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糧食調研報告3篇

糧食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糧食調研報告糧食局企業工改調研報告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存在的幾個問題

糧食調研報告3篇

國家為了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保護農民種糧利益,從XX年起在部分糧食主產省實行糧食最低價收購政策,最低價糧拍賣隨之產生。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最低價糧收購政策對穩定和促進糧食生產,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了積極的作用。最低價糧拍賣為購糧客户提供了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但是,最低價糧收購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一、收購環節:收購質量難保證,收購費用較低。

託市收購(最低價收購)不同於一般的市場收購。託市收購是按照“有利於保護農民利益,有利於糧食安全儲存,有利於監管,有利於糧食銷售”的原則執行。有收購主體資格的企業在收購時必須公開收購價格,公開質量標準,不得壓級壓價,滿足農民售餘糧的要求,同時又要堅持質量標準。但近年隨着託市政策的連續出台,農民的質量意識也逐漸淡薄,特別是聯合收割機推廣使用後,田間初步整曬,除雜基本上簡化,給糧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壓力,帶來了難度。

為方便農民售糧,XX年湖南大面積增加了委託收儲庫點和延伸庫點,以益陽市為例,XX年收購庫點比上年增加60%。託市糧作為臨時性國家儲備糧,有收購資格主體的企業,為了獲得一筆可以維繫企業生存的管理費用,在收購季節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糧源,從而對收購市場形成競爭態勢。最低收購價預案啟動後,稻穀最低收購價價格底數是固定的(1400元/噸),由於託市企業都敞開收購,掌握了糧源的個體糧商生意火爆,待價而沽,企業在收購環節實際支付的收購費用高於核定的50元/噸,無利潤可談。

二、儲存環節:正常損耗無補貼,保管費用較低。

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糧食,糧權是國家的,託市收購企業無糧食經營權和所有權。企業託市收購賺的是國家50元/噸的收購費用和70元/噸的保管費用。糧食入庫後由中儲糧系統和農發行聯合檢查,質量、數量合格後才能驗收入庫。為爭取微薄的保管費用補貼,企業自上至下都是高度重視庫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有關管理辦法來履行存儲合同,以確保儲糧的數量真實、質量完好、儲存安全。但是糧食在儲存過程中的正常損耗如水分減量、保管自然損耗等,得不到額外補償,全部由企業負擔。

再者,臨時存儲的最低價糧由國家組織拍賣,承儲企業難保管1年以上。由於保管費是按實際保管月份撥付的,剔除糧食保管過程中的正常損耗、人員工資後,國家給的保管費用已所剩無幾了。

三、拍賣出庫環節

最低價糧食的銷售是由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市場情況擇機銷售,實行公開拍賣,單位核算,盈利上繳中央財政,差價虧損由中央財政負擔。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作為賣方,採取現場和網上同時競價的方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組織競價銷售。在拍賣出庫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貨款回籠緩慢,承儲企業利息包袱重。《最低收購價糧食競價銷售交易細則》中明確規定,承儲庫必須憑《出庫單》無條件執行出庫計劃,且對出庫費作了嚴格的界定,否則將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各糧食承儲企業在出庫時,必須按合同規定的時間、質量、品種、數量交貨。但由國家組織糧食拍賣後的貸款回籠十分緩慢,平均在3個月以後,給承貸企業(即託市收購企業)形成了較大的利息差,企業難以承受。

2、最低價糧競價拍賣中沒有完全反映市場價格。主要是部分非國有企業存在惡意抬價、操控競拍價格行為,使競拍成交價高於起拍價中拍。湖南省益陽市非國有糧食經營、加工企業非常活躍,其中蘭溪糧食市場是全國著名的米市。據調查摸底,益陽市現有各類非國有糧食經營、加工企業304家,其中蘭溪市場有141家,佔全市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的46%。

XX年實行最低價糧拍賣以來,益陽市累計拍賣成交糧食數量38.34萬噸,其中早秈稻34萬噸,中晚秈稻4.34萬噸。全市參加拍賣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達60餘家,其中蘭溪個體户有近50家,佔83%。拍賣成交的38.34萬噸糧食,被蘭溪個體户拍走的糧食有25萬噸,佔拍賣成交總量的65.2%。

有人反映,蘭溪片區141家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他們三四個一夥,五六個一羣結成了許多個經濟利益共同體,在糧食競價交易過程中互相抬價,搶奪糧源,致使成交價高於起拍價20元/噸以上,有的甚至高於起拍價90元/噸。同等條件下,益陽的糧食成交價要高出其他市(州)成交價30元/噸以上。由於成交價過高,糧食銷售無利潤可圖,他們就想方設法找承儲企業的岔子,使眾多真正想拍賣糧食的大中型龍頭加工企業“有苦難言”。

幾點建議:

1、加強對最低收購價糧食的質量管理,明確損耗補償標準

一是參照儲備糧管理,推行最低收購價糧食的收購及代儲資格認定工作。對不具備清糧設備、通風設備及保管條件的企業不認定其收購及代儲資格,從源頭上把關。

二是儘快制定相應的最低收購價糧食質量管理辦法,健全制度,做到依法依規加強最低價糧食的質量管理。

三是建議在執行預案中明確最低收購價糧正常損耗標準和補償辦法,在糧食拍賣後給企業一次補償到位。

2、建立和完善最低收購價糧多渠道銷售機制

除現行集中統一拍賣,網上競價拍賣銷售方式外,建議國家開闢更多最低收購價糧暢通的銷售渠道,並強化最低收購價糧銷售措施。一是規定銷區省儲備糧的輪換等政策性用糧從產區最低價糧中調進。二是把儲備輪換與最低價糧銷售有機銜接起來,讓適量的最低價糧轉化為儲備糧,以保持市場糧價不暴漲暴跌,在較為合理的價位上運行。

3、建立和完善最低價糧競價交易協調機制

對有爭議,有糾紛的交易及時進行協商處理,維護有序交易秩序。對那些惡意抬價,擾亂糧食市場的不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糧食局企業工改調研報告糧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市糧食局

企業工改,説起來十分重要,誰都不否認它的積極作用,誰也不否認它是整治企業的良方,每年列入工作要點,今年再次作為工作重點,但風吹過多遍,會開過幾輪,至今尚未破題。究其原因,存在四大障礙:

1、職工有“三怕”。一怕工資減少。部分職工想,最好別改,實在要改,也不能減我的錢,他們對企業的效益關心不多,對企業前途有些漠然。二怕拉開檔次。部分職工認為,工資檔次不能拉,各工種不能拉,各崗位不能拉,不管對企業貢獻大小不能拉。三怕丟面子。少數職工認為內部分配改革,自己原有崗位可能貶值,少了錢丟了面子,不想看到別人比自己拿錢多。

2、領導有“三慮”。一慮話説不響。企業工改,領導一般不會減錢,部分領導怕職工説是為領導而改,怕職工起鬨提意見。二慮造成不安定。改革是件難事,難免會出現一些波動,部分領導寧可維繫暫時的平靜,寧肯讓企業潛伏着危機,不想通過改革求得長遠的安定。三慮工作難做。改革肯定是難的,將有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將有很多麻煩問題要處理,部分領導害怕改革“自找麻煩”。

3、原有工資底盤大。企業這幾年來連續多次進行了工資調整,但是仍然帶有齊步走的痕跡。原先崗位技能工資改革所產生的效果,就被後來一次一次的檔案工資的調整淡化了,抵消了。在分配問題上,逐步向平均主義倒退。致使工資基數越加越大,給工資改革增加了難度。

4、固有差距帶入重組企業。由於原先的企業效益不一,工資水平相差兩倍,成了一家人後,差距依然存在,原來高的自然降不下來,原來低的一心想趕上去,很難統一認識。

針對這些問題,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1、企業領導於部要從思想認識上徹底解決問題。不會搞分配就不會當幹部。工資改革不是你想不想辦、願不願辦、能不能辦的問題,而是必須辦好的問題。改革如同大家坐公共汽車。車上人滿了,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坐着的就是既得利益者。那麼現在要讓大家統統下車,然後再重新上車,坐着的不願意,站着的很願意。再上來以後,坐着的就不一定再有座位了,所以他希望維持現狀。改革就是要普遍地使大家的收入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有相當一部分職工要相對地降低。人們在心理上有可能容忍得了絕對的貧困,但容忍不了相對貧困。大家都窮的時候,只要我比你好一點點,我就感到很高興,很滿足了;但是都富了,富的程度不一樣,你比我更富,我就受不了。這一次分配製度改革肯定有一部分職工的既得利益受到衝擊,所以難度就非常之大。如果説有阻力的話,不是來自工人,而是來自現在手中掌握一定權力的人,來自那些能夠或多或少地影響我們這次分配製度改革的同志。所以領導的認識必須統一,沒有企業領導的積極性,分配改革就無從談起。

2、搞好宣傳發動。改革要一杆子到底,不留死角,一定要擁有最廣泛的羣眾基礎,要讓我們的幹部、職工理解為什麼企業要這樣做。不改革行不行,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通過改革,儘管大家所得多少不一樣,但收入都增加了。讓一部分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收入上去,並不是以損害你的利益為前提,相反,它能給你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更長遠的經濟利益。這個道理請務必給大家講清楚。絕不能籠統地、簡單地把其理解為調工資,那樣就會使改革的意義受到很大的侷限。這樣的話改革就是能成功,其效益也要打折扣。

3、科學制定改革方案。對改革的有關措施千萬不要機械、教條地生搬硬套,要創造性地來實施。要充分地、認真地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搞一個實施方案,確保改革萬無一失。一是幅度適度範圍廣。工資改革從整體來講增幅要適度。同時,改革涉及到的範圍要廣,雖然每個人增的多少不一,但要保證人人都有得增,人人都是受益者,改革方案才會有廣泛的羣眾基礎。二是拉大複雜勞動和簡單勞動在分配上的差距。複雜勞動者,主要是指從事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這部分人和從事經營銷售和技術這部分人,也就是指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講觀念決定效率,我們要進行工資改革必須先轉變觀念,尤其是要轉變對複雜勞動的認識。三是擴大工資中“崗位”的含義。所有的工作都可視為崗位,掃地也可以視為崗位,當經理主任同樣也是崗位。你從事什麼崗位的工作,就拿什麼崗位的工資。就是説這個崗位,不論誰來幹,不管你是高工還是助工,不管是博士還是文盲,誰能幹好這個工作,誰就來拿這份相應的工資。四是適當地兼顧年功工資,也就是説老的工資被部分保留。由於現有企業趨於老齡化,不考慮年功工資,有些幹部職工心理上不好接受,但是佔的比重要小一些,可放在每年10——15元,這是一種妥協。從另一方面講也考慮了一個人在企業裏連續工作的年限,年功工資的保留也有積極意義。五是實行績效考核,或者分設效益獎和效率獎。所謂效益獎,簡單地講就是賺不賺錢,這是針對經理主任的。效率獎是隻對工人,並且必須是對工人的,其它的輔助人員不享受,科室管理人員也不享受,因為輔助人員和科室管理人員的獎金已經包括在工資裏了。比如門衞,工作量與企業效益好壞沒有直接關係,你不能説企業效益好,他就一天開六次門,企業效益不好,他一天就開一次門。再説管理人員,比如會計,不能因為企業盈利就記四百個數,企業虧損就只記二百個數,也就是説其工作量的大小並不會因為企業效益的好壞而有很大差別。

4、建立組織保障機制。明確企業法人代表為內部分配改革第一責任人,黨、工密切配合。內部分配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把手不親自組織就無法完成,所以要明確一把手的責任,而且是第一責任,這樣才能使工作得以順利實施。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糧食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204萬畝,農業人口119萬人,佔總人口的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160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60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範引導,全市已形成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177.4萬畝,比上年增加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422公斤,比上年增長4.6%,總產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70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440.8公斤,比去年增產14.8公斤。全市36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平均單產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範方,最高單產637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於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140萬畝以上,其中煙農19面積110萬畝,皖麥19面積30萬畝,周麥18面積5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範區優質率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200萬畝,其中小麥165萬畝,大麥、蠶豌豆20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20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範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165萬畝,其中煙農19、皖麥19、周麥18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150多萬畝,佔全部種植面積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70萬畝,其中濉溪縣55萬畝,烈山區15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面積30萬畝(其中濉溪縣25萬畝,烈山區5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各1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於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後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發展糧食生產的措施

我市糧食生產,在國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投資建設資金足額到位,土地治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 優質小麥基地建設、“良種補貼”、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實施良好,糧食生產持續得到發展。

1、科學規劃,項目帶動,為糧食生產注入活力。 我市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範區建設,以點帶面,實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小麥高產攻關,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已建立起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和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

2、科技支撐,服務到位,為糧食增產提供動力和保障。每年秋種之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緊緊抓住技術培訓、科學播種、推廣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不放鬆,確保落實到位。今年全市測土配方面積達60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25萬畝。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户,傳授科學種田知識,共下發科技“明白紙”20多萬份。農業科技為全市小麥單產、總產躍上新台階提供了有力支撐。

3、政企聯姻,狠抓訂單,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 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我市先後成立了糧食協會、小麥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政府引導中介組織在技術培訓、標準研製、市場分析、產銷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市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依託魯王、天宏、魯南等龍頭企業,結合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積極開展了小麥訂單生產,全市糧食訂單面積達70萬餘畝。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積極發揮作用,做到優質專用小麥種子供應到哪裏,訂單簽到哪裏。在每年秋種時節,糧食部門積極與農業部門配合,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促進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業帶的建設,不斷提高優質小麥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農惠農,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市開始減免農業税後,農民種糧不繳糧不納税,國家還給補貼,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若干意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持管理辦法》等多個規範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三、糧食生產存在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糧食生產特別是優質小麥生產,還處在發展階段,無論規模還是質量以及發展後勁,都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實現由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由特色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支撐、人力開發、市場開拓、經營方式和減災能力等方面需要經過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糧效益依然低下。據對部分種糧農户收益調查,今年小麥每畝成本292.72元,以畝產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計算,畝產值為630元,畝盈利337.3元,這其中還未扣除農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純種糧經濟效益較低,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收益和積極性。

(二)受自然條件影響偏差較大。 今年, 我市受降雨強影響,造成了我市20個鄉鎮受災,32個村莊進水,農作物受淹面積141.85萬畝,絕收面積19.88萬畝,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農田基本設施還較薄弱,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部分農田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糧食生產的要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現有的投資資金遠遠不夠建設的需要。

(三)產業化程度不高。加工龍頭企業力量薄弱,缺乏實力和競爭力,優質小麥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總體層次較低,附加值低,最終制約了產品和市場的擴大。

(四)流通渠道不暢。由於缺乏市場經營人才、暢通的流通設施以及信息,營銷組織薄弱,市場動作水平低,沒有形成強大的網絡,難以抵禦市場風險。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傳,由此制約了生產,又影響市場份額的擴大。同時,糧食產業化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財力不足,難以得到強有力的扶持,市場軟硬件基礎薄弱,流通中處於弱勢。

(五)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後勁不足。隨着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機補貼、農村税費改革、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同時也存在着農民種糧積極性後勁不足。原因,一是務農種糧不如打工、不如種經濟作物。二是化肥、農藥、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漲價收入被抵消。種糧勞動者的數量減少,由於務農不如打工,大量勞動力外出。剩餘種糧勞動者的素質在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外出打工增加導致“老人”農業、“婦女”農業,種糧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大多數農民是憑經驗種田,別人怎麼種田,自己就怎麼種田。

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穩固的糧食生產基地,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

建設具有區域優勢、抗災能力強、生產基礎好的穩產高產糧食生產基地,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糧食基地的建設,要統籌規劃、適度規模,充分考慮現有老產糧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穩定的商品糧基地,使糧食生產基地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與確保全市糧食安全適應。

在建立糧食生產基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時,應重點考慮糧農利益,糧食生產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難度較大,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容易出現“高產窮農”現象。為此,一是要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實行優質優價,集中財力重點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通過先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減少成本,提高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努力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糧食是特殊的農產品,確保糧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支持,有關部門應在糧食生產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對穩定糧食生產作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從上至下營造糧食生產良好的氛圍。二是要加大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宣傳媒體,採用召開現場會、觀摩會等多種形式,宣傳國家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宣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農民種糧意識,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羣眾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廣泛開展技術、信息宣傳,加大技術扶持和對農户的技術培訓力度,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有關涉農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户,分片包乾,責任到人,駐點指導。強化農情、墒情、市場行情等信息服務。

(三)依靠科技進步,着力提高糧食生產單產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達到一定的總產,只能依賴於單產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單產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現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職業技術學校技術資源,藉助市內外各類院校的師資力量,加大對糧食生產部門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化管理水平。要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聯合協作,加大對糧食生產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近年來,我市實施了高產、優質糧食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等等。單產逐年提高,科技技術的推廣應用對糧食增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是確保糧食生產持續健康發的有效保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首先,要大力實施“212強龍工程”,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起着中樞和領導地位,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轉化,銷售服務的作用,其生產能力、組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市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水平。要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加工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加工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發展訂單糧食,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户”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植,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其次,要廣泛開展龍頭企業與購銷企業的對接雙贏,合理利用糧食資源,促進糧食產銷銜接,降低市場經營風險,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糧食園區建設為平台,延伸糧食產業鏈,形成集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產業集羣,實現多次增值增效,切實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標籤: 調研 糧食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o74z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