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成功的領導口才-説前與説後

成功的領導口才-説前與説後

條理的要求之一是合理地安排材料次序。哪個先説,哪個後説,都要按中心而定。有時候,同一個材料,擺的位置的先後會產生相反的效果。相傳清朝曾國藩帶兵**太平軍時,因屢吃敗仗,不得不上奏朝廷以示自責。在上書時,他説到太平軍太強大,使得清軍“屢戰屢敗”。手下一位幕僚建議把它改成“屢敗屢戰”。曾國藩連聲稱好,把它改過來了。雖然兩句話都反映了失敗,但前者顯得不堪一擊,而後者卻顯得頑強。

成功的領導口才-説前與説後

清代江蘇有個姓李的人,14歲當了訟師,專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他接到一個案子,一位快出嫁的姑娘被住在鄰家的一個無賴越牆逼奸,勒下金鐲逃去。不久無賴被捕,姑娘寫狀紙時,不想寫逼奸的情節,但又要將無賴置之死地,該怎樣寫?想來想去只寫了“揭被勒鐲”四個字。訟師看完狀紙説:“‘勒鐲’哪能定成死罪呢?把字倒一下,變成‘勒鐲揭被吧,。”狀紙一遞,果然無賴被處極刑。有人不解其中奧妙,便問訟師。他回答:“‘揭被勒錫’是説揭開事主的被去搶走鐲子,目的在於勒鐲,揭被作為手段不過為取財而已,這不能構成死罪。把話一倒就成了搶走鐲還去揭被,那麼罪行就大了。因為‘勒鐲揭被’重點在‘揭被’,即人家就會想到姦污其身了。”以上兩個故事都是在安排材料時把強調的重點放在後面,但重點放在前面也一樣可以。

戰國時代,齊王派使者訪趙威後,問候的信件還沒有取出來,趙威後為表示對齊國的關心,問使者道:“貴國的收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使者面有不悦之色反問説:“齊王讓我來問候您,是一番深情厚意,而您卻不先問候齊王,反而先問什麼百姓、收成,真是先賤後貴。”威後説:“你錯了,收成不好百姓怎麼會好?百姓不好,君王又好在哪裏,難道要我‘捨本逐末’嗎?”在這故事中,兩人都將最重要的擺在前頭。只不過在擺什麼上有分歧而已。趙威後以“收成”為先與使者以“齊王”為先,表現兩人對立的思想立場。説話中為了加強表達效果,注意條理,應該充分利用由事物之間不同順序體現出的不同特點。具體一點説,既要打破常規,又在情理之中,“屢戰屢敗”是事實,“屢敗屢戰”也是事實,都表明了戰與敗之間的順序。“揭被勒鐲”和“勒鐲揭被”也是如此。但是它們的感情色彩和重點意思卻不同。對此,我們應予以重視。

標籤: 口才 領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4op7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