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通用10篇)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通用10篇)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1

20__年,李桓英榮獲了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麻風病肆虐,一度成為世界難題。當時麻風病也流行於我國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區。1978年,擁有豐富公共衞生防治經驗的李桓英擔負起我國麻風病防治的重任。她來到雲南省勐臘縣南醒村,建立短程聯合化療試點,為消除病人顧慮,李桓英經常與病人近距離接觸。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通用10篇)

經過27個月的治療,服藥的47名病人臨牀症狀全部消失,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李桓英實施的短程聯合化療經過十年監測,複發率遠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1994年,世界衞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了李桓英的聯合化療經驗。70多年間,在幾代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奮鬥下,麻風病在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

20__年12月27日,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説她希望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在麻風病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2

從57歲至今,李桓英的人生都給了麻風病研究。是她,讓麻風病變成可治療的普通疾病;也是她,讓麻風病人從“鬼”變回了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在麻風病研究的道路上,98歲高齡的李桓英還在繼續前進。

1958年,留學美國的李桓英隻身輾轉回到中國。“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還百廢待舉,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回來。”她婉拒了世界衞生組織續約邀請,甚至還瞞着定居美國的父母。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貢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麻風病是人類古老的疾病,歷來是備受歧視的、致殘的“不治之症”,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給社會帶來莫大的恐懼。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就連許多從醫的人也對麻風病人繞道而行。

李桓英不怕,她大膽創新,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短短几年,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魔成了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國麻風病人從11萬人降至不足萬人,年複發率僅0.03%,遠低於國際組織小於1%的標準。

1994年李桓英的治療方案被世界衞生組織在全球推廣。1996年,她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以前人們對麻風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個邪,就要和這種錯誤觀念鬥。”李桓英用自己做試驗: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病人試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長時間不鬆;遇見病人,她總是拍拍肩膀,摸摸鞋裏有沒有沙粒……麻風病患者説:“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3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於北京。童年時候,她曾跟隨父母在德國柏林一起生活,看到了西方醫學的迅猛發展。1957年,她婉言謝絕了世界衞生組織“續簽5年合同”的邀請,瞞着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這一年她37歲。從此,在6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祖國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她都無悔當初的選擇,無數次的親情召喚都沒能改變她報效祖國的決心。

20__年8月20日,中國醫師節之際,中宣部將“時代楷模”稱號,授予這位百歲的世紀老人、“致力於建設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的麻風病防治專家”、“年輕的”共產黨員。

“當時的新中國還在成立初期,一切都百廢待興,正是急缺人才之際。我曾在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上看到過我國導彈專家錢學森,當知道他毅然回國的消息時,內心有着很深的觸動。那時的我已經30多歲,時不我待,作為中國人,我很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想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李桓英回憶道。

1978年,李桓英接到國家交給她的任務,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在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和麻風病防治研究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這項工作於她而言雖是嶄新的研究領域,但麻風病卻是人類所面臨的古老疾病,被認為是“不治之症”,因病致殘的麻風病人也一直備受歧視。過去世界上很多麻風病人被隔離就算是好的,不隔離可能就面臨着被活埋、被燒死、淪落到無家可歸等情形。“因此,説起麻風病,人們往往談之色變,深入工作中,我也深感麻風病人遭受的疾苦。”

記得1979年到雲南省的麻風村做實地考察時,李桓英見到了好幾個年輕的麻風病姑娘和她們深受病痛折磨的家庭。她們本能夠擁有青春的年華和幸福的生活,但每天身心都遭受着痛苦與折磨,眼神裏也透着絕望。“當時的麻風病防治工作還只注重實驗室研究,研究成果往往不適用於實際,而根據前期積累的大量調研數據,李桓英深知只有深入到病人身邊,進行非隔離治療現場研究,才有可能解病人之疾苦、消社會之歧視。”

當時,李桓英已年近花甲之年,但她瞭解到,世界衞生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治療麻風病的新方法,藥物配方已經完成,但缺乏臨牀試驗。為了爭取到世衞組織免費的藥品支持和實驗項目,李桓英開始在全國進行走訪調查。

在李桓英的辦公室有一張雲貴川交通圖,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那是她的足跡所到之處。根據中國麻風治療標準,她和基層麻風防治工作者一道,前5年按每月觀察1次,之後每年調查1次的頻率堅持調研,前後達15年之久。

20世紀80年代初,在西雙版納勐臘縣境內麻風寨的麻風病防治研究工作開始了。“我們皮防站的兩位同志在全縣範圍內歷經三個月的艱苦考察,探訪到的都是禿手禿腳、老鼠咬了手腳都察覺不到、生產生活不能自理的晚期病人。這不僅使我們工作人員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同時大家也決心要治好這裏的病人。”隨之,李桓英把有關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遞交給世界衞生組織,最終得以實施麻風短程聯合化療項目,並收到了世衞組織援助的聯合化療藥品及車輛等物資。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4

如果用一個字來解析李桓英為何能幾十年如一日地衝在麻防第一線,拿她自己的話説就是“拼”!

“困難和阻力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會的甚至國家的,看你怎麼去克服它。不拼就沒動力,不拼也很難有所作為。人的一生很短暫,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而再長的生命只為自己也將毫無意義。”

的確,李桓英正是在不斷的拼搏中超越自我。“以前人們對麻風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個邪,就要和這種錯誤觀念鬥。”李桓英採取的辦法不是別的,而是拿自己做試驗: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病人試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長時間不鬆;遇見病人,她總是拍拍肩膀,摸摸鞋裏有沒有沙粒……記者好奇,“你就不怕被感染上?”李桓英哈哈大笑:“我還巴不得呢,正好做個範本,證明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實際上,感染後發病的可能性非常小。”正是在李桓英的帶動下,當地的醫務人員、地方官員也都開始與病人“親密接觸”。

李桓英敢頂。工作上,只要她認為是正確的,她就一定要堅持到底,就連中國麻防事業奠基人馬海德博士,她也曾和他爭個面紅耳赤。“在學術上、工作上,沒有權威,只有真理。對的,我一定堅持;錯了,我馬上修正。”李桓英戲稱這叫“真理越辯越明”。也多虧了這種性格,要不就很難有她率先試行的兩年期“短程聯合療法”以及後來的“三級防保網”。

瞭解她的人都説,李桓英工作起來不要命,十足一個“狂人”。她曾四次遇險,身上傷痕累累。人們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可她倒好,翻車了,她説:“按乘車的概率也該輪到自己了”;船翻了,她説:“我胖得像個皮球,沉不了”。一側鎖骨、三根肋骨骨折,依然拼在麻防一線——這就是李桓英。

苦心人,天不負。李桓英的實績得到了國際麻防界的高度讚譽。在西南麻防基地,經她治癒的病人已達1萬多人,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1998年,在北京召開的第xx屆國際麻風會議上,該組織麻防科主任諾丁博士緊緊握住李桓英的手説:“全球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您是做的最好的;您是除馬海德博士外對中國麻防事業貢獻最大的人。”

如今,老人年紀大了,去西南的時間較以往少了,但那裏的鳳尾竹牽掛她,那裏的紅土地思念她,那裏的麻風病人更是忘不了她……1400多個日日夜夜,哪一刻不傾注着李桓英的滴滴心血?四十餘載韶華光陰,哪一天不激盪着李桓英的鏘鏘心語?她用心織就了一幅幅絢爛的人生彩圖,她用愛譜寫出一首首華麗的人生讚歌。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5

正是由於對我國麻風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屆國際麻風會議1998年在北京召開,在這次具有紀念現代麻風防治100週年特別意義的大會期間,李桓英被推選擔任本次大會的輪值執行主席。

會上,作為世界衞生組織第七屆麻風病專家委員會8位專家之一的李桓英,做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博得與會1000多名中外專家長久熱烈掌聲。世界衞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的手説:“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的最好的。”

多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縮短療程,消除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做出了重大貢獻。她在麻風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6項。

20__年,以李桓英命名的“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成立,每年都選派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到國外訪問學習。目前,已經選送200餘人赴國外進修學習,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醫學人才。20__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20__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這樣寫道:“在多年的社會生活和醫療工作中,我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也正是在黨的培養、支持和幫助下,我為廣大麻風病患者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黨又給了我很多榮譽和鼓勵。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鬥終身!”

20__年12月,李桓英與醫院年輕的醫務工作者一起莊嚴宣誓,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在麻風病研究的道路上,李桓英還在繼續前進。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6

成功之路從來都是佈滿荊棘的。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李桓英向世界衞生組織申請到上百萬美元防治經費,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鎮,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深入麻風病區的途中,由於山高路險、道路崎嶇,李桓英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1989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車翻越雪山時突然打着滾掉進了十幾米深的山溝裏,等她甦醒過來,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紅鮮血,她的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

傷成這樣,大家都勸她好好休養,她卻纏着厚厚的繃帶、打着石膏繼續投入了工作。她不是沒有在心裏叫過苦,只是她始終覺得,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要無比堅定地走下去。

李桓英在麻風病防治領域取得了常人難以超越的成績,可她仍然精神矍鑠地奮鬥在麻風病防治研究第一線,為的就是早日實現徹底消滅麻風病的理想。

她帶領麻風病研究課題組的同志進入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開展麻風病早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和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旨在通過對麻風病分子生物學水平的研究,在麻風病的傳播方式、發病機理、檢測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突破,在麻風病傳播鏈的研究、麻風病高發區預防措施的研究以及麻風病基因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新的成果,為徹底消滅麻風病而不懈努力……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7

李桓英,1921年出生於北京,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如今99歲高齡的她依然堅守崗位,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進行麻風病相關的課題研究。

李桓英的父親畢業於德國柏林科技大學,因此,她的國小時代有兩年在柏林度過。那時德國的醫學已經很發達,中國的醫學相對落後。祖父和父母建議李桓英去學醫,於是她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麻風寨一般都山高路險,地處偏僻,李桓英長年奔波於下鄉的途中,曾多次遭遇翻車、翻船等危險,數度骨折,最嚴重的一次從汽車前窗玻璃飛出去,肋骨7根骨裂,雙側鎖骨斷裂,卻依然堅持不放棄。在走村串寨的過程中,她總結出一個小竅門:讓國小生們每天都回家檢查父母的雙手、雙腳,看身上有沒有不痛不癢的淺色斑塊或凸起的腫塊;若有異常馬上報告老師,由老師通知村裏的麻風病防治人員,進行確診病情記錄和追蹤、診治。她大膽創新,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短短几年,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魔成了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國麻風病人從11萬人降至不足萬人,年複發率僅0.03%,遠低於國際組織小於1%的標準。這一巨大成功引起世界衞生組織的高度注意,經考察論證後於1994年向全世界推廣,使全世界數萬名麻風病人受益。1996年,她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她開展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被譽為全球最佳治療行動。1998年,國際麻風會議首次在北京召開,這是對中國在麻風病防治領域做出的成就和貢獻的肯定,李桓英教授被推選擔任本次大會的輪值執行主席。世界衞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教授的手説:“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20__年,她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

“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人生理想。20__年12月27日,95歲高齡的李桓英在北京友誼醫院整理好頸間珍愛的大紅色羊絨圍巾,仔細捋順兩鬢的頭髮,舉起右拳。她站在一羣新黨員中間,以篤定的聲音宣誓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圓了黨員夢,“我要用我的餘熱,為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8

麻風病,在人們眼中,比死神還可怕、比魔鬼還猙獰,刀建新別無選擇,為了不讓可怕的疾病傳染給其他人,他選擇了離開工作崗位和與妻子離婚,爾後住在偏僻荒涼的麻風寨——一個由麻風病人及其家屬過河開荒,在原始森林的腳下自我隔離組成的村寨。

離開工作崗位之前,刀建新沒忘交納黨費。他心裏清楚,這很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交納黨費了,卻發現,自己無比虔誠伸出去的手始終沒人接應。他猛然醒悟了:自己現在已是“魔鬼”附體的人了,同事們雖然非常同情自己卻不能不防範。

刀建新在麻風寨一待就是30多年。直到1983年初,李桓英帶着最好的春節禮物,治療麻風病的特效藥物(聯合化療)來到麻風寨,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刀建新和全寨所有麻風病患者均被治癒。1990年潑水節這天,麻風寨摘“帽”後被州委更名為“曼南醒”,刀建新為第一任村長。曼南醒,在傣語中是“新生”的意思。

這一年,隨着李桓英防治麻風病經驗的不斷推廣,中國的防治麻風病事業終於揭開了歷史性的新篇章。李桓英就這樣給中國醫學界留下了最七年級抹記憶!

李桓英1921年出生於北京,194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一年後遠渡重洋留學美國名校霍普金斯大學。1950年世界衞生組織成立,她被推薦併成為世界衞生組織的第一批官員。由於工作出色,1958年世衞組織又對她提出續簽5年合同的聘請。

然而就在這時候,李桓英毅然選擇了回國:“我的祖國現在仍然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舉,醫療事業更是急需發展,我身為她的兒女理應盡微薄之力……”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9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卻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對麻風病患的關愛中去。

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李桓英教授的助手袁聯潮跟隨了李桓英教授20多年,她回憶,李桓英教授每到現場工作,接觸麻風患者,從來不穿防護服,也不戴口罩,總是主動去和病人握手、拍肩膀,甚至擁抱,她説,這樣患者就會信任我們醫生,也能堅定戰勝病魔的決心。

20__年3月,北京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來自河南的麻風病患者,隨着對他家中接觸者的檢查,醫生們發現這家竟有5名新麻風患者。他們因害怕在當地被暴露,一家人祖孫三代在北京租住平房,以撿拾垃圾為生。一天,患病母子來麻風室複查,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腳已有潰瘍感染,得知一家人生活艱難窘迫後,又着急又心疼,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患者在京的生活補助。同時要求科室要嚴格按照規則把患者治療好、監測好。

20__年5月,這家人來到熱研所複診,其中有一位年僅24歲的男性患者,手已潰爛感染,發生了隱匿骨髓炎,需要手術。李桓英説:“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着想。”為此,她聯繫友誼醫院骨科主任會診。由於患者有綠膿桿菌,不能在友誼醫院手術,為了及時救治患者,李桓英親自寫信、電話聯繫全國麻風病控制中心,找到能做手術的專業機構和手術醫生,還派醫生專程陪同患者和家屬前往湖南手術。5月10日,患者接受了擴創及死骨摘除術,獲得了滿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李桓英無微不至的關懷,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温暖。20__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術後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曼喃醒村麻風寨。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癒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

“自從1979年李教授第一次來我們村,李教授共到過我們村20多次,她不僅治好了我們的病,而且她對待我們就像親人一般,經常與我們一起吃飯,手拉手跳傣族集體舞,她用自己無私的愛,喚起更多的人來關心和幫助我們。”刀建新的兒子巖糯回憶起村民和父親曾經患病的經歷,至今仍頗為感慨。“那時候父親一個人默默捲起鋪蓋,離開了親人,放棄了工作,搬進了麻風寨。漸漸地父親被人們遺忘了,連交黨費都沒人敢收。是李教授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讓我樹立了與病魔作鬥爭的信心。那時我雖然才七八歲,是在李教授的幫助下治好了病,羣眾接受了我們,整個社會也認可了我們。”

“昔日麻風寨的村民已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由衷為他們感到欣喜,同時也為從事麻風防治工作的人們感到自豪,是大家用堅持和奮鬥給予了麻風病人新的希望。”李桓英説,愛國有道,行為有範,豔陽與陰雨,平坦與坎坷,都是對我們工作的最高獎賞。

最美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蹟 篇10

李桓英曾是聯合國衞生組織雅司病技術專家,有着在緬甸、印尼等國家農村防治疾病的豐富經驗,但至於麻風病的研究,無疑是個全新的課題。

在蘇北瀕臨長江的麻風村度過短短半年的時間裏,李桓英查閲了有關麻風病的最近國際雜誌和重要文獻,也找出了當時麻風病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顯然,麻風病的存在史,就是一部摧殘人類的罪惡史!

麻風病,是一個極其古老的病種,早在埃及建造大金字塔之前就開始禍及人類了。在中世紀的歐洲,患者不但要身系一個鈴鐺,還要躲到荒郊野外和無人居住的山谷。在我國,麻風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代。當權者迫害屠殺麻風病人的慘劇,直到20世紀還時有所聞。20世紀初,據説廣州一個軍閥,把300多麻風病人集體召集來,説是請他們吃飯,然後在白雲山槍決了。

我們人類文明只有5000年,麻風病卻跟隨了我們3000多年!而在人類和麻風病鬥爭的幾千年裏,又幾乎全都是失敗的記錄!

“麻風病的歷史是該完結了!或許自己就是為其敲響喪鐘的醫療隊伍中的重要一員!”掩卷沉思,李桓英心中除了沉重,也升騰着開創歷史的堅定與豪邁。

不少朋友和同事對李桓英的選擇感到不理解,因為,憑她的資歷很輕易就可以拿到好的研究項目,退一萬步也不可能接受麻風病……

是啊,千百年來麻風病一直被人們視為僅次於梅毒的髒病、醜陋病,避之唯恐不及,你一個留洋的嬌貴女性居然與它糾纏到了一起,真是傻到家了!

面對紛紛議論,李桓英卻總是淡然一笑,心中一個聲音卻是越來越響:“醫不諱病,治病救人是天職,麻風病即便比惡魔還恐怖,我也要和它一斗到底!”

李桓英瞭解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世界衞生組織正在研究用多種抗麻風有效的新藥的聯合化療治療麻風病的新方法,藥物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牀試驗,沒有限定療程。也就是説,只要有足夠的試驗結果做依據,就能拿到那些新藥。對缺醫少藥的醫療界來説,可謂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為了儘早爭取到世界衞生組織免費藥品的支持和試驗項目,改革開放剛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工作的李桓英,立即開始在我國西部幾個省找試點,在雲南省衞生廳的推薦下,初步把治療地點選在西雙版納。她準備通過試探性觀察療效,在得到第一手材料後再擴展試點到我國麻風病較多的雲貴川,一定要做到有絕對把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e0dg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