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朗誦稿 >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精選13篇)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精選13篇)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1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精選13篇)

多少個站在夜空的星辰

燃燒精彩的瞬間

中原沃土

沉澱震撼的青銅銘文

山,直插九霄

海,深入地球的心臟

思想,從宇宙的邊緣

飛向另一個宇宙的邊緣

文明的火種

助推光的飛船

躺在祖宗的樹蔭下

眩暈,腰斬域外的美夢

那高傲的青蛙

在枯井裏掙扎的時候

才知道雄鷹的視野裏

跳動着天外的火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刻刀是祖宗傳下的記憶

黃河之水膜拜黃河之根

蓄九曲之勢,行萬里之路

奔騰融入深藍海底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弘中化傳統文化,展名校學子風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八”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梁啟超先生早就説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着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羣、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弘中化傳統文化,展名校學子風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八”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梁啟超先生早就説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着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羣、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這朗朗上口的經典詩文《弟子規》一直被我們全市的中國小生誦在口裏,記在心間。

在一遍遍誦讀中我們潛移默化地知禮儀、懂道理、親師友、孝父母、愛讀書、講誠信……《弟子規》就像陽光温暖着我們因被愛得太多而日漸冷漠的心靈;《弟子規》就像燈塔指引着我們被電視、網絡迷惑了的寶貴的理想;《弟子規》就像甘泉滋潤着我們小樹一樣飛快成長的身心。我們在每一段,每一句中汲取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就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誦經典《弟子規》做守信好少年。

故事中就有許多讓我們深受啟發的,其中《曾子殺豬》的故事最為典型。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説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説:“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為真。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説;“你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説:“對小孩子怎麼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説了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曾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後世傳頌。

古人一諾千金,言而有信為我們做了榜樣,而現代的人也因為同樣誠實守信告訴我們投機取巧的後果。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着。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説,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兩個小故事,一個大道理,就是要告訴我們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生活和學習中要遵守時間,與同學朋友交往時要真誠友愛,答應父母老師的事要努力做到,對待自己也要實事求是。墨子説過“言不信者,行不果。”只有我們言而有信才能取得學業的進步和未來的成功。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和我一起時時誦讀《弟子規》,事事踐行《弟子規》,爭做新時代的守信好少年。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5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蕩蕩,滋養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浸染着的是中華兒女熾熱的愛國情懷,凝聚成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歷經千年洗禮依舊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

我們剛剛過了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莊重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緬懷英傑。我們經常説,清明到,兒盡孝。清明節的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同學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讓我們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彩,讓我們每個人都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謝謝大家!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悦耳動聽,稱為“京調”。現在我們稱為京劇。

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醜正邪,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豔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台上大顯身手。

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悦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豔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醜,勸人為善受到教育。

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7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中庸》對文化的定義,雖然中西文化有差異,但是文化的這種屬性亦是用之萬世而不變,拋之四海而皆準的。

文化不同於文明,一字之差,卻相去甚遠。“文化”就我微不足道的見解,其側重點在於文化的社會性,説到這難免會提及文化的社會性,簡而言之,就是人是主宰,一切社會活動都要由會獨立思考的人來付諸實施之。也就是説,人類的活動不是單純的生存,而是生活,生存是基於物質而存在的,生活卻是一種比較高的境界,是在生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生活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並且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那麼,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當你呱呱墜地的時候,媽媽躺在牀上看着你胖胖的身軀,也沉浸在爸爸抱着你歡笑的快樂中;當你牙牙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個在左邊牽着你的手,一個在右邊搖着你纂緊的小胖手,教你如何走路;當你胡嚼蠻咽、手舞足蹈、天真爛漫的時候,媽媽在一旁督促着你多看會書,不讓你和夥伴多玩一會,而奶奶卻摸着你的頭,抱你到她的腿上,替你説好話,爺爺也趁勢説那麼幾聲,讓你多玩會……當你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你是真不想離開這個世界,不想離開你的親人,不想離開身邊的一切,於是心裏會想着卻又沒力氣説出的話:“活着,真好!”

説這麼多,並不是廢話連篇,之所以説的這麼多,這麼細,我的本意是要每個人自己讀完之後就能將一個人的一生浮現在眼前,也並不是多麼苛刻,要求你如何如何,讓你有所觸動,然後引起共鳴,知道我究竟是什麼立意,而現在水到渠成了,只欠東風了。

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再到亞里士多德,從老莊到孔孟,從理想國中的烏托邦到大同世界,無處不閃耀着中西文化的結合點,然而,中華文明相較之下,有其難以啟及的地方,更有其別具一格的文化魅力。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傳承人類發展是毋庸置疑。然而,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的正統思想一直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以至於到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時期,對其的認識陷入了一個極端,那就是絕對的否定,什麼打倒孔家店,反對舊文學,反對封建文化。

顯而易見,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我真搞不懂那些被公認的大文豪,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或許我們應該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畢竟那時候還沒有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大旗在中國這片大地上還沒有豎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時的產物,五四以後才傳到中國的。就算是這樣,他們那能一點也不知道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白話文不是新文化運動的產物麼,《狂人日記》不是第一片白話文文章麼,魯迅先生揚言要打倒孔家店,其實他這是站着説話不腰疼,他這樣的做法就比如蓋樓房,他站在樓房的中間説要把地基拆了,在他上方接着重起爐灶。他也不是提倡拿來主義麼,關鍵是權衡輕重,哪些應該拿,哪些不應該拿,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裏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試問,難道這一塊塊由文字所組成的磚不能算是中國傳統文化?再問,倫理道德難道他們沒有用嗎?接着問,文人所使用的語言以及理解語言的能力難道不是傳統文化所賦予的……當然,傳統文化的弊端他們否定,這是無可厚非的,在這不再討論,更不鞭辟入裏了。

胡適不是推崇世界主義麼,主張走向世界,也是極力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就拿《嘗試集》來説,雖説是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產物,卻也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如何理解,且想一想,嘗試是要有老底來嘗試的,不是空説嘗試就嘗試的,而嘗試的老底説白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話説到這,不免讓我憤憤不平,憑什麼説不要就不要,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位置,譬如,文化革命的人站在竹筏上,振振有詞地説,我要造一艘新的船,這樣的人也不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所處的環境,這是在茫茫苦海,是沒有着陸的地方的,談什麼創造。換言之,説成是修補還行,還説得過去,還算得上是批判的繼承,算得上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身為終身反動派的陳獨秀,縱觀其一生,少年反科舉,青年反清廷,再到反軍閥,反孔教,反舊文學,反國民黨獨裁專治,再到反共產國際肆意干涉,反對由自己親手創建的黨,他的一生是反對的一生,從未屈服。不論是對的錯的,他都反對,不愧是大家。

我已從反面説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可傳承性,並論證了這幾個大文豪的不足,而這僅僅是我的一家之言,不然我也沒有那個膽子對其指手畫腳。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些相當有用的成份,無論是對過去,還是現在,以至於將來,都很實用,當今世界,“和諧世界”已深入人心。又如倫理綱常這些方面,成為道德約束的規範,除卻法制法規,道德便是約束社會的另位一隻手。所以説,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丟不得的。

人類要生存,就需要文化,中國人則需要中國傳統文化,適當的吸收西方文化也是有相當必要的,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世界其他文化所無法比膩的,比如説,詩詞歌賦,就是難以用別國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又如,書法這門藝術,也是中國文化的特產,其他國家卻很難理解,縱然是擺在其面前。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這朗朗上口的經典詩文《弟子規》一直被我們全市的中國小生誦在口裏,記在心間。在一遍遍誦讀中我們潛移默化地知禮儀、懂道理、親師友、孝父母、愛讀書、講誠信……《弟子規》就像陽光温暖着我們因被愛得太多而日漸冷漠的心靈;《弟子規》就像燈塔指引着我們被電視、網絡迷惑了的寶貴的理想;《弟子規》就像甘泉滋潤着我們小樹一樣飛快成長的身心。我們在每一段,每一句中汲取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就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誦經典《弟子規》 做守信好少年。

《弟子規》“信”這一章前兩句就是“凡出言 信為先”,提到守信古人的故事中就有許多讓我們深受啟發的。其中《曾子殺豬》的故事最為典型。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説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説:“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為真。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説;“你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説:“對小孩子怎麼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説了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 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曾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後世傳頌。

古人一諾千金,言而有信為我們做了榜樣,而現代的人也因為同樣誠實守信告訴我們投機取巧的後果。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着。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説,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兩個小故事,一個大道理,就是要告訴我們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生活和學習中要遵守時間,與同學朋友交往時要真誠友愛,答應父母老師的事要努力做到,對待自己也要實事求是。墨子説過“言不信者,行不果。”只有我們言而有信才能取得學業的進步和未來的成功。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和我一起時時誦讀《弟子規》,事事踐行《弟子規》,爭做新時代的守信好少年。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9

今天站在這裏,我感到既慚愧又興奮。慚愧的是,我從十歲開始背誦《三字經》到現在接觸傳統文化也不過區區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師相比,是蜉蝣和大鵬鳥的差別。然而令我興奮的是,年輕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熱情去恣意遨遊,在傳統文化的精神海洋裏乘風破浪。

我非常感謝首都師範大學給我們這樣的大學生提供了十分舒適的環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區的圖書館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宏偉,但是你一進去,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傳世藏書》,匯成商學院排了三個櫃子。

我認為“典籍”便是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我們大學生活的第一通道。我專門瞭解過身邊的同學對於傳統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學會直接將“傳統文化”等同於“文言文”。其實這也是我小時候的想法。這種理解看似簡單粗暴,但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沒錯,進入大學之前的我們,基本上都是從課本教材裏面學習一些零星的傳統文化文本,為了應付考試也根本無暇思索背後的精神內涵。而一旦進入大學,也有不少同學對“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總想趕緊擺脱。

面對這樣的現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覺得,時代的浪潮會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乾淨,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樣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們的民族精華就有希望薪火相傳。我身邊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榜樣,他是我們文學院師範班的同學,熟讀四書五經,信手拈來完全不是問題。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他就是個書呆子,平常也不怎麼説話,走路飛快,人稱“小馬達”。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説“辯論”之後,我就完全被他的修養所折服了,這個看起來瘦瘦弱弱的書生完全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和氣魄。也是因為他,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它不是我們學習中的墊腳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們反覆咀嚼的精神食糧。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動”是傳統文化走入大學校園的另一個重要的渠道。相比於高小的學生而言,大學生無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時間。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親身經歷。除了參加一些校內組織的活動之外,通過老師的介紹,我還參加了一些社會上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比如説書院中國的一些有關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維通慧書院的講座和遊學。現在社會上傳播傳統文化的法人組織有很多,“四維國學”是我個人認為當中做的最得比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僅有聯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動,而且還會資助大學生組織傳統文化遊學。去年暑假,我個人擔當了第五屆“瞻禮聖王”遊學的領隊,和劉宏毅老師一起去河南遊學,收穫頗豐。這些社會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更廣闊的天地,獲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資源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歸根結底,其實這些社會活動是為了幫助我們建設更美好的精神花園,也有利於傳統文化更好地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生活。就首都師範大學而言,本身就有非常優厚的文化資源。

文學院就有鹿鳴演頌社和鶴鳴吟誦社,兩個社團都已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作為自己的宗旨,並在此方向指引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作為鹿鳴演頌社的社長,我十分榮幸接觸到著名演頌家胡樂民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演頌社蓬勃發展,先後出演了二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説4月23號的世界讀書日,東城區第一圖書館邀請我社參加讀書活動,我社社員集體表演了《光的讚歌》。對處於這個階段的我們來説,學習傳統文化,老師的帶領對我們來説至關重要。

胡樂民老師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能給我們很多幫助和指引的老師。胡老師為人十分隨和,每次他出差回來都會和我們同學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參加中國影視大學聯考培訓聯盟會議,他將所思所得分享在我們的微信羣裏,足足有一個小冊子那麼長,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在鹿鳴演頌社裏,同學們不僅能原創古詩,還能將之生動地演繹出來。

此外,我本人還在鶴鳴吟誦社擔任骨幹,參演過一些吟誦節目,比如説《木蘭辭》、《木瓜》等等。主要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吟誦是古代讀書人學習與交往的基本方式,優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畫壁,流觴曲水。

以這樣一種真誠而高雅姿態生活怎麼能不讓人嚮往和傾羨?恰好學校也提供了非常優厚的吟誦資源,比如説像楊懿蘭老師的講座、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等這個暑假我們還將迎來第三屆“中華吟誦周”,到時候名師濟濟一堂,場面會更加盛大。在這些活動中,我不僅能學會各種各樣的朗誦、吟誦的技能,還親身體驗到一種更加自然而愜意的生活態度。所以,我認為,傳統文化離我們大學生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反而可以説是觸手可及的,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體力行去表現,去感染。但並非刻意地表現,唯有我們自己本人真正瞭解和受益於傳統文化,我們才能將之發揚光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着目標前進。”__在北大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傳統文化”四個字多達五次,所引用的傳統文化文本更是超過二十餘條。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這堪稱世界上最難的三個哲學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找到答案。

我們本自具足如此優厚之文化資源,怎能坐而廢棄?因此最後,我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斗膽以鄙人之見闡述我對“傳統文化走進校園”的四點建議:

第一,沉下來。我認為大學生首先要具有敏鋭的眼光和前遠的意識,這就要靠積累和沉澱,一邊從閲讀中積累,一邊從活動經驗中沉澱。從下往上打基礎。也就是__所説的“勤學”和“明辨”。

第二,走進去。身處校園之中的我們,不能兩耳只聞窗外,一心只讀聖賢,必須先有勇氣走進社會去實踐。擴大自己的經驗範圍。在這個環節,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篤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價值的高低。

第三,選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浩浩文獻中挑選出自己認為最精華的,最經典的傳統文化書籍,同時繼續進行積累性閲讀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體驗古人的傳統精神,吸收傳統文化的高維能量之後,我們大學生就要藉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終堅持,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説不是一塊墊腳石,而是我們不可缺少的養料。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10

談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就不得不從我們的歷史開始説了。

中國至少也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我們的先祖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現在萬人矚目的華夏文化。

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比其他國家的文化更受歡迎。只是我們自己國家的人對國外文化更加青睞,甚至以為什麼東西只要不是中國的就是好的。對此,我有些不解。我為什麼不在別人來我們這裏取經的同時,把我們自己的文化發揚的更加光大嗎?

雖然我有諸多的不滿,但是凡事都要講究證據。那麼,我就來把中國文化受的委屈和獨特魅力列舉出來一些,讓你們看看你們的無知讓我們的歷史文化受到了多大的傷害。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碰巧前一段時間韓國把端午節申請為自己國家的非文化遺產。那麼我們就來説端午節吧!我們國家的端午節是從戰國時期就開始流傳下來的節日,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這原本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本不必拿出來説,但是碰巧韓國的端午節得到了國際的認可,所以有很多人都認為端午節是韓國的節日。這一消息散播出來,就馬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反對的人可算是寥寥無幾。但只要是懂歷史的人都知道,韓國的端午節是在戰國以後的才流行起來了。所以不懂歷史的人就不要亂説了,趕緊回去補補歷史吧。別在這裏不懂裝懂了。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位,那就來説説華夏的漢服吧!但在説漢服以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記得在唐朝時期,有一位波斯的商客來長安遊玩,在長安街上看見一個穿着絲綢的官吏,就驚訝的説:“您的衣服做工真精細,隔着五件紗衣,我還能看見您胸前的痣。”那位官吏聽了以後笑着説自己的自己穿了七件。

波斯商客連連稱奇,之後又試穿了唐裝,覺得很舒服,就在長安定購了很多的衣服帶會了波斯國。當時的日本和韓國與唐朝交好,兩國使者見波斯國商客很是喜愛唐朝的服裝,自己也試着穿了一次唐服就覺得唐服寬鬆舒適,就連忙回到自己的國家,讓人在唐服的基礎上做一些改動讓人看起來與唐服很相似。所以今天我們才回覺得漢服與日本和服還有韓國的朝鮮服很相似。至於現在有些人説,漢服是抄襲日本和服還有韓國朝鮮服的説法,那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漫天空談。

歷史,是由文字記載才能流傳千年,現在,我再來説一下文字吧!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國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這些文字是刻在烏龜和扁平的骨頭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而現在所流傳的文字,都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做的改動。在唐朝時期,是日本與中國交好的鼎盛時期,那時候日本還沒有自己國家的文字。

於是日本使者受天皇的委託請求大唐皇帝,給他們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由於是在漢文的基礎上做的改動,所以日文和漢字很是相似。至於現在有些人説,中國人不僅抄襲鄰國的節日和服裝,還抄襲鄰國文字一類的話,都是無稽之談。

説了這麼多,我們應該知道,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一點也不比外國的差。當然,我還有一些沒有説到,比如:震驚世界的四大發明,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博大精深的唐詩宋詞元曲,百看不厭的明清小説,妙手回春且不傷身的中國醫學,流傳千古的四大戲劇,修身養性的太極拳,尊老愛幼的優良品德……

雖然我舉了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到那也只是傳統文化的皮毛。傳統文化的真正精髓,還是在於為什麼很多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淹沒在歷史長河的時候,是什麼支撐着華夏傳統文化在驚濤駭浪、危機四伏的歷史長河中依舊安全的行駛着、閃耀着。

如果,你正眼對待自己國家的文化,並把華夏文化發揚光大,那麼你就會發現你一直引以為豪的外國文化在華夏文化面前是多麼的渺小。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11

遙遠的東方有個美麗而古老的國家——中國。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着數不盡的神話傳説;有着文明而古樸的民風;有着燦爛無盡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偉、壯觀、迷人的山,世上最沸騰、氣派、醉人的河,滋養着她勤勞、堅韌、可愛的兒女。她善良、多情、博愛、深沉、又充滿智慧,是地球媽媽幾百個孩子中的一個。你看,她開放了,漸漸朝着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強大。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愛的祖國,我是中國人,愛説中國話。

從漢語誕生的第一天起,已經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緊緊相連。五千年的歲月積累,早已像高山一樣博大雄偉,似海洋一般廣闊無垠。獨特的四聲,有着音樂般的聲調,配合我國特有的詩詞歌賦,即可終日吟唱世代相傳。這種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有活力的語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修築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它不受傷害,英雄兒女為了捍衞它的尊嚴浴血奮戰抵禦外強,正是他們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是他們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凱歌,才使得我們的母語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這是一種多麼美麗的語言啊!

正是會説這美麗語言的民族,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漢字——方塊字。它以平凡的一筆一畫組成了不平凡的統一體,以其獨特的結構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的悠久,展示歷史的浩蕩、曲折,和中華民族的與眾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別種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纏綿;它是一首精闢的詩,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訴説着滿腔激情,令人隨之起伏、盪漾,大有與之同生死、共命運之勢。

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盡情地在古詩美文中流連忘返。同學們一起欣賞“漢字宮”,領略古人造字的偉大;一起翻閲背誦古典詩歌,與詩人一同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一起品詞析句,體會漢語的精華。點點滴滴使我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文學,愛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啟心智,長知識,令我們愛上了漢語,瞭解了民族文化,感歎着祖國的偉大。

是啊,漢語是熱血一般黃河的波濤,是羣星一般祖先的謎,是春蠶口中吐出的絲綢古道。它是遨遊太空時發出的問候,是奧運升旗時奏響的國歌,是每次放飛白鴿時祖國的生日。

讓我們在這一句句韻文偶句中,一聲聲快樂誦讀中,品讀普通話的韻味,繼承她的精華;

讓我們為中華民族而榮耀,因為她頑強不屈、堅韌不拔、光榮偉大;

讓我們為中國話而驕傲,因為她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説話最算話;

讓我們為這個大家庭而自豪,因為她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是我們共同的家!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迴,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係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繼承是前提,創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

正是這種閃爍着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並頑強奮鬥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為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着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着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在我們宏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蹟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着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着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係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並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才會有希望。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朗誦稿 篇13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xx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謝謝大家!

標籤: 朗誦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angsong/j7qg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