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政企專題 >

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關係的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關係的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關係的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關係的研究

摘要: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不僅會為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而且對於金融體系的現代化發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發展過程及現狀的闡述,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因素,提出應從發展資本市場、鼓勵商業銀行創新以及推動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合作三個方面發展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

關鍵詞:商業銀行 資本市場 良性互動

Research for benign and interdynamic fund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business bank of our country

Abstract:The benign and inter-dynamic of the business bank and capital market fund, will not merely offer the financial support continually for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bank and capital market, but also develops and plays enormous impetu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text is passed with the fund inter-dynamic evolution of capital market and exposi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the business bank of our country, analysing that influences the business bank of our country and fund benign inter-dynamic factor of the capital market, It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develop the business bank of our country and capital market fund benign and inter-dynamically in three respects:developing encouraging and driving the business bank to cooperate with capital market.

Key words: the business bank capital market fund the benign and inter-dynamic

目 錄

一、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發展背景及所藴含的價值 ……………1

二、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發展……………………………

(一)我國商業銀行與股票市場資金互動的發展過程…………………

(二)我國商業銀行與債券市場的資金互動 …………………………

三、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關係因素分析……………………

(一)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關係 ……………………………(二)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主要因素……………

四、發展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良性互動的建議………………

(一)深化資本市場自身的發展…………………………………………

(二)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 ……………………………………

(三)推動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合作 ………………………………

參考文獻……………………………………………………………………

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關係的研究

90年代以來,我國的資本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而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商業銀行也不斷地在資本市場對資金良性互動嘗試着進行各項改革。在此情況下,我們應該抓住時機,積極促進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良性互動發展,從而發展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發展背景及所藴含的價值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初,世界經濟處於高通脹、高利率和高貸款需求階段,為此商業銀行採取首先確定貸款需求然後組織資金予以滿足的策略,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的資金運用僅僅由短期證券構成,所有高盈利銀行均擁有大量貸款組合和證券組合,這種情況導致資本市場的資金利用的重要性被嚴重貶低。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利率下降,證券銷售可以獲取利潤,資本市場與商業銀行資金互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作為發達國家的代表,其強健的金融體逐漸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本市場與商業銀行資金互動;同時,其發達的金融體系又促進了資本市場與商業銀行資金的良性互動。

在利率上升或下降時銀行在資本市場的資金運用安排都不盡人意的情況下,銀行發展資本市場資金良好互動的作用凸現:在宏觀方面,一是有利於社會資金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二是有利於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從而穩定經濟運作。在微觀方面:一是作為銀行流動性資源,降低銀行流動性風險;二是構成銀行盈利的重要來源;三是投資和購買資本市場上的資金的成本低於決策和管理貸款的成本,對銀行淨收益的貢獻率比貸款對銀行淨收益的貢獻率大。此外,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良性互動的作用還包括政府部門存款抵押、中央銀行借款保證、證券回購工具、優化資產負債平衡表手段等,所有的這些作用顯示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良好互動值得銀行和監管者重視。

另外,從金融體系的功能上看,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之間是一種靜態競爭動態互補的關係,中介與市場之間的互動可以理解為金融創新,它推動金融體系朝着一個具有充分效率的理想目標演進。就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關係,靜態地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相互競爭,爭奪客户和資金。投資者(儲蓄者)直接或通過機構投資者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證券化資產,從而會減少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企業直接進入證券市場籌集資金,會降低對銀行信貸的需求等,雙方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然而動態地看,充滿活力、發達的資本市場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大量新興業務,為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實現自我轉型,由傳統走向現代,使商業銀行將未來的業務模式和運作機制建立在資本市場的平台上。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傳統商業銀行的轉型是相輔相成的,一個豐富有效率具有相當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多的獲利機會、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和風險管理方法。商業銀行掌握着龐大的金融資源,將對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流動性的增強、效率的提高、風險的降低以及產品的多樣化等產生重大影響。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這種良性互動必然伴隨着資金在兩者之間的無障礙流動。

二、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互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商業銀行與股票市場的資金互動和商業銀行與債券市場的資金互動,並且它們分別受到了不同的管制。

(一)我國商業銀行與股票市場資金互動

1、1995年之前的全面進入階段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對傳統的大一統金融體制進行了改革,信託投資公司的成立和信託業務的開展成為當時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1979年中國銀行總行率先成立了信託諮詢部, 1981年底,全國各商業銀行的總行和分行在241個城市成立了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我國共有信託投資公司1000多家,幾乎每一家銀行總行、分行甚至支行都有自己的信託投資公司。我國的信託投資公司是一種全能化的金融機構,其業務涵蓋了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還可以從事實業投資。商業銀行就是藉助信託投資公司進入股票市場的。我國於1984年發行了第一隻股票,以發行的股票要求流通,1986年9月26日,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工商銀行上海分行靜安信託成立了專門的證券業務部,公開掛牌代理買賣股票。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上海開設的股票交易櫃枱從原先的靜安信託一家增加到工商銀行虹口證券交易部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等九家。1987年5月,深圳發展銀行以自由認購的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3965萬股股票,每股面值20元。在這一階段,商業銀行通過設立信託投資公司的方式全面介入證券業,從事證券承銷、自營和經紀業務,並涉足房地產和其他實業投資,商業銀行的資金通過信託投資公司開始進入股票市場,這種全能化經營的狀況一直持續到1995年。

2、1995年到1999年的完全隔離階段

鑑於銀行混業經營對國民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和不斷累積的金融風險,1995年5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我國金融分業經營的原則和精神,同年頒佈的《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證券法》進一步明確了銀行、信託、證券和保險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實行機構分設和業務分離。從1995年起,各大商業銀行開始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商業銀行法》,徹底與信託公司脱鈎,銀行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構通道被堵死了,不能從事證券業務,資金通道也被堵死了,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在法律上不能互動。造成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票市場是不爭的事實。

3、1999年末至今的有限進入階段

在《證券法》從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以後,證券公司資金實力普遍不足、經營規模偏小的弱點馬上就暴露出來了。1999年8月20日和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先後下發了《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規定》,於是銀行資金可以通過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間接進入股票市場。目前,作為全國銀行間同業市場成員的證券公司拆入資金的最長期限為7天,債券回購的最長期限為1年。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基金管理公司雖然不能從事信用拆借業務,但可以從事最長期限為1年的債券回購業務,非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員的證券公司仍然可以進行隔夜拆借。

2000年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了《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以自營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券質押向銀行借款,從而為證券公司提供了融資來源,也為銀行資金流入股票市場提供了一條新的通道。根據該管理辦法:

(1)只有經過批准的綜合類證券公司的總公司才能成為借款人,貸款人僅限於經批准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及其授權分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總行;(2)用作股票質押貸款的質押物必需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的、綜合類證券公司自營的人民幣普通股(A)和證券投資基金券,用於質押貸款的股票原則上應該是業績優良、流通股本規模適度、流動性較好,並明確規定由幾種股票是不能作為抵押物的;(3)對股票質押貸款實行嚴格的比率管理,如股票質押率最高不能超過60%,貸款人發放的股票質押貸款餘額不能超過其資本金的15%,一家證券公司的質押貸款餘額不能超過其資本金的5%。1999年9月23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在上海交易所上網發行4億股人民幣A股票,這是《證券法》頒佈實施以來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上市公司。2000年11月27日,中國民生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定價發行3.5億股人民幣A股股票,共募集資金40.9億元。中國銀行充注中銀集團,在香港上市。

(二)我國商業銀行與債券市場的資金互動

1、商業銀行資金流入債券市場

(1)國債市場

我國商業銀行從1994年開始持有國債,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持有相當一部分國債,其中商業銀行是非常重要的國債投資主體。1998、1999年我國銀行持有國債的比例分別為55%和40%。從 1998年開始,財政部面向商業銀行共發行了4000多億元的憑證式國債。

我國商業銀行不僅作為投資者直接購買和持有國債,而且還作為國債的分銷機構,利用自己的營業網點向個人投資者銷售國債,同時商業銀行還作為市場的參與人,從事國債交易和回購業務。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在國債市場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此外,我國商業銀行還積極為國債項目發放配套貸款。1998—2000年三年時間裏,國有銀行發放與使用項目配套的國債貸款超過8000億元。

(2)金融債券市場

我國金融債券的發行主體主要是政策性銀行,其中絕大部分金融債券是由國家開發銀行發行。截止到2001年9月,我國政策性金融債券餘額達8169億元。政策性銀行的金融債券通常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絕大部分為商業銀行購買,實際上是將商業銀行籌集的資金交由政策性銀行去配置。從形式上看實現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分離,但卻增加了資金交易成本,可能還會降低資金使用效率。我國在1994年組建的三家政策性銀行,至今沒有找到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主要依靠面向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券,農業發展銀行主要依靠中央銀行再貸款。

1999年,我國組建了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專門收購、管理和處置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不良貸款。到2001年上半年為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不良資產的接收工作基本完成,接收資產金額總計13939億元人民幣。為了解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資產的部分資金需要,國家允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向國有商業銀行發行定向債券。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説,所謂“收購”,一方面是將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換成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券,另一方面是將國有商業銀行的一部分再貸款劃轉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政策性金融債券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定向債券具有準政府債券的性質。對商業銀行來説,持有這種金融債券,風險不大。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定向債券基本上不具有流動性,實際上是“有債無市”。

(3)企業債券市場

在國外,企業債券是企業籌資的一種重要工具。 1970--1985年間美國的工商企業外源資金來源中,貸款佔61.9%,債券佔29.8%,股票佔2.1%,其他佔6.2%。我國的企業債券市場卻很不發達,我國企業債券發行規模不大,與企業債券信用不高有很大關係。過去我國的企業債券主要是由商業銀行代理髮行,一些企業債券到期不能兑付,迫使銀行墊付資金,企業風險轉嫁給了銀行。1991—1999年我國計劃內企業債券發行分別為 212.6、411.6、20、45、50、250、300、380、420億元。

2、資本市場資金流入商業銀行

我國商業銀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一度發行過特種債券籌集資金用於發放特級貸款,此後停止了一段時間,直到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建立。原來依靠人民銀行向商業銀行計劃分配金融債券的方式來籌資的政策性銀行,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首次發行了金融債券並獲得成功。2001年,財政部和政策性銀行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低成本、高效率籌資功能,共計籌集建設資金4713億元,其中財政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為2123億元、2100億元和490億元。股市與債市之間已呈現出一種互動關係,兩者此消彼長。

三、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關係因素分析

(一)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關係

通過對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發展背景及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發展過程的闡述,基本上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金融體系的發育程度不同,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關係也隨之不同。在發達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存在一種資金互動關係,資金的流動是雙向的,商業銀行通過證券投資和發放證券信貸從而使銀行資金流進資本市場,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票據等從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在不發達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往往是一種單向流動關係,即只有商業銀行資金流入資本市場而沒有或只有少量的資本市場資金流入商業銀行。與發達的金融體系相比,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互動的基本渠道,如商業銀行的債券投資、商業銀行的股票發行、商業銀行對證券公司的質押貸款等都具備了,但兩者之間資金互動的規模小,層次低,還處在比較初始的階段。

(二)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主要因素

1、資本市場的產品結構,即股票和債券的供給因素

在資本市場提供的金融產品(或者金融工具)中,主要包括股票(優先股、普通股)、債券(國債、市政債券、公司債券、抵押擔保債券、資產擔保債券)、基金或收益券以及各種衍生金融產品等,在衍生金融產品中,股票和債券是兩個最主要的產品。在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銀行持有普通股票,銀行在資本市場上所擁有的只能是債券。從而股票與債券供給結構的失衡(債券供給的嚴重不足),降低了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弱化了資本市場的功能,阻礙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首先,資本市場產品的單調貧乏,限制了投資者的選擇機會,降低了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從而也削弱了資本市場媒介儲蓄/投資的能力。其次,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必須有一個穩固的基礎,那就是產品豐富、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沒有龐大的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將進退失據,難以發揮專家理財的特長和穩定市場的作用。這樣的資本市場並不對商業銀行形成威脅,一方面,由於它汲取儲蓄的能力非常有限,商業銀行感受不到競爭的壓力,沒有動力去創造新產品(如大額可轉讓存單、次級票據和長期債券等)。從而到資本市場上去融資;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資本市場上,商業銀行也沒有辦法進行組合證券投資,因為除了國債就沒有其他產品可供選擇。

2、資本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因素

影響資本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主要有市場微觀結構和市場透明度。

(1)市場微觀結構

在市場微觀結構中,影響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制度、交易成本、信息披露、市場監管等等。此外,有組織的交易所和店頭市場之間以及交易所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推動着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微觀結構的變化,使得兩者之間的資金互動更能適應技術變革和金融全球化。

交易制度:在我國,商業銀行所參與的資本市場的活動主要是以國債為主的固定收益債券的場外交易。這是因為,債券買賣不單純是資金籌措,還包括資產結構的調整等。與股票價格個體波動大不同,債券(尤其是國債)基本上是利率商品,各種品種之間很容易進行套利,不同品種的債券價格很容易根據標準品種的價格進行套算,相互之間具有很強的同步變化關係。因此,債券的價格沒有必要像股票那樣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形成,相反,在場外市場交易更為便捷。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所謂顯性成本,是指在委託買賣資金時,投資者向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所支付的費用,還包括必須向國家交納的税金.而隱性成本包括價格波動,以及交易者在價格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交易的現金成本,在價格有利情況下無法交易的機會成本等。現行的交易成本包括交易的手續費、交易税等。國債的交易税不但為商業銀行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在源泉徵收制度下,不同的商業銀行和不同的國債品種,税負不同,容易人為引起市場分割,減少市場流動性。

信息披露:隨着資本市場經歷過程的不斷進化,對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從強制性信息披露向自願性信息披露發展.在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下,商業銀行的披露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中間業務並不包括在其定期財務報告中,這就必然導致資本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如果信息不對稱問題非常嚴重,必然極大損害商業銀行的參與意願,必定會延遲交易的進行,進而損害市場的流動性.而在自願性信息披露制度下,商業銀行通過定期財務報告,與券商、機構投資者、專業基金分析師溝通信息並通過新聞媒體將有關公司核心競爭能力、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信息發佈出去,這將有利於促進市場資金的流動性。

市場監管:商業銀行合理的市場行為和經營行為的形成,不僅需要有外部的制衡,而且還需要有內部的規制。商業銀行發展和保護自身利益必須建立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法律體系,對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個人行為和市場行為進行全面規範;同樣,市場也應必須建立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監管架構,規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諮詢機構的行為方式與行為機制,形成自律與它律、市場與社會相結合的立體的監管體系和監管網絡,使資本市場真正成為高度透明和公正、公平、公開的市場,從體制上提升市場的凝聚力、輻射力和運行效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資本市場資金的流動性。

(2)市場透明度

在資本市場透明度上,理論上看,如果市場透明度較低,有優勢信息交易銀行就可從劣勢信息交易銀行身上獲得額外的收益。因此,交易者為了獲得更多的交易信息,將延遲交易,從而減少市場的流動性。但同時,如果資本市場過於透明,一些大的商業銀行擔心自己的私人信息在交易中被暴露,因而會退出市場,這同樣有流動性上的損失。因此,市場的透明“度”必須根據不同的國債品種、不同的市場環境而設計。在我國,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如我國自1998年以來連續下調利率,但儲蓄分流的步伐卻很慢,2001年居民儲蓄額達到7.97萬億元,增長速度為16.2%,這是投資者自主選擇的結果;又如中央銀行鼓勵商業銀行增加信貸,而商業銀行卻不斷增持國債,這是商業銀行基於自身利益的理性行為。

四、發展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良性互動的建議

為適應加入WTO後的新的開放形勢及資本市場的發展,結合前述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因素分析,我國應從三方面發展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良性互動關係

(一)深化資本市場自身的發展

1、擴大資本市場規模

(1)擴大證券商的發展。證券商必需併購重組或增資擴股,以增強其應對國內外競爭的能力。(2)擴大上市公司的規模。改革發行審核制度,公開發行核准程序,提高審核效率,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企業從境內外發行上市。同時,鼓勵上市公司之間、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實行兼併收購和資產重組,努力培育一批具有雄厚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上市公司。(3)擴大投資者的規模。包括擴大各類開放式基金、合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入市規模,積極探索社會保障基金入市的途徑和方式,大膽引進合格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建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穩定、規範、合法的溝通渠道,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居民向資本市場投資。

2、優化資本市場結構

(1)優化資本市場構成結構。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儘快實現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協調統一,進一步擴大金融債券範圍,增加債券品種等。(2)優化股票市場內部結構。逐步解決A、B股市場的統一,以市場化的方式逐步解決A股市場本身在股權設置上的類別股問題,推進一、二級市場的結構優化和有效對接。(3)優化債券市場內部結構。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進一步推進市場化;加快債券二級市場的建設步伐;積極探索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優化資本市場籌資主體結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過度向國有企業傾斜而歧視非國有企業的做法,為不同所有制經濟提供“公開、公正、公正、共信”的融資環境。(5)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重視除投資基金以外的其他結構投資基金如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等的發展,發揮後者在資金來源方面具有的長期、穩定和鉅額的特點,重點加以培育;加快法制建設,加強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監管;重點發展開放式基金和中外合作基金,規範、引導私募基金,使其合法化;培育個人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理念,增強其風險意識。(6)優化資本市場交易的組織結構。除了層次最高的、現有的場內交易市場——兩個證券交易所外,還需加快發展採用先進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現代場外交易市場以及傳統的、分散的櫃枱交易市場(OTC),以便為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融資需求的企業服務。(7)優化資本市場交易工具結構,加快創新衍生交易工具,解決交易工具單調的現狀。

3、提高資本市場效率

(1)提高資本市場靜態效率。鼓勵政府、企業及銀行等各類融資者增加債券和股票的發行,鼓勵個人和機構、國內和國外投資者增加資本市場的投資,提高資本市場的機構效率;放鬆政府對資本市場的一些不必要的管制,減少各類主體進入市場的障礙,縮短其交易的時間,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2)提高資本市場動態效率。建立既有為大企業服務的場內交易市場,也有為廣大中小企業、成長性企業服務的有組織的、或集中或分散的場外交易市場,滿足不同融資者和投資者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提高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動態效率;通過提高券商的資本擴張能力、業務創新能力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其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提高券商的動態效率。

4、完善資本市場監管

(1)完善監管的機構體系,建立集中監管和分散監管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機結合的監管體制。(2)完善監管的法律體系。科學規劃、系統配套、抓緊制定、儘快出台規範資本市場的基礎性法律法規。根據WTO的有關協議,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逐步與國際慣例和國際規則接軌;對已制定的法律法規,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3)完善監管的自律體系。發揮自律組織作用,強化資本市場從業人員自律、證券經營機構自律、證券業協會自律。(4)完善監管的外部社會監督體系。加強新聞輿論及社會各界對資本市場的監督,加強會計師、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對資本市場的監督.(5)完善監管的政府行為。放棄計劃經濟思維,退出越位領域,在市場有效的領域政府絕不干預;建立市場猴戲規則,當好市場的裁判,進入缺位領域;樹立成本收益觀念,使監管思路更為現實,也更強調激勵。

5、推進資本市場創新

推進包括產品創新、制度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各種資本市場創新。其中,產品創新是整個資本市場中最重要的創新活動,其他形式的創新服務,要為產品創新提供配套的實施環境。使各項創新活動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市場創新體系。

(二)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

1、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體制創新

進行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建立起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主的銀行體系,這是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良性互動的條件。以資本市場為依託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必然要求與資本市場進行資金良性互動。

2、鼓勵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發展網上銀行業務

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將有利於提高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的效率,降低資金流動成本。目前,網上銀行業務在我國已呈蓬勃發展之勢,但還未形成穩定的利潤來源,業務品種、技術手段和風險管理能力還很有限。因此,應儘快出台網上銀行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審批程序和監管原則,推動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提高服務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

3、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鼓勵商業銀行擴大中間業務

也即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鼓勵商業銀行擴大結算性中間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性中間業務、證券基金等的託管業務、擔保性中間業務等。同時,適當允許商業銀行開辦投資諮詢、財務顧問等風險小的投資銀行業務;允許商業銀行代理部分證券、保險業務,包括開展代理保險、證券託收;擔任保險公司的財務顧問;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通過相互拆借、債券回購、國債買賣等方式融通資金等等。同時,規範中間業務收費市場,明確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進行收費的權利,減少中資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可能受到的不必要干擾;明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費率標準。中國銀行業協會成員間要協商確定收費費率,防止惡性競爭。這是在促進商業銀行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的同時,又無形地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互動。

4、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鼓勵商業銀行研究和適當開展金融衍生業務和資產證券化業務

金融衍生產品的有效運用可以降低銀行風險,增加銀行盈利;而資產證券化不僅能夠提高銀行流動性,而且為銀行與資本市場資金互動奠定了基礎。隨着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利率自由化和人民幣可兑換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還可以研究開展即期、遠期、外匯期貨等外匯交易類業務這也將有利於推動商業銀行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三)推動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合作

1、建立適當的資金管道

銀行資金流向資本市場的管理政策應該“疏堵結合”。要繼續允許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繼續允許證券公司向銀行申請股票質押貸款,但必須規範運作;要積極準備並在適當時期推出非券商股票質押貸款,包括開辦企業股票質押貸款和個人股票質押貸款。除了股票質押貸款可以用於購買股票外,不得用其他任何貸款炒股;從短期看,對銀行資金進入股市要從嚴監管,長期則要放松管制,必要時要修改有關法規,允許商業銀行進行股票投資;在考慮股市承受能力、保持股市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積極支持商業銀行上市;允許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券,增加資金來源,改善資本結構。

2、創新複合性或跨市場性的工具以及進行業務的交叉

商業銀行在制定必要的制度性防火牆基礎上,其業務應逐步向資本市場的邊緣業務、部分核心業務甚至衍生業務拓展。銀證之間工具的複合與業務的交叉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國商業銀行目前93%左右的利潤來自於傳統業務的局面將會得到根本的轉變。

3、通過資本市場的平台,推進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證券化

銀行上市,只是商業銀行開始融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步。而證券化的另一種形式:銀行優質資產證券化將極大地改善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以未來收益權的轉移為代價將未來的不確定性,即市場風險轉移到銀行體系外。從商業銀行角度看,推進資產證券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賦予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以流動性,從而達到轉移風險的目的,通過風險的流動和轉移,改善銀行資產的質量。

4、改變金融機構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

一旦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之間開始出現工具的複合和業務的交叉,那就必然要求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作相應的調整和變革。而且,銀證合作的開展,客觀上也需要在金融的組織架構上設計一道制度性的防火牆,有效地過濾風險,衰減風險的傳導機制。我國目前的金融組織結構已經難以適應提升金融綜合能力這一目標。金融集團化的模式將是改革的方向。

總之,隨着市場化的推進、金融體系的完善、信息技術的進步,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的資金互動在我國會進一步健康、穩健地發展,從而更好地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軍.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背景和途徑[J].新金融,2003(3):2-5.

[2] 宋清華.我國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互動性分析[J].金融和保險,2002(11):104-108.

[3] 海通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信息障礙與改進策略[J].資本市場,2002(2):58-61.

[4] 桂荷發.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互動[J].金融透視,2002(2):12-18.

[5]韓志國.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J].經濟導刊,2001( 2):35-29.

[6] 桑向良.債券發展趨勢[J].資本市場,2002(11):13-14.

[7] 竇建中.銀行業市場競爭趨勢[J].資本市場,2002(2):12-15.

[8] 王國剛.公司債券之我見[J].資本市場,2002(3):34-39

[9] 田行.關於證券借貸市場的幾個問題[J].國際金融研究,2002(8):72-78.

[10] 孫森、劉毅.資本市場發展對中國商業銀行業的挑戰[J].國際金融研究,2002(4):32-36.

[11] 張超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J].中國城市金融,2003(4):62-64.

[12] 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金融年鑑[R].北京: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 2002.

[13] 李劍閣. 站在市場化改革邊沿[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

[14] 吳曉求.現代金融:市場·機構·工具[ 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5]李揚、王國剛. 資本市場導論[M]北京: 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16] 張荔 張東輝.虛擬銀行革命---客户、銀行與未來[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1.

[17]李揚王國強 何德旭.中國金融理論前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18] 李揚、何德旭..經濟轉型中的中國金融市場[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9.

[19] 萬建華 陳正中.商業銀行專家管理[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20]張亦春.金融市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1]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zhengqi/6987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