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觀心的基本修持方法(3):靜坐觀心

觀心的基本修持方法(3):靜坐觀心

三、觀心專修法之[靜坐觀心]

觀心的基本修持方法(3):靜坐觀心

找一個沒有人打擾的地方,環境安靜,空氣清爽,一個人或幾個人一起共修都可以。

為了避免受風寒,推薦室內靜坐,身體很好、經常鍛鍊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室外合適的環境靜坐。

將手機靜音或關機,靜坐期間最好免除一切打擾。

坐的時候,腿的姿勢推薦使用單盤或雙盤的坐姿,能雙盤更好,不能雙盤,單盤也很好。

臀部要稍微墊高一些,可以坐在坐墊上,坐墊厚度10-15釐米左右,舒適即可。

背部自然挺直,可以通過深呼吸來調整背部,深深地吸氣,然後慢慢地呼氣,背部即可隨着呼吸調整到自然挺直的狀態。靜坐觀心的中間,如果發現背部不直了,可以通過深呼吸再次調整回來。

手的姿勢,可以按個人喜好,結自己感到舒適的手印,且能長時間保持即可。佛教靜坐的禪定手印也很好,比較常用。

靜坐時,不要戴眼鏡,最好也不要戴首飾。雙目垂簾,可以閉上,也可以不閉上,哪種更容易入靜就用哪種,如果閉上眼睛容易昏沉,那就稍留一絲縫隙。

頭部自然居中,雙脣閉合,舌頭自然地抵住上顎,面部放鬆,面帶微笑。

然後先深呼吸幾次,讓背部自然挺直,然後全身從頭到腳自然放鬆,自然地呼吸。

然後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

自然地吸氣,然後自然地呼氣。肺部隨着呼吸自然地起伏。能進行腹式呼吸的可以採用腹式呼吸,即呼吸的時候,腹部也隨着呼吸自然地起伏。

然後覺知着自己的呼吸,專注地體會和感受自己的呼吸。

在覺知自己的呼吸中,更加深沉地靜下來。

如果一直觀呼吸的話,那就是[觀息法]了,對於觀心修行來説,觀息法相當於[靜、淨]的修行,即[止、定]的修行。

觀呼吸在佛道兩家的實修方法中,都是一種基礎的入靜修法,即止息對外在事物的攀緣,專心於自己的呼吸,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入更深的靜境,直到進入定境,並不斷地加深定境。

但既然是[觀心]法,那麼如何來修[觀]呢?

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知道”自己在吸氣,“知道”自己在呼氣,這裏的“知道”也是“覺知、覺察”,即是最基礎的“觀”。

在這一步,觀的注意力既要集中在呼吸上,又要放輕鬆,只是靜靜地覺知着自己的呼吸即可,不需要刻意地去調整呼吸。(如果您可以通過調整呼吸讓自己進入更深的寧靜,那麼也可以的。當進入更深的寧靜之後,再靜靜地觀照着自己的呼吸亦可。)

在觀呼吸的過程中,要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有沒有離開呼吸,這裏的知道,即是進一步的覺知、覺察,即是進一步的觀。

在這一步,觀的覺察力被強化了,如果注意力離開了呼吸,那麼就及時地覺察到,然後注意力再重新回到呼吸上。

以上這兩個角度的觀,是[觀呼吸]、[觀息]所共通的要求,當通過訓練能夠進入較為穩定的寧靜之後,正式進入[觀心]階段。

觀心第一步:在觀呼吸的過程中,要同時知道自己是不是生起了念頭,這個“知道”即是[觀心]之“觀”。

當發現自己生起了念頭,並能夠清楚地看到念頭的生起和消失,這一步的[觀]就算合格了。

如果你能夠做到不跟隨念頭,而只是靜靜地看着念頭來,看着念頭去,那麼就進入了下一步的觀。

如果你發現這樣做有點困難,那麼沒關係,那就將注意力再回到呼吸上。

但不管如何,你都不能被念頭給帶跑了。

假如帶跑了怎麼辦?

那就要及時提起覺察到自己的心被念頭帶跑了,然後重新回到呼吸上。

也就是説[觀呼吸]和[觀心]有一個交接處,定力好就繼續,定力還差一點就繼續打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當你發現,你可以看着念頭來看着念頭走的時候,那麼觀心就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進入下一步的觀心之後,就可以不用再去觀呼吸了,除非你難以把握住自己的心,念頭太多,那麼也可以繼續觀呼吸,等念頭很少了之後再繼續觀心。

觀心第二步:在觀察念頭生起、消失的時候,要去進一步觀察念頭從哪裏生起?在哪裏消失?等等。

這一步是以“念頭”為觀察對象,深入觀察念頭的本質特徵。

這一步的觀察內容包括這個幾個方面,在實修種可以逐個方面進行觀察:

1、念頭從哪裏生起?

2、念頭在哪裏消失?

3、單個念頭能持續多久?

4、念頭是否有可以把握的實質?

5、念頭是否有不變的本質?

6、深入體會念頭當下生起當下寂滅的本性

7、深入考察念頭生起的因緣條件

8、深入體悟念頭因緣而生的本質

9、深入體悟念頭[現象有而本性空]的本質

10、深入體悟念頭其[當體性空]的本質

11、深入體悟念頭[念不異空,空不異念,念即是空,空即是念]的本質

12、念起即覺,覺念即空,不假思索,當下驗證

完成了這十二個方面,觀心第二步即算合格。

觀心第三步:觀察的重點不再是念頭本身,而是放到念頭與念頭之間的空白處。

如果能夠在專修中自然達到沒有雜念的狀態,那就深入地觀察無念的狀態。

如果還有少量雜念,那麼可以以一念代萬念的方法進行這一步的實修。

比如唸誦一句咒語、偈語、佛號、古詩等都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偈語即可。

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可以四個字一起念,然後深入觀察中間停頓處的“空白”,也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然後觀察字與字之間的“空白”。

唸誦的時候建議用心默唸,口脣不動,一邊念,一邊深入觀察。

1、體會字在心裏的生起和消失;

2、體會字消失之後的空白;

3、慢慢延長字與字之間的空白;

4、深入地感受那空白處的寧靜;

5、深入地感受那空白處的清淨;

6、深入地安住於空白處的寧靜中(這時不用再繼續唸誦);

7、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8、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會消失嗎?有生滅嗎?

9、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會變化嗎?會動搖嗎?

10、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它的邊界在哪裏?

11、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它有內外之分嗎?

12、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它有善惡之分嗎?

13、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它有垢淨之分嗎?

14、深入地體會,當字生起的時候,這空白的寧靜作為背景依然存在

15、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有可以把握的實質嗎?

16、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無有實質、當體性空的本質

17、深入地體會,這空白的寧靜,雖然沒有可以把握的實質,當體性空,但卻一直都在,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善無惡,無垢無淨.........

18、深入地體會,念頭和空白的寧靜,哪種才是我們內心的基本狀態呢?

19、深入地體會,空白的寧靜為體,念頭為用,用從體生,還歸於體,念似有生,其實無生的本質

20、深深地安住於寧靜之中,深深地感受寧靜中的安詳,就這樣靜靜地安住於寧靜與安詳中,同時保持覺知清明——深深地記住這個狀態,發現心離開了這個狀態,就再次回到這個狀態,在生活中也同樣儘可能回到這個狀態......

完成了這二十個方面,觀心第三步即算合格。

觀心第四步,安住於空白的寧靜中,反觀“觀”本身

反觀“觀”本身:

1、觀,從哪裏生起?

2、觀,在哪裏消失?

3、觀,本體在哪裏?

4、觀,有可以把握的實質嗎?

5、觀,有善惡之分嗎?

6、觀,有垢淨之分嗎?

7、觀,會有斷續嗎?

8、深入地體會,觀,無有實質當體性空的本質;

9、深入地體會,觀,雖無實體但覺性不滅的本質;(這裏需要注意覺與覺性的差別,覺是覺性的具體作用,覺的作用可以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但覺性是能覺的本性,覺性為體,覺觀為用)

10、深入地體會,覺性,同時圓滿具足性空與性明的特徵(亦可説為,同時圓滿具足空性與明性的特徵);

完成了這十個方面,觀心第四步,即算合格。

觀心第五步,將第三步的體悟與第四步的體悟融合為一

空白的寧靜,本體為心,觀之本體亦為心,心,當體即空,當體即明,空而明,明而空,一體無分。

完成了第四步之後,第五步很容易即可以完成,甚至不需要特別去完成,基本上會自然完成。

觀心第六步,觀照“我是誰”

一邊自問[我是誰],一邊按照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的方法觀照自己的心,觀照這個[我是誰],觀照這個心裏生起的這個[我],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容易就可以通過觀照清晰地看到這個所謂的我,僅僅是被我們所堅固執着的一個念頭而已。

那麼在第二步觀照念頭時,可不可以直接觀照[我是誰]呢?也可以的。

觀心第七步,安住於明空之心,深入觀察身心內外的一切現象

像觀察念頭一樣,去觀察所有一切現象的生滅性,去觀察一切現象的性空本質,去觀察一切現象的意義離不開心靈的特性,去觀察一切現象皆如夢如幻的本質。

觀心第八步,安住於明空之心,去觀察煩惱與痛苦之因

安住於明空之心,深入觀察自己修行前後的變化,深入觀察自己曾經的煩惱和痛苦,深入體悟這些煩惱和痛苦產生原因,深入體悟這些煩惱和痛苦的另一面的正面的意義。

觀心第九步,安住於明空之心,觀察從煩惱與痛苦中解脱之道

每個人自己的實修之路,其實就是解脱之道的一種。

深入體會人們內心的各種執着,看清了執着的根源,也就看到了解脱之道。

暫時放下執着的方法與徹底放下執着的方法相結合,對症下藥,就可以從煩惱痛苦中解脱。

以上所説的這些步驟和具體內容,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一些調整,如果能夠省去這些繁雜的步驟,當下直接明見自心本性,那就更好了。

(待續)

作者:明空如月(公眾號 明空禪心)

標籤: 觀心 修持 靜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3k83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