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嗎?它有哪些機遇與挑戰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理解範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的意義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一路帶一路三重使命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它是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馬歇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肩負着三大使命:

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着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闢,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着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幷包的精神。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

在20xx年9月和10月先後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藴藏了無限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着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着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着“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着開發與振興佔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着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xx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説,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儘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xx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淨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着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投資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説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着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着當國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樑、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xx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説,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衝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近年來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繫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新機遇

“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偉的戰略構想,它的建設過程不僅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涉及眾多產業和巨量的要素調動,這其間產生的各種機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一些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因為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要素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等等。此外,由於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樹造等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

第二,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流,巨量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我們已經發起設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但這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一定會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髮行各種類型的證券、設立各種類型的基金和創新金融機制等等,這其間的紅利和機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範疇,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經濟的技術路徑、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等,這其間的每個創新都藴涵着無限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並未雨綢繆。

首先,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初的投資大多集中於一些全球貧窮國家的資源開採項目上。近年來,隨着國內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外資流入,對外投資也被引導到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中的更為引人矚目的項目上。五六年前,中國“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圍繞着大宗商品,現在開始在一些實行競標機制的國家承建基礎設施項目。我們知道沿“帶”沿“路”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比較願意接受我們的投資,但由於其中一些國家政局並不是十分穩定,不同黨派之間的理念差別很大,一旦一個黨派下台,就會改變過去的對外政策,這必將給我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帶來巨大風險。因此,我們在具體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時必須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環境等進行仔細研究,在投資之前做好風險應對的預案,將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任何創新其實都會有潛在的風險,尤其以金融為主的虛擬經濟創新藴含的乘數式風險,需要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

最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得與國內經濟狀況相適應。我們要看到,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實際上,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大有可為。如果我們不顧及國內的這些實際需求而一味向國外投資和轉移產業,有可能會產生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和產業的“空洞化”。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範文篇一

環境是跨越國界的公共物品,環境保護合作和環境治理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眾多參與國的共同心聲,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綠色價值鏈,是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關鍵。

目前,國際環境治理中存在北美和歐洲兩大環境價值鏈。就北美價值鏈而言,美國率先在自由貿易協定中加入環境條款,並在以後諸多自由貿易協定中予以推廣。一些國家為了與美國簽約,不得不根據美國的要求事先調整國內環境政策及法律。這一做法對全球環境治理格局和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帶來深遠影響。就歐洲價值鏈而言,歐盟一方面在國際多邊環境協定的談判與簽訂中發揮主導作用,力圖體現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努力在自由貿易協定這塊大餅中撒入多邊環境協定的餡料,從而輸出自己的環境標準。可見,在國際環境治理中,發達國家佔據主導地位。其主導建立的環境價值鏈代表的是發達國家的利益和訴求,這使得發展中國家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因此,應推動形成一條能夠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和訴求、體現世界各國發展最大公約數的全球綠色價值鏈。

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綠色價值鏈提供了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國處於世界經濟階梯的不同層級,單一的環境規則無法解決所有現實問題。這就需要從相互理解並逐步達成共識開始,通過規則治理確立多層次的環境標準。在全球價值鏈上,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國既可以貫穿統一的環境主幹線,也可以搭建不同層次的環境支線,最終形成一個多維立體的包容性環境戰略。可以採取與國際可持續標準接軌、發展援助和貿易協定等靈活多樣的途徑來構建全球綠色價值鏈。具體操作方法包括建立可持續的商品交易系統、為可持續發展提供綠色融資方案、總結並分享綠色價值鏈的最佳實踐等。

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綠色價值鏈,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至關重要。以往,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式是發達國家將過時的、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而發達國家保留研發、知識產權等高附加值環節。一帶一路建設所推動的產業轉移方式完全不同。中國作為經濟大國,以利益分享和共同繁榮為方針,在自身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帶動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是升級版的綠色全球分工,這種分工將在產業鏈的每一步創造價值,比如在生產端實現循環經濟和近零排放,在消費端通過國際租賃實現分享經濟和低碳發展等,最終形成多贏的局面。

聯合國關於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設定以及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表明世界已經開啟了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徵程。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帶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主動承擔大國責任,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全球環境價值鏈,與各國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所推動的綠色發展,不僅惠及發展中國家,而且惠及發達國家;不僅惠及參與國,而且惠及整個世界。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範文篇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15日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峯會,並與15日正式閉幕。這次會議,再一次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國浪潮”,成就了一種“核心認同”,那就是開放、包容與普惠。這次論壇的成功召開讓國人為之自豪,不少國人對“一帶一路”寄予厚望,認為憑藉“一帶一路”的展開,中國的發展必將一帆風順,中國的復興也就指日可待了。但我認為,對於“一帶一路”戰略,我們要客觀理性的分析,既要看到其中藴含的巨大機遇,更要正視背後的風險與挑戰。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發起者,在“一帶一路”相互依存中的權力來源極為複雜,面對外部環境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影響、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的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醖釀的深刻調整,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既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着巨大的風險與挑戰。那麼,機遇與風險又是從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中體現出來的呢?“一帶一路”作為中國藉助外部力量解決內部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在新形勢下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尋求的一道突破口,其合理有序的發展和建設牽動者中國政府的神經,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帶來不可預料的後果,其對於我國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言而喻。在“一帶一路”的政策框架下,既藴含着巨大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機遇,也隱藏着由於利益博弈而導致的挑戰與風險。

相互依存,全球化時代下的共贏選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一帶一路”的提出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第一,產業創新的機遇。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一些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因為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要素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等等。此外,由於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樹造等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第二,金融創新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流,巨量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通過設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一定會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髮行各種類型的證券、設立各種類型的基金和創新金融機制等等,這其間的紅利和機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範疇,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經濟的技術路徑、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等,這其間的每個創新都藴涵着無限的機遇。

利益博弈,相互依存下的風險與挑戰。相互依存並不意味着互利,也不意味着完全平等,任何的合作都會在妥協下隱藏着風險與挑戰,尤其是在中國躍居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威脅論”又重新興起的語境下,“一帶一路”的建設更是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第一,周邊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疑慮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一些周邊國家懷疑中國借“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擴張,對於合作共建基礎設施網絡存有疑慮,不太願意讓中國參與大通道的建設。對於中國發展與一些國家(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的海上與港口合作,也被賦予政治甚至軍事含義。第二,大國博弈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首先是美國的戰略圍堵。美國一旦認定“一帶一路”計劃可能成功,並且對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產生重大挑戰,一定會慫恿盟國和沿途國家進行反對或破壞,從陸地和海上進行攪局。其次是日本的戰略攪局。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國和中國的戰略競爭者,一定不會坐視“一帶一路”的成功,必定會實施戰略攪局。最後是印度的戰略不合作。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採取戰略不合作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帶一路”投入成本巨大,印度不願投入,擔心無法獲得收益;二是“一帶一路”所經過地區動盪不穩定;三是擔心被中國包圍,從海上、陸上惡化印度安全環境。第三,海權爭端加劇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海權爭端加劇一直是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緊張的主要來源,一方面是當事國之間圍繞島礁主權與海洋權益不斷髮生衝突;另一方面是以海上問題為“抓手”,美國借用軍事同盟力量對亞太地區安全事務的深度介入,使爭議更加複雜化。海權爭端加劇所帶來的中國在海洋安全上面臨的嚴峻威脅,構成“一帶一路”建設的風險與挑戰。第四,“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地區和國家再度抬頭的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三股勢力”,對“一帶一路”建設構成嚴重威脅和挑戰。例如,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是連通“一帶一路”中部的紐帶,是實施“一帶一路的關鍵地區。而南亞卻是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三股勢力”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其中,巴基斯坦是地區內“三股勢力”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中東—南亞—中亞—中國xq的宗教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弧形帶已連通形成,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構成嚴重的威脅與挑戰。一些國家政治過渡和社會轉型的較大不確定性,也使“一帶一路”建設存在更大的潛在風險。

總之,“一帶一路”既是相互依存下的合作共享,也是利益博弈下的暗潮洶湧,中國更是居於風口浪尖,在這種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籠罩下,更是機遇與風險並存。從長遠來看,“一帶一路”無疑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在短時期之內,我國任然要承擔建設過程中的成本。在開展峯會之後,我們既要為祖國的發展感到欣喜和自豪,更要看到其中藴含的風險,不能被一時的成就所迷惑,“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範文篇三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社會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歷史性機遇與全球性挑戰複雜交織,能否實現共同發展夢想牽動着各國人民的心。中國以首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大國胸懷,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倡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共圓發展夢想之路。xxxx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中國為促進人類共同發展所倡導的高屋建瓴的中國方案。

回顧xxxx的外交思想,必然憶及他就任xx後主持的首次主場外交,也就是20xx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這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平台上,xx發表了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提出應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勇於變革創新,同心維護和平,着力推進合作,堅持開放包容。這為中國同各國一道以創新共謀發展、以合作共謀繁榮指明瞭方向。同年9月和10月,xx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社會予以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20XX年,xx在亞信峯會、APEC會議、G20峯會等重要國際場合,進一步闡釋了命運共同體、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觀點,體現了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使中國倡議、中國方案更加深入人心。在20xx年3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xx再次發表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與會各國代表紛紛表示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分享中國和亞洲發展紅利,實現共同繁榮。一帶一路穩健推進,精彩可期。

xxxx的外交思想脈絡清晰、自成體系、富有創見,體現了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是從國際大局出發推動各國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宏偉韜略,反映出獨特的東方智慧。一帶一路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是共圓亞洲夢、世界夢的當下之路和現實載體。縱觀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一帶一路植根於中國厚重的文化積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意義。一帶一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精髓,秉持講信修睦、弘義融利、協和萬邦的理念,致力於再築東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輝映的盛世。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共同應對全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推動相關各方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與合作,建設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構建更強勁、更有效、更具親和力的區域一體化合作大格局,實現人類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強調包容發展、開放合作、互聯互通、文明互鑑、和平友誼,將助力人類社會在新時代實現共同發展的美好夢想。

一帶一路是包容發展之路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不同國家有着不同的歷史傳統、文化基因和宗教信仰,選擇了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國家無論大小,選擇何種道路,經濟發達與否,都是平等的國際社會主體,只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休慼與共,才能走向共同發展與繁榮的美好明天。但令人遺憾的是,冷戰結束20多年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一些國家推行價值觀外交,製造不和諧聲音。與此同時,人類通向共同繁榮的道路上仍存在重重障礙: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仍在不斷拉大;貧困問題突出,全世界仍有約12億絕對貧困人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增強,氣候變化、疾病傳播、恐怖主義等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等等。應當説,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也更有條件朝共同繁榮的目標邁進,而一帶一路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一帶一路倡導包容發展的理念,強調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協作的原則,在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構建多領域合作體系,打造多層次合作格局,發展多渠道合作框架,開闢一條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開展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為最終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創造條件。在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建設一帶一路將為世界提供一種全新的發展構架和合作模式,它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將成為一條為全球繁榮創造新機遇、激發新活力的增長通道。

一帶一路是開放合作之路

當今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蓬勃發展,各種形式和範圍的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數不勝數,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區域性制度性安排正在談判,特別是涵蓋東亞和南亞16個國家(10+6)的RCEP有望於今年底初步達成。這些投資貿易安排有利於促進區域內相關國家的經濟融合,但對於區域外經濟體則相對封閉,彼此之間又缺乏協調,難以相互兼容,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全球經濟碎片化的趨勢,不利於經濟全球化發展。一帶一路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該框架下的合作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完全向區內外所有國家開放,不搞封閉機制,不預設合作條件和門檻,不排斥和針對任何第三方,歡迎任何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廣泛參與,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中國不謀求主導,更不是為一己私利。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礎是堅持互利共贏,強調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應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發展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是互聯互通之路

當前,全球基礎設施仍顯薄弱,不連不通、連而不通、通而不暢現象普遍,貿易投資安排趨於分散,國際資金融通依舊困難,互聯互通建設滯後成為制約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障礙。人類需要做好互聯互通這篇大文章,拉近各國在地理空間、物理空間和制度空間上的距離,保障全球生產要素自由流通,深化和擴大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全球發展打通經絡、舒筋活血。一帶一路致力於加快沿線地區的互聯互通建設,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的大聯通。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相關各國應就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通過共同打造若干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能夠形成連接沿線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貿易暢通是互聯互通的重點內容,應着力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共同商建更為寬泛、兼容的貿易合作體系。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通過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能夠打通融資貴、融資難的瓶頸。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通過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合作等活動,能夠奠定雙多邊合作的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是文明互鑑之路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推動文明互鑑是解決全球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文明需要在平等對話中增進理解,在競相展現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一帶一路傳承和弘揚了古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精神,倡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文明互鑑取代文明對抗、文明衝突,把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的差異性轉化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使文明之花成為增進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進步的紐帶、維護世界和平的潤滑劑。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國家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鑑。

一帶一路是和平友誼之路

當今世界,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動盪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特別是一些國家和地區民生困苦,求和平、求穩定的心情迫切。加強全球安全合作,實現世界和平,是各國的現實需要和人類的共同願望。一帶一路倡導經濟發展與和平安全並重,兩者相輔相成,通過經濟發展為解決安全問題、鞏固安全成果提供堅實基礎。隨着沿線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本地區的人民生活將得到明顯改善,這有利於增進各國的社會穩定,為地區和平創造條件。經濟交往與合作所營造的互助氛圍和命運共同體精神,將為解決政治安全領域的複雜矛盾奠定更好的互信基礎,確立可持續的互利共贏模式,不斷增進有關國家之間的友誼,促進政治合作意願,共創有利於地區和平的環境。

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發展規律,契合全球共同需要,彰顯人類共同夢想,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有效途徑。一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了60多個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中國作為倡議者,正以實際行動推動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xx、xx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中國政府與部分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一些毗鄰國家簽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以及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推進RCEP談判、東亞經濟共同體和亞太自貿區進程;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發起設立絲路基金。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於20xx年3月28日正式公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這些早期收穫標誌着一帶一路已經從概念發展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舉措,向我們展現了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我們相信,只要相關各國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實現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願景,讓各國人民共享合作成果,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標籤: 挑戰 戰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79dx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