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政企專題 >

WTO與中國銀行業—入世後,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WTO與中國銀行業—入世後,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正式協議,這為中國最終加入WTO掃清了最大的障礙。2000年5月19日,中國與歐盟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正式協議,從而使中國加入WTO的步伐大大加快。 “入世”意味着我國各行業面臨着更進一步的開放,金融業也不例外。自從1995年WTO成立以來,各成員國繼續對金融業進行一系列談判,並於1997年12月13日最終達成新的金融服務協議(FSA),對該行業的開放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加入WTO後,按照與《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基本原則和新的金融服務協議(FSA)的要求開放金融服務業將成必然趨勢。雖然入世後中國的金融業並非全部開放,而是視情況開放:加入WTO兩年後,獲得許可的外資銀行可以開辦人民幣業務;5年後,中國將進一步開放銀行業,但仍在股權,地域和業務範圍上對外資銀行進行限制。但是,中資金融機構不僅由於目前的制度安排上與外資金融機構在競爭上處於劣勢,而且在經營管理方面將面臨挑戰。與此同時,入世後我國的銀行也可以充分參與到國際銀行業的競爭中去,在競爭中謀求更大的發展。因此,加入WTO後,作為中國金融機構主體的中國銀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XML:NAMESPACE PREFIX = O />

WTO與中國銀行業—入世後,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與WTO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立於1995年1月1日,它是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現有134個成員國。它取代關貿總協定(GATT),負責管理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的實施,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世貿組織的宗旨和基本原則與關貿總協定基本相同,旨在通過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但它與關貿總協定又有所不同,它比關貿總協定有更寬的管轄範圍,除管理傳統的和烏拉圭回合新 確定的貨物貿易外,還包括長期遊離於關貿總協定外的知識產權、投資措施和服務貿易等領域。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它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世貿組織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是部長大會,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下設總理事會和祕書處,負責世貿組織日常會議和工作。總理事會設有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三個理事會和貿易與發展、國際收支、行政預算三個委員會。祕書處設總幹事一人。1986年 1月10日,中國總理趙紫陽在會晤關貿總協定祕書長亞瑟.鄧克爾時表示,中國希望恢復其關貿總協定中的締約國地位。1986年7月11日,中國正式照會關貿總協定祕書長,要求恢復其關貿總協定成員國席位。1986年 9月15——20日,中國出席了在烏拉圭埃斯特角城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正式地全面參與了烏拉圭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中國繼續參加談判,但是由於少數發達國家的阻撓,談判一度中斷。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正式協議,使得我國入世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國與歐盟的談判在一度中斷後於2000年5月重新開始,終於在2000年5月19日達成最終協議。中國加入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已經走過了14年的歷程,現在終於看到了曙光。

二.中國銀行業的現狀

從現狀看,中國的銀行體系由四部分構成:①國有商業銀行;②其他商業銀行;③城市商業銀行;④中央銀行。其中,其他商業銀行是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是指按國務院批准的計劃由原城市信用社組建而成的為城市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在上述四類銀行中,其他商業銀行沒有歷史包袱或歷史包袱較小;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在全部銀行資產中所佔比重很小很小可暫不討論;中央銀行則無論在現存狀態下還是在完全開放情形下,所面臨的只是監管內容和形式的轉變,因此,我們要分析我國銀行業,關鍵是分析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因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全社會儲蓄、存款和信貸資產總量中佔有絕大比例。

與世界發達國家的銀行業相比,我國銀行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以美、德、日、英四國銀行業作為世界先進水平,從平均資本金、員工人數、人均資本、人均利潤、人均資產五個方面,與中國銀行業進行對比,附下表):

世界銀行業與我國銀行業對比表

(單位:萬美元)

國 家 資本金 員工人數 人均資本 人均利潤 人均資產 美 國 3064 129300人 23.7 5.37 370 日 本 1983 15483人 128.06 -26.8 2840.06 德 國 1392 44328人 312.08 5.90 1059.35 英 國 1709 88121人 19.39 5.21 393.64 中 國 1193 423544人 2.82 0.13 393.65

(摘自:1999年《財富》)

1、盈利能力差。我國銀行業的人均利潤只有0.13萬美元,遠遠低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是我國的41倍,德國是我國的45倍,英國是我國的40倍。因為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銀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

2、資本金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儘管四大商業銀行資本總額與總資產都相當可觀,但人均資本只有2.28萬美元,不足美國的12%,英國的15%,僅相當於德國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權益與貸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發行了特別國債補充了資本金後也不足6.9%。

3、資產質量差。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達25%,而這僅是保守的估計。而國外銀行這一指標一般不足8%。因此,儘管四大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量在持續增長,但由於大量的不良資產,利潤水平在逐步降低。

4、體制性弊病嚴重,人浮於事,結構設置重複,非生利資產比重過高。服務質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大量進入中國,現有四大商業銀行的機構規模會被迫壓縮,銀行就業人員的下崗現象也會普遍化。四大商業銀行的平均員工人數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國的9.5倍,英國的4.8倍。如此龐大的員工隊伍導致效率低下、人浮於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從近些年的情況看,我國銀行業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數字、虛報情況的現象在四大商業銀行中尤為嚴重,在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中,各種矛盾較容易掩蓋,但在外資銀行的業務份額達到一定比例且會計、報告、統計等制度同國際相統一後,四大商業銀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強化內部制約監管機制,就可能積聚系統性金融風險,導致我國銀行業的全線崩潰。

三、加入WTO後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隨着中國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面對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我國銀行業必然要感到很大的壓力。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國銀行業必須認清形勢,採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迎接挑戰,在競爭中發展。

從近期看,加入WTO後我國經濟和銀行業受到某種程度上的衝擊, 將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考慮到銀行業全面開放後的負面影響,其中值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業務範圍問題

8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強調金融自由化,銀行向全能銀行發展,即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和投資銀行發行、包銷和承兑證券業務的結合,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包括銀行證券分業最嚴格的美國和日本,80年代以來都逐步以各種補充法規來放寬銀證兼營的範圍,直到最近美國通過了新的銀行法案,這是對全能銀行發展的全面肯定。我國的銀行法則堅持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四業分管。當世界上的銀行家正在以全能銀行的模式進入改革開放的中國之時,而中國的銀行卻走着嚴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舊路,顯然同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格格不入。在加入WTO之後,這個矛盾會變得更加突出。因為外國銀行會依仗全能銀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業務優勢來爭奪客户,而我們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不但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也妨礙了自己去積累全能銀行綜合服務的經驗。特別是信託業,這本來是銀行與證券業的一箇中間地帶,業務範圍很寬,西方稱之為“金融百貨公司”,我國銀行不能兼營信託,又把信託業的機構作了很大收縮,管理上歸屬央行,而證券方面又對信託業作了諸多限制,比如不許介入證券的發行、經紀和承銷。加入WTO,一旦國外信託公司介入中國,中國的信託業勢必會面臨滅頂之災。

2、自主經營問題

國外銀行有自主經營的優勢,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自主經營則相對較弱。比如,外資銀行對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掌握自主性較大,對呆賬準備金的提取額度和呆壞賬核銷的自主性也較大。而國內銀行則有諸多限制,特別是呆壞賬核銷還要有眾多行政部門的參與。加入WTO以後,這些分權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實際上也都將成為國內銀行參與競爭的障礙。

3、人才的爭奪

這實質上是一個勞動報酬即分配製度問題。外資銀行能夠以高薪挖人,而國內銀行卻是以平均主義為特徵的“大鍋飯”工資制。如果不能在勞動報酬分配製度上有重大突破,則很難留住人才。加入競爭之後,勢必會導致不少既有國外工作經驗、又熟悉國內客户和我國體制背景的優秀人才的流失。這些優秀人才將使外資銀行的競爭如虎添翼。其實,金融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競爭。

4、金融手段和金融創新方面的競爭

據美國單方面公佈的信息,外國企業和外資銀行可以介入諸如汽車之類的消費信用領域。這裏説明外國銀行將以某些國外已經成熟的而在中國尚未普遍推開的金融手段介入同國內銀行的競爭。中國的差距恰恰在於我們在建國後的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取消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禁止賒銷和預付,禁止商業票據,實行一切信用集中於銀行的原則,即使在改革開放後恢復了商業信用和商業票據,但仍然存在着商業信用不完全、商業票據和票據市場不完全(只有銀行承兑匯票,沒有開放商業本票,實際是由銀行信用承擔了本應由企業本票承擔的信用風險),消費信用沒有推開(沒有廠商賒銷和分期付款的消費信用,卻貿然推行消費品信貸),中國加入WTO,外國企業和外資銀行來同我們競爭,將會很容易地利用我國信用方面的這塊空白,來做大消費信用、消費金融和消費信貸的文章。

四、“入世”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機遇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將會加快與世界經濟融合在一起,為國內商業銀行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外資銀行的進入和人民幣業務的開放,大大增加了中、外資銀行接洽、合作的機會,等等。所有這些方面,在給國有銀行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給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1、 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能夠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產生更多金融業務需求

首先加入WTO後,不僅僅是銀行面臨着外資銀行的競爭,國內的所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也將面臨着來自國外產品的挑戰。這種挑戰將促使這些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技術進步,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兼併、聯合、改制、改造、改組等措施,形成技術水平高、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參與競爭,帶動目前一些經營困難的企業走出困境。這樣,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得到就較大的改善。其次,中國加入WTO後,國外企業來華建立獨資企業、合資企業的數量會大量增加,國有商業銀行以其國家信譽後盾和資金實力以及地緣優勢,同樣會受到一些外資企業的親睞,這為國有商業銀行選擇優良信貸客户提供了較大的空間。第三,由於加入WTO後不再有過去一直糾纏不休的最惠國待遇、紡織品配額、傾銷與反傾銷等問題, 我國的紡織品、家電等方面的出口將大幅度增長,而在汽車、電信、農產品等方面的進口也會同時增加。我國的國際貿易量也將因此而迅速增加, 從而對銀行的國際結算、國際卡收單和信用證業務的需求也會大量增加,並在資金配套服務、外匯買賣、遠期結售匯、利率匯率保值等業務上提出更多的需求。這為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其國際業務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為拓展海外金融業務,實現國有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提供了機遇。

首先,我國加入WTO後,WTO成員國賦予其他國家銀行的優惠條件,同樣要賦予中國的銀行。這樣就可以解決中國商業銀行在國外開設分支機構所遇到的政策障礙和不平等的競爭待遇問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參與國外市場的競爭。其次,雖然我國加入WTO後,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必然會使國內銀行讓出一塊市場,但是中國的跨國企業也將得到較快的發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後,也需要國內金融金融機構走出去為它們服務,在國外市場爭奪業務。可以肯定,中國在加入WTO後,國有商業銀行的跨國經營步伐將會大大加快。

3、有利於國有商業銀行學習和借鑑外國銀行的先進管理經驗

外資銀行來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既存在業務上的競爭,同時也存在着人民幣配套業務、本外幣結算和大型項目實行銀團貸款等方面的合作。由於目前四大商業進行商業化改革時間比較短,在1995年前還是國家專業銀行,1995年《商業銀行法》頒佈後,開始全面向商業銀行轉軌。雖然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努力推進商業化改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國有商業銀行在組織體系、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經營機制和業務創新等方面,與現代化規範化的商業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建立和完善中國商業銀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外資銀行的進入,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提供了參照物,我們可以足不出户地學習國外銀行成熟的管理經驗,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同時,也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

4、在強大的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下,有利於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儘快轉換經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一批新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但是這並沒有動搖四大商業銀行在商業金融中的地位。國有商業銀行之所以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創新動力不強,經營機制轉換很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沒有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加入WTO後,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國有商業銀行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護。因此,在外資銀行的挑戰下,國有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向市場、面向客户,積極開展市場營銷,加快內部改革,提高競爭能力。否則,就要無情的市場競爭所淘汰。

五、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國銀行業的應對措施。

縱觀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封閉和自我循環的狀態下得到較好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經濟發展日益趨於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加入WTO後,從總體和長遠來看,有利於中國在參與世界經濟的分工和協作中獲取比較利益,有利於中國銀行業的發展。而從近期來看,我國銀行業受到某種程度上的衝擊,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須爭取時間,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迎接加入WTO後帶來的各種挑戰,把外資銀行的衝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1.汲取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科學設計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政策框架和步驟

需要解決的是以下三個問題:第一,要審慎的把握好開放中國金融業的力度和速度。從總體上講,中國金融業要對外開放是必然的。但是,由於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金融體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還不健全,包袱很重,金融法制建設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如果金融市場開放過快,將會對我國銀行體系產生難以承受的衝擊,甚至會造成大的金融危機。因此,在加入WTO談判的過程中,我國在承諾全面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時,克服了急於求成的心態,充分利用《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務協議(FSA)中對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的一些保護性條款,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使金融業的開放步伐與我國法制建設、中央銀行監管能力、國有企業和商業銀行的改革相適應。第二,制定引進外資銀行的規劃。外資銀行的引入時間、每年的引入量、引入的國家、 引入後在國內的區域佈局和中央銀行如何監管等方面,都應該制定出具體的規劃,避免出現盲目性。第三,嚴格市場準入條件。按照國際通行的準則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並嚴格進行審查。同時,隨着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將來也存在外資銀行市場退出問題,因此還應該抓緊出台和完善外資銀行退出方面的法規。

2、積極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跨國經營

中國加入WTO後,必須發展中國的跨國銀行業。否則,不可能在國外金融市場上充分享受GATS和FSA賦予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所帶來的利益。從國際經驗看,發展跨國銀行的途徑,主要有企業向金融性公司或銀行業滲透和現有的的國內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向其他銀行參股、控股這兩種途徑。由於我國發展跨國銀行,一開始就面臨着跨國國際銀行強大的競爭壓力,這要求我國的跨國銀行要高起點、高標準。因此,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可選擇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依託,在其現有業務範圍和經營實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向國際金融領域拓展。如果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後,可以通過跨國企業向銀行參股的形式,促使國有商業銀行跨國化發展。 近幾年國際金融業發展的跡象表明,商業銀行間的國際聯合和併購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應該有所作為。

3、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步伐

中國即使能在WTO下一輪談判開始前加入WTO,中國金融業特別是人民幣業務對外開放,仍然有一個緩衝的時間。在這期間,必須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一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的改革。無論是提高國有商業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經營和競爭能力,還是促進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的跨國經營,都有必要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允許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參股,使國有商業銀行與這些企業建立利益相連的緊密型信用夥伴關係,為最終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創造體制條件。二是加快剝離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改善銀行資產結構。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包袱較重,特別是不良貸款較多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國有商業銀行很難與外資銀行競爭。國務院已經決定,借鑑美國成立RTC(即信託清理公司)的經驗,由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成立專門機構處置不良資產,這是十分必要的。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掛牌成立,其餘兩家也將很快成立。今後更加重要的問題是,防止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象菜園中的韭菜,“割了又長”,必須建立防範不良貸款產生的機制,把“韭菜根”拔掉。三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機構重組步伐。按照199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按經濟區域設立金融機構,對現有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加快重組,特別是工、建、中行的縣級機構要迅速撤併,集中精力和財力,開發城市業務和國際業務。為此,人民銀行撤併各省人民銀行,在全國成立了九大分行。四是落實和維護國有商業銀行經營自主權。商業銀行按照《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等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開展經營活動,任何地方、任何部門特別是地方黨政部門不能干預銀行的經營活動,更不能強迫銀行貸款或對外提供擔保。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監管,防止出現超負荷經營和流動性風險,讓商業銀行根據信貸資金的“三性”原則,自主決定資金的運用,自負盈虧。

4、從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來講,要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各種挑戰

一是強化員工“以客户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與此同時,加快我國銀行業電子化建設進程。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操縱系統,一方面提高業務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完善風險監控機制。二是借鑑、引進國外同業先進的經驗,加快金融創新,改變目前各國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單一、類似和低層次競爭的局面,積極開發新的服務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户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在遠期結售匯、外匯買賣、利率匯率保值方面不斷開發業務品種,適應市場的需求 。同時,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整體營銷機制,加大金融產品的市場營銷力度,主動向客户推薦和出售自己的服務。三是要及時調整信貸投向,抓住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優秀客户。應系統分析銀行目前的主要客户在我國加入WTO後可能受到的影響,重新評估客户的資信狀況和行業風險,及早採取措施防範風險,提高資產質量。四是抓緊人才培養,儘快造就一支符合國際金融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要十分珍惜現有人才,高薪延攬高級人才,積極引進國外智力,並積極為他們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5、建立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和兼併重組的保險機制

隨着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國內銀行業競爭的加劇,有些商業銀行將在競爭中破產倒閉,退出金融市場。因此,必須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存款人的合法利益。國內商業銀行之間的合併和重組,已經是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近兩年來,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的商業銀行,紛紛進行合併, 通過優勢互補,以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國加入WTO後,我國商業銀行將面臨國外“超級銀行”的競爭,在這種壓力下,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聯合和重組也將會出現。因此,國家要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規,規範國內銀行業的兼併和重組行為。

6、中央銀行應加強對外資銀行的引導與監管

對外資銀行必須依法進行必要的科學監管,加強引導,健全監管機制,是外資銀行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健康、穩定的發展。第一,加強對外資銀行科學管理的法制建設,早日製定一部比較完整的全國性外資銀行管理法規。逐步建立遵照《巴塞爾協議》精神的對外資銀行的科學管理體系。 第二,有條件、有步驟的開放我國銀行業務,對外資銀行業務的開放程序必須與我國境內的經濟發展條件相適應。在服務品種方面,銀行業可先開放國際結算、金融租賃、外匯及其派生業務、金融信息的提供與交換, 後開放外幣存放款和利息工具交易。人民幣存放款業務、政府債券和人民幣A股的放開應慎重進行。第三,加強政府的有效保護。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要充分利用《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務協議(FSA)中的有關規定,保護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借鑑其他國家加入WTO的經驗,合理地對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利潤匯出等有關項目進行有效的限制。第四,要取消或逐步降低對外資銀行實行的諸多“超國民待遇”,為國內銀行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科學監督管理,加強培訓工作,建立起一批業務素質強、作風正派、辦事負責的涉外金融監督管理隊伍。

中國入世是一個必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我國所處的經濟轉形時期內,我國銀行業依然與國外銀行業存在巨大的差距,外資銀行的進入將不利於中國銀行業的生存。同時,入世對推動中國銀行業的徹底改造,引進外資、先進業務品種和管理經驗,強化競爭機制等方面是有利的。

總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國有商業銀行應當認清形勢,抓住契機,繼續深化改革,變壓力為動力,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加入WTO後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zhengqi/l043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