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經濟調查(通用15篇)

經濟調查(通用15篇)

經濟調查 篇1

一、調查背景

經濟調查(通用15篇)

20xx年10月中國共產黨__屆五中全會通過《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矗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農村社會的和諧經濟要先行。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為了更好的瞭解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情況以及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我們社會實踐小分隊進行了此次調查訪談。

二、調查準備過程

由於我們社會實踐小隊是第一次獨立完成這樣的社會實踐調查任務,所以準備時間比較長。首先,我們小隊每個成員都上網查閲了目前新農村建設一些成果與政策,另外,我們在網上查閲了一些有關的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結合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我們小隊逐個問題討論,反覆修改,我們最終確定了調查問卷。接下來我們尋找了要去實地調查的新農村,根據實際情況,最後確定了需要調查的新農村,並做出了具體的調查實施計劃。自此,調查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説明

1、調查時間:xx年7月6——xx年7月8日

2、調查對象:所選定要調查新農村內的普通村民

3、調查地點:南陽寨村、關莊村,師新莊、大謝村,莊王村,郭村及小隊成員各自村莊。

4、調查目的:

1、瞭解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情況以及新農村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

2、宣傳國家的優惠政策,幫助新農村農民瞭解自身所擁有的權利。

3、重點調查新農村經濟建設現階段的經濟構架及組成。

4、瞭解文體教衞場所的建設情況。

5、瞭解政府工作的成效,為當地政府獻計獻策,調查結果為政府建設新農村提供參考。

6、有利於我們隊員的自身素質的提高。

5、調查方法:實地考察,調查問卷,重點採訪,問詢法。由於實際情況的制約,考慮到我們社會實踐小隊以及新農村村民的具體情況,我們打印的調查問卷每個村只進行了較小規模的發放與採集,並詢問部分村民以及向村委會相關成員交流了解具體情況。同時利用小隊成員均是來自農村之便,集體調查結束後,回到各自村莊,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7、內容概述:

(1)、新農村中普通農民經濟收入情況有多少,工作情況如何。

(2)、限制新農村村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3)、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狀況如何,制約因素有哪些。

(4)、在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政府採取幫扶措施效果如何。

(5)、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環境的保護。

(6)、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治安、衞生、村務公開公正方面建設的如何。

8、調查結果預測:本次調查題目偏大,由於客觀因素限制,實施調查人員不足,時間較短,調查的人羣不太廣泛,地區範圍十分寬大,但調查的範圍卻比較狹小,以及調查方法的不夠準確,結果必然存在一定的不準確。另外被調查人員的主觀因素等也會對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不同地區的新農村村莊,各村的經濟發展基儲自然環境資源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經濟發展有快有慢,各有差異,可能導致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原因分析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緩慢,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

內因:

(1)、新農村村民文化素質較低。新農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一般都是國中文化,還有部分國小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很少,尤其女性的文化普遍更低。這種問題在新農村中間很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當時時代的原因,也有農村傳統思想觀念的原因。

(2)、缺乏有效的獲得信息、資金、技術等的途徑。新農村村民對於致富普遍缺乏途徑、資金、技術,這是由於他們地處農村,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緩慢,沒有資金的原始積累,沒有上網、讀書、看報等獲取信息的方法,文化程度低導致他們沒有掌握一技之長,生活艱難。

(3)、新農村村民思想觀念不夠開放。由於地處農村,思想相對比較保守,難以轉變,致富缺乏長遠的規劃與眼光,缺乏創業致富的勇氣,做法比較保守。例如部分村民仍存在上學無用論,認為還不如打工掙錢快。

外因:

(1)、新農村領導班子能力不足,部分村委會有貪腐現象。由於一些新農村村委會領導能力不足,沒有能力引導本村村民積極致富,無法給本村發展指明方向、明確目標,村領導班子安於現狀、懶散驕縱、不思進娶指一處打一處,不能勝任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長期佔據村委會中的職務,暗箱操作選舉,為自己謀求私利,根本不能發展本村的經濟。

(2)、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導致部分村民返貧。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部分村莊經濟基礎較好,由於進行新農村改造,拆除已有的用大部分積蓄建設的很好房屋,補助過低,搬進新房仍需繳納較多的費用,導致部分農民返貧。另外,由於新農村建設,導致原有的部分農村產業無法繼續存在,例如小型的銷售農藥化肥店、收購木材廠、家庭養殖等等,導致部分村民返貧。還有原有的小型零售店、菜店、製衣店等,由於再經營這些需要購買店鋪,而這些店鋪的價格都普遍很夠,導致部分村民無力購買導致返貧。

(3)、資源、經濟、交通等基礎起點比較薄弱。由於新農村建設普遍缺乏各種自然資源,只能依靠出租土地以獲得土地出讓金,由於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土地出讓金十分低廉。村民想興辦工廠、發展養殖業因缺乏資金而無法實現。交通不便,導致沒有人願意投資開發。沒有資源,也無法開展旅遊業。

(4)、政府對新農村的宣傳及支持幫扶力度不到位。對內,政府沒有對新農村村民進行有效地國家各種對新農村優惠政策的宣傳,農民不知道有什麼對農民的優惠政策,不知道怎樣獲取政府的幫扶。對外,政府沒有進行積極有效的對外宣傳新農村,沒有進行有效的招生引資。同時,政府對於農民的幫扶也不到位,沒有進行有效的針對農民的培訓。例如村民反映政府進行的技術培訓,培訓時間很長,有兩三個月,而且培訓結束後並不能解決工作問題,導致培訓流於形式,針對村民的電腦方面的培訓,竟然是老年人蔘加,也是沒有實際效果。

對策及建議

1、當地政府應當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新農村經濟建設市場主體,拓寬農民增收領域。積極鼓勵幫扶那些新農村農民自己創辦的小企業,培植工業生產主體,積極扶持種養大户,培植農業生產主體,積極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特種養殖,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主體。當地政府要積極給予這些企業組織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自主能力,使它們能健康發展,同時幫助農民獲得更多有效信息的來源,促進新農村的經濟建設發展,切實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2、當地政府應當加大對新農村農民的培養力度。對新農村失地農民所做的技術培訓應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盛泰文化,豐富廣大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同時,檔子政府所做的針對農民的培訓應當直接與當地企業對接,能在培訓後妥善解決培訓學員的就業問題,不要讓培訓流於形式。

3、當地政府應當加強新農村領導隊伍建設。當地政府要依法切實監督好新農村村委班子公正公開選舉,避免選舉出現上下勾結暗箱操作的現象,選出能真正為村民謀福利,有文化,有道德,能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村領導班子,真正選出農民信任的村委領導班子。只為自己謀福利的村幹部。

4、當地政府應當積極發展新農村的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了新進的生產力新農村農民就更容易致富,這就需要農村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新農民,積極發展農村教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

5、當地政府應當妥善處理新農村改造過程中導致各種經濟問題。依法足額給予失地農民補償,同時積極幫扶那些因新農村改造失去經濟收入的農民,使其獲得其它經濟收入的途徑,杜絕因為新農村建設而導致農民返貧的現象。

經濟調查 篇2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發展國民經濟作為拉動全市經濟的切入點,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根據市委領導關於“要注意總結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的指示精神,最近我們對園區經濟進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供有關方面參考。

一、園區經濟進展情況

目前,我市的園區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政府組織管理的園區,如工業園區、中國()民營工業園、華僑投資區;另一種是由企業自主開發的園區,如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北生藥業科技園、銀河軟件科技園、國發海洋生物產業科技園等。 ××市工業園位於市區東北郊,是由原港澳開發區、工業開發區、四川開發區的基礎上組建的,佔地 21.6 平方公里。園區按功能規劃分區有傳統工業區、高科技產業區、出口貿易加工區以及科研設計區、辦公區、商住區、後勤服務區和倉儲堆場。目前區內基礎設施已臻完善。

①市政設施:目前覆蓋園區 6 平方公里的主幹道和雨、污水管及給水管網已基本建成使用;

②電力供應:近期園區內已有 10KV 雙迴路 3 條專線,另外預留有 35KV 的架空線路,可以滿足現有企業用電需要。目前原供電部門正在籌建園區內投資額 20xx 萬元 110KV 的港澳變電站,計劃明年 1 月份開工,它的建成將可以滿足整個園區的工業用電要求;

③給水供應:目前供水 4 萬噸城市供水管進行供水;

④電信:園區已開通有線和移動電話及寬帶數據通訊;

⑤管道燃氣:工業園區投資 3000 萬元人民幣日供 30 噸的管道燃氣工程即將動工建設,力爭 20xx 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園區管委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權負責工業園區的規劃、招商、開發、管理事務,實行一站式服務,為投資者免費代辦項目所需全部手續。工業園良好的投資環境和高效的辦事作風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投資創業,目前已引進企業 26 家,合同投資 8 億多元人民幣,已投入近 2 億元人民幣。入園企業中有泰國正大集團卜峯飼料公司、香港夏氏海洋科技生物公司、玉柴高級潤滑油公司等國內、國際知名企業。

北生藥業科技園是我市十大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之一的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的一個綜合科技園,力爭在 5-10 年內建成我國一流的製藥基地和一流的科研開發基地。該公司將以科技園為依託,努力發展成為一家集生物製品、生化藥品、血液制口、海洋藥物、醫療器械研製開發、生產、銷售和科技成果轉讓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園區佔地面積 21.6 萬平方米,預計投資額 5-7 億元人民幣,建設週期 1-3 年。園區第一期工程投資 4 億元左右,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園區內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研發中心、 GMP 生產廠房,辦公大樓附樓、中科院院士別墅樓羣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園區準備生產的主要產品基本為國家一、二、三類新藥,有一類新藥國家 863 項目痢疾雙價活菌苗;二類新藥格列美脲、 FPS (腎寶膠囊);三類新藥疏可眠膠囊等。據市場分析,這些產品均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以上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達 3.6 億元,創利税 8000 萬元。

銀河科技作為兔年第一家增發 A 股的上市公司,已募集資金人民幣約 5.8 億元,準備將銀河軟件科技園建成一個既有高科技風範又有亞熱帶風景的工業與旅遊一體的園區。 “銀河軟件科技園”位於××市市區西側××大道、北部灣西路、西藏路和昆明路交匯處,佔地近千畝,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化、網絡化、園林化,生利於提高城市品位。 ××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有意讓地規劃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佈在××大道沿線;各園區既是一個各具特色相對獨立的產業羣,又是整個城市相互聯繫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於加快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品位,樹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二、存在問題與建議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園區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發現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主要有

①管理體制仍未規範、理順。目前園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純企業行為,這些園區由企業自主經營管理,只需政府在政策上,以及招商宣傳上給予支持便可,另一種是市工業園、華僑開發區等這些政府主導,以派出機構管理的園區往往給人政企不分,管理體制混亂的感覺。

②投資軟環境雖有改善,但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自市委、市政府成立行政審批中心後,辦事地點相對集中,效率提高,得到了投資者的稱讚。但有的投資者反映辦事程序鏈過長,在某一個環節卡殼導致貽誤商機,有的部門履行行政職責時仍以罰款為目的。

③園區相關優惠政策未能配套落實。有的部門出於私念往往在執行優惠政策上打折扣,如園區內建築防治白蟻費用可減半這一政策未能認真執行。人才的相關政策如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問題很難得到妥善解決,導致企業所招聘的人才難以落户。

④個別園區出於對擴大園區企業數量,壯大園區規模的考慮,對入園企業往往降低標準,如有的污染較大或手工作坊式的企業也接納其中,這將影響整個園區的形象和格局、性質。

⑤對“市轄”園區的投資以及園區的土地開發如處理不當,可能會給帶來新的遺留問題。

由於目前財政仍比較困難,開發園區建設主要方式是採用土地滾動辦法,而劃分園區用地往往會帶來搬遷糾紛,以及破壞城市規劃。國債投入的可能給市政府背上新的經濟包袱。 園區經濟已成為當代經濟科技競爭的主要形式和發展潮流,目前,全世界形成規模和特色的科技園已超過一千個,科技工業園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一些發展良好的科技工業園對周邊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其作用範圍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不斷擴大,國內外眾多城市的經驗表明,建設科技園區,以新空間發展新產業,營造局部的小環境促進經濟科技集聚的形成和發展,已成為提高區域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提升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

事實證明市委、市政府作出關於發展園區經濟的決策是正確的,如何解決和避免園區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理順管理體制。 理順園區管理體制是園區建設中的關鍵,如果關係理不順,往往出現多頭管理,影響園區有序、健康發展。要明確和履行好園區管委會的職責和權限,對入園企業由管委會實施“一站式”服務,避免投資者直接與各職能部門打交道,也避免各部門相互推諉、踢皮球。對企業園區同樣建立順應管理需要的政府決策機制、機構,統一負責解決、處理,具體負責園區發展建設有關事項的“調研、策劃、協調、督辦”,企業園區在園區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避免多頭干預。

二是營造投資環境。 在調研過程中,企業家和投資者反映説,目前投資軟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辦理各種手續過程中,市裏的主要領導,局委辦的一把手熱情很高,處理各種事務非常配合和支持,但往往是到了具體辦事的環節,一些工作人員辦事效率較低因此,具體的辦事人員素質偏低已經成為整個投資環境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改變這種現狀除了採取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公務員素質的舉措之外,應該建立嚴格的獎罰制度,對那些得到投資者認可的、辦事效率高的工作人員應給予獎勵,對“害羣之馬”應給予經濟上以及其它處罰,對那些行為惡劣者可公開批評。

三是完善優惠政策。 發展園區經濟,引進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相關的合理政策來吸引各方投資。參照、借鑑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結合自身情況,繼續完善已經出台的優惠政策措施。同時,要採取措施確保這些優惠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如果對出台的政策都沒有嚴格執行,讓投資者覺得是一個沒有信用度的城市,如何能樹立新形象、實現新跨越呢?

四是建設特色園區。 在園區建設的策略方面,應該意識到,目前全國各地區均掀起了園區建設熱,而園區經濟的主要要素資金、人才的流向不具有均等性,會相對集中到投入產出比大,回報率高的地方。在園區建設中,應該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路子。要重點建設特色園區,在廣西的軟件園區相對空白的情況下,銀河軟件科技園正是體現了在區內的“特”,可以預計銀河軟件科技園必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北生藥業科技園、國發海洋生物產業科技園則依託北部灣豐富獨特的海洋資源,以研究開發生物製品、海洋藥品為重點,充分體現了特色,預計會成為××科技園區的一個引人矚目的亮點。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 發展園區經濟是推進工業化、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載體,如果我們在宣傳、廣告、策劃上下功夫,吸引更多的外部要素流向,再造投資熱並不是天方夜譚。市委、市政府應該在宣傳、介紹下功夫,重點宣傳各園區建設的良好局面,宣傳入園企業在土地、税收、其它收費等方面優惠政策。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廣告載體應以中央電視台及各大報刊為主,宣傳重點面向國際 500 強企業以及國內的優秀企業,也可以通過向優秀企業發宣傳資料的形式。

經濟調查 篇3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對大家的消費進行歸宗和分析。因此我選了這個主題。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瞭解他們的消費觀,讓父母知道他們在學校的生活消費情況,因此,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重慶城市職業學院(由於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個人消費問卷調查》,瞭解學生關於個人消費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建築學院的全部學生(限於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佔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後,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發現,月費用1200元以上的人佔10%,月費用700--1000元的人,佔30%左右,500--700元的人佔40%,月費用600元以下的人,佔20%左右。在這些學生之中,超過50%的學生擁有電腦、約9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當代大學生主要有以下幾支出:伙食費,買服飾,戀愛,上網費,手機費等。

一、伙食費。

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為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比例達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95.7%。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為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於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為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學期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學期需要150-600元之間。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和同學朋友聚會一般選擇在普通餐廳,但也有2%的選擇在高檔餐館。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班幹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為不夠交情。

二、購買服飾。

從消費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服裝消費的檔次越來越高,男生買衣服的宗旨是不買則已,要買就買質量好的、價格高的;女生買衣服則總是買個不停,只要自己喜歡的都會買回來,不喜歡了,馬上就不穿了。大學生購買品牌的商品,一方面為了滿足自己的實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被關注度。購買名牌產品更是能夠滿足人們這樣的心理。在對"當您擁有一件名牌產品時,您最希望誰能夠注意到您擁有這樣的品牌"調查後發現,70%的大學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學能夠注意到自己擁有的某個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夠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戀人能夠關注自己擁有某個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夠了解。3%的人表示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可見選擇名牌產品對幫助大學生自己的交往,能夠起到幫助作用。而大學生由於在讀書期間,主要生活費來自父母,而購買著名品牌的消費品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所以大學生只有4%的人願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產品。

三、戀愛消費

對問卷中"你談戀愛了嗎?每年為戀愛花費多少錢?"的問題,77%的大學生承認有戀愛經歷,每年用於戀愛消費的錢從200-700元不等。從調查看,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甚至有幾千元者(在調查中,記者瞭解到一個大二的學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條價值7800元的鉑金鑽石項鍊);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網費用

調查結果顯示:在每週上網時間方面,12.7%的學生在3小時以下,20.9%的學生為3-7小時,30.1%的學生為8-10小時,19.5%的學生為10-20小時,16.8%的學生在20小時以上;在上網時段方面,23.2%的學生在白天上網,33.9%的學生在晚間上網,35.2%的學生在週末上網,7.7%的學生還經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時計算,對於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五、手機等通訊費用

根據調查結果,85%的學生都擁有手機,他們的手機價位一般都在800--3000元之間,月消費在20--150之間。消費者的月手機話費也與其月生活費相掛鈎,生活費用少的話費也相應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話費也在此列,共佔了樣本的25%,學生月話費主要集中在50-100之間,約佔了調查總數的62%,屬於中檔水平。其次月話費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費者主要是月生活費在1000以上的5位,與其的經濟實力基本相應。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

六、大學生消費問題建議:

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好。

經濟調查 篇4

河北省林業從1990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項目已有四期。總投資計劃約6億圓人民幣,其中世行貸款4100萬美圓,造林任務16萬公頃,涉及我省9市的70個縣(市、區)。到xx年底,已累計完成造林面積13萬公頃,提取世行貸款2300萬美圓。世行貸款造林項目歷經10年,儘管每一期項目的具體目標有所不同,貸款的條件和轉貸渠道也有所變化,但總體來講,項目建設不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的建設進程,儲備了大量用材林資源,而且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脱貧致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借鑑世界銀行管理辦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經驗,對於我國加入wto後在造林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項目建設的成

(—)增加了森林資源。按照項目的既定目標,一、二期項目主要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三、四期項目除發展部分速生豐產用材林外,發展部分經濟林,以幫助農民在短期內實現脱貧致富。10間完成的13萬公頃造林面積中,速生豐產用材林12萬公頃,名、特、優、新干鮮果經濟林1萬公頃。根據幼林摸底調查結果,一、二類林面積達到90%以上。世行貸款造林項目的實施,為我省實現造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雙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首先,增加了項目區的林木資源,使世行貸款造林成為我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的主體工程;

第二,使項目區的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1.9個百分點,其中一期項目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二期項目平均提高2.2個百分點,三期項目平均提高8.5個百分點;

第三,上述完成的12萬公頃速生豐產用材林,按每年每畝平均生長一個立方米計算,可持續生產1600萬立方米的木材,將有效地緩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諸多問題。同時完成的1萬公頃乾鮮果品經濟林,進入盛果期後每年可生產15萬噸的乾鮮果品。

(二)促進了農業發展。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區主要分佈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貧困山區的70個縣(市),項目的造林地重點利用的是各河流兩岸多年滾動形成的沙荒地以及進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兩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農區遭受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3大沙區之一。針對這一問題,世行貸款造林項目開發改造沙荒、沙灘地6萬多公頃,新打機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變成了林茂糧豐的穩產田,並湧現出永清、安次、定洲、新樂、大名、臨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進典型。世行造林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第一,栽植的樹木防風固沙改善了生態環境。據河北農業大學在本項目中持續8年的關於楊糧間作的林木生長效應、農田小氣候效應、農作物產量效應和楊糧間作的生理生態學基礎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楊糧間作使農田小氣候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毛白楊幼林(3x2x18)可以使農田平均氣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對濕度提高4.5—12.2個百分點,平均風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氣候的改善提高了糧食單產。在上述條件下,間作物畝產可比對照提高1.65%-31.8%。第三,項目建設增加了耕地面積。在山區,世行項目堅持以項目村為單位,按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採取反坡梯田、水平階(圍山轉)或魚鱗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營造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此舉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時,每畝一般還可開發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區,則通過開發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積。XX縣在境內3條古河道形成的5條大沙帶範圍內(沙荒和流動沙地佔60%以上)營造間作式速生豐產用材林8.85萬畝,通過開發改造沙荒增加農業種植面積6萬畝,林地間作小麥增加產量1000萬公斤、花生1200萬公斤。

(三)提高了農民收入。據有關方面測算,目前農民在高產穩產田上種植農作物,兩茬純收入每畝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首先是營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貸款造林一、二期項目,重點分佈在中南部平原農區,其土地資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實行林糧間作後,由於農民的耕作對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撫的作用以及林木的邊行優勢效應,使毛白楊的平均單株材積生長量比相似條件下的毛白楊純林提高30%—137%。保守一點,按每畝每年生長一個立方米計算,每畝每年僅林木一項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間作的農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開發後僅種植花生一項,每畝可收穫200多公斤,摺合人民幣400餘元,同時,次耕地改造後,農作物產量至少可增長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項目造林5.55萬畝,僅間作物一項平均年增加小麥、花生作物產量500萬公斤,增加收入700多萬元。XX縣、XX區在沙荒次耕地發展的10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效益。第三是發展經濟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項目重

點分佈在山區縣的貧困鄉村,自1999年實施以來,在以項目村為單位按流域進行全面治理的同時,重點發展名、特、優、新及有市場前景的熱雜果經濟林,目前已湧現出臨城的圍場、贊皇的花木、涿鹿的趙莊、豐寧的兩間房、承德的東窩鋪等項目示範村。以東窩鋪村為例,全村總面積1.48萬畝,其中山場面積1.42萬畝。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243户,825口人,分別散居在東西兩條溝,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實施世行項目後,共整地造林6000餘畝,栽植各種果樹9.65萬株,並完成退耕還果600多畝,老果園改造120畝,果樹高接換頭1.4萬株。人均栽植優良新品種果樹120株,3—5年進入結果期後,僅此一項就會遠遠超過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標。

世行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有力地説明了世行項目造林在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產業結構,以及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些項目村的林業發展模式,亦是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二、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

(—)加強組織領導。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解決木材供需矛盾,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亦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同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發展速生豐產林的管理是嚴格的、科學的、也是非常複雜的,它不僅涉及林業技術和資金財務管理,還涉及有關政策和廣泛的羣眾工作。因此,每期項目開始前,省、市、縣各級都要根據工作需要,由主管領導牽頭,吸收林業、財政、計委、土地、審計等有關部門參加,建立健全各級項目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領導和協調工作;並在領導小組下設項目辦公室,配備精幹的技術和專門財務人員,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工作;同時,聘請教學、科研、種苗、森防等單位的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支持組,使項目建設可以隨時得到技術諮詢和指導。

(二)周密組織實施。在項目建設的準備階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義提出參加項目的申請並履行相應的承諾,同時開展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項目縣為單位的造林總體設計;在項目生效啟動前,要編制嚴密的生產計劃和資金計劃,制定項目的實施細則、造林技術模型、施工設計方法、檢查驗收辦法、會計核算辦法、提款報帳辦法等規章制度,作為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間共同遵循的準則,使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觀隨意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生產計劃、資金計劃和以保證質量為核心的檢查驗收制度、報帳撥款制度,做到按規劃設計,按設計施工,按標準檢查驗收。凡是無造林設計、造林成活率不達標、不符合造林標準要求的,一律不予驗收、不予報帳、不予撥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項目建設的質量。為此,項目建設中突出抓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使用良種壯苗。當前造林靠壯苗,長遠發展靠良種,良種壯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礎。據調查,用材林良種的蓄積生長量較之一般品種可提高30—150%。因此,各項目縣以國營苗圃為中心,推行了“定點供種、定點育苗、定點供苗”的三定育苗辦法,不僅保證了所需苗木的數量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良種的推廣落實問題,確保了林木的速生豐產。特別是在三期項目中,良種使用率普遍達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廣適用技術。針對我省十年九旱特別是春旱的特點,在項目造林中大力推廣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劑、地膜覆蓋”三項技術。在1999、我省連續兩年遭受特大幹旱的情況下,項目區由於採取了上述三項保證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達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強科研和推廣工作。世行項目實施後,先後開展了楊樹優良無性系選擇和推廣、落葉松良種引種和推廣、項目實施效果監測等十幾項科研推廣課題,並及時將階段性成果組裝配套運用到項目建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強技術培訓。為提高項目區農民的技術水平,省市、縣、各級都制訂了詳細的培訓計劃並採取電視台講座、發放錄製光盤、編制小冊子、現場參觀考察、地頭直接演示等多種形式不定期地對農民進行培訓。三期項目實施三年來,僅省級就向6市、15個縣、60個鄉(鎮)、340個項目村發放各種小冊子、光盤、錄象帶等5xx餘冊(盤)。

(四)建立健全經營管理機制。經營管理機制是項目建設成敗的關鍵。世行項目實施十年來,經過不斷地探索和改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經營管理機制。一是資金管理報賬制。報帳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結束後,經專業隊伍全面進行檢查驗收,由縣(市)林業世行貸款項目辦公室組織,按小班、樹種,逐村、鄉彙總報帳單據,經縣(市)財政授權提款人簽字,逐級上報到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然後,按規定辦理有關提款報帳手續。報賬制的優點在於,資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掛鈎,有效地避免了資金投入的風險,保證了投資效益最大化。二是經營模式多樣化。項目造林以村為單位,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施工,項目完成後根據農民的意願,實行分户經營、股份

經營或集體經營。但無論採取什麼經營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歸屬農民。三是項目造林合同制。具體要求是,無論採取什麼經營方式,都要簽訂土地承包(拍賣)經營合同。合同中要明確自主經營內容,權、責、利、義務、責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賣)使用年限不少於50年。同時要明確經核算和債務分割雙方確認的承貸數量、還貸年限、還貸計劃等。合同制的應用,將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在一起,大大激發了羣眾造林護林的積極性,保證了項目建設的成效。

在項目建設中,各級項目辦都注意用社會林業、混農林業、立體林業等現代林業模式和觀念指導實際工作,在保證林木速生豐產的前提下,千方百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由於持續地進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其實際意義,不僅僅在於高標準地完成了12萬公頃速省豐產用材林,1萬公頃名、特、優乾鮮果經濟林,更重要的是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對農民脱貧致富起到了積極的推進和有效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借鑑和推行了世界銀行的科學管理方法,在資金管理上堅持“投入有償制、支付報帳制、使用專項制”,對於習慣了撥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幹部羣眾來講,約束當中潛移默化地使人們增強了質量意識、還貸意識、責任觀念和效益觀念,較好的遵循和實踐了林業改革思想,是林業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

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存在的主要問題。林業世行項目實施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還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影響到已建項目的還貸、在建項目的質量、以及進一步的引進和利用外資問題。

1、責任意識不強,短期行為突出。有些幹部急功近利

爭取項目時積極主動,輕易承諾,但言而無信,一旦項目上馬,就覺得萬事大吉,於是出現了配套資金不到位,生產管理不紮實,在還貸問題上推諉扯皮等現象。我省一期項目從1998年開始還貸,按照現在的還貸條件,全省每年平均還貸400萬人民幣。就一個縣來講,每年最多還50萬,最少還20萬,且一般都涉及6、7個鄉,幾十個村,應該説還貸的壓力並不是太大,但實際結果卻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省財政採取了財政預算逐級扣款還貸的辦法。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項目要求辦

事,隨意性很大,挪用、滯留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細緻的羣眾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實經營機制,習慣於大轟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邊一頭熱而羣眾不理解,不支持,存有應付過關的心理,結果是既影響了造林成效又勞民傷財,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在二期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幾個縣項目的執行。

3、認識不足,配合不夠。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林業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並且,世行項目造林不僅僅是林業部門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術、政策、土地、扶貧等多方面的問題,以及廣泛的羣眾工作,因此,需要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臨城、涿鹿、承德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項目造林,把項目造林作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農村經濟的增長點來抓,積極協調林業、農業、土地、水利、扶貧以及財政等部門,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較而言,有些項目縣,對項目造林重視、支持和協調不夠,工作方法簡單,只是林業部門自己在孤軍奮戰,影響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幾點意見和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擴大對外開放是我省林業建設的一項基本方針。借鑑和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是促進我省林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利用世行貸款造林,一是貸款時間長,二是資金有保證,這既符合林業生產週期長的特點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了廣大羣眾的歡迎。但是,利用外資(貸款)造林,就其管理上來説是嚴格和煩瑣的並且項目建設的成敗,關係到各級政府的國際形象。因此,各級領導一定要充分認識利用外資造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和風險意識,切實把項目建設抓緊抓好。當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難情緒和等、靠、拖的僥倖心理,從維護我省各級政府信譽和林業部門形象的高度出發,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認真督查,保證在建項目的優質高效,搞好竣工項目的掃尾工作。特別是在一期項目的還貸問題上,要採取目標考核、財政預算統籌安排以及現有幼林拍賣轉包等有效措施,按計劃完成還貸任務。

2、嚴格管理,保證質量。我省世行二期林業項目將於xx年底進行竣工驗收總結,三期項目正在執行當中,四期項目在今秋啟動。世行貸款造林是負債經營,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造林質量放在第一位。當前,要對已建、在建的項目進行一次全面、認真的檢查,在此基礎上,二期項目要根據幼林摸底調查情況,在進行竣工總結的同時,今秋明春要對二、三類林再進行一次補植補造,進一步鞏固造林成果;三期項目要以推廣抗旱造林技術為重點,在全面保證造林質量的同時,加快進度,以彌補前兩年因乾旱放慢進度造成的損失;關於四期項目的啟動實施問題,現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籌備好項目啟動會議,二是着手造林作業的施工設計,三是搞好包括項目執行計劃、項目實施細則、檢查驗收辦法、會計核算辦法、報帳提款辦法等各種規章制度的編制、制定以及相應的培訓工作,確保四期項目的高起點、高質量,使之成為新世紀高效林業的精品工程、林業對外開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根據新時期林業發展形勢,國家把林業建設項目整合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較大,隨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啟動和經濟發展對木材需求量的增加,這一矛盾將逐步加劇。為此,只有大面積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當前,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既是解決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優化產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為此,各級林業部門必須與財政、計委、農工部等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豐產用材林發展規劃和與之配套的扶持政策,並把世行項目“報帳制”等成功經驗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業建設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經濟調查 篇5

調查項目:

由盛樂居民經濟生活變化看園區經濟發展

調查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

調查時間:

20xx年3月——4月30日

調查人員:

盛興、田蕾、陸晗、嚴夏年、辛建虹、田鵬、胡春燕、劉麗媛、李鑫、楊海欣、白烏恩其

調查對象:

盛樂經濟園區三鋪村、四鋪村村民

調查方式:

分類抽樣問卷和實地調查採訪

總計調查經費:

50元

盛樂經濟園區位於內蒙古209國道36公里處,規劃面積7.8平方公里,始建於1999年5月,是一個國家級貧困地區。盛樂歷史悠久,曾有漢置郡、唐設府的記載,北魏曾以“盛樂”命名都城。20xx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准更名為“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盛樂經濟園區為什麼能在短短7年內先後晉升為自治區級開發區,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和自治區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並帶動和林縣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們想通過對這裏的居民進行經濟生活調查想要了解到的,也希望對全國其他經濟落後地區的脱貧致富有一點啟發。

在向盛樂經濟園區居民投放的110份關於收入、支出和滿意度三方面調查的問卷中,有效問卷達86份,抽樣合格率為78%(三鋪、四鋪村居民有250多户)。在有效調查的86户居民中,我們發現:認為盛樂經濟園區的開發建設對自己(家庭)生活有影響的佔有效調查總數的78%,認為沒有影響的佔14%,説不清楚變化的佔5%。在有影響的78%的比例中,認為是有利影響(即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佔73%,認為是不利影響(即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不如從前)的佔5%。

由此分析,73%的滿意度集中在園區的開發建設對自己(家庭)生活有有利影響。為什麼會出現有利的影響?這些有利影響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不利影響的出現?園區開發建設前後生活沒有變化又説明什麼呢?

此外,我們還對居民的收入和支出兩方面做出了系統的比較。去年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10%,這一收入段在1999年以前(即園區建設前)的比例份額是55%;去年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佔27%,1999年以前為27%;去年年收入在10000—20000元的是38%,而1999年以前是15%;去年年收入在20000—30000元的是16%,而1999年以前僅為3%;去年年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有7%,而這一段的比例在1999年前為0%。而支出部分,去年花消在20xx元以下的有3.5%;20xx—3500元的是0.5%;3500—5000元的是26%;5000元以上的是60%。

對比以上數據可以發現,99年以前55%的居民生活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而去年這一比例大大降低。去年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比例較之99年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見有利影響首先顯著的表現在年收入的明顯提高上。但是仍然有10%的居民去年年收入還在5000元以下,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園區建設後有些居民生活水平沒有變化或反而降低。對去年收入滿意度的調查顯示:表示很滿意的是10%,滿意的是17%,認為一般的佔34%,不滿意的是34%,很不滿意的是2%,認為無所謂的比例為1%。一般和不滿意的比例稍多可以看出經濟發展還存在巨大的內在動因和潛在希望。

除了收入情況,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也是園區建設對居民生活有無影響的又一表現,以下數據可以證明。以手機為例,86户中沒有手機的佔20%;有一部手機的37%;兩部的為32%;三部的為8%;四部為4%。手機作為新媒體其普及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信息的通曉程度。再看看近兩年的購買情況:購買住房的9%,購買家電41%;購買手機的29%;購買機動車的15%;其他為6%。有能力購買也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這些是現象。

為了探究一開始所提到的疑惑的原因,我們按照居民生活收入的主要來源進行分類,統計得出:

①以種地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居民佔28%。其中78.4%的土地是自己經營,21.6%的土地是出租給別人經營,而且大多數土地是種植玉米和土豆,也有少數是種植牧草、蔬菜和向日葵。近兩年土地上的收入大致分佈為:5000元以下的佔52%;5000—10000元的是32%;10000—15000元的是8%;15000—20000元的是4%;20000元以上的是4%。這部分居民的收入受園區開發建設的影響基本不大,但是有村民反映園區曾徵用土地進行建設的情況,政府給予了少量的補償。有一位村民種植的蔬菜在師範大學和蒙牛食堂進行銷售,收益頗豐。這表明園區高校、企業自身開發建設的同時,也成為了當地的農產品銷售市場,融入了園區經濟生活中。

②在園區高校、企業工作,以工資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佔28%。其中在園區蒙牛企業工作的36人,在師範大學工作的5人,在兆君企業工作的2人,此外還有在萬世寶、宇航人等企業工作的。月工資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居多,從事清潔工和打零工的居民月工資最少,每月500元左右,此外有進入管理層的居民月工資為20xx元左右。這反映了園區高校、企業自身成為當地的勞動力市場,“工業園區+高等院校”的發展模式為當地居民的就業提供了幫助。高校、企業被吸引來此建設是因為園區的政策相對開放:建廠用地不花錢;前三年減免部分税費;對入園企業所需的水、電、汽、暖等按企業需求供給;免收配套增容費用;基礎設施較完善。

③靠做生意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佔15%。經營第三產業的主要項目是:通信服務、餐飲服務、日用百貨、農機五金、服裝洗化等,年收入均為萬元以上。

④出租房屋户為17%。每間出租的房屋平均收入600—1000元不等。租房的主要人員的比例為是:蒙牛員工50%;其他企業員工23%;師大學生22%;鎮上的商人5%。

由③④兩項可以看出高校、企業帶動當地形成市場,第三產業的服務對象很大一部分是企業的員工。②③④也是園區建設帶來有利影響的表現,其原因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市場因素:即99年後入住園區的企業和高校自身成為當地的市場;同時還帶動了當地商品服務市場的繁榮。

⑤飼養奶牛户為7%。這一部分居民園區建設初的幾年收益是十分明顯的,蒙牛乳業的迅速崛起對他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為奶户提供貸款,蒙牛企業也對奶户有優惠措施。但是近年糧食飼料漲價(飼料多為自己家種的玉米和購買的飼料),養牛成本提高,但牛奶的收購價格漲幅很小,所以養奶牛的收益已經不可觀了,許多牛户都託人代養。市場的變動對居民的生活可能造成負面影響,這有可能也是居民填寫園區開發對自己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的原因。養奶牛本身也是企業帶動周圍形成市場的印證,曾經使一部分人富裕了起來。①和⑤分別説明了兩個因素:土地和牛——經濟發展的資源區位優勢。

⑥以其他收入為生活來源的佔5%。

以上我們探究出了一個有利影響的產生因素:市場。對園區經濟發展的市場因素進行分析就不能忽略了“園區小市場與外界大市場”的關係,這就又涉及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又一因素:交通。

209國道穿過盛樂經濟園區,一端是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另一端是和林格爾縣。毗鄰209國道的三鋪、四鋪村要比周圍的村鎮經濟發展迅速,這本身就説明了交通的發達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要想富,先修路”的成功經驗在這裏也是適用的。有一項調查説明了市場和交通兩方面的問題:居民一般會選擇在在盛樂鎮購物的佔42%;在和林購物的佔39%;在呼和浩特購物的佔19%。園區對於周邊的輻射和吸引作用,也可以表現出來。

既然談到與外界的聯繫,就不能迴避區位經濟發展的又一因素:信息和觀念。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該地居民手機的佔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的獲取。對於信息的獲取方式:認為從報刊、廣播和電視獲取信息的是76%;交談聊天是22%;網絡是6%;公告和通知佔5%;其他是1%。廣播電視還是當地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信息環境的開放程度可以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首先是教育觀念。對去年花消最大去向的調查顯示:用於日常支出的為49%;用於教育的為28%;用於“人情”禮節的為8%;購買大件商品的為0%,用於其他的為15%。農村居民認為經濟支出中花消最大方面是用於教育的佔28%,這無疑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對於教育花費,國小500—20xx元不等,初高中1000—8000元不等;大學則在萬元以上。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願意把孩子送到市區讀書,反映了鎮上國小的教育質量令人擔憂,許多居民反映希望提高鎮上的教師素質,改善教學環境,設立國中等意見都是觀念進步的表現。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識字的居民思想更為開通。

區位經濟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勞動力,而勞動力的質量則是與教育程度息息相關的,並且決定了當地潛在的經濟增長力。重視教育就是重視發展的根本。思想觀念的變化還有一個表現是對於基層民主的瞭解和參與,對於園區建設的關注。對於農村的低保制度:很清楚的有3%;知道一些的有27%;聽説過但不清楚的是28%;不知道的佔40%。對盛樂園區的建設項目都是不知道。對村委會的選舉很多人都不關注。有13%和6%的居民認為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政策落實亟待解決和完善。

勞動力的質量除了教育之外,還有文化生活方面的素質。對於平時參加的休閒娛樂活動:選擇看電視的佔67%;串門聊天的20%;閲讀報刊雜誌的19%;打牌、打枱球和上網的13%;逛街的6%;不參加的佔13%。這也是生活質量的一個側面反映,而我們瞭解到村上沒有集體的文化生活活動。

在對滿意度的調查中,我們還涉及了住房狀況、水電狀況、醫療條件、交通狀況、教育狀況、購物環境、環境衞生、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的問題。居民對各項中表示滿意的是:住房狀況有39.5%,水電狀況有52.3%,醫療條件有48%,交通狀況有47%,教育狀況有42%,社會治安有30%,社會風氣有32%;表示很不滿意的.是環境衞生,比例為43%。隨意堆放的垃圾和無專人管理垃圾,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給健康帶來威脅,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同步。

對於如果有一筆閒錢的處置,36%的人會用於做生意;28%的居民表示會買房;8%的人會買車;7%的人會存入銀行;6%的人選擇入股到企業;19%的人還有其他用途。這項數據表明居民們更希望把閒置的錢用於做生意,希望收入還有增長,對新住房的需求,表明還有潛在的市場等待開發。

我們耐心的詢問了居民們生活還有什麼困難,對園區建設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有些居民提倡大家講究社會公德;有些居民認為本地居民對外地居民有歧視,希望人人平等;有些居民反映廁所簡陋且數量少;有些居民土地被徵用的補償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有些居民拆遷的費用還沒有落實,希望公平處理拆房補償;有些居民希望鎮上建設一所全日制中學;有些居民希望村委會選舉透明化,不要“暗箱操作”,“內定”幹部;有些居民不放心鎮上的醫療衞生所,更不放心孩子們的看病就醫;有些開店的居民抱怨停電不能及時通知,造成經濟損失……

羣眾們在反映各自的問題,其實也暴露了園區的發展仍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環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工作的重點,它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希望盛樂經濟園區在今後的發展中解決羣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大力發展生產力,落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切實把惠農富農、提高農民收入作為政府工作的重心。我們也希望盛樂經濟園區可以持續發展,實現大家共同的良好願望——建造一座花園式的現代化工業園區——為自治區60年大慶再增添一抹亮色。

經濟調查 篇6

一、調查目的

(一)通過對一個地區的農村經濟社會的調查來獲知其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從而評估類似的農村經濟,最後上升到全國,循序漸進的瞭解當前農村發張形勢。

(二)找出所調查農村的經濟發展的途徑,調查農民的經濟來源,以及該地區農村經濟來源的總體模式和發展的趨向。

(三)通過對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的調查和分析,找出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該地區按照地理優勢所忽略的某些經濟發展渠道。

(四)將調查分析後提出來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便於對該地區農村經濟模式進行完美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調查對象

農村羣體、經濟現狀

三、調查方法

1、調查問卷。我們根據自填式問卷特點合理製作調查問卷。個人一般情況,如:職業、家庭人口數、家庭勞動人口數;家庭財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項目;

家庭設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費方面,如:消費地點﹑消費環境等;

國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醫療合作政策﹑減免農税﹑小額信用貸款等

本村企業方面,如:企業的行業性質﹑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等。各題均採用封閉式設計,要求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在各題所列的選擇項中選取一項,作為對該題的回答。

2、調查問卷的分發。調查問卷由指定人員在農村隨機分發,當場回收。回收率為100%。

3、數據處理。調查問卷數據由SPSS統計軟件處理。

四、具體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所調查的人羣男女性別比為20:13。

調查人羣的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從文化程度來看,人羣總體的文化程度較低,在被調查人羣中3/4的人具有國中以下文憑,其中40歲以下人羣受教育程度高於40歲以上的人羣。從婚姻狀況來看,92%都已婚。

從職業狀況來看,85%的調查者的職業都是務農。

家庭平均人口為5人左右。

家庭勞動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對農村經濟現狀的瞭解情況

(三)關於農村教育程度的調查情況

此次調查,共調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員。從調查對象表中,我們知道了,14個人中,有3個文盲、9個人受過初等教育,2個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應該收到義務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總體上來説他們的文化素質都很低,但比較起過去幾年,相對提高。教育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質低、

掌握科技的本領低、經濟發展就緩慢,甚至停滯。此次的調查是抽樣調查,對個別家庭進行調查,從而發現問題,才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地理位置來説xx村離城鎮和縣區都不遠,有着優越的教育條件啊!但是為什麼教育成果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呢?通過對部分家庭進行了訪問調查得知以下幾個原因:

1、經濟條件困難,不能支付較高的教育費用。

2、學生本身不喜歡學習,或者對學習用處認識不當,厭學。

3、父母或者監護人對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而不允許孩子繼續求學。其實教育和經濟是兩個互為因果的問題。必須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教育要從孩子做起,小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後備軍,提高小孩的教育勢在必行,當今國際國家的競爭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個國家發展的前途的好與壞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質有着很大的關係。國家現在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實行的“一村一大”給農民帶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種植方法,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經調查發現大竹村農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農民收入不高,只好讓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質量最差的學校,因此孩子學到的知識就會很少,有時還會誤導孩子。其次是父母為了賺錢養家和支付孩子上學,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更不會給自己的小孩請家教輔導,還有的是農民自身沒有多高的知識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我做出自己

經濟調查 篇7

農民是核心,農村是基礎,農業是關鍵。農民、農村、農業這一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農村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效益比較低下,農民收入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村經濟的總體實力不強。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

一是中國小辦學條件差。部分學校還存在髒亂差現象,一些中國小校舍簡陋,教師學歷層次較低。二是衞生基礎設施落後。鄉鎮政府所在中心醫院的醫療衞生設施相對較好,但大多數農村僅有一兩家個體性質的私人診所,,技術落後,只能治療頭疼感冒之類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設施不足。農民科技知識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現代文化設施如公共圖書館、公共娛樂室、網絡建設等均非常稀缺。

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水利設施抗災能力弱,目前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時期集體興建的,因此多數設施呈現老化狀態。許多水利設施因為缺乏維修和保養,功能逐漸退化,使得農業抗災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設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澇設施老化,農業抗災能力弱。

3.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業效益低下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户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生產技術含量低,勞動者素質低。農業結構單一,沒有形成特色化農業生產結構。

4.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農村基層運轉困難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沒有後勁,村級公益事業長期投入不足,生產和生活條件難以得到改善;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村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造成農村基層組織運轉困難。

5.勞務輸出整體素質不高,農民工就業增收能力不高

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獲取市場信息和外出務工渠道狹窄,農民工收入偏低,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權益難保障,應對風險能力較弱。由於文化素質的欠缺,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競爭力不夠,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開發,發佈渠道不暢,信息內容與現實脱節、針對性不強;農業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農業科技人員緊缺;農民瞭解農業新品種、種植養殖技術、農業病蟲害處理等方面信息來源渠道過於狹窄,過於依靠農民自身的經驗和途徑,政府未能提供相應的輔導培訓和技術支持;農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農民生產沒有總體性的指導。

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統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道路建設。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路網建設,方便羣眾生產生活,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交通環境。二是農田設施。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河流溝渠治理,配套田間水利設施,加快發展節水灌溉,整體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確保基礎水利設施安全有效運行。三是電力通訊。大力開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電話、寬帶網絡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寬農村信息渠道。

2.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推進工業化進程

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促進產品生產多樣化,擴展鄉鎮企業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先進生產機器和技術,提高管理者才能,進行加工、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形成科學合理的供產銷產業化鏈條。

3.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村,因此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立足實際,發揮區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作強,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畜牧業是實現糧食轉化增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規模經營,搞好農產品深加工。

4.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確保糧食、蔬菜等豐產豐收,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三是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市場。四是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力度。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5.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着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選好村領導班子,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實行村領導班子年輕化,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熱愛家鄉,紮根家鄉,立志於改變家鄉面貌,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輕一代。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大力加強資源的整合力度,發揮好遠程教育的作用,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從而帶動農民羣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6.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一是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教育救助;繼續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參加率,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傳播先進文化,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改變農村面貌。二是廣開創收渠道,化解基層債務,增加財政收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調動幹羣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投機行為,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四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涉農優惠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經濟調查 篇8

一、周邊羣眾對園區的認可度:

通過對周邊三個村750户羣眾的調查,有80%的羣眾認為,園區成立近十年來,對周邊羣眾的影響是積極的,羣眾種田的科技意識因園區得到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有17%的人認為,園區的建立對周邊羣眾影響不大,是可有可無的;3%的人對園區的存在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園區佔用羣眾的土地,又拖欠地租,使個別承包主得益,使多數羣眾的利益受損。

二、對園區現有項目結構的評價:

調查中,多數人認為,園區現有的項目結構對周邊羣眾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園區的項目示範性很好,但是,羣眾由於技術、市場等原因無法效仿。園區項目的建設應考慮與羣眾利益相結合。

三、羣眾參與園區建設情況。

1、發展與園區相關的項目情況:在調查的三個村750户羣眾中,依託園區發展與園區相關的花卉,苗木、特色蔬菜等項目的有48户,這些户人均年收入均在x元以上,高出普通户一倍多。如,崔營村羣眾陳書法,利用嫁接技術種植菊花和培育海棠等盆景,結合植物造型技術,每年淨收入x元;閆莊村羣眾閻遂山,依託園區發展綠化苗木,每年淨收入近x萬元;閻敏山依託園區發展草坪,每年淨收入多元。

2、服務園區建設情況:調查中發現,周邊三個村的羣眾,在參與園區建設,為園區項目户不定期做零工的人約佔三個村勞動力總數的10%以上,尤以婦女為多。如,崔營村六組,全組有60户人家,232人,常年在園區幹零活的有40多人,月均工資300元,單此一項,該組人均年增收近600元。

3、通過園區學習技術並發展家庭產業情況。通過近幾年園區項目户的用工培訓,周邊三村有30%以上的人掌握一至幾項農業先進技術。如閆莊村李金華等六位婦女,通過新天地公司組培中心用工培訓,目前已成為組培方面的技術骨幹,被新天地公司聘用後,月工資400元。再如,通過市林業局杏李育苗用工培訓,崔營村有200多人掌握了嫁接育苗技術,部分人員利用這項技術繁育其它苗木,形成了家庭支柱產業。通過調查發現,有5%的人員通過在園區學習技術後發展起了自家的家庭支柱產業,大部分人員雖有技術但沒有派上用場。

四、羣眾對園區發展的建議和期望。

羣眾盼望園區有大的發展,並有好的項目引導他們發展家庭產業。具體建議如下:

1、希望園區能發展與羣眾互動的項目,即由專業公司牽頭,實行公司加農户的方法,帶領農民一起發展項目。

2、希望園區各項目户與羣眾之間能信息互享,實行幫帶活動,幫助農民與市場接軌,減少羣眾生產的盲目性。或由園區成立信息服務中心,指導農民發展項目的方向。

3、希望園區能引進一些適合羣眾在家中操作的小型項目,並能定期培訓技術,統一回收產品。

4、希望園區能夠發展好旅遊業及餐飲服務業,特別是農家樂性質的服務業,讓農民能夠共同參與。

5、建議園區在公路邊建一個花卉、苗木、種子、化肥、農藥交易市場,以便更好的服務羣眾,服務客户。並設置醒目的廣告標牌,讓客户從路邊過一趟就知道園區內有什麼東西。

6、建議園區能從羣眾方面考慮,協調項目户提高一下地租。

五、園區發展與羣眾發展的思考

園區發展十年,雖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模式,但是也存在許多限制園區發展的因素。具體表現在:

1、土地問題:園區發展需要擴大面積,如果仍實行“租賃”形式,就形成了園區發展與農民爭地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羣眾參與園區建設,象鄢陵、潢川等地一樣,由政府引導,園區做示範,按照某一模式,讓羣眾自願發展,共同形成某一優勢產業。

2、市場問題:園區發展至今,某些技術及產品在國內領先,但是就是形成不了市場,有些即使形成了市場,但市場範圍很小,有一定的侷限性。其原因就是缺乏跑全國市場的專業經紀人。因此,培養市場經濟人非常重要。

3、項目結構問題:項目配備要考慮因地制宜,在考慮本地羣眾能否接受的同時,兼顧外地市場需求,避免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

4、導向問題。要想讓羣眾參與,關鍵在於市場引導,正確的引導可減少羣眾的盲目性。如崔營村五里堡羣眾金建玉等人,前幾年由於對市場調查不夠,盲目種植楸樹60畝,樹儘管長的很好,可就是賣不出去。這樣,就打擊了羣眾參與的積極性。

經濟調查 篇9

調查人: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調查地點:

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城關鎮

調查背景:

本人今年暑假參加了我院組織的“您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活動,在調查中對橫山縣城關鎮的十户農户以及一處行政村領導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後在橫山縣縣委,縣政府,國税局以及審計局進行了相關數據的調查。發現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總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如下文。

根據我所調查,橫山縣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萬元左右,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於10萬元。但目前大多數村的經濟現狀都不樂觀。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約,企業改制斷了收入,税費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資沒了收入;二是經濟發展空間小,受制於有限土地資源、資金和自然資源;三是財政轉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預見性支出不斷攀升,正常運轉難以為繼。村級集體往往經濟薄弱、無錢辦事,這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突出難題。

鉅額的鄉村債務對基層組織運轉、農村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1,是違法行政的重要誘因。鄉村出現收支失衡後,鄉村幹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資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對人收取各種費用,因而,農村“三亂”久治不止;為了彌補工作經費的不足,鄉村兩級均熱衷於違規徵用土地搞建設,通過炒地皮,從中獲取20-30%的收益;由於經費緊張,驅使政府機關和幹部採取各種隱蔽手段經商辦企業;為確保正常運轉,鄉村幹部千方百計找門路,以項目建設為幌子,通過非正常途徑,採取非正常手段,爭取上級支持,以彌補工作經費不足。

2、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沉重的債務包袱,使鄉村主要領導整天處於“借新債、還舊債、躲追債”的狀態下,影響了他們謀劃經濟發展的精力;橫山縣的幹部工資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並且還不能按時發放。鄉村幹部為墊交税費、墊付工作經費,每人手裏攥着幾千元、上萬元乃至10多萬元的“白條”,兑付遙遙無期,鄉村千部人心渙散、意志消沉;面對存量和增量均嚴重不足且強制帶病超負荷運行的農村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的社會事業公益設施,鄉村二級無力改造和建設,農村公共產品供需脱節的現象更加嚴峻;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有限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和教育經費被鄉村挪用已習以為常,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基礎教育。沉重的債務包袱,致使鄉村二級運轉困難,公共服務職能難以正常發揮,勢必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同時,由於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致富。

3,有損黨和政府在羣眾中的形象。鉅額的鄉村債務使鄉鎮政府、村委會成為農村最大的債務人。對內,欠鄉村幹部的工資和公款私墊費用,對外,大到欠金融機構貸款、施工單位工程款,小到欠水電費、運費、餐費、辦公用品費,而且在目前狀況下,鄉村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只能採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應對之策,社會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鄉村幹部聲名狼藉,無法開展工作。

儘管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但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難。農民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挑戰。

首先是種養業增收難。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穩定性較大。雖然國家對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但生產資料和機械作業費等持續漲價,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農民從事種養業增收困難。二是產業化帶動難。近幾年農業產業化有了一定發展,但農業競爭力總體還不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還不高,帶動農民增收不明顯。四是政策性增收難。自20xx年起,國家取消了農業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補”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但農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間也在縮小,沒有更多途徑。

一、農業政策執行情況

税費改革前的20xx年,橫山縣農民的税費負擔情況為:農業税28404509元、農業特產税5160000元、生豬屠宰税1352700元、鄉統籌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負擔98元,畝平(按計税面積計算)負擔108元。一些臨時性攤派和搭車收費(約30元以上/人)尚未計算在內。

20xx年税費改革時,橫山縣核減一批不合理計税面積,合理確定計税產量,取消農業特產税、生豬屠宰税,將農業税費門類規範為農業税和農業税附加,20xx年和20xx年因税費改革使農民減負約30元/畝。

20xx年農業税税率由7%下調至4%,全縣農業税及附加總額3304萬元,人平負擔31.98元,畝平負擔35.30元,較20xx年下降67.42%。 20xx年,農業税全免,全縣預計免徵農業税6046.4萬元,從此,農民完全從税費負擔的梏桎中解放出來。

20xx-20xx年,橫山縣共減免農業税10116.4萬元,得到了上級財政等額專項轉移支付。

20xx-20xx年,橫山縣共下援農業税災社減免2163.7萬元,重點照顧貧困村組的農户、五保户、烈軍屬、殘疾人、受災羣眾和水庫庫區內的困難羣眾。

20xx年,橫山縣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發放直補資金970萬元,糧補資金1544.4萬元,使農民直接增收2514.4萬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xx~20xx年橫山縣農民收入情況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及構成的變化情況。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xx年的`2644元增加到20xx年的3681元,5年內增加1037元,增長39.2%,年均遞增8.62%。

20xx—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增長具有極大的不均衡性(20xx年較1999年增長3.97%,20xx年較20001年增長5.3%,20xx年較20xx年增長5.7%,20xx年較20xx年增長7.5%,20xx年較20xx年增長16.3%)。5年中,農民收入雖穩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間增速低於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長規律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和明顯的跳躍性,前四年為低速期,年均增速僅6.17,20xx年為快速增長期,較20xx年增加516元。增長16.3,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純收入增返5.3個百分點。若沒有20xx年的高速增長支撐,就不可能實現8.62%的年均增速。

5年間,農民純收入的構成基本穩定。家庭經營收入佔60.78%,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58—2.5%之間;工資性收入佔36.19%,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34.3~38.9%之間;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僅佔0.87%、2.16%。橫山20xx年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農業增加值9.21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87.4萬畝,糧食總產量85.72萬噸,出欄牲豬134.49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368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8.5%、17.3%、14.7%、8.4%、16.3%。以上數據顯示,隨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為核心的支農扶農政策的頒佈實施,農業和農村取得了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好形勢,糧食生產在短期內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農產品全面豐收,農業效益明顯提高,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成為國家宏觀調控下,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業大縣縣域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二〉、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1、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收入來源渠道依然狹窄。

2、農民收入增長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連,20xx年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是政策效應。免徵農業税不僅使農民減輕了負擔,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根治了農村亂收費的痼疾,使各種巧立名目的搭車收費失去其依附的載體。3、較長時期內農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橫山縣20xx~20__年為例,年均增速僅8.62%,其中,20xx年較1999年僅增長3.97%,20xx年增長5.3%,20xx年增長5.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20xx~20__年的農民收入增長處於停滯和負增長狀態。

4、農民收入的內部分化日趨加劇。今年,我調查了1個村10户農户的收入情況,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佔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佔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佔10%。

三、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

1、農民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持續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歷了10多年的家庭經營後,農村生產力、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已經發揮到了極至,在新的經濟體制、產業格局、生產經營模式沒有出現以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必然進入“休眠期”。20xx年的增產、增收、增效緣於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政策的引扶效應和市場的刺激效應又一次發揮到了極至,要保持20xx年的良好發展態勢已屬不易,要謀求新的發展和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20xx年,我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税從45%下降到17%,許多農產品的關税普遍下調20—30%,國際農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也將下降20—30%,農產品價格回落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產已經無法經受國際國內大市場的衝擊,國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20xx年,農產品價格就遭遇“寒潮”,稻穀價格比20xx年下跌5~8元/50kg。工資收入己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就業機會增多的影響,尤其是城鎮建築業、製造業等對農民工需求大的產業增長強勁,民工外出務工尋找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多。。但是橫山縣的勞務經濟至今是一種自發經濟,管理鬆散,組織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勞務輸出市場。

2、農民增收的風險性係數大。農村是一個龐大的“露天工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農民是“靠天吃飯”。目前,我國農業風險保險制度還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災害,農民就只能望天興歎。

3、農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受思想觀念、認知水平的限制,農民死抱自己的一畝三分自留地不放,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土地浪轉機制難以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作田、養豬、打工不可能使農民收入出現量的飛躍和質的變化,增收動力明顯不足。

況且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卻一路飈升,因生產資料漲價,20xx年橫山縣“二補一免”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收益被生產資料漲價幾乎全額抵消。

透過漲價現象還是可以發現一些不可忽視的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近年來,輿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宣傳有失偏頗。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把農村形勢説得天花亂墜,片面宣傳和誇大成就,對仍在存在的各種問題輕描淡定,給人以“三農”問題已經解決,農民已經富裕的輿論誤導,各行各業,特別是生產資料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就爭先恐後來分“蛋糕”,為生產資料漲價造勢。國家在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前”補貼方面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但真正的“好處”往往落到了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手中,最終受“擠榨”的還是農民。

經濟調查 篇10

一、園區經濟進展情況

目前,我市的園區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政府組織管理的園區,如工業園區、中國()民營工業園、華僑投資區;另一種是由企業自主開發的園區,如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北生藥業科技園、銀河軟件科技園、國發海洋生物產業科技園等。

園區管委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權負責工業園區的規劃、招商、開發、管理事務,實行一站式服務,為投資者免費代辦項目所需全部手續。工業園良好的投資環境和高效的辦事作風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投資創業,目前已引進企業26家,合同投資8億多元人民幣,已投入近2億元人民幣。入園企業中有泰國正大集團卜峯飼料公司、香港夏氏海洋科技生物公司、玉柴高級潤滑油公司等國內、國際知名企業。

銀河科技作為兔年第一家增發A股的上市公司,已募集資金人民幣約5。8億元,準備將銀河軟件科技園建成一個既有高科技風範又有亞熱帶風景的工業與旅遊一體的園區。銀河軟件科技園位於XX市市區西側XX大道、北部灣西路、西藏路和昆明路交匯處,佔地近千畝,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化、網絡化、園林化,生態型科技園區的建設目標,把軟件科技園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合理、技術先進的集研發、生產、生活、娛樂、會議、旅遊、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產業園區。整個園內按功能區劃分為軟件研發區、系統集成功能區、專家創業園區、孵化區,計劃在20xx年年底竣工。目前,園區管網、道路、綠化等工作已經有條不紊開展,首期五棟鋼結構廠房已經在上海趕製。在軟件科技園建設的同時,銀河公司已與園內外著名IT企業和具有實力的高科技企業進行頻繁接觸,開展軟件科技園項目的招商工作;為營造人氣以及形成公司的配套、規模生產,銀河公司擬在園區建設基本完成後將其下屬在西安、南京、深圳的分公司遷回園區,此舉將會極大壯大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力量。

國發海洋生物產業科技園擬落户市工業園,佔地約20xx畝,目前園區用地正在洽談中。雖然海洋產業科技園的籌備,規劃等工作相對市區其它園區要遲,但立足於海洋資源,實施以珍珠系列產品及相關產品為主的產業戰略,發展前景亦十分看好。

二、發展園區經濟的作用

發展園區經濟雖然時間不長,但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顯示出積極作用。

三、有利於改善投資軟環境。

在整治和改善投資軟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令投資者缺乏信心。園區建設千方百計地為投資者提供最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務,如工業園在實際工作中,對入園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為投資者免費代辦項目所需全部手續,這一點頗受投資者的好評。要樹立新形象,消除原有的負面影響,要以園區為樣板,將有利於促進投資軟環境的整治和改善,為投資者創造良好條件。

四、有利於提高城市品位。

XX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有意讓地規劃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佈在XX大道沿線;各園區既是一個各具特色相對獨立的產業羣,又是整個城市相互聯繫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於加快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品位,樹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經濟調查 篇11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不是所謂的GDP,而應該是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是最具有發言權的。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頒佈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來農業税的免除到按畝的補貼,都讓我們廣大農民的家庭負擔大大減輕,當然這只是國家對刺激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還有許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農村醫療保險等等,這些都為農民是實現增收解決了許多的問題。

一、農民收入篇。

在本次調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僅佔調查家庭總數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這個範圍內,有54%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這個範圍內,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佔到了3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民的收入就前幾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對農民而言賴以生存的農業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農業方面的'淨收入在20xx元以下的家庭佔33%,52%家庭的農業方面的淨收入在20xx—3000這個範圍內。對那些人口多的家庭這點錢如果人均下來就真的沒多少了。調查發現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來源加在一起才佔總家庭的10%。近些年隨着外出打工的熱潮高漲,我們農民們也意識到了守着那“一畝三分的”是多麼的沒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農民掙錢的最佳途徑,也成了大多數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也是當前農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隨着物價的上漲,種子、農藥、化肥等的價格也提高了很多,這就使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又加上農民現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們對農作物沒有很好的養護導致了農業產量下降,這樣農業方面的收入就沒剩下多少了。其實無論怎樣,單純的種植這種作物是無法獲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

二、農民的生活消費。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這主要是些年輕的家庭。對於那些年齡稍微大點的人他們主要用來維持生活,這部分的家庭佔到了15%,因為他們子女的事差不多都辦完了,他們也就沒有太多的牽掛了,現在只要慢慢地賺着錢花着撐到自己麼有能力時候有子女贍養了。他們都沒有想到為自己以後養老,在這裏人有能力的時候都全都是為了孩子到老的時候就依靠孩子了。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選擇了“其他方面”,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辦喜事方面的,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剛成年的孩子。現在無論在什麼地方結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國的房價是那麼的高,即使在農村可能沒有那麼的貴,但對於僅有定點收入的農民來説這也算是一筆超大的開銷了。雖然現在我們農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還是有66%的家庭感覺經濟有點緊張,這些多為子女比較多的家庭,還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畢竟醫保在我們那裏還沒有實行起來。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滿足,僅有2%的家庭認為生活富足了,畢竟離小康水平還有一段距離的。對於比較擔心的問題93%的家庭都選擇了收入沒有保障,在農村幾乎所有的人都處在失業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沒保障有時候不要把身體搭進去就好了,在家裏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風調雨順有個好的收成,而近年來的氣候異常的很難有風調雨順了。其他選的較多的是“家裏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順”,“治安狀況不好”,關於農業方面的幾乎沒有人選擇,或許他們真的感覺種地沒什麼前途了吧!

此次調查的分析,總體而言,農民生活仍處於温飽狀態,過着艱苦的日子。這次調查不夠全面,也不具有太強的説服信,沒有佐證和足夠的資料,但是這是農村真正的實際情況,沒有誇大也沒有虛假的成分。實現農民收支的平衡,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夠使農民更快地邁上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調查人:

經濟調查 篇12

一、調查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矗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農村社會的和諧經濟要先行。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為了更好的瞭解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情況以及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我們社會實踐小分隊進行了此次調查訪談。

二、調查準備過程

由於我們社會實踐小隊是第一次獨立完成這樣的社會實踐調查任務,所以準備時間比較長。首先,我們小隊每個成員都上網查閲了目前新農村建設一些成果與政策,另外,我們在網上查閲了一些有關的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結合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我們小隊逐個問題討論,反覆修改,我們最終確定了調查問卷。接下來我們尋找了要去實地調查的新農村,根據實際情況,最後確定了需要調查的新農村,並做出了具體的調查實施計劃。自此,調查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説明

1、調查時間:xx年7月6----xx年7月8日

2、調查對象:所選定要調查新農村內的普通村民

3、調查地點:南陽寨村、關莊村,師新莊、大謝村,莊王村,郭村及小隊成員各自村莊。

4、調查目的:

1、瞭解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情況以及新農村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

2、宣傳國家的優惠政策,幫助新農村農民瞭解自身所擁有的權利。

3、重點調查新農村經濟建設現階段的經濟構架及組成。

4、瞭解文體教衞場所的建設情況。

5、瞭解政府工作的成效,為當地政府獻計獻策,調查結果為政府建設新農村提供參考。

6、有利於我們隊員的自身素質的提高。

5、調查方法:實地考察,調查問卷,重點採訪,問詢法。由於實際情況的制約,考慮到我們社會實踐小隊以及新農村村民的具體情況,我們打印的調查問卷每個村只進行了較小規模的發放與採集,並詢問部分村民以及向村委會相關成員交流了解具體情況。同時利用小隊成員均是來自農村之便,集體調查結束後,回到各自村莊,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7、內容概述:

(1)、新農村中普通農民經濟收入情況有多少,工作情況如何。

(2)、限制新農村村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3)、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狀況如何,制約因素有哪些。

(4)、在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政府採取幫扶措施效果如何。

(5)、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環境的保護。

(6)、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治安、衞生、村務公開公正方面建設的如何。

8、調查結果預測:本次調查題目偏大,由於客觀因素限制,實施調查人員不足,時間較短,調查的人羣不太廣泛,地區範圍十分寬大,但調查的範圍卻比較狹小,以及調查方法的不夠準確,結果必然存在一定的不準確。另外被調查人員的主觀因素等也會對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不同地區的新農村村莊,各村的經濟發展基儲自然環境資源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經濟發展有快有慢,各有差異,可能導致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原因分析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緩慢,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

內因:

(1)、新農村村民文化素質較低。新農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一般都是國中文化,還有部分國小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很少,尤其女性的文化普遍更低。這種問題在新農村中間很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當時時代的原因,也有農村傳統思想觀念的原因

(2)、缺乏有效的獲得信息、資金、技術等的途徑。新農村村民對於致富普遍缺乏途徑、資金、技術,這是由於他們地處農村,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緩慢,沒有資金的原始積累,沒有上網、讀書、看報等獲取信息的方法,文化程度低導致他們沒有掌握一技之長,生活艱難。

(3)、新農村村民思想觀念不夠開放。由於地處農村,思想相對比較保守,難以轉變,致富缺乏長遠的規劃與眼光,缺乏創業致富的勇氣,做法比較保守。例如部分村民仍存在上學無用論,認為還不如打工掙錢快。

外因:

(1)、新農村領導班子能力不足,部分村委會有貪腐現象。由於一些新農村村委會領導能力不足,沒有能力引導本村村民積極致富,無法給本村發展指明方向、明確目標,村領導班子安於現狀、懶散驕縱、不思進取、指一處打一處,不能勝任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長期佔據村委會中的職務,暗箱操作選舉,為自己謀求私利,根本不能發展本村的經濟。

(2)、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導致部分村民返貧。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部分村莊經濟基礎較好,由於進行新農村改造,拆除已有的用大部分積蓄建設的很好房屋,補助過低,搬進新房仍需繳納較多的費用,導致部分農民返貧。另外,由於新農村建設,導致原有的部分農村產業無法繼續存在,例如小型的銷售農藥化肥店、收購木材廠、家庭養殖等等,導致部分村民返貧。還有原有的小型零售店、菜店、製衣店等,由於再經營這些需要購買店鋪,而這些店鋪的價格都普遍很夠,導致部分村民無力購買導致返貧。

(3)、資源、經濟、交通等基礎起點比較薄弱。由於新農村建設普遍缺乏各種自然資源,只能依靠出租土地以獲得土地出讓金,由於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土地出讓金十分低廉。村民想興辦工廠、發展養殖業因缺乏資金而無法實現。交通不便,導致沒有人願意投資開發。沒有資源,也無法開展旅遊業。

(4)、政府對新農村的宣傳及支持幫扶力度不到位。對內,政府沒有對新農村村民進行有效地國家各種對新農村優惠政策的宣傳,農民不知道有什麼對農民的優惠政策,不知道怎樣獲取政府的幫扶。對外,政府沒有進行積極有效的對外宣傳新農村,沒有進行有效的招生引資。同時,政府對於農民的幫扶也不到位,沒有進行有效的針對農民的培訓。例如村民反映政府進行的技術培訓,培訓時間很長,有兩三個月,而且培訓結束後並不能解決工作問題,導致培訓流於形式,針對村民的電腦方面的培訓,竟然是老年人蔘加,也是沒有實際效果。

對策及建議

1、當地政府應當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新農村經濟建設市場主體,拓寬農民增收領域。積極鼓勵幫扶那些新農村農民自己創辦的小企業,培植工業生產主體,積極扶持種養大户,培植農業生產主體,積極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特種養殖,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主體。當地政府要積極給予這些企業組織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自主能力,使它們能健康發展,同時幫助農民獲得更多有效信息的來源,促進新農村的經濟建設發展,切實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2、當地政府應當加大對新農村農民的培養力度。對新農村失地農民所做的技術培訓應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盛泰文化,豐富廣大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同時,檔子政府所做的針對農民的培訓應當直接與當地企業對接,能在培訓後妥善解決培訓學員的就業問題,不要讓培訓流於形式。

3、當地政府應當加強新農村領導隊伍建設。當地政府要依法切實監督好新農村村委班子公正公開選舉,避免選舉出現上下勾結暗箱操作的現象,選出能真正為村民謀福利,有文化,有道德,能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村領導班子,真正選出農民信任的村委領導班子。只為自己謀福利的村幹部。

4、當地政府應當積極發展新農村的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了新進的生產力新農村農民就更容易致富,這就需要農村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新農民,積極發展農村教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

5、當地政府應當妥善處理新農村改造過程中導致各種經濟問題。依法足額給予失地農民補償,同時積極幫扶那些因新農村改造失去經濟收入的農民,使其獲得其它經濟收入的途徑,杜絕因為新農村建設而導致農民返貧的現象。

經濟調查 篇13

當代,人們談論最多的莫過於大學生,經濟等問題,是的,大學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被特殊關注的羣體,他們的學習環境、生活情況都在人們的注視下進行,然而對於現如今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問題也是一個備受大家矚目的問題,為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展開一個調查研究。

而且現在普通家庭對子女上大學的態度“知識改變命運!”在今天的中國,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説,上大學依然是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最有效途徑,教育在居民收入差距調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絕大部分的家長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是持非常積極的態度,即使是在現在高等教育收費並非十分合理的狀況下,家長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仍未改變,因此許多家庭為了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寧可拿出高昂的學費供子女學習,以求將來改變家庭的面貌。

本次調查我們以問卷調查為主,為體現問卷的真實性,有效性。我組共發放了100份問卷調查,有效回收98份。同時我們也採取了隨機對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調查,這更體現了我們調查的多樣性,真實性。此次調查表明:本校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總體上講是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學生需要國家的大力幫助。

在此也表示對那些接受調查的同學表示感謝!

我組調查過程如下:

一.調查背景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社會進步,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上。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政府在教育事業這塊更是加大了投資力度,諸如生源地貸款、高校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各種各樣的政策陸續出台,使廣大學子圓了大學夢。在此種情況下,我們要調查一下廣大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因為上學所花銷的費用對家庭的影響。此次活動,我們調查小組把地點放在了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上。

二.調查分工

我們開了多次會議並討論。我們調查小組共有六人,我們分為三組,每組兩人,第一組為實體調查,即到學生中去做走訪問卷調查;第二組為前期資料收集,調查期間的溝通協調;第三組為後期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等後期工作,最後大家一起寫總結論文報告。

三.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狀況,從而引導大學生對自身有更明確的定位,樹立正確的理財目標及消費觀念。在危機四伏的時代能夠從容面對挑戰,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為家庭經濟有所貢獻。

四.調查內容

我們在調查之前,收集了很多前人做過類似調查的文本,學習了其中好的方面,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精心設計了很多問題,有對家庭經濟的,父母工作的,家庭成員的,個人花銷的等等。

正文:

現在就我們的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如下:經過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通過網絡和問卷我們掌握了許多資料,有一百多位的熱心同學參與了此次調查,我們很欣慰。

1. 在我們的調查人員中,有多達將近62%是男生,由於調查是在我們自己學校進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學校的男女比例問題。調查中對其家庭所在地的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學生的家庭所在地是在農村,隨着鄉鎮,縣城,地級市,省會城市的家庭所在地人數都越來越少,對此我們認為大學生來自農村的還是居多的。而且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家庭成員都達到了四人或者更多,其餘的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這也許也是我國計劃生育的成果顯示吧!

2. 對於大學生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調查中外出打工收入佔24%,工薪收入佔了將近34%,其餘的就是務農為16%,經商收入佔16%。對於他們的家庭月收入調查顯示,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在1500—3000、3000—10000元左右,然而這個大學每年學費問題,調查中幾乎都達到了4000—6000,加上同學們每個月的生活費問題,500—1000、1000以上元的都佔了相當一部分,這從中就可以看出現如今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3. 大學生話説都已經是成年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能力了,可是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的生活來源大家都是直接依靠父母,這也反映了大學生對於父母的依賴的確是太大了。當被問及是否願意通過勤工檢學來減輕家庭負擔時,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是願意的,還有一部分説要視情況而定,當然也少些同學是不願意的。然而對於沒有勤工儉學的調查中,他們大多是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當然還有的是為了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也有比較多的同學是説沒有可利用的渠道得到合適的勤工儉學機會,同樣,還是有同學根本不願意的,也許他們的家庭經濟情況好些吧,至少我們是這麼想的。

4. 對於現如今的中國高校的收費問題,這也是同學們及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我們學校收費問題,有30%的同學認為收費比較合適,同樣有23%的同學沒有看法,表示並不清楚,還有41%的同學認為是略有不妥的。對於中國高校

應如何解決大學生的經濟負擔呢?同學們各述主見,有較多還是對這個大學收費是有些意見的,認為要儘量降低對學生的收費,也有比較多的同學希望學校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減免學費,發放生活補助,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學校的東西好像都賣的比較貴,希望儘量降低校內商品的物價,也希望學校能增多獎學金的名額,提供多一點勤工儉學的崗位。

當被問及同學們除了學費、必需的生活費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時,同學們大多都是把錢花在了手機、電腦等消費上,還有同學是把錢大多花在請客吃飯。由於談戀愛而產生的一些消費上,同樣也不乏一些由於攀比等帶來的奢侈消費,也有些不確定的`消費在裏面,這就導致了現如今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狀況了。

下面是我們根據調查表所做出的統計:

根據調查分析我們認為現今我校大學生有以下特點:

1、大多數學生走理性消費路線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衞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要求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而且同學幾乎都擁有筆記本電腦。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針對本小組的調查、分析、研究、我們對現如今大學生經濟負擔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做好整體規劃: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2、養成儲蓄習慣: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户”,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3、樹立勤儉意識: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5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6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4、學會精打細算: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5、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6、勤工儉學: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認為只有這樣鍛練下去,我們大學生才可以擁有良好的經濟觀念,才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使其自身更加努力,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回報父母,也只有這樣可以使他們在走出校園之後,不再成為啃老族、拼爹組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能夠從容面對挑戰,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為祖國為家庭經濟有所貢獻。

在最後我們小組真誠的希望廣大學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並努力改正。

獲得體會:

1.首先問卷要設計合理,對於問卷我們是網上搜集資料和自己精心設計的。

2.調查中團隊要樂意配合,有團隊意識和精力。隨時保持溝通聯絡。有時候也會遇到分歧,不過最後都愉快的解決了。

3.這次我們組開始做的時候沒有規劃,後來調整了,分工明確,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效率提高了好多。

4.一個課題,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分工,需要每位組員的積極參與,需要大家各抒己見,互幫互助。合作,永遠比單刀獨闖天下要高效、容易、完美地多。

5.要學會分析遇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會獨立思考尋求解決的辦法,更要學會向他人請教。切忌遇事便妥協,忌消極悲觀。

6.交談是一種藝術,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彼此談話更融洽,也有利於你獲得最有效的信息。這次的調查,我們深深體會到了這點。

8.當然,我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問卷做的不夠全面,問卷數量有限,問卷時同學不過配合等。

經濟調查 篇14

摘要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中,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始終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工業化的推進和城鎮化的提速,農民收入增長來源日趨多元化、多樣化。農民收入由主要來自農業轉向農業和非農產業並舉,農業收入由主要來自種植業轉向種植業和養殖業並舉,農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擴大就業。隨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和農村發展,不僅要保持數量增長,而且要注重改善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不僅要開發利用資源,而且要重視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僅要繁榮經濟,而且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當前,廣大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發展速度緩慢,集體經濟“空殼”村現象相當普遍,嚴重製約着我縣農村的發展及穩定。因此,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轄8鎮3鄉(其中2個朝鮮族鄉),1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萬人,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煙、萬壽菊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生產為主,養魚水面3.83萬畝。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採取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實現快速、穩步增長。據統計,20__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51元,同比增長14%;20__年為4218元,同比增長16%;20__年達到4881元,同比增長15.7%,特別是20__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總產量實現4.2億公斤,增長5.8%,創歷史新高,農業總產值實現24.22億元,增長9.6%,畜牧業產值實現8億元,增長7%,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358元,增長9.8%。

二、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形勢下,我縣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農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困難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近年來,縣政府圍繞這個中心,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農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導產業。但總的看來,農民增收的形勢仍不容樂觀。由於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價格低迷,農民從種植業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時,鄉鎮企業不發達,依賴於鄉鎮企業的農民工資性收入也很少,農民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加,農民收入增長趨緩,收入受阻。20__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81元。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外出務工收入)達到1462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30%;家庭經營性收入3406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70%;財產性收入13元。人均工業收入僅有38元,佔農民收入的1%;家庭經營性收入中第一產業收入為2633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78%(其中種植業收入佔一產收入的86.8%,牧業收入佔一產收入的12%),家庭經營性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二)結構調整問題。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面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萬壽菊、烤煙等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形成規模。農户農業生產屬於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為主。由於生產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户收入。

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於信息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農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獲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時得到準確信息。在產業發展之初,嫌種子或生產資料價格太貴投資大,怕技術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確定市場銷路好壞。他們往往是在看到左鄰右舍或親戚因發展某種產業致富,而跟隨進行產業調整,一擁而上,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的情況。

(三)投入問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生產成本較高,抵消了“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據20__年備春耕期測算,農資在去年的高價位基礎上部分品種如國產二銨雖然價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化肥價格普遍上漲20—30%以上,特別是鉀肥價格噸價5600元,比20__年上漲1700元,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畝增加成本25—30元,全縣農業增加投入3100萬元,佔農業總投入的7%。而且糧食價格偏低,按照現在的投入水平測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價格在3.2元/公斤,水稻價格在1.5元/公斤時,農民種地效益幾乎為零。

(四)鄉村債務問題。由於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大部分停產倒閉或改制,有的給鎮村兩級經濟留下沉重的負擔,負債相當嚴重。目前,我縣123個村負債8223.9萬元,村均負債66.9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夠還銀行利息,嚴重影響鄉鎮和村組織正常工作的開展。許多村組織在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上缺乏思路,步伐緩慢,不敢擔風險,導致集體經濟無項目,“空殼村”現象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另外,有許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實際上欠銀行貸款,集體公用資金往往是負數。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體的凝聚力愈加弱化,“無錢辦事”問題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問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運行狀況較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縣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已發展到1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加工型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已達到54820萬元,實際加工能力達到18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200萬元,創利潤3980萬元,上繳税金1776萬元。全縣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户達到3.7萬户。像萬壽菊產業在省級龍頭企業山東諸城蓮春色素提純有限公司雞東分公司的帶動下,經過9年的發展,基地面積也由試種時的1500畝穩步增長到3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累計種植萬壽菊16.5萬畝,產鮮花16.5萬噸,有3000多農户種植萬壽菊,總收入1.15億元,户均收入3.8萬元,企業繳納税金470萬元,萬壽菊這個產業已成為雞東縣的富民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支柱產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有所發展,但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加工不足,產品檔次低,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僅有2户,基地總面積4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同其他地區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帶動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數龍頭企業對農產品仍停留在粗淺加工的層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效益不明顯。

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中介組織建設滯後,產業化經營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難以適應產業化發展形勢的需要,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很微弱,還沒有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利益聯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場波動時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交易中農户牌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而作為農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訂單”合約,會出現產品注射高價處的違約行為。

三是扶持發展措施不力,專項資金少,貸款比較困難。國家、省項目扶持資金有所增加,但長期以來公共財政和民營資本對農業投入欠帳太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業規模現狀整體落後,資金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農業公共服務條件仍然較差,產業化科技裝備水平落後,許多好的發展設想難以實施,缺乏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跟蹤服務,表現在產前對市場的預測能力弱,產中的技術服務不配套,產後的銷售服務跟不上。

經濟調查 篇15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着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對所在地的村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採取座談的形式,對村民收入狀況進行了調查瞭解,並形成以下報告。

一、農户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户户,其中:純農業户户;半農半商的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户;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户;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户;調查顯示:當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户收入狀況分析

在此次調查的20户中,總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學生以後有勞動力50人,在所調查的勞動力中,外出務工15人。在農户的收入構成中,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原始的生產模式,以種玉米等原始農作物為主,二是近年來主要發展和扶持的經濟作物,如芭焦玉、烤煙等,三是外出務工。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農民來源於外出務工和原始的生產模式的收入較少,來源於經濟作物的收入較多,其次近年來由於國家對農村的政策較好,如退耕還林、良種補貼等也在給一般家庭進行了貼補。

通過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靠經濟作物收入,從調查出的在家勞動人數佔總勞力人數近70%的比率來説也是如此;分析當前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低,增收困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20農户中,年收入1萬元以上的佔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户全年沒有結餘,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因受傳統的生產模式所左右,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無法更新生產觀念。就如一個新的玉米種子到來都有人以為沒有自已一直種的老品種增產,二是受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的限制,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80%左右,無法提高生產技術;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儘管國家相繼出台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同時還有儲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務滯後;三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加快交通幹線的建設工程,徹底改變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現狀;

2、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3、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區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標籤: 通用 經濟調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ey7d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