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託陳海蘭把她去世後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並委託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裏寫着:“本人王婭,女,66週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後事,以終餘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卧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8篇)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説,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於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説,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説“你不懂”,直到後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温暖着貧困學子,也將影響着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説。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着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願,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蔘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後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2

王婭作為普通的電網退休女工,默默堅守心願30年,幫助着有需要的人。即便生活清貧也要傾其所有,即便生命的最後也未曾猶豫。她像蠟燭,燃盡自己最後一點能量,照亮寒門學子的求學路。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餘載毫無保留地做好事。她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生動實踐,體現了新時代國網人的責任擔當。

每當想到王婭大姐,我就感覺充滿了力量!工作的26年間,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先後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默默堅守在變電運行的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大姐愛崗敬業、專業專注的職業操守讓我十分欽佩。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考察時寄語國網人“繼續努力,再創新高!”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履職是責任,更是使命。對於我而言,被授予了“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榮譽,要牢記囑託,以新時代奮鬥者的姿態只爭朝夕、苦幹實幹;用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響身邊的黨員羣眾,用擔當、進取、作為的實際行動激勵公司的幹部員工,切實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走在建設“三型兩網”,爭當“四個先鋒”的前列。

從1985年開始,王婭大姐已經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再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她無私忘我、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着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牢固樹立黨員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創新開展“黎明+”活動,沿着她的足跡,將人間大愛和志願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用真心、真情、真意點亮萬家燈火。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3

王婭生命之路雖行至終點,但她的奉獻精神卻仍在延伸。 受到王婭捐獻遺體的感召,很多人也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這幾天,不少市民致電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27306997),詢問辦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流程、報名條件等相關事宜。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20__年起,市紅十字會已連續8年在位於薊州區元寶山莊生命紀念公園的“奉獻”碑前舉行緬懷公祭活動。今年,“奉獻”碑將會鐫刻上一個新的名字——王婭。 王婭退休於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她的感人事蹟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熱烈的迴響。記者獲悉,公司將追授王婭“感動檢修”人物特別獎,並開展學習王婭精神的系列活動,以王婭事蹟為主題開設“道德講堂”,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開展“重走王婭捐資助學之路”活動,組織員工赴甘肅捐資助學,參與公益事業。 在王婭居住的西青區,王婭的事蹟將被創作成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西青區還將開展“學習王婭精神,傳承榜樣力量”基層巡展等活動,組織全區幹部羣眾參與愛心公益活動,傳播人間大愛。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4

今年農曆元宵節前後,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蹟,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蹟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於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餘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後更是捐出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蹟,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户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餘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着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恆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範”的示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餘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5

我沒上過大學,但這段經歷能改變人的命運。如果能幫助孩子們上大學、改變命運,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鏡頭裏的王婭,消瘦的臉龐佈滿皺紋,此時卻綻放出欣慰而温暖的笑容。這個笑容定格在20__年2月16日,66歲的她被癌症奪走了生命。這位普通的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職工,被推選為“中國好人”。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時,王婭先進事蹟報告會今天走進全國總工會機關,為來自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的工會幹部和一線職工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題教育課。

在1989年之後的30年裏,用大部分工資和積蓄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7年無償獻血,6次給災區捐款;身患癌症,卻放棄治療,在生前把唯一住房贈予助學基金;臨終時簽署遺體捐獻協議,將遺體奉獻給了醫學事業……王婭的一生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她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

報告會現場,一部紀錄短片展示了王婭的先進事蹟和感人品質。報告團成員,“時代楷模”張黎明、王婭徒弟趙穎、大學生張寧寧、《光明日報》記者鄧暉分別作報告,甘肅受助學生通過視頻表達了對王婭的思念之情。他們用真誠而樸素的語言,講述了王婭的生前身後事,從不同角度還原了一個鮮活的王婭。

“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王婭彌留之際留給受助孩子們的最後一段話,散發出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聆聽報告會的幹部職工深受感動,大家紛紛表示,王婭用生命做善事,用愛温暖貧困學生的心,她的大愛初心、高尚品質和價值追求值得廣泛弘揚和傳承,要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用實際行動踐行王婭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王婭已去,但她激起的“愛心漣漪”還在繼續。據瞭解,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已向全國能源化學地質職工發出呼籲,開展向王婭學習活動。在王婭奉獻精神的鼓舞下,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員工踴躍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已向興華基金會捐贈157萬餘元,用來捐助甘肅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同時,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啟動了“電網之光·王婭愛心”志願項目。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6

今年農曆元宵節前後,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蹟,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蹟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於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餘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後更是捐出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蹟,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户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餘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着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恆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範”的示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餘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連日來,連續追蹤報道了好人王婭“裸捐”助學的凡人善舉,她的事蹟不僅傳遍津沽大地,更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王婭生前三十載傾盡一切捐資助學無怨無悔,如今悄然離世又把全部遺產用於公益事業。如果説,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王婭傳遞的就是這種力量,她用愛照亮了更多人的心靈,喚起更多人的良善之舉。如今,“王婭精神”的火種在津城越來越旺……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7

王婭 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餘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 聽説資助的學生家裏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裏拿出20__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 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 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後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 從1985年開始致力於慈善事業,30餘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 深受感動,隨後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 在遺贈書裏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卧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11月28日,以《助學路上,點燃生命之光》為題,報道了身患重病的天津退休女工王婭“裸捐”助學的善舉。報道刊發後,西青區迅速作出反應,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免費“綠色通道”,成立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並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特聘請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專用藥物及器械,幫助王婭和時間賽跑。本市熱心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關心王婭的病情,還有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甘肅的愛心人士在治療方面提供幫助。

遺憾的是,2月16日,王婭永遠離開了我們。連日來,刊登了《好人王婭,為助學傾盡所有》《王婭走了,留下沉甸甸的愛》《“好同學,讓我們來送送你!”》《好人王婭,完成人生最後捐贈》等報道。很多讀者深受感動,給打來電話傾吐心聲。“王婭阿姨,一路走好,願您在天堂裏笑容依舊……”來自王婭母校二十一中的教師動情地説,“雖未曾與王婭謀面,卻感覺相識已久。她的一生,平凡卻偉大。她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將傳承她的愛心事業!”

網上也掀起了學習王婭精神的熱潮,網友“沉迷北宇的六六小姐”留言道:“王阿姨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讓社會有了温度,讓生活更美好。我要像王阿姨一樣做個善良的人。”網友“任建好説話”留言:“之前天津有位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圓貧困生上學夢的白方禮老人,而今又有;裸捐;助學的王婭,他們讓天津這座城充滿了人情味!”網友“如意”寫道:“王婭,一路平安,您是天津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9

王婭生前致力於慈善事業30餘年,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着想

“她的事蹟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説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後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範證書、獎章、獎盃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着過年的春聯。打開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着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台上還放着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着主人回家,只有卧室內的枱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裏和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息,其中一條信息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你們好好過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裏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説,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着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信息,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覆説:“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並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各個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蹟深深打動着。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説,受到王婭助學事蹟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繫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後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願!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蹟感動着全社會,中宣部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在學習了她的先進事蹟後,我深有感悟。

黃文秀生於1989年,於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對這樣的她來説,想要投身於一線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加容易。可是她卻沒有選擇這條路。年7月,她成為廣西定向選調生,被分配到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年9月至年3月,掛任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黨委副書記;年3月起擔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碩士畢業後,她毅然選擇了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走出去還要回來,在百坭村,她用自己這麼多年的學習成果,施展學識、建設家鄉。扶貧一線的青年幹部更應該學習先進,發揚模範精神,堅持在最艱苦的地方,紮實推進工作。

不僅如此,黃文秀不僅敢於涉險灘、走泥路,更是將羣眾放在第一位。20__年6月16日,黃文秀同志利用週末回田陽縣看望病重手術不久的父親後,因暴雨心繫所駐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連夜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發不幸遇難,年僅30歲。可以説,她的青春,全部都奉獻給了脱貧攻堅事業。是真正的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幾個字一定一直牢牢地記在她的腦海裏,她的心裏。

學習了她的事蹟後,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感觸。“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句話應該是一份使命一份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時刻走在最前線,無論是基層黨員還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向榜樣看齊,向典型學習,學習黃文秀同志,注重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攻堅克難、擔當作為,不負青春。我們要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不和組織講條件,不給組織添麻煩,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奉獻在邊疆,奉獻在基層。

黃文秀説過,“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正是因為她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了黨的理想之中,才會因為理想的更遠大而快樂和自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是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的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曇花一現,雖短暫,可她畢竟綻放過;鳥兒在天空中沒有留下痕跡,可他畢竟飛翔過;煙花,雖然終究煙消無蹤,可它畢竟絢爛過……我們雖不認識您,但您給我們帶來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脱。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1林俊德,您雖然走了,但我們永遠懷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人。他1952年入伍,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的任務。但在20x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説:“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牀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但是他還沒有完成他的遺願……

他帶給我們的,我想,是忠於職責。現在的社會上官員貪污、以公徇私的現象很普遍。他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卻默默無聞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是真正的戰士,他為的是國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堅守信念,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記住他那可貴的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才是我們中國更加強大起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要獻出微不足道的小力量,就能感動中國。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每一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觸動了我們心靈深處那一柔軟的地方。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黃文秀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幹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毫無疑問,黃文秀是廣大黨員、幹部時刻看齊的榜樣。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就要以她為標杆,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作為。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學一學她“團結人”的領導藝術。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同時,注重以誠待人、以情動人、以心交人,讓身邊人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要像她一樣不忘初心,自覺為民造福。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始終把羣眾裝在心裏,事事想着羣眾。奉獻是黨員幹部最神聖的職責,黨員幹部就要始終心繫羣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領導幹部怎麼幹?擺在面前的榜樣就是黃文秀。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好日子也是幹出來的。幹部幹事,應該以“為民”為初心,以“自律”為內省,以“實幹”為要求,把黨和人民事業當做矢志不渝的追求,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踏踏實實在基層撲下身子幹實事,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創先爭優,創造出無愧時代的輝煌業績。

  感動中國人物故事觀後感作文【5】

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週歲。6月16日晚,這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第一書記,在驅車探查暴雨災情時,所乘車輛被山洪捲走,不幸遇難。

20__年3月,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的百坭村,472户中還有103户未脱貧,貧困發生率達23%。

在黃文秀服務百坭村的1年多裏,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當地的砂糖桔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通屯的路燈項目,讓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電筒;她挨家挨户走訪全村建檔立卡户,清晰地記錄每一户的致貧原因。

這名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難,20__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選擇當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廣西基層時,她家剛剛脱貧。

在百坭村的駐村宿舍,記者看到黃文秀曾居住過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除了牀鋪,僅有簡易書架和電腦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時戴的草帽,書架上擺着兩本她的駐村日記。這一年多來,黃文秀在駐村日記裏記錄着她對百姓脱貧致富的期盼,也記錄着她的每一步成長。

“從3月26日到現在,一共67天,我是我們村脱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還不夠勇敢。”

“20__年7月26日,我們村產業園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

“20__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户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統茂曾是一名貧困户,在黃文秀的幫扶下,他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他告訴記者,百坭村那用屯種有300畝砂糖桔,之前因為疏於管理,產量一直上不去。黃文秀到村後,組織力量統一管護,20__年,那用屯砂糖桔產量大增,從20__年的年產6萬斤增長到20__年的50多萬斤。黃文秀又幫村民聯繫客商,並向上級部門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把村路修好以解決運輸問題。20__年,共有8户人家的那用屯,有6户靠砂糖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黃文秀來到百坭村1年後,當地有88户實現脱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為20__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來送別黃文秀的親友和羣眾將百色市殯儀館的告別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在鮮花翠柏中,黃文秀的骨灰盒上覆蓋着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大廳中央懸掛着黃文秀的遺像,照片中她笑容燦爛。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着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範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蹟,傳遞着人間温暖,傳遞着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國小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漵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樑,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國小,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20__年9月5日,周秀芳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獎章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漵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脱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初心不改 年近古稀遠赴山區支教

周秀芳被孩子們包圍着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20__年退休後,她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雖然拿着豐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內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一個未實現的支教夢想。

周秀芳的支教夢源自年幼時的經歷。在念國小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班主任鮑老師為她墊付了三元五角的學費,讓她得以繼續學業,也在她心中照進一束光。正是因為這段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__年,66歲的周秀芳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她的內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周秀芳帶着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高齡支教路”。20__年春節,從貴州回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好友説湖南省漵浦縣九溪江鄉更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而她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説:“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國小的情景。”長途跋涉輾轉來到九溪江鄉桐林國小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了——一棟簡陋的木房,16個孩子正在認真聆聽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講課,這位老師也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決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開始了在漵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鄉村學校,用啟發式的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當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難户,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總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點錢;看見孩子們穿着單薄,她張羅着給他們買校服;為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又張羅着給學校買電腦;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聯繫醫院給孩子做手術……周秀芳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用於支教的錢超過了10萬元,而她自己卻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對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資每個月有7000多元,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説。

助學路上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漵浦地處雪峯山北麓,層巒疊嶂,很多學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醫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過多可能有坐輪椅的風險,但她堅持到每一户學生家庭瞭解情況。有一次,她來回走了8個多小時。還有一次家訪途中,周秀芳身體不支摔倒。被救回後家人勸她放棄,她卻説:“如果我倒下了,你們就把我埋在學校旁邊的土地上。”

愛心“搬運” 四年籌建29所希望國小

“我可以教孩子學到知識,可他們的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在支教之餘一直琢磨着。

湖南省漵浦縣北斗溪鎮桐林弘盛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學生在一起開心地玩遊戲

周秀芳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由她的學生們組成的聊天羣裏。她的學生、在美國洽談業務的上海弘盛特種閥門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剛看到後,一回國就從機場趕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師早年在寧波石浦國小教過的學生,班裏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師在貧困山區支教,這份大愛情懷我們非常敬佩。”感動之餘,張剛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周秀芳。他捐資30餘萬元重建了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國小動工興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農房裏住下。白天,她或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或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幹部、村民一起商量解決建校遇到的問題。

20__年7月底,一所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成為漵浦縣九溪江鄉第一所農村希望國小。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愛心湧向漵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班學生籌資40萬元援建的前進國小,上海企業家蘇書超出資28萬元援建的希望國小,寧波女企業家王嫻出資援建的搭溪國小,寧波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捐修的來鳳石浦岑玉希望國小等學校一一落成,愛心助學的雪球越滾越大。

周秀芳還牽線促成了浙江鄞州與湖南漵浦教學結對。20__年11月,鄞州區在漵浦建立支教基地,發動優秀教師去漵浦支教,漵浦縣選派中國小校長、年輕老師來鄞州“取經”,培育“種子教師”。

“愛心搬運工”周秀芳將全國各地的愛心源源不斷匯聚到大山深處,點燃了大山的希望。

精準扶貧 用愛架起東西部扶貧協作之橋

貧困山區要真正脱貧,除了“輸血”,還要實現自我“造血”。

20__年起,周秀芳以愛心支教為支點,嘗試在勞動力轉移、產業扶貧等領域進行幫扶,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她牽線搭橋,將寧波市象山縣的“紅美人”柑橘樹苗引到漵浦試種,開展生產幫扶。與此同時,周秀芳將漵浦的農民帶出大山,在城裏找工作。截至目前,經周秀芳介紹到寧波企業打工的漵浦山區村民已有近百人。

周秀芳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周秀芳愛心驛站

在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中,周秀芳還在寧波市鄞州區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愛心工作室和愛心幫扶基金會,在吉林延邊設立周秀芳愛心驛站,通過項目對接,引導社會幫扶資源向那裏集聚。

經周秀芳多方協調,今年7月,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落户漵浦,並將研學、助教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剛剛過去的暑假,寧波有6批300多名學生到漵浦開展互動體驗式研學。這個研學基地預計明年可接待5000至10000名研學青少年(家庭)。

從“支教奶奶”到“愛心搬運工”,再到“扶貧領路人”,周秀芳的愛心之路一直在延續。年歲漸長,她步履越來越蹣跚,因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中耳炎,但這些都沒能打倒這位老人。

“只要我的膝蓋允許我走路,我就會一直走下去。”周秀芳堅定地説。

周秀芳與孩子們交流

周秀芳的事蹟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浙江日報》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感動了很多人。她曾榮登中央文明辦發佈的“中國好人榜”、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和“全國最美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在參加9月5日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時,周秀芳認真聆聽了代表們的發言。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獲得這份榮譽,是黨和政府對我的認可,是大家對我的信任,也更堅定了我扶貧助學前行的信心……我不是一個人,我的身後有很多的同行者,榮譽是屬於所有人的。今後我們會繼續走下去,助學幫困、精準扶貧,把更多的愛心搬運到貧困山區去。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王婭生命之路雖行至終點,但她的奉獻精神卻仍在延伸。

受到王婭捐獻遺體的感召,很多人也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這幾天,不少市民致電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詢問辦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流程、報名條件等相關事宜。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20xx年起,市紅十字會已連續8年在位於薊州區元寶山莊生命紀念公園的“奉獻”碑前舉行緬懷公祭活動。今年,“奉獻”碑將會鐫刻上一個新的名字——王婭。

王婭退休於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她的感人事蹟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熱烈的迴響。記者獲悉,公司將追授王婭“感動檢修”人物特別獎,並開展學習王婭精神的系列活動,以王婭事蹟為主題開設“道德講堂”,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開展“重走王婭捐資助學之路”活動,組織員工赴甘肅捐資助學,參與公益事業。

在王婭居住的西青區,王婭的事蹟將被創作成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西青區還將開展“學習王婭精神,傳承榜樣力量”基層巡展等活動,組織全區幹部羣眾參與愛心公益活動,傳播人間大愛。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在中國,我們常常會提倡德藝雙馨,中國對於品德是十分重視的,同時還究竟“忠”和“孝”。這也是楊振寧之前被一些根本不知情的人所詬病的地方,他們説楊振寧老了才知道回國養老,沒有對國家做出貢獻。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真的不是!

在1971年,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美國“禁止國家”的名單當中劃去了中國。於是,他立馬申請回國,成為了第一位訪華的學者。回國後,國家領導人接近了他,還和他談了很久很久。從那之後,幾乎每年他都要回國,並且成為了中國溝通的橋樑。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很多家庭還在温飽線上掙扎。而楊振寧呢?他拒絕了馬里蘭大學提供的高薪職位,把美國唯一的房產賣掉,捐給了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同時把清華大學給他的工資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後來清華大學給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權,而沒有要所有權。

除此之外,他從80年代起,就開始在中國旅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資金給各大高校建造頂級的實驗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華高等研究院現在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研究機構。

同時,他還為國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頂級的科研人才,比如:現在清華著名的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是由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建立,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頂級計算機人才。

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募集資金建立一流實驗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發起設立給科學家頒獎的各類組織,他50多年如一日地堅持着,同時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他還幫助清華建立起了凝聚態物理系,在研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科研的第一線,並發表了多項成果。

而另一件讓他進入公眾視野的事情就是反對對撞機,實際上,他在剛回國時,就被邀請去探討中國是否應該建立對撞機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當時參與會議的科學家中,只有楊振寧一直在反對建造對撞機。

他認為,當時中國很貧窮,能花錢建造的對撞機都是西方國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術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麼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這些錢去發展計算機、芯片半導體、生物、機械工程方面的領域。

楊振寧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貢獻,很難用一篇文章全部書寫完。20__年度的“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20__年9月22日,在清華大學,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年華誕,國家也特意為這位偉大科學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下午,老師放了專題片《感動中國》,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叢飛”。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當他自己還沒當父親的時候,他就用父親的眼神看着那麼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讓他心動讓他行動。叢飛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當他被病痛折磨的時候,他想得仍然是他的“孩子”,他託人將學費轉交給了失學兒童,當時的那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淚如雨下。

讓我感動的還有“魏青剛”。他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甚至還被別人戲稱為“打工的”。可是,他卻樸實,樸實得像一塊石頭。可能平時,我們不知道他,確實,他小得像大海里的一葉扁舟,沒人發現他,但就是那一瞬間,他讓所有人眼前一亮。在給魏青剛的頒獎詞上這樣寫着: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為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原自內心品質。從人羣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羣中去,他,是俠之大者。

我們之中有幾個能像魏青剛這樣捨己為人的人,甚至可以説沒有。魏青剛是平凡的,但他的舉動讓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記得在節目最後,主持人問他:“得了這個獎,你最希望什麼?”他説了一句很樸實的話:“希望大家能給我找得活幹!”在場的觀眾都笑了,可是,我卻覺得沒什麼可笑的,因為,他説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想説的話,能把自己想説的話説出來,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魏青剛叔叔,我佩服你!

看了這次專題片,我從邰麗華身上知道了做人要堅強,從洪戰輝身上學到了什麼是友善。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在中國人的心中,有一種拼搏叫中國女排,有一種情懷叫中國女排,有一種冠軍叫中國女排,這都源於有一種精神叫 “ 女排精神 ” 。今天在這種頑強拼搏、永不放棄 “ 女排精神 ” 的指引下,中國女排時隔 12 年後再奪奧運金牌。這是女排夢,也是中國夢 !

我們熱愛的是中國女排,是中國女排的精神,與最終勝負並無太大關係。如果單以實力來看,籃球和足球,無疑將成為中國球迷永遠的傷心地,但有多少人會只以成績論英雄 ? 我們只是希望球員能夠表現出應有的拼搏精神。而對於中國女排,人們自然要求 更高,因為她們取得過輝煌的成績,她們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 ; 只是在感受、發揚這種精神時,請先忘記勝負,因為精神首先是一種態度。

夢想是引導前進的目標,但奔向夢想的道路卻十分曲折,戰勝困難需要精神的力量,中國女排就是這樣成功的。站在冠軍的領獎台往回看女排的里約征程,我們就能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偉大。

小組賽 2 勝 3 負排名第四,讓中國女排面對很多質疑,但這並沒有打垮女排姑娘們,反而激發了她們放手一搏,敢於進攻的鬥志,這種 “ 鬥志 ” 是姑娘們的 “ 洪荒之力 ” ,是主教練郎平隨機應變的謀略,更是強大的 “ 女排精神 ” 。它讓中 國女排在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決賽中實現逆襲,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比賽之激烈,過程之曲折,結果之振奮,讓人看的心驚動魄、喜極而泣。她們的勝利真的是一分一分拼出來的,是一次次飛身一躍的撲救,是一次次高高跳起的重扣,更是一次次逆境之後的絕地反擊。

女排姑娘們絕不放棄任何希望,把握住每一個機會,每分必爭,這就是 “ 女排精神 ” 的再現,它讓中國女排打出最佳的競技狀態,所向披靡,這樣的中國女排,怎能不取勝 ?

的確,排球也是一項集體運動,只有所有隊員積極配合互補,才能獲得勝利。我們看到每得一分,大家都揮臂 慶祝,相互加油鼓勁 ; 每失一分,也在相互提醒,研究戰術。

在半決賽對陣荷蘭時,來到里約的 12 名隊員全部上場,每個人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有人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敢於拼搏,這是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在 “ 女排精神 ” 的指引下,這種力量勢不可擋。

帶領中國女排團結一致的人就是郎平 ! 歷史證明,郎平不僅是一名偉大的球員,更是一名傳奇的教練。

當球員她是 “ 鐵榔頭 ” 帶領中國女排實現五連冠 ; 當教練,她總是臨危受命,挽救低谷中的中國女排。這一次她也終於獲得金牌教練的稱號。

更重要的是,從隊員到教練,郎平是 “ 女 排精神 ” 最好的傳承者。

32 年前中國女排首次奪得奧運冠軍,女排精神 ” 給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注入強勁的動力 ;

12 年前中國女排再次奪取奧運冠軍, “ 女排精神 ” 得以傳承發揚,振奮了中國體育各項目不斷突破 ;

今天中國女排第三次獲得奧運冠軍, “ 女排精神 ” 再一次煥發出生機,在實現 “ 中國夢 ” 的道路上振奮人心,給予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頑強拼搏的動力。

“ 女排精神 ” 是女排夢,也是中國夢 ! 今天我們願意為女排奪冠刷屏 !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新年之際,本應是闔家歡樂,燈火闌珊的景象,然而,無聲地一槍卻從武漢打響,劃破了蒼穹,響徹了每一位中國人民心中——疫情來了!於是,無數逆行者奔赴前線,參與到這場與病毒做鬥爭的無聲地硝煙中去。

我們能看到,年已八旬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抗疫一線,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開始了與新冠病毒的抗爭。“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鍾老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武漢一定會渡過難關,不禁紅了眼眶。耄耋之年卻依舊把祖國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為後輩青年詮釋了使命與責任的真正意義。

我們能看到,一羣90後學着前輩的模樣,披上白衣戰袍,成為眾人口中的“英雄”而去救死扶傷。但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無數的白衣天使,汗水浸透他們的脊背,防護服在他們臉上勒出痕跡,他們只一笑而過,繼續投入戰鬥。他們堅韌不拔,無私奉獻,向後輩青年詮釋了奮鬥與擔當的真正意義。

我們能看到,各界人士對疫情的關注與支持。村支書的花式喊話,愛國華人華僑從國外不遠萬里運送口罩等物資,熱心志願者主動為醫院和警局提供幫助,一線記者對疫情的實時播報,韓紅等慈善基金會對各大醫院物資的調配捐贈……老百姓眾志成城,為後輩青年詮釋了愛國與團結的真正意義。

我們也能看到,全國乃至世界都齊心協力與疫情作鬥爭。科技實力的增強,也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堅實的後備力量。前輩後輩、國內國外的學者,每日沉於抗疫藥物的研究,即使一套又一套抗議方案接連推出,他們也絕不放鬆,誓與疫情鬥到底!他們用理性的科研精神,為攻破疫情保駕護航,為後輩青年詮釋了科研與從容的真正意義。

而00後的我們,即將步入社會,前輩們的諄諄教誨仍縈繞在耳畔。疫情給每個人的教育,讓每個人的信念又深了一分,讓每個人的魄力又重了一分,讓每個人對國家的自豪感又強了一分,讓每個人對自己奮鬥的方向又清晰了一分。我們相信天空的遼遠蔚藍,相信人間的大愛温暖,我們更相信,自己努力拼搏的明天!

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頂着無比巨大的壓力,培養出了無數驚才絕豔的學士。而抗疫的今天,青少年更應秉承先輩的教誨,將每一滴力量,每一絲信念,都化作朵朵浪花,匯入盛世的洪流;以堅韌的精神,將使命與責任賦予肩頭,將國家與人愛懷於胸中;把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通過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

正如《殺破狼》中所言:“倘若天下安樂,我等願漁樵耕讀,江湖浪跡;倘若盛世將傾,深淵在側,我輩將萬死以赴!”青年人應當如此,踏着疫情的災難步步成長。待到櫻花爛漫時,一腔熱血灑中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wrlpy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