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精選10篇)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精選10篇)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1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裏?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精選10篇)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瞭解到,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寧願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瞭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件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着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着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應屆畢業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説,大學生成為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裏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餘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麼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慾,又從中獲得樂趣;要麼與本專業結合,成為複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説,找工作的瓶頸在於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説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瞭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裏,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後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於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於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説,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着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於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信息,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説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後總的來説,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麪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於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發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説,在如今整體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脱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範。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願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的心態、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2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隨着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閲讀資料向人們撲面而來。上世紀末至今,隨着海量資訊時代的到來,大眾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為市場的主流,閲讀對象也不僅僅是文字,更涵蓋了影像、畫面等等一切傳統閲讀並未包含的東西,似乎我們已經進入了淺閲讀的時代。

而作為今後國家建設中堅力量的中國當代大學生,他們的閲讀狀況如何呢?為了瞭解大學生的閲讀情況,我們就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調研,發現了一些問題,並探討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決方法。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做如下報告。

本次調研對象為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80名大學生,共發出80份問卷,收回76份有效問卷。調研主要針對大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閲讀目的和動機、閲讀態度、閲讀媒介、閲讀愛好等。

現在,隨着海量資訊時代的到來,大眾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為市場的主流,搜索式閲讀、標題式閲讀、跳躍式閲讀、網絡閲讀和手機閲讀成為閲讀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簡本、口袋本的盛行,財經、勵志類圖書以股市語言行文代替學術説理,以及各地書店中通俗讀物高居暢銷排行版前列的現象,多媒體、博客、電子小説代替紙質圖書潛進大學生的生活,種種現象表明,這是一個“淺閲讀”的時代。什麼是淺閲讀?為什麼會產生淺閲讀?要如何看待淺閲讀?

一、什麼是淺閲讀?

淺閲讀它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鬆娛樂性為追求的閲讀形式。內容上,以無厘頭式的消遣、娛樂或感官的刺激為上,充滿了遊戲精神及荒誕不經的色彩;方式上則以動漫、圖像、影像等為主,文字為輔。相對於品茗式的傳統閲讀而言,這種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橫向的廣度,即所謂的“碎片式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

以“知道”代替“知識”,這樣的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式的淺閲讀正成為大學生時下的閲讀新趨勢。為此,我們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了一次書面的問卷調研,以瞭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和閲讀需求,從而分析大學生素質的現狀,併為進一步探索提高大學生素質參考依據。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1、閲讀認知度普遍較高。從調研結果看,47.6%的學生認為閲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學生認比較喜歡閲讀。而不太喜歡和很不喜歡閲讀的學生僅佔17.65%和1.96%。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對閲讀重要性的認知程度普遍較高。

2、閲讀時間較少。每天閲讀3小時以上的學生僅為5.88%,1-3小時的為54.90%,1小時以上的為29.41%,有9.80%的學生處於基本不閲讀的狀態。

3、每月的平均閲讀量較少。每月平均閲讀5本書以上的學生僅佔1.96%,3-5本的學生佔5.88%,大部分學生每月平均閲讀量為1-3本,這説明大學生的閲讀量是少之又少的。

4、從閲讀取向和閲讀興趣來看,我院學生的閲讀興趣表現出了個性化和多樣化,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種類也繁多,他們往往按照個人興趣來選擇課外書籍進行閲讀。時尚雜誌、人物傳記和通俗小説是我院大學生課外閲讀興趣中ZUI主要的讀物,這與這些種類書籍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有關。

在緊張而又枯燥的專業學習之餘,大學生們希望閲讀一些高質量的休閒、娛樂類讀物,而以上種類書籍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修養。在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學生對於閲讀名著、經典書籍的熱情不太高(僅為28.4%)。此外,經濟管理、英語、計算機課程等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成為我院學生重要的選擇。

5、我院大學生的閲讀媒介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侷限於傳統的紙媒體,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已經走入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構成了平時閲讀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約有30%的同學主要通過網絡閲讀。而大多數同學在利用網絡時能夠比較恰當的控制時間和內容,合理的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為自己服務,超過70%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2小時以內。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學生將到圖書館借閲作為自己閲讀的主要途徑,找親戚朋友借閲、網上瀏覽、在書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閲讀途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學生買書熱情不高,僅有13%左右的學生將買書作為自己閲讀的主要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學生的閲讀方式已經進入到淺閲讀時代。

三、出現淺閲讀的原因

1、進行“淺閲讀”是緩解無聊的方式。很多人認為,讀“深”的讀物乏味、吃力,讀“淺”的輕鬆、有趣,還能作為閒聊的笑料。職業技術學院女生小羅説道:“現在女大學生們都喜歡看《瑞麗》《昕薇》這樣的時尚雜誌,平時上網多是瀏覽娛樂新聞和網站論壇,的確不嚴肅,但讀來十分有趣,大家都愛看。”

2、沒有時間進行“深”閲讀,只好“淺”閲讀。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就業問題也是壓在大學生頭上的一塊大石頭。很多大學生從進入大學的那天起就給自己制定了計劃,要考幾個證書,英語過幾級,要做多少兼職,似乎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好好地讀幾本好書。越來越少有時間和心情讀名著了,這是大學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業、升學、出國等各種紛擾着,沒有心思埋頭讀“用不着”的名著,只願讀“有用”的英語、計算機及專業書。他們更覺得,大學已經失掉讀名著的氛圍了。

3、學術著作和經典名著讓人費解,不得已放棄。目前大學生扎堆看小説的勢頭很強。我們在走訪大學圖書館時發現,許多流行小説已被翻閲得十分陳舊,而不少學術性著作卻有八成新。為何少人讀?大學生感歎,上課所用的課本就已經夠枯燥了,怎麼還敢碰更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和經典名著?

4、學校沒有讀名著的氛圍。如今信息蜂湧,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針對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無法靜下心喝着午後茶翻看傳統的名著。當前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是專業知識型的,再加上國際經濟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語上花大力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大學生都忙於準備各種證件考試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在一系列現實因素作用下,哪還有工夫安心讀“經典”呢?

四、淺閲讀帶來的危害

淺閲讀是對經典作品的輕視與褻瀆,淺閲讀的讀書方式會導致讀者思維的鈍化;淺閲讀對青少年的個性培養不利;淺閲讀導致讀者語言運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淺閲讀的困境?

1、從社會方面來説。

⑴出版人應該把握正確的文化方向,做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經濟效益不是出版人的追求,對此,出版人要有正確的認識。

⑵出版社的編輯在搞選題策劃時,要時刻牢記肩上擔負的社會責任,杜絕盲目跟風、粗製濫造的出版行為。要有明確的出書思路,不要為一時的經濟利益所左右,搞些沒有文化內涵的東西。要努力在創造性上下功夫,通過了解市場,瞭解讀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質的精品。

⑶大力宣揚先進文化,拒絕淺出版。當讀者的某些需求還處於隱性狀態時,出版社應堅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讀者而把自己的圖書降格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從學校方面來説。

(1)幫助大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激發大學生閲讀好書的興趣,可以通過讀書評書活動,聯合教務處、學生處、學生會等部門共同主辦,來提高學生閲讀健康書籍的興趣。

(2)鼓勵大學生有計劃的閲讀鼓勵學生參與辦好圖書館閲讀宣傳欄,簡明扼要、豐富多彩,及時地通告到館新書、名家書評等。⑶在學生剛入學的時候開設系統的閲讀課,閲讀內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定。老師酌情推薦閲讀書目,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書籍來閲讀。改善閲讀環境,方便大眾閲讀。

(3)進一步解決圖書館各種類書籍資源,讓圖書館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大學生的天堂。

3、就大學生本人來説。

⑴認識到深度閲讀的重要性,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使我們增添人文素養,增長知識和內涵,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⑵培養深度閲讀的習慣,嘗試着閲讀一些名著,用一種認真專注的態度去閲讀它,體驗書中的深刻內涵,品味別樣的閲讀樂趣。⑶多做一些讀書筆記,比如抄下一些美麗的詞句,為寫作增添素材,積少成多,你自然會體會到深閲讀的好處。合理安排課餘時間,制定一定的閲讀計劃。在現階段考證、做兼職固然重要,可是閲讀是不能被忽視的。

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是一種長期投資,目前可能沒有明顯的收益,可是其長遠利益是非比尋常的。多關注一些好書推薦欄目,選擇有內涵的書籍,培養自己的閲讀品味,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是人類進步社會文明的體現。大學生是沿着書籍築起的階梯,攀登知識高峯的社會新人。除專業學習外,課外閲讀是大學生業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同時,他們的觀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發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穩定性特點,這就要求有足夠數量的有益的讀物來適應他們的這種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個既有物質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理應用課外閲讀隨時引導學生們健康成長。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變得更厚,閲讀是深還是淺,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淺閲讀時代,你是要隨波逐流還是重拾經典,勇攀書峯,這全在於你的智慧!只是別在暮年孫兒膝繞在你身旁充滿期待的看着你的時候,你卻沒有什麼可以講。這時,請不要感歎:書到用時方恨少!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3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温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温州樂清,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就業狀況温州大學温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着黨和國家的心。“20xx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xx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佔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温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温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研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研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研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研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研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温州做調研的侷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20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裏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繫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着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裏的高端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信息,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絡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對象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着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裏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裏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4

隨着我國進一步的教材改革,各個學科都突出強調要求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內容刪去了,或是輕描淡寫一筆,而具體的內容,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一來,給那些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的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學習空間,而對那些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較被動的學生來説,卻是很不利的。例如:《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一節《網上自我防護與網絡黑客》,如果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講,大概只需15分鐘就可以講完,但相信大部分學生仍然對黑客不是很瞭解,甚至連作為老師的我,也只不過略知一二:黑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麼技術黑人的呢?

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不同與其它學科的是,這門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實踐、練習,基本上每節課講授20xx分鐘,其餘的就是師生互動和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就是學生做練習,然後老師根據學生在聯繫中出現的問題統一分析、講解。而在這20xx分鐘的練習時間裏,不給學生定一個主題或一個目標,他們的練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鐘的時間確定題目,再用10分鐘的時間查找素材,然而,這種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與其讓他們每節課那樣漫無目的地去練習,倒不如把一些學生們很感興趣但書上輕描淡寫的主題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講,即這樣一個過程:確定主題從internet上搜索資料做成自己的講課課件同學們自己講(大家一起講)。

按照這一方式,我把黑客這一課留給了學生,讓他們用5次課的時間做出自己的課件,然後在第六節課上大家一起講,一起學習,共同探討,成功地解決了powerpoint的練習和黑客的學習這一問題。

經過這次成功的嘗試之後,我發現這種方式的講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實了學生的課堂練習,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實踐,更加直接地去接觸核心問題(每節課的重點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範圍,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膚淺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儘可能從internet這個大海一般無窮的寶庫裏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適合於學生的縱向發展。

第三,通過學生自己講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電腦室裏,用多媒體設備加傳統講課方法,充分地體現出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越性,又不失傳統教育的精髓,而通過學生自己講課,不僅可以提高他們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對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此次成功的嘗試,筆者認為這種講課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時間保證,根據我們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教師講課時間和學生實際操作時間之比大約在1:1或者5:4,即:學生要有大部分的時間去自己實際操作,因為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注重操作的學科,所以説,每節課學生都有20xx分鐘的時間去獨立操作,老師的每個課題都可以給學生45節課的時間去準備。

其次,有豐富的資料來源。電腦室裏的每台計算機(學生用機)都是和internet相連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上課時)通過internet來查找資料,包括文本、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閲大量的書籍、報刊、光盤等那樣煩瑣了。

最後,有絕對的知識技術保證。根據我們新教材的安排,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學習了word文本編輯技術,internet操作,熟練掌握了網上搜索技術,隨後緊接着學習powerpoint。因此,學生做起來已經是輕車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資料從網上搜索並下載下來,利用自己的創造思維,把資料合理的搭配起來,最後再講述出來,即便個別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們老師都可以隨時指導解決。

除了以黑客為主題之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其它的如關於日軍侵華的歷史事件、關於地球上的生物演變過程、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等等,都可以拿來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做成課件來講授,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又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上,利用internet的龐大資源庫,發展第二產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效率,又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範圍,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練習方式。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5

大學生“村官”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所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為了了理解祁陽縣大學生“村官“如何走進農村,服務農村,成才創業,祁陽團縣委做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闡述如下:大學生村官年輕而富有朝氣,不僅擁有良好的科學與理論知識而且具有大膽的開拓進取精神,這些正是我們廣大農村所缺乏的,更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按照省、市委組織部的安排,祁陽縣將23名大學生“村官”分別安排到浯溪、黎家坪、七裏橋等鎮條件相對較好的行政村工作。

一、管理部門如何培養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們到村之後,在各級組織和領導的幫助下,如何迅速轉換身份、進入工作角色,在基層建設工作中,勇於開拓,敢於創新,這些都是組織人事管理部門關心的事情。大學生調研報告範文。

為加強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部門在崗位設置上,除安排擔任村支書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外,併兼任遠程教育操作員、信息員、祕書等職;結合大學生“村官”的專業特長和綜合表現,擇優安排到各鎮辦公室掛職鍛鍊,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在組織領導上,聯繫的縣級領導、幫教的鎮領導和幫帶的村幹部,定期約談、調研瞭解,幫助解決生活和工作困難。在教育培訓上,邀請了鎮村幹部授課、召開座談會、參觀學習、開闢論壇,建立qq羣等載體,搭建學習平台;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師徒幫帶制度,讓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鎮村幹部擔任大學生“村官”的導師,通過“一幫一、一帶一”的形式,發揮傳、幫、帶作用;落實了實踐基地,讓大學生“村官”實地學習農業技術,學成後回村實踐。在實踐鍛鍊上,通過組織參與計劃生育、綜治維穩、治理耕地拋荒、規範油茶採摘等村級事務,提高開展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制度考核管理上,實施了“每月例會制、駐村坐班制、為民服務制、請假程序制、信息上報制”五項制度,推進落實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採取平時考查與年終考核、目標考核與羣眾評議等形式,進行績效管理和考核。

通過培養,大學生“村官”為羣眾辦實事和組織協調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據統計,大學生“村官”任職以來,共巡迴宣講2019多人次,上門送學121人次,走訪調研620户,報送鎮村活動動態、信息154篇,發佈本站、農業實用技術98條,收集羣眾意見建議81條,解答羣眾疑難問題50個,為羣眾辦好事實事200餘件,排解矛盾糾紛40多起,發放中央1號文件及支農惠農政策資料1、2萬份,較好地促進了當地的新農村建設。大學生調研報告範文。

二、相關部門如何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

在各地大力倡導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同時,無形中也給大學生“村官”們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於大多數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村官”而言,既缺技能、經驗,更缺資金,在沒有切實有力的扶持措施的情況下,即使能夠貸到小額貸款,“散兵遊勇”般各自創業,潛在的風險是可想而知的。為激發廣大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祁陽縣各相關部門全方位支持、引導大學生村官創業,積極培養大學生村官創業能力。

一是加強智力幫扶。在上崗前,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進

行了不少於3天的崗前培訓。通過專家講課、現場説法、參觀典型等方式,讓大學生村官熟悉農村,鼓勵大家增強創業意識。同時,還組織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專家服務組,採取遠程教學、辦班培訓、巡迴講課等方式,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項目論證、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等系列服務,提高創業項目的科技含量,降低創業風險。

二是加強創業政策幫扶。縣協調工商、税務、技監、環保等部門出台了20多條關於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優惠政策。政策規定,大學生村官在企業註冊、項目審批、場地安排、環保評估等方面,不論項目大小,全部可通過“綠色通道”辦理一切手續。團縣委還引導大學生村官積極立項申請團省委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全縣大學生村官共申報創業項目3個。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機關單位與大學生村官創業開展一對一幫扶,部分機關幹部聯繫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主動為他們創業排憂解難。今年來機關共幫助大學生村官解決創業中資金、場地方面的難題12個。

截至目前,全縣大學生村官共帶領羣眾建立創業項目15個;為村裏爭取和完成項目13個,爭取資金80餘萬元;自己創辦養殖、服務類致富項目5個,在辦7個,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130多人,為100多户農民找到了致富門路。

三、大學生村官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大多大學生村官選擇這項職業的初衷“農村的舞台真的很大,無限廣闊”,要到農村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實現自身的價值,得到鍛鍊,獲得社會經驗”。因此,大家都表示要把祁陽大學生村官建設成一個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隊伍,更好地發揮自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生力軍的優勢,爭當“四個先鋒”。

爭當學習先鋒。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的方式,認真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論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等書目,共記學習筆記25萬多字。同時,藉助網絡、電視、遠程教育等平台,拓寬和加深理論學習,共撰寫心得體會36篇。浯溪鎮李亮等4名大學生“村官”,積極參與鎮黨委舉辦的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知識競賽,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大學生“村官”輪流主編每月一期的工作日記,如實反映他們農村工作生活點滴。

爭當宣傳先鋒。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站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公示欄、黑板報、宣傳標語、宣傳資料等,組織黨員羣眾收看宣傳片、電教片,宣傳學習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方法步驟、具體要求。黎家坪鎮大學生“村官”鄭正,通過做課件的形式,直觀、動畫地引導黨員羣眾學習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茅竹鎮廖琴等3名大學生“村官”,通過“小字報”的形式,通報學習進程和方法。

爭當調研先鋒。在通過組織到浯溪鎮小江村、黎家坪鎮新塘村、茅竹鎮向家村等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參觀學習的基礎上,深入農家村落、田間地頭,走訪離任村幹部、致富能手、困難户、留守家庭,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結合鎮村實情,確定“影響制約本村發展瓶頸”、“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羣眾需要什麼樣的大學生村官”等調研課題,再自主確立1—2個調研課題,最後形成。

爭當實踐先鋒。運用所學專業和自身特長,努力爭當農業技術員、民事調解員、文化宣傳員、站點管理員,廣泛開展法律援助、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教育、支教小組等服務活動,助推本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黎家坪鎮女大學生“村官”周伶泓,經常輔導外出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黎家坪鎮大學生“村官”鄭正,主動承擔農家書屋管理員的職責。

四、如何解決大學生村官隊伍交流問題

在大學生成長創業的過程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覺得與外部交流太少,生活單調,有孤獨感。他們的精神生活值得我們關注,因此在他們這個羣體內,大學生村官內部進行交流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年齡相仿、工作背景相差不大,有着相近的知識結構,會有許多值得交流的地方,採用哪種交流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比較好。座談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在座談會上大家可以分享一下工作上的經驗;建立大學生村官團組織,在青年組織關心下,交流工作心得,互相學習,開拓業餘生活;同時許多大學生村官希望管理部門組織相關活動,如運動會等加強其羣體之間交流。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6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裏?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瞭解到,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寧願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瞭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件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着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着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應屆畢業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説,大學生成為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裏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餘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麼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慾,又從中獲得樂趣;要麼與本專業結合,成為複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説,找工作最大的瓶頸在於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説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瞭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裏,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後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於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於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説,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着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 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於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信息,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説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後總的來説,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麪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於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發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説,在如今整體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脱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範。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願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最好的心態、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7

隨着我國進一步的教材改革,各個學科都突出強調要求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內容刪去了,或是輕描淡寫一筆,而具體的內容,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一來,給那些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的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學習空間,而對那些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較被動的學生來説,卻是很不利的。

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不同與其它學科的是,這門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實踐、練習,基本上每節課講授20~25分鐘,其餘的就是師生互動和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就是學生做練習,然後老師根據學生在聯繫中出現的問題統一分析、講解。而在這20~25分鐘的練習時間裏,不給學生定一個主題或一個目標,他們的練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鐘的時間確定題目,再用10分鐘的時間查找素材,然而,這種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與其讓他們每節課那樣漫無目的地去練習,倒不如把一些學生們很感興趣但書上輕描淡寫的主題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講,即這樣一個過程:確定主題從internet上搜索資料做成自己的講課課件同學們自己講。

經過這次成功的嘗試之後,我發現這種方式的講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實了學生的課堂練習,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實踐,更加直接地去接觸核心問題(每節課的重點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範圍,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膚淺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儘可能從internet這個大海一般無窮的寶庫裏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適合於學生的縱向發展。

第三,通過學生自己講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電腦室裏,用多媒體設備加傳統講課方法,充分地體現出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越性,又不失傳統教育的精髓,而通過學生自己講課,不僅可以提高他們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對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此次成功的嘗試,筆者認為這種講課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時間保證,根據我們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教師講課時間和學生實際操作時間之比大約在1:1或者5:4,即:學生要有大部分的時間去自己實際操作,因為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注重操作的學科,所以説,每節課學生都有20~25分鐘的時間去獨立操作,老師的每個課題都可以給學生45節課的時間去準備。

其次,有豐富的資料來源。電腦室裏的每台計算機(學生用機)都是和internet相連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上課時)通過internet來查找資料,包括文本、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閲大量的書籍、報刊、光盤等那樣煩瑣了。

最後,有絕對的知識技術保證。根據我們新教材的安排,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學習了word文本編輯技術,internet操作,熟練掌握了網上搜索技術,隨後緊接着學習powerpoint。因此,學生做起來已經是輕車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資料從網上搜索並下載下來,利用自己的創造思維,把資料合理的搭配起來,最後再講述出來,即便個別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們老師都可以隨時指導解決。

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上,利用internet的龐大資源庫,發展第二產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效率,又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範圍,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練習方式。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8

一、前言

大學生作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羣體,有着強烈的參與體育鍛煉的慾望,日常的體育活動可以宣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緩解自我的不良情緒,陶冶自身道德情操,培養人事交際能力以及團體協作能力,學生們精力旺盛,需要通過不斷的體育鍛煉來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根據對河南城建學院在校生的調查發現,在校生每週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大多不超過2次,每次鍛鍊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除去正常體育課上課時間),而且女生每星期參與課餘鍛鍊的頻率就更少了,從長遠利益來看,這種現象是不容樂觀的。文章從河南城建學院實際情況出發,探索了大學生的體育行為特徵,分析了阻礙學生運動的原因,對加強日常體育鍛煉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議。

二、研究探討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選取河南城建學院在校生為隨機調查對象,主要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運動項目、鍛鍊時間、運動地點等問題進行了調查。

(二)研究方法

此次調查運用了社會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其中發放紙質問卷及網絡問卷共627份(紙質問卷500份,網絡問卷127份),共回收573份,回收率為91A%,其中有效問卷556份,有效率為88.7%。

(三)結果分析

1.運動項目。調查結果顯示(表一),學生參與跑步的人數最多,因為跑步基本上不需要專業的器材設備,消費陳本低,可以隨時隨地在校內外進行團體或個人運動,相對來説比較自由。而且,男女生均喜歡健身性的慢跑,這對於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鍛鍊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引導作用。

運動項目毛球操4.5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比例(單項選擇)

2.運動地點。調查結果顯示(表二)學生在露天操場進行鍛鍊的比較多,露天操場體育器材相對齊全,器材設備的佈置與體育項目的選擇密切相關,運動人數容納量也相對較大,與體育館相比還有不收費的優勢,選擇露天操場既方便有實用,成為大學生們的首選,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選擇在校外場館運動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量,這也反映出大學擴招帶來的巨大壓力,部分學生選擇校外運動場地,充實大學課餘生活。

運動場地露天操場地生參與體育鍛煉場地選擇比例(單項選擇)

三、結論

(一)阻礙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原因

1.缺少專業老師的指導,鍛鍊方法不合理。學生獲得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多為在體育課上老師的講解和網上比賽的示範,由於學所學的科目單一,所從事的運動項目不一樣,在運動過程中,容易造成鍛鍊技巧不合理,運動效果不協調等情況,長期按這樣的情況鍛鍊下去,鍛鍊質量大大折扣,身體部分部位效果不明顯。

2.學校體育器材及場地不夠完善。隨着大學生在校生數量的逐年增多,需要參與運動的學生數量也不斷上升,學校人均鍛鍊場所出現了不夠用的情況,現有的運動設施陳舊不規則,缺乏安全感,體育館使用需要收費,這就迫使學生選擇其他娛樂放鬆的項目,避開了室外鍛鍊的機會。

3.部分學生沉溺於網絡遊戲,沒有外出鍛鍊的想法。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與寬鬆的環境,大學中的時間多有自己支配,隨着課程安排的減少,課餘生活時間增多,部分學生思想散漫,沉溺於網絡遊戲不可自拔,昔日的理想漸漸淡忘,身體素質下降。

(二)改善措施

1.加大體育資金的投入,完善各項運動設施。在通常情況下,體育運動需要特定的場地和運動器材,比如:籃球、足球、健美操、單雙槓等,必備的體育器材是學生參與鍛鍊的條件,學校可加大運動設施的投入,對淘汰的體育設備及時更換,減免學生進入體育館的費用,給學生更多的實惠。

2.加強對學生健康運動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鍛鍊身體的興趣。在平時的體育課上,老師對學生講述科學鍛鍊的知識,提示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受傷事故,激發學生參與鍛鍊的動力,根據自己的喜愛,合理選擇運動項目及時間,達到享受運動的效果。

3.組織學生參與各項體育比賽,支持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在大學生活中,組織各項體育活動比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武術協會、輪滑協會等社團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充實課餘生活,還可以在運動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加大校園體育健康的宣傳教育,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養成好習慣,對以後的生活及工作大有益處。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9

浦發銀行調研報告:10%的大學生選擇信用貸款

近日,浦發銀行發佈《大學生金融知識及消費習慣調研報告》。該報告從金融知識素養、金融消費行為、金融安全意識等角度綜合分析中國大學生的金融素養情況。報告顯示,有近60%的大學生以網購和移動支付為主,近60%的學生有意願或使用過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有10%的學生在生活費緊缺時會考慮使用信用貸款,且普遍獲取的貸款額度在5000元以下。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羣體對於互聯網科技和金融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螞蟻花唄、微信和京東佔據了學生互聯網金融支付和消費的絕對市場份額。移動支付近幾年來的迅猛普及,使學生在校園中都習慣使用手機付款,而不是傳統的校園卡。

對大學生信貸信用的調研顯示,近六成的學生有意願或使用過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近三成的學生有意願或使用過信用卡。有10%的學生在生活費有缺口時會考慮使用信用貸款,普遍獲取的貸款額度在5000元以下,有一半獲得貸款的學生會使用其中40%-70%的額度。使用過信用貸款產品的學生中,有近10%的學生未還清貸款超過10000元,另有33%的學生選擇“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從其他平台借錢還款。

《報告》指出,如何讓持有信用貸款的學生正確地面對需求,引導其消費正規的金融信貸產品,並且在其整個貸款期限中控制風險,是大學生金融安全行為研究最重要的痛點。

《報告》結果顯示,大學生金融知識水平不受專業和學校層級影響,主要依靠個人興趣和主動獲取意願。例如:北京某重點大學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其金融知識水平可能尚不如普通民辦大學的大專學生。大學生獲得非專業金融知識的渠道主要來自互聯網和自身社交圈,多為被動式獲取,主動式獲取的比例較低。在非財經類專業的受訪者中,有10%表示對於金融領域的知識完全沒有興趣,如何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常規的金融知識普及是目前的一大痛點。

浦發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基於本報告的調研結果,針對大學生羣體金融知識教育普及面臨的痛點,進一步研究形成大學生樂於接受的金融知識普及材料,實現基礎金融安全知識的有效普及。

關於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10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女大學生已成為未來社會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女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將直接影響舉國體制下大學生體質水平的高低。學生體質水平的高低在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因此,瞭解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行為的特徵,可以間接驗證女大學生體質情況,為高校體育文化發展、高校體育教育規劃提出可參考的依據。找出制約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可以為提高女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改善高校體育文化氛圍提供參考性建議。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依據分層抽樣原則,以合肥職業技術學院13級、14級、15級為例,按汽車系、經貿系、生物系、計算機系、醫學分院進行隨機抽取40名女生,共200名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確保樣本所表現的特徵能夠正確反映總體現狀的特徵。

2.研究方法。基於研究目的,採用資料法、訪談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及邏輯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通過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及信度檢驗,確定問卷的有效性、穩定性。隨後發放學生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15份,回收率91.5%;發放教師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回收率90%。

二、結果與分析

1.對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形式的調查分析。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相互交流的平台。鍛鍊形式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女大學生一定社會形態和鍛鍊心態。

從表1中發現,各年級女大學生鍛鍊形式居於首位的皆為“與同學或朋友一起鍛鍊”。由此可見,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羣體效應尤為明顯,很多女大學生喜歡約集朋友一起參與體育鍛煉,希望通過參與體育鍛煉,希望通過參與體育鍛煉來滿足自身精神和社交方面的需要,充分驗證了體育鍛煉具有娛樂身心、促進人際交往的功能。

此外我們還看到,“沒有固定鍛鍊形式”這項隨着年級不斷增加,這也從側面説明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的開設情況,大一是有固定體育必修課,大二是體育俱樂部形式,而大三則是沒有任何體育課程安排。總之,各年級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形式有較為明顯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各年級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有差異。

2.對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內容的調查分析。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女學生喜歡鍛鍊項目前三位依次是:健身健美類(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瑜伽),小球隔網對抗類(羽毛球、乒乓球),休閒類(散步、慢跑)。可見,帶有藝術性、趣味性且藴含美感、韻律感的安全性較高的體育項目受到女生的喜歡,她們希望在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得到健身塑形、健心娛樂的效果(表2)。

對合職院女大學生經常鍛鍊項目進行調查(表3)可知,女大學生經常參與的體育鍛煉項目前三位依次是:小球隔網對抗類(乒乓球、羽毛球),單一動作結構類(散步、慢跑),健身健美類(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瑜伽)。這些項目對於場地要求不高,運動強度適中,具有一定的遊戲性、樂趣性,而且基本技術動作容易掌握,因此成為女大學生經常參加的運動鍛鍊項目。

然而在表2與表3的對比中發現,女大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與經常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存在明顯的差異,她們放棄平時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而選擇了一些較為簡單的項目作為主要鍛鍊內容。其原因只要是體育設施與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室內場館,經常會被男孩子佔據,因此她們參加鍛鍊不得不選擇一些受器材和場地限制較小的運動項目。主觀意願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而迫使行為發生改變,必然會降低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對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頻率、持續時間、強度的調查分析。瞭解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是為了掌握她們參與鍛鍊的規律,同時也可以客觀地瞭解女大學生對參與鍛鍊的感興趣程度。

體育鍛煉的頻率,即每週次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是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習慣性和規律性的反映,也是評定鍛鍊效果的前提條件。學院女大學生中,鍛鍊頻率為2次/周的佔總檢查人數的41.2%,頻率為1次/周的佔22.5%,9.1%的女大學生不能實現1次/周的頻率,甚至有幾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僅有27.2%女大學生能做到每週至少進行3次體育鍛煉。可見女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令人擔憂。

體育鍛煉持續時間是指每一次鍛鍊中持續的時間,運動持續時間是影響體育健身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確定鍛鍊強度的前提下,持續足夠的鍛鍊時間可以更好地提高健身效果。在所有調查者中剔除那些鍛鍊少於1次/周的女大學生,調查其他參與鍛鍊的女大學生持續時間,得知每次參與體育鍛煉持續事案件在30~60min佔65%,持續時間在60min以上佔11%,可見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較長。

由表4得知,大多數女大學生鍛鍊的運動量保持在中等或小強度。這一現象正印證了前期調查中關於女大學生經常參加一些中小強度的體育項目的發現。此外,只有35.6%的女大學生在鍛鍊過程中能過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的輕度,這種現狀反映了女大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因為小強度鍛鍊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狀並不樂觀,這也是造成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降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科學的分析現象的內部因素並有針對性地實施改進措施,將很難實現“終身體育”的最終目標。

2.建議。學院應充分重視校園文化的發展,積極執行政府為高校制定的政策;加大體育文化宣傳的力度,重點扶持個別熱門項目以形成特色;增加學校體育建設的經費投入,營造適合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完善高校體育課程建設,以培養終身體育為目標,重視女大學生自身特點,從興趣的角度出發,激發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自覺性,引導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董寶林,張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機制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95):91-98.

[2]李小健.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xx,(3):83-84.

[3]張雲華,趙健.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分析及對策濰坊[J].濰坊學院學報,20xx,(2):123-12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kjw9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