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社區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與心理調查報告

社區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與心理調查報告

養老問題,尤其是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新津縣空巢老人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務、精神慰藉問題。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我縣對城市社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社區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與心理調查報告

通過調查,瞭解城市社區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狀況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為社區開展空巢老人關愛服務提供背景資料和依據;另一方面瞭解社會不同羣體對於空巢現象的觀念和態度,探討讓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

(一)在生活來源和醫療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輕時候在某企業上班,退休之後享有退休金,其生活來源63.2%來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極少部分是來自子女負擔和自己的積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幹部或者公務員的退休金一般都較高,在XX-4000元左右,部分較貧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國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醫療費用問題的解決上,有56.1%是來自醫保,但每個月的醫保費用只有90元;29.8%是單位或者街道社區部分報銷;極少部分是由子女負擔的。空巢老人們普遍覺得醫療費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開支和經濟壓力方面

空巢老人們生活開支總體處於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覺得有什麼經濟壓力。但部分空巢老人們經濟壓力相對較大。

(三)在生活照顧與子女關係方面

1、在生活照顧方面。因調查的絕大部分是中低齡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好,調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顧自己。且因被調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時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顧,36.2%的是由子女照顧,另有8.6%的是由醫療護理人員照顧。在此基礎上,數據顯示,78.6%的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機構,其原因主要有:主觀方面來講,受傳統養老模範影響,入住機構養老的觀念沒有改變,怕別人説,沒有自由,且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觀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為養老機構花銷太大,經濟上無法負擔,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願意住在養老機構,大都認為住在那裏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這部分老人認為養老機構的伙食比自己現在的狀況要好。

2、在與子女關係方面。空巢老人們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極少數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國外。數據還顯示,造成空巢老人與子女分開住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同子女相處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為與子女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造成衝突而與子女分開居住,同樣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二是綜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為自己希望獨立生活,還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為子女住房條件緊張等約束而與子女分開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在外地求學或工作需要在異地就業就職,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為子女婚嫁在異地成家而與子女分開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具備所需物資條件,但贍養老人觀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大部分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只有極少數老人是因為自己的主觀原因想自己獨立生活而與子女分開居住的。從調查中我們還得知,空巢老人們的子女很少與其聯繫的比率佔37.9%,而空巢老人們經常主動和子女聯繫的比率佔44.8%。這説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與子女保持更多的聯繫,儘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並習慣了子女不在身邊。

(四)在社區服務設施與其休閒娛樂方面

1、在社區服務設施上。從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在硬件設施方面,社區針對老人們的休閒娛樂設施很少,老人們提到的休閒活動場所主要是公園、廣場之類的,但離老人們生活的社區有一定的距離,身體好且喜歡運動的老人們會去走走,絕大部分的老人們覺得太遠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區都沒有安裝類似求救門鈴、求助遙控器之類的針對空巢老人在緊急情況下呼叫幫助的系統;而在軟件設施方面,是依靠社區或社會志願者給空巢老人提供服務。大學生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願服務較多,但大部分老人對大學生的服務感到不習慣。問到其原因,空巢老人們表示,因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學生提供服務,且大學生提供的服務一般都是打掃清潔之類的。除此之外,還有些老人希望過安靜的生活不希望被別人打擾。

2、在空巢老人的休閒娛樂上。73.2%的空巢老人們的休閒娛樂方式是聊天串門,有60.7%的會在閒暇時間看看電視和報紙書籍,同時,50%的會選擇打太極,散步之類的放鬆方式,還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歡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極少數的約為1.8%的空巢老人會選擇出遠門旅遊。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整體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達到66%,處於中等水平。有約42.4%的老人估計今後的生活無法預料或變壞,34.5%的老人有時感到孤獨,7.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59.4%的老人感到生活無目的,老人們的總的幸福滿意度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幸福滿意度明顯低於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幸福滿意度明顯高於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態的關係

1、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空巢老人的整體生活狀況處於能基本上滿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難而產生的悲觀、焦慮、無望等心理問題較少,但這種因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現實還是存在於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間接影響其生活狀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會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從我們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與我們的交談中表現得很積極、樂觀、豁達。談到子女不在身邊,都表示很理解;在談到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上,都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談到未來生活的變化時,都持較樂觀的態度;最大的願望是一直淡然、平靜而從容地生活着。但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

(二)預計未來空巢發展趨勢

我們針對18歲以上的其他社會羣體以及非空巢老人進行了社會調查,以便全面的瞭解到社會上其他羣體對空巢老人現象的看法以及預測未來空巢老人的發展趨勢。

1、 在社會不同羣體在對空巢老人的瞭解程度上。52.8%的人是對空巢老人基本瞭解的,38.8%的人是對空巢老人幾乎不瞭解或者完全不瞭解的,只有8.5%的人是很瞭解空巢老人的。但同時,有68.6%的人們都表示擔心空巢老人的生活。

2、在中青年羣體對待與父母一起生活的認識上。77.2%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只有22.8%的人覺得自己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原因,1.7%的人是因為自己在外地求學或因工作需要在異地就業就職而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0.9%的是因婚嫁在異地成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5.2%的人是因為父母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產生衝突與矛盾選擇獨立生活而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12.4%的人是因為自己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或老人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不能生活在一起,還有2.6%的人受自身住房條件緊張等條件約束無法與子女或老人同住。

3、在對非空巢老人的調查上。結果顯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基本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心理狀況。非空巢老人因為有親人的陪伴而沒有孤獨感,這恰恰是空巢老人多數所面臨的心理問題。非空巢老人大多因為住房條件緊張而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人們同樣享有退休金和醫保之類的社會保障,並且大部分存在“啃老”現象,子女因下崗等其他原因經濟條件不好,老人的退休金不僅要保證自己的生活,有時候還要補貼子女。

4、在對待有老年人家庭將空巢化的現實問題上。調查顯示,75.4%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現在或將來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們大都表示因為自己比較希望獨自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12.7%的人認為自己不可以接受現在或將來自己的子女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剩下的11.9%的人認為將來的事情不可預測,因而不清楚。

(三)調查結論

1、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以企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滿足,經濟壓力相對較小。但在醫療費用的解決上,雖然每個月90元的醫保佔了一半以上,但只能用於看小病,空巢老人們普遍醫療費用花銷大,生不起病仍成為其最大的擔憂。

2、絕大部分中低齡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較好,能自己照顧自己;在與子女的關係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為與子女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衝突或因為子女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而獨自居住的,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很少與空巢父母們聯繫,老人們迫切希望與子女保持更多的聯繫。

3、絕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機構,究其總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講,觀念未轉變,認為住在養老機構沒有自由,且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而從客觀方面來講,有的是因為養老機構花銷太大,無法負擔,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同意。

4、部分社區針對空巢老人的休閒娛樂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務設施很少,空巢老人們的主要休閒娛樂方式是聊天、看電視、打牌,休閒娛樂方式較單調。

5、社區或社會志願者給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務較少,而大學生志願者雖然給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務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掃清潔之類的,絕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們感到不習慣。

(四)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1、總體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其對生活的幸福滿意度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2、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好,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女性空巢老人好。

(五)對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態關係的分析

1、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態,生活狀況越差,其心理健康狀態也越差。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態間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狀態越好,其生活質量越高。

(六)對預計未來空巢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

1、社會人羣對空巢老人的關注程度較低,對其瞭解較少。

2、大部分的中青年人目前認為自己可以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至於少部分覺得自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覺得與父母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難以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次要原因則是由經濟條件及其他客觀因素的限制而導致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3、18歲以上的中青年羣體絕大部分可以接受現在或將來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表示希望將來過自由自在的獨立的老年生活。

三、建議和對策

(一)在子女關懷和照顧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須盡到經常聯繫老人、看望老人,照顧老人,給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義務。在這方面,輿論可以監督,社區可以根據空巢老人的具體需要,幫助空巢老人與其子女聯繫,比如可以按照為其建立的信息資源庫,定期與空巢老人們的子女聯繫,提醒其要慰問父母或者來看望父母等。

2、對於高齡、喪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為老人請受過專業培訓的家政護理或保 姆,以盡孝心。

3、子女應支持喪偶空巢老人再婚。對於喪偶的長輩,家庭成員應排除社會偏見和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支持老人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安度晚年。

(二)在社區服務方面

1、一方面,社區應當建立準確的老人信息庫,特別是“空巢老人信息庫”。信息庫應當包括:老人姓名,年齡,性別,身體狀況,身份證號碼,社會保險號碼,學歷,專業,愛好,電話,子女情況,子女的聯繫電話、地址,退休前的供職單位等等。基層政府機關根據社區提供的信息備份,必要時予以核對,並根據信息庫的信息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推廣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務網站,為空巢老人的家屬提供反饋信息的服務。

2、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在每個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是較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醫療保健可在社區服務中心解決,同時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閒散人員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為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庭就醫等護理服務;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鼓勵和接納社區、學校及社會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在社區多發展老年羣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方式。

(三)在政府服務方面

解決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養”和“醫”的問題。

1、關於“養”的問題,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的工作,確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同時要增加對社區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關的規劃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辦社會養老福利事業,與此同時,政府有關的宣傳部門要正面宣傳養老機構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對養老機構的不良看法。

2、關於“醫”的問題,建立和完善城市醫療保險、城市貧困空巢老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醫療保障,減輕空巢老人的負擔,使老人們看得起病。而對那些情況特殊,在醫療上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過社區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致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羣,然後政府給予救濟。

(四)在社會力量系統服務方面

1、在志願者服務上,社區志願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獻意識,想要發揮餘熱,服務社會的中低齡老人可與本社區的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幫助空巢老人。學校志願者,比如大學生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服務,如心理、法律、醫療等方面的諮詢、文藝匯演等。社會志願者,比如紅十字會、老年人志願者服務協會等一些在老年康復、護理、保健、營養、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加入到服務隊伍中,為空巢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2、新聞媒體要多渠道關注和報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及時披露空巢老人的問題,以引起社會的重視;或為空巢老人刊登尋求社會經濟救助的啟事等。

3、社會興辦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養老機構,增加養老機構的數量並提高其服務質量,實現社會化養老與居家養老的有效結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

2、採取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子女的愛,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觀要求和願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確立自己生活的目標,培養興趣,廣交朋友,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pz6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