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餐桌上的禮儀(通用10篇)

餐桌上的禮儀(通用10篇)

餐桌上的禮儀 篇1

【做客時】

餐桌上的禮儀(通用10篇)

1、忌主動要求添菜添飯;

2、忌移轉酒樽或將酒灑出來,從風水上講,這代表日後會有訟諍之事發生;

3、吃魚時忌主動把魚翻轉過來,俗謂“客不翻魚”;

4、忌站起身夾遠處的菜;

5、菜盤忌食空食光;

6、席間忌脱衣鬆褲帶;

7、忌談論飯菜不好;

8、忌不道別就離席而去。

餐桌上的禮儀 篇2

【招待客人時】

1、盛飯時忌勺子向外翻

關於這個忌諱,舊時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認為牢房內給犯人盛飯的時候才會勺子外翻;另一種説法則是從風水角度思考的,説是盛飯時勺子向外翻會造成財源外流。

2、主人忌提前離席

宴客席間,主人就應始終陪坐,忌提前離席,以免客人吃的不安心。

3、忌席未散就收空碗碟和抹桌掃地

客人還在吃飯時,忌將空碗碟收走;席未散的話,也不能在客人就餐的時候就開始抹桌掃地,民俗以為這是“趕客”的舉動。

4、宴客時忌將茶壺、酒壺的壺口向人

將茶壺、酒壺的壺口朝向客人,一來容易發生危險,二來這樣做十分沒有禮貌。而從風水角度説,不論是茶壺還是酒壺,裏面所盛的都屬於“水”,而“水”則代表了“財”。

5、忌第一頓飯給客人吃餃子

俗話有“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面”之説,所以在一些地區,有客人來時第一頓飯忌吃餃子的説法。

餐桌上的禮儀 篇3

飯桌上的文化,就是“飲饌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一樣的家庭或家族在社會、經濟、習慣、環境的影響下,構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飯桌文化,眾多家族在飯饌方式上有“家宴”、“賓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賓宴是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飯。老北京飯桌上各種禮儀十分講究,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築了具有“禮”、“孝”、“德”、“教”為資料的飯桌文化。

“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構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構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取、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光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取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資料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户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着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着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着客人面教訓自我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説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着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着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齊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温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務必按規矩辦事,敬酒、説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才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裏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們也個性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着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透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在禮、孝、德、教的影響下,孩子們養成了較好的飲食習慣,進而構成了禮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為、教重繼承的飯桌文化,而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個縮影。

餐桌上的禮儀 篇4

入席後,主人應當首先為客人斟酒,酒瓶應當場打開,斟酒時應右手持酒瓶,將商標朝向賓客。斟酒的姿勢要端正,應站在客人身後右側,身體應當作到既不要緊靠客人,也不能離得太遠。斟酒時左手拿穩酒瓶的下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酒瓶的頸部,然後再倒酒,不要單手斟酒。斟酒時,酒杯應放在餐桌上,瓶口不要碰到酒杯口,距離約2釐米為宜。酒杯不可斟得太滿,以八成為好。若是啤酒,斟酒要慢,使之沿着酒杯邊流入杯內,避免產生大量泡沫。如果在座的有年長者或職務較高的同事,或遠道而來的客人,應先給他們斟酒。若沒有這種情況,可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斟酒。如果客人不喜歡喝這種酒,最好不要強人所難,可代之以其他酒或飲料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在飲第一杯酒前,主人應致祝酒詞。祝酒詞要圍繞聚會的中心話題,語言應簡短、精煉、親切,有一定內涵,能為宴會的進行創造良好氣氛。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然後再與其他客人一一碰杯。如果人數較多,則可以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注意別交叉碰杯。對賓客勸酒要誠懇熱情,但不可強行斟酒。更要避免喝酒過量,必須控制在本人酒量的十分之一以內,以免失言、失態。

敬酒應該注意哪些?

1、首先一點是不能喝醉。

2、只能敬酒,但不要勸酒。

3、給別人倒時,拿酒瓶的手要手背向上,不可翻腕倒酒。倒白酒要聽被敬酒人的態度,不能強行倒滿;倒紅酒時,更不能倒滿,只能倒1/3;啤酒可以倒滿,但儘量不要將泡沫溢出來。

4、別人為自己倒酒時,單手扶杯或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微屈,輕叩桌面以示謝意,切不可不理會敬酒者,表現出傲慢的態度。

5、主人講話時不可舉杯敬酒,這樣對發言者來説是很不禮貌的。

6、一旦發覺自己不勝酒力,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借酒撒瘋。

7、有人給你敬酒,不要拒絕,但也不要一飲而盡。並要態度誠懇地向對方説明你不能多喝。千萬不要想信: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之類的話。

祝酒有哪些禮儀?主人敬酒時,各桌人員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祝酒時,不目視對方是不禮貌的。當主桌未祝酒時,其他桌不可先起立或串桌祝酒。客人不宜先提議為主人乾杯,以免喧賓奪主。相互碰杯祝酒,可以表示友好,活躍宴會氣氛,但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女士不宜提議為男士乾杯。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敬酒乾杯時,要有自知之明,保持風度,切忌飲酒過量。一般正式宴會,要主動將飲酒控制在本人酒量的1/3以內,切不可飲酒過多,失言失態,或醉酒誤事。不會喝酒或不能飲酒時,要注意禮貌拒酒。不要別人給自己斟酒時,亂推亂躲,將酒杯倒扣。可以提前聲明或以飲料代酒,也可以倒入杯中少許酒不喝。西餐宴會的祝酒、乾杯,同中餐有很大不同,在西餐宴會上,祝酒乾杯講究只用香檳酒,這時即使不會喝也要沾幾滴。西方人一般只祝酒,不勸酒;只敬酒,不真正乾杯,喝與不喝,喝多喝少隨個人自便。在餐桌上飲酒失態是有失身份的喝酒的潛規則。

規矩一,碰杯時要比對方低一點

規矩三,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規矩三,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規矩四,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規矩五,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肚。

規矩六,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規矩七,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要不,下面的人要低到沒有人樣了。

規矩八,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規矩九,最後一定還有一個悶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規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説詞,不然,我幹嗎要喝你的酒?

規矩十一,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規矩十二,不要裝歪,説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

規矩十三,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規矩十四,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説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吐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手指亂指,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廁所去,沒人攔你。

規矩十五,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罵你虛偽,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還真能看出來。規矩十俗話説,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總結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户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細節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説詞,不然,我幹嗎要喝你的酒?細節九: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細節十: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女士在酒桌上的禮儀之關於敬酒】

1、主人敬主賓。

2、陪客敬主賓。

3、主賓回敬。

4、陪客互敬。

記住:作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餐桌上的禮儀 篇5

家族的飯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我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

2、賓宴——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飯。

飯桌文化:禮、孝、德、讓、教

1、“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構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構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取、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光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取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資料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户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着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着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着客人面教訓自我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説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着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着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齊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温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2、“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務必按規矩辦事,敬酒、説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才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裏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們也個性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3、“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4、“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着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5、“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透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有食物在嘴裏時,不要説話,等食物進了肚子再開口。一邊吃着一邊説話的樣貌會十分難看。還有吃飯時嘴裏千萬別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自我可能沒感覺,可坐在你旁邊的人務必很難受,但又不好意思向你指出。

餐桌上的話題也很重要,比如政治的話題,國家與國家間的各種問題,宗教問題,其他人的是是非非最好都少説,或儘快地結束此類話題。因為一齊吃飯的人你不瞭解,説多了會引起爭執吵架,結果弄得整個飯桌都不開心。餐桌上的話題要有選取,説話的聲音也要輕些,對方能聽見就能夠了,聲音大了會妨礙其它桌上的人,也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另外也務必提醒一下,女人到了中年後話會比較多,大家一齊吃飯時,不要一個人在拼命地説或別人説一句就打斷別人的話,跟着還否定一句,覺得自我很懂,處處要爭。要學會聆聽對方説話,尊重別人,思考別人的感受是做人的基本教養。

在餐桌上喝酒勸酒,酒後胡鬧,大聲喧譁還要非禮的行為那是絕對不就應的。這可不是禮貌的行為。還有更細小的方面,比如,用筷子指來指去,把菜翻來翻去。邊吃邊弄頭髮等等在旁人看來都是些很不衞生的動作千萬不要發生。

餐桌上的禮儀 篇6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 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咀嚼食物,特別 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説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源遠流長,禮儀志邦是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讚譽,而餐桌上的禮儀很早就有了,以下編輯小王為大家提供中國餐桌上的禮儀,一起來看下吧。

餐桌上的禮儀 篇7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 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咀嚼食物,特別 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説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餐桌上的禮儀 篇8

選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着四個杯子,不要隨便拿起哪隻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區分。

大杯用於盛水,人們不用它來乾杯。因此,乾杯時不能舉這個大杯。

中杯用於盛紅葡萄酒。小杯用於盛白葡萄酒。細長杯子用來盛香檳酒。

飲酒、水、飲料時應注意事項

在飲用杯中物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嚥下,然後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脣擦拭乾淨。然後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時,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在喝飲料、湯、酒、水等時,不要用嘴脣吸出聲音來,而應一口一口地輕輕喝。

在祝酒時,總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議。

在握杯時,應一手抓滿杯子,不要在擎杯時翹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如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餘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在將盤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時,應使用麪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終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後,便放下刀,讓刀放在盤子平行的右側,然後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該怎麼正確使用刀叉時,就看別人如何做,依樣畫葫蘆。

在有許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時,使用規則也是每次使用最外側的刀與叉。

在使用刀時,應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麪包

將麪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盤中。在食用麪包時,是不用刀去切割麪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塊一塊麪包,然後再放入嘴中。因此,人們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麪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將黃油塗上麪包,應是用手一塊塊撕下面包,然後一小塊一小塊塗。不要一下子將整個麪包塗滿。當然在早餐時,可以在一長條半片棍子麪包上塗上黃油、果醬。但在正餐中就不能這樣了。

種種注意事項

除了用手撕麪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來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邊緣去切割。

盤中最好不要留下剩餘食品。當然也不用“涮”得很乾淨。

使用餐巾時,應將其平攤在膝蓋上。用完餐後略一疊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將其完全疊好,也不能將其揉成一團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籤,因此最好不用。

萬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驚小怪,只説一聲道歉便可。到用餐結束後再道歉一聲更好。

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魚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盤子邊緣。

吃東西時,用叉將食物取起放入口中,而不要低頭用嘴去接近食物。

餐桌上的禮儀 篇9

餐館選擇,大有講究

這種總結飯,首先要的是和氣融洽,最忌出現各種食品不乾淨、味道難吃、環境嘈雜混亂、服務態度低劣、買單出現金額糾紛等意料之外的情況。

如果需要你幫整個團隊定餐館,那麼上佳選擇是定在和單位有長期關係,或者大家經常去的熟悉餐館,這樣比較不容易出幺蛾子。

而且因為全部門都在一起,留下的回憶是集體性的,會更加惡劣。至於餐館的檔次是否需要以比平時高出一檔,則可以商榷。

點菜也相當考驗情商

點菜看似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其實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選擇什麼菜、什麼風格、葷素怎麼搭、吃不吃辣,其實也是一種權力的彰顯儀式。

在高位者往往擁有優先權和決定權,但往往故作推讓以示風度,這時候究竟是順着領導的心意來,還是討好大多數,這個度的把握,也是在考驗點菜者的情商。

何況現在文化宗教差異越來越多元,對團隊成員中口味偏好、忌口的瞭解和掌握,體現的是你平日的細心觀察,無需多言便繞開大家的雷區,會給人留下相當好的印象。

酒席上正確的説話之道

有些人非常急切地想討好自己的上司,往往在酒席交談期間就開始毫無節操地開始狂拍馬屁技術又不到家,往往拍得露骨直白又沒有任何亮點。

在這種聚餐的場合,與其誇讚老闆,不如誇讚同僚在一年中對自己的幫助,一方面可以讓對方心生感激,甚至一掃一年來工作中的負面觀感,另一方面也會讓在座的上級認為你是個重視團隊精神的,善於與人合作的員工。 勸酒還是鬧酒?看氣氛!

酒席的勸酒、鬧酒風氣已經是常年被人詬病的一個陋俗。

鬧酒勸酒的目的在於服從性測試:對於剛剛建立起合作關係的商業場合,有着獨特的測試意義。但這套東西並不一定適用於部門的聚餐。

但是現在不善於飲酒,甚至反感這套東西的老闆也大有人在,一旦不會察言觀色,把原本的温馨和睦氣氛搞成社會氣息濃重的勸酒儀式,可能會讓許多人心生不快。

過度自我調侃?low爆了

每個團體中都有一兩個活寶型、逗逼型的人物,往往是大家取樂的對象。

這些人自尊心比較低,靠醜態賣萌賣傻,甚至習慣於拿自己開涮來獲取集體中其他成員的認同和接納。

這對於其他方面能力不濟的人來説,也不失為一種人際討巧的生存之道。但在一年一度的聚餐上,這樣的行為往往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對員工不慎熟悉的老闆並不一定能很好的get到同僚之間的玩笑點,往往以一面之緣來對整個人的氣質和能力進行評價,容易產生誤解,乃至非常負面的觀感,可謂得不償失。

傳謠有風險,八卦需謹慎

同事之間,拿同公司、同單位的其他話題人物的軼事和私生活來八卦,是非常常見的“話題破冰”手段。但由於聚餐的公開性(所有同部門的人都參加)以及半正式性(需要總結一年工作),所以並不適合用來作為八卦的平台。

餐桌上的禮儀 篇10

1、忌將筷子插在飯中

舊時有這樣的習俗——祭祀亡靈時,人們往往會把筷子直接插在飯中。所以,在吃飯的時候這樣做,則是十分不吉利的。

2、忌用筷子敲碗

舊俗認為,只有乞丐才會敲着空碗方便挨家挨户乞討。即便在現代社會,用筷子敲碗也被視為一種十分沒有教養的做法。因此,不論是出於風水角度還是家教,父母都就應教育孩子,在吃飯前、吃飯的過程中、吃飯後,都不能以筷敲碗。有這種壞習慣的成人更就應趕快改掉這個“惡習”。

3、忌端碗時手心朝上

吃飯的時候把端在手上是一種禮貌的做法,但端碗的手勢卻很有講究,注意切不可將手指都託在碗底,手心朝上。因為乞丐要飯的姿勢就是這樣的,所以這被視為端碗的禁忌。

4、忌將兩根筷子分別放在碗或杯子兩側

一雙筷子務必要放在碗或杯子的同一側,而不能一邊放一根,否則被視為不吉利。因為分開擺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快(筷)分開”,從風水角度而言不利於家庭和睦。

5、忌吃飯時剩飯

俗話有“小孩剩碗底,長大娶麻妻”、“吃不光,好生瘡”等説法,而古人也一向認為“作踐穀物,必遭雷擊”。不論是從風水角度思考,還是為了培養孩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家長們都就應要求孩子從小就不剩飯,吃多少盛多少。如果小孩實在吃不下了,家長最好能吃掉。而如果大人也剩飯的話,不僅僅僅在風水上會帶來負面能量,同樣也會被別人認為家教不好。

6、忌吃飯時説不吉利的話

吃飯時説不吉利的言語,也是一種忌諱,尤其忌諱提傷、亡、病、災、禍等凶事。

7、忌飯後躺卧不動

吃完飯後最好活動活動,古語有云——“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而倘若飯後躺卧不動,則有“飯後不動,定要生病”的説法。

原先餐桌上的禮儀忌諱這麼多!

8、忌剛吃完飯就洗澡、剪頭

民間一向有“飯飽不洗澡,肚飽不剃頭”的説法,所以剛吃完飯務必不要立刻就去洗澡或是剪頭,這樣是不吉利的。

9、忌吃飯時分心

現代人經常邊吃飯邊看電視、看書、聊天,更有甚者,還會一邊吃飯一邊照鏡子、幹活或是玩耍。而在舊時,吃飯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所以才會有“食不言”之説。從風水角度來講,吃飯時最好不要分心,否則會被視為對食物的不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60py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