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辛亥革命觀後感15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15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1500字(一)

辛亥革命觀後感1500字

在公司團委的關懷組織下,我們部分青年團員觀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講述了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勝利,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為袁世凱取代的過程。

從影片而言,影片整體符合史實,但在秋瑾赴死、林覺民《與妻書》、黃興與徐漢達等情節上過於煽情,這可能是商業電影的通病,由於電影篇幅限制,許多細節也被忽略,當然導演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作為辛亥革命重要的戰役——武昌起義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為導演張黎經過考證後,發現武昌起義勝利不過是件偶然的事件。這也説明歷史常常是在種種偶然事件中被創造的。

儘管電影沒有將辛亥革命詮釋得完美,但在紀念辛亥革命12019年期間觀看此電影卻能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再次回顧辛亥革命,學習當時的革命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響意義,其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思想上的影響,劉少奇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使得更多的有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為一個民主共和的夢想拋灑熱血。但在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凱作為原清朝的官員,其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當上大總統卻是為再次恢復帝制,在其領導下的中華民國自然無法在臨時綱領的指導下運作。孫中山1921年寫信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時也提到“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他在遺囑中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總結辛亥革命最終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性。資產階級革命者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們可以付出一切與大清王朝一戰,但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已經擁有政權的革命黨人趨於保守,希望以和談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後,為了促使清帝儘快退位,在未徵求他人意見的前提下,向公眾提出了“誰讓清帝退位,就將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這個觀點,最終讓袁世凱不費吹灰之力就竊取革命果實。二是武裝力量不夠,缺乏強有力的軍隊。辛亥革命雖然勝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權力還是掌握在擁有軍隊的地方軍閥手中,南京國民政府並沒有真正掌握軍權,也就喪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三是缺乏廣泛的羣眾基礎。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其指導思想,發展方向都以資產階級為主,沒有從廣大農民羣眾出發,無法為人民解決温飽等基本問題,難以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認為在今天仍是值得廣大青年學習的。我們的身邊就有黃花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們,辛亥革命的勝利是當時的有志青年拋棄富裕的生活、拋棄家庭妻兒、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之後12019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將個人的命運融入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的滾滾洪流,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比較現面臨轉型的中國社會,各種社會問題產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處處可見,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應該進行自我反思。

特別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走在社會文明建設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業務中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發揚創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參與政治,為社會有利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帶頭傳播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例如近期發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車碾事件中路人視而不見的行為足見社會道德的倒退,我們必須勇敢地站出來,做出表率,改變這些窘境。我們不需要如先烈般犧牲生命,只要我們表現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青年應有的形象 ——在需要我們的時候主動伸出手,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電影出現不少關於革命目的的解釋,歸根到底,革命是為了明天我們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國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卻未可言“幸福”,需要我們個人及集體繼續努力奮鬥,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與諸君共勉。

辛亥革命觀後感1500字(二)

國難當頭,捨我其誰?這是我觀看大型電影記錄片《辛亥革命》最大的感觸。我們中華民族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得以不斷地走向繁榮富強!

影片從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革命?為什麼一個女人、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為什麼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夥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為什麼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

因為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脱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孫中山先生如是説。為什麼?

翻開中國近代史,觸目驚心!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困難:擺脱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脱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着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觀看辛亥革命這一斷歷史,儘管我們知道:192019年的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侷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説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名垂千古的功績啊!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2019年前,沒有那些國難當頭,捨我其誰勇士們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着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

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實際可考人名為89人)、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為孫中山遊説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後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還有: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為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願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是中華民族新生的不滅的源泉,是魯迅所説的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

同學們,今天,不應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也不應容許那些將自己的家庭、個人幸福奉為最高人生標準的人對革命者進行肆意及陰險的誹謗。我們的國家也不夠強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我們國內、國外不斷地製造事端,挑起民族危機、國家危機,我們又怎能掉以輕心?

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裏的人們,怎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裏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

天下興亡,捨我其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o0xx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