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師的温情記憶:鄉村往事

教師的温情記憶:鄉村往事

有人説:童年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應該過好現在式,過去式忘掉就好了。有人説:童年雖然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這段過去式非常令人難忘,所以不能忘記。也有人説:童年,有喜有悲,忘不忘都沒關係。但是,我覺得:童年時的我們,幼稚可愛、天真爛漫,雖然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雖然那時有喜有悲,但是,這些都是再也回不來的。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令人難以忘卻的事。

教師的温情記憶:鄉村往事

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生在農村,從小是在農村度過的,記憶裏還保存着那段歲月的經歷。

老家以種紅薯、水稻為主,那個時候從種田到收割都是很原始的手工方式。犁田看似簡單,要駕馭好牛和犁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好的;甩秧即要力量還要技巧,紮成一小捆的秧苗劃出一道拋物線,精準而均勻地落到稻田的各個部位;脱粒的方式很特別,長長的杆子頂部裝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平板,揚起來轉一圈,平板正好拍打在稻穀上,使穀子與稻梗脱離開來;揚穀是一件十分辛苦的農活,要選擇有風的晴天,女人站在高高的長凳上,舉起盛有稻穀的簸箕徐徐倒下,男人則用特製的大木鏟,一鏟一鏟地將稻穀向空中拋起,穀粒與草穗在風中分離。

農民種地靠天吃飯,不太肥沃的土地遇上旱澇收成更低,交完公糧,分配給各户的糧食就有限了,因而紅薯也就成了日常主食之一。

小時候住的全是土牆茅草頂的房子,一大幫孩子擠住在土坯磚砌成的牀上,稻草為絮,寒冷的冬天,就在堂屋裏架起大樹根燃燒取暖,小手小臉被薰得黑乎乎的。

農村用的很多東西印象深刻,估計現在剩下的不多了。

家裏用的灶可以稱得上是節能型的灶具,土坯壘成,煙囱直通屋頂上,前後兩灶膛,分別擱置兩大口鐵鍋,燒的是樹枝、稻草和樹葉,前面的鐵鍋用來煮飯炒菜,後面的鐵鍋用來燒水,充分利用了所有的熱能。

石磨是農村常見的加工工具,小磨子直接用手推動,大磨子則連着幾個長杆,通過槓桿推着磨盤轉動,用來將紅薯、玉米磨成糊,常在煤油燈下推磨,大人負責把紅薯或玉米放進磨盤上的小洞口,磨成糊狀物,然後用鏊子加工成煎餅,也是現在人最喜歡的食物。

那時大人抽的煙是自制的,將一種大片葉子(我不知道是不是屬於煙葉類的)曬乾,一片一片疊起來豎向夾緊,用木工刨子刨出葉絲,或裝煙斗或自制煙捲,煙濃嗆鼻。我曾偷偷地嘗試過爺爺的水煙袋,結果灌了一大口濃濃的煙水,吐得一塌糊塗。

下雨的時候,戴斗笠,披蓑衣,我特喜歡這身裝束,穿在身上精神,像個小大人。老家的土是黑色的,很粘,人們使用一種特殊的雨鞋(大概是叫木屐吧),全是木製的,鞋底部有兩道不低於兩公分的木腳,不易粘土,走在石板上“踢踏、踢踏”地響。

小的時候,大人忙着農活,我們在旁邊玩,有時跟着爺爺放牛,只騎過一次牛,在牛背上晃得不行,趕緊下來了。有一次一個人看着牛,牛跑了,嚇得我哭了起來,以為把牛弄丟了,被爺爺好生笑話了一頓。農村的牛蠅個兒真大,游泳的時候經常在小夥伴頭上嗡嗡嗡地盤旋着,嚇得我直往水下鑽。

最喜歡的是跟爺爺打豬草,河水清澈見底,水草在水下輕輕搖擺,小魚穿梭其間,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我蹲在河邊目不轉睛地看着,思忖着,我若是一條小魚該多好。河裏還有很多野菱角,四個角的,長大後再也沒吃到過這麼甜的菱角了。

……

如今,城市在變,農村也在變,農民的敦厚淳樸、吃苦耐勞的本質不會改變。

每當我看到綠油油的稻田,聞到泥土的氣息,總有一種親切感湧上心頭。

童年已成為過去,只容我在記憶的長河裏慢慢追溯。而那些過去了的,便成了永遠的回憶,我站在原地,回想往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8nr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