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柴靜的《穹頂之下》觀看心得感想

柴靜的《穹頂之下》觀看心得感想

第一篇:關於柴靜的《穹頂之下》觀看心得

柴靜的《穹頂之下》觀看心得感想

柴靜是一個小女子,一個普通的母親,一個由對孩子的愛昇華到對所有中國人的愛的的人,一位曾經的知名記者而現在是一位普通人的人。她的愛是大愛,是儒家所推崇的大仁大愛。穹頂之下的思考是由環境和呼吸引發的思考,進而達到更大的思考,政策的,經濟的,法律的,社會的,直至生命的,人生的,人性的,由個體到羣體,再昇華到個體——人和生活、生命。一個弱女子以君子之風,講一個難言的話題而娓娓道來,沒哀、怨、怒、恨,用自己的行動和平靜的語言分析因果,剖析利害,展示事實,客觀理性,從容平實。平靜中充滿了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的熱愛,用科學和事實 提醒人們正視生活,珍視生命,繼而良知覺醒,體察人性。

這個視頻引發了國人的思考,展示了理性的美和力量。她的"我不怕死,但我不想這樣活着"的話震撼了聽者的心靈,從霧霾的生產到對人體的侵害;從經濟的運作,利弊的權衡;政府職能的發揮;法律的缺陷;中外的對比等等諸多方面的陳述,科學準確的展開了社會,社會的各級組織,法律和政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真相。這個片子對每個人,社會組織,企業,職能部門,政府,法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人生價值,社會價值都起到了振動和積極推動的作用,由此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和變化也許是驚心動魄的,但這是必然,是天意,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無論由此產生的對其個人的生活和選擇的指責有多大,多真實,其背景、來歷及目的有多少可能,金羊年初兩會召開的關節之時,這個曾經知名的普通人引發的的這個事件,以穹頂之下的名義,告之我們每一個人,這是一個深化改革的時代,一個鉅變正在發生的大時代。普通人的公民意識、責任感、人性和文化的甦醒、迴歸正在走來,其轟轟的巨音己經在振動我們的心靈了。人們必然要思考,昇華,覺醒,我們究竟要怎樣活着。

柴靜所作是君子所為,平靜理性,以理服人,不以聲色化人。

柴靜是 寓風雷於平靜之中。用人性在吶喊。

柴靜,才靜,才是靜,這才是靜。柴靜詮釋了這個“靜”。

XX年,讓我們記住這個震動了我們心靈的人——柴靜。

第二篇:觀看《穹頂之下》的心得體會

沉寂一年後,柴靜歸來,推出自費百萬元所拍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每一箇中國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這兩天網上對這個事情褒貶都有,前兩天恰巧看了一個對柴靜專訪的視頻。其中一段給我的印象很深。正是這段話讓我理解柴靜為什麼會這麼做。內容如下:

五年前,我採訪了一個人。這個人在火車上買了一瓶一塊五毛錢的水,然後他問列車員要發票。列車員樂了,説我們火車上自古就沒有發票。然後這個人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説,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面前總是選擇服從。但是,如果今天我們放棄了一塊五毛錢的發票,明天我們就有可能被迫放棄我們的土地權、財產權和生命的安全。權利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權利就只是一張紙。他後來贏了這場官司,我以為他會跟鐵道部結下樑子,結果他上了火車之後,在餐車要了一份飯,列車長親自把這個飯菜端到他面前説,您是現在要發票呢,還是吃完了之後我再給您送過來?我問他,你靠什麼贏得尊重?他説,我靠為我的權利所做的鬥爭。這個人叫郝勁鬆,三十四歲的律師。

我和柴靜是山西老鄉,居住長治。去年的某一天,朋友打來電話,説今天天氣不錯,空氣濕潤,空氣中瀰漫着泥土的芳香,感覺很舒服,帶孩子出來玩玩吧。我説不了,看手機上的天氣指數,那天的指數是重度污染,孩子還小不假思索的選擇了規避。

這兩天看熱門微博上,有人抨擊柴靜去美國生孩子的事情。不知道他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我想説,她的孩子還在肚子裏時,已經查出有腫瘤,一出生做必須做手術切除。我沒有去求證國內的醫療水平是否能完成這樣的手術,就算是能,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説,但凡經濟許可的,也一定會選擇更放心的方案,我不認為去美國生孩子有什麼錯。就像我不懂霧霾對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傷害,但是會選擇減少外出是一樣的道理。

央視有一個廣告,請到海南深呼吸。第一次看覺得這麼沒有創意的一個廣告放央視播。看過這個霧霾記錄片後,明白了這個廣告的用意,它突出的是實際的意義。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一羣經濟條件好些的老人,會隨着季節的變化,選擇在長治和海南兩地過“候鳥”生活。那邊有一個小區,房子基本都被這些來自長治人們買了。我一個朋友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也在那個小區買了房子,每到冬天就會去海南生活居住。我問他為什麼。他説他的母親一到冬天就會咳嗽,但是去了海南就不會。當時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單純的理解為是氣候乾燥和濕潤的原因。看完柴靜的記錄片,又想起去年曾經轉發過的《XX年全國190個城市污染排行》長治排第69位,似乎,好像,大概,呵呵覺得其中有某種關聯。也明白了為什麼醫生有時會告訴病人不用吃藥,換個居住地就會好的建議。

支持柴靜的雖多,但是熱點終究會過去。時間久了,刻骨銘心的感情都會去淡忘,何況是一個紀錄片。為了忘卻的紀念,我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麼。看過羅永浩演講的人一定會記得,他在和西門子維權後,有人説老羅是名人,有幾百萬粉絲,影響力大所以能把這個事情做成。作為普通人沒有什麼影響力。。。。老羅這麼説,你能影響幾個人就去影響幾個人,至少你身邊的人不會再買關不上門的西門子冰箱,這也是一種維權。受到這句話的啟發,我做了一件事情,每天早晨起來,打開手機裏天氣app,然後把當天的空氣指數做一個截圖,放到朋友圈。做了兩天,第一天有人點贊,第二天有人開始留言評論。時間久了大家或許會忘記柴靜説了什麼,堅持這麼做至少還能時刻提醒自己,提醒身邊的人,霧霾還在,我們還需注意。借用老羅的話來説,能影響幾個人就影響幾個人吧。

説了這麼多,我想説的是什麼呢。

看過之後,覺得自己很可悲,因為我身處這個時代,正在經歷這個時代,卻又對這個時代如此的無知。她去做了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讓我們明白活在一個什麼境況下。和很多人一樣,我們想知道很多,但是找不到信息源。我們需要有這樣來的人來給我們答案。

片中柴靜説,我們不怕死,只是不想這麼活。這也是我一直堅持更新這個賬號,堅持選“做自己”為主題的文章的原因。只是想大家明白,我們不是不合羣,只是想做自己。有些事情總要有人來做,柴靜會讓我更有信心,這麼做沒錯!

“歷史就是這樣創造的,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有一天他們會説不,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靜

向柴靜,致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r07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