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如何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

如何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

編者按:課堂討論,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課堂討論,就是要讓學生敢於發言。那麼如何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呢,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如何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

課堂討論是一個尊重學生,探求真理的民主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為學生髮展個性和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廣泛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久性。下面這一節“平行線”的概念的教學課就充分體現了課堂討論的民主陣地作用,讓我們來看看:

在學完平行線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質之後,教師按照書上的要求向學生提問: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係?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然後每組派一位代表上台陳述自己小組的觀點。教師事先鼓勵學生説:“今天的發言只有‘説沒説’,沒有‘錯沒錯’,也就是説只要言之有理,你們的結論都會得到讚許。”

首先,學生A帶頭説:“有兩種位置關係,相交和平行。”

馬上有學生B説:“我們認為有三種位置關係,相交、平行和重合。”

這一下大家就説開了,有説贊成A的,有説贊成B的。教師這時候順水推舟,叫大家再次討論:不管你贊成哪方,你得説出理由。片刻,討論結束,我先請贊成A的同學舉手,有7位舉手(以下稱為A類同學),又請贊成B的同學舉手,有31位舉手(以下稱為B類同學)。

學生c説:“我們贊成B,因為重合,既不是相交也不是平行,應屬第三類。”

學生A辯駁説:“兩條直線有公共點就是相交,重合的兩直線是有公共點的,所以重合屬於相交。 ”

學生D反對説:“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而重合時卻有無數個公共點,所以重合不是相交,應屬第三類。”

這時A類同學有點不知所措,B類同學有點得意。過了一會兒,有位女生E想説又不敢説,老師叫她大膽一點,她紅着臉説:“我的想法不知對不對。”在老師的鼓勵下,她終於上台了。

學生E:“我想重合是相交的特殊情況,我們只要繞着相交直線的交點(她用事先準備好的兩支筆做道具),慢慢地轉動其中一條直線,兩條直線就會重合。所以重合是相交的特殊情況。”

這位平時學習不怎麼樣的學生,讓老師感到吃驚,這種運動思想居然能在普通學生中形成,於是老師趕緊説:“同學們,她説得太好了,我們大家拍手鼓掌。”所有同學都為她鼓掌,這位女同學為大家贊同她的觀點而感到非常高興。這會兒輪到B類同學尷尬了。過了一會兒,有人打破了沉默。

學生F:“照她(學生E)這麼説,我們如果在相交直線中固定某一條,在另一條直線上取一個非交點的固定點(也用事先準備好的兩支筆做道具),這條直線繞着所取的點轉動,會從相交慢慢地變成平行,這樣平行成了相交的特殊情況,平行、相交屬於同一類,這不成了笑話?”

學生的辯論能力開始顯現。這時候老師專注時機説:“同學F説得太好了。不過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兩條平行線看上去好像是相交的例子呢?對!鐵軌的遠方看似相交,高空中平行的電線也是這樣。有人正是根據這個特點,約定兩條平行線在無限遠處相交,從而就產生了一門數學分支學科——射影幾何。同學F所説的現象在平面幾何中是一個笑話,而在射影幾何中就不是笑話了。”

老師繼續説:“到現在為止,對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係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有人主張分三類,有人主張分兩類,也許有人已經傾向分一類了。如果有人問我到底分幾類,我只能老實地説:不知道!我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覺得都很有道理。事實上,不同的人,不同的書往往有不同的説法,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以後哪個同學在數學上有成就的話,就給出一個定論,免得以後的人再爭論不休。”

一節愉快的數學課就這樣結束了,而下課時,一個學生找到老師,她以一種期盼着老師讚許的目光看着我説:“老師,我還是認為分兩類比較好,因為課本上説‘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所以説只要不相交就是平行線,而重合屬於不相交,所以重合是平行的一種。”

這位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全體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在討論開始之前,教師就明確討論的“標準”,讓學生明白:發言只要言之有理,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打消了學生緊張的念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們在討論中“爭吵”,充分發揮主體意識。每個學生在教師良好的引導下有了躍躍欲試的衝動,進而積極參與到了熱烈的討論中,促進了思維的活躍性。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在討論中漸漸顯現,充分顯現了自身學習的主體地位。

“輕視”標準性

民主的課堂討論沒有顧慮,不用擔心回答是否符合“標準答案”。沒有顧慮,使得師生都成為探究真知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獲得知識,主動探究,積極思考,有利於激發求知慾,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富有創新性的課堂討論改變了過去學生規規矩矩,揹着小手,從頭到尾聽教師“滿堂灌”或一味回答教師“滿堂問”的教學模式。課堂討論把一個班分成若干小組,讓每組學生湊在一起做做、算算、畫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文化基礎等,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討論問題,讓學生不要有所顧忌,暢所欲言,大膽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關注求異性

在自主互助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十分珍惜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問,敢於表達不同意見和看法,敢於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奇思妙想,迸發求異的火花。教師應該保護學生求異的想法,切忌當頭一棒,組織其他“正常”學生對“怪異”的“恥笑”,讓“怪異”學生的“正義”得到伸張!所以,教師在設計討論題目的時候,應該注意採用開放式的題目,讓學生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放飛自己的思想,鍛鍊求異的思維。

當然,由於學習能力的差異、個性的差異等因素,每個成員參與討論活動的程度不一。對於不積極參與討論的成員,教師要激發他們的表現欲,鼓勵他們爭取發言的機會;對於發言無論好壞的成員,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反饋,使他們明白討論在言之有理的基礎上可以暢所欲言;對於發言過於宂長,或不注意聆聽他人的發言,甚至打斷他人的發言等的成員,教師則應該通過語言或身體暗示,加以制止,力求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採取層次性

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還需要對討論方式進行恰當的安排。比如,對於較容易,互相啟發就能得到答案的問題可採取同桌討論;對於稍有難度,意見分歧較大的問題,可同小組內幾人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可採取組間討論,甚至以辯論的形式開展。真正的課堂討論,既可以活躍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重視效果性

我們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經過討論,有的問題能夠解決,有的問題還是一知半解。那麼,教師在積極參與學生討論的同時,還要做好指導。對討論結果及時進行總結;對錯誤的、不全面的回答要及時糾正,以免產生模糊認識。所以,課堂討論不應該只看到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是否達到應有的效果!

作者:思榮

公眾號:一個人的教育筆記

標籤: 課堂 陣地 民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jgwm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