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鄉村教師採訪筆記:在理想的陽光下燦爛

鄉村教師採訪筆記:在理想的陽光下燦爛

教育是平凡而又神聖的事業,言其平凡,因為其過程質樸無奇,斗轉星移的歲月總得一一走過;言其神聖,在於其終極影響重大,對人生對社會的意義非尋常可比。

鄉村教師採訪筆記:在理想的陽光下燦爛

以平凡築就神聖,在這漫漫的歷程中,鄉村教師因為其面對相對嚴酷的環境,總要付出更多的艱辛,是崇高的使命感,也是一份追求理想的心性,使他們樂於其中,無私忘我。

他無悔於快樂教育的夢想

最早認識 張永輝老師,是在85年前後的什字中小,因為朋友的介紹,走近了畢業分配不久,即以出色表現享譽學校內外的他。然而那次的造訪,映像最深的卻是看到了他的畫。

走進他那間顯得逼仄,卻很是整潔的辦公室,牆上的幾幅炭筆素描吸引了我的視線,流暢的線條,人物逼真飽滿的神采,讓熱戀過美術的我心動,端詳之間不由得心生欽慕。

那時候的張老師,帶着一副文弱書生的靦腆,然而眼神明亮睿智。從朋友的口中得知,張老師師範時就以出色的繪畫特長,被學校美術老師認作高足,畢業後即參加了美院的進修。

拜別張老師時的想法就是,這樣有悟性的藝術苗子,終究就是要飛出去的鳳凰,對他而言純藝術的路子可能更適合。因為也觀摩過他學生的畫作,以為耽於啟蒙教育真的有些屈才。

再會張老師,已是xx年的年初,往xx教育編輯部上班的第一天,就碰上他前來送校刊。20多年不見,已是人到中年的他,睿智的神情裏更多了些敦厚温和,未變的是依然的樂觀。

其實也還大致知道他的經歷,讓他出頭的卻不是藝術而是語文教學。xx中小供職10多年,90年前後的賽教選拔他被調往縣xx國小,多年的畢業班教學,一份讓學生快樂學習的夢想,成了他人生的軌跡。

20多年的國小語文教學中,他潛心國小生快樂作文教學實踐,積極參與創新作文課題研究,經心組織校內文學社團活動,有他的率先踐行也有學校及同行的支持,位於縣域中心的東小成績斐然。

張老師是十足的理想主義者,許多人搞教研也許就是以上邊定性的“好評”為終點,張老師為的卻是一個日益壯大的夢想,為的是一個個懵懂的少年在快樂學習的境界上成長的希冀。

於是他的教研教改正是以別人的終點為起點,當一個個的紅本本在握以後,他默默的做了諸多費心費力的工作。編輯出版《國小生快樂作文集》,分章節多角度進行指導,一篇篇的書寫了習作點評。

學校小溪流文學社的社刊《小溪流》,他悄無聲息的編到了第22期,從稿件收集到文字錄入修改,從版面設計到印刷發行,教課任務並不輕的他,犧牲休息時間並時時熬夜苦作,幹得投入忘我。

“xx文學”“心動筆會”“成長足跡”“愛心感悟”“景象素描”“讀書做人”“快樂日記”“校園藝苑”,《小溪流》以這樣的一些欄目,讓一個個快樂成長的孩子笑靨,綻放成悦目的風景。

時至今日,不知道張老師是否已捨棄了他曾經藝術家的夢想,但相信沉浸於快樂育人之平凡勞動中的他是快樂的,也相信為夢想而活着的他此生無悔。

他痴情于山長水遠追求路

早就認識任老師了,認識他作為教師的一面,卻是在做了他學生的後續老師之後。可能在業內的同行一面,更多的是認識他作為業餘作者的成就,領略他為師的一面,一份感動欽佩由衷了。

見多了學生搬挪套作的俗文,一種渴求樸素真情的期待下,總想引導其從切身歷練的人事中找素材,於是如《回憶我的____》這樣一類題目那時也命給學生,要求就是:真實,真切,生動。

父母師長,鄰人同學,可寫的應該很多,可大半兒作文一一批過,或淺薄浮泛,或質木少文采,太多隔靴搔癢的抒懷,讓人不堪卒讀,正欲逃離之間,偶然翻開的幾篇,卻就抓住了痛苦者的眼球。

這幾篇寫的都是他們的老師,國中時的語文老師。別具一格的教學風格,設身處地的思想撥正,從一顰一笑的神態細節,到曾經侃侃而談的經典話語,再到給予自己的終極影響,敬仰之情悠然。

感覺那老師就是如在眼底,他是曾經歷歷在目的熟稔,卻就是輕易難得表達到這步田地,細加考究知道,幾位學生果然就是任老師的弟子。是受過任老師教導,開啟了慧心的文學愛好者。

歷來覺得能做得他人的一字之師容易,要做成他人的人生之師卻非易事,細心觀摩之下也就覺得,蒙受任老師教導過的弟子其較為特別之處,首先是敢於放手閲讀,具有獨立思考的膽識。

其次的特點就是,為痴情的一份嚮往捨得付出。真正受過任老師影響的那些學生,家境不濟可能衣不鮮亮,人人卻捨得為喜歡的名著搞花費;智力受限某些功課可能偏差,對文學的痴迷卻稱得上超猛。

翻閲過他當年批閲過的作文簿,洋洋灑灑的批語有時超過一兩頁,字裏行間閃爍着的是火種。“人生能幾何,為自己鍾愛的事業,看準了那就去付出,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懦弱趴下。”他這樣教弟子。

任老師算得上有夢想的真文人,他曾捨棄可供消受的假日,騎單車遊歷視野可及足跡可至的名勝故地,遠避世俗享受而致力寫作,先後有長篇小説《入雲深處》《寂寞天路》《盲區》及諸多散文出手。

然而立身為師,20多年來,他鐘愛的也還是語文教學這一平凡的崗位。談及曾教過的學生,他總會如數家珍一一訴説與他們相處的一些細節,一種平等關愛的神情,一種由衷的呵護期待令人動容。

而任老師,也是用心從事過校園文學組織和發動的一位。一年多以前,他獨立編辦的校園文學報《山菊》,創刊之後即以取法乎上的較高品位,涉獵縣域內外的文屆時文,短短的時間裏出版20多期,在周邊學校產生不小的影響。

他讓人格在矢志堅守中飽滿

他本是我的尊長,最早認識他卻是因為偶爾讀到他的幾篇美文,那是發表在市報副刊上的《守住自己》《想做一回放牛郎》《重回牛氏巷》。

那是些很見個性的文字,清新雅緻的文筆承載着很有硬度的思想,從中可見渴望詩書長遠能有作為的他,面對現實人生遭際嚴正自守的心路歷程。不羈的靈魂,堅貞的抉擇,陣痛與喜悦俱在其中。

以從教的經歷論,他該是我們的老前輩,是大學聯考制度恢復之初奉獻才華,撐起過靈台教育半壁江山的老教師之一。然而他更是把一種教育的信念火炬捧到了這邊的,我們今日的忘年之教友和文友。

有機會在他的身邊為師,我們在他的言傳身教裏真的受益多多。當各種理念打架而深感取捨無措的時候,當一番真誠的努力換來幾近等於徒勞的結果時,他篤定的寬慰和指點,能讓我們重新振作。

他以寬厚的長者胸襟深切關愛學生,他以文人的悲憫情懷思考人文傳承的出路,愛之切、思之透使他的語文教學高屋建瓴,具備着一種人格感召的魅力,再搗蛋的學生也信他服他,能自如走向進步。

他是專注語文教學多年而熱情不減的一位,剖析課文能從文脈、情味入手綱舉目張,指導學生習作能從事理、人情切入順勢而就,他更以自己真誠為師的風範和修煉心性的習作,引導學生文道共進的人生。

二中的校刊《春塬》上,曾先後刊發過他的《燒垃圾的孩子》《陪着媽媽走路》《讀山》《仰望塔吊》《感動別人》《凝望小屋》等,篇篇文筆別緻,分量凝重,深得閲讀者的喜愛和稱道。

如上的一些作品中,有對童心的體察,有對人生的感懷,有對真善美的憧憬,包藴着對育人之道的思考,讀他的作品,對學生是文法和精神的有力的感召,對為師者是教育智慧和熱情的啟迪。

時光倥傯,他今已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崗位上度過了40多個春秋,遭遇眼疾時而視覺模糊,但一份痴愛的熱情總令他做着超長的發揮,學會了電腦操作,不光時有清俊的文字出手,還經常幫學生打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努力贏得同事的信賴,更贏得學生的敬仰。還在蒙受他教誨的學生,以他的為人、治學為楷模,勤勉用功的做人為文,那些走向社會的學生,也真誠的依戀和擁戴着他。

在實用主義氾濫,教育有時顯得輕薄無力,許多人“理智”內斂於只掃自家門前雪的情形下,看他依然熱情不衰的作為,讓人頓感一份教育理想之光的温暖,也懂得了一份堅守的可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jm9y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