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當核心高管突然提出離職

當核心高管突然提出離職

正是聘用了李劍鋒,使MBT公司的經營狀況從業界默默無聞的小公司變成箇中翹楚。然而,他的突然離職,對MBT目前在行內的競爭以及公司內部經營管理的延續性,都可能是災難性的。

當核心高管突然提出離職

COO提出辭職

正在外地出差的MBT通信公司CEO吳則平,按慣例查收公司總部發過來的電子郵件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營運總監李劍鋒發過來的一封電子郵件的標題赫然寫着“申請辭職”!過了好一會兒,吳則平才緩過神來,打開郵件認真看了一遍。辭職信中向CEO表示了深切的歉意,坦言説在MBT幾年工作,倍感身心疲憊,現在只想離職休息一段時間,請CEO予以諒解。作為MBT公司的元老,他本人願意在離職後繼續關心公司的發展,如果公司需要,隨時可以和他本人聯繫就有關業務問題進行商討。辭職信寫得很委婉、得體、讓人讀後有一種不忍拒絕的感覺。

MBT公司是國內新崛起的一家通信公司,近年在國內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和營業網點,業務發展迅速。這些與李劍鋒高超的營運能力、嫻熟的深層公關及談判技巧分不開,正是他拿出的一份商業計劃打動了多家世界著名通信企業的心,MBT與它們建立了合作關係,成為國內僅有的幾個代理商之一。他負責建立的分公司及營業網點,運作順利,很快在當地佔了不小的市場份額。正是聘用了李劍鋒,使MBT公司的經營狀況從業界默默無聞的小公司變成箇中翹楚。然而,他的突然離職,對MBT目前在行內的競爭以及公司內部經營管理的延續性,都可能是災難性的。

吳則平很清楚他的營運總監對公司的重要性,但他實在不明白李劍鋒因何如此突然地提出離職:他尚不足40歲,加入MBT之前工作得並不很順意,眼下在MBT正是事業有成之際,離職休息一段時間之説不可能成立。想到這裏,他馬上拔通了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的電話,要他即刻查清李劍鋒離職的動機及可能的去向,同時通知祕書,取消所有行程安排,立即訂機票返回公司總部。

該下結論嗎?

吳則平匆匆趕回公司時,李劍鋒沒來公司上班,祕書解釋説,COO這兩天家裏有些私事需要處理。吳則平深感事態發展比他想象的要快得多。他剛踏入自己的辦公室,人力資源總監池向陽焦頭爛額地走了進來,“我帶給你的消息可能會讓你很不開心,事情比我們預料的要糟得多。”池向陽看上去很憔悴,看來COO的辭職對他的壓力很大。

“還有什麼比劍鋒離職更糟的事呢?”吳則平有點緊張,他真不希望自己擔心的事情成為現實。

“劍鋒這段時間在和PPT公司接觸。”

“天啊!”吳則平叫苦不迭。PPT是MBT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兩年MBT就是借PPT內部管理調整之際搶走了其不少的市場份額,三個月前,吳則平得知PPT的COO辭職時,還在為競爭對手的折翼而高興。

“更可怕的是,他負責的市場部、業務部、客户部服務三個部門的一些骨幹員工這幾天議論紛紛,都想隨他而去。”

吳則平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這樣,意味着公司業務部門將大換血,後果只能用不堪設想來形容。

“還有,”池向陽接着説,“這次對公司內部人心影響很大,分公司經理都紛紛打電話回來詢問詳情……”

吳則平無力地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再往下説,“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不是要搞清楚他為什麼要離開我們?”

池向陽啞然,實話説,這也是困擾他的一個問題。按理説,李劍鋒作為公司的第二把手,薪酬在三年中漲了3倍多,收入在公司居第二位,和公司裏的各位高管相處不錯,又深受企業員工的尊重,是什麼使他放下一切背棄而去呢。

“而且,我不明白,他在這裏有什麼不開心,為什麼不和我們明説,搞這樣的突然襲擊。”吳則平説,“如果他和我們説了他不滿意的地方,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協商,找到解決辦法。他這樣做使我很傷心。”的確,吳則平對李劍鋒的工作一直都非常支持,和他配合得也相當默契。

“最讓我擔心的是,他參加了我們所有的會議和對外業務談判,瞭解我們的戰略發展規劃,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他和PPT已經接觸了多長時間。”吳則平不太敢往下想。

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真的很困難?

“也許他並不是不開心,”池向陽説,“也許只是PPT公司給他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機會。但現在我們考慮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要弄清楚他會不會帶走一批骨幹,那些骨幹會不會跟着他到PPT去?我覺得他為什麼離開已經不是我們應當追究的事,我們必須確定採取哪些措施來控制他離職造成的危害。”

“好吧。”吳則平覺得他的HR總監説得並沒錯,“我想,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讓胡兵接替他的工作。他的能力與威信雖不及劍鋒,但他是負責運營事務的第二號人物,也只有他比較熟悉運營管理,可以繼續執行。”

“胡兵這幾天也休假了,説是家裏出事了。”池向陽提醒道。

“什麼?他也休假了?”吳則平覺得這事越發棘手了。

“假如劍鋒也把胡兵帶走,那該怎麼辦?”池向陽沉重地説,“我們需要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會追隨劍鋒離開公司到PPT去?”

“目前這些只是傳信吧?”吳則平不悦地説,因為他不願去想象將會發生的事情,“不過,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在這些傳言廣為傳播之前,儘快採取一些行動,向員工解釋和説明這件事。我想,公司裏的員工會分為二個部分:一是追隨他而去,二是對他的所為感到氣憤。所以,我們要利用這段時間來爭取大部分的員工。”

“可是,向員工解釋這件事合適嗎?”

“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公司對劍鋒已經非常不錯了,他這樣做於理是違反了與公司簽訂的競業避止條款,於情是傷了多數員工的心。我們還不把信息公開的話,員工的士氣會更受影響。他們已被傳言弄得不知雲裏霧裏了。”

池向陽直皺眉頭,顯然還是不太接受CEO的説法,但看到CEO如此肯定的態度,他知道多説是沒用的。

“此外,準備去挖DQM公司的COO劉向東吧,不管多高的價錢,我想我們還是出得起他想要的價碼的。畢竟我們的實力比DQM要強得多。”吳則平補充道,“這樣,我們可以有備無患,如果胡兵也被帶走的話。”

DQM公司是MBT公司的另一個競爭對手,這兩年在MBT強大的市場壓力下,舉步艱難,挖來COO問題應該不大。不過,池向陽總覺得哪裏有點不妥。MBT公司的高管層也好,中層也罷,一直都是內部提升的,很少有空降兵。不過眼下這種情況,他覺得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案例剖析1:

其其實李劍鋒的離職不全是壞事

其實李劍鋒的離職不全是壞事,至少會對一個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劍鋒的人。而吳則平令人詫異地完全不打算利用這一點來穩定軍心。

文/李明臻

MBT已經採取的三項應對措施

案例中,COO李劍鋒的離職給MBT通訊公司帶來了一連串的衝擊,CEO吳則平和人力資源總監池向陽打算採取3項關鍵性的應對:

1.不追究李劍鋒為什麼離職,重心放在尋找措施來減少他離職造成的危害;

2.向員工解釋説明李劍鋒的離職,從情、理兩方面譴責李劍鋒,期望鼓舞士氣、減少流言,從而避免其他中層主管尾隨離職;

3.準備挖DQM公司的COO劉向東。

這些措施只能用“被動捱打、感情用事”來形容。譴責李劍鋒只會讓李劍鋒免掉感情上的負疚,使得李劍鋒與MBT公開對立,另一方面,MBT又打算挖DQM公司的COO劉向東,這就會讓MBT的員工覺得對李劍鋒的譴責十分虛偽,從而會有更多的人同情李劍鋒。

其實李劍鋒的離職不全是壞事,至少會對一個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劍鋒的人。而吳則平令人詫異地完全不打算利用這一點來穩定軍心。

針對這個案例,我們提出7條措施

1.立刻批准李劍鋒離職

李劍鋒長於談判和深層公關,這樣的人一般個性沉穩,心思縝密,拿定注意不會輕易更改,挽留他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如此,不如立刻批准他的辭職申請,這有三個好處:一是讓局勢明朗;二是表明公司的信心;三是讓公司所有人知道,不可以用辭職手段和公司談條件。

2.公開宣佈公司原則上將從內部選拔高管

公佈此項政策,可以穩定局勢,分化李劍鋒的同盟者。此時絕不可以引進“空降兵”。那樣只會讓已經充滿不確定的局面變得更加混亂,使得更多的中層經理隨李劍鋒離去,而且此時選人的目標是找一個能保持MBT暫時穩定的人,而不是找一個優秀的COO。

3.公佈市場研究報告及下一年度經營計劃

市場研究報告要表明MBT與PPT比較所具有的優勢,下一年度經營計劃要提出一個激動人心的目標。讓大家知道,沒有李劍鋒,公司仍有信心保持競爭力。這不但可以穩定軍心,也可以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4.吳則平應立刻與李劍鋒面談

案例中顯示,吳則平與李劍鋒有較好的私人關係,李劍鋒應該不會拒絕面談。面談的目的有兩個,首先弄清楚原因,然後要求李劍鋒幫助公司處理他的辭職後遺症,例如,吳則平和李劍鋒一同寫一封致全體員工的信。在處理後遺症上,李劍鋒可以成為同盟者。

5.吳則平應該立刻家訪胡兵

胡兵不是家裏出事了嗎?吳則平當然應該去關心一下。除了不可以許諾胡兵接替COO,什麼都可以談,尤其要談MBT的前景、胡兵的貢獻。

6.池向陽應該立刻與每位中層主管、骨幹員工面談

內容涉及MBT的前景、公司的政策、員工的職業發展、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此時不能依賴公告、電子郵件等方式,必須面談,才能澄清局勢、去除恐慌、穩定軍心。

7.找律師諮詢競業避止,準備打官司

這事必須祕密進行,只是在做最壞的打算,不一定打,但要保證如果李劍鋒完全不合作的話,能立刻採取有力行動,拖延李劍鋒到PPT。同時也對其他人形成威嚇,不敢輕舉妄動。

危機過後,自我反省

最後,這個危機渡過之後,吳則平應考慮解僱人力資源總監池向陽,並且要檢討自身對待高管的方式。

對核心員工的離職情況統計分析表明,員工從萌生去意到採取行動,週期一般為三個月。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只要公司能有一次機會與這個萌生去意的員工做深入的績效訪談,即便不能改變最後的辭職,也能讓辭職發生時,公司能找到些許蛛絲馬跡,不會覺得完全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案例顯示,吳則平和池向陽對李劍鋒忠誠度的估計出現了巨大偏差,這讓人懷疑,吳則平也許太過於專注MBT的運作,而沒有定期進行績效訪談。像MBT這樣的公司,吳則平每個季度至少應該花2個小時與核心員工做專門、單獨的績效訪談。危機發生後,池向陽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建議,也沒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十分軟弱被動,這顯示池向陽的能力有所欠缺,已不宜再擔任人力資源總監一職。

一般而言,對於組織的負面消息,儘可能弱化而非強化,讓補救措施起正面效果,是組織可以採用的得體做法。

案例剖析2:

對於組織的負面消息,儘可能弱化而非強化

文/羅俊詠

困境與問題分析

在解決MBT公司出現的危機之前,分析其面臨的困境,有以下一些問題疑惑未解:

內部問題:

辭職原因何在?

現狀:不詳,他本人表示想離職休息一段時間,而其他管理人員推測可能是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2.對團隊軍心的影響如何?

現狀:已經受到影響,員工議論紛紛,事態尚在發展中。

3.多少骨幹會追隨COO而去?

現狀:不詳,有跡象表明運營部二號人物可能有異動,尚未證實。

外部問題:

4.對競爭對手影響如何?

現狀:如果證實李劍鋒真的加盟競爭對手,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PPT可能會得到MBT公司發展的核心機密和由李劍鋒加盟所帶來的業績提升,此點尚未最後定論。無論哪一個競爭對手得到由MBT流失的核心骨幹,都可能帶來MBT公司的損失。

5.對客户影響如何?

現狀:鑑於李劍鋒高超的營運能力和親自建立的營業網絡,推測他的離去可能會影響客户的信心,如果證實李劍鋒真的加盟競爭對手,甚至不排除個別客户因而轉隨李劍鋒而去的可能。

值得説明是,對於以上問題,由於事態尚在發展中,並未最後定論,危機中藴涵着機會,若MBT公司能妥善處理,事態還可以向好的方向轉化。

MBT公司的危機對策評價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看看MBT公司的應對方式:

1.向員工解釋離職事件,説明李劍鋒違反競業避止。

2.向另一家競爭對手DQM挖COO,以頂替李劍鋒的離去。

先不談李劍鋒的離職是因為加盟競爭對手的觀點尚未證實,而以這種觀點向員工解釋,是將未經證實的消息坐實,杜絕了李劍鋒迴轉的可能性,這是違背MBT公司的初衷。保留骨幹,讓業務良性發展才是MBT公司的本意。一般而言,對於組織的負面消息,儘可能弱化而非強化,讓補救措施起正面效果,是組織可以採用的得體做法。

而第二個做法更是邏輯荒謬,一方面向員工表示李劍鋒的錯誤——違反競業避止,另一方面以公司行為在同行挖人,違反競業避止,公司的言行不一,將會帶來極大後患,員工認為公司缺乏誠信,以後的政策實施將遭遇信任缺乏;空降兵的實施打破了原來MBT公司一向的內部晉升格局,將給忠誠敬業,渴望晉升的員工造成打擊(這一類員工通常多是公司骨幹),帶來軍心不穩。

另外,此風一開,業界可能有連鎖反應,況且情急之下,僅僅因為高價吸引而來的管理人員,一樣可以因為其他公司的高價離去,根本不堪重任,即便僥倖得到優秀管理人員,對於公司而言,這種擔憂一直存在,影響對空降兵的使用,長久下去,必然賓主不歡。根據這種情況,MBT最應該也最為急需做的是,讓CEO及HR總監親自面談李劍鋒,瞭解離職真實原因,並要求他離職前辦妥接任安排。

結果A,離職休息,則安排休假及休假期間接任授權。定期保持聯繫,關注其動向。同時,休假控制在一個時期內;

結果B,因其他發展機會而離去,去向非同業。再做挽留,可適當考慮解決其具體困難,比如安排短期休假等。

若仍然挽留不住,同樣要求離職前協同HR總監從內部選拔、面談接任安排之後方可辦理離職手續。在離職時,可由公司安排歡送會,穩定軍心。

結果C,證實轉向競爭對手。這是最棘手的一種局面。需要幾個措施同步進行:

1.再次提醒李劍鋒根據已經簽署的競業避止協議,他無權進入競爭對手公司,如果李執意孤行,MBT將起訴李以及接納他的公司,表示堅決維護權益,同時將這一信息傳遞給將接納他的競爭對手,對方極有可能知難而退。

2.要求他離職前辦妥接任安排及嚴格的離職手續:接任人推薦、離職審計(如果有必要)等。

3.內部儘快選拔接任人選接任,宣佈任命。

當這一切措施儘快實施時,員工議論雖然難以一時平息,但局面明朗,人人各司其責,業務仍然會良性延續,隨着新局勢的確認和時間作用,人心不難安定。

對李的起訴,一些尚在搖擺中的李的追隨者將會息心安定,因為他們知道,一方面MBT將嚴厲追究,甚至將他們列為行業黑名單傳播,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對李更感興趣,即便願意付出代價,也不可能付出在一些普通人員上,兩下相比較留在MBT更為明智。

在這場人員危機中,應該説高層管理不安和感受到的壓力比其他人更大,儘管如此,高層管理人員一定不能輕易地流露出任何惶恐情緒。管理者在危機中要明確自己是“頂樑柱”。自己若是倒了,就別指望整座大廈還能撐多久。

案例剖析3:

高層管理人員一定不能輕易地流露出任何怕恐情緒

文/齊平

企業人員正常流動有利於公司的新陳代謝,但核心人員的流失會對公司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和損失,MBT公司的COO突然提出辭職,就是公司缺乏人力資源危機管理的意識,沒有作好相應的對策。

當COO突然提出辭職,我認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按照下面的方法就能處理好這場危機:

1.高層管理人員要保持鎮定,

在這場人員危機中,應該説高層管理不安和感受到的壓力比其他人更大,儘管如此,高層管理人員一定不能輕易地流露出任何惶恐情緒。管理者在危機中要明確自己是“頂樑柱”。自己若是倒了,就別指望整座大廈還能撐多久。

事實上,在危機中,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高層管理對事情的態度,這時候,幾乎所有員工的目光都會不自覺地集中到組織中主要領導身上,領導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表情都會傳遞出種信息,員工就會對此猜測企業的真實狀況到底如何,如果讓員工察覺到連管理層都失去信心,企業再採取任何措施都很難讓員工保持穩定的心態。本案例中的人力資源總監池向陽“焦頭爛額”就説明,MBT的高管層並沒有在這場危機中保持必要的鎮定,這樣只會加劇公司內部的不穩定情緒。

2.高層管理人員要表示關注和關心

高層管理者在危機中要保持穩定,並不是説管理者對危機事件不聞不問,毫不關心。相反,管理者要表現出對危機時期的格外關注和對員工的加倍關心,如果管理者表現得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若無其事,不僅不會減輕員工的惶恐感,還會更加加重員工的猜疑心態,一些員工會覺得管理者沒有人情味,對企業失去更多信心。管理者在危機中就好像家長一樣,對自己的員工要比平時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這時,管理層就不應該只顧自己的事務,應多花一些時間和自己的員工在一起,而且,如果危機已經暴露無疑,高層管理人員就不應該再度隱滿,反而要及時正式地向員工通報COO離職情況和COO離職後續任人選拔的進度,告訴大家,事情雖然已經發生了,但遲早會被解決的,這有助於員工在COO離職事情中保持正常心態。作為CEO及人資源總監,對危機中的焦點人物——COO並沒有表現出想和他進行面談的意向,對潛在的接替者——負責運營事務的第二號人物胡兵,在其因家中有事休假時,也沒有表現出適當的慰問及關注,顯見其人力資源管理失敗。

3.留心細微之處,注意員工的要求

當核心管理人員提出辭職後,公司高層管理者應及時深入第一線,瞭解員工的情緒和與員工有關的各種情況,哪些人員即將隨COO而去,瞭解他們對這事情的看法,他們對公司的建議,把員工當成這件事情的主角,進一步挽留即將跟隨COO而去的人員。可惜的是,MBT的高管層好像對此並沒有意識到。

4.加強人才繼任規劃

除了選拔COO繼任人選,公司還要加強核心人員的繼任規劃,避免在以後的核心人員離職後造成對公司的影響。MBT並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潛在繼任者居然也可能追隨COO而去,顯然是公司並沒有關注核心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如果核心員工對未來,或者對企業的信心和希望經過多次失落後已經不再抱有希望,那麼核心員工與企業結成長期合作的可能很顯然將化為泡影。

5.加強知識管理

加強知識管理就是不斷將人才的經驗積累成企業文化和知識,當人才離開企業時,將會留下他的經驗、辦事方式和思維方式。MBT公司沒有建立知識管理制度,沒有將COO的經驗積累成企業文化和知識,當COO離開企業時也帶走了他的知識和經驗,MBT必然會覺得茫然無措。

最後,要解決MBT公司COO辭職的問題和麪臨的發展問題,我認為根子在公司的決策層,關鍵要有一位優秀的CEO。吳則平作為MBT公司的CEO,如前所述領導能力、決策水平有其非常明顯的侷限性,加上人力資源總監管理能力上的明顯缺陷,説明公司沒有形成高質量、高效率能的決策班子,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決策機制,尤其是缺乏針對核心管理層和核心員工的整套管理制度、辦法和預案。從MBT公司目前的局面看,恐怕COO李劍鋒倒是CEO的合適人選,由他來接任吳則平應該是最佳選擇。 
上傳日期:2004-06-03
作者/轉載:羅俊詠
來源:《創業家》

標籤: 高管 離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4rlo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