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砥礪奮進一年間——來自各地一線經濟調研報告

砥礪奮進一年間——來自各地一線經濟調研報告

這是進入合龍階段的京滬高鐵淮河特大橋主橋(9月29日攝)。

砥礪奮進一年間——來自各地一線經濟調研報告

重大基礎設施投資發揮着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11月5日,是中國經濟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央果斷出台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在過去一年中,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題:砥礪奮進一年間——來自各地一線經濟調研報告

編者按:11月5日,是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出台一攬子計劃一週年。一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全局,審時度勢,及時果斷決策,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一攬子計劃實施一週年之際,新華社多媒體經濟調研小分隊近期分赴東、中、西部等不同地區進行採訪,並從11月4日起推出“一攬子計劃實施一週年”系列調研報道。《(一攬子計劃實施一週年·增長篇)砥礪奮進一年間——來自各地一線經濟調研報告》為這組報道的開篇之作。

11月5日,是中國經濟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央果斷出台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在過去一年中,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如今,一攬子計劃在各地實施的成效怎樣?新華社近日組織“經濟調研小分隊”分赴東、中、西部地區,入企業、進市場、訪農村、聽民聲,發回來自一線的最新調研報道。

精氣神足了——信心催人奮進

“危機剛爆發時,企業家們在一起時談的是生意還能不能做下去,現在談怎樣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面對記者,浙江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周曉光侃侃而談,精氣神十足。

“我做企業14年了,從來沒有像過去一年這樣受政府和社會各界這麼強的鼓勵和支持。”周曉光的一席話,道出了許多企業家的由衷感受。在去年10月、11月最困難時,企業以往三四成的銷售增長頃刻間“告負”,未來似乎深不見底。

“那時候,大家氣都喘不過來。”周曉光説。在緊要關頭,一攬子計劃果斷出台。銀行鬆開收緊的信貸閘門,各級政府主動上門聯繫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寒流中的企業家們感到了陣陣暖意。

在這家飾品生產企業的爪鏈車間流水線上,一隻只綠底金紋、每隻嵌有11萬多顆施華洛世奇“水鑽”的蟾蜍擺件光彩奪目。這是公司剛開始批量生產的新產品,市場零售價達8.8萬元。“去年底工人每天只有三四小時活做,現在要幹十小時的活,不招工是忙不過來了。”車間主任李農林説。

減免税費減輕企業負擔,提供信貸支持維繫企業資金鍊,組織企業赴外地甚至國外開拓市場,給予技改貼息獎勵……各種辦法一起上陣,全力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連日來,幾路新華社經濟調研小分隊相繼走訪了東部的浙江、上海、廣東,中部的河南、湖北,西部四川、甘肅等地,處處可以感受到一攬子計劃給企業家們帶來的信心與力量。

“包括銀行降息、出口退税、家電下鄉、節能產品惠民等這一攬子政策,給美的集團降低了十幾億元的成本。”廣東佛山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算了這樣一筆賬。“美的集團對企業未來經營充滿信心,正在制定新的三年發展規劃,準備迎接新一輪高速發展。”

經濟外向度超過70%的浙江省玉環縣,遭受到金融危機強烈衝擊。最困難的今年1月份,工業從以往增長一成多轉為下降25%。縣裏組織600多名幹部到每一個規模以上企業宣講政策、瞭解困難,組織企業參加展會、開拓市場。“上下擰成一股繩,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縣委書記柯昕野説。如今,這裏的工業生產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中國政府一攬子計劃的時效和力度,在各國相繼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堪稱表率。”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青説,一攬子計劃再次檢驗了中國政府駕馭複雜經濟形勢的能力,在困難時刻振奮了信心,公司對中國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6月12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農民包家堯(左一)在當地家電下鄉銷售點選購電冰箱。

11月5日,是中國經濟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央果斷出台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在過去一年中,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新華社發

擴內需熱了——國內市場帶來動力

在上海港外高橋二期碼頭的泊位上,八座橋吊正在把一箱箱集裝箱吊裝上中國遠洋集團的貨輪。3日下午,搭載幾千箱貨物的這艘巨輪駛離碼頭,遠渡重洋趕赴南美……

“我們外貿貨物吞吐量前三季度降幅趨緩,而內貿貨物吞吐量增長了接近10%。過去我們百分之七八十靠外貿拉動,現在要在穩定外貿貨運的同時,更多關注國內市場。”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戌源在集團總部27樓辦公室裏告訴記者。窗外黃浦江東流,東方明珠聳立,環球金融中心刷新了這座城市新的高度。國際金融危機使得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出口下滑兩成,而靠着擴大內需的政策發力,中國經濟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增速明顯回升,前三季度7.7%的增速已經使全年“保八”無懸念。

重大基礎設施投資無疑發揮着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記者調研發現,雖然天氣逐漸轉冷,但大工程、大項目的施工熱度絲毫不減。

10月30日晚,甘肅蘭州城大幅降温,但在蘭州東郊的蘭渝鐵路建設工地仍然燈火通明,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架樑。這條鐵路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25億元。中鐵二十一局集團工作人員張蘭忠説,自施工以來他們就加班加點,沒有一天休息。

一攬子計劃並非侷限於擴大投資。醫改、保障性住房建設、畢業生見習計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一系列改善民生舉措,在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最終需求。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朱湘君説,中國汽車市場需求在刺激政策的催化下,已躍上新台階,特別是轎車市場已轉為“全面增長”。國產汽車需求在2010年仍將保持10%以上增長。

義烏小商品市場里人流攢動,外商絡繹不絕。浙江省義烏市副市長季金甫微笑着説:“投資拉動消費,帶來商品需求,配套、材料都上來了,就業、人流、物流都上來了,我們的生產、銷售、服務也都上來了。”

內需發力,拉動各地經濟昂首上行。東部沿海地區受嚴重衝擊的沿海省份恢復態勢明顯:浙江經濟增速從今年一季度的3.4%回升到前三季度的7.7%,上海從3.1%回升至7.1%……而許多中西部地區的前三季度經濟增速達到甚至超過了兩位數。全國工業39個大類中,前三季度所有行業都恢復了增長。

3月19日,浙江華鼎集團一位紡紗工人在車間裏工作。該企業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XX年以來採取擴大內需策略,準備三年內在國內新開1500家直營店,改變企業“外銷大、內銷小”的格局,在金融危機的“寒冬”裏尋找“春意”。11月5日,是中國經濟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央果斷出台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在過去一年中,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新華社發

調結構活了——提升發展核心競爭力

湖北黃石市新興管業公司車間裏,生產緊張忙碌,公司全年銷售有望達到20億元。這個去年7月份掛牌沒多久就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強烈衝擊的公司,如今生產大發展、利潤滾滾來。

公司掛牌之初,擺在總經理梅開新面前的殘酷事實是連月虧損。董事長電話裏“怎麼一來就虧損”的話,讓他倍感壓力。停產?還是繼續生產?這個抉擇一度苦苦折磨着他。經過仔細觀察,梅開新找到了“控制成本、加強技改”的企業挖潛方向,毅然選擇了繼續生產:投入1.4億元搞技改,成本降低10%以上,產量提高10%以上——公司實現了止虧為盈。

面對危機,政府出手提振信心固然重要,但企業自身調整和努力,才是走出危機動力源泉。調研小分隊在各地瞭解到,一年來,許多企業在危機中認真思考未來發展方向,積極開動腦筋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拓展銷售渠道

“生意難做,人就思變。怎麼變?外部環境改變不了,就改變企業自身的產品和營銷。真正依靠市場主體的努力,渡過這場危機。”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波成這樣解釋義烏小商品市場依舊紅火的“祕訣”。

在全國最大的齒輪零件生產企業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齒輪車間,一人多高、價值1100多萬元的德國磨齒機獨立一角。只見之前粗加工出來的齒輪與切削砂輪同時高速旋轉,在噴射出的切削油潤滑下,兩三分鐘安靜平穩的磨削,就能使齒輪的精度上升兩個等級,附加值增加20%。

“刺激政策替代不了企業內生的發展動力,危機中的生存壓力會逼迫企業想辦法。要想做百年企業,就必須把發展重點轉向提升核心競爭力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説。

傳統產能過剩行業,正努力化壓力為動力進行轉型。在普碳鋼銷售普遍面臨壓力的局面下,寶鋼把受國家電網大投資支撐的電工鋼(鋼材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品種之一)作為未來最大利潤增長點之一,今年計劃生產電工鋼8萬噸到9萬噸。

在一攬子計劃中,國家已先後出台了11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從鋼鐵、紡織產業,到物流、文化產業,力促結構調整,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9月23日,內蒙古阿里河華洋電工層壓木有限責任公司質檢員在檢查新產品質量。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加強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依靠自身努力走出危機。11月5日,是中國經濟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年前的這一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央果斷出台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在過去一年中,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新華社發

發展思路新了——及早謀劃“後危機時代”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中國經濟的回暖極大地鼓舞了地方和企業的信心;在應對挑戰中,一些地方和企業已轉換髮展理念,搶佔先機,謀劃“後危機時代”的長遠發展。

“這次危機給我們上了一堂課,讓人切身體會到,不能再走以往的粗放式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卻是我們產業洗牌和升級的一次機會。”

經歷過應對危機的一年,浙江省玉環縣委書記柯昕野深有感觸:“正反兩個方面的例子都告訴我們,只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實現企穩回升來之不易,但仍遠遠低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平均水平,基礎仍不穩固。出口和企業效益近幾個月來總體好轉,但今年以來的累計數據依然降幅較大,民間投資信心依然待提振。當前居民消費,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並未達到預期水平,農村消費仍是大難題。

記者在長三角、珠三角調研時瞭解到,一些企業訂單在回升,但利潤率在降低。這説明許多企業仍不掌握產品的定價權,歸根結底在於企業在技術、品牌、市場渠道等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從根本上解決制約中國經濟中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既有利於為經濟增長拓展新空間,也有助於從根本上促進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未來發展應當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這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家和學術界的共識。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河南省成立了註冊資本金20億元的文化產業投資公司,投資的ccyv新科動漫頻道成為國內唯一的全國性、全年齡段、全天候播放的動漫頻道。文化產業逆勢大發展,給過去習慣依賴製造業擴張的人們以新啟示。

發展現代物流為將來“物聯網”可能的大發展做好準備;加工製造企業把傳統業務外包轉向設計創意;揚棄價格戰專攻樹立品牌……各地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企業家們謀求未來發展的新招迭出,力圖在“後危機時代”中實現新的飛躍。

“化危為機,有着階段性。第一階段保增長,先把經濟‘託’住;接下來就是更加註重調結構,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存在的問題,贏得新的、更大的發展,不能再走老路。”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如此評點。(記者劉錚、韓潔、杜宇、齊中熙、常志鵬、何宗渝、劉敏、馮源、姚玉潔、王敏、安蓓、鄭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evkz6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