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1篇)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1篇)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燕振昌,男,漢族,坡胡鎮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20__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燕振昌同志196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至去世前,曾歷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燕振昌同志在村黨組織的領導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昔日的貧窮村建成了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用一生的實際行動踐行着“三嚴三實”。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1篇)

要學習燕振昌同志恪守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動力之源。燕振昌同志始終把紮根基層的信念植入心靈深處,把永遠聽黨話、自覺跟黨走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早在青年時期,剛剛高中畢業的他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四改”工作中,繼之又主動請纓擔負起了生產隊隊長的重任,憑着踏實肯幹的態度和業績突出的表現,迅速贏得了廣大羣眾和上級黨組織的信任,短短三年就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隨後,雖然有數次脱產當國家幹部的機會,但都沒有動搖他在家鄉幹事創業的決心。

正是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對家鄉和人民羣眾的無比熱愛,燕振昌同志把全部精力傾注於水磨河村的發展和建設上,把火熱的青春和整個身心獻給家鄉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學習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樣,忠誠黨的事業,心繫基層、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

要學習燕振昌同志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追求。燕振昌同志常説凡事捂着蒙着遲早要出事,這是對“公職”的敬重;定期公佈、審計村裏的財務支出情況,這是對“權力”的敬畏;為自已規定的“五個不沾邊”(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源於他心底無私。學習燕振昌同志,就是要以燕振昌同志為鏡,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和利益觀,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浮華所誘,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羣眾的擁護和信任。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是一名老黨員,身後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防汛是我們每名黨員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談起為什麼要堅守在防汛一線,武漢船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一支部老黨員譚銀元老師説。“這是我不知多少次參加防汛搶險工作,以後有需要,我會繼續向組織申請加入防汛工作隊。我是黨員,關鍵時刻就該我先上,我有信心同大家一起做好防汛工作。”劉曉華擲地有聲地説。

7月初,馬克思主義學院一支部黨員響應學院號召,積極參與到漢江江堤(船院北至江漢鐵路橋段大堤)防汛值守工作中來。一支部黨員代表和其他來自各基層黨總支的黨員在責任堤段開展24小時值班值守,仔細觀察江水水位變化,一刻也不放鬆;值守人員每隔30分鐘定期巡查是否有滲水處、是否有潛在危險……面對當前繁重、緊張的工作態勢,即便是衣服被雨水、被汗水浸透了一次又一次,但胸前鮮紅的黨徽始終像一顆紅心,映照着黨員們赤誠的初心。

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連日來,湖北恩施全境遭暴雨襲擊,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境內多條河流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特別是7月17日恩施市遭遇特大暴雨,城區嚴重積水道路多處中斷,城內部分山體滑坡,車輛被淹、房屋灌水、市民出行困難。汛情就是命令,湖北民族大學黨員幹部聞訊而動、向險而行、衝鋒在前。在舞陽校區沿河的6、7、8棟逐户開展摸排和勸説工作,緊急轉移疏散被困羣眾50餘名。

18日,清江河水水位回落暴雨洪澇過後,留下了大量的淤泥、垃圾等雜物,給羣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學校黨員幹部積極響應動員,參與一線防汛救災工作的部署,拿起鐵鍬、掃帚,積極參與社區清淤工作。

面對來勢兇猛的汛情,有一羣人挺身而出,乘風破浪,傳遞愛和温暖,在洪水中築起了一道道衝不垮的堅強堡壘。他們讓我們堅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美。但勞動又是艱苦的、辛勞的。

同學們,你們知道在世界不斷的變化中,是什麼推動的嗎?或許有些人不太清楚吧?

人類的一切都來源於自然,但自然中的東西也不是現成的。這時我們就要靠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勞動了。而“勞動”這個詞就是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而這種活動最需要體力的支持。簡而言之,勞動是很艱苦的、辛勞的,因此人們常説“勞動最光榮”

大家知道“五一勞動節”為什麼要放假嗎?當然,這是有一段淵源的歷史故事的!

相傳地主時期,農民受地主壓迫,一天勞動量長達22~24小時,農民長期如此,一個接一個的倒下,農民們終於受不住了,開始抗議,抗議持續了一段時間,地主感到了一些恐慌,就派人鎮壓。可越是這樣,農民們的響應就越是激烈,最後,終於推翻了黑暗的地主專制的社會。農民們都恢復了自由,有了自己的田地,為自己勞動着。為了紀念這一天,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假日,在這一天裏,人們可以好好休息、放鬆。“五一勞動節”就是這樣來的。

而我們今天的勞動節就變成了一個小長假,人們可以一家人出門旅遊。

如今的勞動十分輕鬆,不會受無止境的強迫。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今社會美好的來之不易!讓我們新一代用一磚一瓦再創“美麗商丘”。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張連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摯堅守者、“兩山論”的生動踐行者、革命傳統的模範傳承者。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為黨的事業拼搏不息、奮鬥不止;他少小離家、落葉歸根,與人民休慼與共、與百姓心手相牽,堅持奮鬥在綠化荒山、防風固沙的“新戰場”;他退休後脱下軍裝換農裝,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始終保持艱苦樸素作風,模範傳承黨的優良傳統,為廣大黨員領導幹部作出了光輝榜樣。

為宣傳褒揚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張連印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和部隊官兵,向黨的英雄模範人物學習,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奮進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的奮鬥征程上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張連印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張連印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和河北省委、山西省委有關負責同志以及部分幹部羣眾、部隊官兵和青年學生代表參加了發佈儀式。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在抗擊疫情的前線,面對重症患者的性命相托,白衣戰士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把生的希望帶給患者。在社區防控一線,基層民警衝鋒在前,無私無畏,盡職盡責守護人民。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帶領着150多名醫護人員已經連續作戰了1個多月。今年53歲的彭志勇黨齡超過30年,這也是他繼非典和禽流感之後,第三次主動站在防疫的最前線。

ICU的病人們需要單獨制定治療方案,每個方案彭志勇都全程參與。這位從黃岡市轉來的老年重症患者由於一直髮熱,血氧飽和度不斷下降,經過氣管插管等搶救都無明顯好轉,呼吸逐漸困難。會診後,彭志勇果斷為其啟用人工心肺治療,最終患者平穩度過觀察期,轉出ICU。

從1月6日開始,ICU的150多名醫護人員全員上崗。35歲的醫生項輝援藏回來後沒有休息就直接請命參戰。ICU的患者病情瞬息萬變,項輝和同事們每天有8個小時盯在隔離病房,密切關注每一個體徵變化,及時評估治療效果,動態調整治療方案。

在社區防控一線,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基層民警也衝鋒在前,無私無畏。59歲的趙勇是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大智街派出所的民警,今年9月份就要退休了。疫情當前,他主動請纓,和年輕民警站在了社區防控第一線。趙勇在社區負責隔離點的值守,已經連續加班多日,常常在夜裏幫助轉運疑似患者。病毒面前,他沒有退後一步。20多天他沒有回過家,家裏的老父親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剛剛出院,他也一直沒騰出時間去看望。

趙勇的父親、87歲的趙潤庚是一名老軍醫,他知道疫情的兇險,更清楚兒子工作不能分心,在醫院的病房裏他給兒子寫下了這封親筆信。

71年前,年僅16歲的趙潤庚就是這樣衝鋒在前的。1949年,他隨部隊參加瞭解放大西北的戰鬥。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他曾經一晚上從戰場上轉運了20多名傷員。作為一名老白衣戰士,他至今在家裏仍習慣戴着醫護人員的白帽,也在時刻關注着當下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他們鼓勁加油。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艱難時刻,鍾南山院士、無數醫務人員、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紛紛走到前台,直面病毒、主動請戰、一線戰鬥……中華兒女多奇志。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澆鑄起了一道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銅牆鐵壁。他們是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值得點贊,值得仰視。

仰視這道“風景線”,我們看到了充滿大愛、閃耀希望的光芒。當湖北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後,84歲高齡、經歷過SARS的鐘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在了台前;15名醫務人員拯救病人,不顧個人安危,最終感染上了病毒;1名長時間辛勤工作後的醫務人員,摘下口罩時,滿臉都是創傷;全國無數醫務工作者主動請戰,支援武漢抗擊病毒一線……都説“大愛無疆”。這些行動無一不彰顯大愛,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源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欣慰地看到,出院人數在日見增多,隔離效果在逐漸顯現,治療措施在日漸精進……形成一幅動人的戰鬥畫卷,成為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仰視他們,就好像看到了人間大愛的廣闊、生命不息的希望。

仰視這道“風景線”,我們看到了充滿忠誠、閃耀擔當的光芒。在後防線上,各級黨員幹部放棄節假日,積極行動起來,開展宣傳引導,做好防護隔離,搞好檢查消毒,抓好後勤保障,哪裏有危險就挺在前面,哪裏有困難就衝在前面,各項工作紮實有序有力進行;縱使不能站到一線的老黨員老同志,也“哪怕轉發一條信息,讓大家不串門、勤洗手、多消毒,儘自己一份力。”公安部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等違法犯罪行為;醫療部門走到交通路口、汽車站點,進行消毒、檢測體温……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無數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不忘初心、踐行使命,處處彰顯忠誠品格、擔當作為的風範,成為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仰視他們,一切困難都不叫不困難,一切危險也都能迎刃而解,戰勝困難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仰視這道“風景線”,我們看到了充滿拼搏、閃耀智慧的光芒。與病毒抗爭,就是與時間賽跑。西北某省疾控中心病原實驗室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拿到標本後,實驗室能在一天內篩查出是否為已知或常見病毒;而20__年爆發的SARS疫情,科學家用5個多月的時間才最終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20__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從首個病例發病到分理出病毒病確診,用了1個多月。從隔離到檢測、從檢測到治療,無數人不捨晝夜、不顧安危,硬是做出了驕人業績。我們欣慰地看到,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最快只要2小時;抗病毒治療、抗菌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凝聚心情和汗水的各種治療方案紛紛登場;上海傳來好消息,新型冠狀mRNA疫苗研發正式立項,預計40天內完成大規模生產製備……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抗爭、拼搏,就是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仰視他們,就像仰視一種生命的哲學,就像看到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時代楷模盧永根,他一生極簡節約,樸實無華,居住的房子裏都是老舊的物品;他有獨到的眼光,曾破格提升華農八大金剛,打破了論資排輩的風氣,極大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他熱愛祖國,不僅把青春獻給了國家,離開了還把自己僅有的一切都留給了國家熱愛祖國。在祖國危難的時候,身在異國他鄉的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他説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盧院士就是這麼地無私奉獻,愛黨愛國,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學習的榜樣!

看《時代楷模》,讓我看到了平凡的盧永根院士所做的不凡,讓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在夢想中追求激情,在温暖他人犧牲自己中,獲得滿足。

在裏面,我看到了盧永根院士的無私。他卧病在牀,卻把自己的8八百多萬元錢全部捐出,那是他與妻子一生中的全部積蓄,而自己卻不假思索地全部貢獻給社會,自己卻生活簡樸,自己與妻子還準備在死後遺體捐獻,這是他的最後一次對社會的貢獻,而在他不斷奉獻的過程中,我更能感受到一種大無畏的精神,足以撼動我們每個人的心。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首先要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農民們應該種什麼?

發展產業並非易事。前些年,瀾滄縣曾大規模推廣種植核桃樹,竹塘鄉就種了7000畝。不料,核桃樹長得挺好,但是掛果很少。

有企業找上門來,想種花椒。朱有勇左思右想,把企業勸退了,“中國花椒產地這麼多,這裏種有什麼特別的優勢?”

“既要用好我們的科技成果,也要和這裏的自然資源結合。”朱有勇抓住這條主線,通過對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科學分析,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裏具備發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優越條件。

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種,第二年三四月份收穫。“這個時候能產新鮮土豆的地方很少,瀾滄縣可以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新鮮土豆產地之一,收購價格也比較高。”雲南農業大學教師黃惠川開始向村民作介紹。

“一畝地,一百天,一萬元。”專家們掰着指頭給村民算賬,村民將信將疑。

20__年冬天,扶貧隊員找上村民劉金寶,動員他種冬季土豆。劉金寶嘴上答應,結果第二天就去地裏撒了油菜種子。

朱有勇只好找到村組幹部,一起在蒿枝壩組的100畝地裏,搞起了示範種植。

20__年春天,示範基地迎來豐收。通過測產,最高畝產4.7噸,平均畝產3.3噸。按照每公斤3元的收購價,平均每畝土豆收益近萬元。

消息傳到劉金寶耳朵裏,他決定拿出2畝地種土豆試試。再一年開春,他家地裏長出了全村的“土豆王”,一顆足足重5斤。

到了20__年冬天,沒等扶貧隊員上門,劉金寶把自家10畝地全部種上了土豆。

這一年,瀾滄縣冬季土豆已推廣種植3200多畝。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朱有勇

四十年前有一位青年走進雲南農業大學開始了學農為農之路,四十年後有一位院士在瀾滄縣竹塘鄉雲山村蒿枝壩帶領老鄉走上了富農惠農之路。他就是我國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名譽校長、朱有勇教授。6月15日,朱院士的先進事蹟先後在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和新聞聯播播出。一時之間,他的先進事蹟從雲嶺大地傳遍了大江南北,在雲南農大師生中也引起強烈反響, 激發了農大學子獻身農業、服務三農的雄心壯志。

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後到雲南農大植保專業學習,1982年獲學士學位留校工作至今。他開創性地從栽培角度探索了利用生物多樣性時空優化配置控制病害的新途徑,標誌性研究結果在《Nature》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將生物多樣性原理與植物病害防治理論相結合,拓展了植物病理學研究領域,對解決現代農業生產中作物病害流行及農藥過量使用等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幾十年堅持信念、學農愛農、潛心研究,開拓創新,把論文寫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成為老鄉們最喜愛的“農民教授”。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感受了十位同志的事蹟後,我被這些事蹟感動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國税有這樣的幹部、勞模由衷感到驕傲,但對於以後來説,最重要的還是行動,決不能説報告完了事情就結束了,我們要更好地弘揚國税勞模精神、讓勞模精神落地生根、盛久不衰。

第一,要無私奉獻,不要斤斤計較。無私奉獻和忘我勞動是多少年來勞模們最重要的品質,我就是要學習這種精神。無私奉獻是感情上的自願,是用任何物質也不可以衡量的一種力量,是我寶貴的精神財富,無私奉獻和無勞而獲針鋒相對,我必須鄙棄後者。

第二,要勇擔責任,不要扯皮推諉。責任對應着意義,沒有責任就沒有意義。勇擔責任是勞模精神的重要發光點。一個人要是對任何人任何事沒有責任,那他就活得沒意義,責任越大,意義就越大。我必須勇擔責任,認真踐行中央精神,能有作為、活得有意義,反之就是逃避責任、不敢擔當、混吃混合、庸庸碌碌,到頭來追悔莫及。

第三,要不斷的通過學習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技能,不斷地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使自己在組合素質能力上早日趕上前輩。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超越,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儘快成長為愛崗敬業、技能精湛、視野開闊的有用之才!

勞模精神代表着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國税勞模精神代表着國税人光輝的道德風尚。我為國税有這樣的勞模感到高興,學習勞模,就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服務納税人的專業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鬥、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勇於創新、不斷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於奉獻、樂於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科學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國税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絢爛,成功如燈火般輝煌;也許,只能是這樣,攀援卻不能登頂,奔流卻掀不起波浪。然而,我執着地信仰着我的事業,像綠葉信仰奉獻,像雄鷹信仰藍天。我忠誠於我的事業,像蠟燭忠誠於燃燒,像山石忠誠於屹立。為了國税人的榮耀,我們拼搏;為了國税人的信仰,我們奉獻。為人民服務不是口號,不是標語;為人民服務是敬畏,更是真誠。前輩的精神,是我們心中大的力量;模範的光芒,已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國税的希望,從此放在我們堅實的肩膀。歷史的長卷徐徐展開,那濃墨重彩,絢麗奪目的篇章啟示我們:

如果,迷失了方向,向人民看齊;

如果,找不到出路,為人民服務。

因為,我們與人民血脈相連!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防疫,就是戰役。

新冠肺炎是一個我們不知道底細的敵人。在這場戰“疫”中,從事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的疾控人,就是前沿陣地上的“偵察兵”,他們必須儘快摸清敵情,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情報。

2月7日晚21:04,山東東營市疫情處置辦公室疫情防治組接到東營勝利機場情況通報:1月22日HU7640武漢—三亞航班一名旅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該航班始發站為東營勝利機場,東營—三亞航班旅客49人與該旅客同機航班到達,請予以核查。

接到通報後,市疫情處置辦公室疫情防治組立即將有關情況報告綜合協調組和有關領導。反饋名單僅有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市疫情處置辦公室立即啟動聯動機制,由市公安局通過大數據查找49名旅客住址及聯繫方式。

2月7日21:40,市疾控中心迅速做好應急準備。市及東營區、墾利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疾控機構集結32人,組建了4支流行病學調查隊伍。

2月8日00:28分,市疾控中心接到了市公安局協查的旅客反饋信息,立即分析旅客具體信息,將涉及人員名單按居住地傳達到各相關縣區,各縣區疾控機構立刻連夜進行調查。

因為涉及人員眾多,身份信息需要一一核實,加上已經是凌晨,調查核實難度較大,中間發現旅客地址信息不實的,還要反覆對接公安部門,確保一個不漏全覆蓋。

與時間賽跑。

2月8日12:15,流調組完成全部49名密切接觸者的信息核查工作,除2人未回東營外,其餘47人均完成流行病學調查。

2月8日15:50,47名密切接觸者全部完成核酸檢測採樣,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爭分奪秒,立刻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2月8日21:30,47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全部完成,均為新型冠狀病毒陰性。

從2月7日21:40,到2月8日21:30,一天,24小時,疾控人爭分奪秒、晝夜奮戰,全面完成47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調查和核酸檢測工作,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現了應檢盡檢,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早上,我在單位的會議室通過遠程教育接收終端學習了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被藍雲同志的境界、情操深深地感動了。43歲的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叢村村醫藍雲,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堅持帶病行醫,而且送妻子到衞校學醫,為羣眾看病。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黨的隊伍裏有着這樣一個為國家為人們堅貞不移無私貢獻的優秀農民醫生,村醫藍雲心繫羣眾,大局意識極強,即使身患絕症後仍以頑強的毅力穿行在大化的村屯之間,孜孜不倦的救治病人。

他為了幫助山裏貧困百姓看病,四處奔走、日月兼行,積勞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僅僅是牢騷抱怨、推脱逃避,往往無濟於事,難有收效。藍雲同志的諸多事蹟都告訴我們,要履行好職責,就必須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耐心。而這正是我們基層幹部必需的品德要求。

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着許許多多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學習他這種對待事業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此刻,能與你並肩作戰,就是我最大的幸福。”2月9日下午,正趕往__村採訪的__,被__這條微信給深深暖到了。她堅信,經歷戰“疫”的愛情更堅定。

__與__,這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90”後情侶,他們以並肩作戰的方式,滋養並昇華着他倆的愛情。

收集各村組防疫的好做法與好故事,前往鄉村採訪拍照,晚上再連夜加班趕稿、發稿。這就是__縣__鎮黨建辦專幹__連日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每天她的電話總會是最繁忙的,只要村組有線索,她總會第一時間馬不停蹄地往現場趕。《黨員防疫突擊隊,守護人民羣眾的尖刀》《這位“空中戰士”疫情中屢立“戰功”》等一篇篇來自鄉村一線最鮮活的防疫故事,源源不斷地從__的筆頭流出,在整個小鎮傳遞着一個個有温度的戰“疫”故事。

__,__縣__鎮紀委副書記,負責全鎮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工作。幾天下來,他幾乎跑遍了__所有的大藥店,他已經記不清兩週來,往返縣城及__有多少趟了。為保障口罩、酒精等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供應,從採購發放物資、轉運發放宣傳資料等工作“一條龍”。經他手採購發放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方便麪、木炭等物資,只有那本密密麻麻的記錄本最清楚。

2月7日上午8點,在__鎮廣播室,__、__兩位年輕人正在錄製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通告。這是他們奮戰防疫一線12天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並肩作戰。連日的奮戰,讓這對近在咫尺的戀人,見面的時間屈指可數。這次僅有的合作,讓他倆甘之如飴。原來,這次合作正好趕上了他們相戀兩週年的紀念日,這場戰鬥賦予了他們的愛情不一樣的色彩與意義。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一刻,我彷彿見到了詩人舒婷筆下的那棵“橡樹”與那株“木棉”,讓我們向這對“90”後幹部的愛情致敬!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譚文婷

作為護士,我深信,豐碑無語,行勝於言

譚文婷所在的血液腫瘤科,住着一羣特殊的孩子。她們身患惡性腫瘤,卻堅強而樂觀!譚文婷在血液腫瘤科一干就是十幾年。她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個專業,愛並心疼着這一羣可愛的孩子。現在,她是這個科的護士長。每當有新確診的患兒,她都會親自與家長談心,組織康復家長為新發病患者介紹自己的治療經歷及護理孩子的經驗,從而建立家長及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她常對家長説: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堅強,作為家長,一定不可以輕言放棄。她還經常向家長們強調,不但要治療好孩子身體上的病,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鼓勵孩子像同齡孩子一樣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逢年過節,她都會組織護士們帶領小朋友一起慶祝節日,豐富孩子們在醫院裏的業餘生活。家長們只要提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

譚文婷説:血液科就像是我的家,這裏的同事和孩子都是我的親人。血液科的孩子們不需要被同情,她們甚至比其他任何孩子都要更加閃亮,因為她們經歷的更多。以後的日子,我將一如既往,在血液科的每一天都不遺餘力的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守護好這些小天使們,同血液科以及血液科的孩子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8月12日,由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主辦、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承辦的尹磊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青海會議中心舉行。副省長王黎明出席並講話。

尹磊同志生前是西部礦業西藏玉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20xx年6月18日,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不幸因公殉職。工作30年來,尹磊紮根高原堅守礦山忘我工作,從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到海拔4000米的藏東高原,從中國最大的單體鉛鋅礦到亞洲最大的單體銅礦,尹磊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精神的壯歌,用生命詮釋了青海精神高地的內涵。

報告團成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回顧了尹磊同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完整地展現了30年來堅守礦山單位的事業發展軌跡和閃光的人生歷程,再現了一名優秀黨員領導幹部、一名優秀紀檢幹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情景。近兩個小時的報告中,報告人幾度哽咽,台下幹部羣眾潸然淚下。

在聆聽了尹磊報告團成員的深情講述後,王黎明説,尹磊同志是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紀檢監察幹部的時代楷模,也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先進典型,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為國有企業全體黨員幹部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

王黎明強調,學習宣傳尹磊同志先進事蹟,要學精神,悟精髓,不斷把向尹磊同志學習活動引向深入;要立足學,着眼做,不斷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引向深入;要抓根本,揚優勢,不斷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引向深入;要抓改革,謀發展,不斷把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紀委辦公廳以及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會等部門的領導參加報告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領導班子成員及黨員幹部,省屬出資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和二級公司主要負責同志、黨員職工代表及尹磊同志的家屬、生前好友等千餘人聆聽了報告會。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朱有勇同志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可以選擇在科研院所工作,但是他卻主動投身到脱貧攻堅中來,用科技為脱貧攻堅“助力”,幫助更多的困難羣眾迅速的走出貧困。他堅守共產黨人的奮鬥底色,手把手地教當地村民種地,不怕苦和累,全身心的投入到脱貧事業上,他長期駐紮在脱貧一線,只要是羣眾需要的技術和指導,他都是一一作答,通過幾年的努力,每畝地收入可達到近萬元,讓當地的羣眾順利實現了脱貧,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更是脱貧戰場上的“衝鋒者”,面對困難,他百折不撓、屢次在田間地頭開展科研工作,就是想找到貧困地區最適合種植的植物,幾年裏,他幾乎沒有休息過,都是同羣眾一起,勤於耕種。他是羣眾心目中的“農民院士”,更是他們心中最值得信賴的人。朱有勇同志用科技改變了貧瘠的山村,甘於奉獻、忠誠為民,用實際行動點亮初心,踐行使命,為脱貧事業奉獻自己的畢生所學,堅持因地制宜、精準開方,是名副其實的“時代楷模”。

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服務人民,這是他的真實寫照。朱有勇同志致力於深度貧困地區的脱貧,他深知科技的力量是強大的,只要找準病症,就能實現有效的增收。他用科技改了困難羣眾的生活,他被羣眾親切的譽為“教書匠”,羣眾對朱有勇同志心懷感激,他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的榜樣,我們要堅定的向朱有勇同志學習,成為移民有擔當、有膽識、有作為的共產黨員,為脱貧事業注入活力源泉。

朱有勇同志雖然已經65歲了,本可以頤養天年,但是他卻放心不下在水深火熱中的困難羣眾,他堅持免費給老百姓使用種植技術,也把自己獲得的科學獎學金捐獻,只為讓困難羣眾或者更多的技術,他用科技為脱貧“助力”,他的大愛必將激勵更多的脱貧攻堅幹部在一線埋頭苦幹,讓脱貧成效經得起考驗。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黃大發,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羣山村裏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脱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學習體會如下:

一是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他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二是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

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三是學習黃大發聯繫羣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着、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作為一個黨員,雖然黃大發“大字不識幾個”,但時刻記着“先進模範帶頭作用、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是鑑別幹部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好乾部”與“壞幹部”的“分界線”。

黨員幹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黃大發為鏡子,在思想認識、精神境界、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進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黨員幹部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政治修養;實踐黨的宗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的本色,加強作風修養。這些內容和要求,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是我們做好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和指南。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着執着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曾幾何時,工匠是一箇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圖景定下底色。隨着農耕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後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着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户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麼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們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

企業不能盲目學習和引進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具體做法。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兩個字。在日本人的概念裏,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又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

農業生產:工匠精神是工業經濟時代的一種產物,它是一種精緻化生產的要求,它對農業生產同樣適用。從農業生產來講,實際上就是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從種植開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保證安全,還有就是它的品質和質量,這裏也需要工匠精神。[6]

工匠精神企業發展: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説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麼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家層面,可以認為是企業家精神。具體而言,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企業家通過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全面創新,從創新中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在獲得創新紅利之後,繼續投入、促進創新,形成良性循環。第二,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動力。有了敬業精神,企業家才會有將全身心投入到企業中的不竭動力,才能夠把創新當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產品、企業擁有競爭力。第三,執著是企業家精神的底色。在經濟處於低谷時,其他人也許選擇退出,唯有企業家不會退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湧現出大批有膽有識、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但也有一些企業家缺乏企業家精神……可以説,企業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經濟發展的隱憂所在。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當我們走在上班的路上,享受着陽光賜予的温暖;當我們手拉孩子,攜着愛人林間漫步;當我們陪伴父母,報答養育之恩之時。這些對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及李夏的家人來説已經永遠的定格在了搶險救災的路上,李夏的年輕生命,和他未完待續的事業一起,也永遠留在了這個夏天。從此我們黨失去了一個好乾部,孩子失去了寵愛她的爸爸、妻子失去了丈夫、年邁的父母失去了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扼腕而歎。

在他幫扶的貧困户眼中,李夏是一個好乾部,總是像家人看望他們,帶着他們脱貧;在同事眼中,他認真負責,有天然的人民情懷;在家人眼中,他是一個説到做到,重承諾的人,但這一次,關於妻子的生日,關於女兒電話手錶辦卡,恐怕他將永遠無法兑現承諾了......

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更因短暫而無價。年僅33歲的李夏,沒有虛度此生,在羣眾危難時刻毫不退縮、不怕犧牲,用短暫且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新時代紀檢監察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樹立起共產黨員的標杆,以生命之軀揚起了鮮紅的黨旗。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有一種責任叫擔當,有一種情懷叫堅守。“在路上”是李夏的微信暱稱,“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或許,他一直都為羣眾、為家人忙碌奮鬥在路上。李夏同志告訴我們工作總要有人幹,條件再艱苦,彎下腰去適應;工作再困難,迎上前去拼搏。

李夏同志與我是同齡人,同一年的公務員,孩子也同齡,但他身處基層一線,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工作任務,都比我要惡劣得多、繁重得多。李夏同志不懼艱險、奮勇向前,展現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這給剛踏上紀檢監察工作崗位的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帶來的是無限的動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紀檢監察幹部,我要主動向李夏同志對標看齊,時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發展好、維護好羣眾利益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通過學習39中學以顧曉敏為代表三名教師為輔導腦癱兒翟俊林的先進事蹟。我聽後深愛感動,深深體會到他們的事蹟平凡又偉大,感人的事蹟催人淚下,他的事蹟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深思。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學習。

39中學接受了這樣的一位特殊學業,他們在校領導的帶領下信守誠諾,不拋棄不放棄,尋找最佳的教育途徑圓一個腦癱兒求學的夢想把知識送到家中。讓他在家讀完了三個國中課程。以顧老師為代表的三名教師三年中始終堅持為翟俊林上課,不管天氣多麼惡劣還是身體有多麼不舒服從未忱誤一節課。特別是在支家給他上課的途中一位老師遭遇車禍在住院期間心裏還在惦記為翟俊林上課的事,後來又換了一名教師頂替,就這樣出色地完成了學校領導交給的神聖使命。使一個腦癱者完成國中三年的學業了。

她們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苟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於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後工作中首先應該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事業,甘為人梯的崇尚境界。學習她們以德立教,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紮紮實實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每一個學生。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朱有勇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選擇投身新戰場——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20__年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41%。這一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誰來牽頭挑起重擔呢?時年60歲的朱有勇主動請纓:“我年輕,我來幹!”

説幹就幹,朱有勇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在了瀾滄縣竹塘鄉雲山村蒿枝壩組,帶領團隊一竿子插到底,在這個寨子紮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導種冬季土豆,農民剛開始不積極,他跟村組幹部搞起了示範種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車子陷進了泥坑,他第一個下去推車,任憑泥巴濺了一身;尋找水源時,他拄着枴杖穿行在雨後濕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駐村扶貧,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戰服”。他要求參加院士指導班的學員都要穿上迷彩服,因為這樣可以一掃長期貧困滋生的萎靡氣息,激發起奮鬥的姿態來。

種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種出藥企搶着買的“有機三七”,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把“冬閒田”變“致富田”,老百姓的評價,就是朱有勇脱貧戰線上的口碑。

一句承諾,映照一位共產黨人的一輩子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箇舊市一個農村家庭。

他經歷過艱難困苦的年代,對貧窮和飢餓的記憶刻骨銘心。“農民種地很辛苦,但再怎麼拼命幹活,種的糧食仍吃不飽。”他甚至做夢,一個玉米稈上結出五六個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結西紅柿、下面長土豆,這樣大家就能吃飽了。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__年,__從學校分配到__郵電系統工作,從此便與通信事業結下了一生情緣。憶往昔崢嶸歲月,__從基層做起,作過報務員、機務員、業務員、中層管理人員,一步一個腳印,在黨和人民的培養下,逐步成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__年電移分營,__擔任__移動公分司副經理,崗位發生了變化,但她依然保持着一顆樸實而拼博的心靈,因為__深知移動通信是個新型行業,擺在__和她的團隊面前的是底子薄、基礎差,百廢待興的局面,要不辜負企業和全縣人民的期望,縮小__城鄉數鴻溝,幫助廣大農民朋友信息致富,任重而道遠。就這樣,__抱着對移動事業的熱愛、擔着造福於民的重責、懷着大展鴻圖的壯志,帶領__移動一幫人,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完善網絡覆蓋,持續深化精細管理,着力保持企業穩步發展,網絡規模、客户規模,由小變大,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跨越。轉瞬已是十多年光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今,__移動已擠身全省十強,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獲得全國“溝通100”百佳營業廳、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衞生單位、省級模範職工之家、省級巾幗文明示範崗、市級消費者信得過單位、銀行員工先進事蹟、縣級目標管理紅旗單位等榮譽,得到了上級公司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而__也被上級公司聘任為__移動的經理。先後任__縣婦聯執委、__市第四屆、第五屆婦女代表大會代表、__市第四屆政協委員並榮獲__市優秀政協委員、__市第五屆人大代表、__市抗冰救災先進個人、市優秀共產黨員、__縣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__的生命因鋭意奮鬥而不虛此生,事業因獻身移動而大放異彩。

作為__移動的帶頭人,改變__農村通信落後面貌,加大__的網絡建設力度,完善全縣的網絡信號覆蓋,為企業的業務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經濟發展鋪路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曾記得,99年7月電信與移動拆分獨立運營,那時的移動是何等的狀況:一無獨立的院落住所,二無完善的網絡設施,人員力量也相對薄弱,全縣基站總數不足二十餘個,信號覆蓋率僅。20%左右。真正用得上手機的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人,而大部分人對移動手機的渴求只能是望洋興歎,讓所有夢想持有手機的人能真正用得上手機,讓移動的信號傳遍__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這是我當時最大的願望。正因為如此,為了早日改變__落後的通信狀況,__不辭辛勞,不怕困難,在全市建設計劃偏緊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的爭取到了上級公司的政策和項目,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引進幾百套設備和幾億元資金,用於__的通信建設,完成龐大的通信網絡的構建。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__的網絡規模居全市第一,__移動基站總數已達227個,全縣信號覆蓋率達98%以上,客户規模位居全省十強,有力地推進了__的信息化建設,__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足跡,在四千四百多平方的土地上撒下了__和同事們辛勤的汗水,移動信號的覆蓋範圍從最南邊海拔1000多米的烏雲界到最北邊熱市的白鶴山林場,西安鎮的觀音尖、牛車河的瓦兒崗、龍潭的梨樹埡等一些偏遠山區均實現了信號的連續覆蓋,特別是風景區和重要防洪地帶給予信號的加強。為集團單位解決了一些信息化問題,為農民羣眾發家致富奔小康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滿足了農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地區移動業務的發展。

記得__年初的一場突如其來的五十年未遇的特大暴風雪襲捲了南方大地,電力中斷,道路封堵,__縣15個移動通信基站因冰雪而中斷服務、70多根光纜杆路因積雪過多而倒塌、20多個基站的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面對__移動成立以來最為嚴峻的通信保障考驗,__在上級公司和__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了這場抗冰保通信的戰鬥中去,帶領__移動一幫人冒着嚴寒和生命危險,頂着風雪,克服了交通癱瘓,電力中斷等困難,日以繼夜,爭分奪秒地展開通信恢復工作。大年三十那天,海拔700多米高的董家灣基站成為了全縣最後一個因電力中斷而停止運轉的基站,董家灣基站地勢險惡,沿着一條羊腸小道,平日裏上去都要大費周折,何況是在冰雪封凍了一個多月的情況下,條件之惡劣可想而知,為了使山區的客户在最需要與遠方親人聯繫時候,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就在大年三十的早上,__和同事們在家家燃放鞭炮聲的時候,趟上了前往董家灣的征程。冰雪覆蓋下的董家灣積雪達一米多深,平日裏的那條羊腸小道早已不見蹤影,__和同事們拿着鐵棍、抬着油機在凜冽的寒風中緩緩地向山頂爬去。二個多小時過去了,當我們登上山頂時,腳已凍的麻木,全身都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層,可顧不得休息,就馬上投入到基站設備檢修恢復作中去,當轟鳴的馬達聲響起時,__和同事們站在白雪皚皚的高山上,望着山下喜慶的大地,心中湧現出一種特別神聖的感覺,好想永遠就這樣站着,和身後的鐵塔一樣,默默守護着這片寧靜的土地.

勇擔社會責任以企濟民盡其所能全力回報社會。

__在專注於通信建設的同時,時刻未忘勇擔社會責任,以企濟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其所能的回報社會。__年,在縣委宣傳部的具體指導和協助下,__移動公司為全縣近百個單位、居委會、13個鄉鎮及300多個行政村興建了422個宣傳閲報欄,為黨的政策方針及時傳播到千家萬户疏通了渠道,有效緩解了農村偏遠地區信息不靈、通達不暢、宣貫不力的問題;積極響應國家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號召,為豐富廣大。農民朋友的業餘生活,加強農村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力度,__移動公司在省、市公司的統一部署下,在__到__年連續二年的時間裏,與電影公司合作並全額贊助了電影下鄉活動,在全縣近40個鄉鎮循環播放電影100多場,場場爆滿,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和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大力援助點村,促進新農村建設。自__年開始,公司先後援助了牯牛山鄉的蒼灣村、雙溪口鄉的大公村、牛車河鄉真龍橋村、太平橋鄉的譚家鋪村四個點村。__對點村的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帶領黨支部成員到點村指導黨建工作和新農村建設,親自制訂規劃,在單位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拔出了十萬多元支援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修公路,建產業基地;大力宣傳點村黨建工作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為點村製作了專門的宣傳欄,__電視台、__電視台、《__日報》和縣新農村建設簡報多次報道了點村情況,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她是__人民的女兒,是__的員工,她深愛着這片土地,深愛着移動事業,會為移動通信更美的明天而更加努力!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1998年夏天,周維忠到村民唐永富家中催繳拖欠電費。當他見到唐家屋頂看得到天、地上長滿青苔的破敗景象,進而瞭解到唐永富患有眼疾,老母親雙目失明,老婆和兒子都是智障患者,家裏唯一正常的女兒離家出走的窘境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聯想到自己靠吃“百家飯”長大,能當上村電工也是全村人推薦的結果,不禁對唐家人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默默為他們繳清了所有拖欠電費。

從此,他把唐家人當親人照應,12歲的唐久亮,連1到10都數不全,甚至常常到垃圾堆裏翻東西吃。周維忠帶他去理髮、洗澡、買衣服,還經常帶回家吃飯。每到春節,都要給他買一身新衣服、新鞋子。周維忠對他的寵溺,彷彿就是對自家孩子。不僅如此,周維忠還叮囑村裏的商店,只要唐家來買吃的、用的,全都記在他的賬上。周維忠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他們,出錢幫助唐家修繕危房,添置傢俱,同時,還四處託人打聽唐家女兒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家女兒在瞭解到家裏條件改善後,終於回家了。看到唐家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生活有了奔頭,日子一點一點好轉起來,周維忠倍感欣慰。

有了周維忠的多年呵護,奇蹟發生了。20__年正月,厚厚的一場大雪埋住了周維忠上班的路。沒想到唐久亮早早就等在了村頭,他執着地走在周維忠前面,用雙腳蹚開一條路,讓周維忠去上班。周維忠一邊落淚一邊勸他回去,他卻倔強地不肯回頭,倆人就在這大雪紛飛的清晨整整走了十多裏。

從唐永富一家開始,周維忠陸續又幫扶了村裏15户孤困家庭,為他們買米買肉、尋醫問藥、修繕房屋、辦酒祝壽,送去關愛和慰藉。23年來,光是為幫扶對象墊付電費,累計就超過了12萬元。20__年“七一”前夕,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親赴現場慰問周維忠,稱讚他真正在基層贏得了口碑,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形象,是全省為民辦實事的楷模。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4

從醫34年的張定宇是從一名普通醫生起步,先後擔任武漢市四醫院副院長,武漢血液中心主任,6年前來到金銀潭醫院出任院長。

面對國家召喚,張定宇使命必達。他曾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20__年除夕,作為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出現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20__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1997年11月,張定宇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

他有着三重身份:中國共產黨員、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臨牀醫生。

“無論哪個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

張定宇始終衝在最前線,無論是重症病人會診現場、深夜轉診病人現場,還是在騰退救治病區現場,他的身影從未離開,成為抗“疫”一線的一面旗幟。

“全院職工取消任何休假,全部到崗。”説完,張定宇吃力地彎下患有漸凍症的身軀,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拜託大家了!”

在他的帶領下,金銀潭醫院600多名職工至今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整整奮戰了兩個月。沒有一個人遲疑、退縮,也從未有人主動要“下火線”。

據張定宇同事介紹,早上7點半,往往換班的醫護人員還沒到,張定宇就已經到了。收病人、轉病人、管病人,這些看似並不需要這個院長親自過問的事情,他都會親自過問,且要求回答者脱口而出説出精確數字。

“張鐵人”,這是同事送給他的新稱號。自去年12月29日起,張定宇沒休息過一天。凌晨2時剛躺下,4時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是他的家常便飯。有時實在來不及回家,他就在醫院的值班室休息。

即便因高強度持續戰鬥病倒了,躺在牀上輸液,張定宇仍緊盯病人救治,聽彙報、看報告,瞭解確診病例、重症人數、救治進展……

“我們當醫生的苦點沒什麼,看着患者遭受的痛苦,疫情還沒有被攻克,根本顧不上身體上的疲憊。”

令張定宇感到振奮的是,隨着全國醫療隊伍的到來,醫院的工作壓力得到了明顯緩解,入院患者明顯下降,出現了“牀等人”的現象。更值得欣慰的是,醫院一線人員可以稍事休整。“我現在可以從每天3小時睡到6小時了,我的睡眠是全國人民給的!”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5

要學習申紀蘭同志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申紀蘭同志上世紀五十年代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擔任了10年省婦聯主任,還擔任過長治市、平順縣的領導職務,多次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接見。在巨大的榮譽和個人利益面前,她始終保持勞動人民本色,保持不脱離羣眾、不脱離勞動的優良作風。組織上曾多次要給她轉户口、轉幹部身份、定級別,她都婉言謝絕:“離開了西溝,我這個勞模還算是勞模嗎?”“我是太陽底下曬出來的,不是辦公室裏坐出來的。”“我就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西溝。”她鄭重向組織提出不轉户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工作關係、不脱離農村,堅持住在西溝,生活在羣眾中。向申紀蘭同志學習,就要像她那樣,樸實無華,保持本色,深深紮根在人民之中,不斷增強踐行羣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保持同人民羣眾的密切聯繫,通過走訪、座談、接待等多種形式,認真聽取和反映人民羣眾的意見和要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樹立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要學習申紀蘭同志與時俱進、永不停頓的改革創新精神。申紀蘭同志是在崗近70年的農村基層幹部,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她都立足基層,放眼全局,不僵化不停頓,跟上時代,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邁出新步伐,做出新貢獻。西溝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在改革開放時期又創造出新的業績,煥發出新的生機。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時,申紀蘭説:“一個時期和一個時期不一樣,一次比一次更完善。現在進入了新時代,就是要緊跟習近平總書記,緊跟黨中央,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實現中國夢!”向申紀蘭同志學習,就要像她那樣,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轉化為依法履職的強大精神動力和實際行動,增強履職意識,提高履職能力,依法行使代表職權,積極履行代表義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用新擔當新作為履行好新使命,把新時代人大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7

雲南農職學院組織全體師生通過各種方式觀看了“時代楷模”發佈活動,大家被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深深感動了。夜闌人靜時,校園裏、行政樓、學生宿舍,師生們仍在興奮熱議。大家表示,朱有勇院士是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榜樣,是廣大教師學習的楷模。學院全體師生將在朱有勇院士崇高品格的鼓舞下,牢記育人初心,不忘報國使命,紮根雲嶺大地,着力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顆初心,始終躍動。雲南民族大學審計處副處長,雲南民族大學駐彝良縣海子鎮中溝村扶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張昆説,朱有勇院士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無償提供給農民朋友脱貧致富,與農民打成一片,手把手傳授技術,心貼心助推脱貧,切實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身處精準扶貧一線幹部的學習榜樣。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作為一名具體負責扶貧工作的工作者,我深深為朱有勇院士的精神和行為所感動和激勵。我們將以朱有勇院士為榜樣,用情用心用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為全面決勝小康而努力,我們更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努力奮進。”昆明醫科大學扶貧辦主任李建明如是説。

“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趙曼曼表示,要學習朱有勇院士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不斷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學術修養,把學術研究立足於實踐,學有所專,學有所用,服從國家需要,把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雲南大學保護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王佳冠表示,要深入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加強創新實踐,將個人的學習研究與農村農業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辜負朱院士“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要求和囑託。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8

9月2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時代楷模”稱號。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蹟,在校內外引起熱烈反響,哈工大師生從不同角度暢談了學習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的認識、體會和感悟。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師。”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工大建校100週年賀信精神為引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揚以劉永坦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為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台,培育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9

12月2日,朱有勇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多年來,他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已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

這是堅守初心的科研示範。

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不斷創新突破,從利用物種多樣性創建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體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樣性研究應用在三七、冬季馬鈴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檸檬等特色產業,每一項科研成果都讓農民得到實惠。

有人説,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總是難以割捨對土地的感情與牽掛。正如他所説:“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減農藥控病害

遺傳多樣性研究世界難題

追溯世界農業歷史,依賴化學農藥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幾千年的傳統農業生產中,農民靠什麼控制病蟲害?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導師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會回答的考題”。為了解答這道題,朱有勇開始了數十年的科學探索之路。

作物品種單一化大面積種植易造成病蟲害爆發流行,是世界農業生產的重大難題。如何既減少農藥用量又控制病蟲害?這個命題難倒了全球的農科專家。

人類的智慧往往從“問號”開始。如果換一種思路,在栽培上實現品種多樣性,是否會簡單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紀80年代,雲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嚴重。一次,正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過石屏縣,路邊田野裏一個奇異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發現,有些稻田出現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間栽了高矮不同兩種水稻的田裏患病現象很輕微。“難道稻瘟病的發病率與水稻間栽有關?帶着疑問,朱有勇展開了近千次的試驗研究。

然而,想要走通這條途徑需要回答3個問題,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機理是什麼?三是能否推廣應用?

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攻克病蟲害的“細節”慢慢勾勒出來,效果越來越明顯了。經過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逐漸掌握了作物多樣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學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理論”為題,作為封面文章在《自然》雜誌發表。如今,這項成果已大面積推廣到了滇、黔、川、湘、贛等省份,及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天拉長、地拉寬、站好隊、換好位。”為了能把這些複雜的機理簡單化,讓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樣性抗病害的機理,編成了十二字簡單的順口溜。“其實就是改變播種節令,打破傳統的農業結構;以前都是散種,現在排好隊,科學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這裏種這樣,明年就種另外一樣,利用植物間的相剋相生減少病害,達到優質高產。”朱有勇笑着説。

推廣間作套種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從引起作物病害發生的寄主品種、病菌和氣象因子“三要素”入手,朱有勇摸清了控病的主要機理,並且在幾萬畝面積的田地也試驗成功了。但能否推廣到更大面積的田裏,更大的範圍?為此,他帶領團隊在傳統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品種搭配、空間配置和時間優化的技術創新,發明了馬鈴薯間套玉米、玉米間套辣椒、煙套糧(豆)等一系列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新技術。

把成果奉獻給大地,造福雲嶺千萬農户,是朱有勇的心願。20__年,朱有勇將生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技術推廣應用到昭通,為昭通市糧食生產開創了新的時代。種植玉米、馬鈴薯、蔬菜、蠶桑、烤煙等各類作物,試驗示範馬鈴薯間套玉米、水稻多樣性間栽、煙套豆類等多種間套種模式……間套種技術在昭通陸續推廣開來。“我每次到昭通,都能感受到那裏泥土的芳香,物種的呼吸,大地的律動,人民的歡笑。”朱有勇常常對他的團隊成員這樣説。

“每次來,他總是第一個下到地裏,先是仔細查看作物長勢及病蟲害情況,然後再用鏟子撬開土壤,看看土壤土質、肥力、墒情及農作物根系發育情況。”魯甸縣農技中心糧作站站長鬍興祥説道。“昭通是雲南脱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朱有勇作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新技術示範推廣的主戰場。”昭通市農業局副局長趙高慧介紹,在昭通推廣新技術3年中,朱有勇教授團隊近20__人次到昭通市開展生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

自20__年以來,這一被國內外專家鑑定為處於國際同類研究前沿的技術成果,在雲南、四川、重慶、貴州、陝西、甘肅等省(市)累計應用面積3億多畝,降低馬鈴薯晚疫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魔芋軟腐病等主要病蟲害33.7%至62.1%,減少農藥用量51.6%,促進糧食增產270餘億千克,農民增收300餘億元,為全球應用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提供了成功範例,並被列為我省重大技術成果推廣應用。

注入科研成果

促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眼下是今年冬季馬鈴薯種植的時節,連日來,在石屏縣、建水縣10萬畝冬季馬鈴薯地裏,村民們正忙碌着種下種薯,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地推進着。

“冬春季節,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絲,5盤中有4盤是雲南產的。”提起冬季馬鈴薯,朱有勇很自豪。“每年春節過後至5月中旬,國內市場都沒有馬鈴薯鮮薯,雲南發展冬季馬鈴薯可填補市場空白,提高產品效益。”朱有勇説,利用雲南“冬無嚴寒”的特殊氣候條件,避開降雨導致的病害多發期,種植冬季馬鈴薯。從20__年開始,朱有勇帶領團隊在雲南種植冬季馬鈴薯,並迅速推廣了1000多萬畝。由於氣候條件要求嚴格,可種植產地較少,因此冬季馬鈴薯鮮薯的價格是正季價格的5倍左右。種植冬季馬鈴薯逐漸發展成為山區農民的一大致富產業。

無獨有偶。10月9日,在朱有勇的院士扶貧點,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大塘子村舉行了林下有機三七競賣。當天,聞訊趕來的商家現場激烈競拍,最終以高價拍走剛挖出土的有機鮮三七。

“三七種植有個難題,就是種完一茬後,十幾年都不能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種植三七,農業上稱這種現象為‘連作障礙’。”朱有勇説,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不停地探索解決“連作障礙”的方法,但收效甚微。他表示,大肥、大水的高產栽培才是導致“連作障礙”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改變生產方式。朱有勇帶領團隊模仿三七生長最適合的温度、光照條件以及水肥的需求條件,形成了一套克服連作障礙的人工仿生技術,20__年以來已在石林、尋甸、文山、瀾滄等地示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中藥材種植中連作障礙難題。

近年來,朱有勇結合雲南多樣化的氣候地理特點,將生境多樣性研究成果“注入”特色農業中,葡萄“打傘”的避雨栽培技術,解決了我省葡萄成熟時節與雨季重疊導致減產的關鍵難題;他帶領團隊在香格里拉乾冷河谷區建立葡萄優質高產化標準種植示範基地,推動打造世界級高端優質葡萄酒產業;帶領團隊實現紅河谷檸檬黃龍病的生態防控……一步一個腳印地穿行在田野間,一滴滴汗水撒在農作物上,一份份實惠送到農民手中,朱有勇正用實際行動將一篇篇論文實實在在地寫在雲嶺大地。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比寫在紙上更有價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開花結果,心裏的欣慰,是發表論文無法比的!”朱有勇常説。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0

在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在大家起吃團圓飯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有這樣的一羣“逆行者”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犧牲了與家人們團聚的機會;在大家舉杯高呼時,“逆行者”們正在與病毒做鬥爭保護着我們的生命……他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再累再苦也要為國家做貢獻,為民族做貢獻!

整個寒假我足不出户,除了寫作業之外,我每天都會閲讀新聞,其中有許多新聞,温暖人心。我站在窗台邊,刷着新聞。其中最讓我關注的就是疫情發展的情況,有喜也有悲,有笑也有淚……望着空無一人的街道,毫無生機的樹木,我心灰意冷。接着,“逆行者”這三個刺眼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逆行者?”我暗中自問道,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年齡高達84歲的鐘南山爺爺。

在20__年1月18日的上午,他在深圳連夜搶救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病例之後,乘坐高鐵返回廣州,連飯都顧不上吃,便去往武漢。但因為座位太少人太多,只能將他安排在了餐車的一角。照片上的鐘南山爺爺由於工作大疲勞在車上便熟睡了,他那臉上一條又一條的皺紋寫滿了憂愁。本在他的這個年紀,可以在家享福,但他卻選擇了前去逆行支援武漢,去前線奮鬥。當鍾南山爺爺聽到,人們自發在街道上面唱起了國歌時。心裏面十分的激動,眼中飽含着淚水。在“白衣天使”的這個隊伍中,還有許多人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站在一線抗擊疫情,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讓我們起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

在我們的社區或者小區中,也有這一羣“看似不起眼”的“逆行者”他們是:保安以及環衞工人們。其中令我最欽佩的也就是保安了們的職責猶如泰山一樣重。他們進入小區的人測量體温,還要沒日沒夜的保護我們的安全。他們是我們的“保護傘。

這個春節,家庭的團圓,平安喜樂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在這背後有千千萬萬的“逆行者”在背後默默付出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讓我們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1

1.嚴格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疫情就是“集結號”,中央、省、市、區緊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衡陽市石鼓區合江街道黨工委嚴格落實上級決策部署,進一步壓實疫情防控工作責任,高標準、嚴要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2.多措並舉開展防控工作。一是強化宣傳引導。通過採取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冊、入户宣傳、微信羣、QQ羣等方式,向轄區羣眾傳達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樹立良好導向,發動羣眾積極配合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強化值班值守,全街黨員幹部放棄休假,堅守疫情防控一線。三是強化摸排力度,細緻、全面、準確、安全開展排查工作,做到入網入格入家庭。四是強化保障力度,全街採購口罩8000個,醫用酒精、80消毒液各20箱,確保轄區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到位。

3.高舉黨旗奮勇向前。街道機關、村社區共計118名黨員幹部放棄休假,從大年八年級起堅守基層一線,衝鋒在前不畏艱辛、不畏風險,紮實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行動行動書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

4.織網入格責任上肩。截止1月30日下午,全街共摸排從湖北、武漢返鄉人員43人,落實三包一責任43人,並每天開展身體常規檢查2次;取消羣眾操辦紅白喜事2起;配合轄區派出所取締家庭牌館8個。同時,繼續入網入格入家庭開展好“摸排、宣傳”工作,引導居民“多居家少外出、多散居少聚集,多步行少乘車”,確保轄區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vvoy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