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議案 >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通用16篇)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通用16篇)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通用16篇)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

劉某從事裝卸工作。20xx年9月7日中午,劉某下班回家吃午飯,後在乘坐蘭某的摩托車返回單位途中被高某駕駛的肇事車輛撞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公安機關對該事故進行調查後認定:蘭某血液中酒精含量為188.9mg/100ml,屬醉酒,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高某血液中未檢出酒精,但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劉某血液中酒精含量為220.8mg/100ml,在事故中無責任。

事後,劉某之妻曹某向某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要求確認劉某死亡屬於工傷。該區人社局認為,劉某事發時系醉酒狀態,其死亡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決定不予認定或視同工傷。後曹某申請行政複議,複議機關北京市某區政府作出維持原認定的決定。

曹某遂至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經審理認為,死者劉某在事故中不承擔責任,雖然當時其處於醉酒狀態,但涉案交通事故的發生與劉某醉酒行為之間缺乏因果關係,某區人社局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2

張某於20xx年3月27日入職某裝飾公司,雙方尚未簽訂勞動合同,裝飾公司亦未對張某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和安全教育,20xx年4月7日,張某在工作過程中,左手被捲入顆粒粉碎機中造成受傷。20xx年9月15日,張某被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11月28日被勞動能力鑑定部門認定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標準六級。20xx年1月29日,張某以裝飾公司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會保險為由與裝飾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裝飾公司以張某還處於試用工階段,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為由不同意向張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雙方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係的,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第十九條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根據前述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關係,試用期也是包含在勞動關係期間內的。張某在為裝飾公司提供勞動過程中受傷,裝飾公司未為張某繳納工傷保險費,張某發生工傷,故裝飾公司應承擔張某的工傷保險待遇。張某已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標準六級,且其於20xx年1月29日與裝飾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故裝飾公司應向張某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解除勞動關係補償金、停工留薪期工資及傷殘津貼等各項費用。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3

20xx年8月12日,陳某在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所屬項目工地內突發疾病,被送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死亡醫學證明書載,直接導致陳某死亡的疾病或情況為猝死,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發病至死亡大概時間間隔約3小時。

20xx年4月3日,陳某之妻楊某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20xx年6月1日,該區人社局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陳某的事故“視同工傷”。

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稱根據死亡醫學證明、派出所詢問筆錄,陳某去世時間為早上7點左右。而公司員工上班時間是早上9點,因此,陳某去世時不屬於工作時間,也不屬於為工作做準備的時間,故不屬於法律規定的視同工傷情形,請求撤銷《認定工傷決定書》。

某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辯稱,經調查核實,陳某發病時間與建築施工企業日常實際工作時間吻合,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關於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搶救無效死亡的,屬於工傷認定範圍的規定。

一審法院判決駁回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後,該公司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北京二中院審理認為,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據此,20xx年8月19日,北京二中院終審駁回該公司上訴,維持一審法院判決。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4

巴西關於成立“碳減排基金會機構”的議案

各位代表,主席:

國家行動必須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的核心——工業化國家應起帶頭作用。自從《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里約最後確定以來,已過去了20xx年。通過《京都議定書》已有20xx年。但是,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排放量仍在增加。這些國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然很高,令人無法接受。與此同時,為貧窮國家作出調整適應而提供的支助已減少到遠遠低於實際需要的水平。

鑑於這一挑戰的性質和規模,單靠國家行動是不夠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靠自身力量應對這一挑戰。沒有任何區域能夠使自己不受這些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在全球框架內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框架將確保所需的最高一級國際合作。

這正是聯合國最有條件應對的一類全球挑戰。的確,我高興地看到,大家普遍認識到聯合國的氣候進程是就全球行動進行談判的適當論壇。與此同時,我同許多人一樣感到失望的是,這些談判的進展緩慢,更有甚者,某些發達國家非但簽訂了條約不履行責任而且退出了《京都議定書》,讓各國大跌眼鏡。鑑於各國簽訂的條約更具有約束力,我國提案:

1.由各國權威氣候科學家在短期內研究並制定出碳排放的具體指標和參考,給出碳排放對各國的影響統計。(主要是為了應對近期各國對碳排放概念的質疑)

2.各國會後達成協議後為了保證能夠順利履行自己的承諾,應該繳納自律保證金

3.本着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現將各個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等級,發達國家應該按照本國的碳排放量繳納本國工業生產總值的3%的保障金,而發展中國家由於處於發展中應當繳納工業生產總值的1.5%的保障金。

4.本保障金的處理問題

我國將提議聯合國建立一個“碳減排基金會機構”,由各國按照繳納保障金的多少派出代表組成機構成員用於管理基金,如果有某個國家未完成本國所承諾的節能減排量其所繳納的保障金將被扣留用於獎勵哪些完成自己承諾的國家,完成承諾的保障金將被返回,此間保障金所產生的利息將被此機構用於支持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節能減排技術方面的資金支持。

巴西願意同所有國家開展合作,希望在會議上達成協議。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5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然而近年來,食品安全卻成為爭議最大、批評最的多的民生問題之一,如“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肯德基速生雞”、“地溝油”等問題無一不引起社會各方的密切關注。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和政府形象,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來我區的食品安全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出台工作制度,簽訂管理責任狀,規範責任機制運作,開展專項整治,實施信用體系建設等,全區食品安全狀況明顯改善,食品安全形式總體趨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羣眾飲食安全,社區各界反映很好。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食品安全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

原因在於:

1、源頭污染尚未根治。在種植、養殖環節中,非法使用違禁藥物還時有發生,前幾年的“紅心蛋”“多寶魚”事件雖然在我區沒有發生,但也給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目前我區有為數不少的種、養殖基地,但農產品生產多以農户為單位,這使得從源頭保證農產品安全、真正實現農產品全過程質量監控,帶來了較大難度。

2、生產加工存在隱患。我區由於經濟水平較高,外來人口也較多,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式小作坊,這些單位具有小、散、亂等特點,設備陳舊、衞生部達標、生產工序不合規範,生產人員達不到相關要求,大多不具備生產合格食品的必備條件,有些造假、濫用添加劑等,食品安全事故隱患較多。

3、流通消費環節還欠規範。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偽造標識、濫用標識,欺騙和舞蹈消費者的現象也時有出現,魚龍混雜使消費者深受其害。食品批發市場的檢測手段和質量控制措施仍需要完善。此外,餐飲業點多面廣,從村宴、鄉村學校和民工食堂、快餐店和城鄉結合部流動飲食攤點,已成為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和食物中毒的多發點。

4、農村監管有待加強。農村、城鄉結合部等,由於信息相對滯後、部分羣眾自我保護意思較差等原因,給“黑窩點”和小作坊生存的空間;同時,也由於食品安全投入、配置不足等原因,監管力量尚不能實現農村的全覆蓋,使農民得權益受到了最直接、最嚴重的侵犯。

5、監管制度尚欠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還不能有效地涵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行政尚欠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還不能有效地涵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行政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往往出現無法可依甚至有法難依的情況。

建議:

1、創新監管思路,加強監管合力。

一方面要按照“依靠政府、協調部門、健全機制、完善網絡、宣傳引導、全民參與”的原則,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平台建設,政府要加大投入,真正為社會公共安全、為人民羣眾辦實事。既要在流通、監管、維權老“三網”的基礎上,健全和完善互聯、信息、協作新“三網”,又要鞏固區政府與各鎮(街道)、各監管部門的責任平台,積極主動進行情況分析,搭建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規範化建設,以確保規範執法、規範督察,對現有的監管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加大聯合執法力度,擴大監管領域,營造聯合探討氛圍,從而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率。

2、推進制度建設,以機制完善來促進長效監管。

實踐證明,抓好食品安全,要靠完善的監管制度來保障,要靠健全的監管體系來維護。因此,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關鍵是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要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從監管體系和制度上查找漏洞,強化治本措施,以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二要堅持監管與自律並重的原則,加快食品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加強企業自律,規範市場行為,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信用責任意識,逐步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食品安全大格局。

3、加大幫扶力度,以產業發展帶動食品經濟。

做好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在對重大環節、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和重點對象進行整治地基礎上,堅持科學監督、發展產業的原則,科學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並通過有效監管來促進企業發展,用發展成果來檢驗監管成效。

4、加強輿論宣傳,以全民參與確保食品安全。要充分利用一下幾個層面進廣泛宣傳,營造氛圍,使劣質食品成為過街“老鼠”。一是部門宣傳。各主要食品監管部門要積極利用報紙、電台、網絡等媒體,通過圍繞食品安全主題活動以及宣傳月、宣傳週、知識競賽,下鄉鎮、進社區、到學校巡迴宣傳,並組織羣眾視察團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同時,要進一步運用食品安全信息發佈會暢通舉報投訴渠道。二是行業自律。結合正在開展的食品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褒獎守信、嚴懲失信等手段,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我規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功能、自我提高的功能,生產優質食品,銷售方向食品。三是社會監督。對於食品違法行為和不良現象,羣眾要敢於揭發、檢舉。尤其是新聞媒體,更要宣傳先進典型,曝光違法行為,正確引導羣眾合理飲食。通過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打好食品安全的持久“保衞戰”。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6

殷某於20xx年2月16日入職某保安公司,擔任保安員,工作地點是某醫院。20xx年6月6日,其在工作中受傷,該保安公司未給其認定工傷也未支付任何賠償。保安公司稱其與殷某不存在勞動關係,並提交了某培訓學校與殷某簽訂的協議書,稱殷某與該培訓學校存在勞動關係。培訓學校述稱,殷某是其學校的培訓人員,邊培訓邊學習。為證明其主張,殷某提交了銀行對賬單、病例及診斷證明作為證據。保安公司未提交證據。培訓學校提交協議書2份,證明20xx年1月29日至20xx年1月28日期間,殷某與其學校存在勞動關係。本院依殷某的申請,向銀行調取了殷某銀行賬户相關交易匯款人信息,查詢函(回執)顯示:保安公司20xx年向殷某轉賬十筆,金額相對固定。保安公司和培訓學校認可該查詢結果,但主張是保安公司代培訓學校發放殷某工資。

本院依殷某的申請,到醫院調取了保安公司與醫院的保安服務合同,並向該醫院安保處工作人員進行詢問。調取的合同和詢問結果表明:20xx年1月1日起,保安公司開始為該醫院提供保安服務;殷某系保安公司派至該醫院的保安員。20xx年6月份,殷某在工作過程中受傷。本案爭議的焦點是殷某與保安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係。殷某提交了銀行對賬單、病例及診斷證明作為證據證明其主張,保安公司不予認可,但經法院調查給殷某轉賬發工資的單位就是其公司。培訓學校雖與殷某簽訂了協議書,但協議書並不足以證明其學校與殷某存在勞動關係,且保安公司和培訓學校均未就所主張的代發工資、培訓、實習等事項提交證據。殷某由保安公司派至醫院提供保安員工作,接受保安公司的管理並由保安公司發放工資,醫院保安工作系保安公司承接的業務項目,保安服務系保安公司的主要業務。

綜上,本院判決認定殷某與被告保安公司存在勞動關係,雙方均未上訴。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7

江蘇蘇州某台資企業,為了控制人力成本特別是企業流動人員成本的開支,在規章制度中規定試用期支付給員工相當於同崗位正式職工工資的50%,其理由是新員工試用期主要是崗前的培訓和教育,本身並不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其規章制度還規定,新員工在試用期內的社會保障暫不繳納,如果員工能夠能通過試用期考核,將補繳試用期間的社會保險;如果新員工不能通過試用期考核,則企業在解除勞動合同的同時,並不負責補繳試用期間社會保險,其理由是新員工不能按期轉正,説明該員工不符合企業生產經營要求,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企業並不需要為期補繳社會保險。此種制度實生了5年之久,並未有人提出異議。20xx年2月1日,製造部小李因未通過3個月試用期考核,被該企業解除勞動合同。

同年2月12日,小李即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某台資企業補齊其試用期至少相當於同崗位正式員工80%的工資,同時要求該企業為其補繳試用期3個月的社會保險。

處理結果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經審理,支持了小李的申訴請求。

律師點評

本案中,某台資企業的做法首先違反了我國勞動法律關於試用期工資標準的強制性規定。試用期工資應嚴格遵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執行。《勞動合同法》第20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為避免此條的理解產生歧義,《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5條進一步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80%或者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因此,某台資企業在規章制度中規定試用期支付給員工相當於同崗位正式職工工資50%的做法是違法的,小李要求某台資企業補齊期試用期至少相當於同崗位正式員工工資80%的要求正當合法,故得到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其次,本案中,某台資企業規章制度規定員工在試用期內的社會保險暫不繳納也是違法的,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險作為國家和企業對勞動者履行的社會責任,具有強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普遍性等特點,企業在員工與其存在勞動關係期間即應履行相應的繳納義務,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本案中,小李可以在某台資企業出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之前,搶先向該企業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該企業支付其3個月工齡的相應的經濟補償金,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8

關於大規模利用工業廠房屋頂發展清潔能源的議案

雖然我國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均已完成“”規劃裝機目標,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提高到35%,但火力發電裝機仍佔絕對比重。與此同時,20xx年全國工業用電量達到了3.9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70.9%。工業用電的“清潔化”對於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規模利用工業廠房屋頂特別是輕鋼結構工業廠房屋頂(以下簡稱輕鋼屋頂)發展分佈式光伏發電,是快速提升我國清潔能源發電比重的一個可行方案和有效途徑。

一、我國工業廠房屋頂特別是輕鋼屋頂資源量巨大,是分佈式光伏應用的一個廣闊領域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化,我國工業廠房建築規模增長迅速。過去20xx年間,工業廠房及建築物累計竣工面積達到了近40億平方米,僅20xx至20xx年5年間的新增竣工面積就達到了23.6億平方米,主要分佈於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其中,絕大部分工業廠房及倉庫均屬於輕鋼結構建築。如將現有具備開發條件的存量輕鋼屋頂全部開發為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其潛在裝機規模可達100GW,相當於全國現有分佈式裝機規模(約7GW)的14倍。

二、制約當前輕鋼屋頂分佈式應用的主要因素

一是輕鋼屋頂載荷有限。根據屋頂分佈式光伏項目開發經驗,屋頂承載能力直接影響光伏項目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於常規玻璃基光伏組件的重量約為12 kg/m2,採用支架安裝的光伏發電系統總重量約為15-20kg/m2,超出了我國大多數存量輕鋼屋頂的載荷餘量範圍。

二是輕鋼屋頂加固成本較高。由於輕鋼屋頂的載荷限制問題,如開發分佈式光伏則需要對屋頂進行加固,而屋頂加固費用目前成本也相對較高,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佔輕鋼屋頂80%以上的屋頂資源難以建設常規光伏發電項目。

此外,屋頂產權不清晰、用電主體的經營持續性、項目融資困難等共性問題,也直接影響着輕鋼屋頂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這一點從全國30個分佈式光伏示範區的完成情況可見一斑。

三、輕質光伏組件的不斷成熟使得開發利用輕鋼屋頂具備了技術和經濟可行性

輕質光伏組件是指光伏組件的重量較傳統的玻璃基組件更輕的組件。當前,我國光伏組件生產廠家已開發了多種輕質光伏組件,可以滿足輕鋼廠房屋頂的載荷限制。其中,柔性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為輕鋼屋頂的載荷餘量不足問題提供了成熟的解決方案。我國企業開發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重量僅為5 kg/m2左右,並且可採用直接黏貼等多種安裝方式,使得大規模利用輕鋼屋頂進行分佈式發電具備了可行性。

雖然現階段柔性薄膜組件成本略高於與傳統光伏產品,但隨着今後大規模的市場應用、轉換效率和工藝的提升將逐漸下降,其大規模推廣應用將具有經濟可行性。預計到20xx年,伴隨着相關激勵政策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柔性薄膜光伏發電系統成本及轉換率水平將獲得長足的進步。屆時,按現行的零售電價增長趨勢及分佈式光伏發電補貼水平即可滿足市場化投資收益要求。

從企業角度看,利用廠房屋頂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可獲得發電、削峯、減碳“光伏三效益”。發電效益,主要是電價收益和國家、省市的電價補貼;削峯效益,因為光伏系統工作時段基本上就是工業用電峯時,光伏發電可提供工廠在峯時的一部分用電需求,降低企業峯時用電成本,緩解用電壓力;減碳效益,光伏發電作為綠色電力,替代燃煤發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通過參與碳排放交易而獲得收益。

四、主要建議

1、建議國家在年度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內,單獨劃出100MW以上規模,選擇大型工業企業輕鋼屋頂進行示範建設,以通過規模效益降低輕質光伏發電系統的初始投資,並在“十三五”期間逐步擴大應用規模。

2、建議國家制定差異化度電補貼,對輕鋼屋頂分佈式發電項目提供高於現行0.42元/千瓦時發電補貼的額外度電補貼。輕鋼屋頂分佈式發電補貼政策僅適用於“十三五”期間,是為“十三五”量身定做的分佈式清潔能源推廣、温室氣體減排與防治大氣污染專項方案。如在20xx年-20xx年間,分別為當年安裝的輕鋼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提供額外度電補貼0.4-0.2元/度(逐年遞減),補貼期限至20xx年底,則可將項目投資回報率提高至發電項目基準水平。

3、建議地方政府或開發區管委會牽頭,作為獨立第三方,統一與園區屋頂業主、投資方簽訂協議,制訂規劃,統一屋頂租賃、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標準。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及各開發區管委會因地制宜,創新開發模式,擴大分佈式光伏應用。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9

秦和:關於發揮教育優勢助力脱貧攻堅的議案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義所在。20xx年11月下旬,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了到20xx年扶貧開發的總目標,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脱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最為重要的渠道。通過發展教育,提升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增長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對於促進貧困人口就業、提高貧困家庭收入水平、從源頭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具有重大意義。多次指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在這次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其中就包括“發展教育脱貧一批”。落實中央脱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教育肩負着重大使命。

近年來,雖然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總體而言,我國教育公共服務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羣體差距仍十分顯著。許多貧困地區,同時也是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最為薄弱的地區。不少貧困家庭的子女,既難以接受公平且有一定質量保障的基礎教育,也較少機會獲得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對這一貧困羣體而言,由於教育的差距,直接導致思想觀念保守陳舊和就業創業能力嚴重不足,在人生的起點上就種下了貧困的“種子”,完全依靠自身努力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的面貌。為確保如期完成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十三五”脱貧攻堅任務,建議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將治愚、扶智作為扶貧開發的長遠之策和根本大計,對各地教育扶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系統部署,切實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教育扶持力度,着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一、全面完成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任務,基本實現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標準化。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主要分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別在一些邊遠山區,有的學校連課桌椅等最基本的辦學條件都難以保障,大班額、超大班額現象普遍存在,當地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仍面臨諸多困難,失學輟學現象十分突出。有調查顯示,一些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國中輟學率超過20%。大量貧困家庭子女,在尚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情況下就在家待業或進入廉價勞動力市場。“十三五”期間,應加強教育資源統籌和項目整合,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完成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任務,確保貧困地區每一名適齡兒童少年都有機會接受有一定質量保障的義務教育。

二、大力支持貧困地區鄉村幼兒園建設,加快構建貧困地區鄉村學前教育體系。“”期間,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迅速,鄉村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總體上看,貧困地區鄉村學前教育發展嚴重滯後,絕大多數貧困地區鄉村都沒有公辦幼兒園,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嚴重緊缺。國際國內的大量研究顯示,接受學前教育對於兒童智力開發和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代際傳遞的問題,必須從學前教育抓起,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學前教育機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大力支持鄉村幼兒園建設,從最貧困地區、最貧困人口做起,逐步建立和完善學前教育資助政策體系,切實減輕貧困家庭學前教育負擔。

三、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加大對貧困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支持力度。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任務。目前,我國城鎮地區和東部發達地區已基本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落實五中全會關於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要求和部署,關鍵是普及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也是一項具有歷史深遠意義的扶貧舉措。普及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一方面中央財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貧困地區擴大高中教育資源,完善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健全學生資助體系,着力化解普通高中債務問題。另一方面,要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突出就業導向,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避免將高中階段教育完全辦成升學教育。

四、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地區貧困人羣就業創業能力。在各類教育中,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與勞動力市場的關係最近,直接面向就業特別是青年人就業,在扶貧脱貧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接受職業教育是貧困家庭子女獲得勞動技能、提升勞動力價值的最便捷途徑。做好“十三五”時期扶貧工作,應當格外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方面的特殊作用,支持貧困地區辦好一批職業院校。要指導貧困地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重點建設一批特殊優勢專業。要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面向農村勞動力的技術技能培訓,支持貧困地區學生到東部地區接受職業教育,努力使貧困地區每個適齡青少年都能學會一項實用技能、每個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

五、進一步調整完善保障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的政策措施,拓展貧困家庭子女縱向流動的通道。長期以來,接受高等教育是貧困家庭子女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從根本上實現脱貧的主要渠道。近年來,針對農村寒門子弟上重點大學機會減少的現象,國家實施了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明顯增多,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效應已初步顯現,得到全社會普遍讚譽。但這項政策還不夠完善,在一些貧困地區,存在非貧困家庭子女也享受了這一政策的現象。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在貧困學生精準識別、完善監督機制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採取政策措施,確保這項政策真正惠及貧困家庭子女。

六、加強貧困學生信息與貧困家庭人口信息的對接,實現精準資助。學生資助是教育扶貧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已建立從學前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再因貧失學、輟學。下一步,在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資助政策的同時,要在精準資助上多下功夫,貧困學生信息要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有效銜接,精準識別貧困學生。既要做到“應補盡補”,又要儘可能避免資助非貧困家庭的學生,將有限的資助經費用在“刀刃上”,提高資助經費的效益。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0

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應突出重大項目攻堅,完成三澳核電項目公眾溝通、徵地拆遷,做好綠能小鎮規劃等工作安排。縣政府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報告中也提到,要抓好發展機遇,把握三澳核電項目的能源建設機遇,積極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範基地。

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金瑞西提出了“以三澳核電項目為龍頭,打造蒼南清潔能源示範縣”的議案。議案指出,隨着經濟發展,能源緊缺等問題不斷凸顯。蒼南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饒,具有較大的清潔能源發展潛力。三澳核電項目的落地將為我縣建設“浙江美麗南大門”、打造全國綠色能源基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議案強調,這是我縣實現社會、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我縣應該抓住有利時機,以三澳核電項目為龍頭,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積極打造清潔能源示範縣,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

據瞭解,當前國家、省市正大力支持核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的發展,我縣將加快推進三澳核電項目建設,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助推經濟全面發展。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1

20xx年2月6日,蔡先生入職某勞務派遣公司,當天就被派遣到某傢俱公司工作,任操作工。20xx年8月21日,蔡先生在工作中受傷,經大興區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鑑定,其已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傷殘等級標準八級。20xx年10月12日,該勞務派遣公司作出股東決定,成立清算組,清算組組長及成員均為其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某,20xx年3月8日,該公司辦理了註銷手續。蔡先生訴至本院,要求陳某支付其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傷殘津貼等工傷待遇,並要求傢俱公司對上述訴訟請求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蔡先生在工作中受傷,並經相關部門認定為工傷,其依法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陳某是勞務派遣公司的唯一股東,作為其公司的清算組組長及成員,因公司註銷前並未支付蔡先生相關款項,故其應對相關款項承擔賠償責任。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蔡先生在傢俱公司工作時受傷,並被認定為工傷,故基於該工傷產生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及傷殘津貼,該傢俱公司應承擔連帶給付責任。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2

20xx年8月12日,陳某在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所屬項目工地內突發疾病,被送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死亡醫學證明書載,直接導致陳某死亡的疾病或情況為猝死,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發病至死亡大概時間間隔約3小時。

20xx年4月3日,陳某之妻楊某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20xx年6月1日,該區人社局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陳某的事故“視同工傷”。

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稱根據死亡醫學證明、派出所詢問筆錄,陳某去世時間為早上7點左右。而公司員工上班時間是早上9點,因此,陳某去世時不屬於工作時間,也不屬於為工作做準備的時間,故不屬於法律規定的視同工傷情形,請求撤銷《認定工傷決定書》。

某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辯稱,經調查核實,陳某發病時間與建築施工企業日常實際工作時間吻合,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關於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搶救無效死亡的,屬於工傷認定範圍的規定。

一審法院判決駁回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後,該公司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北京二中院審理認為,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據此,20xx年8月19日,北京二中院終審駁回該公司上訴,維持一審法院判決。

法官説法

本案中,現有證據可以證明“陳某與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存在勞動關係,在該公司工地擔任安全員,20xx年8月12日,陳某在公司工地內突發疾病,於當日死亡”的事實,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認為陳某所受傷害並非工傷,但其所提供的證據並不能支持該主張,且陳某不存在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法定情形。某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所作《認定工傷決定書》,事實認定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依法應予以支持。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3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互聯網使農村致富的議案

全國人大代表:雷軍

建議時間:20xx年3月

農村互聯網正在形成巨大的颱風口,是中國未來十年的黃金創業機會。我國作為超級農業大國,具有廣袤的農村大地和巨大的農村人口,給農村經濟插上移動互聯網的翅膀,將有機會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孕育出新的經濟奇蹟。

農村互聯網的興起,使科技興國、農業興國無縫結合,也勢必會給中國經濟改革注入全新的活力。農村將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沃土”,而非信息時代失聯的“孤島”。

因此,我建議大力發展農村互聯網,打造現代智慧農村。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過程中,用互聯網思想武裝8億農民,結合互聯網工具進行改造和發展,搶佔全球農村互聯網的戰略高地。

爆發前夜的農村互聯網

近年來,隨着農村寬帶網絡的普及,3G、4G等移動網絡得到了大規模覆蓋;同時,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崛起,大量平價優質的智能手機在農村迅速獲得普及,農村居民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上網,廣泛的接觸移動互聯網。

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其中農村網民佔比28.4%,規模達1.95億,這意味着每3名農村居民中就有一個網民。

據相關數據初步估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約為31.5%,城鎮互聯網普及率約為65.8%,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於城鎮約35個百分點,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仍較大。

但隨着移動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的覆蓋、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農村人口網絡生活的形成,都為農村互聯網的形成和爆發提供初步軟硬件土壤,農村互聯網已經走到了爆發前夜的路口。

農村互聯網機遇挑戰並存

讓農村非網民連接互聯網,實現農村非網民的轉換,是挑戰也是機遇。隨着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為廣大農村和西部邊遠地區實現全民接入互聯網帶來了福音。

移動互聯網是真正的互聯網,它天然屬於廣大農村,它不拘泥於時空所限,是適合居住分散、收入較低、文化程度不高這一特點的廣大農村非網民轉換的最佳契機。

目前來看,我國的城鄉二元化差異是非常顯著的,互聯網給城市居民帶來的便利已經觸手可得,城市現在享受到的互聯網的便利和福利將來肯定會慢慢往農村滲透。

大力發展農村移動互聯網可以使廣大農村實現“彎道超車”跑步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實現農村“數字脱貧”,縮小甚至跨越城鄉數字鴻溝,有助於實現國家信息化戰略。

大力發展農村移動互聯網還可以帶動廣大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對於城鎮所發生的深刻變革同樣也可以由移動互聯網帶到廣袤的農村大地。

移動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尤其是與農村的商業、社會、生活、資源等的對接,必定會產生很多的新的商業機遇,並興起很多新的業態、新的模式。

它不僅可以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還可以解放農村的勞動生產力,為廣大農村脱貧致富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打造現代智慧農村。

綜上所述,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農村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推行“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加大推動提速降費的重大舉措,創新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公里”。

二、加快農村移動終端普及力度,推行“手機下鄉”活動。移動終端廠商應積極發展質優價廉、簡單易用的移動終端,應擴大面向廣大農村的供應力度,使收入不高的農村居民能用得起移動互聯網。

三、鼓勵人才迴流創業,投入“智慧農村”建設。政府制定全國性的人才、財税等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激活農村的創新活力。

四、鼓勵社會資本發展農村金融,改善農村徵信體系,提供農資貸款、機械貸款等多種形式小額信貸,為農村互聯網減輕資本障礙和創業阻力。

五、各級政府接入農村大數據,打造“農村雲”,推進雲計算解決農村資源分配、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優化社會效率。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4

一、提案緣由

據調查,紅寺堡鎮回民國小有1200餘人,“留守學生”近300餘人。佔全校學生人數的25%。學生養成習慣差,性格孤僻,心理品質與其他學生相比相對脆弱,在學習、生活、成長等各方面出現了各種問題,老師教育難度大。

二、提案內容:

紅寺堡區是一個移民開發區,建區時間短,移民來自南部貧困山區,由於經濟基礎薄弱,大部分家長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或親戚照顧,缺乏父母這樣的直接監護人,隔代之愛他們不能完全接受,他們對父母的愛只能是期待。另外,教師關注度低。學校現在幾乎都是超大大班額,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能非常清楚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這導致了教師對所有學生都是同一程度的關注,沒有對“留守兒童”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

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水平,行為表現和其他同學相比,也有很多差異。有的不喜歡講話,下課的時候常常是一個人呆着,有的經常違反紀律,行為習慣較差。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造成他們對親情的感受比較淡薄,心靈也比較孤獨。另外,隔代教育對這些同學的學習、生活、成長也都存在一些負面影響……

三、對本提案的解決辦法、建議:

1、建議在外的家長多多和孩子聯繫溝通,加強情感交流,如寫信、打電話、網絡聊天或視頻等,尤其要記住一些重要的紀念日等。

2、建議學校或相應的主管部門為“留守兒童”配一名親情指導教師或德育輔導員,讓這些同學能及時得到關心和温暖。

3、學校為“留守兒童”建立親情活動室、心理諮詢室,組織節假日興趣活動等。

4、舉辦爺爺奶奶培訓班。向“留守學生”爺爺奶奶們傳授相關家庭教育的觀念、知識、方法,幫助“留守學生”爺爺奶奶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孩子再成的不良影響,有效解決了“隔代親”中存在的教育問題。

5、政府成立專門的組織,讓更多的人來關心這些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如在社區設立“愛心小家”,請志願者跟“留守兒童”結對活動。

6、定期家訪。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針對學生表現及時家訪,交流學生的表現,瞭解學生在學校外的情況,掌握學生髮展動態,有效進行教育。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5

農村環境保護是關係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當前,隨着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和農村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城鎮化和工業化對農村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增加,加劇了我國農村環境的總體惡化。而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環境監管能力薄弱以及環保資金普遍短缺,使農村的環境保護和治理困難重重。為此,我們建議:

一、建立統籌城鄉與區域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加強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向農村地區的輻射和延伸,逐步實現城鄉環保一體化。

二、制定各級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在國家層面應儘快制定出台《全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規劃》,明確指導思想、分期目標與重點方向。

三、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制度性基礎工作。儘快制定、頒佈《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農村環境保護條例》等,依法加強對農村環境的監督管理。

四、建立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首先,建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用於跨省行政區域的流域生態補償;建立省級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用於跨設區市行政區域的流域生態補償。其次,開徵生態補償税,集中財力支持重點生態區域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再次,建立財政轉移支付機制,上游地區為保育和改善生態環境限制了地方經濟發展,流域下游地區政府應對上游地區進行財政轉移支付。

五、強化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資金保障機制。建立完善以各級政府財政支持為導向、農村集體和農户投入為主體、工商企業及社會團體等其它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穩定投入渠道。

六、研究普及農村環保實用技術。結合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秸稈等廢棄物綜合利用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的生態化處理和糞便、垃圾、秸稈等的資源化利用。

工傷認定爭議案例 篇16

近年來,區黨委、政府在社區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區發展不平衡;政策措施不配套;開發商辦社區的做法亟待解決等。為此,我們建議:

1.制定和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積極推進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發展

一是要儘快研究制定實現社區設施資源共享的有關規定,明確將社區單位適宜開放的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方面的設施納入共享範圍。二是加緊完善新建改建居住區社區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規定。三是制定扶持社區服務發展的優惠措施。四是水、電、氣、熱等公用事業單位,對公益性服務項目公用設施的安裝使用,在收費上給予優惠。

2.設立物業管理監管部門,促進物業管理的規範化

現在我區物業管理還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基本處於無人管的狀態,建議在相關部門設立社區監管機構,改變現在政出多門、都管都不管的狀態。

3.加快居委會建設,使社區管理工作邁上新台階

採取向社會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辦法,選聘社區居委會幹部,使一批思想品德好、善於聯繫羣眾、熱愛社區工作、熱心公益事業的同志參加社區管理工作。同時,要招收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形成一支由專職幹部、志願人員、居民羣眾共同組成的社區工作隊伍。

4.採取多種手段,提高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解決居民需求入手,研究新形勢下完善社區服務的辦法,形成“有困難,找社區,社區是我家”的社會氛圍。

5.開發商與物業管理脱鈎,物業管理市場化

徹底改變開發商辦物業的做法。新建小區要按照建設部要求,一律實行規範、標準的物業管理。老區可推行“準物業管理”,逐步完善小區內部的公益配套設施,

為規範化運作奠定基礎。物業管理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要按照市場機制運作,與社區居委會密切配合,並接受業主委員會的監督。

6.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一是要在各個小區普遍建設衞生服務站、文化活動站等,使居民羣眾的文化、衞生、娛樂、體育、健身等需求。二是要促進社區服務向產業化發展。三是充分發揮社區在失業人員再就業中的作用。

7.以開展社區衞生服務為契機,儘快實現衞生服務事業的改革

要建立社區衞生服務站,完善人員配置,補充醫療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尚未建立衞生服務站的社區,應抓緊建立。選拔一些德才兼備的醫務人員經過集中培訓,成為社區民眾的“健康保護人”。

8.在社區建設中進一步強化社區黨建的核心地位

要充分發揮街道和居委會黨組織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思想導向作用、重要決策作用、組織保證作用和行政表率作用。要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黨小組共同參與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可建立各種組織載體,如社區黨員活動指導委員會、社區業餘黨校等,可根據社區具體情況,開展諸如“為困難户送温暖”、“急羣眾所急,辦羣眾所需”等活動,寓思想政治工作於各項活動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an/px0l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