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愛國的作文2600字(2篇)

關於愛國的作文2600字(2篇)

把愛國情懷放在心裏

把愛國情懷放在心裏

關於愛國的作文2600字(2篇)

剛剛在校圖書館裏看了一本名叫《中國人在美國》的書,生了一肚子悶氣。從商朝講到現在,重點為清政府如何落後迂腐,中國人如何不惜代價偷渡至美國。抗日戰爭沒有提,只是籠統地説了一下二戰,過度看起來很自然,天衣無縫。於是這段歷史就被掩蓋。

整個書字裏行間明裏暗裏都表達着對中國不利的思想感情,這個時代説話講究證據,當然人家也有照片為證。中國男人和女人們傳着傳統服飾,嚴重顯頭重腳輕,表情木納,呆若木雞。沒有照片也可以畫畫,一個正在向美國偷渡的船艙裏擠滿了中國人,個個骨瘦如柴,面色土黃,眼眶凹陷,臉骨突出,神情呆滯。其中正有兩位梳着大辮子的男人端起一盤老鼠在那裏有滋有味地啃着。我才明白美國人空中説的‘中國人都是吃耗子長大的’這種理論從何而來了。

不過我記得另外一本書上説美國南部窮人鬧饑荒的時候是吃泥土活下來的。飢不擇食,人之本性而已,我們從中看的不是中國人吃老鼠這一性質拙劣,而應該想到迫使他們吃老鼠的原因。不過謠言向來都是橡皮泥,如何塑造定型都會被默認為事實,這對於散播着和聽眾們都可謂是很好的娛樂,越離奇,越拙劣,聽者就越快慰。人們都喜歡下雨天坐在家裏或者車裏,看見路上的行人抱着腦袋在暴雨中亂跑,才會感覺幸福。

書的作者很會説漂亮話,什麼‘中國是個文明大國,中國人的到來給美國帶來了很多東方的文化,也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etc. 不過最主要強調的,給人以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別的,而是中國人有多麼窮。poor這個形容詞在這本書裏不只出現了多少次。好像只有別人窮,作為富者才會過得很得意,很安心。

旁邊的印度小孩兒問我,中國人是不是吃蛇阿?我聽這話頓時想掐死他,就像掐死一隻猴子一樣輕鬆。聽説印度人吃飯都不用餐具,直接用手抓,哪個更噁心?不過後來才得知他是在電影裏面看到的,無知者無罪,放他一馬。據説成龍的尖峯時刻第三部在國內禁播,原因是裏面有對中國不利的台詞。原以為中國是保護主義太強,現在才明白是對的,人們向來都是道聽途説,眾口鑠金,三人成虎。

校圖書館裏關於中國的書還真不少,足足有幾十本。我翻來翻去,遺憾,沒有找到張純如的《南京暴行》,看來這段歷史真的被遺忘了。那是一本講南京大屠殺的書,作者由於長時間查閲屠殺資料,導致精神分裂,自殺死亡。記得當時讀者的雜刊上登出了小傳——張純如,用生命照亮歷史。就是這樣一本照亮歷史的書,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禁止出版,原因是其中對學生運動表示贊成,對國家的鎮壓表示不滿。我一直覺得她死得很冤,真冤,嘔心瀝血寫成的作品居然也像那場暴行一樣被有意地掩埋起來。或許也是她不夠堅強,如果換是我編寫這本書,應該不會導致精神分裂。我和這裏的同學説起南京大屠殺的時候,他們要麼是一臉茫然,要麼是滿不在乎的神情,也許他們覺得,中國人窮命賤!

她付出的努力徒勞了,照亮,那也只是一瞬間。小m總説那是我們祖宗輩兒的事情,不要抓住故仇不放,記住一個人得好總比記住一個人的壞要強。這話聽起來似曾相識,記得三年前的我在瑞典的時候也是這麼説的。的確,小m根本不在乎什麼中國日本,什麼南京屠殺,她在乎的是日本的動漫,壽司。我們這一代尚且如此,我們的下一代呢,我們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呢?他們究竟還會記得多少?只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個淡淡的光影,即使會被後人熟知,也不會那樣刻骨銘心了。

記得在國內的時候學校總是定時地給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週一唱國歌。我一直覺得國歌時最難聽的,詞曲都不怎麼優美。當時升旗儀式的時候,我後面的同學每當唱到‘前進,前進,前進進’的時候都故意唱成‘後退,後退,後退退’,笑倒一片,這就是我們的娛樂。

還有,從小一年級的時候是兒童團團圓,帶着綠領巾。我們宣誓的時候,滿嘴都是馬克思列寧,卻不知道什麼意思。我們只知道,帶着綠領巾是進步是優秀的體現,誰都渴望有一條綠領巾,誰都渴望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當然,我市第一批入的。

二年級的時候開始退掉綠領巾,戴上紅領巾。有人因為沒有選上而急哭了,而我是本來選上了由於宣誓的時候東張西望被老師刷下來了。我為此懊悔半天,正因那天心情不好,找茬將同桌的作業本撕了。想那時我真夠矯情的。不過後來我還是入上了少先隊,實際上,全班同學都入上了少先隊,哪怕是最差的學生。戴上紅領巾的第一天,我鼻子都厥天上去了,那叫一個自豪。老師説那是紅旗的一角,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其實只要稍稍懂點幾何知識的人都會知道,紅旗的一角應該是直角三角形而並非鈍角三角形。稍稍懂一點點常識的就會知道,紅領巾不可能是鮮血染成的,而是一洗就掉色的工業染料。這點驕傲,這點期盼和美好就這樣從血腥的童年裏消失了,我常常會問自己,當時決定入隊是腦袋進水了還是怎麼着。其實是因為滿足虛榮心,接受一種自己根本不瞭解的思想,只一味地相信老師説得天花亂墜。

到了六年級,我的叛逆思想增強,常常不帶紅領巾,大夏天的,圖個涼快。老師為了這個給我們組扣了分,並説氣話誰要是想退隊直接找她説,她準給退。我興沖沖地找到老師,當時還不好意思直接説,塞了個紙條,明裏暗裏的意思就是我要退隊。老師滿面慈容地找到我,念我國小一直在國外,對中文理解能力不好,沒聽出來是氣話,所以才法外開恩,沒跟我計較。反而還説,你到了中學就不用戴紅領巾了,你就帶隊徽了,快了,再等幾個月吧。

上了國中一年級,我們還是戴紅領巾,因為大多數人都還是十二歲,年齡沒到。在此期間學校的少先隊隊組織的活動也接連不斷,要麼是看感動中國,要麼是看長征的過草原的片子,還有香港迴歸紀錄片什麼的。大多數人都很不以為然,我也尤為活躍,帶頭撇嘴,把嚴肅的題材變成笑話。

出國之前,我終於摘下了戴了多年的紅領巾,並用黑色碳素筆在上面寫上三個大字“大俗物”。那叫一個暢快!別人看見了都很佩服我的勇氣,並且暗自感歎自己什麼時候才能解放。他們永遠不能解放,因為退了隊,還有團,退了團,還有黨,如此繼續。

可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我不想説我曾經是多麼的愚蠢,也不想説我有多麼後悔,我更不想説我做錯了。其實當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純粹的心理髮泄,就是為了解脱,為了逃離學校的唾沫橫飛的愛國教育。戴紅領巾,不能代表愛國。入團入隊都不能代表愛國。我現在既不是少先隊員,也不是共青團員,更不是黨員。我不懂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不懂什麼是列寧思想,不懂什麼是鄧小平理論,不懂毛澤東語錄。我胸前沒有紅領巾,沒有徽章,我口裏喊的不是空洞的口號,我不會像校長那樣發表長篇的愛國感言,不會像班中其他同學那樣寫出一篇篇宏偉豪壯的氣勢磅礴的入團申請書。但是今天,我真的感覺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愛國。不是被強迫而説得違心話,也不是毫無感觸地空話。愛國不是一種炫耀的資本,不是一種賣弄的工具,不是一種豪華的裝飾,不用掛在嘴邊,不用戴在衣襟上,不用寫在紙上,要放在心裏。

時刻記住我是中國人,並且我很自豪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鐵血》觀後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鐵血》觀後

今天下午在上海觀看了由廣西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故事片《鐵血》──一部正面

反映國民政府軍與日寇浴血戰鬥並戰而勝之、但拍攝完畢卻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見天日的抗日戰爭電影。

筆者對《鐵血》一片持肯定的態度,雖然個別情節明顯地是為了戲劇性而“編

造”出來,但並未影響故事主題的發揮,把杜聿明所領導的國民政府第五軍視死如

歸、英勇抗戰的事蹟如實地再現在電影觀眾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審批核準的一批歷史教科書,肆意美化日本皇軍

侵略亞洲各國所犯下的戰爭罪行,歪曲歷史,無視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

中國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的強烈譴責,紛紛大聲疾呼:歷史不容篡改!

今年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週年,中國各地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藉此機會,提醒國民毋忘國恥,奮發圖強。在眾多的慶祝活動中,筆者注意到,國

內媒體上出現了謹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確認“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日寇英勇

戰鬥”的形像。

回到正題,來看看《鐵血》是如何向觀眾展現中國軍人在正面戰場血戰日寇的

吧。

故事發生在1939年冬天。自從日本人兩年前在北京蘆溝橋點燃戰火,中國經歷

了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台兒莊血戰(告捷)、武漢大撤退、長沙會戰等重大事

件後,日軍突然從東北戰場抽調曾經重創俄羅斯軍隊的第五師團,揮兵南下,開闢

桂南戰場,妄想對中國大後方形成一個南北鉗制的軍事佈局。

中國全民抗戰進入嚴峻時期。

保家衞國,乃軍人天職。電影開始的一個場面,是雨中的國民政府第五集團軍

軍長杜聿明率領全體官兵在南方某火車站向乘專列經過的“校長”(北伐期間蔣中

正任廣州黃埔軍校校長)請戰,其心之誠,其志之剛,浩然正氣,氣吞山河。

電影自始至終都沒有聽見過“蔣介石”三個字,但從火車上已經下寢的“校長”到

戰役勝利後頒發嘉勉令的“委座”,這位戰時中國領導人、中國軍隊最高統帥的影

子卻貫穿整個故事的發展。

與很多宣傳八路軍新四軍抗日電影不同的《鐵血》,沒有八股,沒有光環,卻

着力去描述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中國軍人,描述他們的生活、感情、缺點,描述戰爭

的慘烈,描述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楊振寧的岳父、國共內戰中敗在劉、鄧大軍手下的杜聿明將軍,在《鐵血》中

率領“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團,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更不惜立下軍令

狀,以“個人願意承擔所有責任”來向“校長”請戰,充份展現視死如歸、頂天立

地的黃埔軍魂。

電影中的其他國民軍將領戴安瀾、鄭洞國、邵師長、董排長等,也是一個個身

先士卒,勇猛無比。

電影開始有一幕老百姓攔截國軍開往戰場的情景。因為廣西老百姓和這些來自

河南的子弟兵語言溝通上有困難,以為他們是逃兵,不讓走。最後通過一位本地兵

向家鄉的父老鄉親解釋之後,團長帶領全體官兵向老百姓下跪,發出了“消滅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產黨軍人建立軍紀靠的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國軍整頓軍紀,則靠鐵

面無私和鋼的紀律,靠棍棒杖罰。對於後者,《鐵血》通過兩個情節作了生動的描

述。在第一個情節裏,某日,在廣西巢寧縣安營紮寨的第五軍團某部駐地發生了一

宗士兵xx民女的事。某部團長面對痛不欲生的民女發誓:“姑娘,我一定要給你

還一個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團官兵:“你們哪一位乾的,站出來,我邵某人給你

叩頭了!”結果沒有人站出來。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時命令所

有人脱衣。結果被民女抓傷上身的某連長無所遁形。面對這位戰功顯赫的愛將,團

長含淚摘下了他的軍徽和勛章,送上一碗酒,然後把他送上了黃泉之道。

在另一個情節裏,與日軍激戰後回防休整的間隙,董排長髮現幾名士兵違反軍

紀,出去抽大煙和賭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嚴辭斥責違紀士兵,並當眾狠刮耳光。

這時團長出現,訓斥違紀士兵之餘,也批評長官教導無方,責令要與違紀士兵一道

受罰,每人軍杖二十大板,直把眾人打得皮開肉綻,眼冒金星。

黃埔軍人就是這樣“打”出來的。

《鐵血》是一部充滿血腥的電影。面對優勢裝備的敵人,中華將士以血肉之軀勇

挫敵人鋭氣,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崑崙關戰役的最後勝利。由楊光遠導演的這部電

影,沒忘了滲入一段兒女之情,把國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鐵血》中對董排長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膠捲。電影摒棄了傳統正面人物的臉譜化,董排長的扮演者乾癟

瘦削,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説有點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這樣一

位滿身舊軍人習氣的小長官,卻在電影中表現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國軍人的英雄氣概

和人性善良的一面,這些都是通過董排長與桂花的一段兒女之情表現出來的。美貌

如花的桂花本來是縣城裏的青樓女子,贖身從良後,帶着一位女孩回到家鄉生活,結

果女孩在日寇空襲中被炸死。悲痛欲絕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頂小花帽掛在自己大門

外的門樑上,從此閉門裹足,謝絕一切訪客。董排長從其他難民口中聽了桂花的故

事後,啟開了桂花的大門,發誓要殺掉一打鬼子,替桂花報仇,然後再回來迎娶她。

最後董排長帶領敢死隊摸黑對崑崙關發起攻堅戰,為國捐軀,實現了自己給愛人許

下的諾言,也給桂花留下了無盡的痛楚。

筆者還留意到,《鐵血》整部電影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任何中國近代史中關鍵

人物的名字,既沒有提蔣中正和國民黨,也沒有提毛澤東和共產黨。戰場上的軍隊

是中國的軍隊;崑崙關上百孔千瘡、彈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是中國的國旗,

迎風飄揚,向日寇、向世界宣揚國威。信息再明顯不過,抗日救國是全體中國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電影中,國軍將士前赴後繼,為國犧牲,其壯烈場面,其動人之處,催人淚下。

在這方面,電影的鏡頭對第五軍團的英雄事蹟一點也不吝嗇:在日寇機槍掃射之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優秀中華兒女,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譜寫出民族的新生。在敵人

堡壘槍眼前那一捆捆紮在竹竿上的炸藥和手榴彈,讓筆者的腦海裏忽然閃過了國共

內戰時期解放軍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華兒女的血肉之軀啊……

在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今天,以史為鑑,温故知新,實事求是面對歷史,

走出本民族歷史恩怨的陰霾,為振興中華共同努力,是《鐵血》這部電影帶給我們

的積極意義和啟迪。

標籤: 愛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9dxq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