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人力資源工作總結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精選範文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精選範文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精選範文

20xx年以來,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的工作任務,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認真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改革創新,鋭意進取,履職盡責,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就業創業形勢良好。堅持把促進就業創業放在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20xx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4.9萬人,再創新高,城鎮登記失業率1.91%,再創新低,扶持自主創業1.19萬人,帶動就業7.62萬人。一是紮實開展大學生就業工作。組織開展大學生陽光就業行動,舉辦公益性招聘活動231場,組織2369家用人單位與高校對接,全年共引進大學生4.12萬人。繼續實施大學生租房補貼政策,全年接收租房補貼申報1.1萬餘人,發放9220萬元。全力推進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管理工作,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6.18%。二是加大創業扶持力度。舉辦首屆中國無錫“東方硅谷”大學生創業大賽,深入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建設,開展“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無錫行”、創業融資輔導營等活動,通過比賽與引智相結合、宣傳和落地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孵化相結合,打造大學生創業能力展示舞台,被評為全國“20xx年度地方就業創新事件”。已有73個優秀參賽項目落户無錫,吸引和扶持大學生創業1421人,培育產值超過100萬元的大學生企業37家。三是支持和促進困難羣體就業。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援助工作的意見,擴大了就業援助範圍,調整“兩項補貼”的分擔基數,共發放“兩項補貼”4.91億元,惠及8325家用人單位,幫助10萬餘名扶持對象實現穩定就業。四是加強企業用工服務。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專項活動,組織重點用工企業先後赴江西、四川等地開展勞務對接,舉辦各類招聘會153場,幫助重點企業招工28萬人。

(二)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社保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一是擴面工作持續推進。20xx年全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32.81萬人、296.72萬人、197.14萬人、194.48萬人、186.39萬人,擴麪人數分別為6.61萬人、8.11萬人、4.47萬人、4.42萬人、4.4萬人,均超額完成目標。養老保險淨增繳費人數5.2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155.3%。二是及時調整保障待遇。調整20xx年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市區人均提高247元,精簡退職人員定補金人均提高86元,市區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310元提高到340元,徵地補償性養老金分別由300元和190元提高到330元和220元。繼續提高失業金待遇,上、下限標準分別由1480元和780元提高到1630元和858元。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增長10%以上。三是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定《江蘇省徵地補償與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貫徹意見,落實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實施大病保險制度,20xx年有4.6萬餘人次獲得大病補償,共計約9100萬元,有效緩解參保人員因病致貧問題。積極推進零售藥店醫保定點管理。擴大護理院納入醫保定點範圍,推進養醫融合。積極完善醫保費用結算辦法,調整20xx年度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加大對醫療定點機構的管理力度,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出台《江蘇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貫徹實施意見,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四是改進工傷保險工作機制。實施工傷認定責權下放,形成市、區分級辦理工作機制。成立市工傷認定與勞動能力鑑定中心。開發工傷認定網上預約申報系統。實行工傷醫療定點管理,工傷職工住院醫療費通過劃卡結算,切實減輕單位和職工現金墊付負擔。

(三)人才工作取得新進展。以建設“東方硅谷”為目標,大力推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7848人,海外留學人才1952人,新增專技人才4.49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75萬人。一是高層次人才引進取得新成就。全力推進“東方硅谷”人才引進工作,累計引進9名諾獎得主、11名外籍院士與民營企業共建研究院,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02名。20xx年44人入選省“雙創”人才,分別新增社會事業和中介服務領軍人才25人、6人。大力推進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共有120個項目入選國家和省市引智項目計劃。新增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6人。新增8家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3家分站,在全省名列前茅。二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着力完善職業培訓政策體系,加強職業培訓管理。在省第二屆技能狀元大賽中獲優秀組織獎;在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江蘇選拔賽中總分列全省第二,並在全國決賽中獲冠軍一名。加強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市高訓中心成功申報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新增省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達57家。成功完成APEC技能開發促進項目。三是積極做好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工作。20xx年舉辦各類服務交流和對接洽談活動29場,為創新創業人才及企業搭建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四是大力推進人力資源產業發展。整合後的市人力資源市場建立起“現場、網絡、手機終端”三位一體的信息化人力資源服務平台,獲“江蘇省誠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榮譽稱號。在全省率先出台關於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意見,紮實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核心園區建設,人力資源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四)人事制度管理不斷規範。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依法規範人事管理服務。一是公開、公平、公正做好考錄工作。堅持“凡進必考”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認真做好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公開招錄(聘)工作,招錄公務員414人,招聘1978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接收安置338名軍轉幹部。二是穩慎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嚴格政策規定,加強宣傳指導,基本完成市(縣)區事業單位參公申報工作,紮實做好全市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登記培訓和考試考核工作。完善基層衞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推進機關規範津補貼的整改工作。紮實推進職稱改革工作,完成中國小教師和幼兒園教師高、中級職稱評審工作。三是不斷加強人事管理工作。積極推進全市公務員平時績效考核,嚴格年度考核的審核備案,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全力做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借用人員、在編不在崗、超編進人專項整治工作。切實加強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工作,完善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工作,充分發揮聘用合同在單位人事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

(五)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20xx年,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9.79%,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97.54%,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一是加強服務指導與執法力度。採取組織專題培訓、上門服務指導、重點單位分工包乾等舉措,加強對企業用工管理的服務指導。深入開展兩網化管理工作。完善勞動保障誠信體系建設,評定20xx年度無錫市勞動保障誠信企業86家。不斷創新調解仲裁服務企業的內容與形式,舉辦“千企法盾行”活動,全面深化基層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街道(鎮)巡迴仲裁庭的作用。全市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受理案件4116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和調解組織處理各類案件23204件。二是認真落實勞務派遣新規。認真抓好宣傳培訓,穩妥推進法規落實,率先在全省創新實施“二級代碼”制度,強化勞務派遣用工監管,企業勞務派遣用工得到進一步規範。做好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工作,20xx年共許可361家。指導勞務派遣行業協會發揮積極作用,着力引導行業自律。三是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在全省率先發布20xx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為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提供依據,及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11月1日起,我市月最低工資標準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分別調整為1630元/月和14.5元/小時。四是認真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定期組織矛盾排查和預警分析,重點抓好信訪積案的化解工作。處置各類信訪事項1.89萬件,處置率100%。加強“事改企”政策的梳理和相關調研工作,做好“事改企”上訪人員的維穩工作。

(六)基層平台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層人社平台標準化建設全面深入推進,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一是規範平台建設要求。市政府辦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街道(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明確了街道(鎮)人社所工作職責和管理體制,理順了工作機制,提出對平台規範化建設、信息化建設、專業化建設、作風效能建設等方面的新要求。二是業務標準優化到位。進一步優化基層人社站所業務流程和服務項目,業務項目優化為38項,業務環節減少15個,22項業務可即時辦結,11項業務可同城同辦,修訂了20xx版服務規範,發佈了國內首個人社所公共服務地方標準。三是提升業務辦理水平。開發上線了基層人社所新業務系統,實現單點登錄、“一窗式”服務。對市區500餘名人社所工作人員進行標準化實務培訓,開展優質服務示範窗口評選,提高了平台業務辦理能力與水平。

(七)隊伍作風建設再上新台階。以開展“作風建設深化年”和“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年”活動為抓手,全市人社系統紮實深入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着力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一是制度建設成效顯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十項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為作風建設常態化提供保障。出台12個黨風廉政建設文件,完善局公務接待辦法等7項內部管理制度,建成從機關到事業單位、從法定行政權力到內部管理服務事權全覆蓋的內控體系。二是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圍繞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徵集查擺出來的問題,彙總歸納五大類43個整改項目,制定局“543”整改方案,按進度已完成整改事項33項。三是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全面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推進簡政放權,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能,實際辦結時限平均提速20%,打造高效、便民的服務環境。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二)

一年來,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精心指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快追領步伐,建設幸福桂陽”奮鬥目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的總基調和全市“大幹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總要求,以“以人為本,人才優先;以民為本,保障優先;以民為本,就業優先”為主線,按照“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做一流貢獻、爭一流榮譽”的工作思路和“團結幹事、和諧共事、依法辦事、多做實事”的工作要求,務實創新,奮發進取,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面對經濟等複雜形勢,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工程

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堅持把就業工作作為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務來抓,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就業政策,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穩定就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8040人,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60.8%,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4599人,就業困難對象就業1950人;完成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8947人,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48.62%;完成失業人員職業指導9823人,失業人員介紹成功459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介紹成功1950人,分別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63.72%、153.3%和162.5%;完成職業培訓8378人,其中完成農民工和農村勞動預備制培訓2315人,創業培訓270人,分別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05.38%、100.65%和135%。參加職業鑑定1868人;企業職工培訓456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22%。失業保險收繳基金945萬元(其中:代收市屬基金708萬元,縣本級237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98%;擴面新增參保單位5個,新增參保人數2211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63%;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資金投入30餘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20%;完成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通過驗收;全年享受社保補貼人數1286人,落實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崗位補帖和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補帖310萬元;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200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15.78%;直接扶持440名失業人員實現就業;換髮全國通用的《就業失業登記證》4600本。就業總量持續增長,城鄉就業局勢保持了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3.94%。

1、紮實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今年是我縣創建創業型城市年,為了做好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出台了《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庹登軍同志為組長、常務副縣長黃四平同志、縣處級幹部周暉同志為副組長的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了全縣創業就業工作會議,搭建了以縣就業服務中心為載體的創業服務平台,開通了創業服務熱線,建立了桂陽縣創業就業服務網站,制定出台了《關於分解下達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關於對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績效考核內容進行分解的通知》、《桂陽縣創業項目管理工作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規範創業培訓體系建設的通知》、《桂陽縣縣級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及管理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通知》等相關配套文件,圍繞桂陽縣的產業佈局,建立了桂陽縣大學生綜合創業園等1個創業孵化基地,同時,不斷健全城鄉創業工作網絡,引導民營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全民創業活動,鼓勵更多的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我縣創建創業型城市經驗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2、認真做好各項就業服務工作。一是發展社區服務業,開發社區靈活就業崗位,充分調動城區各街道各社區的積極性,依託鄉鎮(街道)社區平台,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完善工作職責、目標管理、服務承諾等。加強考核監督、基層信息採集整理、就業援助政策落實、社會保險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完善了服務功能。全年城鎮新增就業8040人,零就業家庭動態就業援助率達100%。二是加大招聘對接頻率。結合縣重大項目用工需求,採取多種形式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服務,今年以來,縣就業服務中心共舉辦招聘會11場,提供就業崗位12803個,成功介紹8632人就業。三是開展“三送”進農村活動,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外出務工人員是我縣人力資源的主力軍,我們利用春節前後農民工回家過節之際,通過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宣傳企業形象和用工信息,印發宣傳廣告50000份;一送信息到鄉鎮(街道)、村(社區),通過信息平台,將信息及時傳遞到全縣各地;二送崗位到户,對就業困難人員,需要轉移就業人員,由村勞保信息員將企業崗位送到家;三送温暖,我們對每個返鄉過節農民工發出一封《公開信》,慰問一年來辛勤工作,鼓勵他們更進一步。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947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48.62%,形勢喜人。

3、積極援助就業特殊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城鎮未就業退役軍人及下崗職工中的“4050”人員仍是當前我縣的就業弱勢羣體。為統籌做好這些特殊羣體就業,今年着重在公共服務、就業培訓和崗位補貼等方面進行了幫助和扶持。一是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城鎮未就業退役軍人等專門服務窗口,優先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二是納入創業培訓範圍,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創業技能培訓。三是繼續做好城鎮未就業的三級以上(志願兵)士官及韶關鈾礦部分退役人員公益性崗位安置工作。及時準確為安置的部分退役人員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為其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及時回覆各種信訪案件,維護社會穩定。

4、全面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一是精心組織,認真部署。20xx年全縣農民轉移培訓就業工作做到早謀劃、早準備、早安排, 3月份,召開了全縣20xx年就業工作會議。針對今年增加新任務的情況,對20xx年工作進行了安排、佈置,並與各鄉鎮(街道)簽訂責任書,強化目標管理考核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確保農民轉移培訓就業工作取得實效。二是抓培訓機構規範化建設,對新成立的民辦培訓機構,按上級有關文件規定審核評估,條件具備的按程序審批;並按省人社廳的要求,組織對縣內各類培訓機構進行資質認定。三是實行多樣化培訓,嚴把培訓質量關。在調查摸清農民培訓意願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和農民實際需要,主動與銀星公司、順發製衣公司、520大酒店聯繫,採取引導性培訓與技能性培訓相結合、增加實踐課程比例等方式,組織開展培訓工作,使農民工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時,也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積極加強與勞動監察大隊聯繫,督促有關單位實施持證上崗培訓工作。對美容美髮、足浴按摩等單位的新上崗員工培訓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協同縣安監局一同舉辦農村礦業員工安全意識及技能培訓,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充分利用小額擔保貸款加強創業培訓(SYB)工程。同時,為提高培訓質量,確保學員真正學到一技之長,我們對每期培訓班的培訓質量進行全程監控。採取詢問學員、發放培訓滿意度調查表和旁聽老師講課等方式,及時掌握培訓情況和學員情況,對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解決,大大提高了培訓的質量。四是紮實做好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凡隸屬管理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每期結束後都做到及時與市局職能鑑定科聯繫,組織考核鑑定,考核鑑定率為,合格發證率為100%;對具有熟練技能人員申請鑑定職業資格的,在積極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嚴格理論實踐考核,認定時側重實踐操作技能,達不到要求的不放過。

5、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就業平台作用。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平台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公共就業專項招聘活動,努力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一是組織開展就業服務系列專項活動。組織開展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 “高校畢業生求職月”、“送崗位進高校”“工業園區企業用工招聘月”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專場招聘會”等公共就業專項服務活動。通過收集發佈用工信息、舉辦招聘活動、深入開展政策諮詢、舉辦職業指導講座等形式,為各類求職人員搭建了良好的就業服務平台,有效推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的就業。二是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投入30餘萬元建成了全縣首家大型人力資源市場,在市場入口處首次設立了户外電子顯示屏,全天侯滾動發佈供求職信息。市場內設有信息發佈、求職登記、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服務、用工管理和勞動維權等7個職能窗口,可同時容納26家用人單位和1000餘名求職者入場招聘,並定於每週五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會。市場規模、設施標準均居全市其他縣市之首。截止11月,全縣共舉辦各級各類招聘會36場,入場登記求職人員11萬人次,開展職業指導12803人,指導達成就業意向9823人,介紹成功就業8632人,有效緩解當前就業難問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三)

20xx年,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總要求,積極發揮部門職能作用,着力解決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全方位展示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形象,取得顯著成效。我局在國家人社部創先爭優活動視頻會進行了交流介紹,我市“全民醫保”模式入選省創新案例中的社會保險類範例。

一、全面拓展人力資源

推進城鄉統籌就業。一是貫徹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按照太政規[20xx]14號《關於進一步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創業的意見》,多維度推進就業工作,為各類就業困難羣體落實相關優惠政策。至11月底,社保補貼審核4354人次、發放社保補貼720萬元。審核公益崗位“兩項補貼”431人次,補貼140萬元;審核創業鼓勵獎26人次,獎勵5.2萬元。審核小額擔保貸款100人,貸款額達900多萬元。二是拓展人力資源市場功能。共舉辦現場招聘會706期,包括33期專場招聘會,累計進場招聘單位達17252家次,提供崗位318543個,進場求職人員超過63萬人次,累計求職登記96561人次,安置就業18267人。三是推進校地建設和校企合作。已與32所高校簽定校地合作協議,有37名畢業生到7家校企合作大學生實習基地單位實習。20xx屆本地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8.03%,14名應屆大學生實現創業。全市建有見習基地256個,累計發放大學生補貼、補助592.7萬元。四是提升入境就業服務質量。與公安局建立入境人員的信息溝通機制,及時掌握來太境外人員信息。目前,已累計為7928人次辦理了入境就業手續,寄送友情提示信4215封。五是研發“人力資源市場在線”。通過運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將實體市場的功能與流程以場景再造方式呈現在互聯網上,搭建由管理者、招聘者、應聘者共同參與運作的網絡招聘求職平台。目前,一期工程即將進入試運行階段,可實現在線市場、視頻面試、專場招聘等主要功能。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1%。

推進公共培訓。一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出台《關於評選20xx-20xx年度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通知》,通過層層篩選,評選出8名高技能突出人才和30名高技能重點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全年新培養高技能人才1061人,其中:技師167人,高級工894人。二是加強創業培訓工作。與市委組織部聯合舉辦全市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示範班15期475人。與團市委聯合舉辦青年創業訓練營5期108人;與婦聯聯合舉辦女大學生創業培訓4期107人。全年共舉辦創業培訓31期,培訓980人,其中SYB培訓920人,IYB60人。三是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繼續教育。針對不同工種、不同年齡的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開設了提高班、基礎班和考核班,共培訓了148家單位的790人。全年完成培訓31972人,其中再就業培訓2752人。農村勞動力培訓21646人,其中技能培訓6925人。全年組織職業技能鑑定40多個職業(工種)11551人,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9818份。

推進人才工作。一是落實高層次人才待遇。受理各類高層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申報107起。繼續落實《關於社會醫療保險待遇向高層次人才傾斜的規定》,共有3090人享受醫保傾斜待遇高層次人才每年一次的醫療體檢。落實市人才公寓政策,目前共有10家單位的領軍人才入駐人才公寓。二是成立婁東英才會所,頒發“婁東英才證”。為高層次人才營造一個相互切磋、共同發展的平台。目前共發放婁東英才證292人。三是加強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管理。充分利用人才網,進一步擴大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知曉率。全年共引進博士後2人,分屬製藥廠和市科技創業園。四是舉辦精英創業周活動。活動彙集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120位嘉賓,共有57個項目達成意向,其中21個項目在開幕式上現場簽約。

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社會養老保險。調整了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全市3.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水平1485元,6.1萬名土地換保障人員、小統籌人員、老居民和政策性農轉非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水平達665元。政府養老補貼基礎養老金由145元/月提高到160/月,全市4.3萬名領取農保養老金員每月水平達200元,其中農保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水平達356元。市政府出台《關於對社會特殊羣體實施社會保障政策扶持的意見》,設立社保“特服窗口”一窗式受理涉及重殘、低保、失業人員等社會羣體的政策諮詢和業務辦理,享受扶持政策的11285人。做好農保轉城保工作,辦理農保轉城保5974人。參保單位7365家,參保人數275574人,基金收入14.07億元。

醫療保險與生育保險。推出社會醫療保險再保險政策,出台了《市社會醫療保險住院大病醫療實行再保險》方案,該項目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預計結算年度內將有20xx多大病重病患者享受到再保險待遇;開展在大市範圍內參加職工基本醫保人員“異地結報”工作,本市轉出人員累計295人,轉入本市的累計533人,方便了在大市範圍內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的報銷。出台了《關於調整20xx年度社會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政策的通知》等文件,提高了醫保待遇,尤其對救助對象、失業人員等困難羣體加大了保障力度,基本醫保及居民醫保基金實際結付率分別較去年提高1.5%及4%;其中救助對象分別提高3.5%及10.5%。參保人數為53.58萬人,其中,基本醫療保險為36.35萬人,居民醫療保險17.23萬人。

失業保險與工傷保險。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共8295家,參保人數225800人,享受失業金3020人。積極開展工傷高發企業培訓、預防、指導工作,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利用電視、網絡平台、社區服務平台加大新《工傷保險條例》與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宣傳力度,全年工傷申報2402起,工傷認定2401起,勞動能力鑑定鑑定1500起。靈活就業人員參保3383人。靈活就業工傷認定10人。

退休管理服務。今年新納入社會化服務人員7935人,全市累計144499人。開展生日、重病慰問,共慰問企業退休和農村養老人員26291人,發放慰問金195萬元。開展免費健康體檢43393人,其中農村養老人員23708人。開展市第七屆“鄭和卡杯”夕陽紅藝術節活動。共舉辦橋牌賽、門球賽等十二項全市性的大型活動,全市5000多人蔘加。每月印刷和發行《婁江夕陽紅》報4萬份,編印了1至68期的《婁江夕陽紅》報簡縮版1000冊。

三、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信訪調解。圍繞“來訪暢通、接訪有序、辦理高效、預防到位”建立信訪運行機制,實現爭議分類處理,屬行政執法範疇的直接移送監察處理,其餘由中心調解。實行爭議分層調解,在受理調解後,採取電話調解、上門調解、預約調解等多層處理方式。全年共受理各類爭議、投訴舉報455起,由調解中心直接調解193起,調解成功189起,調解成功率為98%。調解金額141萬元。

政策法規。法治建設和人社各項事業相互促進發展,重點做好《社會保險法》的學法用法工作,制定專門方案,實現了系統推進。根據人社系統“六五”普法計劃及學法培訓計劃,建立了學法“四項制度”。開展了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整改工作,切實加強規範性文件管理。依託信息化,建成百姓身邊的政策法規圖書館,目前政策法規庫共錄入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範文件、政策600多條。

勞動監察。一是推進隊伍建設。在大隊抓專、兼職監察員培訓、中隊抓協理員培訓基礎上,專門組織“新生代”大學生工作人員素質培訓,積極培養新生代監察員的大局意識。二是提高服務能力。制定了下企業“六個公開”、“十個不準”及陽光監察的承諾制度,不斷提高和諧執法、效能執法的能力和水平。推廣勞資協商對話,以“點5家、片50家、面1000家”為抓手,深入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三是籌建服務管理指揮中心。對全市5000多家用人單位正在進行GPS定位,同時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全年“兩網化”納入網格化管理企業5136家,指導企業建立工會1674家,評定勞動保障A級信譽單位2795家,受理舉報投訴393起,已全部處理。立案78起,結案率達100%。

勞動仲裁。一是加強質量管理。對獨任審理的案件實行集體評議,對疑難案件採取集體會商,對裁決的案件採取庭、院、委三級審核。二是開展積極預防,指導用人單位調整規範勞動人事關係,深入基層通過面對面溝通,引導理性維權,避免盲目仲裁。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首次開庭,降低當事人維權成本。完善仲裁建議書制度,發出建議書80餘份,有效避免了類似勞動爭議的重複發生。三是加強案前調解。將立案調解庭分開,專門成立調解庭,所有案件在受理立案前或立案後先行調解。截至目前,調解案件55起,調解成功47起,調解率為85%。全年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075起,其中立案處理561起,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5%。已審結的案件中,裁決103起,調解及調解撤訴374起,調撤率為78.4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92%。

四、規範人事管理

公務員管理。根據《市機關中層幹部管理辦法(試行)》,促進公務員跨部門輪崗交流,激發機關中層幹部活力,全年共審核機關股級中層副職幹部職務任免32件125人次;堅持凡進必考,不斷完善公務員錄用機制,全年公開招考錄用公務員70人;統籌協調,全面落實軍轉安置任務,全年共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幹部計劃20名,會同財政部門兑付了企業軍轉幹部補助金,全市343名企業軍轉幹部得到補助,補助金額合計567萬元;嚴格考核和擇優獎勵機制,全市機關共有3136參加了年度考核,其中優秀505人,佔16.1%;稱職(合格)2563人,佔81.7%。

事業單位管理。建立機關事業編外用工規範管理制度,慎穩推進全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對照上報方案,核對編辦的核定編制及領導職數,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按照先入軌運行、先逐步完善的原則,認真審核設置方案。通過公開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核等程序共錄用工作人員517人。規範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管理,共計108個機關事業單位,799人由人力資源公司實施勞務派遣。做好事業單位考核獎勵工作,全市9515人蔘加考核,優秀比例12.3%。對915名考核優秀人員進行了嘉獎,嘉獎比例9.6%。

人員工資管理。創新工資管理方式。組織各單位開展信息化軟件操作培訓,推進規範化、智能化、信息化,推廣使用率達到100%。完成20xx年1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晉升工作,審核完成800餘名公務員、10100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晉升。完成20xx年度軍轉幹部待遇確定及其他機關事業單位新錄用人員工資核定工作。慰問機關退休幹部1342名,單獨上門慰問重症、特困幹部12人次。審核確認了20xx年度機關事業單位遺屬生活困難補助385人。

五、作風效能建設

開展廉政教育。明確20xx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重點,強化中層幹部教育。組織局中層正職以上領導到溧陽監獄進行警示教育,請監獄服刑人員現身説法,講腐敗的危害,講貪慾給國家、單位、家庭帶來的損失和不幸,同時,算了七筆帳,使與會人員感觸很深,深受教育。

規範從政行為。嚴格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招聘,今年全市共招聘公務員72名,事業單位招聘人員517名,在招聘過程中,首次引入異地面試考官制度、考生家長代表現場觀摩制度,進一步提高招考工作的公信度,在招考過程中,無一例羣眾有效投拆信訪案件發生,考生及其家長對招聘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

推進作風建設。開展了“百名人社員工進百家“活動,編寫《“百名人社員工進百家”便民服務手冊》,發到全市結對的100個家庭及周邊羣眾。深入到村、社區、掛鈎户瞭解羣眾想什麼?需要我們解決什麼?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分析原因,及時反饋。幫助結對羣眾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勞動技能,擴大就業面。開展幫扶解困活動,走訪幫扶對象24次,捐助資金120xx餘元,募捐黨員關愛基金41928元,開展“節約20元零花錢,為弱勢羣體獻愛心”活動募集資金3510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renli/3dqe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