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29篇)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29篇)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

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29篇)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

_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_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_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脱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_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_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會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_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台。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説,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3

從張桂梅老師的身上,我們不僅看到她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她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我們要以學習先進典型為標杆,對照黨章、準則、條例查找差距、檢視剖析好自身存在問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着心繫羣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鋭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4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無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貴,雪中的梅。”這是感動中國20-年度人物給張桂梅的頒獎詞。實至名歸,因為她是拿命在踐行自己的初心。

在頒授現場,有一個催人淚下的細節——張桂梅被人攙扶着走進人民大會堂,人們清楚地看到她的手上貼滿膏藥。張桂梅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切。她在發言中動情地説:“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台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沒有豪言壯語,卻能直抵人心。

大山沒有窗,山巒遮蔽了夢想的光芒,大山需要窗,他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張桂梅為師以德,志向恆遠,數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擔當與奉獻。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推動創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位山區女孩,用知識改變命運。她重疾纏身,每天吃着多種藥物,卻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徒步翻山越嶺,走遍山區村寨,將陽光和雨露灑向孩子們的心田,為鄉村女孩插上築夢的翅膀。她勤儉樸實,每天的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來資助學生、發展教育事業,他沒有積蓄,卻並不貧窮,知識是他的財富,信仰是她的力量。用紅色的赤誠點燃大山的希望。她以“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精神,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幫助他們實現“知識改變命運”。她是孩子口中慈愛又嚴厲的“張媽媽”,是將全部心血傾注在教育事業上的“燃燈校長”。用初心和信仰書寫着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為民奉獻、堅韌執着的高尚情懷!

春迎百花夏望月,秋收碩果冬傲雪。人間本多情,我讀懂了你初心不變的教育情懷;生活本多彩,我看到了你甘於奉獻的生命本色!

再高的山也無法禁閉夢想,再遠的路也不能阻隔信仰,張桂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永遠閃爍着希望之光,指引少年乘風破浪!她是時代的傑出楷模,是我心中敬仰的巾幗英雄!

有人不解,沒有子女,沒有財產,張桂梅如此拼命圖的是什麼。用她自己的話説,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後能為社會作貢獻時,她覺得值了。教書育人的樸素心願,正是支撐她堅持到底的不竭動力,豁出命來也要改變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像張桂梅一樣的鄉村教師還有很多,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宛如一座座燈塔,指引着孩子們前行的方向,激勵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前行的路上堅守初心、照亮他人。因為熱愛,我慶幸選擇了教師這份平凡而神聖的工作。躬耕不輟、專注於心,使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我恪守的教育信條。我雖然沒有作出驚天動地的貢獻,但在學生的擁戴、家長的認可、社會的讚譽中感受到了做教育工作的滿足感。見賢思齊,為師以德,初心如磐,篤行致遠。未來的路,我願意牽着學生的手,將無數中國英雄的精神鐫刻在孩子們的心裏,讓孩子們乘着信念的翅膀在祖國的天空中翱翔!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5

説到奉獻,你會想到誰?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還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

在當代,又湧現出了這樣一位楷模,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愛的奉獻之歌。從教數十年,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因崗位平凡而漫不經心;從教數十年,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因工作繁忙而叫苦叫累;從教數十年,她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從教數十年,即使身患重疾,即使步伐顫顫巍巍,她從未退縮,從未放棄,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自然擊她以風雪,她報之以歌唱;命運置她於懸崖,她饋人間以芬芳。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

她堅守為人師表、立德樹人,願做一名有温度的“領路人”。

在思想上,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不忘“為黨育人”初心,牢記“為國育才”使命,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在工作中,她本着學校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堅定個人利益服從學校利益的信念,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工作;在生活裏,她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以自己的“言”為學生之師,“行”為學生之範,言傳身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她信仰以愛之名、用心育人,甘做一名有温度的“暖心人”。

華坪縣的學生,有些是留守兒童,有些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甚至還有些是孤兒。為了做到特殊學生排查到位、困難學生幫扶及時,放學之後,她經常抽空去學生家裏串串門,和家長拉拉家常,聊聊育兒經。一天天的接觸,一户户的走訪,她很快摸清了班裏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掌握了困難學生的第一手資料,為後續幫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着自己對工作的一腔熱血,對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無兒無女的她成了華坪兒童之家眾多孤兒的媽媽。

她深感教育扶貧、責無旁貸,望做一名有温度的“扶智人”。

_曾説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縱使條件艱苦,她從未打過退堂鼓,沒有資金就奉獻出自己的工資,工資用完了,就四處“化緣”去籌措資金,甚至不惜提前支取自己的喪葬費。路很難走,但她走的很有力量,她無非是想讓她的孩子能夠擺脱貧困,用知識助自己立於高山之巔,於羣峯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用學識助自己為人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願以寸心報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作為人民教師,我願以張桂梅老師為楷模,一支粉筆傳授知識,兩袖清風嘔心瀝血,三尺講台立德樹人,四季耕耘無怨無悔,在清貧中收穫純真,在奉獻中享受安樂。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6

_指出:“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紮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鬥。”理想信念是動力源泉,對每個人至關重要,對老師更是靈魂指引。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平凡的老師,究竟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她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她身患疾病卻堅持將畢業班學生送進考場才去治療,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波,甚至被人當作騙子辱罵,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酸……也許答案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説“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並用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她心繫羣眾,克服一切困難,投身教育扶貧,她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其實,榜樣的力量離我們並不遙遠。前些年,我服務的基層崗位在萬泉中學,孤峯山是這裏的標誌,寒冷和貧困是這片山青柳綠之地的另一張名片,在這裏曾經有過這樣一位校長。為了避免下雨天孩子們的褲腳被浸濕,黨朝暉校長親自搬磚、帶領老師們為孩子們修補路面;為了在寒冷的冬天師生能暖和地上課,他全程配合工人搭建鍋爐、暖氣管,並抄起鐵鍬率先做起司爐工,受霧霾天氣影響,鍋爐不能起燒,他親自為各教室搬熱水箱供學生飲水;為了暑假返校給學生一個整潔的校園,他全副武裝開着割草機成為第一個園丁,拿起刷子把牆面漆白,老師們在他的感染下乾的熱血沸騰;為了畢業班孩子能取得優異成績,他主動承擔九年級語文課,併為師生加油鼓勁,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畢業季學校收到家長送的匾和感謝信……

付出與奉獻也不僅僅是服務山區,而是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用愛堅守,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後來,縣局領導為了給鄉村學生更好的就學條件建立了示範中學,在這個美麗的校園,也有這樣一位校長。星空作伴的早操有他的身影,行人稀少的夜晚有他的車燈,學習教研有他的深入,運動場上有他的吶喊,會考臨行有他的助威……他曾説:“我們的師生很辛苦,我會一直陪伴大家!”暑假期間,他親自監工塑膠跑道的施工;疫情期間,他帶領教師宣傳防控成為指揮員。在他無私奉獻的感召下,這裏有一批最敬業的老師,不求回報,只比士氣,比付出,比效率。會考分析會上,教研室“示範中學讓五百名學生接受了優質教育,助推萬榮縣會考成績上了一個新台階”的評價,也許是對黃自強校長以及他帶領下的所有示中人最好的激勵!

在時代楷模和身邊榜樣的影響下,我更堅定做一名好教師的理想信念,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學,對標對錶,立足本職工作,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7

第一次看到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張桂梅校長的事蹟是在20-年11月的學習強國平台上,起初也只是當作一條新聞點開的,但看完後內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於張校長的報道,甚至當時就有一種衝動,我要帶女兒去那所學校看一看,看看別人是怎麼學習的,我已經和我家的丫頭説了此事,可惜的是受疫情影響,暫未成行。1月5日,在參加黨員學習時和大家一起再次觀看了張桂梅校長的事蹟,我感覺心情難以平復,必須要寫點什麼。

我們大部分人可能對於貧困這個詞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即使年少時家裏生活條件不太好,在父輩的努力下,我們後來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但在很多地方,貧困仍然存。20__年我曾經去過雲南,當時坐着北京212途經貧困山區的學校時,所看到的場景讓人記憶深刻。當時臨近中午,年長一些的學生用幾塊磚頭支起飯盒用樹枝生火燒飯,做好了再分給年紀小的學生一起吃,他們住的房子即使在白天都是黑乎乎的,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睜大了眼睛看着你,那種眼神讓任何人到了那裏都會有一種想法——要把自己身上所帶的能幫到他們的東西都給他們,當電視中的畫面真實的出現在你面前時,真的讓人無法忘懷。但你能給的東西總會用完,用完了又該怎麼辦?

-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為了脱貧,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並且決心在脱貧攻堅的路上決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羣眾。

張校長紮根雲南從事教育幾十年,她看到了貧困給學生們的求學之路帶來的羈絆,特別是在一些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女孩子十幾歲就會出嫁,貧困以及守舊的思想中斷了她們的求學之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校長走的就是以學脱貧之路。辦一所免費學校,這個想法在常人看來近乎瘋狂,先不説別的,我們又有誰敢有這樣的想法。但張桂梅校長不但想了,而且促成了,20__年11月,麗江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這所女子高中不僅是一所免費的學校,而且招收的學生不論基礎,不設“門檻”,甚至第一屆的學生有的成績只能考幾分,這樣的成績誰能想到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在三年後的大學聯考中達到綜合上線率100%。雖説社會上難免會對華坪女子高中的學習方式有雜音,但對於山裏的貧困女生來説,只有學習才能讓自己邁入更寬廣的天地,才能讓自己徹底的擺脱貧困。

我們要記住華坪女子高中是一所公辦學校,在這所學校裏求學的同學從沒有忘記對黨和國家的感激,而張桂梅校長是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信仰托起了華坪女子高中同學們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

最後,讓我們一起記住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三誓詞: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羣峯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8

隨着鈴聲響,一位老師拿着話筒喊着:“下來吧,下來吧!”400多名來自山上的孩子,正在為改變自己和家庭的未來,拼盡全力奔赴而來,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99%還是愛讀書的,因為她們嚐到了不讀書的苦頭。這位老師的初衷是救人的,孩子們越苦讀老師就會越苦教,而這位胸前佩戴黨徽臉上蠟黃的老師就是張桂梅,她紮根貧困山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卻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正是瘦骨如柴的張桂梅,奉獻了一生創辦了國內一流的華坪女中。1996年,張桂梅調到雲南華坪女中教書,後來,她患腫瘤後,鄉親們救了她並捐錢,為了報答鄉親們,她能做的就是教書來報答他們的恩情,在20__年創辦了免費華坪女中,剛開始她也遇到了困難,有很多女孩子放棄上學,回到家裏待嫁,張桂梅就去家訪,她要帶這些女孩走出大山,可是這是大山裏的傳統習慣。訪問一兩家就覺得心裏很難過,沒有米了,沒有衣服了,她就去送可就是不聽張桂梅的,可是她沒有放棄,這些孩子不懂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裏的女人也不懂,她知道解決低素質的母親,解決低素質的孩兒,一定得讓孩子讀書。

她牢記立德樹人使命,不忘初心。辦學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從剛剛開始她改變了一個女孩子,成績從五分,到考上二本,她是這麼做到的呢?每天晚上都要孩子們有點收穫,要不她就會覺得會白乾,每天陪在女孩子們身邊,女中的老師們平均年齡在30歲,她要求老師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只要有學生在,星期六星期天從不休息,這讓顧家的我慚愧。張桂梅頂着社會的壓力和社會的質疑,直到孩子考到670,孩子們的成績離不開張桂梅的付出,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女高。

她與命運抗爭,對黨忠誠一生。因為長期奔波,身體大不如從前,她説“只要能吃飯就能熬得住只要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其實張桂梅在剛調來華坪女中的時候,就是有病的,各界都捐錢給他治病,她就想大家都這麼希望她活着,就要好好的活着,活着就不能白活,有些人不明白她這樣做,在她的內心當中,信仰支撐着她,共產黨人的信仰就是拋頭顱,灑熱血,背後強大的信仰力量讓她守護着女高這個大家庭,如果沒有政府,沒有共產黨,也不會有華坪女中,她告訴孩子們要熱愛校園,更要熱愛國家,不管走到哪裏都不能忘了國家,這裏也成了她和孩子們共同的家,這就是她的家國情懷。

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學習她那種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的品質,學習她遠大抱負和家國情懷。她是與命運之神抗爭的典範,我要時刻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工作奉獻自己。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9

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莫過於教師——他們用心靈陪伴心靈,用青春點燃青春,用夢想照亮夢想。

每一名站在講台上的師者都值得我們尊重,授業傳道成了他們生命的選擇,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一個人,她不僅為師為表、傳道授業、解惑答疑,她還是136個孤兒的“媽媽”,19年來在她的呵護下,一個個孤兒健康成長,走進學堂;她還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女子免費高中——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照亮了貧困山區1645名女孩邁向大學之路。她叫張桂梅,是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也是黨的xx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她,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人間大愛,為孤兒、也為祖國,托起了明天的太陽。

命運無情,人間有愛。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孩子,卻用一個偉大的母親的懷抱,温暖了136名孤兒的生命。“孩子,別怕!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媽媽,這裏就是你們的家了。”一句簡單的話,卻是最偉大的承諾,是最堅強的擔當。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為孤兒們建起了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為他們托起了命運的未來。

桃李春風,師恩難忘。張桂梅,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總是把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放在心頭。她深刻認識到貧困山區落後的根源在於教育,為解決孩子讀書費用問題,她四處籌資、多年奔走,20__年成功創辦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辦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來,女子高中改變了1645個農村女孩的命運,也改變了1600多個農村家庭的命運。

傳道授業的光輝崇高,興家庇幼的大愛偉大,張桂梅,用瘦弱的身軀為我們留下了頂天立地的精神光華。我們雖不在教師的崗位,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傳遞愛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本分。我們應當學習她的崇高精神,捨己為人民,大愛暖人間,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時刻温暖別人,用真情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陽。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0

滕啟剛是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先後獲得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等30餘項榮譽。20__.6.4積勞成疾去世,被遼寧省委宣傳部追授“遼寧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滕啟剛的“滕氏調解法”讓羣眾感受到司法温度。他把法庭搬到農民家炕頭,盤腿坐在炕上從拉家常話開始。他把自己的電話對外公開,隨時接受羣眾諮詢、傾聽他們的訴求。他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讓法律以柔軟方式走進羣眾生活。

作為一個法律人,滕啟剛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公平已經刻進了他的生命。為了幫助受害人尋找證據,他買來8倍放大鏡,頭貼着屏幕一幀幀察看視頻,最終用鐵一樣的證據維護了公正。他嚴格區分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界限、敢於做出無罪判決,給予了當事人堅持到底的勇氣與決心。

滕啟剛對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精神把黨的温暖傳遞給百姓。他對待羣眾像自己的女兒,哪怕妻子下崗成為小販,也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滕啟剛用他的一生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他為千山羣眾送去了黨的温暖,讓他們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義。我們年輕的黨員幹部也要向他學習,深入基層,致力於鄉村振興,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中華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1

在當今文明社會中,“英雄”這個詞語已經廣泛流傳。也許在人們心目中,只有那些有着偉大事蹟的人,才能被人們認為是真正的英雄。可我卻認為,有些人雖然不能被世人矚目,只是在默默無聞地做着平凡的事情,但他們也是英雄。

我所説的這位英雄,沒有那麼多豐功偉績,更不是眾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永遠是英雄。

他的名字叫滕啟剛,是我姑姑的同事,是一名人民法官。他作為一名為審判事業兢兢業業奮鬥30餘年的老黨員、好乾部,生命卻永遠定格在57歲。他的事蹟,是無數奮戰在司法第一線黨員的縮影。他紮根基層,在平凡崗位、平淡歲月執着堅守“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用平凡的人生成就了他心中最偉大神聖的司法事業,激勵着後來人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勇於擔當、砥礪前行。我説他偉大源於他具備了以下品格:

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滕啟剛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從心底堅定了信念,要為國徽增光!”滕啟剛正是由於能夠始終信守自己的入黨誓詞,才能夠面對和克服各種困難,在司法為民的道路上不斷奮力前行,書寫出光輝的人生。作為一名黨員,他始終堅守對黨的.忠誠。他注重為身邊的年輕人做好表率,發揮一名老共產黨員示範引領作用。

他有忠於法治的品格。堅守公平正義是滕啟剛30餘載職業生涯的不懈追求。為了準確還原案件事實真相,他用八倍放大鏡篩查監控錄像;為了讓受害百姓得到一個滿意的賠償結果,取證路上他挽起褲管踏進厚厚的淤泥裏;為了化解矛盾糾紛,他不惜幾次跑到羣眾家裏以案釋法,“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他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和堅守的信念。滕啟剛堅持“公正司法”的職業精神,力爭把每一起案件辦成鐵案,成為法治道路上的“燃燈者”。

他有為民愛民的情懷。滕啟剛先後從事過刑事、民事等各項審判工作,他始終堅守着為民愛民的情懷。“一個案子對於我們來説是工作,可是對當事人來説或許就是他的人生。”他的話雖樸實簡短,卻映照出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他堅持立足本職,從細微做起,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通過每一起案件,積極為羣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他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從事審判工作30年,滕啟剛始終保持對司法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在法庭工作期間,他以庭為家,為法庭規範化建設傾注了全部心血;為調解成一起案件,他多方奔走,最終促成矛盾化解;他堅守崗位,逝世前一天還在審理案件。滕啟剛乾一行愛一行,把公正高效司法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他有廉潔奉公的品質。滕啟剛的家庭並不富裕,但他卻能始終保持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淡泊名利、甘於清貧,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名利所惑,始終堅守着一個共產黨員的政治操守和廉潔底線,為全體法官樹立起公正廉潔的標尺。滕啟剛時刻用黨紀黨規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永遠保持人民公僕本色,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工作業績,用平凡的人生成就偉大的事業。

他平凡而又偉大,以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那寬厚的肩膀扛起了“司法為民”的重任。他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他為我們樹起一面旗幟,我們要以他為標杆,練就一身本領,服務於社會,讓這面旗幟高高飄揚!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6月1日下午,王紅旭同志勇救兩名落水兒童,將生命永遠定格在35歲,用美好青春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為組織動員我校廣大青年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校團委組織部分別於6月23日12:30在主校區B103、6月24日12:40在新校區A104開展“範文參考網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主題團日活動。

活動以兩段視頻引入主題,重現英雄壯舉:危急關頭,王紅旭同志置生死於度外,不顧江水湍急,勇保兩名落水兒童性命。王紅旭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見義勇為·捨己救人”的優秀品德以及“向上向善·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無不感動着在場所有人。隨後,主持人提問大家,邀請大家一起暢談了解的英雄故事,多位同學分享了鍾南山院士逆行武漢、許長峯力保羣眾財產不受損失等感人故事,他們所體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精神與愛國為民精神,值得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傳承和發揚。主持人也藉此呼籲大家要崇尚英雄、捍衞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通過本次團日活動,希望大家學習王紅旭同志的義舉大愛,那些自發走進江水結成“救命人梯”,和他一起託舉起兩條生命的普通人,也會定格於這座城市的記憶之中。我們相信,對一位英雄的敬意,一定會轉化成更多人的善意;人性的暖流,一定會讓重慶這座城市,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有温度、越來越讓人嚮往!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3

為了進一步發揚王紅旭同志不畏艱險、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精神。學校按照區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積極開展了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活動。

20__年6月1日,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面對兩名兒童(一人五歲,一人六歲)意外落水,重慶育才國小王紅旭老師丟下自己3歲的孩子,奮不顧身跳進長江進行施救。很快水裏的異常也引起路邊羣眾的汪意,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幫忙救人。大家通過手牽手的接力方式,成功協助王紅旭老師把兩名兒童從水中救起,經檢查,兩名兒童生命都沒有大礙,可是王紅旭老師因為救起1名女童並將其遞給共同施救的同伴,轉身繼續營救另1名被衝入江中的男童過程中,迴游途中體力嚴重不支,瞬間被捲入江中,不幸罹難,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

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均為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喜愛。20__年以來帶領校田徑隊取得優異成績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王紅旭老師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通過對王紅旭老師先進事蹟的學習,我被王紅旭老師在危難時刻捨己救人、用生命託舉生命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着。王紅旭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英勇壯舉詮釋了“四有”好老師的深刻內涵,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要以王紅旭老師為榜樣,將王洪旭老師留給世間的“愛”謹記心間,將這份“愛”傳承,並用這份“愛”温暖我教育的每一位學子,王洪旭老師雖然隨着冰冷的江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愛的火焰將永遠不滅,照亮教育系統每一位老師前行的路,引導中華大地每一位莘莘學子不斷前行。我亦將立足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不平凡的教育事業。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師德素養,以實際行動,心懷大我,無私奉獻,做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好老師。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4

20__年春節雖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卻温暖了我們的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人回家與家人團圓的腳步:沒有想到我們會重蹈20__年非典的覆轍,也沒有想到我們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更沒有想到當我們居家不曾踏出家門半步時,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險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們説:“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逆行者”們不計個人安危,迎難而上。他們仁心仁術,大愛無疆;他們馳援武漢,義不容辭。

在奉勸民眾不要去武漢的同時,他們卻寫好請願書逆流而上。他們不是偉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是他們用平凡的雙手救死扶傷,用自己的生命尋找更多人的生命線,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鍾南山院士今年已經84歲的高齡了,原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卻選擇了臨危受命。他從沒有過絲毫猶豫,就像當年面對肆虐的非典一樣,匆匆出發,奔赴戰場。他在高鐵上的那一張照片,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全國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73歲,當國家有難,人民需要之時,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線。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研製抗擊疫情的藥,她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説:“70多歲的老人了,不分晝夜,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你爭分奪秒,為生命築起希望的港灣。你忘了害怕,堅守着捨生忘死的諾言。你忍住淚水,放棄見親人最後一面。你逆行向黑暗,無懼危險。你與病魔激戰,拯救病患。你為人民奉獻,犧牲在前。白衣天使,大愛人間。這就是中國醫生! ”這一則電視上的公益廣告道出了逆行者們的大無畏精神。是啊,疫情無情,人間有愛!退縮,從來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性格!我們擁有着力量,我們必定會勝利!

加油,逆行者!加油,武漢!加油,偉大的祖國!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5

我敬佩那面對元朝高官誘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對彈盡糧絕仍堅持抗日的楊靖宇,我敬佩那面對兇惡的反動派仍寧死不屈的夏明翰……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都值得我們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還有奮戰在防疫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

鍾南山,一位84歲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 而且是當之無愧中國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治的領軍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面對未知的病毒,人們墜入恐慌,鍾南山院士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與死神爭奪生命——老人,變成了戰士。有人評價説:“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結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 20__年,鍾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

17年後,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時,他依然奮戰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尋找戰勝病毒的良藥。現在,在肺炎的情況危急時刻,鍾南山院士成為人民羣眾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戰勝的信念。您就是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讓我們向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6

20__年6月25日,炎陵縣迎來第三十任縣委書記黃詩燕。

從市委副祕書長、市委辦主任派下來,別人説他是“鍍金”,黃詩燕卻不理會。驕陽似火,他戴上一頂草帽就下鄉了。

山路泥濘,60多公里山路,車走了3個多小時,到了離縣城最遠的策源鄉梨樹洲村,這裏地處湖南第一高峯酃峯下,是當時全株洲唯一的“無電村”。村幹部訴苦:全村25户80餘人,年人均純收入僅1000餘元。

山多地少,出路在哪?黃詩燕提出,農業發展重點抓好生態特色產業;用好生態山水自然資源,發展全域旅遊;以特色種養產業和旅遊產業推動精準扶貧。

在村裏調研,黃詩燕看到不少老鄉家裏種了黃桃,但經濟效益卻不好。學農出身的黃詩燕發現,這裏海拔高、氣温低、空氣濕、多沙土,種農作物十種九不收,長出來的黃桃卻很甜。

在黃詩燕倡議下,炎陵縣成立了黃桃產業辦、黃桃協會。從20__年開始,縣裏組織的有關黃桃大大小小的活動,黃詩燕不知參加了多少場。黃桃大會,主動站台;江浙推銷,主動帶隊。他提議將當地黃桃統一定名為“炎陵黃桃”,並申請國家地理標識產品,打響了品牌。

有人善意提醒,縣委書記公開為產品代言,會不會引來非議?他坦然説:“為老百姓脱貧站台,我怕什麼!”

終於,黃桃從炎陵的深山溝,走向全國各地。目前,當地種植8萬多畝,20__年產值11億元,黃桃有關收入佔全縣農民農林牧漁業收入的40%;近六成貧困人口靠種植黃桃實現穩定脱貧。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7

蹚出一條產業路

他力主發展黃桃,20__年全縣近六成貧困人口因此穩定脱貧

去年11月23日晚,黃詩燕乘車3小時,從株洲家中趕到縣裏,感覺異常胸悶。24日上午,他在縣醫院檢查身體,發現心電圖異常。同事和妻子都勸黃詩燕回株洲做檢查。

“縣裏事多,來來回回耽誤時間,先挺一挺再説吧。”黃詩燕説。

從上任起,黃詩燕就一直這麼拼。為了趕上長沙、深圳兩地招商引資活動,他一天工作16個小時;為了推廣炎陵黃桃,他跑遍每一個城市推廣點、每一個鄉村展台……

20__年6月,組織選派47歲的黃詩燕到炎陵縣任縣委書記。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難啃的骨頭:炎陵地處井岡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區,又是欠發達地區;貧困人口比例高,到20__年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761人,貧困發生率達16.57%。

分析縣情後,黃詩燕鮮明提出守望“兩座山”:守“綠水青山”,望“金山銀山”;農業發展重點抓好生態特色產業,比如特色水果、茶葉、藥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態山水自然資源,發展全域旅遊;以特色種養產業和旅遊產業推動精準扶貧。

“後來看,黃書記主抓黃桃產業,抓對了。”分管農業的炎陵縣副縣長盤曉文説。20__年炎陵黃桃只有5000畝,學農出身的黃詩燕認為,炎陵縣黃桃優勢種植區與貧困村高度重合,縣裏高寒山區,海拔高、氣温低、空氣濕,多沙質土壤,種植農作物“十種九不收”,卻適合黃桃生長。

從20__年開始,黃詩燕始終如一為炎陵黃桃站台,大大小小的活動不知道參加了多少場。

終於,黃桃從炎陵的深山溝,走向各地。當地目前種植8萬多畝,20__年產值11億元,黃桃有關收入佔到全縣農民農林牧漁業收入的40%;4784户14152名、近六成貧困人口靠種植黃桃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實現穩定脱貧。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8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户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説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温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樑。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9

6月1日,是王紅旭老師家人永難遺忘的一天。就在這天,本該陪3歲孩子開開心心過節的王紅旭老師,因救兩名落水兒童不幸遇難。

事發地點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一對兄妹(一人六歲,一人五歲)意外落水。在此危急關頭,重慶育才國小的王紅旭老師飛奔入水,行動十分果斷,沒有一絲猶豫。

最終兩個孩子被救了起來,但體力不支的王老師卻被湍急的江水捲走,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人間。

意外無情,人間有愛。

當發現兩名兒童意外落水後,周圍的羣眾迅速自發開展了救援行動。大家手拉手,築起了一道守護生命的 人牆 。

而在“人牆”最外延的正是王紅旭老師。大家緊緊拉住彼此的手,在滾滾江水中站穩。接着,從王紅旭老師手中傳遞出一個女孩,人牆立刻接力,大家一個一個地傳遞着生命,將女孩託舉到安全地帶。

接着,王紅旭老師又救起了那個男孩。

兩個孩子脱離了危險,然而人羣還沒來得及慶祝,王紅旭老師就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6月2日下午,在距離落水點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員發現了王紅旭老師,但他已經沒有生命特徵了。

事發現場的人回憶説,如果王紅旭老師放棄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來,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救人。

王紅旭老師母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不禁痛哭失聲,她説,在最後關頭,他自己都快沒有體力了的時候,他還不忘把兩個孩子往岸上推。

這已經不是王紅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學時,他就曾經救過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個熱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師,工作負責認真,待人友善。當他離去的噩耗傳回學校時,全校師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點,王紅旭的告別儀式在重慶市大渡口區寶山堂殯儀館舉行。數千名羣眾自發前來悼念,人們靜默地送別着這位捨己救人的英雄。

捨身有義古渡英傑救幼童,江水無情育才園丁鑄大愛 ,低垂着的輓聯讓悼念廳氛圍更加肅穆。

在江邊,也有羣眾悼念,獻花寄託哀思。

同時,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明辦追授王紅旭為“重慶好人”。

據瞭解,王紅旭老師是家中獨子,還有個剛滿三歲的孩子。

他救起了別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兒要怎樣面對這幕慘劇?我們實在難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走出悲痛。

我們無意去責怪任何人,這是一場誰都不希望發生的悲劇。

但是在悲痛之餘,仍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在暑假即將來臨的當下,身為家長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讓孩子遠離危險,防止意外。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0

滕啟剛是一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民法官。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羣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

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

在滕啟剛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的高尚品格,無私奉獻、廉潔奉公,同時也看到了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滕啟剛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羣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羣眾心坎上。我們要堅持法治精神,捍衞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1

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20__年的春節,祖國的上空烏雲密佈,大地一片肅殺與冰凍。我聽不到往年鞭炮的炸裂,也看不見大人們的笑臉。每一個跳動的數字都讓我不寒而慄,這段時間我一直關注着新聞,也一直關注着您......

84歲的您,滿頭銀髮,一絲不苟,鏡片的背後是您堅定的目光和剛毅的臉,看了就叫人肅然起敬,爸爸説,“國士”也!

這個春節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靜靜地讀一本好書,不給大人們添亂,我想,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這個寒假我重讀《小王子》,一直認為這是一本膚淺的書,這次重讀,我從字裏行間讀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優秀的哲學童話名著。名著的價值就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從各個角度解讀,每個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啟示。

再讀《小王子》,我讀出了四個字“協同成長”,在我的生命裏,父親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愛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謝父親的馴養,父親的陪伴!

20__年2月4日,立春,而張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這天,我沒有睡懶覺,早早的起來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兩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鮮紅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嬌豔的紅梅,落在了我的書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裏。

我雙手合十,在心中默唸,立春,願陽光驅散陰霾,還我一個春暖花開的中國,還我一個櫻花燦爛的武漢,還我一個明媚的張垣!當我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雙眼噙滿了淚水......

父親説,鍾南山爺爺是“國士”。國之士,棟樑也,勇士也!再戰肺炎,84歲的您依然堅毅不屈,依然老當益壯。國之士也,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不亦重乎?不亦遠乎?

向鍾爺爺致敬,這是我寫給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為我已經把它永遠地存封在了我的時間膠囊裏,時刻的讀一讀,時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寫下的文字。

於是,在日記裏寫道,20__年2月7日,晴,張家口萬里無雲。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2

蔡藴敏出身於金山張堰桑園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體弱多病,一直奔走在醫院和鄉村衞生院之間。十四五歲時,弟弟又得了習慣性骨折,家裏大人忙走不開,都是她陪着弟弟去醫院的。而家裏老人住院,也是她去陪伴的。説到這些,她説那時就算被醫生針打得很疼的時候,還是喜歡“穿白大褂”的。

學習了蔡藴敏老師的事蹟,我被她的品格和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看到了她的照片,那是意料之中的親切、端莊。她的那份樸素、簡單從別人對她的種種評價和她的一些作為中也可略見一二。即使是在頒獎儀式上,她的身上也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也許她那份由內而外的“人格之美”就是最好的點綴。

後來,看到一張她為病人清理造口的照片,那專注的神情讓我感到,如果換做是我也一定會全心的信任她。這不禁使我聯想起她為一位腰部患壓瘡的老人清理蛀蟲的事蹟。一般人看見這樣的場景恐怕早就避而遠之了,但是她沒有。她毅然決然的堅守在那瀰漫着陣陣惡臭的“戰場”上,盡己所能、將心比心,以其精湛之術、解病人之痛。

事後,她的那句話吸引了我,她説,“他們專門掛我的號,是真的信任我。即使苦一點,累一點,卻能幫助他們換回康復的身體,這才是真的值!”是啊,還是在校學生的我們也許遇不到這樣賦有神聖使命感的大事,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卻也不乏異曲同工的小事——當有人遇到困難向你求助時,即使你再忙也請抽出一點時間,向他們伸去援助之手。因為信任你才會求助於你,這時你應該心懷感激而不是滿臉厭煩,要明白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對你能力的肯定。

而對於蔡老師的話,我相信任何一個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和仁愛心的人,是不會説出這樣一句暖人心扉的話語的。也不會在病人的糞便從造口噴到她臉上時,沒有半句責問和不滿;不會在有病人因為“一根魚刺”而要截掉一隻手時,耐心鑽研並保住了病人的手;更不會主動傾聽無助老人的心聲,幫其處理好造口後還向家屬講授要領。但這看似不可能的一切,蔡藴敏老師卻都做到了,她是真正的“帶病人如親人,卻又勝似親人”。否則身患絕症的小雪不會在信中寫到蔡老師給予她的是超越血親愛;也不會使她重燃對生命的希望;更不會在如願讓蔡老師為她翻身後笑着離開這個她眷戀萬千的世界。

每次讀到這段,都會讓我鼻子泛酸。對一名即將走上臨牀實習的學生而言,蔡老師那份“以真誠贏得病人真心”的堅持是值得我們學習併發揚的。

現在的我們在護理職業生涯上才剛剛起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是我們無法預知的,那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紮實掌握專業理論技術知識,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際生活中全面提高個人素質,真正熱愛並投入到這一職業中去。

最後,我想説,蔡藴敏老師是嚴寒中的那株臘梅,“百花盡謝獨綻放,幽幽花香沁人心”;是春日裏的那抹暖風,“輕撫眉梢笑開顏,絲絲扣扣入人心”;更是温暖病人的那盞心燈,“二十六載如一日,恰似陽光暖人心”。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3

2月26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楊善洲先進事蹟報告會的實況錄像,心裏久久難以平靜。5位講述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楊善洲和他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生動的講述,句句感人,字字情真,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楊善洲同志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值得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的崇高品質與奉獻精神。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公務員,我們更要認真地仔細地學習,在心裏建起屬於自己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一、學習他鞠躬盡瘁、不懈奮鬥的革命精神

向楊善洲同志學習,要求我們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在實踐中開拓創新、努力奮鬥,不斷磨練自己意志。

二、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動力之源。楊善洲同志正是懷着對黨的忠誠、對家鄉和人民羣眾的無比熱愛,把全部精力人民.我們要像楊善洲同志那樣,忠誠於黨的事業,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本 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心靈深處牢牢紮根。

三、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楊善洲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共產黨員和人民公僕的深刻含義。他光明磊落,心裏裝滿黨和人民的利益,唯獨沒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卻折射出萬丈光芒。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公僕,在工作中認認真真的為老幹部服好務。

四、學習他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一輩子節衣縮食、生活簡樸,兩袖清風,清正廉潔,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任何私利。

我們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的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4

作為法院幹警,要像滕啟剛同志那樣服務羣眾、忠誠組織、執著事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鋭意進取的幹事激情、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我將堅持以人民滿意作為法院工作的最高標準,認真恪守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提高法院工作在人民羣眾中的認可度、滿意度。

事有千件,貴在實幹。要使滕啟剛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落到實處,就一定要以滕啟剛精神為根本要求,緊密聯繫思想實際,聯繫工作實際,聯繫生活實際,切實做到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嚴從實要求自己,做法治道路上的“燃燈者”。學習借鑑“楓橋經驗”,整合社會資源,以我院“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為平台,加強行政案件訴源治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5

在科學研究上,袁隆平是一個特別認真特別嚴謹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個豁達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應該輕鬆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輕鬆愉快的一劑良藥。富於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維敏捷,才華出眾,胸襟開闊,為人隨和。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與袁隆平在安江便認識,之後又寫過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與老伴到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臨別時留影紀念,他是一位譽滿全球的大科學家,我自然讓他站在中間。他開玩笑地説:“這不是第三者插足嗎?”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貫之的。

當年,他在安江農校當老師的時候,一時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這一舉動自然引起學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説:“笑什麼,愛因斯坦還拿美元支票當書籤呢?”

袁隆平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釦子掉了不補,皮鞋髒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給他取了渾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潔的意思。這個渾名是一個叫李效牧的老師取的。李效牧是個快活鬼,那時候興學“蘇聯老大哥”,便給他取了個渾名叫“扁腦殼夫”。有位姓曾的老師寫文章愛帶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給他取渾名叫“曾員外”,有位姓曹的老師愛哼京戲,便取渾名“曹孟德”。他們之間不稱呼姓名或某某老師,而是以渾名取樂。

袁隆平才華橫溢,愛好廣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還愛打麻將。打麻將不帶“彩”而是鑽桌子,袁隆平輸了照樣鑽。他有時手氣不好,連連失手,鑽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説,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領情,照樣鑽,做為一個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學家,打麻將鑽桌子,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只是現在年歲老了,鑽桌子有困難,改為別的方式,再不鑽桌子了。

吸煙,是目前威脅着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全國煙民達三億。對此,袁隆平來個反話正説,總結了抽煙七大好處:友誼的橋樑(人與人交往的媒介);靈感的源泉(激活思維和靈感);寂寞的伴侶(抽煙排除寂寞);“非典”的剋星(煙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藥(煙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徵(如果抽煙的人不想抽煙説明身體不行了);納税的大户(國家一部分税收來自煙民)。袁隆平的一席話,讓人覺得他是在宣揚抽煙有益,錯了,這是他賣關子,最後的結論是:“弊大於益,我不吸煙。”

説起給孩子取名,袁隆平也與眾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漢,他生了三個兒子,按他的説法是“單一品種”。大兒子小名叫“五一”,二兒子小名叫“五二”,三兒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隊行進的口號,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劃了個句號。而到孫輩,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孫女生下來前幾天接連下雨,生下的當天,雨過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個孫女是農曆“雨水”節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説:“晴是太陽,清是雨水,有太陽有雨水,萬物茁壯成長。”在給孩子取名上,他沒有忘記農業,也沒忘記“幽”一“默”。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6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水腫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軀也直接經歷了飢餓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脱飢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他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對試驗田裏的退化植株仔細進行觀察和統計分析,不僅論證“鶴立雞羣”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而且從其第一代的良好長勢,充分證明水稻也存在明顯的雜交優勢現象,試驗結果使他確信,搞雜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這樣就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後才能與其他品種雜交。這是一個難解的世界難題。袁隆平知難而進,他認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親本,是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國有眾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種,藴藏着豐富的種子資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國,“外國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邁開了雙腿,走進了水稻的莽莽綠海,去尋找這從未見過、而且中外資料沒見過報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時間一天天過去,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踩爛泥,駝背彎腰地、一穗一穗地觀察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鄧則,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時,分別採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種子。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數據的分析整理,撰寫出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1966年《科學通報》第17卷第4期上。文中還預言,通過進一步選育,可以從中獲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後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狀)和恢復系(恢復雄性可育能力),實現三系配套,使利用雜交水稻第一代優勢成為可能,將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大面積、大幅度的增產。這篇重要論文的發表,被一些同行們認為是“吹響了第二次綠色革命”的進軍號角。

又經過8年曆經磨難的“過五關”(提高雄性不育率關、三系配套關、育性穩定關、雜交優勢關、繁殖制種關),到1974年配製種子成功,並組織了優勢鑑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準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1975年冬,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範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佔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20__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羣眾交口稱讚靠兩“平”解決了吃飯問題,一靠黨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雜交稻,人們用樸實的語言,説出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裏話。

隨着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餘、三個不足”,即“前勁有餘、後勁不足;分櫱有餘,成穗不足;穗大有餘,結實不足”,並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80年代初期,面對世界性的饑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課題,試圖解決更大範圍內的飢餓問題。

1985年,袁隆平以強烈的責任感發表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提出了選育強優勢超高產組合的四個途徑,其中花力氣最大的是培育核質雜種。可是多年的育種實踐,卻沒有產生出符合生產要求的組合。他便果斷迅速地從核質雜種研究中跳了出來,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領域去探索。

袁隆平憑着豐富的想象、敏鋭的直覺和大膽的創造精神,認真總結了百年農作物育種史和20__年“三系雜交稻”育種經驗,以及他所掌握的豐富的育種材料,於1987年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高瞻遠矚地設想了雜交水稻的二個戰略發展階段,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這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理論發展的又一座新高峯。

在袁隆平的戰略思想指引下,繼湖北石明鬆1973年在晚粳農墾58自然羣體中發現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後,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穩定50天以上,並且育性轉換明顯和同步。

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關於水稻“無融合生殖”研究的進展,也使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研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滿必勝信心。

隨着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説:“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從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裏走來,從一個山村中等農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名人,登上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寶座。雜交水稻研究事業方興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戰略設想的方向迅猛發展!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7

他不是第一次救孩子了

當時,我們幾乎同時聽到呼救聲,我還沒來得及反應,王紅旭老師就像箭一樣衝了出去。譚北京是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書法教師,也是事發時陪在王紅旭身邊的朋友,他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聲音有些哽咽。

王紅旭老師的親朋好友告訴記者,平日他特別富有正義感,這次救人並不是王紅旭的第一次見義勇為。 他眼睛很小,一笑就沒了,雖然眼睛小但是滿滿都是愛。大渡口區育才國小語文老師湯秋豔説,自己不意外他會下水救人,聽王紅旭老師的愛人説這也不是他第一次見義勇為,他讀大學的時候就曾救過落水孩子。

記得還有一次,王紅旭帶着孩子去度假,在景區裏看到一名孩子的頭磕破了,他飯都沒吃,就帶着小孩去包紮傷口。王紅旭老師就是這麼一個熱心人,有正義感、有責任心。 湯秋豔感慨道。

多好的人啊,怎麼説沒就沒了,留下年邁的父母和三歲的孩子。 湯秋豔哽咽道,平時朋友、同事有什麼忙,他能幫的肯定會幫,這份熱心腸讓人很感動。

他渴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在大渡口區育才國小,記者看到了王紅旭老師在20__年10月25日寫下的入黨申請書,上面寫道:作為一名教師,我渴望成為黨的大家庭中的一員,願為各族人民的利益奮鬥終身。

的確,這位可敬的人民教師用一顆善良的心,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鄭重承諾

王紅旭性格活潑,喜歡唱歌、踢足球。在同事眼裏,他還是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陳靜是王紅旭老師的徒弟,目前在大渡口區育才幼兒園工作。她告訴記者: 有一次,幼兒園工作忙碌,我還肩負其他工作,又面臨園長評職的重要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當王紅旭老師得知情況後,笑着對陳靜説: 沒事兒,我來幫助你。莫擔心,小事情。 聽着這些話,陳靜內心的大石頭才落下了。

育才國小有200多名教師,每次評職都如同一件大工程,王紅旭老師會非常忙碌。但即便如此,他也會抽出時間來幫助我。陳靜哽咽着説,王紅旭老師走了,他們好傷心,好不捨。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8

11月17日,本報報道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數十年來紮根基層一線,積極投身脱貧攻堅,展現了黨員幹部強烈的責任擔當、真摯的為民情懷。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他的感人事蹟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

“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着下莊人一錘一鑿,鑿通出山路,現在又帶領村民邁向致富路。這種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愚公移山的堅韌精神,值得我們年輕幹部學習。我們要為人民羣眾做實事,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駐村幹部周勇説。

“學習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蹟,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深深地被打動。”重慶市南川區廟壩村第一書記宋建峯説,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從毛相林身上學到很多。在關鍵時刻,一定咬緊牙關,衝鋒在前,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重慶市巴南區聖燈山村扶貧幹部謝志耕説,下莊人脱貧摘帽,毛相林這個帶頭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為榜樣,時時處處為羣眾着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重慶市綦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謝邦金説:“毛相林是當代黨員的優秀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他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精神,引導退役軍人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重慶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方旭表示,激發人民羣眾脱貧致富內生動力至關重要,毛相林等下莊人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本科生崔冬贇表示,青年大學生要學習毛相林的奮鬥精神,立志到基層去,將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會的“大我”中去,讓青春之花在廣闊天地綻放。

關於張桂梅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9

英雄是什麼?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他可以是在生死麪前敢於踏出第一步的人,也可以是在危難之際勇於發出第一聲的人,是敢於犧牲的革命先輩,是保家衞國的英勇戰士,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當然,也可以是默默於人羣之中,甘於奉獻、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生命的人。滕啟剛同志,正是這樣一個躬耕於我們身邊的英雄,他平凡而不渺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英雄”這個詞彙做出了獨特的詮釋。

作為法院青年幹警,我們將接過滕啟剛同志傳承給我們的火種,在平凡崗位鑄就忠誠擔當的品格,練就服務人民的過硬本領,高揚幹事創業的奮鬥精神,以青春無悔踐行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以矢志奮鬥譜寫法治事業的輝煌成就,以擔當有為鑄就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y043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