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十二篇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十二篇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

在調查期間,通過和該村黨支部書記的談話中我瞭解到,該村已經建立了生態文明户80餘家,種植綠化植物一千餘株,購置垃圾桶二百餘個,基本上每一個衚衕能夠平均四個,該村計劃在20xx年上半年普及沼氣池,現階段該村建有自己的沼氣池配件廠,包括沼氣池主池體和沼氣池蓋,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磚廠,生產各種彩磚,用來內銷和外銷,還有自己的農產品購銷服務部,方便了農產品的銷售。該村街道建不設別具風格,除了道路兩旁間隔栽種了不同種類的綠化樹,還在兩棵樹之間栽種了各種花草,各户門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來栽種一些蔬菜之類的東西,各個衚衕安排了具體的生態文明負責人,具體負責該衚衕的衞生以及治安問題。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十二篇

通過調查訪問,該村的生態文明村的資金除了廣大村名的集資外還有好多關注村莊發展的熱心民眾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過這一村莊建設可以發現,一個人,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就會用各種辦法回報生他養他的家鄉,也可看出一個人奮鬥的重要性,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家鄉……

雖然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就在一開始,村幹部就面臨了各方面的壓力,一是資金問題的緊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對,他們的思想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沒有遠見卓識,只能看到當前利益,無法正確的衡量生態文明村的利與弊,得與失。村幹部在村民的思想動員上做了很多的工作,這為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排除了一部分障礙。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不管什麼地方,哪一個社會階段,建設生態文明村都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1、建設生態文明村就是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所以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羣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文明生態村創建和收益的主體,切實增強創建工作的責任感讓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支持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工作。

2、建設生態文明村還要樹立和增強科學發展的觀念,堅持文明、生態一起抓,軟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説不幹”的現狀,三番幾次的將農民朋友對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熱情涼到了最低點。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還要充分發揮農村文體中心或活動場所的宣傳、教育、娛樂等功能和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使農民朋友不僅在物質上有一種富有感,還要在精神上有一種充實感,例如: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和文化科技知識講座等,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傳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倡導文明新風。要通過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造,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進而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最終達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

3、要堅持建管並重,建立健全長效建設管理機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樣,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周而復始的就會影響生態文明村在廣大羣眾心中的地位。首先,作為村幹部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長久的事情來做,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時刻想着為老百姓謀利益,謀發展,只要能為百姓辦實事,就會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切實增強創建後勁。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態文明村當作一件長遠的事情來抓,要根據自己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更加促進整個村莊的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據村莊需要建立自己的廠房,既能促進村莊的經濟發展,還能為村民提供一些相應的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邊建設、邊治理的建設模式。農村不比城市,雖然中國的城鎮化速度挺快,可是農村的經濟發展還是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農村的環境問題,包括村道的衞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莊河流的治理,農作物秸稈的存放問題等等,應該嘗試建立一套生態鏈,使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6、要堅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創建規劃。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地情況制定相應的種植方案,盡最大的努力提高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村向城鎮化過度奠定一定的基礎。

在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問題以外,還要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其一,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立足滕州實際的戰略選擇,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經濟發展狀況。其三,既然是模式,就應該有多種,而不是一種,要允許各個地方領會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三層含義歸結起來,就是要求我們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蓋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氣池,種花種草,等等,這些確實是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措施,因為他們可以使“村容整潔”;同樣,在農村搞多種經營也可以適當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2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論述,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實踐在不斷深入;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未來目標和方向的把握越來越明確。贛縣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實施“融入中心城區,提升‘四化’水平戰略,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進程,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努力建設“四個贛縣”,全縣生態環境意識持續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了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推進贛縣生態文明建設,筆者進行了專項調研,形成如下報告。

一、現狀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政策支持。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佈局,並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同時,贛縣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了“推進生態與經濟融合,打造生態文明先行區”的要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振興發展全過程,着力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優化生態環境,圍繞加快創建省級生態縣,大力推進“發展生態產業、建設森林城鄉”工作,積極創建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政策理論依據;二是環境支撐。縣域內擁有獲省“先進濕地公園”稱號的大湖江國家濕地公園、馬口森林公園、贛南“小廬山”——寶蓮山等優質生態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5.8%;全縣地表水資源量為20.88億立方米,人均和畝均水量分別為4910立方米和5153立方米,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市、全省前列,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三是資金扶持。近年來,贛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縣域經濟實力顯著,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物質前提;四是組織保障。近年來,贛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生態與農業融合,堅持生態為重的理念,高標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一區三園”,提出了“發展綠色經濟、建成美麗宜居贛縣”,實現永續發展的工作目標。

(二)不利因素:一是經濟發展方式較粗放。我縣經濟的結構性等矛盾比較突出,粗放型增長的特徵比較明顯。工業仍以勞動密集型、輕加工型為主,轉型升級難度較大;農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二是生態文明理念較膚淺。由於農村經濟滯後,百姓在山靠山,想到的先是養家餬口和發家致富,因而還存在生態文明意識不強的問題,農村髒、亂、差的現象也一時難以徹底改變。少數企業推行綠色生產的自覺性不高;三是生態開發開放較單一。生態開發開放程度比較粗淺,生態價值既沒有在開發中體現,生態文明的內涵也沒有在開放中提升,社會各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概念理解不透、重視不高、執行不力,導致生態文明效應較弱。

二、對策建議

(一)認清形勢,深化認識。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亦是民心所向。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求建設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我省在 “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對主要污染物減少排放要求。從縣情看,贛縣着力打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隨着大項目、大企業日益增多,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對企業的產業技術升級和淘汰落實產能的要求日益緊迫,而保護優化生態環境的責任也越來越重了。在這種形勢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於贛縣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二)突出重點,鞏固成果。

一是在領導決策層面。牢固樹立綠色政績觀。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理念,繼續推行工業項目立項和審批工作聯審聯批制度,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和項目,堅決不予落地;二是在工作方法層面。第一,着力抓好生態文化宣傳。組織文藝骨幹創作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文藝作品,結合送戲下鄉等活動,開展生態文化進基層、農村和企業的活動;第二,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衞生保潔長效機制,加強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加大鄉村環境衞生督查力度;紮實開展“和諧秀美鄉村”創建工作。將“和諧秀美鄉村”創建與環境綜合治理有機融合,紮實推進79個省市縣共建點和44個市縣共建點,重點抓好村莊整治、農村清潔工程、農村能源工程、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等工作,加快推進茅店江口吉埠南塘和諧秀美鄉村示範帶建設,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新村、生態文明新村、文明和諧社區,最大程度地改善鄉村生態環境。三是在工作落實層面。一要強化組織領導。研究出台《關於贛縣生態文明建設實施考核辦法》等可行性文件,使我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始終領導有力、分工明確、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二要強化統籌協調。編制《贛縣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要》、《贛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使贛縣生態文明建設進入規範化、法制化發展的軌道;三要狠抓工作落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贛縣縣直機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的目標責任考核,逐級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嚴格實行“生態環保一票否決”和問責制。同時,建議贛縣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專項工作經費,用於生態文明建設調研、考核、獎勵和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的以獎代補;四要強化法治保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動協調機制,強化環保、林業等資源環境保護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和重點案件移送督辦機制,加大對破壞資源環境案件的查處力度,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能力。

(三)注重結合,擴大效應。

一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將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村副業經濟有機結合,如家畜糞便轉化沼氣利用,樹木栽種發展林下經濟,河塘清淤發展養殖業等等,讓農副經濟與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共同發展;二是把加大投入與長效治理結合起來。根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增加,不斷加大生態資金投入。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等環境監管長效機制,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嚴格落實處罰整治措施。並將環保考核與政府考核、企業貸款資質評定等事項掛鈎,促使部門和企業按照生態環保要求,加強治污減排和生態修復,促進生態保護的長效性和持續性;三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打造生態板塊結合起來。打造生態板塊,發展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全力打造清溪現代農業示範園,同步加快桃江、大湖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堅持生態為重,建設生態家園,為我縣打造江西綠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態經濟、生態文明示範縣,着力建設綠色家園、生態贛縣貢獻力量。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3

xx市户籍人口數x萬人,約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個鄉鎮和x個行政村。自x年開始,隨着生態省和生態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市各鄉鎮已全面完成生態建設規劃,並建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x個,省級生態鄉鎮xx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xx個,分別佔總鄉鎮數的x%、%和%;市級生態村x個,佔總行政村數的x%。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精神和《生態市建設規劃》目標要求,鄉鎮生態建設工作還僅處於起步階段,離全面建成省級和國家級生態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進一步加強鄉鎮生態建設成為各級各部門當前面臨的歷史性挑戰。

一、進一步加強鄉鎮生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國家級生態市的必要條件。根據《生態市建設規劃》要求,將於x年前建成國家級生態市,而%的鄉鎮達到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驗收要求是生態縣(市、區)建設的前置條件。要真正達成生態市建設目標,基層創建工作是關鍵,開展鄉鎮生態建設創建工作能夠豐富生態市建設內涵,提升生態市建設水平,是進一步推進和深化生態市建設工作的客觀需要和必然基礎。

(二)是推進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好契機。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鄉鎮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環境基礎設施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着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然要求鄉鎮調整發展思路,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確保轄區內居民擁有良好的環境條件和發展空間。

(三)是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客觀要求。一個區域的綜合競爭力是指該區域在一定區域範圍內集散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是區域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綜合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各項生態建設創建工作從公共設施完善程度、污水處理、大氣環境質量、空氣環境質量等多項指標對鄉鎮進行考核,有力地促進當地政府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環境質量,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要素,從整體上改善當地投資環境,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

(四)是提升農村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載體。生態文明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歷經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在認真總結人與自然關係的經驗與教訓基礎上,在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嶄新的文明觀念,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道德倫理基礎。生態文明強調“自然-經濟-社會”的整體價值和生態經濟價值,要求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適應“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的整體利益。沒有廣大農村地區的生態文明,就不可能實現全國的生態文明。鄉鎮生態建設創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增強全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提升鄉鎮的整體生態文明水平。

二、當前鄉鎮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一)部分鄉鎮領導思想認識還不到位。當前,政府對官員的政績考核仍然以gdp增長為依據,導致部分鄉鎮領導重經濟發展,輕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難以轉變,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不能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發展才是硬道理”錯誤地理解為“增長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長速度,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可持續發展之路背道而馳。

(二)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環境基礎設施狀況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制約着社會生產力的綜合水平、生產的發展程度和人們消費的現實程度,還直接反映着社會的文明程度。與寧波市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主要表現在:

規劃問題:鄉鎮發展初期由於缺乏規劃指引,導致建設無序開展,給當前發展帶來諸多環境問題,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網鋪設難度大等。

(三)拓展投資途徑,確保投入到位。採取政府產權管理、間接調控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導的、以企業為主體的、全社會、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格局。如各地污水處理管網建設經費由各級政府投資,而污水處理廠建設可採用投資模式,在不改變原來用途的前提下,有償、有期限地轉讓基礎設施經營權;鄉鎮污水管網建設費用由市政府補貼、污水處理費返還金、建設補償金和鄉鎮投資構成;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採用吸引民間資本投資的形式,從建設到運行全部由企業負責,政府則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應補貼,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效用和對民間資本的帶動作用,以政府槓桿資金吸引社會資金的廣泛參與,確保鄉鎮生態建設資金投入到位。

(四)加強環境宣教,實施寓教於樂。要動員廣大羣眾支持、參與鄉鎮生態建設,改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必須先從轉變意識形態着手。各鄉鎮要積極引導全民參與,通過舉辦講座、論壇和競賽、中小學生宣傳資料發放等多種形式開展環境教育和環保法律法規知識宣傳。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4

一、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強化體制機制保障,積極探索具有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初步走上了經濟發展較快、生態環境較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生態環境逐步優化。環境質量穩中趨好,生態城市顯山露水,美麗鄉村宜居宜遊。

綠色發展逐步凸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旅遊收入進一步增長,資源節約進一步顯現,環境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保障體系逐步形成。建立政策體系,加強長效監管,加大考核力度,強化領導責任。

二、存在不足

一是創建意識氛圍不濃。目前,我市只有全椒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明光創建已通過技術評估,天長、鳳陽、定遠正在啟動創建規劃編制工作;全市生態鄉鎮約佔40%,生態村不到10%,創建尚未形成濃厚氛圍。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速度不快。產業結構高端化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粗放型發展依然存在,產業鏈條短,市場競爭力差;發展生態工業的激勵政策不多,企業技改升級主動性不強。

三是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鉅。機動車尾氣排放有效監管不夠,揚塵污染仍較嚴重;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差距更大;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依然突出。

四是城市人居環境有待改善。老城區綠量不足,新城區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城市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排水、排污管網不健全,排澇能力較差。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生態立市

一是堅持把生態立市作為重要戰略,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佈局,以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抓手,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二是加強組織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三是制定年度目標,分階段組織實施。

四是堅持全域創建,要上下聯動,市縣、園區、縣鄉、鄉村聯創,同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五是加大創建投入,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生態文明市創建。

(二)強化資源優化管理

一是以爭創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為載體,強化水資源管理。二是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三是以建設綠色生態綜合城市試點為載體,強化人居環境管理。

(三)強化環境治理

聚力短板,狠抓環境突出問題。

一是進一步深化河(湖)長制,開展水污染綜合治理。

二是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衞戰。

三是認真落實《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穩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四)強化綠色發展

一是從源頭優化資源配置。劃定並嚴守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嚴把空間、總量、項目三個“准入關”,嚴控高污染、高能耗項目環保準入。

二是以整治推動產業升級。加快低小散重污染企業環境整治轉型升級,強制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產。

三是用政策引導發展轉型。建議出台《關於大力推進“生態+”行動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環境資源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引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五)強化全民共創

一是建議出台《xx市推行生活方式綠色化行動實施方案》,推行“綠色行政”,倡導“綠色消費”。

二是構建生態文化傳播平台,打造生態文化產品,大力弘揚生態文化觀,增強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六)強化督察問責

一是加強對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重點、難點指標完成情況的跟蹤監督,確保按期完成創建各項工作任務。

二是進一步完善考評體系,細化考核內容和標準,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使用的重要依據。

三是加強對突出環境問題的督查檢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追責一起。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5

寒假期間我校開展了大學生下鄉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的主題是家鄉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科技發展。

我將調研地點選在了xx縣,這裏是我的主要調研地點,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會處詢問,近年來,縣裏的一些主要變化和重大舉措,村委會的有關領導便詳細的向我説起了,家鄉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發展進步方面的各項舉措。

調研實踐近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裏,我調查走訪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經被污染然嚴重的地區已被徹底清理整頓,基本恢復了乾淨整潔的面貌,不同地區的整頓效果雖不盡相同,但是整體有了很好的改觀。下面我就調查結果,做出了詳細的説明和總結。

我與家鄉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走訪調研,從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動。近幾年,由於政府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從前,家鄉建設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是在培植樹木方面比較突出,建立防護林,防風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業方面,為了大力發展經濟,對於污染現象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條流經我縣的河,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造紙廠就沿河而建,向河裏排放污水,從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現在生活垃圾四處飄浮,邊緣彷彿是污穢的溝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於前幾年縣裏對於經濟建設的高漲熱情,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

近幾年,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的角色,縣裏也開始抓起了生態文明建設,走起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於一些違規操作的企事業單位,堅決給以整頓,甚至關停。不少企業受到影響,但是縣裏對於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的很堅決徹底,對於像造紙廠這樣屢教不改的單位,堅決予以關停處理,禁止一切生產活動。其他企業的情況較好,都積極配合着縣裏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污水先處理後排放,不處理不排放,從而很好的控制了環境的繼續污染。

生態環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招商引資一直是我縣發展的一項重要渠道,近年來有大量的國內外企業來我縣實習考察,投資建設不少工廠,發展了經濟的同時,科學技術手段也在不斷進步,引進了外資的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了科技的進步,一舉多得。

我先秉承“建設生態文明、開發清潔能源、彰顯綠色魅力”的思想,開展生態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小流域治理、風沙源治理步伐,通過建防護林、退耕還林等生態經濟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園,院內有很多品種的植物,農作物和果樹,退耕還林也使得大面積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蓋率。

我縣嚴格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全民動手,全縣範圍內搞綠化,搞發展建設,大家積極參與,讓綠意充滿鄉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實感受綠意滿懷的感覺,街道兩旁路色的松柏排成兩行,每隔一段會有一棵其他樹種,還有已選花花草草,在體驗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質量提升之時,人們對於生態文

明建設又多了一份支持與認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鄉生態文明建設。從這些走訪中我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環保的問題,大都意識淺薄,並不以為然,似乎他們對這些問題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靜下來想想,也是,他們一直都在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動的接受生活,從來都沒有主動的去發現問題.他們被習慣所掩埋了他們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拋開一切的問題,只讓他們考慮這些的話,我相信他們也會想我一樣的!現在人們的思維已成了定式,三言兩語是改變不了什麼的,

現在能做的只有從一些小事來感化他們,讓他們親身的體會到環境的嚴重性,他們才會有所改變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沒親身體味過你是永遠都不會明白的!這就像一句真理影響着廣大人民。舉一些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來讓他們自己感悟!我知道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着急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希望每週都能有一兩節課來讓他們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由不懂到了解,由瞭解到認識,由認識到理解,這一過程。

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我國擁有遼闊的國土,無論藍色的海洋,還是浩瀚的沙漠,無論綿延的山區,還有奔騰的江河,都藴藏着多種多樣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

其實它們都離我們很近,也可以説貼近我們的生活,只是我們沒有注意罷了,我們都把它們忽略掉了,是我們的遺憾,因為自然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由於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資源的開發也在不斷擴大。雖然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隨着人口的增多,資源的人均佔有量不斷下降;隨着生產的發展,某些資源的總量也在下降。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建設生態文明,並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很多地區有着嚴重誤區,認為發展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要真正實現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科技發展,就必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思想上,我縣能夠應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主要是:從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結構的意識,將環境保護作為新階段推進發展的重要任務。

在政策上,只有將環境保護上升到國家政策的戰略高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環境問題。在發展政策上,我縣擬訂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辦法,和對與違規排放等違規操作的具體處理辦法和處罰形式。

發展的政策與鼓勵環保的政策有機融合;遵循自然規律,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功能與環境承載能力,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要求確定不同地區的發展模式,引導各地合理選擇發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在發展規劃上,嚴格要求各生產單位,嚴格控制污水廢棄的排放。

我縣的生態文明建設才剛剛起步,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責任艱鉅,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和支持。當然首先還是需要縣裏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具體的工作是無法行之有效的落實的。總的來説,我縣幾年來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被污染的地區和水域都有了改善,還建立了生態文明宣傳公園,相信我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發展定會越來越好。

不僅是這個方面,在那個領域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對它好了,他自然會對我們好的。其實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現在總是在不斷的發生自然災害,什麼龍捲風啦,什麼海嘯了,什麼地方又有洪澇災害啦,什麼地方又有地震了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回饋給我們的禮物。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怎樣解釋那。

我們無言以對,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一手造成的,儘管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罷了。自然界就像一面鏡子,你哭它就哭,你笑他也笑,一樣的。世界上的東西都是相互聯繫的,並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你認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的!扯到的雖然大了點,但絕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最真實的寫照。回到主體上來,環保的問題真的是非常的重要,讓我們從小事做起,以身作則,為了我們的家鄉更加的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6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我鎮是全國重點發展的鄉鎮,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區對 三農 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而且由於合銅,合安,合銅黃高速公路都橫穿我鎮,已基本形成 四縱四橫 的公路網絡,因此我鎮有着很好的發展機遇,而我鎮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實行了新農村建設以來,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組織實施 三清、三改、三通 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目前為止,我鎮已成為我縣最重要的鄉鎮了。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着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採取外地學、當地看、比着乾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幹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鑑外地經驗,通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同時,組織全鎮幹部系統地學習xx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 20個字 (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於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所有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 。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通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鬆,我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通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通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鎮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核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幹部聯包1-2個示範村,每個行政幹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幹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繫一個貧困户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幹,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核。

先易後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範,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範性,對條件基礎稍差的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儘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相反的村則注重從改善羣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充分體現民意,讓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是人民羣眾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麼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鎮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採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羣眾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 急在上頭,冷在下頭 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鎮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户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 留守 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 六改四普及 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 等、靠、要 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 村民理事會 ,但 理事會 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鄉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 六合彩 等賭博活動有抬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我堅信,在我鎮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7

x市城市綠化建設與管理工作最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提高了城市綠化水平,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增加了廠區內的綠地面積;加大了城市周圍尾礦的復墾力度,改善了城市整體環境,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但與周邊的瀋陽、大連等城市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今後的城市建設中,要加大城市綠化工作力度。

一、城市綠化建設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0xx年統計,城市綠地面積126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0,人均綠地9.4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462公頃,人均不足4平方米。

1、城市綠地總量不足。特別是公共綠地總量嚴重不足,國家規定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平方米,而我市人均不足4平方米。

2、綠地分佈不合理。城市綠地大部分集中在東山風景區和五大公園(二一九公園、烈士山公園、人民公園、孟泰公園、永樂公園)。市區內成片公共綠地、道路綠地、街頭綠地和小區遊園綠地佔很小的比例。城市五條主要林帶(建國路林帶、新華林帶、南環林帶、護路林帶、環鋼路林帶)沒有完全恢復,舊堡公園、西部公園、沙河公園、眼鏡湖公園和科普公園等規劃的綠地還沒有建設。主城區部分老區改造騰出的綠地也未建設。

3、現有綠地被不斷蠶食破壞。由於道路拓寬改造,道路綠化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玉佛山風景區、烈士山公園、永樂公園、立山公園等近幾年因不同原因被不斷蠶食、佔用。

4、城市綠化管理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如市區兩級綠化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置、事權分配不盡合理,致使綠化建設資金投入不少,但工作效率低下,財政負擔增加。對機關企事業單位擁有綠地的養護管理疏於監督。對綠化建設工程的設計及施工,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沒有依據國務院和省、市綠化管理條例及辦法履行審查和驗收的職責。

5、綠化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現象仍普遍存在。對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肆意侵佔綠地的行為,有關執法部門打擊不力。

二、對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建議

1、加大政府對城市綠化的資金投入和管理力度,按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綠地總量和分佈的要求,做好城市綠化建設工程的具體落實工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市區兩級綠化管理部門要合理設置機構,明確事權分配,節約開支。應因事設人,不能因為就業需要而增加財政支出。

2、城市綠化建設是一項投入較大的公益事業,單靠城市政府自身的力量,不僅財政難以負擔,而且建設速度較慢。因此,要樹立經營理念,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多元化、全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新機制。主要是義務綠化、單位共建和市場運作。

3、玉佛山風景區等應科學劃定風景區的綠地界線,設置界樁,完善相關法律,用科學和法律武器來確保城市綠地不被侵佔。區內要嚴格控制基本建設項目。政府應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來加快城市林帶的恢復工作,對侵佔林帶的違章建築和一些工商企業,政府應出台相應政策,堅決搬遷,確保城市林帶儘快恢復建設。

4、對城市規劃的公共綠地、街頭綠地、老區改造騰出的綠地和小區遊園要加快建設。沙河沿岸改造與沙河帶狀公園建設必須同步實施,保證公園用地不被侵佔。在老區改造過程中,綠化建設工程應同步進行,否則工程竣工後不予驗收。

5、城市總體規劃應與詳細的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相銜接。道路拓寬改造和新建道路所設計的道路斷面要經過規劃部門和綠化主管部門的審查,道路建設和綠化帶、林帶建設要同步實施,以確保道路綠化用地不被侵佔。另外,人行道在留足行走區間外,建議鋪裝鏤空的道板磚,以改善土地呼吸功能,吸收地表水,減少熱輻射。

6、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嚴肅法紀,杜絕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城市綠化管理部門要與有關執法部門一道加大管理力度,依法堅決打擊侵佔城市綠地的違法行為。小區綠化改造應將方案向居民公開,涉及全市重大的城市綠化工程設計方案要向市民公開,傾聽各方意見,使我市的城市綠化管理更加人性化。

7、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貫徹國務院、省、市綠化管理條例及辦法,對綠化建設工程的設計及施工,嚴格履行審查和驗收職責,杜絕侵佔城市綠地現象的發生。要重視城市綠化、美化工作的日常管理,採取科學管理措施,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監督管理,創建綠色生態。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8

為全面掌握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市政協根據今年重點工作安排,成立專門調研組,於今年上半年對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到環保、水務、城管、畜牧等部門和部分鎮街、有關工程現場進行實地調研,專題召開座談會,瞭解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問題,剖析原因,尋求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市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首批綠色小康縣、全省減排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衞生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榮獲“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

(一)生態經濟初具規模。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工業化集羣化程度不斷提高,培植形成了機械製造、新型建材、食品醫藥、能源、輕紡等支柱產業,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0%。第三產業繁榮活躍,旅遊業提檔升級,幹雜海貨等專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個服務業重點城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二)生態保護紮實推進。深入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全市林地面積達到57.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4%。加強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態建設,治理塌陷地1.2萬畝、水土面積168平方公里,治理區域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有力促進了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恢復保護了自然生態。

(三)治污減排成效明顯。全面關停拆除機立窯水泥生產線,淘汰水泥產能490萬噸。萬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圓滿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先後投資5.4億元建設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大塢生物醫藥基地4處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萬噸,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國縣級市前列。投資1.3億元,實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處人工濕地建設,出境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嗨質標準。關停小火電14.9萬千瓦,對29家廢氣企業實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鋪設供熱管網68公里,關停燃煤鍋爐76台;建設了3家機動車尾氣檢測站,嚴禁超標車輛上路,減輕了機動車尾氣污染,城區大氣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四)城鄉環境有效改善。在城區主幹道全面推行“水衝路面、機械清掃、人工保潔”三位一體的保潔方式,城區新建垃圾壓縮中轉站12座,新建改建水衝公廁100餘座,完善了環衞設施佈局。建設了垃圾處理場,累計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30餘萬噸。強力推進城鄉環衞一體化,在14個鎮建設了垃圾中轉站,購置了壓縮轉運車、垃圾收集車,形成了“村收集、市鎮轉運、無害化、資源化管理”的垃圾處理模式。

(五)安全體系逐步完善。投資XX萬元建成環境監控中心和監控網絡,46家企業和2家污水處理廠安裝了在線監測裝置,15家重點企業安裝了遠程視頻監控設備。在泉上橋、羣樂橋、王晁橋及白龍灣斷面建設了4座水質自動監測站,

實現了自動監測、視頻監控、生物監控三位一體的綜合監管。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取締土小企業106家,實施了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家畜禽養殖場的搬遷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飲水安全。

二、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雖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當前生態問題日趨複雜化,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一)生態保護意識還有待增強。一些地方的個別領導環境保護意識缺乏,在開發與保護上顧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的、局部的經濟效益;少數企業和單位仍存在着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公眾愛護生態、保護生態的主動性、自覺性還不夠強,隨意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二)生態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服務業發展仍滯後於工業,三產增加值佔比依然偏低,三次產業比例中,二產為54.6%,三產為37.6%,二產高出三產17個百分點。工業內部資源型產業比重仍比較大,重化工業所佔比重達70.7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節能減排任務重,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大。

(三)污染防治形勢還不容樂觀。一是大氣環境質量仍需改善。由於我市火電、焦化企業較多,加之城市拆遷面廣量大,導致大氣污染、揚塵污染仍比較嚴重。據監測,我市城區全年仍有150天pm10超標,冬季霧霾天氣時有發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勢嚴峻。河流水質時有超標。5條骨幹河流除新薛河水質較好外,另外4條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屬城市納污河污染較重。從目前情況看,我市河流斷面水質與環境標準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棗莊通報我市城郭河羣樂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過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其中cod超標嚴重。河道治理任務艱鉅。近年來,我市先後對荊河、小清河城區段以及北沙河、十字河等部分河段進行了綜合治理,五條骨幹河道全長167.6公里,已累計治理125.1公里,但是達到20年一遇標準的僅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統一治理提高防洪標準,尤其是流經城區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啟動治理,河道不暢,污水直排,垃圾遍佈,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周邊居民的生活質城河河道內垃圾遍佈(.4.7) 北沙河河道被佔用(.3.28)

量;分佈在農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應在改善周邊生態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今多數垃圾成堆,變成了“垃圾河”。荊泉水源地保護面臨考驗。位於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我市和山亭區少數污染嚴重的塑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土小企業死灰復燃現象嚴重,隱蔽生產,偷排污水,對全市飲水安全構成很荊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區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我市荊河河道(.3.19)

大威脅。三是農業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農藥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導致土壤中氮、磷等化學物質過剩、流失,農藥殘留於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稈綜合利用率低,秸稈焚燒和亂堆亂放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對農村污染造成了不良影響。

文本框: 污水處理廠污泥堆積文本框: 荊河上游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河道(.3.28)(四)環保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一是污水管網配套不健全。城區多處污水管網建設時間久,基礎資料虧缺,投入資金不足,管網及檢查井經常性堵塞損壞,不能及時修繕;建於1999年的荊河、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損嚴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現象突出。城區東部、學院西路等區域尚未建設污水管網,導致黨校賓館、山東化工技師學院等處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荊河;洪緒片區污水產生溢流現象。郭河北支南岸南沙河鎮駐地、鮑溝現代玻璃生產基地支管網不配套,未能與第二污水處理廠管網對接,廢水直排河道。新建農村社區管網配套設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多數直接排放。二是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存在問題。污泥圍廠問題嚴重,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日產污泥300餘噸,不能及時有效處置,造成廠內污泥堆積如山。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和大塢生物醫藥基地污水處理廠,由於污水量不足等原因,無法正常運行。級索鎮、濱湖鎮污水處理廠尚未開工建設。三是固體廢物處理設施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設糞便處理場,城區每年公廁、居民小區化糞池清抽糞水約3萬餘噸,清掏糞便約XX餘噸,主要採取簡易排放,對水源、土壤和空氣造成污染。城區各類餐飲服務業達1200餘家,日產餐廚垃圾量約60噸,無法得到有效處理。

(五)造林綠化任務還十分艱鉅。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24%,距離創建國家森林城市31%的標準,還有不小的差距。森林資源總量仍然偏小,部分山區仍有荒山未綠化;西部平原區森林面積偏小,農田林網帶斷網破;森林生態系統還不完善,生態防護功能不強。

(六)農村環衞整治還任重道遠。我市的城鄉環衞一體化工作才剛剛起步,覆蓋面還較小,目前460個居實行了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僅佔市村居總數量的36.9%。尚未實行城鄉

環衞一體化工作的村居,仍然存在生產、生活垃圾隨意亂倒的現象,垃圾佔道、垃圾入河、垃圾圍村的問題仍很突出。在垃圾中轉站建設、垃圾收集運輸設備購置等方面資金投入缺口較大,在目前各鎮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在資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難,亟需建立市、鎮街、社會多元投入的保障體制。

(七)生態建設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生態獎懲機制缺乏。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生態補償融資渠道和主體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轉移支付和專項基金兩種方式。資源開採企業對塌陷地、採石、採砂礦坑恢復投入不足,生態保護得不到有效的經濟補償,生態破壞缺乏應有的懲治,個人或企業破壞生態環境,政府買單的現象嚴重。二是污水處理管理體制不順。污水管理方面,當前是住建局負責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的規劃建設,市政處負責管網的排查維修,水務局負責納入污水管網的污水處理廠的巡查監管,市環保局負責排污企業和污水處理企業出水水質的監管,致使部分工作溝通協調困難,難以有效開展。三是生態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環保部門監察、監測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僅有20餘名,難以承擔大量的環境監管工作任務;環境應急車輛、通訊、防護等應急設備十分缺乏,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差。

三、加強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市委、市政府在3月底召開的生態滕州建設暨環境保護工作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滕州和美麗滕州的奮鬥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優化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確保萬元gdp能耗比,cod、氨氮、二氧化硫、nox排放量年均減少2.5%以上,出境斷面河流水質穩定達到三類水質要求,空氣質量二級天數每年增加10天,城市污水處理達到全覆蓋,實現全域城鄉環衞一體化,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城鄉美麗、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

(一)優化產業佈局,推進節能減排,構建結構優化、循環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要以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為方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要素支撐結構和空間佈局結構,促進生態環境優化與經濟永續發展良性互動。一是積極發展生態效益型工業。要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計劃。推進機械製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醫藥、能源、輕紡六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植玻璃深加工、不鏽鋼製品、汽車配套、生物醫藥、家居裝飾、食品加工六個百億元產業板塊,促進工業經濟的規模實力和質量效益不斷提高。要策劃和引進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示範帶動作用的科技型企業,促進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加速規模膨脹。要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環評、能評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控制新增能耗及污染物。發揮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引導與倒逼作用,堅決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業落後產能,為產業轉型升級騰出空間。要加大閒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實施“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率。大力推進清潔生產,運用税收、土地等政策措施,鼓勵產業園區內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橫向耦合及資源共享,促進“廢物”的再利用、零排放。二是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依託良好的人口、區位、交通優勢,努力做好“大旅遊、大商貿、大物流、大市場”四篇文章,加快推進微山湖古鎮、魯班文化創意產業園、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義烏·滕州商城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業發展層次,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三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機遇,優化區域佈局、培育主導產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要扶持培育壯大盈泰集團、東啟公司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區,按標準化整建制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要健全完善市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體系,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要鼓勵引導廣大農户特別是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發展標準化生產,建立一批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生產基地,重點培植壯大盈泰立體種養科技示範園等標準化種養示範園。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種肥同播”、深施肥技術和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提高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要鼓勵扶持發展不施用任何化肥、農藥的高品質有機農產品生產,使農業“返樸歸真”,積極培育一批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實施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環境,構建水綠山青、藍天潔淨的生態環境體系。一是進一步加強污染防治。要深化水污染防治,讓水質更加清澈。全面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確保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四條河流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要求。要加快城區第三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確保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運行;抓緊開展排水管網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管網資料,加快維修城區破損管網,新建城區東部、北部管網,確保XX年底前城區污水處理全覆蓋。加快級索鎮和濱湖鎮兩處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增鋪西崗、級索、東沙河、官橋、東郭、大塢、界河、木石等8個鎮51.5公里的污水管網,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出水管網,確保正常運行。實施好總投資2.2億元的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等4條河流的1.5萬畝的濕地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郭河下游段治理、北沙河中游段治理、十字河官莊攔河閘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綜合治理河道16公里,切實改善斷面水質和流域生態環境。要深入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讓空氣更加清新。加快焦化企業和燃煤電廠脱硫除塵治理再提高工程實施進度,開展新源熱電公司等3家公司脱硝治理。推進大塢生物醫藥基地配套設施建設,確保香料企業全部進入基地生產經營,統一治理污染物。加大熱力管網鋪設力度,增加集中供熱面積,關停供熱管網範圍內、重要路段兩側和鎮駐地的燃煤鍋爐。對建築、拆遷等工地進行集中整治,切實減少揚塵污染。強化機動車尾氣管理,嚴禁未進行尾氣環保檢測或尾氣排放不合格的車輛上路行駛。要積極推廣秸稈還田、青貯氨化、秸稈沼氣、秸稈壓塊、秸稈發電等技術,建立完善的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運體系,形成佈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要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力度。徹底關停小蓄電池生產企業。嚴格化學品風險評估和監管,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和管理,確保所有企業做到危險廢物安全處置。探索水泥jt窯固廢處置技術,提升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儘快選址建設糞便處理場,解決糞便隨意處置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儘快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場,切實解決餐廚廢棄物環境污染問題。

二是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要強力推進“森林城市”創建,全力打造“綠之城、水之鄉、文之邦”,努力實現城市園林化、鎮村生態化、水系風景化、山區林果化、農田林網化、道路林蔭化,力爭到XX年完成創建目標。要突出抓好城市綠化,積極實施北辛公園、杏壇廣場等增綠增花工程,開展林蔭路、林蔭公園、林蔭庭院、林蔭停車場等大綠化活動,真正讓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要抓好水系綠化,整合林業、水利、交通、農業、城建、旅遊等項目資金,重點搞好“秀美荊河”建設,高標準搞好小清河市民休閒長廊建設,儘快啟動城郭河生態景觀長廊建設,貫通城市水系,完善配套設施,彰顯生態休閒親水特色。繼續抓好沿河、沿湖、沿庫造林,對五大河流兩岸和境內水庫周邊,建設護岸林、護坡林、水源涵養林。要抓好山丘綠化,大力實施荒山綠化、破損山體治理和山坡地經濟林基地建設。要抓好通道綠化,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東木路等道路綠化項目,提升綠化美化品質。抓好平原綠化,積極實施連片面積100畝以上的平原造林工程,大力開展農田林網化建設。抓好鎮村綠化,大力推進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綠化。要加強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搞好生態濕地修復和採煤塌陷地治理,對生態退化嚴重地區進行生態修復重建。要加強微山湖濕地等風景名勝區、蓮青山等森林公園的保護和建設,在重要水源涵養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區、重要土壤保護區等區域,規劃建立一批生態功能保護區。

三是進一步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要搞好環境衞生專項治理,堅持集中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每年集中1—2次的時間,開展大掃除、大清整活動。各鎮街、各部門要組織發動廣大幹部職工和羣眾,對轄區內臟、亂、差問題進行徹底治理,在清髒治亂上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要大力推進城鄉環衞一體化,儘快編制完成《滕州市城鄉環衞一體化總體規劃》,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全面推進“村收集、市鎮轉運、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力爭利用三年時間實現規範運作、全域覆蓋。要進一步研究推動城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目前我市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採用的是填滿處理方式,雖然成本低,但佔用場地大,而且容易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焚燒處理垃圾可以處理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可以有效緩解土地緊張的問題。因此,建議我市儘快考察論證,早日新上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三)強化宣傳教育,形成統一共識,構建善待自然、和諧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要採用生態教育、環境宣傳、文化薰陶等多種手段,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積極宣傳環保國策,宣傳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蹟,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壞生態的典型案件,定期公佈城市空氣質量和重點流域水質,通過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是開展各種社會活動,提升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樣性日”、“水日”等載體,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廣泛深入開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活動,提高公眾參與度。三是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繼續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對照創建指標,不斷完善提高軟、硬件建設,力爭XX年創建成功。各鎮街要積極創建設國家級、省級生態鎮、環境優美鄉鎮、綠化示範鄉鎮。要積極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計劃,推進文明幸福村、環衞一體化示範創建活動,每年評比表彰一批先進示範村。要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創建一批生態文明示範單位、學校、企業、社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廣泛深入開展。

(四)堅持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構建雙向約束、權責清晰的生態制度體系。一是建立組織保障體制。建議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對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事項進行統一部署、綜合決策、協調行動。鎮街、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改革環保管理機制,對鎮街環保所試行“垂直化”管理,由環保部門統一管理。對鎮街土小企業清理取締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切實增強鎮街工作責任意識。二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鎮街年度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鎮街和有關部門,逐級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重要依據。進一步完善鎮街差異化考核工作機制,在考核發展速度的同時,加強對發展質量的考核;在考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考核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三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形成污染者付費、保護者受益、治理者獲利的機制。要積極爭取並用足用好上級生態補償資金,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主要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保障改善民生等。特別對近年來新增生態公益林,全部納入市級生態公益林補償範圍,落實管護人員和管護報酬,強化管護措施,確保造林綠化成果。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優先安排生態文明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並逐年增加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資金投入。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投入的綜合作用,採取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等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信貸產品,擴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積極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各類主體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凡是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產業化的項目,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要改革環衞收費模式,借鑑泰安、薛城等地區水務部門代收垃圾處理費成功經驗,實行自來水代收,增收生活垃圾處理費。要加強環衞隊伍建設,各鎮街均要組建環衞所,配備領導力量和專業人員;村級配備專職保潔員,市、鎮財政給予工資補助,保證工資發放到位、隊伍長期穩定。五是建立應急防控機制。督促有關鎮街、部門、企業制訂應急預案,建設應急處理設施,有效遏制環保和重大事故的發生。加強危險化學品、造紙、醫藥製造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建立風險源信息庫。加強對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監管監測,實行生態安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9

20xx年暑期我們學校部分年級開展了以我眼中的家鄉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大學生實踐調查活動,我有幸作為其中一員參加活動。

一、調查背景

目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轉型期,發展的速度和結構與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於不合理發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更好的平衡發展與環境,更好的瞭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更好的建設美麗中國,於是我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在暑期開展了關於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

二、調查過程

我的家鄉位於安徽省北部,是一個聞名中外的古城亳州。而我家位於亳州市北部的一個鄉鎮華佗鎮。據我瞭解前幾年家鄉因外出打工的比較多,致使家鄉勞動力相對缺失,自然家鄉發展的也不是很快。而那時的家鄉在我看來環境卻是非常好的。而近幾年家鄉的環境卻是越來越差,數目花朵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聳立的樓房與擁擠的人羣。在我心中萌生了這樣一個疑問:是不是高速的發展都要以犧牲環境為目的?帶着這樣一個問題,我走訪了有關部門,開展實際調查。

首先我來到了我奶奶家,我想向奶奶瞭解以前我們村環境是怎麼樣的。她説,以前家鄉地溝裏都有睡,水裏面也有好多魚。而現在我們很少再見到河了,更別提在河裏的魚了。以前的家鄉各種花草樹木繁多,現在也變得越來越少了。通過和她的談話中我看出了他對環境的遺憾。雖然她現在生活比以前要好很多,但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幸福生活不會長久。對於奶奶那代人人來講,她們受過太多苦。以至於她們對幸福生活感受的更加親切。也許她們剛開始並不在意這些生態環境方面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隨着時間的發展,當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甚至影響人們日常起居的時候,她們就會發現治理環境是多麼的重要。然而到那時候我們的種種對策會影響甚微,以至於會有種悔過的歎息。

第二天我來到了鎮政府,通過種種程序我見到了我們鎮的宋鎮長,我給他説明了我來的緣由,他也很熱情。於是我帶着問題和他交談起來。在和他談話過程中,他也説了現在鎮裏卻是存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這是現階段發展無法避免的,但是鎮政府正加大力度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目前全市也都在加大生態文明的建設,已制定了各種對策來治理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他還説以前我們鎮的發展已農業為主,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以及鎮裏的招商引資,使之鎮裏出現了一些工廠,這些工廠雖然數目較少,但是對於環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工廠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廢氣與廢水。目前上級並沒有這方面限制工廠的措施,而我們鎮政府也顯得力不從心。在我看來確實是這些日益增多的工廠給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我想不光是我們家鄉這,乃至全國工業的不合理發展都是致使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很多時候我們都過度追求GDP的這種單純數據。不合理的發展方式確實能帶動GDP的發展,但是對於環境GDP造成的影響確實無法估量的。

在和宋鎮長的談話過程中,我也瞭解到近階段政府確實是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特別是十八大召開之後,生態文明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時,各級政府與有關單位都在精心制定各種措施用來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家鄉也不例外。

比如家鄉主幹道路上擺放整齊的新型垃圾桶,這些不僅減輕人們亂扔垃圾的惡習,而且通過對垃圾的分類以及再回收,使能源循環利用,減少了浪費。要想富,先修路,現在村中主幹道都是寬闊的水泥路,路兩側都種上了綠化帶,這些路上再也見不到髒亂的垃圾。嬉戲打鬧的孩子多了,談天説地的老年人也多了,人們走在路上顯得格外精神。

通過了解,我知道了這些資金一大部分是來自國家,另一部分是來自村民的捐助。宋鎮長説剛開始,一部分村民不願意出資,認為這些東西的建設和自己沒關係,甚至有些牴觸情緒。但是通過鎮政府大力宣傳和講解並且用國家出資的錢建設一小段道路時,人們立即體會到這方面帶來的好處,於是大家積極響應號召,陸續捐款。在鎮政府和村民的大力合作下很快這些道路陸續完工,人們從中得到了實惠,環境也得到了保護。

宋鎮長還説現在國家提倡新農村建設,這其實也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因為新農村建設使農民的生活更加科學化。縮小了城鄉差距。要讓村民都喝上清潔,乾淨的自來水。並且會在新村中大力建設沼氣池,使能源能夠循環利用。這些利民措施都充分顯示了國家對環境的重視。宋鎮長還説,十八大召開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相當重要的位置。這説明中央已經下定決心要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這是利國利民的政策。當然,發展環境過程中勢必減緩經濟的發展,但是長期來看,這些減緩在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顯得微不足道。當前仍有些村民對我們政策有些不瞭解,在他們看來這些政策犧牲了他們的利益,面對這些情況,鎮政府會認真給他們做工作,讓更多人意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對於那些工廠企業,目前政府也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和法規,對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企業進行堅決懲罰。

宋鎮長在談話中特別強調一點,就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以人為本,必須要從根本上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要讓人們主動重視,主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中來,只有這樣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長久。

和宋鎮長的談話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從談話中我獲取的信息量確實非常大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人公。要想真正建設好生態文明,我們必須主動參與,為實現這一目標獻計獻策。

我個人在實地走訪之後,對自己家鄉的生態文明建設也有一些建議。

三、相關建議

1.政府與相關部門應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人為本,人才是社會的主題,面對整個社會,我們要大力開展保護環境的宣傳,樹立友好的環境即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環境友好和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立。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尖鋭矛盾,協調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同時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現實需要,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3.政府體質改革。

不能以單純的GDP增長作為考核政府機關的標準,在考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時要重視其在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考核其在生態建設中處理生態環境與經濟矛盾時的決策是否符合和諧社會的要求。執法者應該秉公執法,堅決打擊一切危害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4.健全法律法規。

有關部門必須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面對違反這方面法律的人應給予堅決處理。唯有環保規則成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民眾才能在生活中正確認清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從而自覺的監督,舉報。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法律高度,是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的強有力保障。

5.加強大眾的生態文明建設道德教育。

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離不開科學技術手段的支持和法律法規的約束,更離不開文化意識的支撐。生態道德意識是發展精神文明的依託和精神動力來源。因此,大力培養全民生態道德意識,不斷強化全名生態文明觀念,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營造全民生態道德意識的社會氛圍,還需建立完善的環保教育機制,尤其要重視學校教育的環節,特別要重視青少年生態道德意識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們從小就知道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和道德觀,才能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構築起牢固的生態屏障,才能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能夠有效防止破壞生態環境現象的發生。

通過這次在家鄉實地調查,我明白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要想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我想不管是在我的家鄉或是在祖國其他地方在生態文明建設這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能夠及時的發現這些問題並且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國家的發展才能更有質量。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句空話,他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美麗中國是我們的目標,目標的實現往往需要經過一個努力奮鬥的過程。

那麼當我們攜手並進,從我做起時,生態文明建設就會越來越成熟,偉大的中國夢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0

黨的報告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位一體”總佈局。貴溪市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四個突出”,大膽創新,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全市生態環境意識持續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了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推進貴溪生態文明建設,筆者進行了專項調研,形成如下報告。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專項排查。常態化、制度化地深入涉重金屬排放企業,開展專項排查行動。20xx年,共排查重金屬排放企業14家、重大危險源企業7家;二是專項督查。經常性對所有涉及重金屬污染防治企業進行環保監督管理。全面整治不法企業的亂排亂放行為,有效遏制了重金屬污染的源頭;三是專項管控。即末端治理和清潔生產首尾兼顧,對新、改、擴建重金屬污染項目一律停止審批,對新入園項目實行聯審聯批制度;四是專項治理。在專項治理工作中,創新“三種模式”:即堅持以人為本,落實搬遷補償政策;堅持市場運作,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堅持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貴冶周邊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工程,對1700餘畝農田進行了翻耕,施加土壤改良劑,栽種修復植物。

(二)突出“秀美鄉村”創建工作。一是紮實開展“秀美鄉村”創建工作。將“秀美鄉村”創建與環境綜合治理有機融合,貴冶周邊兩批共29個“秀美鄉村”全面建成。全市108個“秀美鄉村”建設點也全部竣工驗收,極大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二是着力抓好“衞生清潔”工程。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推行“户分類、村收集、鄉運輸、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基本做到遺留垃圾全部清運、新增垃圾及時處理;三是大力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村莊現有設施和條件,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承受性原則,進行危(舊)房改造:穩步推進“三區三線”民居改造工程;大力實施農村改廁、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

(三)突出“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一是加強生態資源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法》等林業法律法規,出台了《貴溪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的意見》。堅決落實限額採伐、憑證採伐制度,實行闊葉樹全面禁伐;二是加大綠化造林力度。20xx年,綠化造林3.39萬畝,封山育林8000畝;三是加快生態鎮村建設。着力推進鄉村綠化提質建設,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塘灣、羅河等鄉鎮重新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樟坪畲族鄉、塘灣鎮大橋村先後被評為“全省森林鄉鎮”、“全省森林村莊”等榮譽稱號。

(四)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統籌。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了《貴溪市20xx年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貴溪市鄉(鎮)環境目標責任書考核實施辦法》。紮實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20xx年,共年檢18家排污企業的排污許可證,新核發10家企業排污許可證;二是強化管理。督促各減排企業建立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台賬,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進一步加強危險固體廢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實行統一登記、統一管理,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三是加大投入。一期概算總投資3500萬元污水處理廠已經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二期概算總投資800萬元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即將投入運行。

二、現狀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政策支持。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佈局,並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鷹潭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決戰景區,做大旅遊產業”發展戰略,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政策理論依據;二是環境支撐。縣域內擁有陽際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圳省級森林公園等優質生態資源;森林覆蓋率為63.5%;全市出界斷面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空氣環境質量全年穩定在二級以上,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三是資金扶持。近年來,貴溪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20xx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6億元,財政總收入35.5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4.46億元,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均居全省縣(市、區)第四位,縣域經濟實力顯著,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物質前提;四是組織保障。近年來,貴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確立“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20xx年,確立了“推進生態建設,構建科學發展保障”的工作主線,提出了“發展綠色經濟、建成美麗宜居貴溪”,實現永續發展的工作目標。

(二)不利因素:一是經濟發展方式較粗放。我市經濟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比較突出,粗放型增長的特徵比較明顯。工業仍以勞動密集型、輕加工型為主,轉型升級難度較大;農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20xx年,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佔比僅為21.7%;二是生態文明理念較膚淺。由於農村經濟滯後,百姓在山靠山,想到的先是養家餬口和發家致富,因而還存在生態文明意識不強的問題,農村髒、亂、差的現象也一時難以徹底改變。少數企業推行綠色生產的自覺性不高;三是生態開發開放較單一。生態開發開放程度比較粗淺。生態價值既沒有在開發中體現;生態文明的內涵也沒有在開放中提升;社會各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概念理解不透,重視不高,執行不力,導致生態文明效應較弱。

三、對策建議

(一)認清形勢,深化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亦是民心所向。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求建設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我省在 “”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對主要污染物減少排放要求。從市情看,隨着銅產業、照明產業的迅猛發展,工業化持續突破,貴溪市圍繞銅、節能照明和醫藥、化工四大增長極招引的大項目、大企業日益增多,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生態承載挑戰突出。在這種形勢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於貴溪市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二)突出重點,鞏固成果。一是在領導決策層面。牢固樹立綠色政績觀。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理念,繼續推行工業項目立項和審批工作聯審聯批制度,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和項目,堅決不予落地;二是在工作方法層面。第一,着力抓好生態文化宣傳。組織文藝骨幹創作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文藝作品,結合送戲下鄉等活動,開展生態文化進基層、農村和企業的活動;第二,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衞生保潔長效機制,加強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加大鄉村環境衞生督查力度。三是在工作落實層面。一要強化組織領導。研究出台《關於貴溪市生態文明建設實施考核辦法》等可行性文件,使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始終領導有力、分工明確、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二要強化統籌協調。編制《貴溪市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要》、《貴溪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使貴溪市生態文明建設進入規範化、法制化發展的軌道;三要狠抓工作落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貴溪市直機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的目標責任考核,逐級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嚴格實行“生態環保一票否決”和問責制。同時,建議貴溪市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專項工作經費,用於生態文明建設調研、考核、獎勵和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的以獎代補;四要強化法治保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動協調機制,強化環保、林業等資源環境保護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和重點案件移送督辦機制,加大對破壞資源環境案件的查處力度,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能力。

(三)注重結合,擴大效應。一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將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村副業經濟有機結合,如家畜糞便轉化沼氣利用,樹木栽種發展林下經濟,河塘清淤發展養殖業等等,讓農副經濟與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共同發展;二是把加大投入與長效治理結合起來。根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增加,不斷加大生態資金投入。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等環境監管長效機制,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嚴格落實處罰整治措施。並將環保考核與政府考核、企業貸款資質評定等事項掛鈎,促使部門和企業按照生態環保要求,加強治污減排和生態修復,促進生態保護的長效性和持續性;三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打造生態板塊結合起來。打造生態板塊,發展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全力打造白鶴湖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和加快雷溪萬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建設,結合生態市、生態鎮(村)創建工作,按照建設“美麗貴溪”的定位,加快植樹造林、環境美化等工作,努力把生態板塊建設成為富裕、秀美、宜居、和諧貴溪的生態屏障。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1

摘要: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三農”問題的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迫在眉睫,自從20xx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態村建設,全國上下掀起了建設生態文明村的熱潮。山東省滕州市緊跟社會潮流,應廣大農民朋友對生活環境質量的需求,加快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步伐,取得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在調查期間,通過和該村黨支部書記的談話中我瞭解到,該村已經建立了生態文明户80餘家,種植綠化植物一千餘株,購置垃圾桶二百餘個,基本上每一個衚衕能夠平均四個,該村計劃在20xx年上半年普及沼氣池,現階段該村建有自己的沼氣池配件廠,包括沼氣池主池體和沼氣池蓋,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磚廠,生產各種彩磚,用來內銷和外銷,還有自己的農產品購銷服務部,方便了農產品的銷售。該村街道建不設別具風格,除了道路兩旁間隔栽種了不同種類的綠化樹,還在兩棵樹之間栽種了各種花草,各户門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來栽種一些蔬菜之類的東西,各個衚衕安排了具體的生態文明負責人,具體負責該衚衕的衞生以及治安問題。

通過調查訪問,該村的生態文明村的資金除了廣大村名的集資外還有好多關注村莊發展的熱心民眾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過這一村莊建設可以發現,一個人,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就會用各種辦法回報生他養他的家鄉,也可看出一個人奮鬥的重要性,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家鄉……

雖然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就在一開始,村幹部就面臨了各方面的壓力,一是資金問題的緊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對,他們的思想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沒有遠見卓識,只能看到當前利益,無法正確的衡量生態文明村的利與弊,得與失。村幹部在村民的思想動員上做了很多的工作,這為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排除了一部分障礙。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不管什麼地方,哪一個社會階段,建設生態文明村都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1、建設生態文明村就是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所以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羣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文明生態村創建和收益的主體,切實增強創建工作的責任感讓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支持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工作。

2、建設生態文明村還要樹立和增強科學發展的觀念,堅持文明、生態一起抓,軟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説不幹”的現狀,三番幾次的將農民朋友對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熱情涼到了最低點。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還要充分發揮農村文體中心或活動場所的宣傳、教育、娛樂等功能和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使農民朋友不僅在物質上有一種富有感,還要在精神上有一種充實感,例如: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和文化科技知識講座等,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傳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倡導文明新風。要通過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造,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進而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最終達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

3、要堅持建管並重,建立健全長效建設管理機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樣,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周而復始的就會影響生態文明村在廣大羣眾心中的地位。首先,作為村幹部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長久的事情來做,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時刻想着為老百姓謀利益,謀發展,只要能為百姓辦實事,就會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切實增強創建後勁。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態文明村當作一件長遠的事情來抓,要根據自己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更加促進整個村莊的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據村莊需要建立自己的廠房,既能促進村莊的經濟發展,還能為村民提供一些相應的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邊建設、邊治理的建設模式。農村不比城市,雖然中國的城鎮化速度挺快,可是農村的經濟發展還是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農村的環境問題,包括村道的衞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莊河流的治理,農作物秸稈的存放問題等等,應該嘗試建立一套生態鏈,使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6、要堅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創建規劃。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地情況制定相應的種植方案,盡最大的努力提高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村向城鎮化過度奠定一定的基礎。

在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問題以外,還要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其一,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立足滕州實際的戰略選擇,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經濟發展狀況。其三,既然是模式,就應該有多種,而不是一種,要允許各個地方領會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三層含義歸結起來,就是要求我們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蓋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氣池,種花種草,等等,這些確實是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措施,因為他們可以使“村容整潔”;同樣,在農村搞多種經營也可以適當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2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與自然和社會關係上的具體體現。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為主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注重維繫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追求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的關係協同進化,以最終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環視今日中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科學發展之路,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黨的xx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後在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他説道,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昇華,説明我國對生態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

1、龍泉驛區整體概況

龍泉驛區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轄的九區之一,位於成都中心城區東部偏南、龍泉山脈中段,是國務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東發展主體區域、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所在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氣温15.9℃。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西江河、黃水河、蘆溪河、陡溝河流經區境。有天然氣、煤、銅、磷、石膏等礦產資源。素有“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之美譽,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區)之一。 20xx年,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鎮、山泉鎮、茶店鎮被規劃為成都天府新區的範圍,其發展定位為成都國際汽車城。龍泉驛區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衝,自古有“巴蜀門户”之稱,亦有東出錦城“川東首驛”之謂,是成都至川東南、重慶的必由之路,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境內已擁有滬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廈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兩條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過的成渝鐵路、成昆鐵路,正加緊建設的從市中心向東通向龍泉驛區的地鐵2號線(及東延伸線)和已經規劃完畢的地鐵4號線東延伸線,在區內形成了海陸空四通八達快捷方便的交通網絡體系。龍泉驛區下轄龍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鎮、西河鎮、洛帶鎮、黃土鎮、洪安鎮、茶店鎮、山泉鎮和萬興鄉等12個街鎮鄉,總面積556.9802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20xx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話和湖廣客家話。

2、洛帶古鎮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xx年8月,龍泉驛區旅遊局宣佈,近期相關部門將再投入1億元,啟動洛帶古鎮二期整治工程,給洛帶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對八角井街、黃家河片區的綜合改造;對古鎮核心區特色院落打造、“財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遊景點及附屬設施建設、南幹道延伸段進行建設。此外還將對以古 鎮基督教堂為核心的廣場片區進行改造,該教堂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鄉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項目的規劃設計已通過相關部門的評審,施工設計也已基本完成。古鎮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二期工程則將對古鎮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現已推出女子街,女孩們可以在商店裏選自己喜歡的服裝,在一處景點拍照留戀。

洛帶相關部門正加緊落實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館集羣項目,以及國際濃 園公共藝術村項目、福建會館、湖南會館和客家鄉村會館、醋博物館等項目落地情況,進一步做好協調服務,解決徵地拆遷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項目啟動。

洛帶鎮加快推動古鎮至金龍湖景區道路、水杉路、南幹道西段啟動前各項工作,以此改善旅遊景區環境,推動產業發展。

2.2、客家民居建設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引進就業崗位多的項目。全力啟動客家民居建設,推動農民向城鎮集中。龍泉驛區將結合洛帶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客家民居點位確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楊村七、八組),總計劃用地面積412.8畝,可吸納約3000户,10000餘人。

設計方案於20xx年3月通過了龍泉驛區規委會的審查,一期佔地面積100畝,淨地68.2畝,建築面積6680餘平方米,已完成拆遷、勘測、三通一平和打圍工作,20xx年5月破土動工,預計 20xx年2月主體封頂,6月全面完工。建成後可讓已徵地“過渡期”農民全部住新房,新徵地農民“即拆即住新房”。

3、調查建議(新時期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實現途徑)

3.1、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

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基於對工業文明的反思,生態文明建設內在要求實現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的轉型。在我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狀態下,我們只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以生態文明理論為指導的工業化發展生態產業。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將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走以效益和質量為中心、經濟、社會和環境均衡發展的新路子,堅持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2、動員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建設生態文明

加大媒體等傳播載體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連同“生態文明”的“四個文明”一起抓的新觀念是我黨對建設現代化國家認識的新昇華,是科學發展觀的新思維,是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性的新舉措。我們應提倡政府和羣眾兩頭抓、兩手都要硬,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到每一個成員身上,落實到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中。

3.3、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關係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要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實現這一設想的關鍵在於我們黨和政府的各級黨政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導向,建立健全乾部績效考核體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0pwo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