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通用15篇)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通用15篇)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

一提起《弟子規》這本書,大家都不陌生吧!《弟子規》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並且還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還讓我們學會了感恩和孝順……的哲理。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通用15篇)

《弟子規》裏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親切的淳淳教導。字裏行間體現出一股書卷之氣。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温,夏則清;晨則醒,昏責定;”………這正是我們正在朗誦的《弟子規》。它的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就應立刻回答並及時趕到;父母在教導我們的時候,必須靜靜地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要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為人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有一個故事是説:黃香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覺前會幫父親把牀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温暖被窩,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像這樣孝順的故事還很多很多,這些故事讓我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孝順,讓我們變成了一個不僅博學多學而且懂得感恩孝順的中學生。令我們對感恩又有了更深的層次。

“凡出言,信為先;詐於妄,奚可焉”又讓我明白:自己説出的話放在心上實踐,去實踐,去履行。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用。這又使我們知道了欺騙人的人沒有好下場,只會令別人對你有見解。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令我難忘的事。

有一次,我的表弟來了我家玩他剛一進門,他就緊緊盯着放在桌上的口香糖,我早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了,所以我馬上給他拿了一塊,可他吃完還要再吃,這是爸爸在日本出差買給我的禮物。我就頓時不開心了,我就嘟囔了一句,沒想到表弟想知道我説他什麼,就一下子哭了起來。我知道表弟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媽媽聞聲走了過來,問什麼事,我委屈地告訴了媽媽。我得意洋洋,以為媽媽一定會幫我的。哪知道媽媽還帶表弟去商店買東西吃,我就不服氣了。晚上,我已經把這件事拋進了九霄雲外了。我收拾房間時《弟子規》,於是我隨便翻了幾翻,發現了一句“弟子規,聖賢訓;首孝悌,次謹信……。”我發現了“悌”字的意思是:要懂得分享,要與表兄弟姐妹,要好的同學一起分享食物,玩具,也就分享了快樂。“我頓時感到臉一陣發熱,連連覺得不好意思。然後我走到媽媽身邊,對她説:“我剛剛做錯了,我不應該那麼小氣,好吃的食物更要一起分享才對,同時你也會感到快樂,我也能夠分辨是非。只一刻才真正懂地了《弟子規》的含義。

我徘徊在《弟子規》的世界裏,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閃耀刺眼,在大自然美好的事物下陽光地成長着,不斷進步着……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説: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説: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説: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衞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3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藴卻含着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着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説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説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2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

相關文章:

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感謝您對我校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學校根據工作的需要,從 20xx年2月開展“誦讀《弟子規》、規範言與行”的讀書活動。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的精髓,也是一把幸福和諧的人生金鑰匙。師生們在誦讀的同時,可以從古人的經典中尋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品質,激發他們崇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為此,我校制定了具體的讀書方案,並利用晨讀、讀書活動、班會等時間具體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中的“孝、悌、謹、信、愛、仁”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讀《弟子規》,背,理解,踐行《弟子規》,使學生受到了中華文化經典的薰陶。

學生學習《弟子規》“有餘力,則學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內容,能明確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我們把對《弟子規》的誦讀與師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從坐、立、走、着裝、説話等方面入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瑾》中有這樣一句話“冠必正、紐必結”,是要求帽子要帶端正,衣服鈕釦要扣好。

我們把《弟子規》作為文明禮儀的學習內容,開展“古人教我懂規範”活動。發動學生在《弟子規》中找《守則》、《規範》的影子。通過從古文中找事例,從古人身上學精神,使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弟子規》教育中,我們重視師生關係的和諧建設。正如《弟子規》所述“兄道友,弟道恭,事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着重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能運用《弟子規》的內容分析、解決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難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們在師生理解《弟子規》的深刻內涵之後,還將開展了讀《弟子規》演講賽、讀《弟子規》讀書筆記和徵文的評選,讓師生們在讀中思,思中寫,寫中悟,悟中行,使讀書、做人、習文於一體,增加學生語言積累量。

今後,我們將繼續開展好誦讀《弟子規》的活動,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師生的人文底藴。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5

《弟子規》這本書擺放在我家書架上最好的位置上,我伸手就可以拿到,不象其它的書,需要我搬來凳子晃悠悠地踩上去才能夠到。這本書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擺在我家書架上了,聽媽媽説,它到家裏比我早,是為了我,才有的它。

媽媽説,我一歲多,剛會説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時,媽媽經常盤坐在牀上,後背靠着一個大靠墊,把我舒服地抱在懷裏,打開《弟子規》,抑揚頓挫地讀給我聽:“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媽媽把句子讀得很美,語調高高低低的,我雖然什麼也聽不懂,但是也許錯把它當成媽媽唱的歌了吧,往往聽得入了神,停止淘氣。

一年級的每個早晨,我坐在教室裏,和同學們一起讀《弟子規》,琅琅的讀書聲淹沒了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心靈變得像天空一樣湛藍清澈,我們的語文老師會給我們細細講解“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含義,老師是這樣講解的: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者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為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老師還會給我們講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含義: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都非常重要。老師一邊為我們講解含義,一這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比如早晨,已經到了起牀的時間,我多麼想在暖和的被窩裏多躺上一分一秒,不去理會即將開走的班車,可是聽到媽媽的呼喚聲,我立刻就起牀穿衣,因為我知道“父母呼,應勿緩。”在教室裏,如果我拾到一支筆,我先要問清楚有誰丟失了東西,如果找不到失主,我會把它交到老師手裏,因為我知道“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

如果我是數學本上的一條直線,《弟子規》就是不讓我歪斜的直尺;如果我是漫遊在原始森林裏的探險者,《弟子規》就是指引我方向的指南針。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本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綠色的春天裏,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認真的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至聖先師孔子所寫,裏面主要是教人怎麼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還要數這句: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個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實際行動跟着一比,簡直是天然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每次讀書或做作業,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這點讓我的內心非常的慚愧!每次我做作業,都不專心。不是玩筆,就是看窗外的風景。

深深印在我腦海裏的還要數那一次:二年級時,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佈置了15題基本計算題讓我們回家做。我一到家,準備開始做時,一開始下定了決心,開始還不到五秒就忘得一乾二淨,就像《哆啦A夢》裏的野比大雄一樣!

我才做了4題就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於是我就在題目上稀里嘩啦地隨便寫了幾下,就蓋上本子了。誰知下午批改出來後就前面認真做的4道題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就因為這事,被老師批評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樣才會專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無缺!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你們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____中行,向精心組織本次大賽的各位領導及同仁,表示真摯的感謝!向在座的各位同志致以親切的問候!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建立合規文化,構築鋼鐵長城。

我們都渴望生活幸福,日子滋潤。作為中行人,我們幸福的源泉就是----創造效益,防範風險。然而,只有業務發展,才能創造效益;只有建立合規文化,才能防範風險。業務發展和合規文化,就像魚水關係,魚兒離不開水,業務發展離不開合規文化。

魯迅先生説過,打開窗子,清新的空氣進來,蒼蠅、灰塵、臭氣也跟着進來。如今,現代經濟迅猛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無需信守遊戲規則的行為,一度為自己找到了藉口。曾幾何時,那高懸於公堂之上的“合規文化”,在利令智昏的灰塵裏,成為僅供觀賞的卷軸。王雪冰、高山等一批曾經忠實奉獻的幹部,沒有經受住誘惑而不惜違紀違法,將自己釘上人生的恥辱柱,讓百年中行蒙羞。今年省行通報的多起案例,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它像一個警示牌,時刻提醒着我們必須建立合規文化。

一千多年前,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明確提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樸實的道理,成為歷代仁人賢士的一面鏡子。一種好的思想文化,對於行動,意義之深;我們每一名員工,都應該看到,如果沒有心境上的淡泊、寧靜,就沒有行動上的明志、致遠。如果沒有以合規文化為先導,穩健經營就沒有立足點!也更沒有內控管理可言。所以,建立合規文化,是我們規範操作行為之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李禮輝行長在一次重要講話中,講到了硬管理和軟管理。他教導我們要建立合規文化。省行高書記曾嚴肅批評“分割論”的問題,痛斥安全合規與業務發展兩張皮現象,呼喚合規文化的到來。“合規文化”如一陣春雨,洗刷掉懸浮的灰塵,用一面旗幟引正了社會風尚。建立合規文化,是我們抓住機遇的需要,是上市公司發展的需要,是適應外部監管的需要,是走向世界的需要,是打造銀行品牌的需要,是創造員工價值的需要。

大家知道,真正對員工的關懷是預警在先。當一個員工出現問題時,我們要給予提醒、給予警告、給予處罰,目的在於警示、在於教育。現在,各項制度要求異常嚴格,處罰力度越來越大,要求我們:“違規必糾、違規即究、違規嚴究”。如果我們要想保護好員工,就應該嚴格落實合規要求。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兩個農民進城,天氣非常熱,口渴難耐。他們來到飲料部,一打聽,一杯水兩塊錢。其中一位農民就想,水在我們哪裏是不要錢的,而這裏水要錢,可見這裏不好過,我得回去;另一個農民卻想,水在我們那裏是不值錢的,而這裏可以賣錢,可見這裏很好掙錢,我得留下。一個觀念的轉變,令兩人生活天壤之別。回家的,依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留下的,卻豐衣足食。可見,轉變觀念多麼重要!建立合規文化何其必要!

忙碌的工作之餘,我喜歡獨自坐在湍河岸邊,凝望着翠綠的河水,享受着輕柔的河風,也欣賞河邊垂釣人的平靜與恬淡。有一天,令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一對父子在河邊垂釣,連續幾個小時,卻一無所獲。突然,兒子尖叫一聲:“上鈎了”!我轉眼望去,兒子釣上來一條大鱘魚,他是那麼驚喜、興奮,父親也微笑着投來欣賞的目光。可是,這位父親突然板起臉來,嚴肅地告訴兒子,你必須放掉這條魚,理由是“鱘魚是國家保護魚類”。兒子不解地望着父親:“好不容易才釣到一條魚,又沒有執法人員在場”。兒子嘟囔着嘴,不願意把魚放掉。“不管有沒有人管,要擁有一顆良心,要憑自覺……”我頓時耳目一新,為之一震。在工作中,我們必須將合規文化作為一種自覺的理念,入腦入心,合規經營,我們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價值。

當前,____中行在內控綜合治理整頓活動中,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法,制定了一個方案,實施兩個考核制度,強勢推進“三項”活動,嚴格落實四項業務大檢查,有效地防範了風險。

同志們,朋友們,健康發展是興旺之本,從嚴治行是生存之道,轉變觀念是行動之源,合規文化是發展之基。

同志們,朋友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

為建立富有中行特色的合規文化而努力!

為構築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而進發!

為締造燦爛輝煌的明天而奮鬥!

謝謝大家!!

      關於銀行合規的演講稿篇2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中國銀行基層網點負責人,今天,我能站在這裏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我感到十分榮幸!感謝中行黨委為我提供的種種機遇,也感謝同事朋友們一貫的幫助支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銀行合規企業文化的建設”。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幫助和啟發!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本能的渴望生活的幸福美滿,萬事順意。作為一名中行人,我們幸福的源泉就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經濟大潮中去創造良好的效益,同時防範和規避風險。多為國家和企業做貢獻。道路有兩條:只有努力發展業務,才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只有努力去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合規文化,才能更好的防範和規避風險。業務發展和合規文化,就像魚水之情,魚兒離不開水,沒有魚兒,水便也失去了應有的靈性和活力。因此業務發展離不開合規文化。他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所謂的合規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凡事合乎規則和常理。放在企業的文化建設中,它還有更深沉的內涵和外延。現在在我們銀行業中有存在這樣一些現象。表現為:一些地方仍存在重業務拓展,輕合規管理的做法,為完成短期的任務和經營目標,注重市場營銷和拓展,忽視業務的合規管理,有的不惜冒着違規操作的風險,以實現短期目標和任務,忽視合規經營風險;一些單位有章不循,不執行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現象突出,雖然大量的操作風險主要表現在操作環節和操作人員身上,其深層次原因是操作人員合規守法意識欠缺,反映出膚淺和缺失,沒有滲透到日常管理和決策中。這需要我們中行人警惕!

如今,經濟在飛速而迅猛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和風險。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不遵守商業遊戲規則的行為,屢屢發生。曾幾何時,那高懸於公堂之上的“合規文化”,在利令智昏的灰塵裏,成為僅供觀賞的卷軸。在我們銀行界,有很大一批曾經忠實奉獻的幹部,沒有經受住誘惑而不惜違紀違法,將自己釘上人生的恥辱柱,讓自己和國家蒙羞蒙恥。還有其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許多案例,都在令人扼腕的一次次給我們敲響警鐘。時刻刻刻提醒着我們,必須建立合規文化,並矢志不渝的去遵守和實施。

有一句名言,叫做思想有多高,心就能走多遠。一種好的思想文化,對於行動,意義之深不容置疑!作為我們每一名中行人,都應該看到,如果沒有心境上的淡泊、寧靜,就沒有行動上的明志、致遠。如果沒有以合規文化為先導,穩健經營就沒有立足點!也更沒有內控管理可言。所以,建立合規文化,是我們規範操作行為之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目前,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全新的中行,不講合規,想到那幹到那,靠拍腦袋決策是沒有出路的。也是沒有財路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合規也是效益,合規也是生產力,培育合規文化是保證合規經營的長效機制、治本之策,是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完善中行全面風險管理,健全有效內控體系的重要基礎,是中行實現戰略轉型、提高發展質量、持續穩健經營的重要保障。

為此,一要從我們領導層做起,從根本上消除無所謂、捆手腳、放不開等錯誤觀念,法律和上級文件規定嚴格禁止的事項,就要嚴格遵守,不能以“改革”的幌子踏“雷區”。對沒有明文規定的,要充分利用,大膽的試,大膽地闖。同時要教育全體員工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制度意識,從正確的導向和良好的習慣抓起,培養合規文化意識,其中領導者的示範作用就是一種導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二要重視合規文化的培訓,要將合規文化建設,同職業化精神、行業特點、企業文化塑造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搞好規劃,潛心研究,並付出實踐。要加強學習,從服務禮儀、服務技巧等最基本的東西學起、做起,把創優服務與合規經營的關係理順,形成規定動作、示範動作,把優質服務貫穿於中行的整個業務活動和領域,把合規文化建設貫徹於中行每個員工的整個職業生涯,把合規文化理念紮根於整個中行的管理與決策之中。

三要搞好風險關口前移,逐日排查,逐月分析,隨時排除和堵塞各種隱患和漏洞,以防患於未然,練就駕馭各種風險的本領。

四要抓保障。要加大輔導和督查力度,加大問責力度,嚴禁我們的工作人員違規經營,加大處罰力度,增大違規成本,使合規者得益,違規者受損,以達到令行禁止,確保合規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合規文化是是我們中行企業文化的延伸,是需要我們全體中行員工認同和遵守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的總和,是該企業行業化、個性化的具體體現。就我們中行系統來説,概括地講就是十二個字,即“敬業、守紀、規範、務實、和諧、創新”。作為我們經營者和管理者,就是圍繞這十二個字把它細化、量化、具體化、形象化,進而形成一種信念、一種理念、一種意識、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因為合規文化對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至關重要。一個沒有經營思路的企業缺乏靈氣,一個沒有經營活力的企業缺乏人氣,一個沒有文化底藴的企業缺乏底氣。

我作為一名中行人,一個經常與客户和社會打交道的中行基層網點負責者,更應該理解`基層銀行網點合規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把握其實質和內涵,不抱怨,不放棄,不氣餒!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虛心學習是我唯一的選擇,努力工作是我唯一的目標,踏踏實實做人,本本份份做事,不貪慕虛榮,不貪圖享受,不斷提高自身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高尚的人品和操守,用實實在在的人生,來為中行基層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貢獻。我相信,平凡的一滴水也會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平常的一塊磚也會壘起萬丈高樓。

中國銀行合規文化建設是以中行員工為載體而存在的,是中行企業精神的綜合反映,是中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體現,關係到我們中行的興衰成敗。我們中行人一定要愛崗敬業,以行為家,作為各級領導,也要關心信合員的工作和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後顧之憂,使我們中行員工都能認同合規文化,對合規文化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自覺地把中行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樹立主人翁責任感。

相信在經濟全球化、辦公自動化、業務信息化、各行各業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中行員工,不論你在那個崗位,那個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努力充實提高自己,不斷適應企業合規文化的形勢,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一定能有更輝煌的明天!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弟子規〉中餘力學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講了:

學習與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另外,讀書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力應高度集中,眼睛要緊盯着書,還要大聲朗讀,這樣才會提高讀書的效率。

合上書本,我們來談談我的理解:實踐和學習有着緊密的聯繫,如果光學習,那就是死讀書,不會將知識靈活應用,這就與紙上談兵沒什麼兩樣。我們知道:紙上談兵造成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如果只實踐,不讀書,那隻能按自己的見解做事,不知別人有何經驗,教訓。因此,實踐和讀書必須兼備。

另外,我還有這樣一個讀書事例:以前。我讀書從來不整本整本地讀,通常只看八九頁,就扔到書櫃裏,看另一本書了。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我這種讀書方法叫“殺書頭”,這樣很不好,不利於培養持之以恆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點,開始整本地精讀。

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增加知識。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穫最佳的讀書效果。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9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裏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裏,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裏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説:“小純,爸爸媽媽説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着我。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0

今年十一長假,我和媽媽沒有像往年一樣出去旅行,媽媽給我安排了經典國學的課程,其中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經熟記於心,它是一本終身受益的好書。《弟子規分七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熱、讓我們體會了古人的智慧,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 養成好的習慣。

我背了《入則孝》後,改正了 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對於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 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產生攀比心。“衣貴潔、不貴華”,告訴我們穿的整齊乾淨就可以了。“對飲食,勿揀擇”告訴我們不可以偏食。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 增一辜“我們國小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為掩飾凡下的錯誤就説謊,又犯下了另一個錯誤,會錯上加錯。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識,我會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説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註重於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為國學課的啟蒙課本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於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2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許多許多。它讓我變得懂禮貌,學會禮讓;它使我懂得尊敬長輩,關心長輩;它使我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它使我們懂得以理服人,不強詞奪理……不信,你看……

夏天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媽媽坐公交車去公園玩。公交車上,人十分多。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才擠景區找到了兩個位置。我慶幸自己運氣好。剛坐下沒多久,只見一位孕婦阿姨滿臉大汗地挺着個大肚子艱地上了車。忽然我腦子裏想到《弟子規》中説:“長着立,幼吾坐,長着坐,命乃坐。”阿姨年紀比我大,又挺着大肚子,肯定十分累。對,我應該讓個座。於是,我站起來對阿姨説:“阿姨,這個位置你坐吧!”説着我就坐到了媽媽那邊去了。阿姨見我如此客氣懂禮貌,連聲道謝。她剛想坐下來,另一位剛上車的阿姨眼疾手快,“咯噔”坐下,把位置搶走了。孕婦阿姨看了那搶位的阿姨一眼,皺了眉頭,挪開了,我和媽媽見此情景,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請那位孕婦阿姨坐下。

我真想不通:連小孩懂得的道理,有的大人卻不懂。像這樣的大人們,真應該好好讀讀《弟子規》了。

原本我對家人的身體總是不知道怎樣去關心,自從我讀了《弟子規》以後,可不一樣了。《弟子規》裏説:“親有疾,及請醫,晝夜侍,不肯離。”

這次,奶奶到我家來玩,沒想到他老人家感冒了,只見奶奶面色憔悴,無精打采,四肢無力,連吃飯的胃口都沒有了。這下我可忙了:端起杯子倒來一杯開水,學者媽媽平時給我吹涼開水的樣子,撅起小嘴吹了幾下,感覺不燙了,遞奶奶喝,接着又送藥給奶奶吃。晚上,還給奶奶端熱水泡腳。第二天,奶奶氣色好多了。從此以後,奶奶逢人便誇:“我的孫女可真會關心照顧老人。”

以前,別人説我是小刺蝟,見誰就刺誰,現在大家都説我是有愛心的小貓,見誰就舔誰。大家都誇我懂禮貌得多了,懂事多了,自理能力強多了。這一切都歸功於《弟子規》。《弟子規》指導我們健康成長,它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們要多讀《弟子規》,讓我們更瞭解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啟蒙經典之一《弟子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讀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記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規》時是在父母大學網的有獎知識答題時。為了更好的參加活動,每天都更加認真去讀《弟子規》並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書中的第字每句,每讀一遍,自己對《弟子規》又加深了一遍理解,總之每多讀一遍,收穫都會多一點。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瑰寶——弟子規》。

我很欣喜的通過尚學路上圖書室這個平台,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裏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電腦,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現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裏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為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説:“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裏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還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和我一起學琴的鄰居家的姐姐一開始對彈琴十分喜愛,而且她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一個曲子幾天就能練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師指導,她就能自學彈下來,琴班老師非常喜歡她。可是在她媽媽給她買了一台價格不菲的電子琴之後,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沒有往日那股學琴熱情了,再後來她就乾脆放棄了,無論老師家長怎樣規勸,就是打動不了她的心思,老師也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決不輕易放棄!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於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會營養不良。吃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我有一個姐姐,她吃飯十分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離不開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樂雞翅,就是吃方便麪或西紅柿。從來沒見她吃過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發燒天天伴她左右,身體也十分虛弱。雖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歲,但是每當我們兩個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認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為我個子比她高,身體比她結實。我一定要把《弟子規》這本書推薦給姐姐看,讓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長。

我們班同學趁中午吃午飯時,總喜歡三個一羣,五個一夥的結伴去買零食吃。尤其張悦同學特別喜歡吃油炸串,天天買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圓,直打嗝。那天中午,我們又在有説有笑地吃飯。突然,只見張悦臉色蒼白,眉頭緊鎖,捂着肚子,還不時發出呻吟聲。同學們見狀,趕緊問她怎麼了。她結結巴巴地説:“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幸虧老師及時把她送到醫院。醫生説她得的是急性胃腸炎,主要就是因為吃東西沒有節制,胃受不了,才得了這種病。為此張悦同學休息了半個多月,耽誤了很多課程。我們同學個個引以為戒,再也不敢暴飲暴食了。

對照《弟子規》,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和它朝夕相處,我就會成為一個既懂事又快樂的好孩子。

關於規則的演講稿 篇15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誦《弟子規》。那時,我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就拍着小手、晃着小腦袋,很快就背熟了一字一句。一有空,媽媽總是用淺顯話一句一句解釋給我聽。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最熟悉的一句了。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突然,從廚房傳來媽媽的聲音“知驍,快來吃飯!”我隨口説:“哦!過一會兒。”媽媽説:“不行,菜都涼了,快點!”在媽媽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她的着急。我想:“父母呼,應勿緩”這不正是告訴我們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吞吞。難道我連這也做不到?想到這,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書,飛奔到廚房。

還有“對飲食,勿揀擇”這句我也記得很清楚。今天吃飯時,我又挑食了,“我不吃!我不喜歡吃菜!”我説。媽媽説“菜單營養可豐富了,快吃!”“不!我不喜歡吃菜,一點兒味道也沒有,真難吃!”我依然不吃菜。“你想想,吃菜對身體有好處。對飲食,勿揀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要不然會營養不良。”我低下頭,慚愧地説:“媽媽,讀書真有用,我以後再也不挑食了。”

《弟子規》還幫過我一回呢!那一次,外婆來我家做客,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一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對外婆説:“外婆,您先坐。”外婆坐下來説:“乖寶貝,你也坐吧!”“謝謝外婆!”我説着也坐下來,外婆説:“真懂事!”我聽了心裏樂滋滋的。讀書真有用啊!

讀了《弟子規》我還懂了:“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所喜愛的,儘可能去滿足,而父母所討厭的,要謹慎地去除。“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和長輩交談時,聲音要放低,可如果聽不見,也不合適……

如今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書架上的“好夥伴”也多了,那本《弟子規》已不是我的“學話本”了,它成了我的良師益友,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難道不是嗎?

標籤: 演講稿 通用 規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8pxy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