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班主任演講稿 >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慈愛、智慧、誇讚大綱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慈愛、智慧、誇讚大綱

有人説,教師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人説,教師像春蠶,為人類吐盡最後一段絲;也有人説,教師似粉筆,為了學生不斷磨損自己。而俄國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則説:“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該是這種人。”我想這就是“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最好詮釋吧! 從教以來,我始終堅持: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慈愛、智慧、誇讚大綱

一、用慈愛呵護純真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晶瑩剔透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這種呵護就是無微不至的愛。走進孩子的心靈去發現並寬容他們的新、奇、趣、怪的想法。我的法寶一:用慈愛呵護純真。

人們都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各有不同,教育風格也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離開了愛,一切教育無從談起。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説師愛是師德的核心之所在了。

我班有一個學生叫周帥,他好像得了小兒多動症,沒有一刻能穩穩當當地坐着。在課堂上總是“聲東擊西”甚至有時自言自語;課間呢,就霸氣十足,常常欺負同學,作業從不按時按量完成。每天都引起代課老師的不滿和同學們的埋怨。一天放學,我把他留下來了。通過一番溝通,我瞭解到他之所以搞怪多多,無非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後,我説願意和他做朋友並幫助他。他很感動,也很欣喜。於是我們便約法三章:一、用自己的上進心和意志力約束自己的行為。二、找一個最信任的同學幫助自己,隨時提醒自己。三、每天放學都來告訴我,今天都有哪些進步。

他爽快地答應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奇蹟出現了。他像變了個人,表現轉變了,作業完成了。看着他一點一滴的進步,我十分欣慰。我知道這是愛的力量。做一個有愛的教師吧!播撒愛的雨露,讓每一片綠葉都充分享受愛的陽光,讓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在幸福教育的燦爛陽光下!

二、用智慧澆灌稚嫩

教育是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然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人呢?要想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就要用我的法寶二:用智慧澆灌稚嫩。

1、正確引導,化“腐朽”為神奇

面對問題生,説教式的教育只能讓他們更加反感你,甚至產生與之相對抗的逆反心理。淘氣頑劣的神經過與老師的對抗之後會變本加厲。一個名人説:“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鏡子。”老師在每天聲嘶力竭地吼叫、責罵。孩子又怎麼能轉變態度,潛心向學呢?

胡楊,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他經常一個人在家,自己照顧自己,愛説俏皮話,愛好唱歌,喜歡改歌詞。“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到他嘴裏成了“在我心中總是老師最兇。”還有:“學習雷鋒打麻將,殺人放火搶銀行。”常規性的説教對他絲毫不起作用。我決定引導他健康地改歌詞,以他的興趣點來改正他的缺點。元旦晚會上“調皮大王當主持”,唱歌、演小品。“淘氣包”奇蹟般地成了明星。

2、多元化評價,化“平庸”為神奇

所謂“平庸”指班裏的中等生。他們在班裏默默無聞,甚至成了被忽略的人羣。由於成績和表現都居中,久而久之,老師便放棄了對這類學生的提升教育。其實我們錯了,轉化他們比轉化後進生容易多了。我們只需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拿起放大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發揮所長。班裏就會多出一些“文明之星”、“勞動之星”、“守信小明星”了。這時我們才發現“小荷才露尖尖角”。

3、讓優生更優,化“神奇”為更神奇

優等生永遠是幸運兒,總是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讚美中抬頭挺胸的向前走。其實他們身上的潛質是無窮的,我去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的優益更優,從而化“神奇”為更“神奇”。

三、用誇讚開啟心靈

誇獎給人快樂,讚揚使人振奮,讚賞則促人奮進。一句讚許的話語,往往抵得住十句批評訓斥聲。的確,過多的批評、指責可能使一個人沉淪絕望,甚至將其毀掉,而誇獎、讚美、鼓勵卻常常能給人以巨大的力量,使人看到光明燦爛的前途。難怪有人説:“好學生都是誇出來的”。在教育實踐中,我更切實感覺到了,不要吝惜誇獎,要時時誇,處處誇。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深情的撫摸,都足以讓學生欣喜一天、一週、一月,甚至一輩子。那就讓我們做個孩子的加油者吧!為他們點亮一盞明燈,鼓勵他們滿懷信心的去追求。做一名孩子的欣賞者吧!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悦的心情去讚賞每一個成功!這就是我的教育法寶三。

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讓我們用熱愛孩子的赤誠之心,用熱愛崗位的敬業精神,在這繁花點點、萬紫千紅的教育園林裏,傾情相許、心手相與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banzhuren/7m97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