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精選15篇)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精選15篇)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

核心提示:天開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家中牽掛你的老人?社會中有一個羣體值得我們倍加關愛,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精選15篇)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隨着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信息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着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見習記者 肖莎莎 羅誠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着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裏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13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區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説,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裏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曬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裏擺放着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繫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裏‘借打’。”樑秀霞説,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説,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説:“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泄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説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衞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__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10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裏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説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説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台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説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__—20__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__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__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__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置牀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牀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説“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為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裏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為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為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2

核心提示:天開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家中牽掛你的老人?社會中有一個羣體值得我們倍加關愛,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隨着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信息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着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見習記者 肖莎莎 羅誠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着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裏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20xx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區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説,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裏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曬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裏擺放着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繫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裏‘借打’。”樑秀霞説,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説,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説:“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泄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説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衞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xx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20xx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裏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説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説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台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説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xx—20xx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xx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xx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x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置牀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牀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説“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為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裏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為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為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3

1導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着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而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空巢?家庭已成為社會熱切關注和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鄭州是一座人口眾多的大城市,雖然經濟並不算特別發達,但經過調查老齡化的形勢也日趨嚴重,與此同時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羣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問題也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就是通過對鄭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所提及的問題進行的調查與分析,通過對所反應的問題的分析對社會及家庭對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提出一些建議。

1.2 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調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這些老人的年齡都在60週歲及以上。這些老人具體又包括兩種,一是隻有一位老人獨自生活,二是老夫婦二人一起生活。

1.3 文獻回顧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經濟狀況,健康狀況,以及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參考了陳建蘭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和李愛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與社會支持實證研究——以徐州市為個案?等文獻中關於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精神慰藉,以及對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對策建議等方面的研究結果,並通過對文獻的學習與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2研究方法

2.1 抽樣方法

本次調查在抽樣方法上選用的是非概率抽樣中的判斷抽樣,因為對於空巢老人我們接觸到的數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據調查到的少量個體以瞭解整個總體的情況。

2.2 收集資料方法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我們也蒐集了大量的文獻,在調查過程中通過與老人的聊天即個案訪談,所以這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並輔以文獻法和訪談法。這次問卷調查始於20__年5月22日,這次調查共調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們組12名同學到不同的社區及廣場公園進行訪問完成的。在請他們填寫問卷的同時我們也及時的通過聊天對其進行小型的訪談,瞭解情況。

2.3 分析資料方法

本次調查在問卷回收後,通過社會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在spss分析中主要運用了單變量的描述性分析和雙變量的描述分析。

3結果分析

3.1 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徵

在本調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別有100人,各佔50%,年齡在60-69歲,70-79歲。80歲及以上的分別有80人,89人,31人,各佔被調查人數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別比較(如表一所示):國小及以下的男女分別有18人、57人,佔總數的9%、28.5%;國中的分別有34人、22人,佔總數的17%、11%;高中或中專的分別有23人、13人,佔總數的11.5%、6.5%;大專及以上的分別有25人、8人,分別佔總數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結過婚的有1人,佔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佔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佔3%;離婚未再婚的有2人,佔1%;喪偶的有43人,佔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佔1.5%。工作狀況方面(如表二所示),正式退休後有過繼續工作經歷的有20人,佔10%;正式退休後沒有繼續工作經歷的有106人,佔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佔7.5%;沒有工作的有57人,佔28.5%;其他的有2人,佔1%。子女方面,有6個老人沒有子女,佔3%;其餘194個老人均有子女,子女個數從1個到5個以上不等,平均子女個數為3.85個。其中與子女生活在一個城市的老人佔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佔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國外的分別佔30.5%,36%。

3.2 城市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

根據本次調查顯示,鄭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經濟來源有子女供養,佔27.8%;親友資助佔0.8%;撫卹金佔2.1%;工資收入佔12.4%;社會救濟佔2.9%;其他經濟來源的佔4.1%。其中,這裏的其他經濟來源有:新城區失地農民的徵地補償,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遺產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資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中,工資收入也是他們的經濟來源之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已退休或之前就沒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資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幫別人帶孩掙取收入,他們表示別人聘用他們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經驗且比較喜歡孩子,而且大多數都是經過熟人介紹,他們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間,雖然説收入並不算很高但對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觀的收入,同時也可以彌補子女不在身邊的空虛與寂寞。由此可見,空巢老人的工作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給他們帶來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現狀的重要途徑。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額為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為1501-2500元的有44人( 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調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額高達3500以上的,不過也僅是絕少數。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500元,在目前物價上漲,醫療費用驚人的背景下,這部分老人在子女沒在身邊的情況下生活是比較緊張的。

另外,在調查空巢老人的經濟支出哪項比例最大是中,有126個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須品支出,佔絕大多數(63%);其次是保健品及醫療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見,在鄭州這座中等發達的城市老人的生活仍以追求温飽問題為主,可見鄭州做為我省的省會,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還如此只為解決温飽問題,那就我省而言,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質已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其次就是解決看病問題,因為在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醫療費用已成為他們沉重的生活負擔,生病沒錢治也成為空巢老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3.3 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身體狀況和精神生活狀況) (1)身體狀況

經調查,如表四所示:被調查的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中絕大多數(132人,66%)的老人身體狀況回答很好或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僅有1人(0.5%)。由此可見,鄭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相對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腸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老人,除了平時多鍛鍊身體外,保健品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狀況

精神生活對與老人而言具有特別的意義,對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關係着空巢老人的設生活質量,所以説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狀況好壞直接影響着他們對人生的態度,調查顯示,在197位調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對生活並不樂觀,比較消極;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態度一般。由此可見,鄭州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還挺不錯。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聯繫,尤其是老人與子女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調查顯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們與子女的關係很好或較好,關係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關係不好或説不清好壞的只有5人,佔2.5%,可見鄭州市空巢老人與子女的關係總體而言是比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經常來看望也對老人的精神狀況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據調查顯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經常來探望他們,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經常來探望,原因大多是因為子女居住在外地或國外,但每逢節日還是會回來的。

此外閒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就閒暇活動場所而言,鄭州市空巢老人最愛去的是廣場或公園(35,2%),其次是小區空地(30.7%),在家(23%),社區老年活動中心(7.2%),其他活動場所(3.35),老年大學(0.6%)(見表五)。關於鄭州市空巢老人閒暇活動場所,根據調查結果瞭解分析,它與近幾年來鄭州市的社區建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近幾年來鄭州市政府為了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方面做了許多事實,就這次調查所去的調查地點而言,我們大多數去的都是社區附近的小廣場及公園,這些小公園內有大量的娛樂和健身設施,它們為老人健身娛樂提供了很好的場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歡呆在家裏,他們不經常出去,對這部分空巢老人,社區及家人應重點關注。

在閒暇活動的內容方面,根據本次調查顯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參加體育活動(25.9%),閒坐聊天(16.7%),看電視(14.7%)。除此之外還有讀書讀報(12.4%),做家務勞動(11.2%),參加文藝活動(9.2%),看孩子(7.6%)等活動是空巢老人比較喜歡做的事情。但是社區組織的有關老人的活動還是比較少的,所以説在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區仍需努力改善。

3.4 城市空巢老人對社區服務的要求

在調查的空巢老人對社區服務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較多的是:社區精神活動較少(如應定期在社區內舉行一些娛樂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社區綠化工作需加強;社區公共設施建設應加強,多建些娛樂設施;社區衞生與安全保障應加強;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鄭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廁太少,對出行帶來許多不便。所以説社區與政府應該就老人提出的問題採取一定的措施給予解決。

4討論與結論

以上分析顯示,鄭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總體而言還不錯,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空巢老人生病沒錢治問題,社區服務不能很好滿足(如社區精神生活貧乏等)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建議:

1,加強社區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設。以大力倡導?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為出發點,加強社區文體設施的建設,使社區現有設施和場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區應經常開展老人喜愛的文體活動,使空巢老人在參加活動的同時,促進彼此的瞭解,以減緩他們的孤獨與寂寞;另外就是對獨居的空巢老人,社區與政府應經常組織有關人員對他們進行探望,瞭解他們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能夠及時解決。

2,政府應多為老人提供就業機會。為老人提供就業機會,一方面可以為其提供經濟來源,增加經濟收入,提高其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還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如對喜歡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讓他們在照看孩子的同時為他們自己帶來快樂,緩解孤獨與寂寞。

3,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對老年人而言,醫療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鄭州市這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難,看病貴?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應對這一方面應加強努力。另外,對社區而言,對老年人提供的醫療服務更應該是全方位的,如對老人出行不便這個問題,應定期在社區內聘請醫療服務隊,使老人能夠在家門口就能夠解決看病問題,減輕他們的不便。此外,還應在社區內加強對疾病防治的宣傳,提供醫療諮詢,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個老人都掌握一定的醫療防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對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結果與分析,以及對政府及社會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問題的建議及對策,希望引起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4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夏天是西寧的好時節。

街道上,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邁着急匆匆的腳步,為了生活打拼。遠處,幾個孩童在追着踢一隻足球。轉個彎,拐過樓,就在街道的另一邊,老人們三五成羣地圍坐在一起,説着昨天的天氣和兒女,這是他們永恆的話題,他們用昏花的眼睛注視着不時走過的路人,好像離這個社會很遠……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郭奶奶們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一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郭少華就是這樣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個縮影。

7月13日,在中華巷社區,記者正好趕上社區工作人員看望郭少華老人。

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前不久摔傷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術。來到一幢居民樓前,上了三樓,敲了半天門,一位頭髮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牆開了門。

74歲的郭少華老人艱難地挪動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從老人緊緊皺着的眉頭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動,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裏到處都是喝過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發上,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説:“兒子回來過,他現在給我聯繫敬老院去了,你們將就着坐一下,家裏亂,我也沒辦法收拾。”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貼着一張紙,紙上大大地用黑色字體寫着三個字“關電灶”。這是老人的兒子怕她忘記關電灶特意寫上去的。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沒摔傷前是個非常乾淨利索的人,平日裏買菜、做飯都不成問題,家裏也是窗明几淨,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麼不小心摔倒了?”記者一問,老人顯得很懊惱,簡直快哭出聲來了:“我就不應該出去,我不小心摔傷了,給兒子帶來了這麼多麻煩。”

原來,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當時,兒子只有6歲,為了兒子,當時只有40歲的郭少華沒有再成家。

孤兒寡母,兩個人的生活着實不易。為了把兒子拉扯大,郭少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幫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幫着做飯,辛苦掙來點錢,才能給兒子吃口飽飯,娘倆沒有房子,住過窩棚……

看到母親的辛勞,兒子國小畢業後就堅決不肯上學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媽媽。兒子從小就開始賣水果、洋芋、烤紅薯,還擺過地攤。“娃娃也是為了養家,沒學上文化。”老人遺憾地説,“現在他也沒有正式工作,在蘭州打工經常不着家,這次我摔傷了,娃娃回來了,又讓娃娃花錢了,還耽誤娃娃掙錢……”老人説起這些眼淚快掉下來了。

老人現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補助,還有低保金,生活還算過的去。

“還是好心人多。”説起自己摔傷的事,郭少華老人這樣説。老人患有白內障,視力很差,可是呆在家裏很孤獨,就想出去轉轉,結果在小遊園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了,是路人發現後把她抱起來送到了家裏,社區的工作人員幫着把她送到了醫院做了手術,還通知了老人的兒子。

説到這裏,老人拿出了一包襪子硬要送給社區的兩位女同志:“我給你們添了這麼多麻煩,這幾雙襪子你們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裏的這個月,兒子做飯給我吃,他有時候氣得罵我,説‘不讓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氣發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麼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掙錢啊,我想去敬老院,聽説敬老院也不錯。”

“兒子平時最擔心我出門,怕我出意外。可我一個人孤獨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饃饃,不餓就行,我就不想一個人在家裏,老是在外面轉,聽聽別人在聊什麼,看看公園裏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覺。”

我們走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還沒回來,他去聯繫敬老院了,老人因為怕連累兒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裏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兒子的時候就給他打個電話,能聽聽他的聲音,就像見了面。”

的確,對那些身體有病的空巢老人來説,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對自己有信心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卻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見到馬生榮老人時,他正和一羣老人在樹陰下乘涼。

年輕時學醫的馬老很注重身體健康:“生命在於運動,要對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馬老成了空巢獨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兒女住在一起,他説:“兒女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每年春節,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時間。

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鍛鍊。

“人老了,沒瞌睡,我早上5點就醒來了,醒來後我不急於起牀,就在被窩裏鍛鍊。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陽穴、手臂。正式起牀後,我就鍛鍊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動一個多小時,我就出門了。外面的空氣好,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對身體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還是打着傘出去。我給自己規劃了五條路線,沿着這五條路線走,來回需要三個小時,邊鍛鍊,邊看風景。”

馬老是個樂觀的老人:“我心裏有事也從不多想,因為想了也沒用,思想要樂觀,生活簡單、樸素。”馬老的早餐是牛奶雞蛋,晚上自己下面條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別給兒女添麻煩。”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雙枴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頑強的毅力,老人堅持鍛鍊,現在,腰腿好了,扔掉了雙枴。馬老説:“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決心、有信心……”

想辦法打發日子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又漫長,今年87歲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邊,身體還算硬朗的她獨自生活在一套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單元房裏。

金奶奶家是兩居室,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塵,屋子裏的光線很暗,一張牀佔去了房間的大部分,牀上堆着很多被子,佈滿了灰塵的牀頭櫃上擺着幾樣常吃的藥和一台現在很少見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我從企業退休,如今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些錢對我來説足夠花了,我的生活沒問題!”金奶奶説。

金奶奶的兒子每個月從大通來西寧看望一次母親,電話則是天天有。金奶奶是個要強的人,她説:“我儘量不讓兒子來看我,給他減輕負擔,他那裏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簡單做一點:“早上蒸雞蛋,中午米飯,晚上做點疙瘩湯。”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開着電視和同院的吳奶奶聊天,可是吳奶奶記性差,好多事情記不得了。兩個人聊着聊着,吳奶奶就會問:“我有幾個兒女啊,是三個還是四個,我家住哪裏啊?”“我的記性比她好,到了時間,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驕傲地説。

70多歲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裏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遊園裏,望着滿園景色和來去匆忙的路人發呆。“家裏也冷清,老伴耳聾,説話太困難。”史奶奶有5個孩子,只有在週末時有的兒女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些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裏孤獨和寂寞。

孤獨,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二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卻或多或少地忽視了老人……

“我不怪他們”

這是一間收拾的非常整潔的屋子,房頂和四周的牆壁顯出斑駁的樣子,顯然很久沒有粉刷過了,屋子裏的傢俱也很陳舊,雖然上面的油漆已經脱落了大半,可是依舊被擦得非常乾淨,桌子上幾盆常見的花,迎着一樓僅有的一點陽光,頑強地生長着。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區,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別看老奶奶已經84歲了,沒想到,她還抓過小偷。

兩年前的一天,兩個男青年在院子裏找人,老奶奶見了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就在説話的當中,他們中的一個乘機溜進了老奶奶家。老人覺得不對勁,連忙回家,看見牀上放着一把菜刀,櫃子上的兩塊錢不見了,一個神色慌張的男子正準備出門,老人一把抓住他,問:“你在我家裏幹什麼?”男子威脅説:“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點也不怕:“你砍吧……”任憑男子怎麼掙扎,老奶奶緊緊抓住他不放,這時,樓上的鄰居撥打了110,警察趕來後直誇老人勇敢。

老人沒有子女,年輕時收養了一子一女,現在他們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兒子很多年沒來看過我了,我們沒有什麼來往,有時候很傷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現在就算是親生的兒子,也不一定會來看我。女兒還好,每年來一次,給我把牀單和沙發套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還可以自己洗。”説起兒女,老人很豁達。

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爐子火做好一天的飯。早上做米飯,中午隨便吃點饃饃。晚上就用開水泡米飯、吃剩菜。“一年下來,我的取暖費至少要1000元。我平時捨不得用煤。”“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和家人一起從上海逃難,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從此再也沒見過我的親人。我沒有親人,我最怕過節,別人家都是團團圓圓,可是我二十多年來一直就一個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難過,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吃過早飯,老奶奶要去院子裏拾垃圾。

這是一位可愛的老人,她堅強樂觀,用每個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維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後一直獨自生活,20xx年來,她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買,還能穿。”老人説着,扯了扯自己的襯衣,衣服上面有幾個小洞。“不過我的毛衣全部爛了,還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乾乾淨淨,整齊地疊放在櫃子裏。兩牀藍底白花被子也很乾淨,全部疊好放在牀上,還被老人細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訴記者:“我出來進去總是一個人,習慣了,鄰居們對我都很好,他們可能是怕我悶,喜歡和我開玩笑。”

社區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説:“社區就是我的孃家,我有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區,上次電視壞了,也是社區找人給我修好了。”

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喜歡這位堅強樂觀的老奶奶,她們下班後路過老奶奶家時總要朝屋子裏招招手,因為他們知道,孤獨的老人這時總是在窗户邊微笑着看着他們。

好在現在她的身體挺健康,到了晚上,還能在燈下穿針,看報紙。臨走時,老人緊緊抓住記者的手説:“你一定要常來啊,來看看我……”眼淚在她的眼眶裏打轉。

盼着兒女來看我

下午的陽光斜射過來,穿過陽台昏黃的玻璃之後,已經不再那麼刺眼了。

在劉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裏,記者見到了劉玉珍老人:“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74歲的劉玉珍老人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空巢老人的心態。家住尕寺巷的劉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幹體力活把6個兒女拉扯大了。供他們上學、給他們找工作、結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兒女們工作忙,每個星期來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難,想吃好點沒有條件,現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東西吃不成了。”因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她要忌口。

劉奶奶最高興的事就是兒女們來看她,説起兒女,劉奶奶一臉的高興:“我的娃娃們把我領上飛機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門也去了,我還是挺幸福的。”劉奶奶每個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資,兒女還給她錢,錢是夠用了。可是一個人呆在家裏心裏發急、發慌。

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劉奶奶手裏捏着一頂涼帽:“你看,家裏我一個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們都有工作,都忙,週末回來看看我後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裏就只有我一個人,我一般都是轉到天黑才回來,隨便吃點就睡。”

得為兒子想辦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可是,他們還不得不為生活困難的兒女想辦法。記者見到張生蘭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彎下腰在垃圾箱裏找飲料瓶子。花白的頭髮有些凌亂。今年65歲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為命,丈夫退休後又在一家單位看門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還算過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張生蘭一個人。為了生存,張生蘭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間,把其他兩間租了出去,“這樣能有點收入,我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房子,小兒子今年35歲了,還沒説上媳婦,我得為兒子想辦法呀……”張生蘭搖搖頭説:“我的腿腳不好,還要看病抓藥,我心裏急啊……”

“我們院子裏有好多人幫我。”説到這裏,張生蘭的眉頭展開了些:“有時早上我開門,看見鄰居把不用的書報放在我家門口,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張生蘭家裏的房客告訴記者:“老太太很可憐,兒子已經好幾年沒來看她了,偶爾打個電話回來,還要在電話裏和張嬸吵架,埋怨張嬸……”

還是自己過舒心

在虎台小區,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裏畫畫,除了書桌以外,家裏的傢俱全都蒙着一層灰塵,盆子裏的花草也蔫了,因為很久沒澆水了。王老的衣服上還有些油漬,可是王老的臉色和精神狀態很好。

王老也曾嘗試着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訴記者:“自從6年前老伴去世後,我和兒子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我看不慣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費,有時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那些剩下的菜他們就要倒進垃圾簍,我不讓倒掉,下頓熱熱再吃,可是他們説什麼吃剩飯有害健康,不聽我的。這讓我非常生氣,結果弄得大家不高興。”

“兒子一家住在我這裏,説是給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為他們準備中午飯,我孫子總是嫌我做的飯不好吃,一吃飯就要下飯館,兒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慣……住了兩年,我要睡覺,他們要看電視,我起牀了,他們睡懶覺不起牀,也可能是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時間一長,大家都不自在,後來兒子一家搬走了,我還覺得輕鬆了,想吃自己做點,不想吃就湊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裏,早上出門打太極、上老年大學學書法,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日子安排得很緊湊。”

“我不和兒女一起住,現在他們能夠經常來看我,給我做做衞生、陪我説説話,我就滿足了。”王老説。

想和人説説話

“我最喜歡過年,過年的時候,我的5個兒女全圍在我的身邊,還有那些孫子外孫,看着他們熱熱鬧鬧地説話,我插不上嘴,可心裏高興。我也最怕過年,過了年娃娃們全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我心裏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沒人知道……”

今年70歲的王秀蘭老人獨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經十幾年了,兒女們紛紛長大離開了家。兩居室的房子裏堆滿了東西,“我總覺得這些東西還有用,就沒捨得扔,兒女們每年回來總是埋怨我把家裏弄的像個廢品收購站。”老人無奈地説。

“5個兒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兩個在外地,其他的三個雖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縣工作,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兒女們對我好,我沒有工作,他們總是打電話或者寄錢給我,讓我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我一個老太太,對穿衣服和吃什麼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了,就想和人説説心裏話。”

“我有高血壓,眼睛也不好,不敢一個人出門,整天就是看電視、躺在牀上發呆。”王秀蘭老人説。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獨居的老人,他們的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先走了,平時在家連個説話的都沒有,他們甚至把活着就當成捱日子,活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老人最需要社區的幫助,也最需要社會的幫助。

關愛老人,社會在行動——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三

養老,不再是一個家庭的事,當愛簇擁着每個需要幫助的人時,無論是否有親緣關係,都會因為這份付出變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錯

“我有4個兒子,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們拉扯大,現在我們老了,不能要求兒子們同樣照顧我們,因為他們要生存,要競爭。”崔老揮着手、快人快語地説。今年74歲的他,是一名離休幹部,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他的身上至今還留着彈片,他舉手投足之間,不免讓人想起《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榮。

作為離休幹部,崔老每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資超過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為空巢老人,也深深體會到了“老來難”。“老伴身體不好,做不了飯,我做飯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燙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擺在眼前的這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我和老伴拿着飯盒去飯館買,日子久了,附近的飯館的人都認識我。”

經濟方面不成問題,可是生活中實際問題還是真切地擺在眼前。

崔老家先後請過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給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們請過一個小姑娘,人很勤快,飯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湯地做給我們吃,我和老伴高興極了,把她當做自己的孫女一樣對待,給她買衣服、送禮物,希望她能和我們做個伴,幹了一個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結果一走就沒了消息,我們擔心她出意外,四處找她。原來小姑娘根本沒回家,她直接到飯館當了服務員。”

找到小姑娘後,她説:“你們對我確實好,可是我在你們家裏覺得孤獨,和你們老人沒話説,這裏工資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話説。”這次以後,我和老伴傷了心,再也沒找過保姆。近七年來,崔老和老伴先後去過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養老方式作了一些調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環境是園林式,住的是標準間,伙食是四菜一湯,生活有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是釦子掉了服務員也會給你細心地縫上,還有醫護人員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進行監護,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每天睡過午覺後,我們就去茶園喝茶,一大羣老年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好像一個大家庭,真熱鬧,我心裏快活啊……”

日間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個家

白天在社區接受照顧、參與一些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這又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寧市城北區生物園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了。

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進門,如同走進一户人家:四室兩廳、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設計過,整潔而温馨。這裏有客廳、餐廳、卧室、廚房,還有種滿花的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老人可以在這裏曬太陽。和家裏不同的是,這裏的客廳是老年人的活動場地,一面牆寬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旁邊還有報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書、讀報。一旁擺着自動麻將桌,供老人們打牌、下棋、玩撲克。在四個大小不一的卧室裏放着十張牀,雪白的牀單、被子、毛毯一應俱全,每個卧室都有一台電視,牀頭櫃上擺着精緻的枱燈。平日裏老人們就在這裏休息。兩個衞生間分別裝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廁。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們準備中午飯:米飯、帶魚、青菜。

“這裏好啊,這裏的年輕人對我們特別好。”73歲的張姨是空巢老人,她來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有一個多月了,“以前我一個人,吃飯就是湊合,不餓就行。到了這裏,吃飯按時,都是工作人員給我們端到桌子上,有禮貌地叫我們吃飯,吃過飯,我們就下跳棋、打麻將、讀書看報,幹自己喜歡的事。睡午覺的時間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覺,下午按時叫醒我,吃藥的時間到了,又把水和藥遞到手裏,比兒女還貼心啊,晚上,工作人員就把我送回家……我心裏可高興了。”張姨一口氣説了這麼多的好。

63歲的顏啟彪老人正在陽台上看報,他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看,我來這裏以後吃胖了,這裏的書也好看。”

顏老師老兩口和女兒住在一起,他的愛人還沒有退休,因為腦溢血,顏老師的記性受到了一些影響,女兒怕他出門忘記鎖門,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這種情況下,顏老師不想出門了,就整天在家裏悶着。時間一長,老人變得不愛説話了,女兒怕他寂寞,就養了一隻寵物犬給父親做伴,可是這些,都不能緩解顏老師的寂寞。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後,女兒動員父親白天來這裏,一開始,顏老師想不通:這不是把我往外推嗎?動員了好幾天,顏老師終於答應試試看:不適應的話就回家。

結果這一來,顏老師就不想走了,這裏的這些書好啊,有歷史的、文化的、養生的,他都喜歡看,做的飯也香,他每次都吃滿滿一大碗,下午還吃一頓加餐,睡了午覺後,工作人員還領着他出去遛彎兒,還帶他參觀了博物館……來這裏時間不長,顏老師的女兒發現父親的心情開朗了,話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顏老師白天生活的家,在這裏除了吃飯、睡覺外,還有人陪他説話、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變化,女兒和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簽訂合同,希望父親每天都能開心生活。

“除了像顏啟彪這樣的常住老人外,還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來這裏。很多老人中午到這兒來吃飯,或者下午來這裏看書、下棋、聊天。”生物園區社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像託老所,兒女們上班時可以把老人送過來,下班後再接回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的嘗試,目前還在摸索中,已經有10位老人入住,還有很多老人在觀望。

今年西寧市要建30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項目的建設將採取先試點後推進的步驟,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社會服務組織為載體,提供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採取無償、低償、有償、義工等方式。

社區關愛很貼心

在社區裏,空巢老人是社區工作的重點。“馬爺一個人住,我們總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總要過去看看。”中華巷社區的工作人員説。“奶奶,你這幾天身體怎麼樣,我們要來看看你,你不出門吧?”記者在石坡街社區採訪時,社區書記王家香正給前不久摔傷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電話。

年過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為意外摔傷而卧牀,在石坡街社區居委會的號召下,黨員李國榮與老人簽訂了黨員與殘疾人一對一幫扶協議書。這樣一來,老人不用出門,社區組織醫生上門給老人檢查身體,還有康復訓練。

記者瞭解到,每年的大小節日,社區都會與轄區裏的孤寡老人、貧困户、空巢老人一起過節。通過這些活動,老人們在感受喜慶氣氛的同時,更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過年過節時是社區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他們給社區裏的五保户、軍烈屬、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還從轄區單位裏爭取資金給老人粉刷牆壁、購買取暖設施。

社區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瑣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區的幫助下,空巢老人們正是通過這些小事感受着濃濃的社區鄰里情。

志願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寧虎台辦事處醫財西社區招募了一批青年志願者,讓他們和空巢老人結對子聊天。“當年我年輕的時候,長得挺帥的……”張老幽默的一句話惹得大家笑了,老人們給志願者們講他們的人生經歷。“老人飲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飽……”兩名志願者給一位老人講起了保健知識……

青年志願者和老人們聊着。老人們神采奕奕,講述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有些不愛説話的老人聽志願者們説學校和家鄉的事情,不時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説:“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這個社區組織轄區20位空巢老人與志願者結對子。兩名志願者對應一位老人,籤愛心服務卡,結成對子。志願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訪兩次,陪老人聊天,將老人的困難和需求反饋到社區,幫助老人清理衞生、整理家務。社區每月還會開展一次社區空巢老人、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交流談心活動。

或許,只有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兒女們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實,大多數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讓我們共同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5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夏天是西寧的好時節。

街道上,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邁着急匆匆的腳步,為了生活打拼。遠處,幾個孩童在追着踢一隻足球。轉個彎,拐過樓,就在街道的另一邊,老人們三五成羣地圍坐在一起,説着昨天的天氣和兒女,這是他們永恆的話題,他們用昏花的眼睛注視着不時走過的路人,好像離這個社會很遠……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郭奶奶們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一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郭少華就是這樣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個縮影。

7月13日,在中華巷社區,記者正好趕上社區工作人員看望郭少華老人。

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前不久摔傷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術。來到一幢居民樓前,上了三樓,敲了半天門,一位頭髮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牆開了門。

74歲的郭少華老人艱難地挪動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從老人緊緊皺着的眉頭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動,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裏到處都是喝過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發上,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説:“兒子回來過,他現在給我聯繫敬老院去了,你們將就着坐一下,家裏亂,我也沒辦法收拾。”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貼着一張紙,紙上大大地用黑色字體寫着三個字“關電灶”。這是老人的兒子怕她忘記關電灶特意寫上去的。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沒摔傷前是個非常乾淨利索的人,平日裏買菜、做飯都不成問題,家裏也是窗明几淨,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麼不小心摔倒了?”記者一問,老人顯得很懊惱,簡直快哭出聲來了:“我就不應該出去,我不小心摔傷了,給兒子帶來了這麼多麻煩。”

原來,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當時,兒子只有6歲,為了兒子,當時只有40歲的郭少華沒有再成家。

孤兒寡母,兩個人的生活着實不易。為了把兒子拉扯大,郭少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幫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幫着做飯,辛苦掙來點錢,才能給兒子吃口飽飯,娘倆沒有房子,住過窩棚……

看到母親的辛勞,兒子國小畢業後就堅決不肯上學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媽媽。兒子從小就開始賣水果、洋芋、烤紅薯,還擺過地攤。“娃娃也是為了養家,沒學上文化。”老人遺憾地説,“現在他也沒有正式工作,在蘭州打工經常不着家,這次我摔傷了,娃娃回來了,又讓娃娃花錢了,還耽誤娃娃掙錢……”老人説起這些眼淚快掉下來了。

老人現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補助,還有低保金,生活還算過的去。

“還是好心人多。”説起自己摔傷的事,郭少華老人這樣説。老人患有白內障,視力很差,可是呆在家裏很孤獨,就想出去轉轉,結果在小遊園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了,是路人發現後把她抱起來送到了家裏,社區的工作人員幫着把她送到了醫院做了手術,還通知了老人的兒子。

説到這裏,老人拿出了一包襪子硬要送給社區的兩位女同志:“我給你們添了這麼多麻煩,這幾雙襪子你們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裏的這個月,兒子做飯給我吃,他有時候氣得罵我,説‘不讓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氣發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麼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掙錢啊,我想去敬老院,聽説敬老院也不錯。”

“兒子平時最擔心我出門,怕我出意外。可我一個人孤獨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饃饃,不餓就行,我就不想一個人在家裏,老是在外面轉,聽聽別人在聊什麼,看看公園裏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覺。”

我們走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還沒回來,他去聯繫敬老院了,老人因為怕連累兒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裏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兒子的時候就給他打個電話,能聽聽他的聲音,就像見了面。”

的確,對那些身體有病的空巢老人來説,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對自己有信心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卻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見到馬生榮老人時,他正和一羣老人在樹陰下乘涼。

年輕時學醫的馬老很注重身體健康:“生命在於運動,要對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馬老成了空巢獨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兒女住在一起,他説:“兒女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每年春節,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時間。

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鍛鍊。

“人老了,沒瞌睡,我早上5點就醒來了,醒來後我不急於起牀,就在被窩裏鍛鍊。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陽穴、手臂。正式起牀後,我就鍛鍊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動一個多小時,我就出門了。外面的空氣好,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對身體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還是打着傘出去。我給自己規劃了五條路線,沿着這五條路線走,來回需要三個小時,邊鍛鍊,邊看風景。”

馬老是個樂觀的老人:“我心裏有事也從不多想,因為想了也沒用,思想要樂觀,生活簡單、樸素。”馬老的早餐是牛奶雞蛋,晚上自己下面條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別給兒女添麻煩。”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雙枴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頑強的毅力,老人堅持鍛鍊,現在,腰腿好了,扔掉了雙枴。馬老説:“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決心、有信心……”

想辦法打發日子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又漫長,今年87歲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邊,身體還算硬朗的她獨自生活在一套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單元房裏。

金奶奶家是兩居室,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塵,屋子裏的光線很暗,一張牀佔去了房間的大部分,牀上堆着很多被子,佈滿了灰塵的牀頭櫃上擺着幾樣常吃的藥和一台現在很少見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我從企業退休,如今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些錢對我來説足夠花了,我的生活沒問題!”金奶奶説。

金奶奶的兒子每個月從大通來西寧看望一次母親,電話則是天天有。金奶奶是個要強的人,她説:“我儘量不讓兒子來看我,給他減輕負擔,他那裏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簡單做一點:“早上蒸雞蛋,中午米飯,晚上做點疙瘩湯。”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開着電視和同院的吳奶奶聊天,可是吳奶奶記性差,好多事情記不得了。兩個人聊着聊着,吳奶奶就會問:“我有幾個兒女啊,是三個還是四個,我家住哪裏啊?”“我的記性比她好,到了時間,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驕傲地説。

70多歲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裏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遊園裏,望着滿園景色和來去匆忙的路人發呆。“家裏也冷清,老伴耳聾,説話太困難。”史奶奶有5個孩子,只有在週末時有的兒女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些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裏孤獨和寂寞。

孤獨,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二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卻或多或少地忽視了老人……

“我不怪他們”

這是一間收拾的非常整潔的屋子,房頂和四周的牆壁顯出斑駁的樣子,顯然很久沒有粉刷過了,屋子裏的傢俱也很陳舊,雖然上面的油漆已經脱落了大半,可是依舊被擦得非常乾淨,桌子上幾盆常見的花,迎着一樓僅有的一點陽光,頑強地生長着。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區,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別看老奶奶已經84歲了,沒想到,她還抓過小偷。

兩年前的一天,兩個男青年在院子裏找人,老奶奶見了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就在説話的當中,他們中的一個乘機溜進了老奶奶家。老人覺得不對勁,連忙回家,看見牀上放着一把菜刀,櫃子上的兩塊錢不見了,一個神色慌張的男子正準備出門,老人一把抓住他,問:“你在我家裏幹什麼?”男子威脅説:“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點也不怕:“你砍吧……”任憑男子怎麼掙扎,老奶奶緊緊抓住他不放,這時,樓上的鄰居撥打了110,警察趕來後直誇老人勇敢。

老人沒有子女,年輕時收養了一子一女,現在他們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兒子很多年沒來看過我了,我們沒有什麼來往,有時候很傷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現在就算是親生的兒子,也不一定會來看我。女兒還好,每年來一次,給我把牀單和沙發套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還可以自己洗。”説起兒女,老人很豁達。

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爐子火做好一天的飯。早上做米飯,中午隨便吃點饃饃。晚上就用開水泡米飯、吃剩菜。“一年下來,我的取暖費至少要1000元。我平時捨不得用煤。”“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和家人一起從上海逃難,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從此再也沒見過我的親人。我沒有親人,我最怕過節,別人家都是團團圓圓,可是我二十多年來一直就一個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難過,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吃過早飯,老奶奶要去院子裏拾垃圾。

這是一位可愛的老人,她堅強樂觀,用每個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維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後一直獨自生活,21年來,她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買,還能穿。”老人説着,扯了扯自己的襯衣,衣服上面有幾個小洞。“不過我的毛衣全部爛了,還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乾乾淨淨,整齊地疊放在櫃子裏。兩牀藍底白花被子也很乾淨,全部疊好放在牀上,還被老人細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訴記者:“我出來進去總是一個人,習慣了,鄰居們對我都很好,他們可能是怕我悶,喜歡和我開玩笑。”

社區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説:“社區就是我的孃家,我有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區,上次電視壞了,也是社區找人給我修好了。”

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喜歡這位堅強樂觀的老奶奶,她們下班後路過老奶奶家時總要朝屋子裏招招手,因為他們知道,孤獨的老人這時總是在窗户邊微笑着看着他們。

好在現在她的身體挺健康,到了晚上,還能在燈下穿針,看報紙。臨走時,老人緊緊抓住記者的手説:“你一定要常來啊,來看看我……”眼淚在她的眼眶裏打轉。

盼着兒女來看我

下午的陽光斜射過來,穿過陽台昏黃的玻璃之後,已經不再那麼刺眼了。

在劉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裏,記者見到了劉玉珍老人:“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74歲的劉玉珍老人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空巢老人的心態。家住尕寺巷的劉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幹體力活把6個兒女拉扯大了。供他們上學、給他們找工作、結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兒女們工作忙,每個星期來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難,想吃好點沒有條件,現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東西吃不成了。”因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她要忌口。

劉奶奶最高興的事就是兒女們來看她,説起兒女,劉奶奶一臉的高興:“我的娃娃們把我領上飛機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門也去了,我還是挺幸福的。”劉奶奶每個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資,兒女還給她錢,錢是夠用了。可是一個人呆在家裏心裏發急、發慌。

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劉奶奶手裏捏着一頂涼帽:“你看,家裏我一個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們都有工作,都忙,週末回來看看我後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裏就只有我一個人,我一般都是轉到天黑才回來,隨便吃點就睡。”

得為兒子想辦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可是,他們還不得不為生活困難的兒女想辦法。記者見到張生蘭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彎下腰在垃圾箱裏找飲料瓶子。花白的頭髮有些凌亂。今年65歲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為命,丈夫退休後又在一家單位看門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還算過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張生蘭一個人。為了生存,張生蘭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間,把其他兩間租了出去,“這樣能有點收入,我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房子,小兒子今年35歲了,還沒説上媳婦,我得為兒子想辦法呀……”張生蘭搖搖頭説:“我的腿腳不好,還要看病抓藥,我心裏急啊……”

“我們院子裏有好多人幫我。”説到這裏,張生蘭的眉頭展開了些:“有時早上我開門,看見鄰居把不用的書報放在我家門口,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張生蘭家裏的房客告訴記者:“老太太很可憐,兒子已經好幾年沒來看她了,偶爾打個電話回來,還要在電話裏和張嬸吵架,埋怨張嬸……”

還是自己過舒心

在虎台小區,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裏畫畫,除了書桌以外,家裏的傢俱全都蒙着一層灰塵,盆子裏的花草也蔫了,因為很久沒澆水了。王老的衣服上還有些油漬,可是王老的臉色和精神狀態很好。

王老也曾嘗試着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訴記者:“自從6年前老伴去世後,我和兒子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我看不慣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費,有時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那些剩下的菜他們就要倒進垃圾簍,我不讓倒掉,下頓熱熱再吃,可是他們説什麼吃剩飯有害健康,不聽我的。這讓我非常生氣,結果弄得大家不高興。”

“兒子一家住在我這裏,説是給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為他們準備中午飯,我孫子總是嫌我做的飯不好吃,一吃飯就要下飯館,兒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慣……住了兩年,我要睡覺,他們要看電視,我起牀了,他們睡懶覺不起牀,也可能是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時間一長,大家都不自在,後來兒子一家搬走了,我還覺得輕鬆了,想吃自己做點,不想吃就湊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裏,早上出門打太極、上老年大學學書法,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日子安排得很緊湊。”

“我不和兒女一起住,現在他們能夠經常來看我,給我做做衞生、陪我説説話,我就滿足了。”王老説。

想和人説説話

“我最喜歡過年,過年的時候,我的5個兒女全圍在我的身邊,還有那些孫子外孫,看着他們熱熱鬧鬧地説話,我插不上嘴,可心裏高興。我也最怕過年,過了年娃娃們全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我心裏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沒人知道……”

今年70歲的王秀蘭老人獨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經十幾年了,兒女們紛紛長大離開了家。兩居室的房子裏堆滿了東西,“我總覺得這些東西還有用,就沒捨得扔,兒女們每年回來總是埋怨我把家裏弄的像個廢品收購站。”老人無奈地説。

“5個兒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兩個在外地,其他的三個雖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縣工作,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兒女們對我好,我沒有工作,他們總是打電話或者寄錢給我,讓我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我一個老太太,對穿衣服和吃什麼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了,就想和人説説心裏話。”

“我有高血壓,眼睛也不好,不敢一個人出門,整天就是看電視、躺在牀上發呆。”王秀蘭老人説。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獨居的老人,他們的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先走了,平時在家連個説話的都沒有,他們甚至把活着就當成捱日子,活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老人最需要社區的幫助,也最需要社會的幫助。

關愛老人,社會在行動——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三

養老,不再是一個家庭的事,當愛簇擁着每個需要幫助的人時,無論是否有親緣關係,都會因為這份付出變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錯

“我有4個兒子,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們拉扯大,現在我們老了,不能要求兒子們同樣照顧我們,因為他們要生存,要競爭。”崔老揮着手、快人快語地説。今年74歲的他,是一名離休幹部,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他的身上至今還留着彈片,他舉手投足之間,不免讓人想起《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榮。

作為離休幹部,崔老每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資超過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為空巢老人,也深深體會到了“老來難”。“老伴身體不好,做不了飯,我做飯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燙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擺在眼前的這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我和老伴拿着飯盒去飯館買,日子久了,附近的飯館的人都認識我。”

經濟方面不成問題,可是生活中實際問題還是真切地擺在眼前。

崔老家先後請過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給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們請過一個小姑娘,人很勤快,飯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湯地做給我們吃,我和老伴高興極了,把她當做自己的孫女一樣對待,給她買衣服、送禮物,希望她能和我們做個伴,幹了一個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結果一走就沒了消息,我們擔心她出意外,四處找她。原來小姑娘根本沒回家,她直接到飯館當了服務員。”

找到小姑娘後,她説:“你們對我確實好,可是我在你們家裏覺得孤獨,和你們老人沒話説,這裏工資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話説。”這次以後,我和老伴傷了心,再也沒找過保姆。近七年來,崔老和老伴先後去過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養老方式作了一些調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環境是園林式,住的是標準間,伙食是四菜一湯,生活有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是釦子掉了服務員也會給你細心地縫上,還有醫護人員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進行監護,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每天睡過午覺後,我們就去茶園喝茶,一大羣老年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好像一個大家庭,真熱鬧,我心裏快活啊……”

日間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個家

白天在社區接受照顧、參與一些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這又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寧市城北區生物園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了。

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進門,如同走進一户人家:四室兩廳、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設計過,整潔而温馨。這裏有客廳、餐廳、卧室、廚房,還有種滿花的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老人可以在這裏曬太陽。和家裏不同的是,這裏的客廳是老年人的活動場地,一面牆寬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旁邊還有報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書、讀報。一旁擺着自動麻將桌,供老人們打牌、下棋、玩撲克。在四個大小不一的卧室裏放着十張牀,雪白的牀單、被子、毛毯一應俱全,每個卧室都有一台電視,牀頭櫃上擺着精緻的枱燈。平日裏老人們就在這裏休息。兩個衞生間分別裝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廁。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們準備中午飯:米飯、帶魚、青菜。

“這裏好啊,這裏的年輕人對我們特別好。”73歲的張姨是空巢老人,她來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有一個多月了,“以前我一個人,吃飯就是湊合,不餓就行。到了這裏,吃飯按時,都是工作人員給我們端到桌子上,有禮貌地叫我們吃飯,吃過飯,我們就下跳棋、打麻將、讀書看報,幹自己喜歡的事。睡午覺的時間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覺,下午按時叫醒我,吃藥的時間到了,又把水和藥遞到手裏,比兒女還貼心啊,晚上,工作人員就把我送回家……我心裏可高興了。”張姨一口氣説了這麼多的好。

63歲的顏啟彪老人正在陽台上看報,他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看,我來這裏以後吃胖了,這裏的書也好看。”

顏老師老兩口和女兒住在一起,他的愛人還沒有退休,因為腦溢血,顏老師的記性受到了一些影響,女兒怕他出門忘記鎖門,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這種情況下,顏老師不想出門了,就整天在家裏悶着。時間一長,老人變得不愛説話了,女兒怕他寂寞,就養了一隻寵物犬給父親做伴,可是這些,都不能緩解顏老師的寂寞。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後,女兒動員父親白天來這裏,一開始,顏老師想不通:這不是把我往外推嗎?動員了好幾天,顏老師終於答應試試看:不適應的話就回家。

結果這一來,顏老師就不想走了,這裏的這些書好啊,有歷史的、文化的、養生的,他都喜歡看,做的飯也香,他每次都吃滿滿一大碗,下午還吃一頓加餐,睡了午覺後,工作人員還領着他出去遛彎兒,還帶他參觀了博物館……來這裏時間不長,顏老師的女兒發現父親的心情開朗了,話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顏老師白天生活的家,在這裏除了吃飯、睡覺外,還有人陪他説話、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變化,女兒和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簽訂合同,希望父親每天都能開心生活。

“除了像顏啟彪這樣的常住老人外,還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來這裏。很多老人中午到這兒來吃飯,或者下午來這裏看書、下棋、聊天。”生物園區社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像託老所,兒女們上班時可以把老人送過來,下班後再接回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的嘗試,目前還在摸索中,已經有10位老人入住,還有很多老人在觀望。

今年西寧市要建30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項目的建設將採取先試點後推進的步驟,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社會服務組織為載體,提供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採取無償、低償、有償、義工等方式。

社區關愛很貼心

在社區裏,空巢老人是社區工作的重點。“馬爺一個人住,我們總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總要過去看看。”中華巷社區的工作人員説。“奶奶,你這幾天身體怎麼樣,我們要來看看你,你不出門吧?”記者在石坡街社區採訪時,社區書記王家香正給前不久摔傷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電話。

年過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為意外摔傷而卧牀,在石坡街社區居委會的號召下,黨員李國榮與老人簽訂了黨員與殘疾人一對一幫扶協議書。這樣一來,老人不用出門,社區組織醫生上門給老人檢查身體,還有康復訓練。

記者瞭解到,每年的大小節日,社區都會與轄區裏的孤寡老人、貧困户、空巢老人一起過節。通過這些活動,老人們在感受喜慶氣氛的同時,更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過年過節時是社區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他們給社區裏的五保户、軍烈屬、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還從轄區單位裏爭取資金給老人粉刷牆壁、購買取暖設施。

社區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瑣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區的幫助下,空巢老人們正是通過這些小事感受着濃濃的社區鄰里情。

志願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寧虎台辦事處醫財西社區招募了一批青年志願者,讓他們和空巢老人結對子聊天。“當年我年輕的時候,長得挺帥的……”張老幽默的一句話惹得大家笑了,老人們給志願者們講他們的人生經歷。“老人飲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飽……”兩名志願者給一位老人講起了保健知識……

青年志願者和老人們聊着。老人們神采奕奕,講述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有些不愛説話的老人聽志願者們説學校和家鄉的事情,不時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説:“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這個社區組織轄區20位空巢老人與志願者結對子。兩名志願者對應一位老人,籤愛心服務卡,結成對子。志願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訪兩次,陪老人聊天,將老人的困難和需求反饋到社區,幫助老人清理衞生、整理家務。社區每月還會開展一次社區空巢老人、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交流談心活動。

或許,只有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兒女們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實,大多數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讓我們共同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6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措施,加強城鎮空巢家庭困難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結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中學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良好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僅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結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構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開展“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靈活開展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開展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脅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燒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行動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據瞭解,在我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現,折射出我國傳統養老方式和保障體系正遭遇巨大的衝擊。

目前,我國已經明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按照韓克慶的分析,空巢現象所折射出的傳統養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機構養老有待完善;護理服務亟需發展。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曾指出,不斷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現有的養老體系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城市“空巢老人”將不再是貶義詞,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有單獨的生活空間、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不是問題。因此在這方面,人們更應該關注廣大農村的“空巢老人”。 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務。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如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兩萬多人,而實際需求接近千萬。

最後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 在不少專家看來,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正是作為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

隨着空巢問題的凸顯,今年初,一場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討論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據瞭解,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擬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

對於上述規定,不少市民認為,“精神贍養出自心關乎情,屬於道德上的義務,而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伊密,則對上述規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常”是什麼概念,法律能否規定一週回去一次,還是一個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長時間?既然條文中並沒有明確的要求,這便沒有操作性。同時,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電話列入工作考核標準中?這同樣也沒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為一種理念、觀念和要求是應該的,但作為一個法律條款就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虛設,那麼其尊嚴和威信也會大受影響”。

對此,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老年法屬於社會類立法,因此具體細節不可能規定得很清楚。但以後子女不“經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訴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會受理這種訴訟,但現在法院要立案審理。此類案件畢竟不同於一般的訴訟,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多方面決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決,也有行政上的督促,還有調解組織的調解等。另外,基層羣眾自治組織和人民調解組織在這方面要發揮作用,主要是對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和監護人不履行監護義務的,要督促他們履行自己的義務。

“立法新修訂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進步,也反映了當前比較嚴峻的養老形勢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中國未來養老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為其有效補充。從老年人權益保護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內容,不僅強化了子女的陪護責任,無疑也是對老年人更高層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護。同時,立法也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韓克慶説。

有人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老年人維權給予充分幫助和支持,具體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司法機關要依法優先將困難“空巢老人”納入司法救助對象,酌情減免困難“空巢老人”的訴訟費用;各基層司法所和鄉鎮、村(居)調解委員會要為“空巢老人”維權提供各種幫助,在積極調解“空巢老人”權益糾紛的同時,支持“空巢老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建議以老齡辦牽頭開通老年人維權熱線,幫扶對象包括“空巢老人”等,由專業律師為老人義務提供涉老法律方面問題的諮詢並答疑解惑,充分滿足老年弱勢羣體對法律服務的需求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7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後沒時間80後沒錢

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後”,已經漸漸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

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羣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説,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説,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説,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

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佔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託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

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

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

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8

實踐主題:走訪農村空巢老人、關愛農村空巢老人

團隊負責人:張永芳

所在班級:11級信管2班

團隊成員:王鈺、王真、陳麗君、李潁、李靖慧、李海燕、張林林、孟丹丹 20xx年八月三十日

一、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研實施方案

1、調研內容:農村空巢老人生活及經濟狀況

2、調研對象:農村5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

3、調研時間:8月20日-26日

4、調研地點:團隊成員老家的農村

5、調研背景:

在我們享受幸福快樂的大學時光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身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年邁多病,兒女卻無暇照顧;他們孤獨寂寞,身邊卻無人溝通交流。當很多人都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90後“的成長曆程,關注城市發展、經濟變革時,我們似乎都忘記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們是讀書同學的爺爺奶奶,是數目不斷增加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各偏僻的農村靜靜的生活,數着日子盼望兒女能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問候。他們年邁,生活上有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孤獨抑鬱的情緒無法排遣。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羣體,是急需社會上所有人的關注、關懷和問候。

6、調研目的:

提出”中國夢“,中國夢是中國每個人的夢,只有實現每個人的夢想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是真正實現中國夢。所以,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通過走訪慰問老人的形式,瞭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呼籲社會關注空巢老人、呼籲政府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力爭做到空巢老人生活有保證、孤獨能排遣、困難有人幫。同時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服務精神,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展示青年學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7、調研具體實施過程:

(1)活動進展前由團隊負責人到各村村委會向村委會負責人介紹我們以走訪空巢老人為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的目的及意義。獲得村委會的贊同和支持後,收集村裏50歲以上老人的資料,瞭解他們的家庭住址和基本生活狀況,然後制定合理走訪路線,為走訪工作做準備。

(2)確定小組成員的食宿交通問題,實踐期間確保隊員的食品、住宿、交通安全問題。向親戚朋友借自行車儘量做到環保、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3)收集生活健康知識、醫療保健知識編訂成冊向老人宣傳普及。宣傳國家三農問題、宣傳黨的精神,向空巢老人傳遞國家和民族關愛老人的正能量。

(4)每個人都帶好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必要時可以用這些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

(5)由隊長張永芳查閲資料做好走訪問卷調查,向指導老師詢問意見,在取得認同,調查問卷合理的情況下,將問卷發給實踐團隊所有成員,隊長並聯繫好實踐基地負責人。

(6)各方面聯繫好後,團隊成員在8月19日做好調研的相關所有準備,8月20日-26日每天早上8:00-11:00、下午15:00-18:00由村裏負責人帶着走訪老人做問卷調查。在問卷中,陪老人聊天解悶、瞭解老人生活現狀,幫助身體不好的老人做家務等。每天晚上活動結束後自己反思活動中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並及時改正以使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

8、活動後期

二、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研提綱

1、調研指導思想和目的

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夢想。在中國有中國夢,中國夢不僅代表着每個人的夢想,也代表着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期盼的夢想。要實現中國夢,必須根據我國國情,制定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方針路線。然而,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0%以上,解決好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關係着中國的穩定和發展,也關係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及中國夢的實現。要實現中國夢,必須解決好農村空巢老人生活問題,這就要求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通過走訪慰問空巢老人的形式,增加與空巢老人的溝通與交流,使他們融入到社會集體中,緩解他們孤獨感、抑鬱感,也能讓老人感覺到整個社會國家都在關心關愛他們,生活中,他們會保持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

通過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空巢老人的心聲傳達給全社會,讓更多的關注空巢老人,讓老人的需求被大家瞭解認知。呼籲兒女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多抽出實踐陪伴老人,讓大家都知道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他們更渴望精神上的快樂。

2、調研內容

通過走訪慰問聊天的形式,瞭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醫療、養老保障、養老服務、情感需求等現狀和“空巢老人”面臨的現實困難。

3、調查方法

團隊成員選擇自己村莊年齡在5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隨機選擇20人左右填寫問卷。

4、相關要求

調查問卷的填寫必須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不得虛化事實。成員根據走訪調查統計問卷結果並將統計結果發給團隊負責人。有團隊負責人作進一步總結分析。

三、團隊調研報告

摘要: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老年人口在不斷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規模也正日益擴大。隨着打工潮的流行,農民工的逐漸增多,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更是快速增長着。農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邁多病,再加上長期沒有子女的照顧,他們大都孤獨抑鬱。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9

實踐人員:成宇童

活動主題: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生活

活動時間:寒假期間

活動地點:江蘇省南通市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活動內容:幫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調查空巢老人社會生活,來呼籲更多的人幫助弱者。

調查方法:探問,實地調查,道聽途説等等。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活動內容

你可能很難想象公園裏那些神態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本是到了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只能深居獨處,望“子女”而興歎。“空巢老人”這個原本生僻的詞語,如今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也成了我和小組其他成員這個暑假中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二、調查結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來到了觀音山鎮敬老院,先後採訪了三位老人,陳大媽、楊大爺和於大爺。

陳大媽,子女均在外打工,其餘的親戚都居住在南通。陳大媽本身有血壓高的毛病,如果身體不適,則無法自己照顧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陳大媽對於敬老院的情況較為滿意,雖然敬老院的環境和硬件條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比較好,而且收費偏低,能滿足陳大媽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當中與其他老人進行交流,彌補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於大爺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較喜好熱鬧,但是在家裏和子女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加之經濟較寬裕,故而選擇自費住進養老院。於大爺非常健談,喜歡和其他老人交往、談心,屬於“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訪了光明新村社區的37號樓,瞭解了社區當中的空巢老人的情況。我先後採訪了兩位老人,李大媽和張大爺。

李大媽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個人在南通生活,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因而生活較為拮据。李大媽的身體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説她因為習慣了在這個社區的生活,願意守着老鄰居,因而選擇了一個人居住在此。

張大爺有一雙兒女,但是對張大爺很少關心。張大爺的身體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無力支付醫藥費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會和周圍老鄰居的幫助維持,張大爺説他經常感覺寂寞,情緒比較低落。

在我為時兩天的調查中,一共採訪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們選擇獨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6類:

三、問題和建議

(一)問題原因

在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及與居委會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大致瞭解了造成這種“空巢”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主觀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這種現象和我區,我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人口結構密不可分,我國人口結構的總的趨勢是老齡化加劇,從這點看來我區的這一現象只是我國諸多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2. 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造成“空巢”現象的內在因素。隨着經濟發展,父輩之間以及爺孫之間的代溝的不斷凸顯,衝擊着老人們“一家之主”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韋榮的舊的家族式生活觀念。思想過於保守的老人越來越受到思想開放的子孫的“排斥”。而年輕人隨着文化知識與思想的進步,不在受“父母在,不遠遊”舊思想的束縛,紛紛離開父母,從而造成“空巢”現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現象的直接原因,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條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為主流。所以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多。

4. 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現象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年輕的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陪伴,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議

1.必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造成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經濟原因外出務工經商,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資辦企業,發展縣域、鎮域經濟,讓農民不出縣、鎮就能打工掙錢,既增加經濟收入,又兼顧家庭,促進社會和諧;同時要引導當地農業產業升值,增加務農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務農;鼓勵並扶持有頭腦的農村青年和能人創業,減少人員流出亦即減少空巢的出現。

2.建立養老保障體系

首先,國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優惠老人措施。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就是為廣大農民特別是空巢老人謀的福祉,對於他們來説,這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農村老人健康檔案及醫療救助制度。農村以空巢老人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三級(村、鎮、縣)醫院共享,對老人的照料心村級醫院為主,縣、鎮級醫院為指導,儘量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採取多種方式強化農村養老工作。一是繼續發揮家庭養老的功能,大力倡導“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過家庭協商最好留一個在老人身邊,或輪流照料老人;二是強化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醫療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體活動系列和法律服務系列;三是辦好農村養老專業機構。國家投資一部分錢,其子女出一部分錢,讓農村老人特別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養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會開展敬老愛老助老養老的傳統養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護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為你的後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揚恪盡孝道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對於那些侍奉老人恪盡孝道的子女社會要給予表彰。要從建立和諧社會、保持穩定的大局出發,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幫助空巢老人。通過政府有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的通合,為空巢老人辦好事、辦實事。

四、經驗體會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兒女們的呵護與關心,我寫這次報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關心自己的父母與身邊的老人,當老人受到重視時她(他)們就不會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老人,他(她)們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壓力,痛苦以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無不值得我們伸出援手。而據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們年志願者協會的幫助,可見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們作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命運,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時也是為我們的父母和兒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因此,我們一起努力吧!盡全力去奮鬥,以避免今後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0

十一回家聽到我些們小區一位老人跳樓的事讓我開始關心空巢老人的問題。為此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觀看了幾段空巢老人的採訪視頻;還走訪了我們社區的一個老人公寓。總的來説他們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還面臨着諸多問題,下面對我這段時間的“調查”做一個簡短的報告。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子女照顧不周,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過一期關於空巢老人的訪談節目,那畫面我至今都記得。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個人住在一個單間,生活很是簡單。女記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記錄了老人一天的生活,當晚上老人脱下腳泡腳時女記者忍不住流淚了,老人的指甲印長時間為修剪都長變了形。女孩問情況時,老人只是説人老了腿已經彎不上來剪了,女孩把指甲刀從包裏拿出來給老人削指甲,只聽老人説上次還是幾個月前一社工來幫我剪的。

這樣的事還很多。20__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二、鬱鬱寡歡,疾病困擾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會幫助缺位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牀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台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牀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這次去我們社區的老年公寓我頗有感觸。他們本來是又兒女的,但為了不給 兒女天麻煩他們自願搬進了老年公寓。他們不但不要子女照顧,還主動幫助他們照看孩子、買菜。他們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樣但他們有同樣的辛酸,就是子女對他們的冷漠。子女也就過年時主動關心下他們,而平時他們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靠全社會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決問題的大致做法個人覺得還比較合理。

一是營造一個全社會愛老敬老幫老的氛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強傳統教育,讓每一個人明白,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同時懂得,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關愛老人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只有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尊老愛老氛圍,老人問題才會得到根本解決。

二是強化老年人口社會服務機制的建設。如,城市社區加大文化投入,讓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農村結合體制改革,儘快落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辦敬老院等,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進程;把農村老人養老全面納入國家勞動保障體系,讓老人老有所養,能與兒女早日團聚。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修訂完善,對惡意傷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門懲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在老人問題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別是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最為嚴重。因此,家庭、組織和社會要“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子女外出謀生無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鄉(街道)、村組織要把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當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社會要發動好心人服務空巢老人。城市壯大志願者隊伍,帶給空巢老人精神關愛.

總之,關愛老人,特別是關愛空巢老人,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1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帶給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腫恣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潛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精良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構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忙: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羣眾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就應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齊,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透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推薦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透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推薦。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個性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十分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能夠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就應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讚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透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鉅的空巢老人帶給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忙,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狀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資料的各項活動,個性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狀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帶給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帶給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怎樣體會到學生的反應。有了這份動力,才會想出設計出更好更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教學過程,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才能很好的應用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設定較高的目標,同時又要思考到效果不佳時,自己的反應。就是預先想到效果不好時,自己應承受這份壓力,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於自己的潛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變化,引起教學效果不佳,自己應理解這一現實。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破壞了整個活動。當我第二次課效果不好時,當時實在難以理解,爾後的兩天為下次的備課則沒了興趣,沒有了熱情,自己前兩次作了充足的準備為什麼會這樣我在思考這些,思慮再三,還是備課不充分,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既沒有預計學生的反應,又沒有思考可能發生的狀況,比如第二次課的板書問題,這都是沒有預計到的。

而當我在第三次課時,情緒平淡而又有熱情,坦然應對一切。這樣就好了許多,語速較前兩次慢了一些,課堂中出現的錯誤少了許多。

總的説來,實習讓我收穫許多。不僅僅僅是對教學,做任何事情都滿懷熱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課前的不良反應,作了充分的準備。對事情結果期望高,嚴要求,又要以最壞的結果來思考,坦然應對。這是我較深的體會。

最後,我還想説的事,感謝張老師的悉心熱心感懷。每課必聽,不管是試講還是上課,更重要的事提出學生的問題,以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來發現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與幫忙。同時,我們這一團對也是值得學習的。互相幫忙,照應,共同進步。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2

實踐人員:成宇童

活動主題: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生活

活動時間:寒假期間

活動地點:江蘇省南通市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活動內容:幫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調查空巢老人社會生活,來呼籲更多的人幫助弱者。

調查方法:探問,實地調查,道聽途説等等。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活動內容

你可能很難想象公園裏那些神態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本是到了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只能深居獨處,望“子女”而興歎。“空巢老人”這個原本生僻的詞語,如今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也成了我和小組其他成員這個暑假中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二、調查結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來到了觀音山鎮敬老院,先後採訪了三位老人,陳大媽、楊大爺和於大爺。

陳大媽,子女均在外打工,其餘的親戚都居住在南通。陳大媽本身有血壓高的毛病,如果身體不適,則無法自己照顧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陳大媽對於敬老院的情況較為滿意,雖然敬老院的環境和硬件條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比較好,而且收費偏低,能滿足陳大媽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當中與其他老人進行交流,彌補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於大爺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較喜好熱鬧,但是在家裏和子女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加之經濟較寬裕,故而選擇自費住進養老院。於大爺非常健談,喜歡和其他老人交往、談心,屬於“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訪了光明新村社區的37號樓,瞭解了社區當中的空巢老人的情況。我先後採訪了兩位老人,李大媽和張大爺。

李大媽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個人在南通生活,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因而生活較為拮据。李大媽的身體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説她因為習慣了在這個社區的生活,願意守着老鄰居,因而選擇了一個人居住在此。

張大爺有一雙兒女,但是對張大爺很少關心。張大爺的身體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無力支付醫藥費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會和周圍老鄰居的幫助維持,張大爺説他經常感覺寂寞,情緒比較低落。

在我為時兩天的調查中,一共採訪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們選擇獨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6類:

三、問題和建議

(一)問題原因

在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及與居委會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大致瞭解了造成這種“空巢”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主觀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這種現象和我區,我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人口結構密不可分,我國人口結構的總的趨勢是老齡化加劇,從這點看來我區的這一現象只是我國諸多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2. 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造成“空巢”現象的內在因素。隨着經濟發展,父輩之間以及爺孫之間的代溝的不斷凸顯,衝擊着老人們“一家之主”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韋榮的舊的家族式生活觀念。思想過於保守的老人越來越受到思想開放的子孫的“排斥”。而年輕人隨着文化知識與思想的進步,不在受“父母在,不遠遊”舊思想的束縛,紛紛離開父母,從而造成“空巢”現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現象的直接原因,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條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為主流。所以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多。

4. 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現象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年輕的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陪伴,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議

1.必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造成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經濟原因外出務工經商,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資辦企業,發展縣域、鎮域經濟,讓農民不出縣、鎮就能打工掙錢,既增加經濟收入,又兼顧家庭,促進社會和諧;同時要引導當地農業產業升值,增加務農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務農;鼓勵並扶持有頭腦的農村青年和能人創業,減少人員流出亦即減少空巢的出現。

2.建立養老保障體系

首先,國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優惠老人措施。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就是為廣大農民特別是空巢老人謀的福祉,對於他們來説,這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農村老人健康檔案及醫療救助制度。農村以空巢老人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三級(村、鎮、縣)醫院共享,對老人的照料心村級醫院為主,縣、鎮級醫院為指導,儘量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採取多種方式強化農村養老工作。一是繼續發揮家庭養老的功能,大力倡導“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過家庭協商最好留一個在老人身邊,或輪流照料老人;二是強化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醫療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體活動系列和法律服務系列;三是辦好農村養老專業機構。國家投資一部分錢,其子女出一部分錢,讓農村老人特別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養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會開展敬老愛老助老養老的傳統養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護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為你的後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揚恪盡孝道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對於那些侍奉老人恪盡孝道的子女社會要給予表彰。要從建立和諧社會、保持穩定的大局出發,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幫助空巢老人。通過政府有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的通合,為空巢老人辦好事、辦實事。

四、經驗體會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兒女們的呵護與關心,我寫這次報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關心自己的父母與身邊的老人,當老人受到重視時她(他)們就不會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老人,他(她)們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壓力,痛苦以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無不值得我們伸出援手。而據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們年志願者協會的幫助,可見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們作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命運,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時也是為我們的父母和兒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因此,我們一起努力吧!盡全力去奮鬥,以避免今後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3

為了更好地落實老年人優待政策,提高為老服務水平,真正掌握全縣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現狀,我縣組成21個工作組(以鄉鎮和社區為單位,每個鄉鎮選定條件各異的2個村)通過進村(社)入户、深入訪談,分別從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社會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現將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老年人6.31萬人,佔總人口的12.09%,高於國際上規定的老齡化社會標準2個百分點。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佔老年人口的30.8%;身體狀況較差的有1.4萬人,佔總數的22.19%;經濟狀況較困難的有1.2萬人,佔總數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佔總數的6.06%。現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外出經商、務工,空巢老人也隨之與日俱增,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

基本現狀

空巢老人的養老意願主要為居家養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會養老意願;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考慮到將來的身體狀況下降、需要別人照顧及自身安全出現問題時,表達了將來的養老意願為僱傭保姆、居家養老或機構養老,但對機構養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顧慮,包括不習慣、受限制、入住難、服務差、費用貴、對家庭的名聲影響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務困難、外出購物困難、參加社會活動困難;當老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會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婦分工合作來解決問題,當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不能自行解決時,會選擇求助子女、親戚、鄰居來應對困難;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難時會盡量自己解決,不願求助別人,主要原因是認為對其不放心、自己也覺得不大習慣;更不想欠親戚鄰居的人情。面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村(社區)能夠解決老人生活上的困難、豐富業餘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幫其出謀劃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現複雜化。多數空巢老人大都處於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獨出獨進的生活狀態,面對着冷清淒涼的家,老人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之感,導致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無精打采、鬱鬱寡歡、孤僻抑鬱等心理問題,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特徵的 空巢綜合症 。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緒不好時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適,但是他們的娛樂方式單調,只能向家人、鄰里、親朋好友傾訴心中苦悶。

在醫療治病方面希望以鄉村衞生所為主,鄉鎮衞生院為輔。空巢老人首選到農村衞生所看病就醫,是因為農村衞生所便捷、費用低,能夠診斷治療常見疾病,可以取到常規的基本藥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設鄉村衞生所和鄉鎮衞生院,他們真心希望農村衞生所在醫療條件、服務水平、服務內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形成原因

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嫁出去女兒潑出去的水,很難經常照顧孃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自食其力。

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青壯年等主要勞動力人員外出經商、務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幹農活,又要幫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存在問題

精神慰籍問題。一是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情況還稍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時能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和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就更加孤單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親情,感到晚年生活淒涼孤獨,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的 空巢綜合症 。 二是子女不孝是對老人最大精神打擊。老人因為子女不孝而苦悶。農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輩子把子女拉扯大,兒女成雙成對,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卻成了子女的負擔,於是就另家單過,平時不幫耕幫種,病時不虛寒問暖,雖在同村居住,但視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往往兒子想管老人,兒媳婦不允許,甚至有的兒媳沆瀣一氣,拒不贍養老人;還有少數兒女不僅不贍養不孝順甚至打罵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過年時才來看望父母,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説 能幹活,是兒女的勞力;不能幹,就成了兒女的累贅;能動一天就得幹,不能幹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還相對較好,生活還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尤其是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

看病難困難。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數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纏身。由於醫療費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雖然絕大部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沒錢醫治。有的老人患頭疼腦熱、身體不適等一般的病痛時選擇忍着,扛一扛就過去了,只有扛不過去的病痛才去買點便宜的退熱止痛類藥物。

經濟困難問題。空巢老人普遍經濟收入不高或缺乏獨立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勞作收入都奉獻給了社會和子女,到年老時卻沒有什麼積蓄,經濟收入低,養老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飲食、水電、日用品等必須品的開銷上。既使有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但由於保障水平較低,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策建議

加大《老年法》的宣傳力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大力宣傳、表彰和推廣老年優待先進典型,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推動《老年法》宣傳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敬老法制觀念,讓全社會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加大對《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優待政策的宣傳落實,讓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醫藥保健以及維護權益等方面享有實惠,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助老、養老的美德,形成全社會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加大執法維權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基層老年組織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對老年人家庭的 一訪四查 活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家庭、子女進行批評教育,責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渠道,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蓋面,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縣、鄉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要給予 優先審查、優先受理、優先指派 服務。司法機關繼續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辦案質量和效率。有效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進一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讓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快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農村家庭養老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使農民在年老時,也能像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這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我縣去年已開始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的養老保險金,但標準較太低,60元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應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養老金額度。二是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範圍,提高低保標準,讓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應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助力度,可考慮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一般都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高齡老人生活補助。

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救助水平。

儘管大多數的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住院需首先墊付醫療費,受藥品報銷目錄、起付線和封頂線限制,報銷額也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探索實現降低老年人醫保報銷起付線和封頂線、擴大藥品報銷目錄、提高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門診藥費報銷,解決醫療費墊付問題,減輕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其參加合作醫療費用應予全免。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城市醫療衞生下鄉巡迴義診等活動,為年老體弱、經濟困難的農村老年人送醫上門。農村地區大多數散居,特別是空巢老人重病後無力上醫院,甚至無人知曉。應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實行區域管理,與村醫生、鄉鎮衞生院簽訂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不斷完善和拓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滿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着家庭功能的弱化,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個平台,同時逐步向農村延伸。認真總結試點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驗,在條件成熟的村(社區)加以推廣,力爭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和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平台。整合社會和村(社區)資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況、求助熱線和為老服務信息的網絡平台,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網的基本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各鄉鎮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援助、心理諮詢、文化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閒、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等無償、低償、有償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採取專人上門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務。對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勵和倡導政府購買、志願者、鄰里互助等多種方式實施服務。

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的路子。

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調整結構,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養老機構牀位供應量,切實提高入住率和服務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歡住進養老機構,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願意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老人到了養老機構有人管理,有人照顧,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縣目前還沒有一處自費代養福利機構。如今農村集中供養僅限於五保老人,孤兒。空巢老人無法進入此行列,應適度拓寬集中供養範圍,特別是對農村空巢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制度,其子女向供養機構提供生活補貼,讓高齡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顧。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通過招商引資及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興辦養老院、託老所。要大力新、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接納更多的生活困難空巢老人、五保户、鰥寡孤獨老人,國家負責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費。老人們在這裏實行個人開灶,自己煮飯,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應鼓勵已經富裕起來的村民興辦家庭托老院,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學習、娛樂,晚上回家休息。

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的作用,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

要讓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要樹立 關心今天的老人 就是 關心明天的自己 道德理念,老年人問題不僅僅是單個家庭問題,更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要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運行管理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各自的職能和作用,任何環節都不缺位,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保證老年人工作層層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難有人幫良好社會風尚,這樣才能弘揚 老吾老及人之老 的傳統美德,才能真正實現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的目標,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諧、更加美好。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必將使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這決定了她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他們安享晚年的願望。我們堅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好的贍養環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4

隨着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76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X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3.基本情況:

空巢老人(這裏説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 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國小教育的佔33%,受到國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可以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着大量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留守老人的醫療衞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着,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悲劇。

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精神慰藉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加強孝道宣傳。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篇15

伴隨着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隨之而來的是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也成為政府關心的話題。面臨着老齡化社會的即將到來,一個特殊羣體——空巢老人其數量在我國不斷增加,他們無論是精神上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諸多需求都亟待被滿足。在洛陽市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經濟保持前進的過程中,空巢老人理應受到政府和社會關懷的目光,那麼針對洛陽市部分社區對他們的生活現狀及需求調查,從而有針對性的提供幫助則顯得極為必要。因此,我們洛陽師範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洛陽紅”女子青年志願者隊伍對洛陽市天元社區的空巢老人進行調查訪問,一方面,為社區的老年服務提供參考,另一方面,為今後的針對社區空巢老人的志願性服務提供具體方式。

本次調查屬於描述性調查和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天元社區的空巢老人,抽樣單位為空巢老人個體。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實行概率抽樣,通過簡單隨機抽樣,從天元社區中抽出一百五十位空巢老人,發放一百五十份問卷,進行入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個人基本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娛樂休閒情況、鄰里關係、目前需求及服務期待等方面。

本次調查人員總共為十五人,每人十份問卷。為保證調查問卷質量,分兩次調查,即每人每次調查五份。此十五人中,兩人既負責問卷調查又撰寫調查報告。入户調查之前,將對此次調查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技巧指導。

此次調查問卷設計將於四月十八日完成,四月十九日進行問卷試調查,問卷修正完善後,四月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報告預計將於五月六日完成撰寫。

此次調查的總費用包括:問卷打印費三十二元,調查人員公交費九十元,文具用品費和人員勞務費六十元以及數據分析統計和報告撰寫費二十元,共計約二百元。

標籤: 空巢 精選 老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3pgl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