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政企專題 >

論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

論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要實現跨世紀的宏偉目標,必須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當前,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論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要求農業增長方式由傳統的粗放型向現代的集約型轉變,使農業的增長由依靠土地、資本、勞力等生產要素的投入為主,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以促進全部生產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為主,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質的飛躍。

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核心是知識和技術的集約,關鍵是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只有培養大量的科技與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並研究、引進、開發和應用先進的生產與管理知識,才能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和經營效益,才能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而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正是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國農村從業人員的素質狀況要實現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必須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沒有高素質的農業從業人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廣應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就無法普及,農業勞動生產率就難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目前,我國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低,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只有39%,每年2000多項能應用的科技成果推廣不到1/3,其根本原因是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差,大部分勞動力不能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仍然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方法從事生產,加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足,致使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難以推廣。另外,我國建國以來培養的104萬農業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萬左右尚留在農業戰線,平均每萬農業人口中科技人員僅6.6人。由此可見,目前我國農業勞動者素質極為低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嚴重不足,這嚴重製約了我國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實現。因此,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普遍提高農業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培養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人才的需求農業產業化以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促使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為基本特徵,它注重農業生產的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因而,對人才的需求非常廣泛,歸納起來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1.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與操作技能,能運用新型農業機械從事農業生產,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農業生產者。

實現農業產業化,需要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利用效率,以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農產品來滿足社會需要。它有賴於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型農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而這些應用離不開新型農業生產者。

2.能研究、引進、開發和推廣應用優質、高效的農業生產新技術,能直接服務於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環節的技術指導與推廣者。

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規模較小,缺乏對新技術的研究、引進、開發和應用能力,而農業產業化注重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非常需要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在產前、產中環節提供有效的服務,這就離不開大量的農業技術指導與推廣人才。

3.具有現代經營與管理知識,市場意識強,有開拓精神,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業產業的經營者與管理者。

農業產業化強調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而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現狀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生產和經營,不利於農產品的銷售,也影響生產效益與生產者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大量的經營管理人才去做好產後服務、開拓市場、促進銷售,從而帶動農業生產。

4.能不斷開發和應用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與包裝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農產品加工者。

實施農業產業化,要使農業產業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質產業向着高效益產業轉變,需要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以適應市場需求,這就需要進一步對農業初級產品進行保鮮、貯藏、加工和包裝,而這些都需要農業職業教育為其培養大量的專門人才去完成。

搞好農業職業教育,適應農業產業化需要我國目前農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還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農業生產中科技含量低,與現代農業相配套的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市場信息閉塞,農業生產管理落後,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廣大農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廣應用,有限的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嚴重阻礙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農業職業教育應充分發揮本身優勢,為發展農業產業化培養出大量的農業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為提高農民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

1.明確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設置

農業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是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要適應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農業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創業型人才和新型農民。

農業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應圍繞上述培養目標,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與優化,使之與農業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相聯繫,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從總體上保證人才培養的適銷對路,以更好地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服務。

2.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

農業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應以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打破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模式,逐步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觀念,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有選擇性地開設課程,注重課程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在傳授給學生以先進的知識和實用的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適應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自主選擇能力,以提高其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本領。

3.加強實踐教育,注重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是農業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動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承擔實習基地的生產、經營任務,產教結合,教師既傳授知識,又作為師傅傳授技能,實地指導生產與經營;學生既學習知識,又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增加感性認識,掌握生產技能,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既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又培養和提高了生產經營能力。因此,農業職業教育應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去培養和訓練實踐技能,並加強考核,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

4.推動教師深造,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農業職業教育中的教師,不僅是理論教學的設計者與執行者,還是聯繫實際的實踐者和指導者。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實現農業職業教育目標,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根本保證。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更新專業知識,樹立素質教育新觀念,積極探索和實踐農業職業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實踐與專業學術交流活動,積極開展農業科研活動,密切關注教學與專業發展新動向;努力學習,拓寬知識面,提高學歷和職業技能。

5.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農業產業化要求農業職業教育培養輸送的新型勞動者,應是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創業型人才。因此,農業職業教育應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牢固樹立起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目的的素質教育觀念;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使學生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中體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具備深厚紮實的文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備創新意識、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一專多能、能適應多個職業崗位的能力;具備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頑強的意志,能經受挫折和承受環境變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zhengqi/l04z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