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商務局調研報告3篇

商務局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商務局調研報告商務局商務發展調研報告北海市商務局關於北海市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的調研報告

在開展“察民情,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中,我們深入部分縣、鄉和企業對農村市場商品流通和供銷發展情況進行了一次綜合調查研究。

商務局調研報告3篇

一、農村市場商品流通和供銷工作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供給小生產與農產品需求的大市場的矛盾。一方面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農產品的原料需求越來越大,迫切要求農村市場為工業發展提供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的農產品;另一方面,城市化、城鎮化比重的上升與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整個城鄉居民消費商品化、市場化水平的提高,也要求農村市場提供更多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此外,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接軌,也要求農村市場提供有比較利益優勢的優質農產品出口。與經濟體制轉換和經濟增長則出現了明顯反差,全國3億多農户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是目前我國農產品供給的重要來源。分散的小生產不但難以靠規模化經濟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無法迴避和抵禦農產品生產的“雙重風險”,與農產品需求的大市場相距甚遠。

2、農村市場客體交換系統的擴大與農村市場主體組織原始規模狹小的矛盾。隨着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實行和農村市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市場的規模急劇擴大,是因為農村商品市場交換體系急劇擴大,進入市場交換的農產品品種數量急劇增多;是農村生產要素市場、資本市場也在發育,有的要素市場規模相當可觀,例如,勞務市場等。與農村市場交換客體系統規模的擴大相比,中國農村市場主體的發育則明顯滯後,仍然靠個人、農户為主參與農村市場的活動,仍然是商品經濟欠發達的一種自由原子競爭式的市場主體狀況。

3、農村市場交換規模擴大與農村市場網絡殘缺的矛盾。原有國有商業與供銷合作社系統在農村的健全的點、線、面的網絡體系通過改制全面瓦解消失後,出現了農村商貿流通網點殘缺不全的狀況,在農產品收購、農資銷售、日用工業品供應等主要由一些農村個體户自發經營,而個體經商户的行為不規範,實力弱、服務差、經營範圍窄等給農村市場帶來了許多問題。

4、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與農村流通業態落後的矛盾。連鎖超市等新型經營業態在城市迅速擴充後,農村商品流通仍然是傳統業態為主導,即使有的掛名“連鎖店”,實際上仍然是“掛羊頭,賣狗肉”式的舊式經營,仍假冒偽劣商品混跡其中,農民權益受損。

5、城鄉市場差距不斷擴大。城鄉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業態結構、市場管理、市場秩序等方面的差距都在擴大,農村市場商品流通仍然普遍存在的設施不足,方式陳舊。

6、農產品優質品種少,加工低效,產品增值不高,缺乏科技含量和規模化,冷藏和低温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成本冷鏈系統方面建設緩慢造成流通不暢和成本較高,利潤低微,農民進入市場難,買難賣難是農民最突出的問題。

7、供銷社是農村市場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計劃經濟時期,經營網點多、生產生活商品齊全、輻射面廣、網絡延伸等特點,城鄉上下一套完整的銷售網絡,為繁榮城鄉市場,滿足了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深受政府滿意和消費者歡迎,隨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供銷社自身的經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各種矛盾和困難暴露出來,思想觀念落後,體制僵化,人員包袱過重,經營出現嚴重虧損,資不低債等;為此,從XX年開始,市、縣兩級供銷社開始對全系統進行“兩個置換”的改制工作,處置企業資產、置換職工身份、處理銀行債務、清償社員股金及其他債務;然後,由於改制盲目,缺乏全局發展觀念,造成企業和基層社全部解散,機構不健全,傳統經營業務丟失,經營網點萎縮,流通體系不健全,各類人才流失,僅僅保留了縣級供銷社機構,工作職責不明確,人員思想不穩定。雖然,近兩年來,市、縣兩級供銷社在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甚微,其主要是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網絡不全,職責不明確。

二、供銷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創新發展,服務好“三農”,才能穩定發展

供銷社是為“三農”服務的重要經濟組織,根在農村,是農村市場最有生命力的市場主體,只有服務好“三農”,才會得到發展,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供銷社作用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平台。XX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支持供銷社開放辦社,聯合辦社,多建網點,健全完善農村流通網絡,提高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省政府XX年27號文件賦予了供銷社建設以四大網絡為主體的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的職責。供銷社要成為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力量,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骨幹力量,就要不斷創新,自身才能發展壯大,才能更好服務“三農”。

1、供銷社組織產權制度的創新

供銷社必須按照集體合作經濟性質的要求,按照自願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則,擴大吸收農民和職工社員個人入股,尤其要保證農民出資入股在供銷社財產權中佔有較高比重,這樣,才能真正使供銷社在經濟利益上與農民緊密聯繫。供銷社要實行政社分開,保持其集體合作經濟產權上的獨立性,使其獨立法人財產權力不受任何侵害,並不斷做到資產增值保值,給農民帶來收益。

供銷社除了自身產權創新外,還應主動幫助農民建立新的市場主體,如各類專業合作社、農業產品專業協會、農民經紀人組織等,在幫助農民建立新的市場主體中供銷社既可以控股,也可以參股,對不參股不控股的也應該提供各種幫助和支持。

2、供銷社在空間布點的創新

供銷社在過去多按行政區劃形成和發展,實際上使農村流通組織的資源配置人為地限制於一定行政區劃空間內,很顯然這與市場經濟要求開放性配置貿易資源是相違背的,因此,農村基層供銷社組織模式必須創新,要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的限制,按照貿易資源在空間的優化配置,形成以重點城鎮或農村集鎮市場中心所在地為依託發展供銷社,並提供適度的集中網點,提高供銷社組織化程度和規模經營水平,要衝破地緣的約束,通過控股、參股、兼併、聯合,發展跨地域的新型供銷合作組織,以便更好地引導農民提高商品生產的社會化水平、商品率水平,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產業升級。

3、供銷社在經營範圍上的創新

供銷社要突破傳統單一的購銷經營,在流通環節擴大和完善購銷合作的基礎上,發展與農民在第一、二、三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如生產合作、加工合作、運輸合作、儲存合作、消費合作、信用合作、住宅合作等。並不斷開拓供銷社經營範圍,在組織產銷方面,為了進一步緩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供銷社在通過產權紐帶與農民結成穩定利益關係的同時,可在購銷項目上創新,即通過聯營制、代理制、合同制、利潤返還制和“公司+農户”的方式與更多的農户和農業生產者或企業建立穩定的購銷關係,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供銷社作為一種服務於農村經濟的合作組織,應在服務項目、服務功能上創新。要適應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體系,尤其要為“科技興農”服務,突出發展與農村專業大户、鄉鎮企業的聯合,在提供科技信息、科技諮詢、科技培訓、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供銷社的作用,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農村產業的升級。還要為促進農村小城鎮建設服務,要適應農村人口沿公路線集鎮集中的新趨勢和農村居民生活從温飽到小康的轉化,擴大供銷社的經營服務範圍,擴大生活資料,建築裝飾材料等的經營,並增加經營層次,更好地保障農村市場的供應,更好地為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務,為發展農村小城鎮服務。

4、供銷社在組織管理上的創新

供銷社作為一種集體所有的經濟組織,無疑應實行民主管理,除了完善“三會一制”,還應在管理機制上大膽創新,由供銷社出資者大膽擇優選舉和招聘其負責人,引入競爭機制,對應聘或選舉的基層社主任實行資本經營負責制,實行出資者終產權與法人資本經營權的分離,主任、經理成為資本經營家,對出資者負責,將全部財產按資本經營原則營運起來,確保社有資產的增值與保值。

5、供銷社在經營業態上的創新

供銷社要加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重點加快以農資、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購銷、再生資源回收為主的網絡建設,加快業態結構的調整和創新,包括通過引進外資和內資或聯合經營,積極在農村市場發展連鎖經營網點,建立和擴大綜合性和專業性的連鎖店和超市,包括髮展特許連鎖、加盟連鎖,使農業生產資料經營、日用工業品經營、食品經營和某些為農民的服務項目經營中不斷增加新型業態的比重,並在農村市場及在農產品流通中積極擴大現代物流配送,對有的農村集貿市場實行“農改超”和“農加超”改造,從整體上優化流通業態結構。

商務局商務發展調研報告商務局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XX年,是“十二五”工作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勇於迎接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嚴峻挑戰,把握機遇,增強優患意識,責任意識,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保增長、擴內需、促轉型、惠民生做出更大的貢獻。

XX年商務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商務部門的決策部署,以培育市場體系、發展內外貿易、搞活流通為主題,以促進招商引資、拉動消費、擴大出口和強化市場監管為重點,搶抓國家出台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擴大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搞活城鄉商貿流通,逐步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流通體系,促進新化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把我縣加速打造成區域商貿流通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

XX年商務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計劃完成50億元,同比增長20%;全縣進出口總額計劃完成1000萬美元;對外經濟合作,新籤合同額338萬美元;實現營業額230萬美元,外派勞務人員330人,期末在外勞務人員1000人;牲畜定點屠宰51080頭,同比增長10%;民爆物品銷售總額在去年的基礎上有新的增長;市場建設有條不紊完成;酒類管理繼續保持全省先進;再生資源建設有新的起色;商務綜合行政執法全面鋪開;並完成縣委、政府和市商務局下達的其它指標任務。

根據總體思路,圍繞目標任務,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以創先爭優為基礎,促進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創先爭優活動是全黨開展的一項長期性和經常性的重要工作。領導幹部在這項活動中起着排頭兵作用,因此,我們要注重研究工作方法,把握工作要領,致力於在全局形成創先爭優、你追我趕、奮發有為的濃厚氛圍。要切實加強商務系統自身建設,組織幹部職工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學習商務管理,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現代科技等知識;要切實提高全體幹部職工的自身修養和文明素質,打造一支商務鐵軍;要切實建立拉動需求、擴大消費、繁榮市場的長效機制,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以規範市場監管,加強商務綜合行政執法為前提,促進商務工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着力保障市場穩定健康運行,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力度,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儲備及市場供應,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確保市場供應。着力抓好民爆物品、市場服務、定點屠宰、酒類產品和再生資源的管理工作。全面鋪開商務綜合行政執法,實施“放心肉”、“放心酒”、“放心菜”、“安全油”工程,促進典當拍賣、二手車市場、廢舊物資回收、美容美髮、餐飲、洗染業等特種行業健康發展。

(三)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促進“十二五”商務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落實好國家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優惠政策。繼續開展“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和“家政服務”工作,鼓勵企業舉辦節假日購物節,開展各種促銷活動,深化“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加大“農超對接工程”實施力度,鞏固“萬村千鄉”成果,扶持承辦企業配送中心和鄉鎮自營店建設,提高農家店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率、農村覆蓋率和商品配送率。推進市場體系建設,落實西河、天華南路等農貿市場建設,加快城南市場標準化改造進程。落實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加油站(點)規劃和城南物流園建設,發展電子商務。不斷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繼續做好利用招商引資工作,搞好小商品市場、商業步行街建設,加大對步步高連鎖城、沃爾瑪超市的引進和建設工作。改善經營環境,加強對外商投資的管理和服務。

(四)以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為突破口,促進我縣外貿工作上水平、上台階

推進新化東盟合作,努力實現外貿較大增長,進出口額達到1000萬美元,創建外貿進出口基地縣。繼續落實各種扶持措施,鼓勵幫助企業直接進行進出口貿易。創優外貿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電子陶瓷等龍頭產業,實施“科技興貿”、“品牌興貿”戰略,引導企業通過改革創新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質量,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家回鄉創業、興業和對外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做好加工貿易和服務外包產業,完善外貿服務體系。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搞好外派勞務工作,確保勞務輸出穩定增長。

北海市商務局關於北海市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的調研報告商務局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加工貿易發展情況

據海關數據統計,XX年1—11月,北海市加工貿易進出口12.86億美元,同比增長29.7%,佔同期我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40.17%,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其中出口8.43億美元,同比增長28.5%;進口4.43億美元,同比增長32%。

二、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情況

XX年,北海有3家新落户加工貿易企業並實現加工貿易進出口業務,分別是北海工業園區的廣西三創科技有限公司、北海鼎烽塑膠有限公司,1-11月兩公司的加工貿易進出

口分別是3936.67萬美元、69.55萬美元;以及北海出口加工區的北海績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1-11月該公司加工貿易進出口932.8萬美元。目前全市有加工貿易進出口業績的企業34家。

XX年已落户的龍頭加工貿易企業增資擴股情況:XX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的企業有4家:分別是北海工業園的冠捷顯示(北海)有限公司、冠德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惠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完成3000萬元、XX萬元、1.1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北海出口加工區的建興光電科技北海有限公司,上半年新增25條生產線已全部安裝完畢並投產,XX年到位資金3240萬元。

XX年引入配套企業情況:XX年新落户配套企業共13家:分別是落户北海工業園區的北海德康電子有限公司、北海市祥昊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北海飛箱紙箱有限公司、廣西迦南包裝有限公司、廣西南方九龍物流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及落户北海出口加工區的北海洋河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北海聚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柳州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運輸項目等企業。

三、加工貿易綜合環境改善

(一)地方配套政策制定及執行情況

為加快北海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和發展,促進我市進出口穩定增長,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實現XX-XX年北海加工貿易倍增計劃發展目標,我市調整充實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加工貿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績效考評制度、財政攬入保障制度,進一步形成了加快發展加工貿易產業的合力。同時,結合實際,提出了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的倍增目標,到XX年,全市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22.93億美元、比XX年翻一番,確保全市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發展任務。圍繞這一目標,我市出台了《XX-XX年北海市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實施方案》,設立北海市加工貿易產業發展專項促進資金,用於支持加工貿易發展。我市對每年的主要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進一步明確了重點工作、保障措施和各級各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園區特別是海關特殊監管區產值、進出口增幅情況

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北海出口加工區XX年1-11月完成工業總產值212.27億元,同比增長39.16%;外貿進出口9.86億美元,同比增長20%。

加工貿易重點園區的北海工業園區XX年1-11月份產值128.43億元,進出口總額32637.44萬美元,同比增長46.08%

(三)標準廠房平方米增幅情況

XX年北海加工貿易兩大產業園區共新增標準廠房188615平方米。其中北海工業園區新增150324平方米,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新增38291.22㎡。

(四)物流改善情況,包括多式聯運等培育情況、加貿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情況等

為了解決制約北海貨物進出口的物流瓶頸問題,暢通北海海運通道,促進我市對外貿易,尤其是加工貿易的發展。北海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區商務廳自XX年起每年出資500萬元,其中北海市財政出資300萬元,用三年時間來培育北海至香港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經過近兩年的培育,北海至香港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逐漸趨穩,準航率有所提高,航次密度有所增加。北海至香港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平均每週有5個往、返航次,其中準航次為每週2.5航次。承運的船公司先後有北海昊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豐物流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欽州市桂欽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大達海運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為滿足加工貿易的時效性要求,我市積極引進物流企業,為加貿企業提供專業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承運市內短途運輸及北海至廣東的陸運,目前服務加工貿易企業擁有海關監管車的公司有4家。重點園區加大對進入園區的大型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園區物流產業配套的完善和發展。對入園的大型物流企業,在其建成投產後,給予一定的建設資金補助或在其繳納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中提取一部分獎勵給企業。北海出口加工區積極協調港口碼頭建立“綠色通道”,同時還爭取與碼頭和企業建立企業後台備忘錄,方便綠色通道的快速通過;通過協調加工區物流企業新增了拖頭和拖架,以滿足加工區內企業短途運輸的需要。

(五)企業招工難解決情況以及支持培訓、職業教育校企對接等情況

為解決企業加工貿易企業發展招工難的問題,各承載平台多舉措並行:一是加強領導,北海出口加工區成立了人力資源局,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二是加大宣傳,通過網絡宣傳,下鄉派單,到外地駐點,參加各種招聘會,與北海縣、區就業局合作宣傳等。三是精心組織現場招聘。北海工業園區組織園區企業到玉林、崇左、河池以及北海一縣三區的周邊鄉鎮開展招工,全年累計組織企業參加招聘會共26場;四是加強與院校合作。工業園區組織企業與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等10所自治區工信委下屬中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座談。北海出口加工區則和廣西水利電力院校長期合作。注重學校與企業的資源、信息共享的“雙嬴”。校企合作做到了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五是做好有關培訓工作。如工業園區組織舉辦2場安全員培訓班,累計參訓人員64人。

標籤: 商務局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6o7e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