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意見 >

關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指導意見

關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指導意見

近日,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指導意見》,下面是詳細內容。

關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指導意見

《關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為全面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深入貫徹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推動以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雲計算(以下簡稱“大智移雲”)為核心的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全面提高我省信息化水平,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思路目標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堅定走加速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全面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中國製造20xx”、“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雲計算等重大部署,實施“大智移雲”引領計劃,推進“556”行動,實施大數據示範、雲上河北建設、電子政務整合、信息資源共享、數據開放五大工程,增強信息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經濟社會智能化、政府大數據治理和信息惠民五種能力,建立完善體制機制、技術創新、發展政策、制度標準、人才隊伍、信息安全保障六大支撐體系,推動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互動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xx年,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省各市城區家庭普遍具備100Mbps寬帶接入能力,農村普遍具備8Mbps以上寬帶接入能力,行政村光纖通達率達到80%以上,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公共區域實現無線局域網(WiFi)免費全覆蓋。大數據(雲計算)產業基地服務器規模達到150萬台。“大智移雲”新型業態初具規模,網絡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2800億元(含通信業),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製造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58%、關鍵工序製造裝備數控化率達到45%,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6萬億元。

到20xx年,實現“四個大幅提升”,全省信息化發展指數從全國第17位,躍升至前10位,網絡信息技術產業成為我省主導產業,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作用顯著增強,數字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信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城市社區光纖網絡覆蓋率100%、行政村通寬帶比例100%、4G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70%,移動寬帶用户普及率達到85%。有條件的城市家庭具備1000Mbps的寬帶接入能力,農村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2Mbps。全省大數據(雲計算)產業基地服務器規模達到200萬台。

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大幅提升。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研發投入佔比達到3%;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網絡信息技術企業,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通信與衞星導航、太陽能光伏、應用電子、智能終端等六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形成新型顯示、大數據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羣;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含通信業),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5%;入圍中國電子信息、軟件、互聯網、大數據等百強企業達到10家,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信息化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完成“雲上河北”建設,政務服務實現在線化,教育、文化、旅遊、民政、扶貧、醫療、交通、社保、安全生產、環保、住房等民生領域實現網上普遍惠民服務,政府大數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工業雲平台企業用户數超過萬家以上,企業信息化應用指數、政府信息化應用指數進入全國中上水平,居民應用指數穩居全國中上水平。

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水平顯著提高,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2%,建設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1500個,兩化融合指數進入全國前10名;建成互聯網小鎮100個,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萬億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

二、實施五大信息化工程

(一)大數據示範工程

加快大數據應用示範和協同發展。加強與京津大數據產業對接,推進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重點推進張北、廊坊、承德、秦皇島、石家莊等5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着力打造廊坊京津冀大數據總部基地、張家口數據存儲基地;建設張家口新能源、廊坊物流金融、承德旅遊、秦皇島健康、石家莊大數據應用等5個京津冀大數據應用示範區;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地理信息、旅遊、大健康、教育、創新創業等領域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協同;將京津冀區域打造成為國家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應用先行區、創新改革綜合試驗區和全球大數據產業創新高地。

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在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保護等領域開發一批關鍵技術和產品。建立數據採集、加工、處理、整合、交易等服務體系。推進廊坊、承德大數據交易機構建設。開展大數據創新創業示範,增強大數據領域創新創業能力,扶持大數據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引進、培育一批創新型大數據企業,提高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能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羣。

(二)“雲上河北”工程

面向全省政務管理、民生服務和行業轉型升級需求,建立“1+14+N”雲計算服務體系,建設“雲上河北”,打造統一公共基礎雲平台。政務雲應用以政務雲服務平台為依託,推進政府部門橫向和縱向網絡互聯互通,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實現政務系統間軟硬件資源共享。工業云為工業企業提供市場調研、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質量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的雲服務和雲應用。人社雲實現由“人社信息化”向“信息化人社”轉變,加快就業、社保、人事人才、勞動關係等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社會保障互助共濟能力、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和充分發揮各類人才作用提供方便可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為我省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和社會保障。商務云為商務領域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政策諮詢、在線辦理、信息發佈與共享、數據收集與分析服務,實現商務領域辦事程序便捷化、網絡化。教育雲實現相關科研單位、學校、培訓機構等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開展遠程教育服務。交通雲推動交通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實現交通管理智能化,為羣眾出行提供便捷服務。安全生產雲實現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能力的全面提升,推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提高安全生產公共服務水平。環保雲實現對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要素監控全覆蓋,對重點污染源實施在線實時監測和控制。農業雲實現農業信息資源共享,開展農業物聯網、視頻會商、應急指揮、電子商務、分析預警、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精細化和精準化農業信息服務。食品藥品安全雲整合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環節數據,實現全程感知、追蹤和溯源。健康雲實現醫療衞生、藥品監管、養老等相關機構和企業數據資源共享,為居民建立數字健康檔案並提供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綜治雲通過信息數據採集、案(事)件流轉等方式,動態掌握人、地、物、事、組織等基礎數據,與相關部門進行數據交換、關聯比對,實現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數據資源互通共享。旅遊雲整合相關景區(點)、商務、交通、餐飲住宿等數據,為遊客提供線路引導、電子導覽、信息查詢等服務,實現智慧旅遊。扶貧雲以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為目標,建立“雲端扶貧”數據庫,整合各方數據,為貧困羣眾提供信息服務,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扶貧部門提供決策支持,構建大扶貧網絡格局。根據應用需求,推進科技、信用等N個雲應用系統建設。

(三)電子政務整合工程

推進政務部門機房硬件資源整合。實施電子政務集約化建設,各級政務部門不再新建實體機房和數據中心,推進省市縣三級政務部門計算機機房硬件資源整合,實現省市兩級政務雲平台互聯互通,對政務雲已提供服務的相關軟、硬件,各單位不再新購或自建,發展改革、財政部門不再給予應用部門安排相應資金。到20xx年底,各級政務部門依託互聯網或電子政務外網的應用系統(非涉密)基本實現雲上部署。到20xx年,基本形成佈局合理、規模適度、保障有力、綠色集約的統一政務數據中心體系。

開展政務部門網絡傳輸資源整合。加快電子政務網絡整合改造升級,分步裁撤歸併各級政務部門單獨購置的專用網絡傳輸通道,省市縣分別整合建立基於一個傳輸通道的電子政務內、外網,實現電子政務內、外網傳輸通道集中管理。推進承載涉密業務的政務網絡納入省電子政務內網體系;推進承載非涉密業務的政務網絡納入省電子政務外網體系,實現電子政務外網延伸至市縣鄉;推進承載社會公眾網上辦事的網絡使用互聯網服務。逐步整合分散的視頻數據資源,依託電子政務外網,構建省市縣鄉四級貫通、高效便捷、資源共享的全省電子政務視聯網。到20xx年,形成全省統一、互聯互通的電子政務網絡體系。

實施政務部門應用系統整合。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各級政務部門業務系統建設頂層設計,推進部門業務流程再造重組,實施業務應用系統整合和集約化建設,統一辦公平台、統一對外服務門户,實現部門內部業務協同。推進不同部門之間關聯業務應用系統整合,促進跨部門業務系統對接,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

(四)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按照需求導向、統籌管理、無償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則,全面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統籌建立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體系,基於政務雲建設完善對接互通的省市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平台,到20xx年底,企業法人和信用信息基本實現共享。以推行電子政務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進技術、業務、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加強信息資源統籌管理。統籌推進全省人口、法人、地理空間、社會信用等基礎信息數據庫,以及電子證照、城市管理等主題信息數據庫建設,加強部門信息資源的整合匯聚。推進政務信息資源管理應用的標準化、規範化,編制省市縣三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清單,建立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實現政務部門橫向和縱向信息資源共享,滿足政務業務協同需要。

(五)數據開放工程

穩步推進政府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堅持依法有序分級開放的原則,制定數據開放計劃,明確部門數據開放的時間節點和開放的界限與範圍,編制開放目錄,構建統一規範、互聯互通、安全可控的數據開放體系。依託政務雲建設各級政府信息資源數據開放平台,20xx年底、20xx年6月底、20xx年底前分別完成省市縣政府統一數據開放平台建設。優先推動交通、地理、醫療、旅遊、農業、統計、氣象、教育、科技等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開放。

加強社會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建立開放激勵機制,推動全省公用企事業單位依託統一的政府信息資源數據開放平台開放公共數據,引導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組織主動採集並開放數據,加強社會數據與政府數據的開放整合和關聯分析。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等模式引進第三方大數據產業力量為政府部門提供數據挖掘分析等服務。

三、增強五種信息化能力

(一)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寬帶河北”建設,積極推動京津冀互聯網交換直聯點建設,增強移動互聯網服務能力,到20xx年,全省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1萬G。推進無線局域網(WiFi)建設,建成佈局合理、運行平穩、安全可靠、公眾感知良好的WiFi網絡,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公共區域免費全覆蓋,在政務、商務、生活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加快中小城市和鄉村基礎網絡建設,全面實施寬帶網絡光纖化改造;推進冬奧會賽區第五代移動通信(5G)試商用,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加快下一代廣電網絡建設。推進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雙向升級改造,建設全程全網、可管可控、有線無線衞星相結合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加快推進地面廣播電視數字化進程,完成全省地面無線數字電視骨幹傳輸網建設。到20xx年,骨幹傳輸交換帶寬達到1000G以上,接入網入户帶寬達到50~100M。

推進“三網”融合。加強“三網”融合關鍵技術研發和標準建設,加快推動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完善網絡電視(IPTV)和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台,推進“三網”融合業務發展,加快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網絡電視(IPTV)等快速發展。到20xx年,全省網絡電視(IPTV)用户數量突破800萬户。

(二)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圍繞網絡設備、物聯網、移動通信、量子通信、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石墨烯材料、應用軟件等領域加強技術研發攻關,力爭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引領產業創新發展,重點推進100項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京津科研成果在河北孵化轉化。順應傳統產業發展需求,開發汽車電子、醫療電子、智能儀器儀表、安防電子等應用電子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聯網終端和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

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圍繞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互聯網、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產業鏈招商和精準招商,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和中國電子信息、軟件、互聯網百強企業在河北發展。加強對優勢企業的培育,重點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強的100家骨幹企業做強做大。

促進產業聚集發展。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定位,立足各地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謀劃建設一批不同層次的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園區和示範基地,重點扶持廊坊電子信息、邢台光伏、保定新能源裝備、石家莊信息產業等基地建設,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強與京津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積極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打造北京電子信息產業加工中心,加強與天津電子信息產業鏈協同配套。

完善優勢產業鏈條。完善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通信與衞星導航、太陽能光伏、應用電子、智能終端等六大產業鏈。加快推進第6代AMOLED、TLCM顯示模組、光電產業園建設,打造顯示材料、玻璃基板、顯示模組、面板、顯示整機等完整的產業鏈條,創建新型光電顯示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羣。依託中電科第54所,建設國家通信產業研發製造和衞星導航應用示範基地。推進正定國家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產業基地建設,積極引進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封裝測試、晶圓製造等行業知名企業入駐。實施100項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

(三)經濟社會智能化能力

推動移動互聯網發展應用。加快第四代移動通信(4G)全面部署和業務創新,積極開展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試商用服務。推進北斗導航、移動車聯網、移動醫療、移動支付、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移動互聯網產業相關技術、產品(軟件)、平台的研發生產應用和服務,加快推動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開展京津冀區域北斗衞星導航應用示範工程。創新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模式。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管理和網絡空間治理,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加快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互聯網小鎮建設,實施信息進村入户,建設智慧鄉村。建立智能化、網絡化農業生產體系,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大力發展精準農業,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先行試點,構建貫穿於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的智能化服務平台。在糧食、果品、蔬菜、畜牧、水產等方面建立2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試點,形成100個具有較大規模的農業物聯網應用典型。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逐步實現農產品從源頭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加速實現縣域農村電子商務體系、行政村電子商務普及應用100%覆蓋。

加速推進智能製造。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融合發展新基礎,培育融合發展新模式,持續開展兩化融合評估和管理體系貫標。發展以增材製造(3D打印)、數控機牀、智能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等為重點的智能裝備產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家居、汽車、醫療、養老、安防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在冶金、機械、建材、石化、食品等傳統行業開展生產過程智能化改造,實現智能管控;在家電、傢俱、服裝、紡織等行業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模式;鼓勵汽車、機械、軌道交通等行業開展柔性化製造和定製化服務;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發展網絡化協同製造模式;推動企業運用互聯網開展追溯監管、質量控制、遠程運維、智能供應鏈等在線化、平台化服務模式。建設智能倉儲和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實施100個“製造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建設1500個智能工廠(車間)。

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加快國家級鋼鐵、煤炭、鐵礦石、農產品等10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設,積極引進一批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依託清河羊絨、辛集皮革等縣域特色產業構建100家縣域地區特色電子商務平台。依託河北電子口岸,加快推進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積極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領軍企業。加快完善物流信息基礎設施,推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探索實施“互聯網+金融”模式,打造互聯網小微貸款平台,依託互聯網平台創新金融租賃業務模式,推動互聯網借貸平台(P2P)、股權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業規範發展。

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加強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設合作,提升民生服務信息化協同水平,積極推進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環保、智慧能源、智能建築、智慧管網等建設,提升城市運行智能化水平。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積極發展智慧生活,在健康養老、餐飲娛樂、智能家居、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等方面深入開展信息化應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四)政府大數據治理能力

開展政府治理大數據應用示範。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精準治理能力,在領導決策、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信用、安全生產、質量監管、食品安全、金融監管、節能環保、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等領域開展應用示範,創新政府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提升經濟預測調控和市場監管能力。推進政府領導決策數據支持系統建設,開發利用政務部門數據資源,推動大數據在政府科學決策中的應用。建立基於大數據的權力運行監督體系,依託大數據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

推進政府管理服務在線化。依託河北省政府門户網站,完善河北省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建立省市縣鄉四級電子政務網上服務體系,構建全省統一的網上在線審批平台。構建信用公示體系,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促進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重點領域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創新信用產品社會化應用,以信用市場服務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五)信息惠民能力

開展信息惠民示範。圍繞社會和公眾需求,在社會保障、健康醫療、優質教育、養老服務、就業服務、住房保障、公共安全、社區服務、交通出行、文化旅遊等領域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示範。發揮社會保障卡電子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及待遇領取、金融支付六大功能,推動社會保障卡在民生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信息化與民生服務領域開展深度融合,構建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增強信息服務有效供給能力,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

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石家莊、秦皇島、承德3個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先行先試,實施“一號一窗一網”,簡化優化羣眾辦事流程,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逐步實現公共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全人羣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羣眾滿意度。

加快發展分享經濟。積極探索拉動經濟增長的新途徑,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面向全社會資源,在旅遊、交通、住房、就業、金融、物流、創新創業、文化體育及工業生產、能源等領域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分享經濟服務,建立一批分享經濟平台,構建“大平台+小前端”新型經濟組織,推進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打造動力強勁的經濟發展新引擎。

四、建立六大信息化發展支撐體系

(一)體制機制支撐體系

強化組織保障。進一步理順信息化管理體制。省市縣分別成立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大智移雲”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承擔。強化各級各部門“一把手”信息化發展責任意識,實行重大信息化工程首長負責制。

建立高水平的專家諮詢隊伍。充分發揮省內外智庫的作用,組建由院士領銜的“大智移雲”專家委員會,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為全省信息化發展提供決策諮詢。支持現有信息化支撐服務隊伍發展壯大,增強信息化諮詢與評估、安全測評、信息資源交換共享、數據開放、重大信息化平台運營管理能力。組建“大智移雲”發展聯盟。

(二)技術創新支撐體系

加快產業創新創業平台建設,推動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鼓勵相關網絡信息技術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建設200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大智移雲”研發機構,組建河北省大數據產業研究院、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面向不同行業領域的大數據研發服務平台。鼓勵企業面向製造業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雙創”平台,支持建設大數據研發與應用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扶持一批大數據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事業單位等高端智庫合作,鼓勵我省網絡信息技術企業在京津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省內企業與京津共建研發機構,借力優勢資源推進“大智移雲”創新發展。到20xx年,培育50個製造業互聯網“雙創”平台。

(三)發展政策支撐體系

落實財税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建設基金、工業轉型升級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並做好與我省相關基金的對接工作。設立河北省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基金,鼓勵設立相關產業基金,充分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重點支持優勢企業發展。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產業項目,省級工業轉型升級、優勢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支持。依法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軟件與集成電路税收優惠政策。

強化金融扶持。鼓勵支持企業利用私募債券、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等方式進行融資,積極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省內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加強對網絡信息技術產業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加快裝備改造升級步伐。大力推行保單質押貸款和小額貸款保證保險,鼓勵融資擔保機構對網絡信息技術企業提供擔保支持。

強化要素供給。優先保障大數據雲計算產業基地(園區)、重大網絡信息技術項目建設用地,基地(園區)重大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項目計劃。大數據雲計算產業基地(園區)內的數據中心、應用平台等重點大數據企業(項目)實行雙迴路電力保障,免收高可靠性供電費用;執行大工業用電價格,谷時段電價浮動幅度從30%擴大至50%,平時段全部調整按谷時段執行,並支持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支持園區建設直達互聯網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專用通道,為基地(園區)大數據企業(項目)提供互聯網骨幹網絡直聯和雙路由鏈路保障,並提供最優惠寬帶租費。基地(園區)所在地政府適當給予租費補貼。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大對網絡信息技術產業、數字經濟和信息化宣傳力度,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有利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良好環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鼓勵省內企業“走出去”開展交流合作,參加大型國際、國內展會。積極舉辦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大智移雲”行業峯會。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對領導幹部、公務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知識培訓。在政務部門和大中型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四)制度和標準支撐體系

建立標準規範體系。制定集約化建設、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數據開放共享、數據交易、數據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標準、規範。制定WiFi、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軟件測評、信息安全測評等相關標準。積極參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等關鍵共性技術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修訂,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大數據市場交易標準體系。

開展信息化綜合評價。建立信息化發展評價體系,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各市縣信息化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定期公佈,並將評價結果納入市縣年度績效考核體系。

(五)人才支撐體系

加快整體推進。把“大智移雲”人才列為全省人才工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實施,整合部門資源,強化政策支持,完善培養、選拔、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為加快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搶佔大數據人才高地。

加大引才力度。將“大智移雲”人才作為全省引才重點,執行我省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相關激勵支持政策。在有條件的市縣建設國家“千人計劃”創業園,促進雲計算、大數據成果和高端要素向河北聚集,落實引進“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科研經費補貼、安家費等支持政策。加強與中關村智能硬件產業聯盟及相關企業合作,實施協同創新共同體大數據生態園計劃。

壯大專業隊伍。鼓勵高等學校建設大數據學院,設立大數據、雲計算等學科,推動省內外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養網絡信息技術研發、市場推廣、服務諮詢等新型人才。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合作建立教育實踐和培訓基地,對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獎勵。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在河北網絡信息技術企業工作,享受“名校英才入冀”計劃優惠政策;中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每招用1名高校畢業生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同時可給予相應勞動合同期限的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吸納就業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審批期限截至20xx年底。

(六)信息安全保障支撐體系

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網絡安全責任制,嚴格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完善安全防護措施,加強對重要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技術測評和安全審查,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完善網絡治理體系,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禦能力。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預警通報機制,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信息安全監控、通報、預警和應急支援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黨政機關及重點領域網站的安全防護。

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支撐。建立覆蓋全面、整體聯動、反應迅速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機制,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能力。充分發揮密碼在保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中的支撐作用,推進安全可控密碼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中的深入廣泛應用,有效應對安全風險,切實增強安全可控能力。推進電子認證技術廣泛應用,建設省互聯互通的數字證書交叉認證平台,使用規範統一的電子政務認證系統。支持信息化支撐服務機構探索開展電子數據司法鑑定服務。加強安全可控產品應用,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標籤: 大智移 指導 意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jian/xqx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