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燕振昌,男,漢族,坡胡鎮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20__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燕振昌同志196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至去世前,曾歷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燕振昌同志在村黨組織的領導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昔日的貧窮村建成了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用一生的實際行動踐行着“三嚴三實”。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要學習燕振昌同志恪守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動力之源。燕振昌同志始終把紮根基層的信念植入心靈深處,把永遠聽黨話、自覺跟黨走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早在青年時期,剛剛高中畢業的他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四改”工作中,繼之又主動請纓擔負起了生產隊隊長的重任,憑着踏實肯幹的態度和業績突出的表現,迅速贏得了廣大羣眾和上級黨組織的信任,短短三年就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隨後,雖然有數次脱產當國家幹部的機會,但都沒有動搖他在家鄉幹事創業的決心。

正是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對家鄉和人民羣眾的無比熱愛,燕振昌同志把全部精力傾注於水磨河村的發展和建設上,把火熱的青春和整個身心獻給家鄉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學習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樣,忠誠黨的事業,心繫基層、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

要學習燕振昌同志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追求。燕振昌同志常説凡事捂着蒙着遲早要出事,這是對“公職”的敬重;定期公佈、審計村裏的財務支出情況,這是對“權力”的敬畏;為自已規定的“五個不沾邊”(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源於他心底無私。學習燕振昌同志,就是要以燕振昌同志為鏡,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和利益觀,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浮華所誘,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羣眾的擁護和信任。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1968年,850名英國福特汽車公司位於達根納姆的工廠女工走上街頭,抗議因性別歧視而產生的不公平的工作待遇,這場罷工很快席捲全英國,最終使英國實現了男女員工的同工同酬。

如果不是《達根納姆》這部電影,誰也不會想到,在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僅僅是在49年前,才將“男女同工同酬”作為一個合理的訴求擺出來。

而在中國,“男女同工同酬”卻早已於1953年就被寫入憲法。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現已九十高齡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便是這一大事件的推動者。

申紀蘭是誰,相信大多數國民並不陌生,她的人生履歷裏這些亮點足以讓人過目不忘:全國唯一一名連任13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範……

申紀蘭17歲嫁到山西平順縣西溝村時,可是一把幹農活的好手,可是,村裏的風氣卻讓她有些沮喪,“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男人上户,女人不上户”就是當年的農村現實,女人在家不是帶娃,就是煮飯,幾乎沒什麼話語權。

雖然現狀讓申紀蘭有些憤懣,但她心裏也暗暗地較着勁,在農業生產中,申紀蘭跟男人一樣擼起袖子拼命幹,22歲那年,由於她在生產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她被村民們選為西溝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意識到,現在終於能説上話了,得為婦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第一步,是想辦法讓婦女們下田,好多婦女們在家呆了半輩子,不願意出來。村裏有個膽子小又保守的李二妞,申紀蘭也不嫌煩,直接跟到她家勸她:“你在家窩着,穿的破、吃的差、還常受氣,到合作社勞動,給家裏多分糧,增加了收入,你男人肯定對你好。”終於有一天,李二妞跟着申紀蘭扛着農具下田了,慢慢地,那些天天圍着灶台轉的女人都逐漸跟着申紀蘭走上了地頭。

雖然大多數婦女已經跟男人一樣幹起了農活,但在勞動中得到應有的尊重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天,撒糞勞作之後,記分員給幹同樣活兒的男勞力都記了10分,女勞力卻只記了4分,申紀蘭當場提出質疑,記分員説,“男的就是比女的強嘛,地裏的哪項技術活兒不是男人乾的呢?”於是就有婦女開始抱怨:“男人一天記10公分,婦女只記5公分,還不如在家裏納鞋底呢!”

慪了一口氣的申紀蘭在接下來的“耙地”活兒中,一定堅持要去做男人們的踩耙工作,顯然,她要跟他們比個高低。整整一天勞作下來,無論男女,都對她耙的地讚不絕口,就這樣,申紀蘭為婦女們贏得了第一個10分!

有了成功的經驗,申紀蘭頓時有了幹勁,她趁熱打鐵,與村裏幾位婦女積極份子一起向社裏提出“男女幹一樣的活兒,應記一樣的工分”,且真刀實槍地跟男人們來了一場實力大比拼,比賽科目有放羊、耙地、站耙、下地間苗等等,不僅在工作強度上不輸男人,而且她們動作更麻利更靈巧,男人們終於服了氣,社務委員會經過認真討論,確定了男女同工同酬這套新的分配方法。

申紀蘭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蹟很快就在百姓間傳開了,1953年,《人民日報》以《勞動就是解放,鬥爭才有地位》為題報道了西溝村婦女爭取權益的事蹟,在全國引起轟動,申紀蘭所在的西溝村,以“中國最早實現同工同酬”被載入史冊,“男女同工同酬”也逐漸在全國普及,並在1954年被寫入新中國《憲法》。

1953年,申紀蘭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被毛主席接見,毛主席高興地握着申紀蘭的手説:“很好,你是農村婦女的帶頭人,婦女是半邊天,你這個頭帶得好。”

當年申紀蘭嫁到西溝村時,那裏的山是石頭山,河是亂石灘,在申紀蘭的影響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西溝村這片貧瘠的土地,現在已經擁有了1.5萬畝的成材林,12萬株經濟林,農村人均收入9800元。

在勞動中獲得解放,在解放中獲得尊嚴。申紀蘭一生都未曾離開勞動,她用自己的一生向中國婦女們傳遞和驗證了勞動的價值。作為唯一一位連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的代表,申紀蘭不愧為中國人大制度的“見證人”和“活化石”。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與瞭解,我被滕啟剛同志的事蹟深深打動了,雖然我與這位前輩素未謀面,但他卻與我心目中有擔當的法官模樣那樣一致。作為法院的新人,我也許在業務上不夠熟練,在理論知識上不夠精通,但我有一腔奮勇向上、日夜不息的熱血。為這腔熱血尋找前進方向,還在求索的我,卻看見高處,滕啟剛同志已經在我的目標上豎起了高高的旗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向着這面代表着認真負責、代表着踏實苦幹、代表着無私奉獻的旗幟繼續前進,始終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奮鬥終身。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切實落實省委組織部和市委工作要求,進一步激勵全市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衝在一線、幹在一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制定六項措施。

一、激勵引導黨員幹部把疫情防控舉措落細落實落到位。根據全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的調度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按照“清單制鏈條式工作法”,精準落實聯防聯控、羣防羣治措施,用好提示單、督辦單、成績單,搶時間,嚴管控,抓救治,全力遏制疫情蔓延。農村和街道社區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屬地責任,落實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實施網格化管理,“兩委”班子成員要包重點户、盯重點人,堅決防止疫情輸入和擴散。

二、組織動員黨員幹部衝在一線、幹在一線。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各級黨組織要選派敢戰鬥、能戰鬥、善戰鬥、組織協調能力強、善於做羣眾工作的精兵強將上一線。在疫情防控一線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突擊隊,做到哪裏有疫情、有羣眾,哪裏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領導,哪裏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統籌工作力量,調度安排好各工作領域、各工作環節預備隊,尤其要統籌全市力量,加強醫護人員梯隊安排,保證一線人員得到及時必要休整。分散辦公人員要時刻關注疫情變化,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學習,時刻準備衝向一線。引導在職黨員到所在村(社區)報到,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協助包片、包户、包人,築牢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

三、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線發現培養考察使用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一線發現考驗入黨積極分子,對錶現突出、符合條件的,及時發展入黨。在疫情防控一線考察識別評價幹部,組織部門派人蔘加應對疫情工作督導組,深入一線近距離觀察考察幹部,將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實際表現、具體事例,記錄在《擔當檔案》,作為識別評價使用的重要依據。大膽提拔使用表現突出、堪當重任的優秀幹部,及時調整不勝任現職、難以有效履職的幹部,嚴肅問責在疫情防控中不落實、不研究、不作為、不在狀態、不守紀律的幹部。

四、關心關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黨員幹部。開展談心談話,加強對防控一線幹部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注意勞逸結合、加強自身防護、及時減壓釋負,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解除後顧之憂。醫療物資優先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一線需要,調配口罩、防護服、消毒用品等物資向一線傾斜,做好交通、值班、餐飲等後勤保障。合理安排使用疫情防控黨費專項資金,支持基層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慰問戰鬥在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和醫務工作者、補助因“疫”致困的黨員幹部和羣眾,切實為基層送去組織的關懷和温暖。關心關愛患病、進行醫學觀察、被採取隔離等措施的黨員、幹部,加強溝通聯繫,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嚴格遵守防控規定,自覺配合治療和觀察,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五、及時發現和宣傳表彰疫情防控一線先進典型。對疫情防控一線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特別是戰鬥在防控最前沿的基層優秀黨員、幹部和醫務工作者,及時總結、大力宣傳先進事蹟。對錶現特別突出的先進典型,給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記功、嘉獎等表彰,在幹部實績考核和公務員年度考核中優先考慮優秀等次,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鋒的濃厚氛圍。

六、保證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各級黨組織要為敢於擔當作為的黨員幹部和一線工作人員撐腰鼓勁,加大容錯糾錯、澄清保護力度。加強工作統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大限度減少會議文件、材料表格報送、督查檢查等,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確保集中精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瀾滄縣資源豐富,農民有大量的耕地和森林,但是怎樣把這裏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效益?這裏的資源最適宜發展什麼產業?”

帶着這些問題,他走村串寨,研究田間地頭的脱貧經。

五年如一日,朱有勇帶領團隊利用專業特長,科學制定了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發展措施,按下瀾滄扶貧“快進鍵”。

20__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扶貧工作站”在蒿枝壩組掛牌成立。

蒿枝壩組活動室成了一座“科技小院”。“這像是一個農民田間學校,在朱院士團隊帶領下,鄉親們一邊種田一邊學技術,樹立了科技致富的觀念。”竹塘鄉黨委書記黃鎮説。

朱有勇不敢懈怠,“我們習慣了把論文寫在紙上、發表在刊物上,現在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一家家農民富起來、一個個村寨脱貧!”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什麼是榜樣?

榜樣是清風,吹動一顆又一棵樹。

榜樣是水流,推動一帆又一帆行舟。

12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授予張桂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5日,在昆明至北京CZ3998航班上,張桂梅收到一份來自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的信。

信中,朱靜怡對“榜樣”張桂梅説:“智者度己,聖者渡人,您才是真正偉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達不出我內心對您的敬佩,只能通過您的故事激勵着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姐妹們。”

“第一次聽説張老師的事蹟是通過微博,有一個博主講述了張老師和華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後十分受觸動,便去搜索了她的相關紀錄片,紀錄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動得流淚了,從此張老師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靜怡説。

“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飛機客艙裏,張老師的胃不太好,我們乘務員同事及時向她遞上了一杯温開水,並向她致意。”朱靜怡回憶起見到張桂梅的場景,“張老師和我們的交流都很温和謙遜,是一個很温柔的人。”

朱靜怡告訴小編,自己發自內心地敬佩張桂梅,當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見張桂梅時,她內心十分激動,但是因為知道張桂梅身體不太好,怕過去説話會打擾到張桂梅休息,便決定寫一封信,等落地後再交給張桂梅。

落地後,朱靜怡親手將信件交到了張桂梅手上説:“張校長您好,我看過關於您的紀錄片,並且被您所深深感動。”

“張校長聽到後,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視着我聽我把話講完。我看到張校長認真的神態,又想到她平時在學校裏的辛勞,不由得有點哽咽地説,‘您一定要保重身體,一定要健健康康!’

“張校長聽完後,緊緊擁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與強大。隨後我和主任乘務長一起,將張校長送至登機口。張校長和我們揮手告別並表達了這一路對我們客艙服務的認可和感謝。”

張桂梅的什麼精神讓一名年輕的乘務員如此敬佩?

朱靜怡説:“張桂梅老師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體為大山裏的女孩們創造教育條件,為她們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張桂梅校長的偉大並不在於她不凡,而恰恰是因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執着,讓我們見識到平凡的身軀裏,可以藴藏着多麼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靜怡還説,在以後的飛行生涯中,自己也會向張桂梅校長學習,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貫徹南航親和精細的服務理念,為公司和民航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機艙裏的一場偶遇,敬意滿滿的一封書信。

這也許就是榜樣的力量,無需多言就能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理想,同時對他人的困境充滿悲憫與同情。

古人常講見賢思齊,希望張桂梅這份榜樣的力量能夠在更多人之間傳遞,鼓舞與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希望,也讓他人因為我們的積極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新型冠狀病毒於20__悄然來臨,席捲全城。是你們——最親愛的白衣天使們挺身而出,為這座城帶來希望。當知道有疫情發生時,你們積極應對,義無反顧的請願上一線支援。當這一封封摁了指印的請戰書通過視頻傳入我的眼簾時,我的內心只剩震撼與欽佩。當看着你們因為穿着隔離服,不好加油打氣而在衣服背後寫下自己的名字時,我非常感動。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我看見了一份特別的“年ye飯”,在隔離區奮戰的你們在應該團聚的日子裏,只能吃着些零食充飢,可你們還覺得非常滿足,這一切的一切都牽動着每個人的心。

我覺得每個女孩都有着愛美之心,可為了節省時間穿隔離服去救治更多的病人,許多醫護人員選擇剪掉長髮,甚至是剃成光頭,但這絲毫不影響你們的美麗,當你們面對着鏡頭笑時,我只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平安歸來。我在網上看過很多要奔赴武漢或其他城市的白衣天使們與家人分離的場景,其實你們的心中也明白,這一去,也許就是天人永隔。你們抱着家人微笑安撫的模樣,讓我不禁落淚情感也在這一瞬間全數迸發。白衣天使們,你們是偉大的!

你們那佈滿口罩印記的臉,不禁讓人感覺到心疼。最令我動容的是一份聊天記錄中説“我家中父母健康,我單身沒孩子,沒有顧慮,讓我去吧”。還有的醫護人員甚至想過自己如果不幸染病,要捐獻自己的遺體。看到這我只想説“哪有什麼平安幸福,只不過是有你們在前線為我們遮風擋雨啊!”你們晝夜不分的工作,累的連飯都吃不下,哪一樁,哪一件,不值得我們為之動容?

白衣天使也不是神,他們也會累,他們只不過換了身衣服和死神在搶人。有的白衣天使們經歷過非典,面對這傳染性更強的新型冠狀病毒,再一次勇敢的站了出來,你們捨棄小家為了大家,這樣的一點一滴我們都會記在心裏。白衣大褂成為了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你們的健康和笑容是對我們最大的慰藉。

我相信,中國只是生了一場病,她很快就會好起來的。03年的非典我還沒有出生,現在就讓我們和你們這些優秀又勇敢的白衣天使們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向白衣天使們致敬!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的開端,正在大家歡天喜地迎接着新年,興高采烈地準備着闔家團圓時,一場疫病從武漢出發向神州大地席捲而來。我們還未搞清楚它姓甚名誰時,它已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一些人寶貴的生命,使這本該充滿着闔家歡樂歡聲笑語的美好時節裏,人們的內心變得壓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我和所有的同學們一樣,為了避免為國家添亂,天天宅在家裏時時刻刻關注着疫情的實時情況,為那些不幸患病的人們而揪心。即使必須外出時,也帶好了口罩,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兇殘的病毒侵犯。窗口看出去,路上的行人們沒有一個不帶着口罩,都行色匆匆、臉色凝重。

在這種危機時刻,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們都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眾志成城為我們打開了綠色的保護傘。在人們紛紛避讓不及的時候,他們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風景線,是寒冷冬日裏的一股暖流。

我很驕傲的説,我家也有一位這樣的“戰士”。我的媽媽十七年前在三甲醫院急診工作,抗擊過同樣兇猛的非典病毒,現在雖已成為社區醫院的護士,卻仍然恪盡職守。雖然她和同事們不需要去武漢為患者們治病,但他們有一個同樣重要的任務——穿着隔離衣,在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對出入人員的身體進行檢查,守住我們上海家園的第一道關。媽媽告訴我,他們站崗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在半夜的凜冽寒風中瑟瑟發抖,進來的每一輛車都要檢查詢問,堅持為司機們測量體温查看有沒有異常。有些高的大卡車,還需要爬到車窗邊,一手拉着反光鏡半懸空着工作,第二天手都抬不起來。有一個醫生還因為天太黑不慎掉入了崗亭邊的一個坑中,他爬上來之後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泥土就繼續工作,不願浪費一點時間。當我為媽媽擔憂時,她卻説:“每個醫務工作者在疾病面前就是一個戰士,召必回,戰必勝,不能做逃兵,打退堂鼓,一旦國家和人民有需要,我們都會站出來的。所以,你也跟同學們説,別太緊張,保護好自己,你們有咱們呢!”

是啊!有這些千千萬萬像媽媽這樣的叔叔阿姨英雄們的保駕護航,我們不會害怕,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共渡難關。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早上,我在單位的會議室通過遠程教育接收終端學習了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被藍雲同志的境界、情操深深地感動了。43歲的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叢村村醫藍雲,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堅持帶病行醫,而且送妻子到衞校學醫,為羣眾看病。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黨的隊伍裏有着這樣一個為國家為人們堅貞不移無私貢獻的優秀農民醫生,村醫藍雲心繫羣眾,大局意識極強,即使身患絕症後仍以頑強的毅力穿行在大化的村屯之間,孜孜不倦的救治病人。

他為了幫助山裏貧困百姓看病,四處奔走、日月兼行,積勞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僅僅是牢騷抱怨、推脱逃避,往往無濟於事,難有收效。藍雲同志的諸多事蹟都告訴我們,要履行好職責,就必須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耐心。而這正是我們基層幹部必需的品德要求。

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着許許多多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學習他這種對待事業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蒼生蒙難,家國難安。特殊歲月裏的童年經歷,讓劉永坦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感受深刻,也讓他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 “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劉永坦懷着投身祖國工業化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劉永坦靠着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讀書期間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58年,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台,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為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羣體的一員。1965年春,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製任務,就於1970年插隊落户到黑龍江省五常縣。1973年,他重回學校。1979年,他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被派往英國深造,也正是在這裏,劉永坦的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為了更好地推進“兩學一做”活動的深入開展,亭苑社區黨委於8月13日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實況錄像。

崔根良是農民的兒子,出生在蘇州吳江,當過兵,入伍一年就立過功,入了黨。退伍以後從鄉村企業發展起步,歷經20多年的艱辛創業,打造出了擁有50家全資及控股公司的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亨通集團,並躋身於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企100強、全球光纖通信前3強。20多年來,亨通集團用於社會慈善公益事業捐助累計達3億元。崔根良同志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十大慈善家等。今年4月,崔根良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

報告會上,吳江區和亨通集團的相關人員分別作了《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創造中國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個人都能出彩》、《有一種身份叫共產黨員》為題的演講,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感情、鮮活的事例,講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進事蹟,真實地還原了崔根良與他的亨通集團的發展歷程,報告會生動感人、令人鼓舞、催人奮進。通過觀看,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愛黨、愛國、愛家鄉、愛人民的高尚情懷,展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觀看活動結束後,亭苑社區黨委書記田全林講話表示,崔根良同志20多年如一日,以愛黨愛國為信念,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大力發展民營工業,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先後研發掌握了光纖光棒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自主發展的道路。希望社區全體黨員要以崔根良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堅定忠誠的理想信念和感恩人民,回報社會的品格和風範,學習他“敢為人先、敢創大業、敢攀高峯、敢爭一流”的精神,大家團結一心,羣策羣力,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認真履行共產黨員的使命與職責,更好地為社區的發展和建設,譜寫好中國夢亭苑社區的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非疫情重災區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各地流動人員逐漸增多,部分黨員幹部似乎放鬆警惕。“戰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需知新冠病毒狡猾、詭異,時而佯動,時而蟄伏,切忌掉以輕心。“疫”路漫漫,防控不可掉以輕心,仍需繼續抓實抓細抓落實。

疫情防控工作要戒“虛”務“實”。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了《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講話強調,要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而不是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方式給基層增加負擔,消耗基層幹部的抗疫精力。的確,一些地方為了逃避責任,不合實際地反覆讓基層“填表抗疫”,對企業“一關了之”,對生產“一停了

之”,對外來人員“一堵了之”,看似為羣眾負責、雷厲風行地抗擊疫情,實則是脱離實際、逃避責任的亂作為。這些行為不僅損耗基層一線幹部的抗疫精力,而且損傷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因此,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戒“虛”務“實”,多一些“實”的舉措,少一些“虛”的作秀。必須切實摒棄“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不讓它成為阻礙疫情防控的“大敵”。

疫情防控工作需搶“時”奪“勢”。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打的是爭分奪秒的殲滅戰,而不是鬆鬆垮垮的持久戰。當前,疫情拐點逐漸凸顯,正是集中力量、精準出擊的最佳時機。成效來之不易,全國人民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控,繼續打好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各級黨委、政府要搶佔時機,同時間賽跑,既要做到不瞞報、不漏報、不謊報,實事求是,公開透明,又要避免效率低下,缺乏理性、判斷失誤、矯枉過正的防控措施,還要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幹部,對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幹部,對不會幹、不能幹的幹部及時問責、調整,以免貽誤戰機,也要加大對堅守在抗疫一線,甘於奉獻、風雨無阻的黨員幹部的關懷和保障,樹立先進典型,給予他們最大的認可。

疫情防控工作應防“燥”致“靜”。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開展近一個月,長時間的高壓工作,部分黨員幹部難免精神懈怠、思想放鬆、心浮氣躁,甚至出現焦慮、恐懼、憤怒、麻木。疫情面前,出現負面情緒在所難免,要及時調整糾偏,做到防“燥”致“靜”。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在佈署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密切關注幹部的工作及心理狀態,給予長時間工作的幹部輪休、調休、補休,為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幹部提供心理諮詢;對精神懈怠,思想放鬆、心浮氣躁的幹部及時組織談話,提振“精氣神”。作為幹部自身,要理性面對疫情發展,認真學習,積極普及防控知識,科學地做好自身防護,健康飲食,根據工作安排,制定作息時間表,適當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狀態肩負起抗疫使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請相信,“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戰“疫”終將取得勝利!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近年來,我國鐵路發展突飛猛進,一列列快速運行的列車,在快速運行的背後,他們經過上百次上千次的反覆試驗,為的就是人民的平安,國家的財產。終於美麗的結果在中國大地綻放,讓世界驚歎、讓全球矚目,讓國人驕傲。

這一個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鐵路人,選擇了一生堅守平凡,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堅守中,展現出中國鐵路人的最美特質。他們如同一塊塊璞玉,經過歲月雕琢,終於綻放美麗的光彩。他們在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雖然沒有幹出驚天動地的成績,但他們卻是鐵路的榜樣,是無數鐵路人的驕傲。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鐵路部門努力將疫情防控與高質量運輸服務結合起來,不斷豐富疫情防控基本措施,讓疫情防控不出現任何死角,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把每一件日常小事做好,這是成就不凡人生的必然之路,也是所有奮鬥者的無悔追求。

每位“最美鐵路人”都是鐵路行業幹部職工的優秀代表,是廣大職工身邊的榜樣。他們是堅守抗疫戰場的x站“頭雁”黨團員突擊隊代表賈青青、在高寒高鐵追夢奔跑的刑雲堂、投身復興號核心系統技術研發的張波、以實幹助力貨運增量的孟照林、慢火車上的“索瑪花”阿西阿呷、苦幹實幹的鐵路扶貧幹部亞庫甫.阿沙木都、勤學敬業的“輪軸迷”劉曉燕、忠誠守護平安車站的周榮亮、給中國高鐵裝上“智慧大腦”的陳志強、堅守高原鐵路的“鋪路石”於本蕃、千年大計的“開路先鋒”吳亞東。

這些“最美鐵路人”期待的不是鮮花和掌聲,他們更多生活在鏡頭之後,生活在容易忽視的一線崗位。他們的美,是平凡、樸實、執着的美。但是,他們用揮灑的汗水見證了最美付出,體現最美擔當。而他們也有如鐵路線上一個個細小的零件,用一個個“釘子精神”串連起了新時代的“中國夢精神”。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紀70年代,李桓英來到蘇北農村,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當時的醫務人員頭戴防護巾,身穿隔離衣,手戴膠皮手套,場景令人恐懼……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樣子,李桓英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麻風病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不能怕病人,而要愛病人。”在日常診療中,她總是用微笑告訴人們:麻風病人不可怕。每當遇到窮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總是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捐錢捐物,從不吝惜。

20__年3月,一名來自河南的麻風病患者前來就診。經瞭解,這家人中竟有5名新發麻風病患者,平時以撿拾垃圾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腳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患者的生活補助。

20__年5月,一名年僅24歲的男性患者前來就診,當時他手部已感染,發生了隱匿骨髓炎,需要手術。李桓英説:“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着想。”隨後,她聯繫了醫院骨科主任會診。由於患者有綠膿桿菌,李桓英又親自幫忙聯繫,找到了能做手術的機構和醫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擴創及死骨摘除術,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1993年,雲南省文山縣有一名高三女學生,臨近大學聯考前被診斷為麻風病。此時,李桓英正好來到文山,立即仔細為她檢查,並耐心地開導:“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了,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後來,這名女學生考上了大學,併成為一名教師。

李桓英説:“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

最美奮鬥者燕振昌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1998年夏天,周維忠到村民唐永富家中催繳拖欠電費。當他見到唐家屋頂看得到天、地上長滿青苔的破敗景象,進而瞭解到唐永富患有眼疾,老母親雙目失明,老婆和兒子都是智障患者,家裏唯一正常的女兒離家出走的窘境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聯想到自己靠吃“百家飯”長大,能當上村電工也是全村人推薦的結果,不禁對唐家人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默默為他們繳清了所有拖欠電費。

從此,他把唐家人當親人照應,12歲的唐久亮,連1到10都數不全,甚至常常到垃圾堆裏翻東西吃。周維忠帶他去理髮、洗澡、買衣服,還經常帶回家吃飯。每到春節,都要給他買一身新衣服、新鞋子。周維忠對他的寵溺,彷彿就是對自家孩子。不僅如此,周維忠還叮囑村裏的商店,只要唐家來買吃的、用的,全都記在他的賬上。周維忠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他們,出錢幫助唐家修繕危房,添置傢俱,同時,還四處託人打聽唐家女兒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家女兒在瞭解到家裏條件改善後,終於回家了。看到唐家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生活有了奔頭,日子一點一點好轉起來,周維忠倍感欣慰。

有了周維忠的多年呵護,奇蹟發生了。20__年正月,厚厚的一場大雪埋住了周維忠上班的路。沒想到唐久亮早早就等在了村頭,他執着地走在周維忠前面,用雙腳蹚開一條路,讓周維忠去上班。周維忠一邊落淚一邊勸他回去,他卻倔強地不肯回頭,倆人就在這大雪紛飛的清晨整整走了十多裏。

從唐永富一家開始,周維忠陸續又幫扶了村裏15户孤困家庭,為他們買米買肉、尋醫問藥、修繕房屋、辦酒祝壽,送去關愛和慰藉。23年來,光是為幫扶對象墊付電費,累計就超過了12萬元。20__年“七一”前夕,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親赴現場慰問周維忠,稱讚他真正在基層贏得了口碑,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形象,是全省為民辦實事的楷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l877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