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通用20篇)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通用20篇)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

“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通用20篇)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裏拿着鐮刀,身邊放着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裏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着勸返,説:“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裏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__年,張桂梅當選黨的xx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__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__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眾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張桂梅同志事蹟受到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中央媒體持續關注報道,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張桂梅同志是教育脱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曾獲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20__年教育部授予張桂梅同志“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為進一步深入宣傳學習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痴心執着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教育部決定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

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她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20__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裏,在她身上充分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3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大學聯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會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大學聯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__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會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裏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説,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説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着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裏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説。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4

雲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20__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祕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説“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裏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託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祕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託。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祕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説,“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祕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託後便離開了。

半年之後,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裏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麼能喝呢?”張老師説到。

後來知道張老師把錢用在購買孩子們的生活用品上了。這位領導深深地自責,覺得辜負了李副祕書長的重託!耳邊迴響起祕書長的話“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太弱了,她的工資不用在自己身上,連我們寄給她買藥的錢,她也用在孩子們身上了,請你給她買個冰箱,華坪天氣熱,鮮奶必須放冰箱保鮮,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鮮奶。”

萬般懊悔之後,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於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為奢侈,孩子們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説張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5

鄉村醫生防控疫情先進事蹟(醫生)_,男,漢族,_歲,_縣_鎮_村人。19_年從醫,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鄉村醫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被_日報報道,年年都被鎮衞生院評為“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20__年1月26日(大年八年級),_接到_鎮中心衞生院的緊急通知,立即馬不停蹄趕往鎮衞生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由於疫情緊急,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温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俏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鎮衞生院庫存告急。會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鎮政府及衞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務。

大年九年級,即使防護物資不夠用、自我防護措施不到位,即使突發急性結膜炎,視力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風險,毅然決然地奮鬥在抗疫一線,挨家挨户進行摸排,逐個量一遍體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極力勸説下,他在家接受了輸液治療,初四病情剛有所好轉,他卻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與抗疫任務我還要梳理一遍,還有幾位病人的體温未測量,摸排工作還未完成。”一大早,家人準備好的早餐來不及吃就出門了,給村民發放口罩,給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温,一忙就是一上午。來不及吃午飯的他又急忙趕往幾位剛摸排出來的從湖北返鄉人員家裏,進行體温測量並詢問情況。下午三點,_在騎車回家途中,由於個人病情未痊癒、一天未進食,突然暈厥,摔至重傷。為了抗擊疫情,為了治病救人,為了他人安危,他未將個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終堅守崗位,履行着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由於病情較嚴重,需行手術治療,臨進手術室前,他對妻子説的最後一句話是:“好餓,真想吃點東西后繼續奮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目前,他還在重症監護室,未脱離生命危險。(妻子_是一位村幹部,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_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雖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們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羣眾疾苦,關心羣眾安危,疫情面前,才會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6

從臘月二十九那天起,越溪鄉黨政辦主任__同志就一直在為疫情防控工作奔忙着。守卡口、測體温、做宣傳、收發文、保後勤,他既是親身參與一線戰鬥的踐行者,也是防疫工作後勤保障的貼心員。

疫情防控的“守門員”

聯村幹部出現在一線,才能讓村民定心,讓羣眾安心。__同志根據村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卡點,帶頭做好執勤工作,並組織動員黨員幹部共同參與防疫工作,為村內防疫戰場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他守住的不僅是疫情防線,更是守護了村內百姓的安全和信心。

後勤保障的“主心骨”

隨着疫情的不斷髮展,鄉集中隔離點的佈置時間緊,任務重,成了頭等大事。白天在村裏執勤,__同志利用晚上時間,跑遍各處配齊隔離病人專用東西,做好物資採購的保障。又專門安排兩輛車,負責鄉里發熱病人的接送工作。此外,鄉政府派出的民兵小分隊、維穩部隊等的伙食盒飯,他也一直惦記在心中,和食堂做好溝通,保障好他們的飲食。

傳播防控的“定心丸”

在防疫工作的關鍵階段,信心比黃金更重要。__同志組織黨員義務宣傳隊,利用小喇叭宣傳相關政策。疫情防控宣傳不但入户,還入腦入心。對疫情期間村民出現的焦慮、緊張情緒,他及時調解矛盾、解釋政策、做好疏導,把正能量傳到每一位羣眾心中。

居家羣眾的“貼心員”

__不僅對隔離觀察對象及時安撫情緒,還力所能及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為隔離的對象、宅家的羣眾買菜送菜、買降血藥等生活物資,成為羣眾的“貼心人”。__還發動企業家慈善募捐,得到了越溪兩名企業家捐贈總金額約3萬的急需物資。

在這次疫情中,我看到還有許許多多的基層幹部衝在疫情一線,他們守住的不僅是疫情防線,更是守護了村內百姓的信心和希望。春天已至,戰“疫”必勝。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必能打贏這場戰“疫”,迎來最美麗最特別的春天。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7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更是對全社區1300多户5000多名羣眾的生命健康負責。”自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某省第十二屆黨代表、某市委委員、化州市南盛街道南盛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某與其他黨員幹部每天戴着簡單口罩、拿着防疫宣傳資料穿梭於社區各條街巷,語重心長地叮囑羣眾在防控期間要戴口罩、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

“我是羣眾選出來的,我必須對羣眾負責”

春節期間,不僅往來的人員較多,羣眾們也熱衷於舉辦各種聚會、文化活動,過一把“年味”,南盛社區東風路的羣眾原本已籌集了23萬元在正月九年級舉辦120多桌1200多人盛大的第一屆東風路春節宴席,並預邀了廚師隊、粵劇團、舞獅隊、聲樂團、舞蹈隊等參加,但某同志考慮到羣體性聚會存在發生疫情的風險隱患,就馬上帶領社區的黨員幹部動員組委會取消宴席,逐家逐户到羣眾家中做好思想工作,逐一與廚師隊、粵劇團、舞獅隊等團隊溝通協商,最終得到了羣眾和團隊的理解和支持。

“我是羣眾選出來的,我必須對羣眾負責,為大家守住這道防線,是我應盡的責任。”“農村人很注重傳統節日,籌備了這麼久的活動現在叫停,村裏人多少有些失落,我也很理解他們的心情”某同志坦言。

“疫情當前,是黨員就應該挺身而出”

在某同志率先示範帶動下,南盛社區黨總支部92名黨員主動向黨組織提交了《承諾書》,發出疫情防控的“紅色誓言”,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紛紛挺身而出、當先鋒作表率,積極參與到疫情檢查站設卡值守、上門摸排、宣傳引導等工作中,帶頭引導家人、親朋好友、街坊鄰里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勸阻羣眾不搞年例宴請、遊神擺鐘、廟堂集聚等聚集性活動,逐家上門派發疫情防控指引資料800多份,利用手機微信、信息和社區大喇叭發佈《告全市人民書》3000多份次。

“疫情當前,是黨員就應該挺身而出。我作為一名快25年黨齡,做了近20年支部書記的共產黨員,在這個危急關頭,我沒有什麼理由向後退,也不可能會後退的”某堅定的説。

“只要街坊鄰里平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某同志帶領社區全體黨員幹部,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主

動放棄春節假期,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從年三十起,每天工作近十六、十七個小時,24小時值守一線,帶領社區黨員幹部一起日夜奮戰,全覆蓋入户摸排、宣傳引導、測量體温、勸導村民取消“趕集”、動員非羣眾日常生活必須的餐飲服務單位暫停營業等,在疫情防控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充當宣傳員、戰鬥員,真正成為黨組織聯繫羣眾的橋樑和紐帶,羣眾的“貼心人”“主心骨”。

“雖然這個春節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一直都在做疫情防控工作,但只要街坊鄰里平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某樸實的語言,透露着執着和勇敢的堅守,彰顯着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8

袁隆平有兩個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脱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裏已經袁隆平把記者送至路口,説:“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着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穫,創造着一個個神話般的廳跡。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中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範轉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併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1998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員。1998年,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並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9

20__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而今年的春節也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一場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全國。但中國人民並沒有逃避,而是團結起來共同抗擊疫情。

致敬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你們是最可愛的白衣天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你們無疑就是最英勇無畏的戰士。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寧身患絕症,醫務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余天,而身患漸凍症的他説: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這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你們舍小家,為大家,為抗擊疫情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你們是最可愛的英雄!

致敬潛心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疫情專家。面對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你們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先後研發出檢測,預防,治療的專用藥物。為全國人民加了一劑定心丸。也展現出了我國的強大。而中科院新型冠狀病毒所篩出能較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具有潛在臨牀應用價值。你們在關鍵時刻,用過硬的專業知識,為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你們是最可愛的英雄!

致敬武漢市民。1月23日,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武漢封城了,全城被隔離。但是我們隔離的是病毒的傳播,絕不會隔離愛。武漢市長周先旺説:面對今天疫情的威脅,封城下了很大的決心。我們把這個門關了,有可能把疾病阻斷了,但是歷史上我們都會留下罵名。但是我們認為,只要有利於疾病的控制,只要有利於人民的健康安全,我們承擔什麼責任都可以,我們革職以謝天下。而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1月28日上演了令人振奮又淚目的一幕,武漢人民隔空合唱《歌唱祖國》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武漢這座城市只是病了,你們放心全國上下不會放棄你們,我們永遠在一起。你們這種偉大的責任感顯現出了武漢的擔當。你們是最可愛的英雄!

致敬基層幹部領導和民警。是你們將國家防控工作落實到位。對來往車輛嚴格盤查,認真記錄。河南省長火了,原因只是上任六天就將防控工作落實到村。你們將疫情嚴格控制,不給病毒傳播提供半分可能。挨家挨户上門提醒,是你們不畏辛勞,堅守崗位,將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到底。你們是最可愛的英雄!

除了這些,英雄還有很多,在國外仍心繫祖國的愛國人士,有擔當的私企,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匿名捐贈的熱心人,無私的志願者……你們都值得致敬!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國難當頭,正是有了這一批批無畏的英雄,我們才能夠打贏這場戰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與你們同在!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9月7日,是袁隆平90歲陽曆生日。他在家中許下生日願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 3000斤早日實現。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單季畝產取得 2092.6 斤的成績。袁老的生日願望透露出無盡的家國情懷,我們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願望早日實現!

袁老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師”“最酷的 90 後”“90後梗王”等等。這些標籤或大氣、或詼諧、或酷炫,反映的是這位“90後”老爺子熱愛田野、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本真。而這些品質,是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

基層黨員幹部要永遠熱愛田野。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袁老深愛着祖國,他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鄉間,為的是實現“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兩個夢想。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大都來自田野鄉間,要時刻想着紮根祖國大地,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風景,

也有荊棘坎坷的泥路,但是隻要我們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濘小路變成康莊大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黨員幹部要永遠熱愛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為人民服務是偉大而光榮的事業,袁隆平強調,不能搞犧牲產量來求優質,為了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羣眾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應該要搞既高產又優質的 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熱愛人民、不斷奮鬥,才讓我們解決了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從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也應如此,對於人民要心存熱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謀利益,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層黨員幹部要永遠熱愛生活。海德格爾説過:“人生的本質是一首詩,人是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90後”袁隆平曾經稱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興,喜好自在,專長鬆懈。袁老就是這樣熱愛着生活,一不小心還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詩的田野”,廣大基層黨員幹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花費心血去適應、去提高、去改變。在工作之外,也要顧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但是

我們依然要熱愛生活,“以苦為樂”,開心過好每一天。唯有此,我們才能不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鬥終身!

我們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也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奮鬥和努力,以另一種方式去守護袁老深愛的偉大祖國!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説他會有這天的成就是偶然!下面我們一齊來看看關於他的故事吧!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此刻大家稱您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為什麼學農,為什麼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於一次偶然:國小一年級時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裏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麼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後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願望,高中畢業後,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做着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鬥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最好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然而就在這個落後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裏,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飢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裏,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於,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説,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裏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着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説,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裏錢多,就往哪裏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説得很好,他説: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着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説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温馨的。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尊敬的醫護人員:

你們好!作為20__年的大學聯考生,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聽聞新型冠狀病毒的噩耗,我不覺恐慌。每天醒來看到手機最新的新聞總是感染人數又增加了多少、某地又增加了多少、疑似病例多少等令人驚駭的消息。21世紀以來SARS、MERS以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你們一直在前線戰鬥,從未退縮。“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軍事家孫子這樣描述一支強大的軍隊。疾和病組成疾病。疾,在漢語中也有快的意思,用“疾如風”“侵掠如火”來形容一場烈性傳染病的傳播擴散是毫不誇張的。而你們,不懼艱難竭蹶,不畏艱辛苦楚,在前線為國家爭分奪秒,在醫學的戰場上浴血奮戰。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任何經歷過非典的醫護人員都十分清楚這次的病毒感染有多麼嚴重,可是你們依然沒有退縮。武漢的15名前線醫護人員已經被感染,於1月28日上午十一時出院。協和醫院西院胡醫生表示,出院後,希望能儘快回到抗擊疫情的一線。“做好科學防護,相信黨和國家,相信一起奮戰的白衣戰士,一定會守護好我們的城,一定能打贏這場硬戰!”你們感染治癒後立刻迴歸崗位的時候,是最美的;你們治癒一個一個的感染病人的時候,是世界的逆行者,是我們的照明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國的醫護人員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第一線,湧現出一批敢於鬥爭、敢於擔當的先進典型。

放棄假期,首個請纓,奮戰在抗擊第一線的中心辦公室主任羅黎,下班回家後,一直關注新冠肺炎感染新聞,敏感地意識到了防疫事態的嚴峻,立刻向中心領導表示,取消春節期間外出計劃,留守待命,隨時聽從中心的統一調度及安排。1月24日羅黎接到中心副主任佘毅的電話,轄區有一名密切接觸者,需要立即轉運到指定觀察點。接到命令後羅黎立刻出發到中心,在中心守到凌晨收到任務取消的消息後,才返回家中。回到家中已是11點過,看着家人端上來的湯圓,沒顧上吃晚飯的羅黎才想起今天是正月七年級。“面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衝鋒在前,兑現一名共產黨員莊嚴的承諾。”羅黎説。羅黎是家人的寶貝,更是祖國的堅守者。

中心醫務科科長羅娟堅守崗位,大愛無疆,連續工作近10天。戴口罩、護目鏡、橡膠手套、穿隔離防護服,是羅娟在發熱門診每天開始接診前的首要工作。“這套防護裝備的防護性雖好,但透氣性確實不佳,常常會發現自己的髮絲、眉毛上都沾滿水汽。”羅娟説,“穿起這套防護裝備,就不能像往常一樣自由的轉動頭部,坐診時間又基本在6小時以上,等離開診室脱下厚重的防護服時,會覺得如釋重負。但是為了患者和保護自己,我們必須堅持住。”羅娟是醫護人員,更是抗擊病毒的逆行者,國家的堅守者。

眾志成城,在不經意的細節中展現,大愛無疆,是你們的職業品格。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你們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將廣大人民羣眾的健康放在心頭、護在身後。你們是疫情來襲時最美的逆行者!是國家淪陷時最偉大的堅守者!

向你們致敬禮!向你們學習!

此致

敬禮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近日,在全國上下鏖戰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病魔的特殊時刻。強調各級黨委(黨組),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堅定不移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唯有眾志成城,把抗擊疫情作為踐初心、擔使命的實際行動,才能築起一道道紅色的疫情“防火牆”,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樹起“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屏障。“生命重於泰山,疫情等於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一邊囑咐公眾“儘量不要去疫情區”,一邊卻掛帥出征。面對疫情,一批批無名英雄們選擇負重前行,把“小家”放在心裏、把“大家”扛在肩上。慷慨請戰,逆行而上,報名去抗疫一線。“我們在醫療上可能幫不了忙,但是防控知識宣傳、入村摸底排查我們最適合!”面對嚴峻的疫情,大量基層黨員立即返崗就位,入村入户開展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他們將“初心”寫在行動上,將“使命”落在崗位上,眾志成城,為戰勝“新冠”病魔奠定堅實的基石。

樹起“科學統籌,精準把控”的屏障。各級黨委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嚴峻,專家預計疫情高峯還未到來,所以,指揮要有力,調度越要統一,限度發揮基層幹部在防控一線的作用。上級部門要做好規劃部署和相互之間的溝通協作,避免重複報送各類表格,產生同一件事多個部門作不同要求等形式主義,讓基層勻出更多的精力切實投入到對抗疫情的戰鬥中。

樹起“擔當作為,守土盡責”的屏障。疫情面前,沒有“誰應該、誰不應該”之説,切忌“拈輕怕重”,每個人都有責任。公羣眾有做好自身防控,配合黨和政府的防控工作之責;企業有發揮社會責任擔當之責;黨員幹部有維護人民利益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之責。擔當作為無小事,在病魔面前,每個人守土有責,尤其是基層黨員幹部要衝鋒在前,爭當執行防控措施的表率,爭當堅守崗位的表率,主動承擔黨組織分配的任務,認真做好防疫宣傳、監測檢查、跟蹤摸排等工作,把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裝在心裏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強保障。

病毒兇未已,萬馬戰猶酣。相信在黨的領導下,英雄的中國人民定能齊心協力,戰勝“新冠”病魔,中國加油!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疫情面前,黨員當先!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總有一種人始終站在最前列、衝在第一線,用實際行動扛起“為羣眾築起疫情防控安全線”的使命擔當,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中高高飄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某鎮派出所教導員台德祥正是這樣一名代表,在疫情防控一線中,他始終衝在前面,履行着一名基層民警、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全力維護某社會安全穩定,當好人民羣眾的安全守護者。

迅速行動,他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鋒”

1月22日下午,某鎮召開疫情排查動員會。會後,台德祥立即召集全體幹警,迅速傳達會議精神,並安排民警利用有效的信息查詢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全力做好配合。春節前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持續增加,疫情防控形勢越發嚴峻。台德祥主動放棄了與年過七旬的父母春節團聚的機會,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説,“警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基層民警,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共產黨員要頂得上,黨員幹部要敢擔當!”他這樣説的,也這樣做了。春節期間,他帶領全所民警一起堅守崗位,在全鎮範圍開展人員排查,他自己也堅持做到每天與鎮村幹部和衞生院醫務人員一起走村入户,開展“五個一”活動,為某某返鄉人員每人每天測量體温兩次,確保身體各項體徵平穩。同時,講清利害,紓解情緒,做好對象户的思想教育工作。

廣泛宣傳,他是一線戰鬥的“主心骨”

為配合鎮指揮部做好疫情宣傳巡查工作,台德祥專門從所裏抽出一輛警車作為鎮指揮部專門宣傳用車。他本人親自出馬,與鎮指揮部工作人員一道每天到各村宣傳開展“五個一”、“六小六起來”活動,指導各村在小路口合理設置勸返點。同時,利用宣傳車在全鎮範圍不間斷巡邏,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目前已向羣眾勸導簡辦或取消白宴喜宴16家。1月29日下午,接到縣指揮部通知,稱有人在長集高速出口駕駛某車輛下道,不聽勸阻,執意要到某走親戚。台德祥立即帶領民警與衞生院醫生一起趕到現場,經瞭解,某省宜昌市魯某駕車帶一家三口準備到某鎮元圩村村民周某芝家拜年。魯某對民警的勸阻非常不理解不配合,拒不接受勸返。台德祥讓現場醫生為魯某一家人測量體温,同時向其宣傳非常時期疫情防控法律政策,告知周某芝和魯某若引起不良後果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勸説,最終將魯某一家三口人成功勸返,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嚴查違法,他是羣眾安全的“守護者”

緊抓重點區域防疫,台德祥帶領派出所民警配合鎮、村幹部對鎮內兩家農貿市場實行“一日一消毒”,督促鎮內三家賓館做好消毒及記錄工作,加強巡查力度,對不符合營業要求的明珠賓館及KTV、930大酒店及賓館進行了強制關停。同時,他多次召開全體民、輔警會議,傳達縣公安局有關會議精神,認真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確保防疫期間涉及妨害公務、阻礙執行職務、尋釁滋事、傳播虛假信息類警情得到快速有效處置,保證全鎮境內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有序,社會秩序穩定。

當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仍然在防控第一線奮戰,台德祥同志也是某鎮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個縮影,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還有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在貢獻着自己的力量、發揮着自己的作用,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彰顯擔當作為。有着這樣一支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黨員隊伍,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鍾南山是中國人的定心丸。

一、敢為人先

從十幾年前再到如今中國醫療事業的發1653展,離不開鍾南山在背後的付出。而且每當重大傳染病來臨時,都是鍾南山院士衝在了最前頭,可以説他拯救了中國人。如今我們能有如此安寧幸福的生活,能讓許多人逃脱疾病傳染的恐懼,讓社會經濟再度發展起來,都是因為像鍾南山一樣醫療人員的貢獻。鍾南山院士在當時武漢最危急的時候,義不容辭的直接衝向武漢,通過了無數醫護人員的努力,終於將陷入死亡深淵的武漢生生的給拉了回來。如今的武漢又再度有了煙火氣,商業街道也慢慢開始走向了正軌,這都離不開這些人的支持啊。

二、謹慎樂觀

在人民最惶恐的關鍵時刻,也多虧了鍾南山院士以及他手下的那些醫護人員的努力,才讓社會不至於陷入恐慌之中。他教導人們不要多出去走動,一定要注意好各方面的防護措施,他的話就像是定心丸,也鎮壓住了許多蠢蠢欲動想要外出的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而且愛憎分明的老人,就算是一把年紀,也依然身體健朗,並且還熱愛運動。他在人們都避之不及的時候,給所有人起到了帶頭作用,可以説鍾南山是民族英雄。他的兩次掛帥出征,把中國的損失降到最低,也成功解救了許多被病情折磨的中國人民。

三、無私奉獻

普通人到了80多歲,早就在家頤養天年了,可是鍾南山卻依然憂國憂民,一把年紀了卻不願意歇下來,而是想要在幫助底下的人一把。他終日投身於工作中,在為了解救人民不斷努力,他身上的無私奉獻精神真的是令人感動。他是百姓都愛戴的專家,也是中國英雄。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因為工作潑辣,鐵面無私,再加上“鐵軍”紀檢幹部的出身,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__同志在幹部羣眾中早有“鐵娘子”之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這位“鐵娘子”局長帶領文旅系統幹部職工,積極反應,勇於擔當,全面做好領域防控和服務中心工作,為我縣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已經進行的一個多月的防控戰役中,她雷厲風行,身先士卒,先後直上火線指導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下沉一線牽頭開展大河岸鎮防控工作督查、堅守底線果斷亮劍查處疫情防控中的違紀違法案件,以一波波的硬核操作確保防控工作政令暢通,措施落地。大家都説,有了“鐵娘子”,再加上“三線”法,文旅系統的防控工作讓人放心、省心。

直上火線

1月22日下午五點,在結束全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後,__立即組織召開全系統疫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未雨綢繆,研判在先,果斷作出了關閉全縣文化、旅遊市場、關停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取消春節文化活動、禁止旅行社接團的決定。

有人提醒,市縣都沒有下發通知,我們這個決定也沒有依據,是不是先緩一步。前來參加會議的市場主體業主也紛紛議論。

“不行,這個沒有價錢可講。上面肯定要下發這個決定,我們提早執行,是為了與時間賽跑,是為了更早的阻斷疫情傳播!從今晚起,執法大隊全體出動,對歌廳、網吧、遊樂場勸停和關停!”__斬釘截鐵的佈置工作。

時間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__不放心晚上的行動,回家簡單的交代了幾句,帶上工作人員,一同參與工作,直到深夜。

由於部署及時,工作得當,當天晚上9點,全縣網吧關閉,11點文化娛樂場所關閉。隨着次日縣防控工作指揮部一號令的頒佈執行,全縣春節文化活動、旅遊景區、農家樂等全面停止。

縣文旅局第一時間的超常快速反應,為羅田打贏這場防疫戰贏得了先機。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__馬不停蹄,帶領工作人員奔波在全縣文化娛樂場所和旅遊企業,宣講防控政策,指導防控工作,查漏洞,找死角,嚴肅整改,保障了文旅市場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一位網吧老闆在微信羣裏説,該關還是要關,不要心存僥倖,碰上林局長鐵板一塊,划不來。

下沉一線

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進,因為工作需要,__被縣委抽調進行鄉鎮防控督辦,牽頭負責對大河岸鎮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幹部到崗到位情況、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和服務羣眾情況進行一線督查。

接到任務後,__每天準時準點和副局長李文一道趕赴大河岸鎮,直接到村到户,詳細檢查道路封閉、體温監測、防疫消殺、服務羣眾等工作。

當時,正值疫情嚴峻複雜時期,大河岸鎮有三個村出現確診病例,羣眾談疫色變,人心惶惶。基於此,__對李文説:“我們要多到那兩個確診病例村裏去,一來是因為他們的防控工作要更加嚴密科學,需要指導督辦;二來我們去了,也算給羣眾壯膽,讓他們安心居家,服從防控命令。”

為了鞏固工作成果,__決定變明查為暗訪,不要鎮裏陪同,不開公車進村,不搞提前告知,步行到户,直接掌握第一手情況。

果然,暗訪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__心急如焚。

“你們村羣眾體温測量到目前只進行一次,肯定不正常。你説人手少,不是理由,你可以發動黨員、羣眾代表協同工作。不要解釋,馬上整改……”

“這個卡口的封閉很不規範,不僅行人能直接通過,還沒有專人值守,形同虛設。被哪個破壞的,要趕緊查清楚,查不清楚你自己弄好,我下午還要來看……”

“不行,這樣下去肯定要出問題!”__對李文説。“這樣,我們要加大督查密度,增派力量,你馬上通知史偉也來參加督辦!”

於是,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史偉也加入到巡查督辦的工作中來。他們每天兵分兩路,奔走在大河岸鎮25個村(社區),對照督辦巡查的任務,嚴要求,明紀律,正作風,確保政令暢通。

一天晚上,在結束督查返回縣城的路上,__接到兒子電話:“老孃你咋還不回家,這個生日到底還要不要過了?”直到這時,隨行的同志才知道她今天過生日。她説,特殊時期,顧不了那多,這樣的生日才有意義。

大河岸鎮疫情防控督查組組長,縣委委員、宣傳部長段文俊説:“__是紀檢幹部出身,搞督查工作像辦案一樣,嚴密細緻,我放心”。

堅守底線

紀檢幹部出身的__,一身正氣,鐵面無私,對於督辦中發現的問題,從不迴避,更不手軟,堅持及時嚴肅處理,及時督促整改,不到位不安心,不到位不收兵。

有一天,__一行到一個路邊村暗訪,被卡口值守人員攔住,堅決不予放行。同行的同事還現場肯定了該村作法,卡口值守嚴密,人員進出規範,其他工作也應該差不了。回來後,__心中還是放心不下,眼不見,就不為實,沒到現場看情況,就不能過早下結論,萬一出什麼紕漏,那就是失職了。不行,還要殺一個回馬槍,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__一行重新帶着公務用車來到該村卡口,再次亮明身份説明情況後,才得以進到該村。通過涉及四個村民小組的入户走訪,瞭解到該村不僅沒有按規定對羣眾進行體温監測外,在防疫消殺、生活物資代購等環節上,也存在問題,羣眾意見很大。

“這還得了!戰時狀態,對村幹部這種不作為、慢作為的行為必須嚴查重處!”__當即向鎮黨委主要負責人通報情況,並協調大河岸鎮紀委及時介入調查。

“嚴重警告是不是重了點?他們也很辛苦,只是工作滯後,要不給個黨內警告處分,讓他們迅速整改到位?”

“不行,現在是戰時紀律,必須要嚴,決不能手軟!”

就這樣,“鐵娘子”局長的八面無情,被全鎮的鎮村幹部再一次見識。自此以後,全鎮的疫情防控工作更趨嚴實。大家都説,有這樣的幹部督着,工作上出不了紕漏。

對於文化市場執法,__則顯得更“鐵”。她説,這是自己的責任田,把關不嚴,失之寬軟,就是不擔當,不作為。

正月初四,有羣眾舉報大別山商貿廣場有一處KTV疑似偷開營業。文化執法大隊多次蹲點取證、現場調查,都無功而返。

__得知情況後,直接帶領執法人員進到該娛樂場所,調取監控回放,鎖定他們隱蔽經營的證據,當即予以立案處理。

有熟人打電話説情,她一句話回絕:“你也不看看是什麼時候!”

作為一名女同志,“鐵娘子”其實也有柔情的一面,隔三岔五地“督辦”文旅系統社區包保防控和駐村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堅守一線的同事們,叮囑他們在履職盡責的同時,做好個人防護,確保工作安全。

正因為潑辣過硬的工作作風和縝密細緻的工作方法,最近,她還被抽調到三裏畈温泉,參與負責援鄂山東醫療隊輪休的服務工作。

“鐵娘子”局長硬核抗疫的故事還有很多,無法一一細説。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精神,都有一股力量,引領着我們履職盡責,敢打敢拼,戰勝疫魔,共迎春暖花開。

“危難之時,更顯英雄本色。全民抗疫,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勇敢的站出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是一名黨員幹部,就應該有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擔當。”她説。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在20-年的春節來臨之際,一場不見硝煙,不聞炮響的戰爭打響了,不宣而戰。“新型冠狀病毒”這個令人談虎色變的字眼,跳躍到了我們眼前,這是生命與病毒的對抗。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是人羣中的逆行者,他們向人們相反的地方堅定地走去,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們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我們在家也不例外。媽媽説少出門,一定要出門的話必須戴好口罩,回來一定洗手,消毒。要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體健康,提高免疫力,不讓病毒輕易入侵。而且,我們小區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封住其它出入口,只留一個,盡職盡責的保安叔叔都會給每一個要進小區的人量體温,保潔阿姨也天天給電梯間消毒。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不給白衣天使們增加負擔。

最美的逆行者,期待人間再也沒有病痛與傷害,願你們,英雄沒有用武之地。作為當代少先隊員的我,要向最美逆行者學習,致敬!

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這是最黯淡無光的春節,新冠肺炎恣虐於神州大地,人心惶惶。這是最熱血高昂的春節,炎黃子孫守望相助,高歌無畏的家國無疆。

沒有硝煙,沒有炮火,有的只是在一個不經意間,侵入身體的病菌。在這疫情面前,我們忽然明白了,什麼是眾志成城。不曾忘,鍾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挺聲而出;不曾忘,請戰書上一個個鮮紅而堅定的手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寫滿了無數醫療工作者鏗鏘有力的內心誓言;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子褪去華裳,剪斷青絲,堅守戰場。他們何嘗不知疫情難料,但國難當下,血脈滾燙,他們的眼中只有危難的中國,啜泣的病患,因為他們知道,捨棄小我,是為了大國安然。

越是一髮千鈞,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與偉大。新年前夕口罩生產廠復工加班,流水線傳遞的是質樸的關懷;除夕夜火神山醫院工地的特殊的“年夜飯”,是無數工人們在萬家燈火裏堅守着的戰場;全國各地紛紛打響一級響應,緊跟黨中央,擰成一股勁;全國各地的募捐浩浩蕩蕩,每一份物資都寄予着執着的信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疫情危急之時,有人願意披上鎧甲,匆匆奔赴戰場,也有人一次為契,填補內心的陰暗:無良商家抬高口罩價格,將國難財視為高尚;不法分子藉機造謠生事,人心惶惶是他們的目標;無能領導欺上瞞下,聲稱一切安好,百姓無患。此種蠅營狗苟之輩,無疑是人格的猙獰。

誠然,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野味市場,但進而觀之,野味只是導火線,真正應該反思的是這場疫情背後的根本因素:斬不斷的野味市場,不夠完善的市場機制,欺上瞞下的官僚風氣。從另一種角度看,縱使此次疫情不發生在今天的武漢,它仍然會在中國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野蠻生長。“獵人終將成為獵物”,人類最終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因此,當務之急是斬除違法作亂者的囂張氣焰,革除形式主義的官僚風氣,掃清痼疾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再現國泰民安。

武漢是河流的分支,但絕不會被河流拋棄,暫時的封城只是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我們堅信,環繞城市上空的終會是浪漫與熱愛。願四海疫情已終,疾患永散,明年春天,我們再赴武漢,賞盡十里櫻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g4pr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