拉手”聯校教研活動。讓老師們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規範師生知情意行彰顯學校行為文化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最終體現,具體表此刻學生的禮貌行為和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的管理行為等方面。我校做法如下:

(一)狠抓學校領導班子行為文化建設。學校領導是學校良好形象的代表,要重視並加強班子成員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起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真心實意謀學校發展的觀念。工作中努力做到用先進的理念引領教職工,用用心的`工作激情感染教職工。生活中給教職工更多的人文關懷,尊重教師的人格與尊嚴,以德治校,以人格魅力和力量使教師信任、信服,構建以身作則、以人為本的學校領導文化。

(二)強化教職員工行為文化建設。教師是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同時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對象,教師形象建設是流動着的校園文化。因此,我校在教師行為文化建設上一是實施“三抓”:抓師德建設,抓業務培訓,抓教研教改。二是開展“三愛三心”活動:熱愛教育有事業心,熱愛學校有職責心,熱愛學生有愛心。三是實踐“四個負責”:為學生此刻負責,為學生未來負責,為學生一生負責,為所有學生負責。努力促使每位教師成為一個以信譽至上、敬業負責、正直誠信、好學力行、重視細節、團隊意識強的實踐者。

(三)落實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我校在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方面,一是着力於誠信教育。二是主張自主教育。三是加強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應懂得感恩。因為懂得感恩的學生才知事、懂事、理解與尊重人。經常性組織學生助殘幫困捐款捐物等獻愛心活動中,宣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美德,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愛心教育。此外,還教育學生要懂得對環境的感恩,懂得珍惜環境,樹立綠色環保意識。四是注重好學力行。教育要學生以學為本、要學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幫忙學生髮現自我,肯定自我,體驗每一天有進步和成功的快樂。五是關注特長教育。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人就應有自我的特長。為此我校每週一下午組建開設有書法、舞蹈、棋類、科技、趣味數學、快樂英語、寫作、球類等13個興趣小組。

(四)加強安全防患,保校園平安。一是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職責書,明確了每位教師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職責。每月進行安全自查,及時消除了電線老化、電源開關破損、窗户玻璃鬆動、樓梯欄杆空隙過大等安全隱患。以班隊會、健康教育課、集會強調、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增長了安全知識,增強了自我防護潛力。利用班隊會進行學生疏散演練。二是加強疾病預防。堅持每月2次環境消殺工作,阻斷疾病傳播途徑。“手足口病”“h1n1流感”流行期間,學校將消毒密度加大為每月8次(幼兒園為每一天一次),並嚴格執行晨檢制度,有效阻止了傳染病在學校爆發。

四、規範幼兒園管理,彰顯辦園特色。

1、依法辦園,規範管理。按要求配備保教人員,落實法定待遇,為幼兒園的發展帶給了相對穩定的素質較好的保教隊伍。完善硬件設施,美化內部環境,優化了辦園條件。家長接送幼兒制、班級職責制、學期工作量化考核制等管理制度建立了正常的辦園秩序,調動了保教人員的工作熱情,規範了辦園行為。

2、開展教研,提高保教質量。教師透過參與上研討課、互動評課等環節,整體提升了幼教、保育水平。幼兒園組織園本教研時,還邀請了家長代表參加活動,這為了解社會、家長對幼兒園的要求建立了一條信息通道,也是提高辦園水平的得力措施。

3、豐富的活動,寓教於樂。豐富多采的遊戲活動,是幼兒園進行教育教學的最主要形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構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了認知潛力。此外,幼兒園還利用開展節日紀念活動的機會,充分發展學生活動潛力,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2

為進一步推進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有企業發展,更好的研究解決其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根據《供銷綜合改革方案》和“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的要求,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有關方面的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供銷社社有企業和基層社基本現狀

(一)當前社有企業的基本狀況

有供銷社社有企業3個(歸口供銷社管理),企業由供銷社全額出資,無龍頭企業。截止20xx年底企業總資產達1338萬元,所有者權益7萬元,總負債1331萬元。目前企業職工3人,其中2人為聯社公務員兼職,1人臨聘。近年來,我社儘管在社有企業改革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困難還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1、是社有企業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社有企業經營觀念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依然保持傳統經營理念和傳統的經營模式。

2、是社有企業機制還比較落後,體制改革後,陣地縮小,社有資產流失,經營不死不活,實力鋭減。

3、是經營模式單一,經營方式落後。由於企業門店經營大多實行個體承包租賃經營形式,既沒有發展連鎖超市的設施條件,也沒有做大做強的經濟基礎,加之經營模式還保持傳統。

4、是人才缺失,疏於管理。在經濟轉型時期,放鬆了對企業的監管,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從而導致流失了部分社有資產,流失了一批人才。放走了一批業務,留下了一堆債務,這些問題直擊社有社有企業的軟肋,大傷社有企業元氣。

(二)基層社基本情況

1、我縣供銷系統,現有基層社3個,村級經營服務網點36個。我縣供銷社加強基層社自身建設,堅持開放辦社積極吸納和培養各類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推進基層社和村級經營網點改造,按照強化合作,農民參與,為農服務的要求,通過盤活資產,項目扶持,企業帶動,社村共建等途徑,積極推進基層社不斷髮展,增強實力和活力。

2、充分發揮村級經營網點作用,各分銷店統一掛牌,統一管理,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資料供應和服務,有效提升了基層社和各經營網點的服務功能,受到了當地農民的歡迎,提高了基層社的社會形象。

二、主要做法

(一)基層社建設方面

1、基層供銷社是供銷社為農服務體系得以建立的重要環節,是黨委政府直接領導,又根植於“三農”的系統經濟組織。因此,我社廣泛吸收農村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經營規模較大,證照齊全的個體經營户加入村級經營網點或基層社,並結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農業相關部門對基層社村級經營網點農產品標準,基地建設,專業合作社發展,測土配方肥施肥等工作,給與必要的支持和合作。

2、推動基層社與農民合作社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密切於農民的利益鏈接,實現組織,產業,利益等方面的融合創新,把基層供銷社辦成農民合作社經濟組織,堅持“為農、務農”的宗旨,敢於在基層供銷社重組中打破傳統模式,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緊扣社會需求,緊跟改革實際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願。

(二)企業發展方面

一是成立理事會、監事會。供銷社社有企業理事會成員由縣社主任、副主任兼職,企業業務人員由縣社公務人員兼職,供銷社通過監事會、理事會對企業進行全面監管。目前供銷社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夠完善,有效制衡的股東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三會一層”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二是供銷社社有企業既承擔部分政府職能服務“三農”的職責,又作為自負盈虧、追求利潤的經營實體,以效益化和為“三農”服務等多重目標對社有企業進行監督管理,造成社企難分。若干內設機構仍是以行政化的手段管理企業,未能以價值化、市場化操作方式管理企業,難以對社有資產進行全面、協調的升值管理。三是加強重要經營事項的.監管和資產收益管理,建立社有資本經營制度,切實管好社有產權。四是堅持完善監事會制度,強化監事會功能,堅持監督與服務並重,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充分發揮監事會對企業財務活動和經營管理行為的監督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社重組,重建迫在眉睫,近年來,全系統積極推動參與農業產業化改造基層社的改革實踐,但我縣基層社在改制中採取簡單的處理方法,把基層社資產處理或被其他單位無償佔用,人員走光,使基層社在改制後不復存在,使縣聯社組織基礎削弱,基層社的重組重建已成為擺在縣社面前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思路窄,對基層社最終辦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信心不足,精神不振,沒有在參與農業產業化改造中有所嘗試和創新。

(三)社有企業經營業態陳舊,經濟基礎薄弱,資產質量低劣,缺乏專業人才。

四、對策和建議

(一)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是健全“運行有序”的行業指導體系。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按照“農服、農技、農事”的原則,由供銷合作社,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種養殖業大户、涉農企業事業單位、協會和其他相關組織、個人等參加組成農合聯。聚合涉農服務資源,搭建為農服務綜合平台,建立為農服務保障機制,構建生產合作,供銷合作的縣、鄉(鎮)兩級體系。在組建農合聯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民專合社的競爭力,同時組建農資配送中心、電商服務中心、農技服務中心、會計服務中心等提供服務。擬計劃今年9月底前完成組建,與供銷社實現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多部門協作模式。

(二)推進“三聯”模式,構建基層組織的新體系。

結合縣情,加強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是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關鍵。通過“聯户建店、聯鄉建社、聯資建企”的方式,迅速夯實基層供銷社。

1、聯户建店,通過在產業相對集中成熟的村,把散户大户組織起來,以大户和技術户經營農資農家店來帶動指導村民綠色科學種植,農肥農資的合理正確使用。在前幾年已有電商通吃小站,萬村千鄉農資農家店的基礎上,20__年前實現村級全覆蓋。

2、聯鄉建社,擴大基層組織的網絡覆蓋。針對全縣鄉鎮分佈和鄉鎮恢復供銷社資金不足,業務開展困難,以及已建供銷社經營服務能力運行不規範等情況,集中資源和力量,連片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經營範圍覆蓋廣的供銷合作“中心社”。具體為桃坪中心社、通化中心社、薛城中心社、雜谷腦中心社、樸頭中心社、米亞羅中心社;縣建為農服務中心1個。力爭20__年前服務全覆蓋。

3、聯資建企,探索經營服務的合作模式,針對我縣社有企業薄弱的現狀,整合部分國有資產、社有資源、民有資本,發展混合制經濟,壯大社有企業。通過與陽光綠源公司合作,與省州社有企業合作,與部分農投公司合作,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3

一、基本情況

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區,是全區人口第一大縣和少數民族聚居縣,全縣下轄19個鄉鎮、306個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50.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28.76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57%,總面積3144平方公里。文化建設方面,西吉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於20xx年7月由原文化局、旅遊局、廣電局機構合併成立,下轄文化館、博物館、電視台、文工團、圖書館五個事業單位,實有人數175人,專業技術人員166人。新建文化藝術中心一個,錢幣博物館一個,有鄉鎮綜合文化站19個,其中新建標準化鄉鎮文化站6個,鄉鎮一級設有科教文衞中心19個,工作人員62名。

二、各類設施設備配發情況

20xx年以來,先後為全縣18個鄉文化站、24個村文化室、37個農民文化户、21個農民文藝團隊和5個社區文藝團隊配發了全部設備;為19個鄉鎮信息資源服務點、68個村級信息資源服務點按要求配發了設備,為306個農家書屋配齊了價值612萬元的書櫃和書籍,實現了全縣306個村農家書屋全覆蓋。

三、設施設備管理使用情況

文化設備全部配發到位,並且建立了相關財產賬目管理,使用情況存在各種不同情況。鄉站點財產由鄉政府統一管理使用,其中五個標準化站點,進行集中管理使用,基本發揮作用,其餘各鄉鎮因無專門文化場所和專職文化工作者,設備在鄉政府分散管理使用;村文化室、農民文化户、農民(社區)文藝團隊所配備的設備,都能嚴格管理,但使用率較低,缺乏鄉一級指導,發揮文化惠民作用不夠明顯。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吉縣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特別是農村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模和水平明顯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廣大農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很不適應。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管理體制不順。現有文化站(中心)的管理,條塊分割,難以協同。機構改革後,鄉鎮文化站撤銷,成立了鄉科教文衞中心,原鄉鎮文化站人員交鄉鎮管理,以塊塊(鄉鎮)管理為主的文化專職人員,身兼數職,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時間不到20%;以條條(文化局)管理為主的文化行政部門無法對鄉鎮文化站的人、財、物等行使有效的管理,縣鄉在文化工作管理上嚴重脱節。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鄉鎮及社區無文化陣地現象嚴重,西吉縣還有13個鄉鎮需建設文化站,306個村均沒有獨立的村文化室,目前均利用黨員活動室“一室多用”,面積小,無法開展活動。

3、經費短缺,難以正常開展活動。據瞭解,西吉基層文化單位特別是文化站工作經費普遍沒有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正常活動無法開展,如新營鄉文化站因經費等原因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開展活動。

4、設施設備利用率低,活動貧乏單一,缺乏吸引力。文化站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工作制度,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效能較低。有的文化站(室)雖開展了一些活動,但活動形式單調,內容陳舊,不能有效的吸引羣眾參加活動。

5、文化站建設規劃不盡合理。西吉縣19個鄉鎮文化站,除了新建的6個標準文化站外,其餘的文化站與鄉鎮機關建在同一處,農民羣眾很難進入文化站(中心)開展讀書和文體活動,文化站(中心)實際成了鄉鎮幹部的活動室。在新建的6箇中,個別站選址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如火石寨鄉文化站地勢低窪,不易防洪。

6、人員老化嚴重,培養、培訓不夠。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工作缺乏熱情,部分文化專幹因年齡較大或其他原因長期不在崗。近年來一些文化站雖然調進和新增了人員,但專業不對口,無法較好的勝任文化工作。

造成文化站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一是文化政策落實不到位;二是鄉鎮文化站在機構改革中劃歸鄉鎮政府管理後,鄉鎮領導對文化工作重視不夠,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沒有切實擔負起建設和管理好文化站的責任,使文化站處於無人關心、無人過問的境地,文化站和文化工作人員完全被邊緣化;三是鄉鎮經濟困難,投入不夠。

五、建議與思考

1、提高認識,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紮實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觀念的轉變,是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前提。而認識的提高,又是轉變觀念的基礎。紮實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__屆六中全會的重要舉措,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基層文化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必須大力推進建設進程。千難萬難,不要“難”文化,千苦萬苦,不要“苦”文化。在有限的可利用資源中,優先考慮文化建設,或優先傾斜於文化建設。

2、理順管理體制,“領導”與“指導”和諧一體,形成農村文化發展的新格局

按照規定,縣(市)區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文化站是基層全民事業單位。因此建議將基層文化站實行定編、定崗、定員,將業務、人員、工資等關係交由縣文化與體育局,實行人、財、物垂直管理,相應增加基層文化站的人員編制,人員實行選聘制,在全縣範圍內自由流動,其工資待遇,業務經費納入縣級財政支出。設施建設投入,凡地方投入的產權歸地方,凡上級政府扶持支持的,產權歸縣政府,交由文化主管部門代管。這樣才有利於“領導”和“指導”的和諧一體,有利於專業隊伍的培育,調動專業人員的積極性;有利於為地處相對偏僻、閉塞的農村基層文化站,構建新的發展平台,實現基層文化站以文養文,自我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變“伸手要錢”為“市場掙錢”。這不僅能豐富農民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拓寬了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間,符合“政府支持、培養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活力”農村新文化建設的思路構想,把農村文化站變成廣大農民求知的課堂,求美的窗口,求藝的樂園,求富的良友。

3、要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兩條腿走路。

農村文化的“脱貧致富”,農民文化權益的最終保障,除了必要的送文化加以幫助和引導外,關鍵的還是讓農民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只有在通過“三下鄉”等形式“送文化”的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業餘文藝團體、文化户等業餘文化隊伍的建設,發揮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傳承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將官辦文化與民辦文化有機結合,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農村文化隊伍來“種文化”,才能讓文化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4、着眼農村文化長遠建設,着力培養一批農村文化骨幹。

一是加強培訓工作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級文化機構對基層文化的指導、輔導、培訓職能,逐步完善基層文化骨幹培訓網絡,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培養、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社會文化骨幹及各類業餘文藝人才的培養、培訓。

二是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業餘文藝團體、文化户等業餘文化隊伍的建設,積極鼓勵民辦社會文化團體、民辦文化類非企業單位、文化經營户和文化專業户的發展,對植根民間、活躍於基層的各類民間藝術團體及藝人,支持他們採取多種方式拓寬文化服務渠道,引導他們開展健康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其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結合青年志願者西部計劃、三支一扶項目,大力發展文化指導員和公共文化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積極作用,努力建設一支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民間文化隊伍。

5、加大政策扶持,推動農民文藝團隊健康有序發展。

在這次調研中發現,農民文藝團隊在繁榮發展基層羣眾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大規模扶持村級農民業餘文藝團隊建設。積極協調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農民業餘文藝演出團隊的扶持力度,對有條件的業餘文藝團隊實行產業化、市場化的管理,對多年來堅持面向當地羣眾服務,受到當地人民羣眾廣泛歡迎和好評的業餘文藝團體給予必要的扶持。真正把民營文化機構和團體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一管理,在資金扶持、評估定級、職稱評聘等方面享受與國辦文化單位同等的待遇。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4

實現全面小康奮鬥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推進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對於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促進農村文明進步,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當前農村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為此,縣政協社會事業專委會就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得到較大發展。

一是加強了基礎建設。通過機構改革,全縣33個鄉鎮均建立了文化體育服務中心,配備了專(兼)職文化幹部35名,建村級文化活動室或陣地553個。各文體服務中心成立了比較穩定的文體協會、藝術團體,基本做到有組織,有活動。平灘鎮、高樓鎮近年還新建了文化綜合樓,開辦了圖書室、電影院、文化茶園、文化娛樂室,添置了部分文化活動用品及體育健身器材,文化基礎設施得到加強。

二是文化活動開展較好。20xx年全縣各鄉鎮共開展羣眾文體活動380場次,下基層(村、户)服務308場次,舉辦村級文化培訓班61次,放映電影1500場,為農村文化站送書4780冊(累計達5.5萬冊)。

三是特色文化發展突出。以“銅梁龍”文化為內核,積極發掘傳統藝術,打造特色文化精品。近十年來,每年以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一鄉一品”文化匯演活動,挖掘和開發大儒龍、競技龍、荷花龍、板凳龍、稻草龍、火龍等10多種龍燈表演藝術,一些鄉鎮發展成為銅梁龍燈藝術基地。全縣成立龍文化公司6家、龍舞表演隊10多支,常年在國內外交流演出。高樓鎮的火龍,近年演出年收入均達數百萬元。

四是羣眾自發文化活動初顯生機。近年,我縣不少集鎮的羣眾自發組織起來,唱歌跳舞,健身娛樂,“壩壩文化”火熱。村級文化活動也開始發展,尤其是土橋鎮高坡村,1999年就成立了藝術團。通過自編自演節目,參與縣、鎮的宣傳演出活動、農村紅白喜事,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目前有相對固定成員近100人,能演出節目71個(自創15個),還自籌經費建起7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置辦1萬多元服裝、道具等,在縣內和周邊縣外地區聲名日起,發展紅紅火火。

二、存在問題

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相對經濟、精神相對物質一直處於次發展地位。一些基層幹部思想上文化意識弱化,存在“經濟是硬指標,文化是軟指標”的模糊觀念,對文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工作擺不上位置,往往“説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時不要”。甚至認為“唱唱跳跳,打打鬧鬧”對“城市生活不可少,鄉村可搞可不搞”。這是農村文化發展緩、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文化生活貧乏,難足羣眾之需。隨着農村温飽線的跨越,以及科技對農業勞作的減輕,農民越來越不滿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渴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滿足娛樂、健身、求知、交流的需求。高坡村羣眾自發文化活動的勃興就是很好的説明。但目前“高坡村”為數太少,多數農村的文化生活仍以看電視、打麻將、走廟子為主,不僅貧乏單調,還造成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漫延,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精神文明。

投入太少,基礎薄弱。目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主要以鄉鎮為主,而鄉鎮宥於捉襟見肘的財力和抓經濟的壓力,一是資金投入十分有限,處於“隨意”狀態。二是人力不足,儘管設有專兼職文化幹部,但多數被統一調配做其它工作,並未專事文化。鄉鎮以上各級投入以“送”為主,送戲送書送電影等,羣眾看了則了,於基礎建設不多。由此,導致農村文化設施嚴重不足。鄉鎮文化中心簡陋,大多是一間房、幾張桌椅、幾本書,村文化室則掛牌而已,有名無實。羣眾文化活動缺場地,無器材,開展十分困難。同時現代傳媒設施滯後,原有農村廣播基本喪失、閉路電視覆蓋户不足50%、網絡更是一片空白,制約了農民對文化、科技的渴求,與市場、世界的聯繫。另一方面,文化工作缺人抓,組織開展的活動少,對羣眾自發的活動又扶持引導不力,發展基本處於“順”其自然、良莠參雜、供不足需的狀態。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5

為了推進全辦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全辦人民創造一個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街道黨工委組織有關人員,經過近半個月時間,分九個片對全辦×個村信訪、宗教、基層組織、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大調研,通過調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羣眾上訪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二是進一步摸清了全辦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對級組織工作的領導。下面主要對**辦事處農村文化建設談幾點意見: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辦事處是**區的東大門,位於城鄉結合部,經濟文化比較繁榮,轄區內有×個行政村,×口人,×畝耕地。

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鄉村優秀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有所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村文化活動的範圍較大,文化設施較齊全。各村都配備體育健身器材、投影儀、卡拉ok、圖書室,有黑板專欄進行文化宣傳,定期開展文化教育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

2、“兩委”幹部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各村“兩委”幹部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有所增強,擺在農村工作議事日程,比較重視,財力物力有所投資。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了傳承弘揚。村裏在重大節目時常舉辦文藝表演,村民都積極參與。保持當地習俗,定期開辦廟會、開放集市,在熱鬧非凡的活動中繼承發揚當地文化傳統。

4、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區文化局、電影公司送圖書下鄉、一月免費演一場電影,普通收到廣大羣眾的歡迎,條件較好的'村,自籌資金唱大戲,較好地滿足了農村羣眾這一文化需求。

5、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各村自發組織各類中老年藝術團、演唱團隊,文藝表演隊伍×個,都能利用重大節日、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農閒時大家聚在文化活動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龍、跑馬、唱戲、唱歌等,或自發組織學習練書法、繪畫。各村都常年活躍着一隻宣傳隊,逢年過節都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對羣眾文化的需求,差距較大,問題不少,現狀確實不容樂觀。

1、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農村文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對經濟文化貫徹不夠,與村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村幹部對農村文化建設極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農村文化建設如何抓,抓什麼,以至不想抓、不願抓,也有的村幹部勉為其難、虛於應付。

3、村級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少村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兩委”幹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打麻將之風盛行。但主要原因還是“兩委”幹部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羣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後,村級文化設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動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設施不夠齊全,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

近年來,有關農村文化經濟政策也頒發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兑現,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扶持村級文化的發展,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2、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幹部要增強農村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村文化事業向深層次發展,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發展目標,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3、加強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作用。要充分運用國家相關的文化扶持政策,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體育事業,發揮好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強管理,真正讓其用於文化,發展文化事業,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各類需求。

4、發展文化產業,着力打造農村特色文化。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必須繼承並弘揚傳統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對部分村一些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積極挖掘、整理,並加以繼承、弘揚,並加以創新,讓其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新內容,推陳出新。利用特色的農民藝術、食品和農產品,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為農村文化建設增添後勁。

5、整合文化資源,積極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新路。隨着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文化資源和文藝載體日趨豐富,我們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加以引領和疏導。加強村級組織的文化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整合電視、廣播、通信網絡等文化資源,使廣大農民瞭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進農業生產、豐富農民生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事組織好農民書畫展、文藝匯演和農村羣眾文化、體育活動,讓先進文化佔領、覆蓋廣大農村,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和推動農民營造自演自賞、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崇尚科學文明文化的氛圍。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6

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開展“千名幹部下農村,精準識別摸實情”的活動,縣農合辦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走訪調研了濠頭鄉鎮、村組和農户,並就如何切實加強和改進當前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了探討與思考。

一、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宣傳不夠到位。目前,農村宣傳思想工作仍滯留在定規劃、下文件、開會議的低層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簡單,針對性不強。主要體現在:理論學習不深入,形勢教育不及時,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地方長期以來忽視先進的政治思想和科學的實用技術的宣傳教育,理論武裝指導不了實踐工作,以致不少農民朋友思想觀念落後、政策水平低下、法律意識淡薄、文明程度偏低、理想信念喪失、精神極度空虛,對錯誤的思想和落後的行為缺乏辨別力和抵制力。

(二)輿論引導不夠。在貧困邊遠山區,宣傳媒體網絡不健全,宣傳方式手段陳舊落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輿論引導優勢的充分發揮,很難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積極營造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

(三)科技普及落後。農民文化層次的低下以及科技普及的不繫統、不深入、不廣泛,使不少羣眾不信科學信迷信、不信馬列信鬼神。目前,看相、算命、占卦、驅神、弄鬼等封建迷信活動在農村依然活躍,客觀上削弱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教育功能。

(四)文化活動匱乏。隨着廣大農村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基層羣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基層文化卻始終呈現“文藝隊伍年年歲歲人相似,文藝作品歲歲年年產不出”的現象,用老百姓的話説“嘴一張就知道唱什麼歌,腳一抬就知道跳什麼舞”。雖然每年有“三下鄉”活動,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眾人數非常有限。近些年來,某些地方農民的文化生活仍停留在“打撲克、搓麻將、拉家常、看電視”的低水平、單一的層次上。有的地方甚至有這樣的戲語:“早上聽雞叫,白天聽牛叫,晚上聽狗叫”。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一些地方打牌賭博成風,特別是近年來,有的地方還出現了“黃賭毒邪”和地下等現象。

(五)陣地使用率低。近年來,中央、省、市都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使文化陣地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卻不容樂觀。有些文化室長期無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級通知説有檢查時才會臨時開門,打掃衞生,組織人員,待檢查團一走,又恢復鐵將軍把門,文化室的“陣地”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六)幹部隊伍不穩定。一方面鄉鎮宣傳幹事大多為兼職,調查,當前鄉鎮宣傳幹事70%以上為兼職。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使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傳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傳文化工作人員不穩定,搞宣傳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較高,這也為上級部門選拔人才提供了條件,使得基層宣傳幹事更換頻繁,不利於工作的連續性。

二、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高度重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關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是否得到貫徹落實,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黨的__屆五中全會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作為各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入調研基層羣眾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基層宣傳工作的形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關注社會大眾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選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話語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人們。一方面在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措施的宣傳上,探索改進單一的灌輸式宣講的方式,應努力將宣講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劇等形式,寓教育於娛樂之中。另一方面在宣傳資料的編印上,應結合基層羣眾的實際需求,編印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且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宣傳品,如掛曆、口袋書、摺頁,還可將需要宣傳的內容製作成音像製品,多種語言解説,滿足不同民族羣眾的需求。同時還應考慮建立一支基層宣講員隊伍,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體現發展的變化。

(三)發揮羣眾主體作用,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一直以來,在基層文化活動中,宣傳文化幹部始終承擔着組織者、領導者、參與者的職責,而基層羣眾卻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者。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熱愛以及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積極引導他們,將自己領導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一是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層總有一些文化能人,他們或會彈會唱,或會舞會講,應對其中有熱情、有影響力的骨幹給予經濟上、政策上的扶持,將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羣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羣眾文化。二是結合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羣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遊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羣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四)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幹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一是創新體制,保證基層幹部數量,專向培養基層宣傳文化幹部。或者也可給長期在基層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對基層有深厚的感情、瞭解基層羣眾所思所想、又有豐富工作經驗但始終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幹部明確身份,保障待遇,使他們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幹部的整體素質,要通過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培訓,提高幹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尤其要通過學習教育,使基層幹部隊伍能真正熱愛基層、紮根基層,把基層當作施展才華、展示能力的舞台,這同時也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基層、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的無限熱情。三是動員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發揮好基層黨團員隊伍、羣眾中的先進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觸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使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片領域。

(五)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當前,各級財政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與廣大人民羣眾對文化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應加大對文化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圖書閲覽室等能夠提升人們精神素質和身體素質的設施在基層還為數很少,而人們對此的需求卻很大。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製作、電視節目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的譯製方面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同時還應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7

在一個步入新時期,處於新背景的大環境下,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筆者就全縣的宣傳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難,形成的原因及解決的思路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傳統的宣傳教育陣地、形式和方法單一、陳舊。近年來,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手機短信、互聯網論壇、QQ羣、博客等新興傳播手段、傳播方式的突起,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宣傳思想工作已經不可否認存在着如宣傳形式單調、宣傳手法陳舊、宣傳陣地單一的問題。據筆者調研,大多數鄉鎮的宣傳形式侷限於宣傳欄、宣傳車、橫幅標語、發放資料,千篇一律,難以吸引羣眾。傳統的宣教方法往往簡單、生硬,採用説教式的單向灌輸,缺少與老百姓的互動,難免影響了正面宣傳的説服力;宣傳報道有時迴避敏感熱點問題,表態式的報道又大同小異,難以讓人信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工作的質量。

二是宣傳隊伍建設有待加強。25個鄉鎮的宣傳委員要麼是身兼數職,要麼是由鄉人大主席或政協主任兼任,沒有一個鄉鎮配備專職的宣傳專幹,個別鄉鎮安排辦公室工作人員兼任宣傳專幹。管宣傳的黨委委員政治地位低。文化站站長大多數是當兵退伍回來招聘的,文化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強。雖然鄉鎮宣傳委員最高學歷都是本科學歷,甚至有研究生學歷(竹舟江鄉政協主任)的,但是他們所學專業基本不對口,亟待能夠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有些宣傳委員反映全縣的宣傳系統力量沒有整合,宣傳系統內部活動開展少,每年的宣傳工作除了訂閲黨報黨刊、年底到宣傳部開一次會就完事了,鄉鎮宣傳委員橫向聯繫少。市委、縣委宣傳部領導下鄉指導工作少,鄉鎮宣傳委員去宣傳部彙報少,這就造成市縣鄉宣傳幹部縱向聯繫少。

三是宣傳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在鄉鎮,同樣是紀檢組織委員、武裝政法委員都有省市給他們配備了專用電腦,宣傳委員要寫報道、要做輿情,更需要專用電腦,然而25個鄉鎮沒有一個鄉鎮的宣傳委員有專用電腦,更別説照相機之類;25個鄉鎮除了梅坪鄉每年有20__元的專項宣傳經費,其他鄉鎮沒有專項宣傳經費,也沒有崗位津貼,上級安排什麼宣傳任務就完成什麼宣傳任務,經費實用實報,沒有多餘資金創新性開展宣傳活動,宣傳工作限於應付。

四是宣傳文化覆蓋面有待擴大。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文化資源整合與開發不夠,文化資源和文化市場的優勢尚未轉化為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優勢。沒能做到文化與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沒能很好地培育打造成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基礎設施薄弱。人們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滿足。比如,羣眾反映一提羣眾文化,就是搞演出,形式老套;基層羣眾缺乏文化活動場所,希望得到資金投入和專業指導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建立文化陣地流於形式,忽視實際作用的發揮,如農家書屋,由於缺乏持續投入,書屋沒人管理、藏書品種單一、書籍陳舊、內容過時等問題使圖書室大多數基本閒置。現在農村羣眾基本忙於賺錢、打牌,缺少積極健康活動的引導。宣傳文化工作的服務對象還存在盲區。農村偏遠羣眾、新經濟組織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城市社區居民特別是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務工經商人員等,這些急需文化服務的對象往往無法得到服務。

二、問題困難形成的原因

第一、“一手硬一手軟”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基層領導對宣傳思想工作認識不到位,重經濟工作輕思想教育,對宣傳文化工作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有的認為宣傳思想工作純粹務虛,做好做壞關係不大,將更多的中心工作,諸如計生、造林等擔子壓在宣傳幹部肩上;還有的認為宣傳文化只是宣傳幹部的事,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沒有形成齊心協力“大宣傳”的氛圍。

第二、對宣傳文化建設投入力度不夠。隨着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急劇增長,文化建設任務繁重。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繁重的建設中去,要麼建設規模不夠,要麼資金供應不足,或者兩者兼有。再加上由於一些領導幹部認為宣傳文化工作見效慢,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加大對宣傳文化的投入“不划算”,更導致了宣傳文化建設工作的擱淺,致使文化建設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當地羣眾的文化需求。

第三、宣傳文化隊伍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還有待提高。有的宣傳文化幹部眼界不寬,創新意識不濃,在新形勢下對如何策劃活動、如何調動羣眾積極性方面探索不夠,在打造特色亮點上辦法不多,總感覺“老辦法行不通,新方式跟不上”;有的在知識和能力儲備上缺乏底氣,對新知識、新事物、新規律認識不充分,對政策法規學習研究不透徹,不善於理論聯繫實際;有的危機意識淡薄,安於現狀,進取精神不足,工作質量滿足於一般化、完成任務,缺乏鑽業務、出精品的拼勁、闖勁。

第四、基層宣傳文化管理體制有不適應之處。基層宣傳資源分散,缺乏有機的統一和統籌發展;宣傳文化隊伍不穩定,宣傳和文化工作分屬不同領導分管,各部門各自為陣,“孤立化”、“隨意化”、“形式化”等現象突出,未能形成大宣傳、大文化、大服務的格局,合力不強。

三、解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困境的思路

第一、要創新宣傳內容。宣傳工作不能僅僅“唯上”,在宣傳黨的大針方針的同時,更要聯合文化、教育等部門貼近百姓,做好與百姓利益相關的政策宣傳,要把“幸福快車進鄉村”活動深入開展、廣泛開展下去;鄉鎮的宣傳要緊緊圍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緊密結合本地區的重點工作、重要工程項目去開展。要充分發揮宣傳思想工作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第二、要創新宣傳觀念。堅決衝破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形成符合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的新認識、新思想。通過思想認識的進一步提高來實現工作思想的創新,找到打開工作新局面的新舉措。第三、要創新宣傳形式。要深刻認識“三貼近”,準確把握人們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做到生動活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具體實在、入情入理、可親可信。第四、要創新宣傳手段。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積極發揮高新科技成果的作用,推動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對幹部羣眾進行開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傳思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着力推進工作創新,不斷提高宣傳思想工作水平。第五、要創新宣傳體制。省市委宣傳部要重視基層宣傳工作,加大對宣傳幹部的關心培養、提拔重要力度,加大對基層宣傳的投入力度,樹立科學的管理思想,積極探索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運用科學管理方式,實現宣傳系統內部管理的規範化和制度化。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8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XX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解當前我區廣大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今年統戰系統調研計劃安排,由中國共產黨蕉城區委統戰部牽頭,民盟蕉城區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組成調研組,聯合開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XX年6月至8月在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長王麗雲、區政協副主席民盟蕉城區委主委鄭貽雄帶領下,調研組與區文化部門負責人一起先後深入我區沿海山區鄉鎮及20多個村居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訪問、視察等形式瞭解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還先後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和莆田市荔城區等地考察取經,在認真分析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一、我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XX年10月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決定》頒佈以來,我區農村文化建設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區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民間文化多元化發展尤引人注目。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廣大農村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從而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比較普遍,具體情況是:

1、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據瞭解,“十五”期間上級省、市廳、局對我區文化事業的投入累計達55萬元(其中扶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4萬元,維修、設備添置經費23萬元,文物經費8萬元),我區年文化體育事業經費財政預算9.4萬元,其中文體局文化事業費1.1萬元,圖書館經費(包括圖書購置費)4.3萬元,體育事業經費4萬元,但這些大多為人頭經費,用於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於開展業務工作的已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我區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只有在XX年開始的天后宮(媽祖廟)修復工程中,募集到民間資本100多萬元。全區鄉鎮現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數外,絕大多數是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貧乏。

2、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中產權明晰、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僅七都、金涵和位於猴盾村的區少數民族文化站三個站,其餘各站或一直以來就沒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單位的場所,面積狹小,設備簡陋,功能不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區有76個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佔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7.3%,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而已,形同虛設。而且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據調查,現有的部分鄉村影劇院多建於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現多數已成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鄉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拔河賽,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也只到2-3個鄉村,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義務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着農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農村都有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最有名、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燈會”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對唱”。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電視網絡廣泛普及、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由於國家將衞星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接收後,我區廣大農村原電視“村村通”設備未及時更新,絕大多數鄉村羣眾只能收看1-3套外地節目,許多偏遠山區基本無法接收電視節目。羣眾長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區)的電視節目,也得不到發展生產的信息技術的指導和服務。鄉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聊天、打牌外,農民沒有其它文化活動,導致一部分羣眾沉迷賭博和廟會活動,致使一些地方賭博及“*”等歪風盛行。

4、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為一站一編制,由於基層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範,素質參差不齊,目前在編的有12人,但僅有9人在崗,被鄉鎮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崗的也往往兼有鄉鎮(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幹專用。現有鄉鎮文化專幹平均年齡偏大,由於缺乏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滯後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各地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約制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步伐,但從各級政府自身來説,存在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活動經費嚴重短缺。目前由於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於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區、鄉用於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後。鄉鎮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生存困難。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滯後。由於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下,相當多的人認為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又不願意花錢投入,致使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後,從事文化事業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積極性,大多放棄主業改做鄉鎮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體制不暢。一方面,鄉鎮文化站專幹以塊管(鄉鎮管)為主,人員大多被鄉鎮抽去從事中心工作,專幹沒有專用。區文化主管部門無法對他們進行調配和交流使用,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於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相當多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農村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廣電與文化分屬兩個職能部門,對農村的傳媒文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而且農村地域廣、人口分散、廣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收益小,僅靠廣電部門是無能力承當農村廣電網絡建設。雖然國家規定到XX年農村地區20户以上的村全部實現網絡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並未列入新的網絡“村村通”工程計劃,得不到上級補助資金,導致我區目前許多鄉村原有接收設備無力更新。在衞星傳播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接收後,廣大農村地區只收1-3台外地的電視,無法收看省、市、區電視節目。

三、加快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隨着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需要內容健康、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適合廣大農民羣眾口味的文化生活。實踐證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較豐富,羣眾精神比較充實的地方,社會風氣、社會治安狀況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貧乏的地方,不論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勢力就會抬頭,社會治安惡化、幹羣關係緊張等現象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村羣眾文化工作是新農村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而且鄉村羣眾文化中心和文化網絡的形成發展,可以將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不僅使羣眾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時在穩定社會、發展經濟上也起到重要作用。農村文化建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將有力推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改變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滯後的狀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做法和經驗,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

我們建議:

1、創新機制,培育新型文化隊伍。通過擇優招聘,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鎮文化幹部隊伍中。配齊配好鄉鎮專職文化站長和村級文化協管員。加強對鄉村文化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鼓勵鄉村文化工作人員自學、進修,有目的選送部分人員到相關院校深造。同時進行業餘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業餘文化隊伍,對文藝骨幹免費進行培訓。

2、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建設強大的基層文化陣地。一要認真貫徹中央《意見》和省政府的《決定》精神。規劃好新農村建設中基層文化陣地佈局和建設問題。結合鄉鎮建設規劃,通過改建、擴建、調劑改造、新建等途徑,加快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步伐。二要加強文化宣傳工作。文化宣傳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強有力的宣傳文化,就沒有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所以黨政領導及宣傳部門要時時關心和宣傳新農村文化建設。三要加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一方面認真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的1~2%用於文化建設的政策,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對鄉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補助資金,對實施文化站達標建設的鄉鎮給予資金扶持和獎勵;另一方面學習借鑑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鄉鎮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民間融資活動,通過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廟共建以及城鄉共建等方式,引進資金和文化活動器具及資料,滿足鄉村羣眾平時讀書看報和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之需。

3、創新理念,藉助各種載體,活躍農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間藝術表演活動。各地農村都有不少民間藝術人才、民間絕活藝人,由於多種原因,大多面臨斷層後繼無人的狀況。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發掘、整理優秀傳統民間藝術,解決傳人問題,並積極鼓勵和幫助他們自編自演,參與到弘揚時代主旋律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藝活動中去。

二是節俗文化活動。傳統節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其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於民間大眾,應充分認識其文化底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巨大現實意義。當然,其中也可能夾雜某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但我們要遵循“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積極加以扶持和引導,使頻臨消亡的民間節俗文化活動成為廣大農村社區民間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節假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如春節各地民間文藝踩街活動,二月二霍童文化藝術節活動、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動、媽祖文化活動、關帝文化活動等。

4、創新手段,積極構建農村文化活動的網絡。

一是成立鄉鎮電影放映隊或文化傳媒中心,推動農村電影“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初、全國農村1村1月保證看1場電影”)在我區農村得到落實,解決農村看電影難的問題。

二是依託鄉村文化站點,積極挖掘本地文化藝術資源,扶持民辦文藝團體,發展農民業餘文藝演出隊,鼓勵農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三是建立“農家書屋”,滿足農民對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國家鼓勵和資助各地農村建設“農家書屋”,要求場所不小於20平方米,書籍不少於1000冊,含有30多種各類期刊及100多電影光碟,以滿足農村羣眾閲讀需求。

四是結合民間文化和文物保護活動,促進鄉村民間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通過組織申報各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活動,提高農村保護和傳承傳統優良民間文化的意識,讓我區民間的鐵枝、紙紮、火把拖石、肩頭戲、線獅、儺面舞等得到發揚光大。

五是結合“農民健身工程”建設,藉助體育活動的場所——健身路徑、籃球場、乒乓球枱等,推廣體育文化,讓農民在健身的同時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動。我區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又是全國的大黃魚以及綠茶的主要產區之一。畲族文化、大黃魚文化、茶文化等應成為我區獨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園文化、燈謎文化、企業文化等也應加以重視和引導,使之融合到新農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學習外地經驗,藉助農村“三堂”和閒置校舍拓展農村文化活動的空間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間廟堂、廢舊禮堂”(三堂)作為民間文化活動的場所,依靠離退休黨員幹部、鄉村老人協會、廟堂管委會等承擔農村文化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讓老協會會長或廟堂管委會會長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間廟堂的“香火錢”為農村文化活動“買單”,將“三堂”變成政策法規的“宣傳站”、社情民意的“中轉站”、先進文化的“傳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學習和借鑑。藉助“三堂”場地既可解決活動場所不足和經費不足的困難,又有利於推動文明新風進“三堂”,還有利於調動當地羣眾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我區鄉村目前有許多地方學校的樓房閒置,可以借用作為當地文化活動的場所和開辦圖書室、閲覽室、棋牌室之用。

五是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每年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是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和催化劑,應很好進行策劃和包裝,尤其是科技、文化下鄉和電影下鄉巡映活動,應多播放適合農民羣眾口味和需求的娛樂影片和科教片來贏得農村市場。

5、明確職能,實施有效管理。鄉村文化站點在履行服務和經營性職能的同時應積極協助主管部門管好基層文化市場。對進入農村文化市場的民間藝術團體,市(區)文化部門要審核把關。有條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賃的形式,將鎮區網吧、電子游藝室、音像出租户、圖書銷售點、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統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經營,遏制地下黃、賭、毒現象。

6、領導重視,加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力度。

一是抓好農村電影“2131”工程的落實工作。“2131”工程帶有公益性,建議區政府要解決電影器械設備及購買拷貝的資金;文化部門要負責各鄉村“2131”工程計劃的制定和業務指導;鄉鎮要負責計劃的實施,保證鄉村農民一個月看一場電影。

二是建議區委區政府要專題研究解決農村地區更新廣電接收設備的資金問題,滿足農村羣眾對廣電聯網的需求,讓山區農民與平原地區羣眾一樣能收聽收看中央、省、市、區廣播電視節目,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三是建議開展一年一度的民間文化藝術節活動,由有關職能部門牽頭,在國慶中秋期間組織民間文藝匯演活動,讓各鄉鎮、社區的民間藝術團隊集中進行比賽和交流,以促進農村民間文藝的繁榮和發展。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9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法院文化如同無聲的細雨,對法院幹警的道德修養、職業操守、辦案質效和辦案能力等方面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如何抓好法院文化建設,法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政治業務素質提升,突出文化建設的實用性,使法院幹警在思想覺悟、文化素質、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等方面取得質的突破。

奎十年來,法院先後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法院”、“全國法院調研工作先進單位”、“省徑文明單位”、“省徑文明衞生單位”等榮譽稱號,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文化建設這一“助推器”。

該院文化建設的具體做法

一是充分發揮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努力提升班子隊伍的綜合素質。着力構建頗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文化、職業道德文化、廉潔勤政文化、團隊協作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增加法院幹警的精神糧食,該院緊緊圍繞“人民法官為人民”、“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主題活動,舉辦“學習身邊典型,弘揚法治精神”的演講比賽,開展zd幹警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從思想上提升幹警素質。開展書記員打字速錄競賽、裁判文書評比、庭審觀摩、聽評庭審等活動。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通過層層簽訂廉潔責任狀、發放廉政卡、觀看反腐倡廉錄像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加強幹警正反兩方面的教育,以防患於未然。通過舉辦文藝晚會、籃球賽、拔河比賽等文娛活動,豐富了幹警的文化生活,磨鍊了幹警的意志,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

二是充分發揮法院行為文化的引導功能,努力提高規範化執法水平。將《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法官行為規範》《人民法院文明用語規範》納入幹警政治業務學習範圍,模範遵守司法禮儀,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圍繞法院“人民性”不斷深化便民訴訟舉措,開展假日法庭、山野法庭、巡迴辦案,為人民羣眾提供訴訟方便,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緩解畏訴心理,真正做到法官是人民的法官。

三是充分發揮法院制度文化的約束功能,努力提高規範化管理水平。為規範權力運行,該院將諸多管理制度彙編成《法院管理規範彙編》,涵蓋綜合管理、審判管理、人事管理、廉政管理等法院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項具體制度都細化到各個重點部位和具體環節,使幹警時時可對照,處處有標杆。並且,狠抓制度落實,加強制度執行的“平等化”和“效果化”,所有幹警不論職務高低,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政工、紀檢部門不定時地對工作紀律、廉政紀律的貫徹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努力提高制度的剛性力,增強幹警的規則意識。

文化建設的瓶頸

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少數幹警在思想上對文化建設不夠重視。認為搞文化建設只不過是走走形式,進而簡單地認為組織幾次書畫展、開展幾次文娛活動、或者投點資金改善一下硬件設施、懸掛幾幅文化匾牌或標語就是“文化建院”了;或者認為搞好這項工作是領導的事、是多數人的事,少一兩個無關大局。二是少數幹警對推進文件建設態度消極。對開展的各項文化建設活動消極對待,能推就推,能省就省,應付了事,缺乏主觀能動性。三是文化活動載體有待進一步豐富。文化建設還停留在學習宣傳行政化、會議化和單一化狀態,不少庭室局隊的宣傳學習仍然停留在讀讀文件、開開例行會議等傳統的學習教育方面,很難充分調動廣大幹警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四是文化建設的行政化現象嚴重。一些所謂學習教育活動,無視文化建設的規律,盲目下達文化建設的任務和指標,隨意規定文化建設的期限,結果非但沒有促使文化建設得到理性培育,反而使文化建設迷失了方向。

文化建設的對策

居強文化建設,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既要防止庸俗化,搞形式主義;又要避免抽象化,避免文化建設與工作實際相脱節。要找準切入點,堅持實用有效的原則,服務於法院工作大局。

一是要立足法院自身,同時大力爭取外部支持。首先,法院文化建設應當立足法院自身,做好法院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法院文化建設初期的各項準備,營造法院內部的學習氛圍。其次,要積極優化外部環境,進一步爭取黨委領導和人大支持,使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法院基層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支持。

二是要重視司法禮儀。司法禮儀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觀和感覺形象,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司法禮儀不僅樹立了法官及法院平等、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捍衞了國家法律的神聖權威和尊嚴。它不僅作用於法官自身,而且對於社會公眾有着無以替代的感知、影響和接納作用。因此法官要充分認識到司法禮儀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嚴格依照法院司法禮儀來要求自己。

三是要形式多樣、寓教於樂開展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使法院文化為廣大幹警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首先是提煉法院精神,設立集中體現法院精神的院標,以激發羣體成員的責任感、尊榮感,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羣體的向心力、凝聚力;其次是打造平台、優化載體,豐富法院文化建設;辦好審判理論刊物,打造法院文化名片;辦好法官博客論壇,開闢法官理論交流陣地;辦好法院互聯網站,擦亮傳播司法文明窗口。

文化建設結語

法院文化建設是法院工作永恆的主題,文化建設理應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時期,文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限度激發社會活力、限度增加和諧因素、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執法辦案為立足點,以羣眾工作為着力點,以自身管理為結合點,在遵循司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限度地發揮司法能動作用,努力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0

縣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文化立縣”的戰略思想,這對於推進我縣經濟和社會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縣是一個農業縣份,加強文化建設,重點在農村。

隨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的物質條件也隨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走進農村,一幢幢整齊漂亮的新居,一條條寬敞通達的水泥馬路,昭示着各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走進農家,功能齊全的家用電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雞鴨魚肉也是司空見慣的家常食品。這一切都反映了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廣大農民羣眾過上幸福生活。

與此同時,農村文化生活單一,農民思想素質不高的問題也顯現出來。表現最為突出的現象是的風氣越來越盛,不但形式多樣、品種複雜,而且賭資也越來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風也頗為流行。這些現象的產生,不但嚴重污染了農村的精神空氣和淳厚的鄉土民風,甚至還容易滋生違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農村文化設施,把農村的文化建設納入健康正常的軌道,有效開展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解決好農村文化建設問題必須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

首先要立足於“大文化”建設,確立建設“大文化”的觀念。包括社會倫理思想、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風尚、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衞生、體育等都屬於“大文化”範疇。

其次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關係,文化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政治民主的推進器,要堅持發展經濟先行的原則,將農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動提高到文化與科技、教育、經濟、政治建設相結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設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第三要正確理解農村文化建設的內涵。文化建設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改造和豐富人的主觀世界;先進的文化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加強人們的道德修養,營造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利於建設新農村的順利實施;沒有農村文化建設,也就沒有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農村文化氛圍

首先應從最基礎的文化設施開始興建。我縣雖然普遍建立了農家書屋和閲報欄,但有的還是流於形式,書刊、報紙種類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差,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要多為農民訂閲一些喜聞樂見,通俗易懂,並能夠幫助農民勤勞致富的書報、雜誌,讓它們充分發揮為農民朋友服務的作用。另外,還可以鼓勵農民創辦鄉村劇團,豐富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引導農民步入正規的文化傳播途徑,吸收多種文化的營養,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對於民間文化團體,要在政策上給予方便優惠,還應在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真正在農村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使農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農村文明程度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知識技能,引導農民羣眾移風易俗,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通過農村基礎教育的普及、職業教育的推廣以及各種職業技能的培訓,根據農業生產技術的不同要求和市場需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推廣農業科技知識、農村致富信息,廣泛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黨的方針政策。

通過宣傳、培訓,使絕大多數農民能夠讀書看報,有一定的文化修養,並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成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術、有一定思想覺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識的建設新農村的新型農民。要大力開展如“文明家庭”、“好鄰居”、“好婆媳”等評選活動,在農村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還可以開展送温暖、獻愛心、敬老愛幼、扶貧幫困活動,樹立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價值觀念。在濃厚的道德氛圍中,歪風邪氣將會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會自動銷聲匿跡。農村的精神空氣就會得到淨化,文明程度也會相應地提高。只有通過休閒娛樂的方式教育農民,才能真正吸引農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導農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從而佔領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四、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文化隊伍建設,為文化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要重點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等三支隊伍的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培養、引進實用人才,為其提供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和舞台,使之各盡其能,為農村文化建設獻技出力。同時,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文化工作者紮根鄉村工作;引導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鄉村,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要以激發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逐步完善鄉鎮文化站人員編制配備;以創造更多更好的適應人民羣眾需求的精神文化產品為目標,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農村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項必須時時抓、層層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領導齊努力,各級幹部一起幹,才能真正把農村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有效開闢農村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1

人民大眾既是文化的擁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設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基層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盂縣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需求的調研,深深感到基層文化建設是任重道遠且十分艱鉅的工作。

一、盂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縣把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確立了“以建設忠義文化為統領,建造一批文化設施,打造廣場文化、節會文化幾個亮點,統籌縣、集鎮、鄉、村四級文化網絡,構建盂縣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村落文化五個平台,真正讓樂起來。加大了對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營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同時從文化建設的軟環境看,近年來每年評選文明廉潔家庭標兵户10,學習才藝型家庭標兵户10户、好婆媳10對、好夫妻10對、好妯娌10對、好鄰里10對。全縣創建44個文化活動室、歷年來表彰誠信經營户350個為全縣的羣眾性精神文明活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大提升了盂縣人民的整體素質。目前,盂縣文化館、劇院、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設施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新建了文化廣場、文化公園等活動場所。農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類活動室、閲覽室及黑板報、宣傳窗等設施。全縣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城鄉一體的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

通過走訪和問卷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建設設施總量不小而實用量不足民間文藝隊伍龐大而文化工作專業人才欠缺。目前全縣農村文體活動的設施總量為875個,其中包括籃球場、乒乓球室、老年活動室、棋牌室、影劇院、健身室、書畫室、古戲台、閲覽室、多功能廳等真正成為農民的文化活動場所的卻是少數。我縣絕大部分民間藝人都在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全縣14個鄉鎮只有14名文化員編制,同時多或少地兼幹其它工作。文化員隊伍總體素質偏低,專業出身的幾乎沒有,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另外各類文藝下鄉活動雖然形式優美、格調健康,但是取材於基層生活的題材不多,藝術品味雖高但貼近廣大農民的實際需要不夠。縣圖書館藏書總量為769120冊,除了一些經典的文學著作外,很多內容都已經落後過時,適合當代農民閲讀的作品極少,而且一些地方還沒有圖書閲覽室,普及程度不夠,許多基層羣眾無書可讀。

二、強化基層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調查走訪,我們認為盂縣基層文化建設必須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精神,全面實施“文化塑縣”戰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為抓手,着力打造“崇文、忠義、爭先、包容”的“盂縣精神”,推動盂縣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一)、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建設的出路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要切實改變目前基層文化建設在經費上“吃不飽、餓不死”、人員上“丟不掉、甩不脱”、事業上“放不開、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條減輕實際負擔、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活躍羣眾文化生活、促進文體事業自我發展的新路。具體講,一是政府要積極規範引導基層文化中心創建工程。二是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機制。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忠義文化品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的文化機制,把文化推向市場。立足當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嚴格規範文化市場,真正使文化發展惠及人民羣眾。

(二)、構建覆蓋全縣城鄉公共文化網絡體系

構建全縣公共文化網絡服務體系總體框架。充分發揮陽泉百度優勢,逐步建立縣、鄉(鎮)、村三個級網絡體系。在堅持政府為主導同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以捐贈贊助等方式,興辦公共網絡文化事業,提供公共網絡文化服務,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等等各項網絡文化建設事業,以增強公共網絡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力,促進公共網絡文化服務事業的發展。推動盂縣規劃和建設公共網絡文化設施,填補圖書館、藝術館的空白,並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的方式,實現縣級網絡圖書館和文化館達到標準。

(三)、加強政策引導構建良好的文化市場氛圍

1、制定完善各類文化產業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項目補貼、後期贖買、獎勵、貸款貼息以及搭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平台,如組織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優秀文化產品評獎推介等。

2、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我縣現有文化資源和工藝美術、民間工藝、文化產業製造方面的優勢,培育市場主體,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重點建設一批文化產品製造、演藝、休閒娛樂等產業示範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提高文化產業的集約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縣特色的文化產業羣。根據我縣北、西、東、南部不同的歷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設集文化、休閒、娛樂、度假為一體的大型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觀光園區,在藏山旅遊景區打造一批旅遊演藝系列節目。形成我縣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產品市場。重點扶持3-5個有規模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積極培育小型多樣、具有我縣特色的剪紙、編織、木刻等農村民間文化產品的交易市場,形成民間藝術品生產銷售基地。逐步發展文化經紀代理、評估鑑定、技術交易、推介諮詢、擔保拍賣等各種類型的文化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各類文化行業組織自身建設,發揮其推薦、聯繫、協調的橋樑作用,創新、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4、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塑造忠義文化品牌,推出盂縣精神。舉辦具有影響的地域性大型文化節慶活動,積極參加全國性的博覽會、交易會,運用舞台藝術劇、影視作品等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晉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縣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響的文化品牌的同時,為藝術品交易搭建展示、營銷平台。

(四)、根據目前我縣文化建設現狀,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盂縣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澱異常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繁多。建議按照申報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條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條例,規範我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產機制,確定全縣重點專業藝術院團名錄,出台精品獎勵辦法,政府舉辦藝術節。建議盂縣要確定重點專業藝術名錄。制定《盂縣文化藝術精品獎勵實施辦法》,把藝術創作經費和文化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證藝術生產和文化活動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為繁榮創作和組織引導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對在全國或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的文化精品給予重獎,對宣傳盂縣和樹立盂縣良好形象。同時要創新藝術節投資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資,將各種要素資源集中於營造環境,提高藝術節的品牌價值上,形成良性循環的投入產出機制,使藝術節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2、建議制定盂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盂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更為明確、方法更為科學、效果更為明顯的基礎。鑑於我縣文化資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門較多的現狀,擬組成多個相關部門參加的規劃編制工作機構,全面開展編制盂縣文化產業規劃工作。編制文化產業規劃要與文化產業調查相結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摸清家底,為篩選文化產業項目提供依據。各部門應立足不同的文化資源和經濟基礎,找準發展的切入點,為建立支柱型文化產業,豐富文化產品,完善文化產業門類結構打好基礎。

3、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建議設立榮譽制度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文化工作者的深切關懷,設立盂縣文化人才獎勵制度,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戰線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的具體體現。積極推進公民文化建設,相關部門要定期評選道德模範、見義勇為、誠信經營等凸顯忠義文化為主體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逐步構建道德文化、誠信文化、法治文化、選舉文化、機關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網絡文化、節會文化等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設格局。

從盂縣文化建設的整體看,基層文化建設相對薄弱。為了滿足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活躍百姓文化生活,使羣眾的精神面貌昂揚向上,使羣眾的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發展活力得到實質性提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於民,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投資落在羣眾中,是政府從辦文化、送文化逐步轉型為政府管文化、發展文化建設的種種積極探索。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2

法院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性平台和載體,形成和體現人民法院軟實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官隊伍建設亦是關鍵環節和重要保障。大力提高法官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水準,離不開法院文化作支撐。近年來,東昌府區法院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積極探索推進法院文化建設,着力引導法官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補“鈣”壯“骨”,固“本”培“元”,築牢精神家園,養成職業良知,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公正司法能力的新一代法官。

一、法院文化建設的措施和成效

(一)依託文化活動載體,融匯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

職業道德良知的培育,靠知行合一、長期養成。東昌府區法院制定了《關於開展法院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部署本院開展文化建設工程,從精神培植、制度強化、行為養成、環境薰陶等方面,培育幹警職業道德良知。我院通過教育培訓、理論研討、法官宣誓、文體活動、宣傳引導等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幹警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公正、廉潔、為民的職業精神。積極建設學習型法院,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加強運用信息網絡和新媒體技術,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營造公正為民廉潔司法的濃厚氛圍。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院共有閲覽室4個,藏書超過1400冊,榮譽室5個,五個基層法庭中有四個擁有室內運動健身場所。

(二)嚴格規範司法行為,強化核心價值觀外踐於行

堅持教育和管理相結合,加強制度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設,將核心價值觀藴含着的各項要求融入具體管理制度中,靠核心價值觀引領制度創新,靠制度落實強化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踐行核心價值觀,促進隊伍素質、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全面推行了“嚴密的責任制度、嚴格的排序通報、嚴明的考核獎懲、嚴細的思想工作”的“四嚴管理”模式,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核心,形成了嚴有標準、抓有章法、考有依據、推有動力的隊伍建設工作新機制。堅持把考評通報作為幹警評先選優、立功受獎、提職晉級的硬槓,讓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幹警有地位、有尊榮、有奔頭。

(三)大力選樹先進典型,引領幹警踐行核心價值觀

先進典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是法官隊伍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標杆。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工作,培養和弘揚先進典型,激勵和引導法官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定能起到“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先進典型效應。我院每年評選“辦案標兵、先進個人、優秀裁判文書”,開展創建青年文明號和黨員先鋒崗活動,在案件急劇增加審判力量緊張、工作繁重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上述活動的有效開展,凝聚了隊伍精神,保持了隊伍穩定,切實履行了審判職能。

存在的問題:

(一)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實踐中,部分法官還沒有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涉及到自己的文化建設任務能推就推,實在推不掉就勉強應付。同時,在領導層中也存在對文化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現象,認為法院的主要工作是審判,搞文化建設是“*”。沒有從內心深處理解法院文化的重要性,也沒有把法院的文化建設放在應有的高度予以重視,缺少實實在在的策劃和長遠的規劃。

(二)忽視幹警在法院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性地位

法院文化建設往往出現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的現象,文化建設好像只是政治處、研究室的事。文化建設流於形式,有時一提到法院文化建設,就簡單地認為組織幾次書畫展、開展幾次文娛活動、懸掛幾幅所謂文化匾牌或標語就是“文化建設”了,將文化建設作為“形象工程”和“花瓶工程”。在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沒有調動法院幹警的熱情。

(三)法院文化特色不鮮明

法院文化既有共性一面,也應有其鮮明的個性,在推進法院文化建設,尤其是促進法院文化理念的形成中,尚未注重體現基層法院、幹警自身的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常常趨於一般化,個性不明顯。

二、對策

(一)制定長遠發展規劃

文化是在人民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經過大浪淘沙般的反覆錘鍊積澱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象徵着時間,代表着經典。因此文化建設要放眼長遠,制定發展規劃,不能滿足於眼前取得的成績。法院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總體的工作思路應是:以現代司法理念為指導,以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為目標,以實現法官隊伍的職業化、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支點,挑起法院文化建設這一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科學謀劃,放眼長遠,不斷跟進。

(二)突出法官的主體性地位

法院文化是法院羣體在長期的審判實踐和管理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共有的精神,法官才是法院文化的主體。因此,建設先進的法院文化必然要突出法官的主體性地位,增強法官司法為民的職業理念,提高法官依法辦案的職業能力。堅持政治上給待遇,時間上給支持,學習上給機會,經費上給保障。培育幹警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採取多種形式,把法院文化建設貫穿於日常工作之中,從而培養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精神氣質。

(三)創新法院文化的發展方式

創新法院文化的發展方式就是要改變過去單一化、形式化的現象,把法院文化建設和全體幹警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把法院的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體現在每一個幹警的身上。

(四)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法院文化

由於處在同樣的國情之下,各地法院的文化建設存在共性,要建設突出的法院文化就要挖掘地方特色,豐富法院文化的內涵,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要把現代司法理念、先進法院文化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結合起來,既繼承優良傳統,又體現時代特點。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3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和企業員工在生產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羣體意識,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近年來,國內外眾多研究和大量實踐表明,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業文化建設情況,我們對全市不同所有制企業進行了抽樣調研,旨在推動我市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文化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及特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企業文化建設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許多企業確立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戰略,各項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業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尤其是成立比較早、規模比較大、發展比較好的企業,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品位,企業的發展在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調研看,我市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企業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在加深

我市企業在發展中已經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培養企業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業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需要。企業要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路子,就必須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經營管理之中,並從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如金洲礦業集團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 用文化凝魂、靠學習聚力 的理念,並聘請專家對企業多年的基本理念、經營思想、發展戰略進行總結提煉,形成了 金洲企業文化綱要 ,並創作了企業歌曲,其文化建設在山東企業文化年會上多次獲獎;自**年以來,該企業又率先引進了學習型組織理論,聘請山東學習型組織推進小組劉大星教授定期到企業講座,指導學習型企業的創建工作,編寫了30多萬字的職工教材,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年被省委宣傳部等6部門授予 創建學習型組織示範企業 榮譽稱號,在獲得榮譽的同時,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影響也顯現出來:該企業在黃金產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經濟效益卻以15%的速度在增長,職工人均產值20多萬元,居同行業之首。

企業文化建設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業都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加大文化建設的投入,建設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使我市企業文化建設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如電業總公司,在做好內部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經常性地開展職工運動會、籃球賽、演講比賽、技術技能比武、有獎徵文等文化活動,同時,為豐富職工業餘生活,該公司於**年投資60多萬元,成立了職工俱樂部,更新圖書30多萬元,購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年起又連續兩年每年投資30多萬元,聘請 橄欖枝 現代人訓練營對員工進行 魔鬼訓練 ,內部報刊《圖曼報》跟蹤報道訓練情況,有效地增強了員工的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形象也進一步提升。工藝品公司在每年對員工進行為期兩週文化培訓的基礎上,**年又投資30萬元,新上了職工閲覽室、開設了文化長廊,不僅為職工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開展文化評比的平台,同時還在職工閲覽室和餐廳等公共場所安裝了內部廣播和閉路電視,用於內部宣傳。據初步統計,**年全市各企業用於文化建設的投資在900萬元以上,增長比例超過12%。

企業的整體素質在提高

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於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我市企業的文化建設都能與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緊密結合,比較實在、具體,對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金洲公司為鼓勵專業人才繼續深造,出台了 你拿文憑我買單 優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職工取得本科文憑、3名職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兩名職工正在攻讀地質和電子專業研究生。山東崑崙路橋公司根據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員比較分散這一實際,推行了 一崗雙責 制,公司各部門、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負責人,又是文化建設的負責人, 圍繞生產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產 ,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文化建設,不僅增強了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產生了 人才聚集效應 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的人才隊伍不減反增,各類工程技術人員90多人,佔員工總數30%以上,成為一支比較典型的技術密集型施工隊伍;同時企業的整體素質也在穩步提高,先後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山東省信譽評級委員會 AAA特級信譽企業 、銀行 AAA資信企業 、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重合同、守信用 、威海市 百佳誠信單位 等證書,**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設部批准成為威海市惟一一傢俱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級承包資質的施工企業,進一步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企業的社會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數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形象建設,對外,繼去年選送兩個企業參加省政府組織的 山東名牌萬里行 後,經貿局又牽頭組織20多個企業到西部各省進行企業形象展示和產品展銷,明顯提高了我市企業和產品對外的知名度;對內,大多數企業統一了職工服裝,提出了 進門是主人、出門是代表 的要求,對職工在社會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確的規範。另外,多數文化建設較好的企業都能將社會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之中,不僅注重企業效益,也開始注重社會效益,我們走訪的企業都有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企業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會的,基於這樣的認識,這些企業都開始注重對社會的回報,對內,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對貧困職工的救助力度;對外,積極參與 扶貧助學 慈心一日捐 抗震救災 等社會公益活動,據統計自**年以來,全市共有40多家企業出資140多萬元扶助了110多名貧困大學生,部分企業經營者還自己出錢資助貧困大學生,在這些企業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企業的社會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會形象的提升,不僅成為鼓勵、引導企業員工為自己和企業發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動力,而且也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4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構建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並展現師生精神風貌,培養學生多元化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陶冶情操,自我鍛鍊,自我增值,擴大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以“理學院文化節”為主題,由團委學生會向學院提出舉辦校園文化節的建議。

2、活動時間(暫定)

為了不耽誤到同學們的正常學習與整個學期的成績,我們把校園文化節的時間初定在期會考試前。

基本流程:

白天的時間段裏,各社團和各位班級同學可在指定的位置裏展示自我的風采,進行自己的活動晚上的時間段裏,可以舉行晚會,以同學們的表演為主,中間穿插着校內的各大社團的精彩表演。

活動項目:

1、理學院文化節開幕和閉幕儀式

2、社團風采日——趣味項目活動(由同學們自由組合或班級承辦)

3、理學院文化節晚會

4、理學院歌手大賽

5、“書法。繪畫。棋藝”大賽

6、演講比賽

7、各種體育比賽

總策劃: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

校園文化節主辦方: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

校園文化節協辦方: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學生會及各班級

校園文化節贊助方:待定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內涵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是展示我校師生良好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對於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創造和諧、求知、進步的育人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要按照學院的統一部署制定具體活動方案和工作措施,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進行。

2、搞好宣傳發動工作

團委、學生會以及各班級要發揮骨幹作用,強化措施,組織得力、注重實效。在開展活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活動的實效性,擴大學生的參與面,爭取使每位同學都能參加一項活動,把本次文化節辦成學生參與面廣、活動開展質量高的一屆盛會,讓學生真正在活動中施其所長,發展個性,使青年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教育和薰陶,不斷擴大校園主流文化的影響力。

3、多出精品

各項活動要抓住有利契機,圍繞學生成長、成才精心設計,認真組織落實,力求精品。

4、做好活動總結表彰工作

團委、學生會要積極發現在本次藝術節中湧現出的各方面人才和為本次藝術節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個人,作好活動總結和彙報,學院將對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文藝部:各個節目及比賽的籌劃

媒體中心:負責現場音響及投影儀

體育部:掛橫幅·擺展版·維持現場秩序和清理會場

策劃實踐部:拉贊助,採購物品

其他部門:現場應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qzd3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