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決定 >

重慶市委關於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

重慶市委關於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

中共重慶市委關於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

重慶市委關於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

(xx年7月21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走共同富裕道路,是黨的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貧富三個差距,對於推動重慶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建設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年來,我們在歷屆市委帶領全市人民打下的良好基礎上,以“314”總體部署為總綱,堅持走民生導向之路,建設“五個重慶”,實施“民生十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開展“唱紅打黑”,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城鄉統籌一體化,經濟社會步入了科學、健康發展的快車道,為探索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礎。

xx在慶祝建黨90週年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只有做到“四個堅持”,才能經受“四個考驗”、避免“四個危險”。要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共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決定,把縮小三個差距作為貫徹落實“主題、主線”的重要突破口,走民生路、念共富經,努力促進共同富裕。

——促進共同富裕的總體要求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共建、共享、共富”,着力解決效率與公平相脱節、城鄉資源要素配置不協調、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等問題,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在構建增長極、經濟中心和內陸開放高地中同步縮小三個差距,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促進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則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反對平均主義,防止兩極分化,實現效率與公平兼得、又好又快與公平正義相統一;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發揮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在縮小三個差距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增加勞動收入的同時,努力激活城鄉資源要素,創造條件讓更多羣眾特別是農民擁有財產性收入;堅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鼓勵創業興業,促進充分就業,不斷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堅持統籌城鄉,振興“兩翼”,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當期可承受、未來可持續,加強分類指導,注重綜合配套,搞好系統設計,構建長效化推進、科學化考核的制度體系。

——促進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標到2015年,全市經濟總量與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5∶1左右,“圈翼”發展差距縮小到2∶1左右,基尼係數縮小到0.35左右,基本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

1、新增330萬個就業崗位,發展微型企業15萬個,個體工商户增加到150萬個,有效增加普通勞動者收入。努力打造低物流、低税費、低要素、低融通、低物業成本的投資環境,營造創業熱土,激發創業活力。採取資本金補助、税收返還、融資擔保、規費減免等措施,扶持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創意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等自主創業,發展微型企業,力爭大中小微企業發展到50萬個。簡化審批手續,打造一批創業街,繁榮夜市經濟,力爭個體工商户達到150萬個。以筆記本電腦和離岸數據處理為重點建設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化工醫藥、材料輕紡等支柱產業,工業新增就業崗位 150萬個。建設內陸地區金融高地、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服務業新增就業崗位18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嚴格貫徹《勞動法》,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提高全社會就業質量。

2、積極穩妥地實施户籍制度改革,實現農民工等轉户進城500萬人,户籍城鎮化率達到50%,加快縮小城鄉差別。以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其新生代為主體,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形成科學有序的轉户常態機制,形成轉户人口30%到主城、30%到區縣城、40%到鄉鎮的分佈。充分尊重農民轉户意願,對自願轉户進城的,嚴格實行就業、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確保轉户居民同等享有市民待遇。對自願退出農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嚴格按照市場規律,依法確保轉户居民退地權益。

3、發展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xx個,實現農村“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鼓勵農民按照自願原則以承包經營權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量化確股,讓廣大農民享有按股分紅的權益。政府通過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和支持,推進農工商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發展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和品牌農業,大力完善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使農民獲得更穩、更高、更持續的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三權”抵押融資的規模和範圍,完善權益評估、風險補償、資產流轉等配套政策,落實政策性擔保、財政貼息等扶持政策,引導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辦“三權”抵押業務,增加基層網點,為農民提供便利、高效、實惠的融資服務,實現農村“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

4、建成2500個農民新村,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等辦法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統一規劃,重點依託撤鄉並鎮後的鄉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建設農民新村和巴渝新居。集約利用土地,整合各類涉農專項資金完善新村基礎設施,大幅提升農房品質和市場價值。引導農民到新村和小城鎮集中居住。開展農民集中居住區房屋和轉户居民退出房屋交易試點,大幅增加農民財產及財產性收入。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確保淨收益的85%直補農民,15%劃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5、2年消除絕對貧困,3年實現xx個貧困村整村脱貧,並實行動態扶貧開發機制。根據現有貧困村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脱貧計劃,加快整村脱貧與連片開發,推進生態移民和扶貧移民,探索教育移民和就業移民,開展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黨政部門的對口脱貧行動,把“先富帶後富”的要求落到具體項目上。加大對貧困區縣轉移支付力度,力爭50%的貧困區縣脱貧摘帽。在消除絕對貧困的同時,按照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0%的比例,動態確定農村貧困人口並進行扶貧開發,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

6、實施兩大“關愛行動”,使130萬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200萬空巢老人老有所養。進一步培養照顧好農村留守兒童,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農村寄宿制學校,探索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模式,紮實推進“愛心午餐”、“蛋奶工程”,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留守兒童培養,推行“代理家長”,確保下一代健康茁壯成長。發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建立農村困難空巢老人養老服務補貼機制,區縣要根據需求建設標準化養老院,動員各種力量開展一對一的“孝心兒女”幫扶活動,使全市空巢老人老有所養。

7、繼續堅持“國進民也進”的原則,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基礎性作用,確保國有資本收益的30%用於民生。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繼續發揮國有企業在全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以及民生等領域的主力軍作用,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國有資本收益的30%上繳財政,用於民生,服務社會,充分體現國有企業全民所有的社會屬性。公有制企業要加強民主管理,切實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適度擴大社會股份,惠及更多社會成員。探索通過税收優惠、貸款貼息、優先上市等措施,鼓勵新設立企業採取職工持股、股份合作制等方式。縮小勞資分配差距,建立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機制,規範國企管理層薪酬,普通職工平均工資增幅不得低於管理層薪酬增幅。

8、建成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改善中低收入羣體的住房條件,大幅減少住房支出。建設、營運、管理好公租房及其配套商用服務設施,為200萬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城鎮住房困難户提供住房保障。合理佈局公租房,完善交通、教育、醫療、文體、商業等服務功能,方便羣眾日常生活。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並舉,全面落實“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調控舉措,綜合運用規劃控制、土地調控、信貸財税等手段,力爭房價增幅不超過經濟增幅和城鎮職工平均收入增幅。

9、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將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工資增長與勞動生產率、企業利潤、高管薪酬“三掛鈎”,按上年全市城鎮經濟單位職工月平工資的30%動態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發揮各類企業工會、職代會在維護勞動者權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穩步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平。調整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發揮養老保險基金的調節功能。加強税收調節,完善個人所得税徵收方式,深化房產税改革試點,爭取財產税、營業税、增值税等改革試點。減輕普通勞動者税負,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比重。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堅持把市級財政一般預算50%以上用於民生、75%用於區縣和基層。

10、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上漲“雙聯動”,使全市220萬困難羣眾生活隨經濟發展而提高,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把最低生活保障放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優先位置,根據全市經濟發展水平,建立城鄉低保羣眾、五保人員和優撫對象的生活保障標準的正常增長機制,增長幅度分別與上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幅同步。同時,建立物價聯動機制,在物價上漲期間對困難羣眾實施動態價格補貼,確保城鄉低收入者實際生活水平不下降。

11、5年投入3000億元,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保持財政教育經費支出佔全市生產總值4%的比例,建立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推動城鄉醫療衞生資源均等化,建成1000個標準化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萬個村衞生室,逐步提高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減輕患者醫藥負擔。建立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村級基層文化、體育、村郵站等設施的標準化建設。建立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各類社會保險全市統籌。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標準,確保人均水平高於全國。加大對低收入羣體的救助力度,將城鄉低保標準差距縮小至1.5倍以內。

12、把31個遠郊區縣城打造成區域經濟中心,建設500個現代化小城鎮,加快縮小區域差距。以交通互聯、產業互動、功能互補為重點,着力構建主城、區域性中心城市、區縣城和特色中心鎮聯動發展的大都市連綿帶。加快實現高速公路“4小時重慶”,國省道連接80%的鄉鎮,鐵路覆蓋80%的區縣。整合各類專項資金,支持31個遠郊區縣城功能提檔升級,建設區域性、專業性公共服務中心,打造500個產業堅實、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加大對“兩翼”和貧困區縣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將區縣財政供養人口人均財力提高到10萬元以上。優化“圈翼”區縣對口幫扶,市屬國有企業集團在融資50億元幫扶“兩翼”區縣建設特色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再融資50億元,加快“兩翼”工業化進程。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促進資源利益互惠共享。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強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科學地謀劃發展,更加務實地改善民生,在又好又快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不斷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數,為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jueding/owdq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