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辦公室交際 >

什麼是人才? 大學生起薪下跌發出的信號

什麼是人才? 大學生起薪下跌發出的信號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項涉及面較廣的調查顯示,時下農民工對月工資的預期已超過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預期100多元。儘管,從發展的角度看,兩者還不能作簡單類比,但“預期”不是憑空產生而是有市場依據的。大學生起薪低於農民工這個前所未有的“市場認可”,畢竟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和重視。

什麼是人才? 大學生起薪下跌發出的信號

信號一:學歷不等於人才

有人説,高教大眾化以後,大學生多了,物稀為貴,物多必賤,薪酬降低,勢所必然。也有人説,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在於就業教育不到位,就業服務跟不上,信息渠道不通暢。但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儘管“大眾化”以後大學生的量得到迅速擴張,但適用人才的緊缺狀況並未得到明顯改變,“就業難”和“求才難”的狀況並存。許多行業、許多崗位渴求人才,甚至高薪求才而求之不得。至於“碩士誠可貴,技工價更高”的現象在全國各地更為普遍。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必須接受市場的考問:我們能及時提供這些人才嗎?什麼是人才?被需要的就是人才,適用的就是人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就是人才。教育恰恰在培養實際意義上的人才、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上存在着很大差距,這才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身價下跌的真正原因。

信號二:教育不等於能力

首先要反思的是能力教育普遍忽視,學生的綜合能力普遍較弱。現在的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的能力,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不希望對聘用的大學生支付很高的適應期成本。對於僅僅卷面上得高分、只會黑板上開機器、圖紙上造產品的學生興趣不大。儘管人才需求旺盛,但經過理智選擇,矛盾來了:我們的教育,從國小到中學到大學,重知識灌輸,輕能力養成的傾向幾乎成為頑症。評價學生,偏重於知識量的考查,一份筆試成績幾乎決定一切。而且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標準件來加工,忽視學生潛能的挖掘和個性的發展,滿足於製造平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造創業能力、人際關係協調能力、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強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外語教學,我們的學生在整個求學期間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可説是太多太多,而得到的評價是“擅長考試但不實用”。對此,許多有識之士早已表示出深深的憂慮。清華大學一位資深教授甚至為此而發出“救救孩子”的呼籲。眾多著名企業家和人才學家的實踐、研究表明:人的成才、成功因素中,大學裏所學的知識僅佔25%,而自身的情商等綜合能力佔75%。即使是認知,不僅要有“學會”的能力,更要具備“會學”的能力。

信號三:市場的要求“很實際”

教育作為知識產業,不能不面向市場。即使是研究性大學,相當部分的學生畢業後也要從事某項應用性職業。甚至,我國頂尖大學北大的校長許智宏也持這樣的觀點,而大量的普通高校、高職高專院校更要面向市場設置專業,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就業崗位儘可能實現“無縫對接”。現在的問題是,高校的專業設置普遍雷同,特色越來越弱化;不少專業脱離實際,市場疲軟的“產品”不斷推出,市場急需的又不能及時提供。而且,隨着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各種新行當不斷湧現,國家有關部門已公佈了第六批新型職業,而高等教育跟進的步子很小。教育行政部門市場意識淡薄,制定並規定執行的專業目錄計劃色彩濃厚,多年一副老面孔。這樣勢必造成人才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人的要求是“實際、實用、實效”,具有鮮明的功利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適合的,牌子再硬,頭銜再多,光環再亮,也不感興趣。市場是無情的,無情在於它嚴格選擇,拒絕“泡沫人才”;市場是有情的,有情在於誰主動適應它,它就青睞誰。因此,高等教育要緊緊把握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的統一,樹立新的發展觀、教育觀和人才觀,始終以市場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教育行政部門要更加敏鋭地感知市場,改進管理,對高職類教育的專業,不妨減少審批,讓學校自主地、迅速地反應社會需求。

信號四:素質培養落實在教育系統的每個環節

當然,如果把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適應看成是實現成功就業的一切,那是片面的。國內外一些教育專家認為,21世紀教育工作的重點,已經由知識和技能的傳遞,轉移到“人”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形成應該成為大學教育的終極產物。這不僅是現代大學教育本義的迴歸,對於今天的大學生走向社會,順利就業,進而成才成功,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今天的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的理性突出表現在對人的素質的關注上。幾乎所有的招聘單位都把責任、敬業、誠信、友善、合作等品質放在首位,那種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自以為是,大事幹不來、小事不願乾的,即使牌子很硬也不受歡迎。因此,高校一定要牢牢抓住“育人”這個辦學的根本,緊緊把握“知識、能力、素質”的統一,把人格和價值觀的培養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落實到各個環節上。我們培養的學生有知識、有能力、專業適應市場,人格健全高尚,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社會如何不歡迎?身價如何縮水貶值?這些問題,與就業靠得最近的大學教育應當反思研究,國小、中學教育也不可置身局外。



來源:光明日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bangongfanwen/o0mk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