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通用9篇)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通用9篇)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1

調查人: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通用9篇)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調查地點:

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城關鎮

調查背景:

本人今年暑假參加了我院組織的“您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活動,在調查中對橫山縣城關鎮的十户農户以及一處行政村領導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後在橫山縣縣委,縣政府,國税局以及審計局進行了相關數據的調查。發現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總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如下文。

根據我所調查,橫山縣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萬元左右,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於10萬元。但目前大多數村的經濟現狀都不樂觀。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約,企業改制斷了收入,税費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資沒了收入;二是經濟發展空間小,受制於有限土地資源、資金和自然資源;三是財政轉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預見性支出不斷攀升,正常運轉難以為繼。村級集體往往經濟薄弱、無錢辦事,這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突出難題。

鉅額的鄉村債務對基層組織運轉、農村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1,是違法行政的重要誘因。鄉村出現收支失衡後,鄉村幹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資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對人收取各種費用,因而,農村“三亂”久治不止;為了彌補工作經費的不足,鄉村兩級均熱衷於違規徵用土地搞建設,通過炒地皮,從中獲取20-30%的收益;由於經費緊張,驅使政府機關和幹部採取各種隱蔽手段經商辦企業;為確保正常運轉,鄉村幹部千方百計找門路,以項目建設為幌子,通過非正常途徑,採取非正常手段,爭取上級支持,以彌補工作經費不足。

2、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沉重的債務包袱,使鄉村主要領導整天處於“借新債、還舊債、躲追債”的狀態下,影響了他們謀劃經濟發展的精力;橫山縣的幹部工資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並且還不能按時發放。鄉村幹部為墊交税費、墊付工作經費,每人手裏攥着幾千元、上萬元乃至10多萬元的“白條”,兑付遙遙無期,鄉村千部人心渙散、意志消沉;面對存量和增量均嚴重不足且強制帶病超負荷運行的農村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的社會事業公益設施,鄉村二級無力改造和建設,農村公共產品供需脱節的現象更加嚴峻;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有限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和教育經費被鄉村挪用已習以為常,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基礎教育。沉重的債務包袱,致使鄉村二級運轉困難,公共服務職能難以正常發揮,勢必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同時,由於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致富。

3,有損黨和政府在羣眾中的形象。鉅額的鄉村債務使鄉鎮政府、村委會成為農村最大的債務人。對內,欠鄉村幹部的工資和公款私墊費用,對外,大到欠金融機構貸款、施工單位工程款,小到欠水電費、運費、餐費、辦公用品費,而且在目前狀況下,鄉村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只能採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應對之策,社會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鄉村幹部聲名狼藉,無法開展工作。

儘管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但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難。農民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挑戰。

首先是種養業增收難。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穩定性較大。雖然國家對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但生產資料和機械作業費等持續漲價,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農民從事種養業增收困難。二是產業化帶動難。近幾年農業產業化有了一定發展,但農業競爭力總體還不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還不高,帶動農民增收不明顯。四是政策性增收難。自20xx年起,國家取消了農業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補”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但農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間也在縮小,沒有更多途徑。

一、農業政策執行情況

税費改革前的20xx年,橫山縣農民的税費負擔情況為:農業税28404509元、農業特產税5160000元、生豬屠宰税1352700元、鄉統籌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負擔98元,畝平(按計税面積計算)負擔108元。一些臨時性攤派和搭車收費(約30元以上/人)尚未計算在內。

20xx年税費改革時,橫山縣核減一批不合理計税面積,合理確定計税產量,取消農業特產税、生豬屠宰税,將農業税費門類規範為農業税和農業税附加,20xx年和20xx年因税費改革使農民減負約30元/畝。

20xx年農業税税率由7%下調至4%,全縣農業税及附加總額3304萬元,人平負擔31.98元,畝平負擔35.30元,較20xx年下降67.42%。 20xx年,農業税全免,全縣預計免徵農業税6046.4萬元,從此,農民完全從税費負擔的梏桎中解放出來。

20xx-20xx年,橫山縣共減免農業税10116.4萬元,得到了上級財政等額專項轉移支付。

20xx-20xx年,橫山縣共下援農業税災社減免2163.7萬元,重點照顧貧困村組的農户、五保户、烈軍屬、殘疾人、受災羣眾和水庫庫區內的困難羣眾。

20xx年,橫山縣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發放直補資金970萬元,糧補資金1544.4萬元,使農民直接增收2514.4萬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xx~20xx年橫山縣農民收入情況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及構成的變化情況。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xx年的`2644元增加到20xx年的3681元,5年內增加1037元,增長39.2%,年均遞增8.62%。

20xx—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增長具有極大的不均衡性(20xx年較1999年增長3.97%,20xx年較20001年增長5.3%,20xx年較20xx年增長5.7%,20xx年較20xx年增長7.5%,20xx年較20xx年增長16.3%)。5年中,農民收入雖穩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間增速低於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長規律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和明顯的跳躍性,前四年為低速期,年均增速僅6.17,20xx年為快速增長期,較20xx年增加516元。增長16.3,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純收入增返5.3個百分點。若沒有20xx年的高速增長支撐,就不可能實現8.62%的年均增速。

5年間,農民純收入的構成基本穩定。家庭經營收入佔60.78%,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58—2.5%之間;工資性收入佔36.19%,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34.3~38.9%之間;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僅佔0.87%、2.16%。橫山20xx年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農業增加值9.21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87.4萬畝,糧食總產量85.72萬噸,出欄牲豬134.49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368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8.5%、17.3%、14.7%、8.4%、16.3%。以上數據顯示,隨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為核心的支農扶農政策的頒佈實施,農業和農村取得了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好形勢,糧食生產在短期內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農產品全面豐收,農業效益明顯提高,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成為國家宏觀調控下,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業大縣縣域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二〉、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1、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收入來源渠道依然狹窄。

2、農民收入增長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連,20xx年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是政策效應。免徵農業税不僅使農民減輕了負擔,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根治了農村亂收費的痼疾,使各種巧立名目的搭車收費失去其依附的載體。3、較長時期內農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橫山縣20xx~20__年為例,年均增速僅8.62%,其中,20xx年較1999年僅增長3.97%,20xx年增長5.3%,20xx年增長5.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20xx~20__年的農民收入增長處於停滯和負增長狀態。

4、農民收入的內部分化日趨加劇。今年,我調查了1個村10户農户的收入情況,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佔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佔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佔10%。

三、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

1、農民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持續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歷了10多年的家庭經營後,農村生產力、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已經發揮到了極至,在新的經濟體制、產業格局、生產經營模式沒有出現以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必然進入“休眠期”。20xx年的增產、增收、增效緣於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政策的引扶效應和市場的刺激效應又一次發揮到了極至,要保持20xx年的良好發展態勢已屬不易,要謀求新的發展和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20xx年,我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税從45%下降到17%,許多農產品的關税普遍下調20—30%,國際農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也將下降20—30%,農產品價格回落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產已經無法經受國際國內大市場的衝擊,國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20xx年,農產品價格就遭遇“寒潮”,稻穀價格比20xx年下跌5~8元/50kg。工資收入己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就業機會增多的影響,尤其是城鎮建築業、製造業等對農民工需求大的產業增長強勁,民工外出務工尋找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多。。但是橫山縣的勞務經濟至今是一種自發經濟,管理鬆散,組織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勞務輸出市場。

2、農民增收的風險性係數大。農村是一個龐大的“露天工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農民是“靠天吃飯”。目前,我國農業風險保險制度還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災害,農民就只能望天興歎。

3、農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受思想觀念、認知水平的限制,農民死抱自己的一畝三分自留地不放,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土地浪轉機制難以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作田、養豬、打工不可能使農民收入出現量的飛躍和質的變化,增收動力明顯不足。

況且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卻一路飈升,因生產資料漲價,20xx年橫山縣“二補一免”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收益被生產資料漲價幾乎全額抵消。

透過漲價現象還是可以發現一些不可忽視的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近年來,輿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宣傳有失偏頗。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把農村形勢説得天花亂墜,片面宣傳和誇大成就,對仍在存在的各種問題輕描淡定,給人以“三農”問題已經解決,農民已經富裕的輿論誤導,各行各業,特別是生產資料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就爭先恐後來分“蛋糕”,為生產資料漲價造勢。國家在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前”補貼方面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但真正的“好處”往往落到了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手中,最終受“擠榨”的還是農民。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2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不是所謂的GDP,而應該是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是最具有發言權的。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頒佈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來農業税的免除到按畝的補貼,都讓我們廣大農民的家庭負擔大大減輕,當然這只是國家對刺激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還有許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農村醫療保險等等,這些都為農民是實現增收解決了許多的問題。

一、農民收入篇。

在本次調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僅佔調查家庭總數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這個範圍內,有54%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這個範圍內,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佔到了3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民的收入就前幾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對農民而言賴以生存的農業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農業方面的'淨收入在20xx元以下的家庭佔33%,52%家庭的農業方面的淨收入在20xx—3000這個範圍內。對那些人口多的家庭這點錢如果人均下來就真的沒多少了。調查發現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來源加在一起才佔總家庭的10%。近些年隨着外出打工的熱潮高漲,我們農民們也意識到了守着那“一畝三分的”是多麼的沒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農民掙錢的最佳途徑,也成了大多數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也是當前農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隨着物價的上漲,種子、農藥、化肥等的價格也提高了很多,這就使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又加上農民現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們對農作物沒有很好的養護導致了農業產量下降,這樣農業方面的收入就沒剩下多少了。其實無論怎樣,單純的種植這種作物是無法獲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

二、農民的生活消費。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這主要是些年輕的家庭。對於那些年齡稍微大點的人他們主要用來維持生活,這部分的家庭佔到了15%,因為他們子女的事差不多都辦完了,他們也就沒有太多的牽掛了,現在只要慢慢地賺着錢花着撐到自己麼有能力時候有子女贍養了。他們都沒有想到為自己以後養老,在這裏人有能力的時候都全都是為了孩子到老的時候就依靠孩子了。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選擇了“其他方面”,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辦喜事方面的,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剛成年的孩子。現在無論在什麼地方結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國的房價是那麼的高,即使在農村可能沒有那麼的貴,但對於僅有定點收入的農民來説這也算是一筆超大的開銷了。雖然現在我們農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還是有66%的家庭感覺經濟有點緊張,這些多為子女比較多的家庭,還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畢竟醫保在我們那裏還沒有實行起來。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滿足,僅有2%的家庭認為生活富足了,畢竟離小康水平還有一段距離的。對於比較擔心的問題93%的家庭都選擇了收入沒有保障,在農村幾乎所有的人都處在失業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沒保障有時候不要把身體搭進去就好了,在家裏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風調雨順有個好的收成,而近年來的氣候異常的很難有風調雨順了。其他選的較多的是“家裏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順”,“治安狀況不好”,關於農業方面的幾乎沒有人選擇,或許他們真的感覺種地沒什麼前途了吧!

此次調查的分析,總體而言,農民生活仍處於温飽狀態,過着艱苦的日子。這次調查不夠全面,也不具有太強的説服信,沒有佐證和足夠的資料,但是這是農村真正的實際情況,沒有誇大也沒有虛假的成分。實現農民收支的平衡,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夠使農民更快地邁上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調查人: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3

當代,人們談論最多的莫過於大學生,經濟等問題,是的,大學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被特殊關注的羣體,他們的學習環境、生活情況都在人們的注視下進行,然而對於現如今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問題也是一個備受大家矚目的問題,為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展開一個調查研究。

而且現在普通家庭對子女上大學的態度“知識改變命運!”在今天的中國,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説,上大學依然是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最有效途徑,教育在居民收入差距調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絕大部分的家長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是持非常積極的態度,即使是在現在高等教育收費並非十分合理的狀況下,家長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仍未改變,因此許多家庭為了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寧可拿出高昂的學費供子女學習,以求將來改變家庭的面貌。

本次調查我們以問卷調查為主,為體現問卷的真實性,有效性。我組共發放了100份問卷調查,有效回收98份。同時我們也採取了隨機對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調查,這更體現了我們調查的多樣性,真實性。此次調查表明:本校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總體上講是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學生需要國家的大力幫助。

在此也表示對那些接受調查的同學表示感謝!

我組調查過程如下:

一.調查背景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社會進步,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上。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政府在教育事業這塊更是加大了投資力度,諸如生源地貸款、高校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各種各樣的政策陸續出台,使廣大學子圓了大學夢。在此種情況下,我們要調查一下廣大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因為上學所花銷的費用對家庭的影響。此次活動,我們調查小組把地點放在了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上。

二.調查分工

我們開了多次會議並討論。我們調查小組共有六人,我們分為三組,每組兩人,第一組為實體調查,即到學生中去做走訪問卷調查;第二組為前期資料收集,調查期間的溝通協調;第三組為後期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等後期工作,最後大家一起寫總結論文報告。

三.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狀況,從而引導大學生對自身有更明確的定位,樹立正確的理財目標及消費觀念。在危機四伏的時代能夠從容面對挑戰,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為家庭經濟有所貢獻。

四.調查內容

我們在調查之前,收集了很多前人做過類似調查的文本,學習了其中好的方面,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精心設計了很多問題,有對家庭經濟的,父母工作的,家庭成員的,個人花銷的等等。

正文:

現在就我們的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如下:經過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通過網絡和問卷我們掌握了許多資料,有一百多位的熱心同學參與了此次調查,我們很欣慰。

1. 在我們的調查人員中,有多達將近62%是男生,由於調查是在我們自己學校進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學校的男女比例問題。調查中對其家庭所在地的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學生的家庭所在地是在農村,隨着鄉鎮,縣城,地級市,省會城市的家庭所在地人數都越來越少,對此我們認為大學生來自農村的還是居多的。而且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家庭成員都達到了四人或者更多,其餘的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這也許也是我國計劃生育的成果顯示吧!

2. 對於大學生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調查中外出打工收入佔24%,工薪收入佔了將近34%,其餘的就是務農為16%,經商收入佔16%。對於他們的家庭月收入調查顯示,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在1500—3000、3000—10000元左右,然而這個大學每年學費問題,調查中幾乎都達到了4000—6000,加上同學們每個月的生活費問題,500—1000、1000以上元的都佔了相當一部分,這從中就可以看出現如今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3. 大學生話説都已經是成年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能力了,可是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的生活來源大家都是直接依靠父母,這也反映了大學生對於父母的依賴的確是太大了。當被問及是否願意通過勤工檢學來減輕家庭負擔時,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是願意的,還有一部分説要視情況而定,當然也少些同學是不願意的。然而對於沒有勤工儉學的調查中,他們大多是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當然還有的是為了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也有比較多的同學是説沒有可利用的渠道得到合適的勤工儉學機會,同樣,還是有同學根本不願意的,也許他們的家庭經濟情況好些吧,至少我們是這麼想的。

4. 對於現如今的中國高校的收費問題,這也是同學們及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我們學校收費問題,有30%的同學認為收費比較合適,同樣有23%的同學沒有看法,表示並不清楚,還有41%的同學認為是略有不妥的。對於中國高校

應如何解決大學生的經濟負擔呢?同學們各述主見,有較多還是對這個大學收費是有些意見的,認為要儘量降低對學生的收費,也有比較多的同學希望學校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減免學費,發放生活補助,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學校的東西好像都賣的比較貴,希望儘量降低校內商品的物價,也希望學校能增多獎學金的名額,提供多一點勤工儉學的崗位。

當被問及同學們除了學費、必需的生活費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時,同學們大多都是把錢花在了手機、電腦等消費上,還有同學是把錢大多花在請客吃飯。由於談戀愛而產生的一些消費上,同樣也不乏一些由於攀比等帶來的奢侈消費,也有些不確定的`消費在裏面,這就導致了現如今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狀況了。

下面是我們根據調查表所做出的統計:

根據調查分析我們認為現今我校大學生有以下特點:

1、大多數學生走理性消費路線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衞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要求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而且同學幾乎都擁有筆記本電腦。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針對本小組的調查、分析、研究、我們對現如今大學生經濟負擔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做好整體規劃: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2、養成儲蓄習慣: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户”,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3、樹立勤儉意識: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5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6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4、學會精打細算: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5、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6、勤工儉學: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認為只有這樣鍛練下去,我們大學生才可以擁有良好的經濟觀念,才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使其自身更加努力,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回報父母,也只有這樣可以使他們在走出校園之後,不再成為啃老族、拼爹組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能夠從容面對挑戰,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為祖國為家庭經濟有所貢獻。

在最後我們小組真誠的希望廣大學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並努力改正。

獲得體會:

1.首先問卷要設計合理,對於問卷我們是網上搜集資料和自己精心設計的。

2.調查中團隊要樂意配合,有團隊意識和精力。隨時保持溝通聯絡。有時候也會遇到分歧,不過最後都愉快的解決了。

3.這次我們組開始做的時候沒有規劃,後來調整了,分工明確,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效率提高了好多。

4.一個課題,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分工,需要每位組員的積極參與,需要大家各抒己見,互幫互助。合作,永遠比單刀獨闖天下要高效、容易、完美地多。

5.要學會分析遇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會獨立思考尋求解決的辦法,更要學會向他人請教。切忌遇事便妥協,忌消極悲觀。

6.交談是一種藝術,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彼此談話更融洽,也有利於你獲得最有效的信息。這次的調查,我們深深體會到了這點。

8.當然,我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問卷做的不夠全面,問卷數量有限,問卷時同學不過配合等。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目的:

三農問題一直是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快,我認為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做調查是很有必要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僅僅關係到農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並且我也是在農村長大,因此對農村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做調查就更有必要了。中國現有8億農民,對此我想到應該盯住這個龐大的市場,利用這一機遇發揮好拉動國家地區經濟增長的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利用寒假時間對我所處的農村經濟的現狀作了一次調查。通過對農村經濟現狀的調查,瞭解當前政府對農村發展所實施的政策,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等現狀,研究提高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方案,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二.調查對象:

由於青年人長時間在外,對村裏的發展不是很瞭解,故調查的對象平均年齡為45歲左右。從文化程度來看,人羣總體的文化程度稍低,在被調查人羣中1/2的人只具有國中以下文憑。從婚姻狀況來看,90%都已婚。

從職業狀況來看, 80%的調查者的職業都是務農。

三.調查內容:

個人一般情況,家庭財政收支方面,家庭設施方面,家庭消費方面以及農民對農村的發展建設的意見。

四.調查方式:

由於部分村民文化程度的關係,我主要對本村被調查的農户進行訪談式調查。

五.調查時間:

六.調查地點:

七.調查結果:

通過對農民們的談話,已基本瞭解本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總結如下:

家庭年收入約5000元,主要收入來源為務農,每户有可勞動人口約2人,且多為40歲以上。

目前農村合作醫療已經基本全部落實到位,所有人都能享受醫療報銷,並且現有許多幫助農民的政策,例如糧補等,農民可以更不用擔心成本問題,可以更加放心得掙錢。

從大多數農民得知,當前,農村的交通還是個重要問題,住稍偏的居民還是出行不便,交通工具無法到達家門口,並且有地方的醫保政策,“家電下鄉”就存在欠缺。

總體來説,當前農村發速度正穩步提升,當然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部分地區的交通及政策落實問題。

八.調查體會:

政策方面:我發現農民普遍認為國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為老百姓謀福利,但是其執行到地方以後已經有所變味。

(一)﹑據本次調查所知,很多的村民反映有地方的醫保政策就存在較多不透明的現象。鄉衞生所的藥物的價格更是高出當地藥房藥品價格的幾倍。並且有些村級醫療合作社的醫生在村民購買藥品時,不願意為其進行優惠。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新農村醫療合作政策是一項解決農村治病難﹑看病難這個關係國計民生的問題而制定的,可是在調查中我發現,在一些地方,它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那種效果。

(二)﹑ 在前幾年,剛瞭解到家電下鄉政策之後,認為這是一項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內各個大型商場及走訪農民得知,享受家電下鄉優惠政策的家用電器種類少且偏低端產品,並且優惠款額較低,50%的人認為這不會影響他們是否購買家電的意願,並且優惠款額很難返還到村民手中,並且手續繁雜。

農村收入來源方面:在農村調查的這幾天,我發現農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基本都是靠種地獲取糧食收入,但所佔農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減少。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農民收入來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在本地企業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數賣土地所有權所得。在農户收入中,糧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卻很明顯。

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我來自農村,並作為當代大學生,也瞭解農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異,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無時不刻在關注家鄉的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今年寒假,我選擇新農村建設作為自己的調查主題之一,對家鄉的新農村建設情況作了為期幾天的調查。通過實地調查,採用訪談的形式,對農户及村委進行訪問調查。我認為,新農村建設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資金實力不足,宣傳力度不夠,農村幹部素質不高,沒有調動村民的熱情,村民文化活動單調等,建議要調動普通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熱情,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5

一、前言

二、精心準備

三、調查介紹

2.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xx年第一師範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時間段)。

3.調查地點:xx省xx縣野雞坪鎮。

4.調查人物:第一師範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邵東支隊調研全體組成員。

四、調查現狀

現狀之一:家庭人口多,家庭負擔重

xcx省xx縣農村家庭成員數量調查

單位:户 調查總量120 有效問卷:118

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xx縣大部分的農村家庭的人口較多,一般在4口人以上,一家4-6口人以上的居多,家中有3人及以下的僅僅佔5.08%,4-6口人的高達50.85%,有6口人以上的佔44.07%。家中一般有兩個以上的小孩,有的甚至有6個小孩,但家中一般只有2個主要勞動力,這就使得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大的加重了,這對於農村家庭發展的發展極為不利。

單位:户 調查總量120 有效問卷:118

現狀之三:文化水平低,經濟收入少

xcx省xx縣農村家庭成員文化水平調查

——以家中受教育水平最高的為標準

單位:户 調查總量120 有效問卷:118

xcx省xx縣農村家庭月收入水平調查(全家總收入)

單位:户 調查總量120 有效問卷:118

從上表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xcx省xx縣農村家庭成員的文化水平不高,擁有大專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只佔21.19%,擁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數也僅有22.03%,也就是説擁有高中以上文化的人員還不到50%,而國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員卻佔到56.78%,而且在這些國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員中大多數人是沒有讀過書的或者是隻讀過一兩年書。農村的文化水平嚴重的阻礙了當地經濟和教育水平的發展,是阻礙當地經濟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們再看家庭的月收入狀況,一般的四口(及以上)之家的月收入水平,達到20xx元以上的僅佔到33.90%,大部家庭的月收入水平在1000-20xx元,其佔到42.37%,更有23.73%月收入低於1000。這與野雞坪的人均收入水平(3516元)相差較遠。再比如説,維持一個四口之家的吃穿住行,再加上家中有小孩讀書和老人要看病,一年下來,基本沒有錢結餘。基本上可以説,也就是解決了温飽的問題,如遇上特殊情況,温飽問題都將受到威脅。

五、影響xx縣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農村家庭勞動力思想觀念和素質是制約農村家庭經濟增收的首要因素。

農村家庭務農人員的素質低是制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瓶頸”。xx縣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 留下的是老年人和婦女在家務農。因此, 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能力差, 推廣運用農業新技術的難度較大, 一些先進的、實用的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很難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造成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價格、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低, 而投入的勞動成本較高的尷尬局面, 勢必影響農民增收。

(二)農村家庭勞動力現有勞動技術、技能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制約農村家庭經濟增收的重要因素。

勞動強度大, 勞動報酬低。當前農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勞動力富餘的問題, 為了生計, 紛紛到城市去打工, 但由於大多數文化素質低、往往從事的是一些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工資報酬低的簡單勞動。據調查瞭解, 在一般建築工地上打工, 每天的勞動時間長達10—12個小時, 甚至更長, 但其每天的工資只有20—30元。由此可見由於農村家庭勞動力的技術、技能水平不高,其只能從事勞動強度大,勞動報酬低的工作。

(三)農資價格的過快上漲和其它生產成本的增加, 是制約農村家庭經濟增收的重要因素。

為了維護好、實現好農民利益, 儘管政府部門對化肥、籽種和其它主要農資價格的過快上漲問題採取了多種措施, 但由於受原材料價格的過快上漲, 致使化肥、農膜、農藥、汽油、柴油等相關產品價格及運輸價格快速上漲, 從而引起農資價格上漲幅度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幅度, 導致農民生產成本的增加, 影響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

六、促進xx縣農村家庭經濟收入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對農村家庭勞動力的技術培訓

我國大多數農民只能從事簡單傳統的耕作或只有從事傳統的農業經驗和技能,農村勞動力科學文化素質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要發展技術含量高、價值量大的農產品,農民必須掌握一定的農業技術。針對xx縣農村家庭勞動力文化水平不高這一特點,要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水平,就必須加強對農村家庭勞動力技術培訓。通過各種培訓,儘快幫助農村家庭勞動力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使他們適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成為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勞動力,成為種田的能手。要提高農村家庭勞動力農業技術水平,我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農業技術人員責任制度,使市、縣、鄉(鎮)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村指導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第二,在農村舉辦各種農業技術培訓班,免費培養農村技術骨幹,然後進行全面推廣。第三,財政應加大對農業技術培訓的投入,農民掌握致富技術後利於建立農民致富的長效機制。

(二)加強對農村家庭勞動力的信息服務

制約農民經濟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一是技術,二是資金和信息。市、縣、鄉(鎮)各級黨政組織應加強對農村家庭勞動力的信息指導,建立暢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農村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其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因而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東西往往賣不出。為了減少其從事農業經營的盲目性,各級黨政幹部必須加強對農村家庭勞動力的信息指導。同時,各級黨政組織應幫農民牽線搭橋,幫助農民建立暢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

(三)建立幫助農村家庭致富的黨政領導幹部問責制度

要增加農村家庭的經濟收入,需要調整農業經營結構,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信息指導。但只有這些措施還不行,還需要建立保證這些措施得到真正實施的保障機制,這樣才能使這些措施不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要使這些措施能夠得到真正實施,必須建立黨政領導幹部問責制度,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作為考核黨政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

(四)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和科技,增強農村家庭的增收實力,激發其創造力。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教育是一種人力資源投資。勞動力素質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極為顯著。目前我國農村教育基礎薄弱,使大批農村青年喪失了接受高等教育和融入城市社會的機會。一方面,政府在支持九年義務教育執行力度的基礎上,加大財政對農村文化科技教育事業的投入。另一方面,通過農業職業教育以及農技推廣和信息交流等非正規教育形式,激勵和幫助農民增收。當前,科教興農的重點應該放在兩個方面:培育、引進、推廣良種,擴大農產品的門類,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在表現;搞好人才培訓,把農業的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素質的軌道上來,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五)大力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村家庭經濟收入。

據我們調查瞭解,很多人之所以外出務工,是因為在家務農的收入太低,空閒的時間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浪費時間和勞動力。若我們可以在農村開辦一些農產品或其他加工企業,使得務農空閒時間的勞動力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的話,那麼,將會改變農村家庭經濟收入單一的現狀,使得其既能務農,又能在本地務工,充分利用勞動力,大大增加農村的經濟收入。同時,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不會只能賣“原農產品”,這樣可以一舉兩得。

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結構的多元化發展要求我們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略來完成農民增收的艱鉅任務。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6

20xx年6月21日——7月4日,我隨北京大學團委“西部講師團”暨北大愛心社愛心萬里行甘肅路一行16人組成調查組,到甘肅省T縣H鄉進行社會調查和支教工作。期間受到了當地黨政領導,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熱情接待以及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調查組通過走訪農户,同黨政領導座談,開小會等形式,就該鄉的農民生計狀況,當地經濟發展情況,教育發展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調查。這次調查中我們先後走訪了T縣H鄉40餘户農户,現將調查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地社會狀況概述

(一)生活環境

H鄉位於T縣東南部,良恭河穿境而過。全鄉轄14個行政村,137個自然村,93個合作社,2331户農户,11479人。全鄉總面積為128.6平方公里(20xx30畝),有耕地18990畝(其中川地700畝,山地18185畝),有草場29497畝,林地58640畝;年平均降雨量640mm,無霜期190天,年日照時間2093小時,年平均氣温8.1°C,海拔1499m——2400m,鄉政府所在地海拔為1760m。

(二)宏觀社會狀況

T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屬於國家級貧困縣。H鄉去年全鄉經濟總收入為1293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30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285萬元,第二產業10萬元,第三產業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5元。鄉鎮財政總收入62萬元,財政供養60人,鄉財政支農週轉金14萬元。

在農業生產方面:全鄉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8885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4475畝,糧食總產量715.2萬斤,油料產量4萬斤,肉類總產量48.2萬斤(其中豬肉產量43.6萬斤),水果產量4.6萬斤,蔬菜產量150萬斤,人均佔有糧608萬斤。該鄉還興修水平梯田3000畝,並興修了兩條灌溉渠7500米,灌溉面積1500畝。建成中藥材生產示範基地300畝。同時正在對小河子,牛頭寺、米家溝等地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

該鄉的工業基礎薄弱,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全鄉共有鄉鎮企業85個(包括磚瓦廠、銅礦採選廠、礦泉水廠、蜂窩煤廠、麪粉加工、百貨銷售、餐飲等)其中鄉辦企業3個,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40人,收入總額123萬元,淨利潤總額10萬元,上繳税金5萬元。

教科文衞方面:全鄉有學校17所,在國小生1429人,教師61人,衞生院1所,醫生6人,病牀4張;已經完成了“普初”、“義教工程”、“衞生Ⅷ”等項目的實施,全面開展貧困醫療救助。全鄉多民辦教師,待遇低,福利差,所以教師的積極性有待一步提高。絕大多數農民也都意識到了教育問題的重要性,開始會支持孩子上學。但是當孩子(尤其是國中生)產生厭學或者退學的念頭時,相當一部分農民還會因“生計”原因而採取順水推舟的做法。在醫療方面,我們瞭解到大部分農民小病就在家裏熬,大病就去縣裏看,很少去鄉上衞生所,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家境貧困對於相對較高的醫療費用農民只能望而卻步,另一方面由於衞生所條件較差,農民也不太放心。另外,在該鄉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已經開始開展,但是政府的整體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亟待加強。

由於地處山區,冰雹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受自然條件限制該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也急需完善。全鄉14個行政村實現了通電、通郵、通公路;已有韓院和李家院兩村通了電話;沈家壩、菜地灣、江林、韓院、離家遠、大莊6村通自來水;固定電話裝機量60部,移動電話155部,雖然如此,但是在如果碰上自然災害往往會導致與外界一切聯繫的全部中斷,從而造成較大的損失加大受災的嚴重性。同時該鄉還在上級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初步建成了牛頭寺旅遊森林公園,但是也是因為交通條件的限制,使當地的旅遊資源無法得到很好的開發。

二、經濟狀況

(一)經濟結構和農民收入狀況

在我們所調查的7個自然村中,農業產業結構基本相同,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洋芋,穀子等,大部分農民都種植了黨蔘等藥材以增加收入,但是由於近年來中藥材市場不景氣,加上農民地少主要種植糧食以自給只有很少土地種植藥材,所以藥材的收入也極為有限。許多農户家裏都種植有核桃、杏兒等果樹,但是一般也就只有一兩棵,對家裏的收入也無法又太大的幫助。大部分農民都養有牛羊豬。在禁牧的同時,政府倡導設施養羊,現在都採用圈養的辦法。養豬是為了自家殺來吃,在經濟緊張的時候還可以拿來買,牛是用來耕地和運輸的。一般農户家還養有雞,大多也只有幾隻,也有養雞大户,但非常少。

這兩年,由於旱情較為嚴重,因此農作物基本沒有什麼收入。加上種子,化肥等價格不斷攀升,國家實行退耕還林,農户土地減少,農户能做到一年的收支平衡,不虧本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生產出來的糧食很少拿出來賣,大部分是自給。有部分農民由於買不起化肥而僅僅使用農家肥。因此對於當地農民來説,糧食生產僅僅是為填飽肚子而進行的生產活動。種植藥材可以説是農民在農業方面唯一的進項。黨蔘收入多則千餘元少則幾百元。因此,如果某個農户土地較多,藥材種植的面積較大,那這個農户在村裏的生活就會相對較好。農閒的時候有些較為活躍的農民還會尋找一些零工做。

除此之外,這裏的青壯年男勞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遠的出省,近的就在縣城。就我們的調查而言,大部分都是在省外打工,主要是去新疆、內蒙古等地。外出打工的一年能夠掙幾千塊錢,高的能有五六千塊。但是幹了活卻拿不到錢的人也不在少數。

那些沒有勞動力外出打工的農户主要靠家裏的農業收入,但這和那些外出打工農户的收入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村子裏,家境較好的一般是吃國家財政飯的公辦教師、“國家幹部”(其實只是鄉鎮幹部)以及家裏土地和勞動力較多、以及有其它副業收入的家庭。

H鄉現在主要的税收來源是農業税,但是當地税費收繳的透明度不高,很少有農民知道自己交的到底是哪些項目的税費,大部分都是隻知道總額卻不知道明細,農民的解釋是知道了也沒用,村裏説要交就是要交,就算是國家政策不允許的你也沒有辦法。農業税全部採取現金的方式收繳,税收分春秋兩季進行。

當地的勞動力的流出和流入組織形式主要是靠這些打工人員自己的社會交往形成的,沒有正式的組織形式,通常都是有活的時候相互通知,靠自己的關係,也靠自己能夠吃苦耐勞誠實信用。

當地農民每户年均收入800多元的數據應該是可信的,也代表了大多數的情況,但也有不少的農户基本的温飽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並且國家的救濟和社會保障也亟需完善和提高。

農户家境不好有一個很普遍的原因是家裏有長期患病的病人,醫療費往往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包袱,因此農村醫療體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個非常現實和緊迫的問題;另外,家裏缺少勞動力,或者土地不多,只有山地卻無川地等自然條件的限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該鄉的很多農户裝有太陽能灶。經瞭解,向農户發放太陽能灶是屬於縣裏扶貧的一個整體提升計劃的一部分。西北地區,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因此這一舉動受到了農户的普遍歡迎。但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村的太陽能灶是免費發放,有些村還會另外向農户收取20多元錢的費用。還有些村子將太陽能灶的發放作為對農户的一項獎懲措施,只有按時按量完成税費,並主動配合村幹部各項工作,與村裏的關係較為協調的農户才有發放,而那些經常“鬧事”,與村裏對着幹的農户是不可能有的。

(二)税費改革情況

税費改革在當地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很多項目比如鄉統籌、村提留、教育附加費、屠宰税等都已經取消了。但是並沒有減輕農民太多負擔,因為限於當地的經濟狀況,在税費改革之前,當地並無太多的亂收費現象,因此,就調查的農户而言,基本上都覺得現在比以前好,然而在實際上這個在他們的生產活動中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在1997年實行税費改革之後,農民僅僅需要交納農業税(並且今年的農業税按照中央的政策和部署開始減少)和一事一議的防雹費(當地為了防止冰雹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用以籌措資金的一種費用)以及補給民辦教師和村幹部還有當地組織的護林隊隊員的口糧。大概每畝地20元左右(根據調查,各村的税費情況有一定的差異)。

(三)負債情況

儘管農民的負擔有所減輕,但是在當地我們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當地幾乎60%—70%的農户都不同情況的存在着負債的現象。當我們問及為什麼負債時,他們告訴我們,他們買化肥需要錢,看病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有時候收成不好,家裏沒糧食也得去借錢買。信用社裏的錢只借給有錢送禮或者有關係有頭面的人,根本不借給窮人,一般普通人想借點款比登天還難。信用社不貸款給農民説是怕農民還不上,其實很多有錢人借了錢也還是還不上。

因此大部分農民還是主要向親戚朋友借錢,如果家裏親戚朋友有學校的公辦教師,鄉鎮幹部或者在外面做點小生意家境寬裕點的,借起錢來還方便一些;如果沒有,那碰到急事想借錢也沒地方去借。村裏今年就出過沒錢買糧又借不到錢而餓死人的事情。

(四)農民購買力和支出結構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把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開支列為他們消費開支中的最大的一塊(家裏有病人的除外)。一般中等的農户年支出金額都在800——1000元,近幾年來,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尤其是化肥種子的價格還在不斷的上漲,給農民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村裏已經有人因為買不起化肥而是僅僅施用農家肥了。由於地少,種子的用量並不大,但是鑑於當地的晝夜温差大,覆蓋種子的地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

家裏有唸書的小孩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費用就成為了家庭支出的第二塊,村裏國小的收費狀況一般為每學期收取費用50—60元,加上其它書本等雜費也就是60—70元。農民對國小生的花銷和學校收費狀況並無太大意見,但是認為中學的收費實在太高,一箇中學生每年得交近千元費用,高中就花銷更大,更是一般的農民所不敢企及的。

家庭的第三大開銷就是水電費和農業税,這一點在税費改革情況一節中已有説明不再贅述。

第四大支出是人情的花銷,這一項在各個家庭的支出數額差距很大,但是根據當地的習慣,一般親戚朋友結婚生子等喜事都要包幾十塊錢紅包,關係特別好的要到50—100多塊錢。

第五大支出是日常用品。由於受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交通條件限制,村裏居民想要購買日常用品通常是在當墟時走幾十裏山路去相鄰的一個商業相對發達的N鎮購買。一年的日常用品花銷也大概在70—150元不等。

(五)退耕換林政策的實施

當地人多地少,並且以山地為主,自然條件惡劣加上多年乾旱,因此這裏農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在此也成為了突出的問題。根據國家政策,農民每退耕還林一畝,國家補貼300斤糧,20元錢。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農民實際能拿到的只有90——200餘斤不等的糧食,現金沒有。農民對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較為支持,一是認為有利於自然環境的保護和水土的保持(也有部分農民雖説不上原因但堅持認為中央政策的肯定是對的,肯定有它的道理不會坑害農民),第二,國家的補貼在當地來説也是很划算,甚至有時還是高於不退時的收益。但是由於農民實際到手的補貼很少,農民對此也非常憤恨,並且曾經鬧過上訪,這樣退耕還林問題就成為了當地幹羣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

另外,對於退耕還林土地的歸屬當地農民也不是太清楚。按照政策,退耕還林的土地仍歸農民所有,土地上的樹林最終也是農民的,因此農民還是必須繳納相應的税費,許多農民因為不清楚政策所以對此都非常的憤憤不平。這也是造成農民對退耕還林頗有怨言的重要原因。

三、教育發展狀況

如前所述,H鄉全鄉有學校17所,在國小生1429人,教師61人,無中學。當地考上中學的學生一般都在旁邊的N鎮的中學上學,成績和家庭條件允許的可以到縣上去年高中。當地義務教育的落實情況並不盡如人意,雖然當地居民對教育都普遍是很重視的,但是由於家庭條件限制,通常如果家裏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在上國小,就一般會有一個孩子在家裏幫着幹活,通常是女孩子。如果有一個孩子在上中學,那麼家裏其他孩子上學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因此當地很多孩子能唸到中學就很不錯了。當地國小的輟學率也是居高不下。當地關於適齡兒童入學率由一個這樣的説法:春滿堂,夏一半,秋幾個,東不見。這樣的狀況使得入學率的考察價值大打折扣。

根據T縣教育部門的有關領導介紹,本縣的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民辦教師撐起半邊天。鄉鎮幹部向我們説明了原因:主要是公辦教師不願以來,民辦教師雖然待遇不高但是在當地來説也是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工作因此有很多人爭取,但是往往民辦教師自身的素質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另外,由於民辦教師待遇太低(每月只有80塊錢,還不一定能落實,公辦教師高的能夠達到1000元),老師們都不安心教課,而是把教學工作當作減輕家裏負擔,擴充家裏經濟來源的一個渠道,因此老師們除了教課還必須承擔家裏很多的農活和其他的一些事情。真正能夠把教學當作自己本職工作的老師並不多。

根據當地鄉黨委書記的介紹,H鄉從99年開始採取鄉上級要一點(立項投資),部門幫一點,鄉政府投一點,村上拿一點,羣眾擠一點,拆下的舊木料磚瓦利用一點的辦法經過爭取立項投資新修了三所條件相對較好的國小;鄉政府投資,羣眾投勞集資新修了10所國小,維修了四所國小,今年又爭取立項將對兩所學校進行新修,至此全鄉所有教學的的危房舊校將全部消除。鄉政府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縣教育先進鄉鎮。

下面我們將通過介紹該鄉的H鄉國小了解該鄉的基礎教育發展狀況。H鄉國小始建於1942年,學校下轄16所存學以及教學點,共有教職工61人,其中公辦教師37人,代課教師24人,由學生1429人。1970年該校曾設國中班,1982年國中班被合併到相鄰的N鎮中學,由此H鄉國小被定為五年制國小,1989年省上撥專款修建了教學樓一幢,20xx年實施一期“義教工程”,新修校舍18間,315平方米。該校服務半徑內總人口1466人,適齡兒童總數149人,入學率100%,女童入學率和殘疾兒童入學率100%,但是輟學率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學校所在地教學點有教職工21人,公辦教師13人,代課教師7人,長期臨時工1人,大專學歷4人,中師學歷11人,高中學歷3人,國中學歷2人,國小高級教師5人,一級教師10人。1996年該校被評為“隴南地區先進學校”。由於T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所以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扶貧資金用於相應的教育扶貧項目,因此爭取項目立項投資是該鄉教育機構每年的例行工作。根據中心校的校長介紹,這兩年縣上對該鄉的教育投資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該校的發展也是令人歡欣的。

在該鄉的教育情況中,有一個北京大學生資助的計劃很引人注目。這是由該縣的一個熱心拍攝和攝影的普通農民,與北京的各高校特別是北大的愛心社區的聯繫合作開展的一個首都大學生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資助計劃。這個活動的影響非常大,僅僅在該鄉就資助了中國小生121人,總金額達18000餘元。這個活動使當地很多人受益,在調查過程中,不止一次的有農民要求我們代他們向資助他們孩子上學的北京大學生表示感謝並希望能取得聯繫。而大學生們的資助和信件等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大的動力和鼓舞。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該計劃於20xx年停止,已被資助的孩子也有很多與資助人失去了聯繫,並有很大一部分重新陷入了輟學的境地。因此,在調查時也不斷有孩子要求我們幫他們尋找資助人,以幫助他們重新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四、困難與問題

1. H鄉處於西部高原山區,森林覆蓋率低,植被破壞嚴重,耕地少,平地少,生態十分脆弱,並且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時常威脅人民羣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並且當地海拔高,積温低,生產期短,極不利於作物生長。

2.水土流失嚴重,耕地承載能力差。由於當地的自然條件惡劣,植被破壞嚴重,當地的水土流失非常嚴重。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而耕地資源匱乏,耕地承載能力差是當地農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與此相對的是,人口的生產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為作為粗放型經營的農業,只有增加勞動力才能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保證糧食的生產。但是,近幾十年來人口數量的膨脹和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更使耕地承載能力有減無增。另外,由於當地地形崎嶇,開荒擴耕也非常容易呆滯嚴重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耕地承載能力差,耕地資源質量差,可開發難度大,效益低,可開發潛力小這是當地農業經濟不容忽視的特點。

3.生產方式落後,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落後的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所形成的薄收,單一經營,粗放管理,靠天吃飯是貧困的重要原因。勞動者受教育程度低,區位邊緣分佈,交通閉塞,觀念上封閉,經濟上貧困,使居民習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農業以低層次平面墾殖方式為主要特徵,以人口數量增加和體力勞動為主,生產結構單純追求糧食產量的單一種植業結構這都嚴重阻礙了當地社會基礎結構的進化。

4.基礎設施薄弱。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薄弱是當地發展面臨的基本困難之一。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不僅難以有效抗禦自然災害還給當地農民温飽問題帶來了極大困難。交通通信事業和社會基礎設施的落後嚴重製約了貧困鄉村的資源開發步伐,特別是當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阻隔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機制與外部社會的有機結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部社會先進的經濟文化浪潮對地方上的衝擊。同時強化了當地內部的封閉型和資源配置的單一性,形成了惡性循環。

5.社會環境封閉,生活方式穩定。落後的思想文化,守舊心理,安貧心理,懼險心理與當地信息時間觀念淡薄,效率觀念缺乏,文化素質差等問題與自我封閉,自主自立意識薄弱自卑自負心理問題結合形成了一種心理環境與現實社會形成了較大的差距。在調查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在村裏終日遊蕩,或呆坐在陽光下與人閒聊打發時光。

6.教育發展落後,教育經費短缺。當地的輟學率高,絕大部分國小畢業後放棄升學,這就必然壯大了文盲半文盲勞動力結構隊伍,從而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限制作用。同時當地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育質量也不盡如人意,而教育經費的短缺直接導致了當地辦學條件差,無法組織教師進修和請外地老師對本地教師進行培訓。由於教師待遇低,導致教師隊伍不穩聽,嚴重存在調不進,留不住的現象。教育事業的落後直接導致的是當地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低形成了“低素質屏障效應”是當地勞動力對其他職業的競爭力和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力極低。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7

一、問題的提出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學校與家庭、教師與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本着這樣的初衷,我們對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增強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教育的意識,形成育人整體合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20xx年11月23日

2、調查對象:全校學生家長(家長到會率98%)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採取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問卷,共發出問卷500份,收到有效卷487份,無廢卷。

三、結果與分析

(一)家庭狀況:

1、家長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為本科學歷的佔2.5%,大專學歷佔10.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84.7%。

2、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條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為1000—20xx元)為主,貧富兩極也佔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49.1%,在20xx元以上的佔24.3%

(二)家庭教育現狀:

1、家庭教育投入情況:農民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報告。

(1)經濟投入:家庭訂閲雜誌、報紙一份以上佔3.1%;每月給子女購買課外書3本以上佔22.6%。

(2)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不少於2次)的佔38.9%;每週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佔37.5%説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於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長認為對子女嚴厲,要求嚴格,孩子聽話;71.4%的家長認為誰對孩子溺愛,孩子就不聽誰的話。

(2)教育子女的途徑:以生活經驗、隨時隨地教育為主的站96.8%,3.2%的家長從書、報、電視中獲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課外書的方法:鼓勵的佔28.1%,採用物質獎勵的佔42.7%,引導的佔13.4%,進行陪讀的佔16.8%。

(4)在家進行英語、家庭輔導的佔12.7%,在家進行鋼琴、電子琴輔導的佔8.3%。由母親承擔的佔68%,由父母一起承擔的為24%,父親單獨承擔的佔3.6%,祖父母承擔的佔4.4%。

(5)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整理東西)佔58%。

(6)20.6%的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

説明家長對孩子進行素質培養的觀念、方法日漸成熟,普遍認識到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勵為主,方法越來越多。但仍表現出對孩子智力學習重視的傾向。

3、特長培養情況:

23.2%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青少年活動活動中心的樂器、書法、英語、繪畫輔導班。

説明家長對培養孩子的興趣專長較為重視,興趣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家長對孩子特長培養的投入較多。

4、家校聯繫情況:

100%的家長希望每學期與老師溝通1次以上,聯繫方式一發短信、打電話、利用網絡、寫便條、上門家訪為主。説明家長對子女學習的關心程度較高,對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認識到位;同時也反映出家長把教育寄希望於老師、學校的心理。

四、措施與對策

1、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家長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建議通過家長學校等途徑,不斷接受新知識,接納新的教育觀念,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議家長多學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對孩子要尊重,但不是聽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獨斷專橫。對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個度。細心觀摩孩子,發現有異常要及時想辦法給以處理。

3、身教重於言教。家長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思想、行為、道德愛好、習慣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建議家長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做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多與學校保持聯繫,從而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學習。自身也適當地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創造家庭學習的良好氛圍。

4、加強家校聯繫。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但學校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優勢。學校應加大同家長的聯繫和溝通,給家長教育提供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持。形成校—家教育陣地,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完善的教育環境。

五、對學生家庭教育調查現狀的思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強有力的輔助和補充。以上資料和數據表明,學生家庭教育情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容樂觀的一面。

第一:總體住房比較寬敞,能給孩子一個比較寬敞的學習環境。70.9%的家庭居住的是2-3層的自建房,是獨門獨户的住房,這樣的住房有利於孩子相互交往,增進交流與合作。將近50%孩子能相互串門,這能增進孩子之間的相互瞭解,有利於孩子的合作交流。55%左右的孩子合作精神與交往能力比較強,38%的孩子一般,只有5%左右的孩子合作精神與交往能力較弱。

第二:家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比較充足,平時與孩子每天住在一起的佔97.4%,每天與孩子一起吃飯的佔94%,父母與孩子吃住均在一起的76.9%,這能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瞭解。對孩子負全部責任和負主要責任人之一的達97%左右。在這其中,母親對孩子負主要責任的佔65%左右。這説明母親對孩子的關注更多一些。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8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着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20xx年x月份,筆者對所在地的農村農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採取聽彙報、入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農民收入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並形成調查報告。

一、農户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户52户,其中,純農業户38户;亦工亦農户7户;以農為主,農閒時兼營服務等三產業的4户;純經商辦企業的3户。其中,20xx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3户;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8户;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21户;3萬元(含)以上,5萬元以下17户;5萬元(含)以上3户。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户收入狀況分析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52農户中,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佔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户全年沒有結餘,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據資料顯示,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要求,農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儘管國家相繼出台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據我瞭解,我家鄉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國農村所處位次還較高,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內陸地區農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民整體(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結構調整不深入。以蔬菜為例,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信息服務滯後;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 保增長,調結構 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2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民營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5、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衞生、(baogao.)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力度,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標準。

6、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家庭經濟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背景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社會進步,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上。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政府在教育事業這塊更是加大了投資力度,諸如生源地貸款、高校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各種各樣的政策陸續出台,使廣大學子圓了大學夢。在此種情況下,我們要調查一下廣大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因為上學所花銷的費用對家庭的影響。此次活動,我們調查小組把地點放在了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上。

二、調查分工

我們開了多次會議並討論。我們調查小組共有六人,我們分為三組,每組兩人,第一組為實體調查,即到學生中去做走訪問卷調查;第二組為前期資料收集,調查期間的溝通協調;第三組為後期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等後期工作,最後大家一起寫總結論文報告。

三、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狀況,從而引導大學生對自身有更明確的定位,樹立正確的理財目標及消費觀念。在危機四伏的時代能夠從容面對挑戰,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為家庭經濟有所貢獻。

四、調查內容

我們在調查之前,收集了很多前人做過類似調查的文本,學習了其中好的方面,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精心設計了很多問題,有對家庭經濟的,父母工作的,家庭成員的,個人花銷的等等。

正文:

現在就我們的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如下:經過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通過網絡和問卷我們掌握了許多資料,有一百多位的熱心同學參與了此次調查,我們很欣慰。

1、在我們的調查人員中,有多達將近62%是男生,由於調查是在我們自己學校進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學校的男女比例問題。調查中對其家庭所在地的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學生的家庭所在地是在農村,隨着鄉鎮,縣城,地級市,省會城市的家庭所在地人數都越來越少,對此我們認為大學生來自農村的還是居多的。而且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家庭成員都達到了四人或者更多,其餘的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這也許也是我國計劃生育的成果顯示吧!

2、對於大學生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調查中外出打工收入佔24%,工薪收入佔了將近34%,其餘的就是務農為16%,經商收入佔16%。對於他們的家庭月收入調查顯示,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在1500—3000、3000—10000元左右,然而這個大學每年學費問題,調查中幾乎都達到了4000—6000,加上同學們每個月的生活費問題,500—1000、1000以上元的都佔了相當一部分,這從中就可以看出現如今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3、大學生話説都已經是成年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能力了,可是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的生活來源大家都是直接依靠父母,這也反映了大學生對於父母的依賴的確是太大了。當被問及是否願意通過勤工檢學來減輕家庭負擔時,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是願意的,還有一部分説要視情況而定,當然也少些同學是不願意的。然而對於沒有勤工儉學的調查中,他們大多是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當然還有的是為了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也有比較多的同學是説沒有可利用的渠道得到合適的勤工儉學機會,同樣,還是有同學根本不願意的,也許他們的家庭經濟情況好些吧,至少我們是這麼想的。

4、對於現如今的中國高校的收費問題,這也是同學們及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我們學校收費問題,有30%的同學認為收費比較合適,同樣有23%的同學沒有看法,表示並不清楚,還有41%的同學認為是略有不妥的。對於中國高校應如何解決大學生的經濟負擔呢?同學們各述主見,有較多還是對這個大學收費是有些意見的,認為要儘量降低對學生的收費,也有比較多的同學希望學校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減免學費,發放生活補助,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學校的東西好像都賣的比較貴,希望儘量降低校內商品的物價,也希望學校能增多獎學金的名額,提供多一點勤工儉學的崗位。

當被問及同學們除了學費、必需的生活費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時,同學們大多都是把錢花在了手機、電腦等消費上,還有同學是把錢大多花在請客吃飯。由於談戀愛而產生的一些消費上,同樣也不乏一些由於攀比等帶來的奢侈消費,也有些不確定的消費在裏面,這就導致了現如今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狀況了。

下面是我們根據調查表所做出的統計:

根據調查分析我們認為現今我校大學生有以下特點:

1、大多數學生走理性消費路線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衞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要求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而且同學幾乎都擁有筆記本電腦。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針對本小組的調查、分析、研究、我們對現如今大學生經濟負擔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做好整體規劃: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2、養成儲蓄習慣: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户”,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3、樹立勤儉意識: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5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6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4、學會精打細算: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5、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6、勤工儉學: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認為只有這樣鍛練下去,我們大學生才可以擁有良好的經濟觀念,才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使其自身更加努力,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回報父母,也只有這樣可以使他們在走出校園之後,不再成為啃老族、拼爹組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能夠從容面對挑戰,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為祖國為家庭經濟有所貢獻。

在最後我們小組真誠的希望廣大學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並努力改正。

獲得體會:

1、首先問卷要設計合理,對於問卷我們是網上搜集資料和自己精心設計的。

2、調查中團隊要樂意配合,有團隊意識和精力。隨時保持溝通聯絡。有時候也會遇到分歧,不過最後都愉快的解決了。

3、這次我們組開始做的時候沒有規劃,後來調整了,分工明確,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效率提高了好多。

4、一個課題,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分工,需要每位組員的積極參與,需要大家各抒己見,互幫互助。合作,永遠比單刀獨闖天下要高效、容易、完美地多。

5、要學會分析遇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會獨立思考尋求解決的辦法,更要學會向他人請教。切忌遇事便妥協,忌消極悲觀。

6、交談是一種藝術,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彼此談話更融洽,也有利於你獲得最有效的信息。這次的調查,我們深深體會到了這點。

7、當然,我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問卷做的不夠全面,問卷數量有限,問卷時同學不過配合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dyxr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