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精選17篇)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精選17篇)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

在沒有上美學這門課時就感覺到這門課程不是那麼的容易去懂,雖然説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和美有關的事物,但是當自己真正來體會是卻很難。就像有一句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幾乎所有的人都説過,我也常説,但也就是一説,從來沒有深究過為什麼人皆有愛美之心。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來想這些,而美學這門課就帶我們深入的瞭解為什麼是美。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精選17篇)

上之前自己在網上搜索一些關於美學這方面的內容,做了初步的入門。老師的講解中給我們介紹了幾本關於美學這方面的書籍,就拿《美學原理》來講,雖然不是太深入的去讀這本書。但通過閲讀自己也學習到了不少東西。這本書主要介紹的是:

一,美的本質及特徵。人們在自由創造活動中和看到體現人的自由創造特性的事物時就會產生引起喜悦的美感。所以,美的最終根源、美的本質是自由創造。自由創造是人類珍貴的特性自由創造是指人們在認識客觀必然性、規律性的基礎上,能動地去改造世界,以實現人類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動。自由創造能夠成為美的根源,是因為人能在他所創造的對象和產品中"直觀自身",看到自身力量、智慧和才能以及目的和理想的實現,可以感到自由創造的巨大喜悦,產生美感。所以我們可以説,美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在人類的勞動實踐中產生的。

二,美的產生。美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是指事物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價值。審美價值是指事物能夠通過使人產生美感而帶來精神喜悦的價值。人們對實用價值的認識先於對審美價值的認識,審美價值是在實用價值的基礎上產生的。人們早期的審美價值觀和產品的實用價值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隨着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直接聯繫才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美是怎樣產生的呢?1、美產生於勞動2、在美的產生過程中實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3、從實用價值到審美價值的過渡中,人類的觀念形態起了中間環節的作用4、在創造美的實踐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一種辯證關係。

三,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社會美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美,它經常表現為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社會美是美的形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種,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態之一。社會美的形態包括:(1)人的美。(2)勞動產品的美。(3)勞動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美。社會美與自然美的最大區別在於:自然美以形式取勝,在社會美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社會美的具體特點表現為:(1)具有直接的實踐性。(2)具有鮮明的社會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徵(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的主要特點是側重於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徵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同社會功利性的聯繫較為曲折。因此,自然的某些屬性,如色彩、形狀、質感等具有不可忽視的審美意義,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條件。

藝術美指藝術作品的美,是藝術家對生活和自然中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藝術家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種形式,它作為美的一種高級形態,既來源於客觀現實,又不等於客觀現實,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美的構成包括兩個方面:(1)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2)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所以,藝術美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藝術美不同於現實美的特點表現為:1、現實美是客觀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而藝術美是現實美的能動反映,是經過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產生的美,凝結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藝術美決定於藝術家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美雖然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現實美雖然生動豐富,但代替不了藝術美。因為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家的自由創造,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是藝術美的決定性因素。

人們之所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感,從本質上説,是因為藝術形象中體現了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創造才能。藝術美雖然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現實美雖然生動豐富,但代替不了藝術美。因為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家的自由創造,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是藝術美的決定性因素。人們之所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感,從本質上説,是因為藝術形象中體現了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創造才能。

四,意境與傳神。意境是客觀景物經過藝術家思想感情的熔鑄,憑藉藝術家的創造出來的一種情景交融藝術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以意藴和情趣取勝,是客觀(自然景物、現實生活)與主觀(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熔鑄的產物,是情與景的結晶。意境的特點主要有二:1、"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生於象外"。2、情景交融。意境中的情與境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傳神在藝術創作中主要指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徵表現其內在的精神,把對象的本質特徵與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體現了藝術家的創造,也是藝術中的一種美的境界。

五,藝術的分類及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基本分類的理論,他從藝術是摹仿現實的觀點出發,把藝術分為史詩、悲劇的喜劇。亞里士多德的分類雖然樸素,但對後世的人影響很大。黑格爾依據理念內容和感性形式相統一的原則,對藝術作出了邏輯的和歷史的分類,即象徵藝術、古典藝術和浪漫藝術三大類型。藝術分類的原則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從內容方面來説,一切藝術都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只是各藝術門類的側重方面不同。從表現形式來説,各藝術門類都有獨特的物質手段。

因此,我們根據藝術作品的內容方面的表現與再現的不同側重點和所用的物質手段的不同來進行分類。根據藝術作品的再現與表現和所利用的物質手段的不同,我們把藝術分為再現的藝術、表現的藝術和語言的藝術。屬於再現的藝術有雕塑、繪畫、攝影、戲劇和電影等。屬於表現的藝術有工藝、建築、音樂、舞蹈等。屬於語言藝術的是文學。

六,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藝術中各種形式因素(色彩、線條、形體、聲音)及其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實踐。因為形式美的法則是人們在長期的審美實踐中對現實中許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徵的概括和總結。但是,形式美又不同於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它不是具體的美的客觀事物的形式,不直接體現美的形式的內容。形式美的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於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形式美的法則包括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結奏韻律和多樣統一。

七,優美與崇高優美與崇高作為美的兩種類型,在本質上都是人的自由創造的生動顯現,但是他們在表現特徵及給人的美感方面都有明顯區別。1、優美的特點是:處於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狀態。它形式上的表現特徵為柔媚、和諧、安靜與秀雅的美。從根本上説,優美體現了作為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處於相對統一的狀態,使人產生和諧與愉悦的美感。2、崇高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美處於主客體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和強勁的氣勢。在形式上表現為粗獷激盪、剛健、雄偉的特徵。從根本上説,崇高(壯美)體現了實踐的主體與客體處於激烈矛盾狀態所顯示的偉大精神和力量。美學史上關於"崇高"的主要論述

1、中國古典美學史上沒有"崇高"這一名稱,而是把崇高稱作"大"和"陽剛之美"、"壯美"。2、西方美學理論中關於崇高的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1)古羅馬時期的朗加納斯在《論崇高》中最早使用了"崇高"這一範疇。(2)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者博克,詳盡研究了崇高與美的不同特點。(3)康德對崇高問題做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他的崇高理論影響非常大,在美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認為崇高的特徵是"無形式",即對象的形式無規律、無限制或無限大。而美的形式是有規律、有限制的。

康德把崇高分為兩種,一種是數學的崇高,一種是力學的崇高。崇高在現實中的表現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生活,另一方面是自然領域。(1)在生活中領域的崇高在現實生活裏,崇高直接通過人類為了創造美好生活而進行的實踐活動來表現。在這一領域,崇高就是指人的偉大。人的偉大包括人類力量的巨大和人的精神品質的高尚兩個方面。

社會生活中的崇高的特點表現為在嚴重的實踐鬥爭中所顯示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2)在自然領域裏的崇高自然領域的崇高表現為自然事物的巨大體積、力量以及粗獷不羈的形式等。和一切自然美一樣,自然領域的崇高美的根源也是社會實踐。崇高在藝術中的表現藝術中的崇高是對現實中的崇高的真實、集中的表現。

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通過突出自然事物的崇高特徵,使自然領域的崇高得到更為鮮明、生動的體現;通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使社會生活中的崇高與日俱增具有歷史真實性、更加感人。崇高的藝術作品是我們經常欣賞的藝術對象,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淨化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內涵和明顯的倫理道德性質,是一種充滿陽剛之氣和正義力量的美。崇高美集中體現了人類對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望、對美好品質與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積極的審美意義。

八,美感的本質特徵,心理因素,美感的共性與個性。感的本質特徵是形象的直覺性、精神的愉悦性、潛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創造性。這四個特徵在美感中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審美心理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產生的及其複雜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它產生於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美感的差異性1、時代差異性。2、民族差異性。3、階級差異性。4、個人差異性。美感的共同性(普遍性)1、時代共同性2、民族共同性3、階級共同性4、人類的美感共同性

通過學習我瞭解了中西方的美學史,瞭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學家及他們的一些美學理論。在之前,我認為美就是美,美的東西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學了美學原理之後,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質”(即“產生美的原因”)這個問題就有很多美學家的許多不同的理論。比如畢達哥拉斯認為“‘事物由於數而顯得美’,美就來自於數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無序和缺乏比例是醜的和無用的”。在他那裏,美就在於客觀事物的均衡、對稱、和諧、多樣統一以及黃金分割等形式。

而狄德羅則從事物之間的關係中探求美,他認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並不完全取決於事物本身,而要看它與人及其周圍其他的事物發生一定的關係,然後才能説是美的或是醜的。”而車爾尼雪夫斯基則主張“美在生活”説,他認為美來源於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當然還有其他美學家的不同觀點,在這裏,我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在學習這本書之前,所有的這些對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其次,通過學習我還了解了“美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美學學科直到1750年才誕生。但是,就美學所研究的基本問題的源頭而言,則十分古老久遠。”早在原始人類那裏就已萌發了對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認為尤為重要,它闡述了美育對人的重要性。“美育,就是當我們對審美對象進行感受、欣賞、評析和判斷等審美活動時,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會受到感染、薰陶,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而不僅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氣質、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感化我們的身心,使之淨化、昇華和提高。”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2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認為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美,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學習一學期的《美學概論》使我對“美”這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前我只是通過感性來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種認識也是非常膚淺的。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看,美麗、漂亮,以為這就是“所謂的美”與美相對應的就是醜。

學習了《美學概論》我知道了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藝術、現實關係以及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在《美學概論》裏我們可以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

學習美學不僅可以學會審美、認識美,更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在生活中用美學的思維來引領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學會怎樣正確的去認識美,發現美和審美。有了正確的審美方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今社會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在學習美學後我把美學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我領悟到了素質教育應該包含:“德、智、體、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強調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圖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響。他主張美育與德育應該統一。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學習美學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和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品味。羅丹一直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他認為只要人們自己對某件事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與心血,就一定能夠發現美,即使是別人都認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和絕對的醜。美與醜就像矛與盾一樣共同存在於事物之中,每一種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美與醜都是相對的。在生活中的“美”,並非“美”而是“美感”。這種“美感”是源於人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所以在人們的眼中美是永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一直都伴隨在我身邊。比如:明媚的陽光、綠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樣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圍繞在我們身旁: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甜蜜的愛情。也許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過。以至於對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都無暇顧及。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應當解放自己的眼鏡,放飛自己的心靈。也許我們會突然發現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3

美誰不喜歡?我們應該把天生的感受力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作為,自覺的按照美的尺度來建造我們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術館才能感受到沒美的現象,不只是在電影院、音樂廳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

美,無論在字體上還是在意境上,都是讓人感到舒服的。美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嚮往,也是對追求的一種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種修飾,男人的美是一種氣質,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歲月的烙印;美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情感體現,這也正是幾千年來人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我也自認為是一個有一定的、樸素的美學感悟能力的人,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計劃要讀一讀美學方面的理論著述。曾借閲了《美學原理》,記不確切作者是誰,應該是黑格爾一類的名人專著。可惜只看了不到十頁,便讀不下去了。

確實讀不懂!在中國小時學習過美術,我以為,美學跟美術一樣,學過以後我才知道,美學是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我瞭解到,美學與美術並不是同一概念。現在終於有機會通過網院這個平台好好地學習美學,雖然很抽象,但確實是收穫良多。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是18世紀中葉的事情。當然,審美活動、審美現象是自從有了人類生活以來就一直存在的。

那些原始人用來裝飾身體的貝殼、石珠、獸牙,以及史前陶器上巧妙的線紋和圖形、巖畫和洞穴壁畫的造型等,就充分表明,早在人類產生裝飾和娛樂自己的最初意識之際,人便不僅同動物生存狀態有了質的區別,而且其審美意識的最初萌芽也已誕生。

可以這麼説,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動存在,就有人對美的感受、追求、創造以及對美的問題的不斷思考。審美是一種人類精神活動,是一種給活動主體以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並且還是一種通過這些主體的心理感受而獲得其意義的活動。因而研究審美,首當其衝應該研究的,就是人類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人們將這種感受稱之為“美感”。

研究“美感”,我們卻很難直捷地用一兩句話給出“美感”的定義。這不僅是因為在漫長的美學發展史上,就此曾經有過許多的爭論與異議,而且還因為美感的定義其實也與美的定義一樣,涉及到美學領域裏幾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問題。對“美感”的理論界定,與此前美學家們致力於對美的界定一樣,實際上正是美學中有限的幾個最核心的問題中的一個。美學中所有不同理論、不同觀點的爭辨,只要是具有理論意義的爭辨,大致只能出於兩種最基本的分歧。

其一是緣於各人欣賞趣味的不同,其二,則是緣於理論出發點的差異甚至對立。休謨説“趣味無爭辨”。他的意思當然不是説不會有人去為了趣味的事而爭辨,實際上因為趣味不同而引起的爭辨確實太多太多。休謨的意思是,當某種爭論涉及到趣味的方面時,恐怕就很難以輕易地得出誰是誰非的結論。

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個體在趣味上的差異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但是在這“眾口難調”的差異之中,如果各執一端,難免有“東向而望不見西牆”的弊病,美學史與藝術史中曾經出現過,以後必定還會繼續出現的諸多理論、觀點、風格與流派,其中都或多或少包含有趣味上的差異性。

不同風格與流派的代表人物經常互相攻訐。古典主義者看不起羅可可風格,現實主義詆譭流漫主義,托爾斯泰極不喜歡莎士比亞,其間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盡。縱然我們能夠找出許許多多理論上的根據,來證明某一種藝術風格比起另一種風格來更有生命力,或者説某種風格在某個特定的場合顯得更加適合時宜,我們親身的審美感受卻好象並不受這些理性的證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於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靈中與對象產生碰撞。面對這樣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審美感受,如果我們不想變成為感性領域裏的暴君就只能這樣説,因趣味不同而產生和出現的感受的不同之間,恐怕並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要是真實的而非虛偽的審美體驗,就是正確的。

在真正的審美感受領域裏,沒有錯誤可言。正因為此,休謨才説“趣味無爭辨”。中國的美學研究雖然走過那麼漫長、曲折的路,然而比起西方來,時間還是短得多。中國美學研究到現在才100來年,西方美學研究到現在已有250多年,這是從美學誕生算起的。西方從20世紀開始,美學研究有了一個很大的轉向,我們稱之為“語言學轉向”。就是説基本上從20世紀以後,再去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研究什麼是美,給美下定義,這樣的努力已經大大減少。

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諸如審美心理學、藝術心理學等等的研究上。特別是20世紀後半期更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學,但幾乎沒有一派美學再花很多精力去研究美的本質。應該説我們在這方面比他們晚了很多。之所以落後,有很多原因,一個原因是建國後我們受前蘇聯的影響比較大,有很多東西沒有跳出傳統的框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長期以來閉關鎖國。跟西方有比較大的隔閡,存在所謂“鐵幕”,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被割斷,對西方一些新的東西疏離已久。審美活動也就是審美。

首先我覺得把審美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有着現實的根據。在現實中,在我們生活中間,審美現象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這些現象不過是我們要探討的或者我們要進行研究的一個切入點。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生活的內容極為豐富駁雜。

審美的活動,審美的文化,審美的現象,可能到處都有,甚至可以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不可能離開這些審美的活動,審美的氛圍。第一個就是自然美,就是對自然界的審美。隨着人類文化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自然界的東西進入了我們審美的視野。我們原來強調的一種自然美是山水的秀美,但另外一種我們或許不一定看成是很重要的自然對象的,如某個山石的怪形怪狀,有些看起來很怪誕的東西,也可以進入我們的審美視野。

自然界的很多東西,都能夠進入我們審美的範圍,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就是藝術美,這是藝術活動的產物。各個方面、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藝術作品給我們帶來審美的愉快,現在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間不可缺少的部分。雖然每個人審美趣味不一樣,對有些藝術的對象可能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同一個人對有些東西欣賞對有些東西不欣賞,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天地,藝術活動的天地。我們如果真的完全離開了藝術活動,如果全部藝術生活真的都從我們的生活中剝離出去,那我們就很難活下去了。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4

一、 美育的含義

美育,又可以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們可以從具體過程、實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種以情動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終不脱離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過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種作用於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啟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種對人的全面塑造。馬克思主義的美育理論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和人感覺的豐富性的解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美育對人的符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諧、自由的發展,全面實現人的豐富性。

總之,美育的含義在於,美育是運用審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號實踐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美育的特徵

從對美育的含義的理解,可以見出美育的特徵: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過程不是嚴肅的而是伴隨着個人趣味的激發和滿足。與德育和智育要求嚴肅和莊重不同,美育總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覺生動、活潑、有趣,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徵。比如一首寫愛情的民歌《圈兒詞》:“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裏。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儂意。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整圈兒是團圓,破圈兒是別離。還有那説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這首詞彷彿是一篇“圈兒的愛情闡釋學”,滿眼大大小小的圓代表細細密密的思——這是第一層形象;是誰賦予這些圈兒以如此豐富的意義?我們似乎能看見那個坐在燈下、沉浸在思念裏的少女,感受到她內心細微的波瀾——這是第二層形象。這時,詩的話語如破謎一般引領着我們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繾綣的美妙時刻,使得我們比在日常生活裏更能深深感受這種愛的動人和美妙。情感陶冶與形象玩味過程相伴,對形象的理解融匯在會心一笑中,這些都成為美育過程趣味生動的表現。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實現依靠的就是人與活的形象之間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須把認識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審美情感之中,以潛移默化而不是説教或講解的方式存在。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兩首:“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三)美育的多樣性

美育的多樣性,是指美育在時空上的靈活自如和在個體上的顯現差異的特性。第一,美育較少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靈活地進行。美育的範圍廣闊,花草樹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無端狂笑無端哭的小説、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劇大千世界處處有美,也就處處有美育的發生;而在時間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勞作中隨時發生和停頓,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須在正常工作日進行。第二,美育隨着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而表現多樣風貌。一部愛情小説,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許是那感天動地的愛的堅貞,有人或許對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體會,它也許激發你對青春的眷戀,也許衝擊你對人生的信念美育不能像數學或物理等一般知識教育那樣,有一種一加一等於二的唯一標準,它常常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審美感受也總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礎上表現出個體差異。

美育的特徵還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則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點。從美育的實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從美育的心理基礎方面看,它要調動人的感情活動,就有感染性;從美育的運作方式來看,它靈活自由、因人而異,就有多樣性。三個方面的特徵,共同形成了美育作為一種教育方法的獨特形態。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學教育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或功效,這是大學美育必須首先明確的問題。為此,學者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有學者指出,大學美育重在通過感性關注成全人的生命、通過情感激發完善心理結構、通過引導體驗走向自我超越、通過人文關懷發展個性。有學者從個體價值的角度進行研究,認為大學美育能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優化審美趣味;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創新品格;能賦予大學生人文關懷,建構精神家園;能塑造大學生審美人格,促進和諧發展。還有學者基於大學美育本質的認識,指出大學美育本質上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為目的的文化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註重人的價值觀念、人格境界、精神個性、趣味修養的培養與訓練;作為一種個性教育和發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於傳授謀生的本領,而在於幫助人探索和尋找一條發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構上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

二、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1.研究內容缺乏深度與寬度

縱觀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雖然眾多學者發表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關於大學美育的本質、特點、功能、課程設置和實施途徑等具體問題的研究卻存在着大同小異、低水平重複的現象,缺乏既符合大學生審美髮展特點又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穎獨特的理論,影響了大學美育科學化的進程,制約了大學美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大學美育研究必須注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要對已有成果做進一步深化研究,而且還要不斷拓展其新的研究領域,如大學美育的結構問題、大學美育的過程與規律問題、大學美育與大學其他各育的關係問題、大學美育的模式與方法問題、大學美育的師資培養問題、大學美育的科學評價問題等,從而使大學美育理論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

2.研究方法缺乏整合與創新

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又必然會影響研究結果。方法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論發展的主要標尺。任何理論觀點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研究方法上的細微差別。反思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大多侷限於微觀研究,即從某一視角、某一側面進行研究,而宏觀和整體性研究則相對缺乏;理論研究、經驗總結研究較多,但實證研究則比較欠缺。研究方法的相對陳舊和單一,已成為制約我國大學美育研究的主要瓶頸。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美育研究方法的整合與創新,以大學美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帶動重大實踐問題的研究,以單純進行大學美育研究走向大學美育的整體性研究,從而推動大學美育研究的深入有效開展。

3.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研究的缺失

大學美育是由教師和學生兩種最積極、最活躍的人的因素組成的,它既包括教師傳授美的過程,也包括學生接受美和形成美的過程,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有關大學美育的研究明顯過於重視教師對美的教授和灌輸,過於重視教師在美育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而忽視了大學生對美的接受和生成,忽視了大學生在美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大學美育的低效甚至無效。對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進行研究,由於更接近大學美育的本質和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因而更有助於大學美育功能的發揮和任務的實現,這也將會成為今後大學美育研究的突破口和熱點課題。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5

隨着21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它的來臨,意味着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將成為經濟發展最基本的資源和生產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識、民族素質和創新潛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面臨了挑戰。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潛力,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依附地位,就會受制於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的必然選取,豎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

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加強與改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則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生在思想教育中構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會轉化為激勵學生用心向上,為祖國發奮學習的強大內在動力;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提高識別真善美的潛力具有重要影響。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能夠採取眾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認為,在眾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守鍵,作為一名教師,透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為首先是行為。

正如托馬斯馬爾斯貝丁所説:“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們帶給人類社會遠景的終極圖畫,但有一點能夠相信,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影響未來的無窮無盡的後果。”是的,榜樣是最好的教員,雖然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卻教給人們許多書本上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於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説服人、教育人、啟示人。行動就是力量。與空洞的説教不同,榜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一個人、鼓舞一個人,他給人一種淺移墨化的影響,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對於學生來講,眼睛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麼,他們都會無意識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與他們身邊教師的行為模式就會十分接近。這正如許多昆蟲呈現出與它們所吃樹葉一樣的顏色一樣。因此,教師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即使一些看似細小的行為,也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這些細小之處對於學生的品性的好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師諄諄教育的東西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而教師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風範和自我控制等具體行為仍然存留在學生心中併產生持久的影響。一位作家在晚年時曾無限感慨的説起他的一位老師對自己深深的影響:“每當他來到教室裏時,那種祥和的道德氛圍立即會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乃至每

一句話的語調都給人一種心靈空潔、渾身舒爽之感。在這種莊嚴卻寬鬆的氣氛中,心靈就象在洗澡一樣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當他在身邊時,我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良好的師德對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多麼重要啊!也許,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全部資料能夠歸納為一句話――改善和提高自己。

凡凡贅言,謹與同道共勉。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6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對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同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瞭解以及體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未來質量,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但是必須看到,幾年來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存在着重視語數外等主科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教育和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情況。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確實的推行素質教育,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法治教,自覺遵守學校安排的課程、課時、規範學生的作業量、作息時間,不能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要全面的進行考核,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

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改變那種只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的做法。促進學生以德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克服那種只重視智育,甚至於只重視考分,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參加社會實踐和從事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的貫徹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不考試、不留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敢於質疑、懂得創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才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7

今天下午,我們全班52位同學心情無比激動地期待着,學校“新春音樂會”的開始。音樂會在學校報告廳舉行。電視屏幕切換到了報告廳的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音樂會有許多好看的節目。有合唱、打擊樂,管絃樂和舞蹈等。同學們津津有味的看着。炫彩的舞台,有趣的表演,美妙的音樂都快讓我們的眼睛、耳朵忙不過來了。最讓我喜歡的是流行曲《小蘋果》。它的樂曲是由八位同學用小鼓敲擊合作出來的。沒想到竟然如此的好聽啊!那歡快地節奏和音樂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手舞足蹈起來。全班的同學跟着一起唱了起來,這樣的氣氛,好讓人陶醉啊!

不知不覺地,新春音樂會就結束了。今天真是難忘的一天啊!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8

我們身處一個信息時代,被信息包圍,卻依舊缺乏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卻不能夠被我們得以充分利用。實在是一件很令人感到無奈的事情。

但是,在信息素質教育課上,老師幽默機智的上課方式,採用實踐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併發揮不同老師的優勢的多人教學方法……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給我們傳授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東西。

但是,在我們掌握瞭如此眾多的信息蒐集潛力之後,我們卻漸漸地鬆弛了下來。有時候,我們一向不停加速轉動的思緒淺漸漸地緩了下來,最可悲的是,甚至停止自己的思考潛力,完全奉承“拿來主義”。

這是一個缺乏原創的年代。高超的網絡技術讓我們學會如何偷懶,複製粘貼,簡單一點,便解決了我們絞盡腦汁的事情。

以前的我們,還不會玩電腦,找百度,用Google……於是我們百般思索,萬般探究。時間就這樣匆匆而逝,我們一天天長成了大孩子。日益沉醉在現代發達的科技中的我們漸漸懶惰起來。

無論是老師佈置的小作業,還是學年論文,亦或是專業考察報告,都期望能在網上搜到相關資料,那樣寫起來就會像飛一樣的高效精準,只但是有時會避免不了千篇一律的煩惱。

我們的腦子漸漸停止了思考,從我們懂得了如何偷懶之後。

以前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爾寫寫小文章,編編小故事也好。但是,似乎自己從未為自己的夢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許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到達心中所想,也許是因為懶惰而沒有付諸實際。

時常對自己説:要努力要努力!是時候該努力了!

但是總會有這種這樣的藉口讓我把自己的任務一天一天往後推,直至有一天放下了以前設想的的計劃。計劃永遠是最經不起時間消磨的東西,更加經不起我們的不斷推拖。

以前參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競賽,當時問了一位資深的教授很俗的問題。守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簡單:持續一顆好奇心。對於當時思想幼稚的我來説,這句話真的很受用。在這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乃至將來,我都一向持續着一種好奇。只但是我的交際潛力太差,所涉及的圈子太窄,以至於這天,我還經常處於一種OUT的狀態。

眾所周知,大學裏有一座寶庫,也就是圖書館。能否在大學期間蜕變成“一隻蝴蝶”,除了日常的學習工作之外,就要看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了。信息素質的課上,我對圖書館的瞭解有了進一步深入。不記得何時的我曾這樣告訴自己,必須要利用好圖書館這個巨大的寶庫,堅持每一天讀書。

在書中,我們能夠重新獲得思考的潛力,能夠重拾昔日的信念,言談舉止之間便增添一份自信、一份優雅。書,讓我們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學習。

時代的車輪在飛速地向前滾動,我們務必跑起來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的技術越發的高明,但是我們更就應提高的是自己的修養。

信息素質教育課,不僅僅教會了我搜集信息、查詢資料的潛力,更讓我在這不斷的學習中瞭解到,在這個信息時代,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潛力,才不至於被無情的歲月狠狠的拋棄。

時光的步伐太快,我們要學會跑起來,才不會被落下。我們被信息所包圍,同樣要學會把信息包圍起來。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9

看完20__美育雲端課堂之後心中有對當時社會的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白毛女》,觀看時有對喜兒的同情,也有對黃世仁的憤慨!

我很慶幸我沒有生活在哪個地主和僱農矛盾尖鋭的時代,我也無法對喜兒這樣的命運感同身受,我也無法理解他們對地主的憤恨和無奈,但當我看到楊白勞被生生的按上了賣女兒的手印,當我看到楊白勞因無奈而服毒自殺,當我看到紅軍來時,羣眾們手拿棍棒向着黃世仁的時候,我可以想象他們對地主已經恨之入骨。

喜兒,這樣一個單純,漂亮,勤勞,善良的好姑娘,命運卻如此曲折。在家時,苦命幹活兒,沒有好日子,還好父親很疼愛她,記得楊白勞在掏出送給喜兒的紅頭繩時的唱詞:“人家的閨女有花戴,爹爹錢少不能買,扯下了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紮起來!哎!紮起來!”;被黃世仁糟蹋後,懷孕了卻被趕了出去,還差點被賣了,經歷喪父之痛之後又經歷了喪子之痛,在山裏一夜青絲變白髮,過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這麼多苦難!還好,八路軍來了,打到了地主,報了仇,和大春哥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還讓人有點欣慰。

慶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0

不應當成為幻想,應當是真理!真理!我們要睜大眼睛;從所有的毛孔中間吸取生命的強烈的氣息。人生活在藝術氣圍中,便會學得聰明,人也會變得快樂起來。

自從學了葫蘆絲,我感覺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喜歡生長在有藝術氣息的地方。可以説,沒有藝術,我就沒有樂趣。

我清楚記得,剛學葫蘆絲時,我一個音調都吹不出來,我被老師叫到前面,老師親自教我吹每一個音調,我的臉一下子漲紅了,因為葫蘆絲老師一共有四十幾人,被叫到前面單獨學習吹奏的只有六七個人。

當我的同學馬壯完完整整的吹出一首曲子時,我很不服氣!暗下決心,一定要超過他。每天放學後,我便不知疲倦的練習吹奏,請家裏的每一個人當評委。經過不懈的努力,我進步了!老師也誇獎我很優秀。現在,我已經可以吹奏很多曲子了。

在我心中,一直深信:藝術是生命的源泉;藝術是飛射出去的彗星;藝術是人類偉大的靈魂!只有藝術共同生活,生活才會變得多姿多彩!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1

音樂是一門融入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音樂課的美育教學上,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歌曲的處理和表現上,訓練學生達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國小音樂教育活動中最主體的內容,唱一首歌,不能僅滿足於按樂譜教會,學生能唱下來,還應講究唱得好,讓歌聲更美。因為唱歌是表演的藝術,表演者進行的再創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給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醜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當然要靠平時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的聽力、音準、節奏、發聲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師還應進行必要的處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變化,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詞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聽到低年級學生在下午上課前自發的齊唱中,曲未終而聲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電視節目中看鬱軍劍的演唱卻是那樣扣人心絃,曲終而意未盡。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前者在無老師組織和指導的情況下,越唱越慢,成了“牽牛歌”、“搖籃曲”,而後者則進行了表演上的再創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變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緒飽滿的表演,使演唱時而娓娓細語,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慷慨激昂,極富表現力,令人振奮。

我在教唱《大樹樁你有幾歲》這首歌時做了這樣的處理:

不能每小節都高嗓門強力度唱完,那樣則顯平淡,毫無情趣可言。如強調頓音,突出強(f)、弱(p)的變化,再注意節拍的“強、弱、弱”規律,做到有層次、有對比、有起伏、有鋪墊,就能恰當表現歌詞的意思和孩子數年輪判樹齡時天真爛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處理為:每段前面的提問句分別由男獨、女獨提問,第三句開始分別由女聲、男聲齊唱作答。從“嘀哩哩嘀哩”開始全體大齊唱。這樣就造成領唱與齊唱、男聲與女聲、部分與全體之間互相問答的多層次對歌的熱烈場面,也給聽眾帶來色彩上的變化,美感由此產生。

二.在音樂欣賞中,為學生創設美的意境。

欣賞內容佔國小音樂教學時間的15—30%。一盤盤小小的磁帶,可把學生帶到那美好的音樂王國。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學生不但得到輕鬆愉悦和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方面的滿足,也被音樂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樂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體現出來了。那史詩般的《黃河大合唱》,把學生帶到了“金淘澎湃,挽起萬丈狂瀾,濁流婉轉,結成九曲連環”的黃河岸邊,看到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看到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團結奮起的戰鬥精神和英雄氣概。《二泉映月》展現給聽眾的則是旖旎的太湖風光,悦耳的江南絲竹,詩意的淡雅色彩,悲愴的人生詠歎。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勞斯的作品,使學生超越時空限制,領略到綠色歐洲的明麗,藍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樹林的神祕……教師只要作好充分準備,提前加以引導提示,就會有效的調動學生興趣,豐富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觀察力,達到預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內容選擇上,引導學生認識美的真諦。

當前國小聲受所謂“流行歌曲”污染的現象十分嚴重,外來音樂,特別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樂市場,在“藝術商品化”、“藝術市場化”的大旗下招搖過市。那些軟綿綿、懶洋洋、輕漂漂、嬌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雜粗野的狂吼,那些淺薄直露的歌詞,居然有不少的國小生模仿和傳唱。而對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國小生們,音樂教師應喚起自己的良知和責任心,引導國小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聲去佔領學校的音樂領地,佔領兒童空白的心靈空間。

首先,要教育學生識別什麼是真正的美。讓孩子明白,有些外來的時髦東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棄和抵制的,它並不是什麼有價值的藝術。正如羣眾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們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個“有氣無聲的”,上來個“扭胯抽筋的”。然後再向學生介紹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及他們表演的激勵向上、催人奮進的優秀作品。讓學生通過比較去提高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四.啟迪學生去發現美的世界。

音樂留給人記憶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難以相比的。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樂曲,無不以其真實生動的形象,展現出一副副美麗的畫卷。如《我的祖國》、《愛我中華》,讚頌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壯美;《趕圩歸來阿里裏》、《如今家鄉山連山》,謳歌了人性的美;《嘎達梅林》,弘揚了英雄行為的美。我國各民族聲樂及器樂的介紹,我國各地民歌的介紹以及外國音樂作品和器樂的介紹,展示了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教師稍加點撥,就可使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過音樂作品形象置一畫卷,被孩子們不斷髮現和認識。而且和美好的音樂一樣,深刻久遠的留在心底。

五.讓音樂伴隨學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樂和詩詞的結合,好多歌曲的歌詞,就是一首好詩。“詩以言志,歌以傳情”,好多歌曲可以對一個時代、一大批人及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產生巨大的影響。今天,當《國歌》的旋律在國外奏響時,又使多少人熱淚盈眶。

國小音樂教師擔負有為祖國花朵奉獻精神食糧、培養一大批有作為的新人、推進和諧社會的神聖職責。我們一定要牢固佔領國小音樂領地,保護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優秀、健康的音樂內容去塑造少兒的美好靈魂。應積極宣傳、推廣優秀歌曲幫助青少年辨別美醜,區分良莠,用好歌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熱情、道德和情操,讓好歌伴隨少年兒童長大成材,為提高我們全民的素質作出貢獻。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2

我是一個熱愛畫畫的人,現要我想起剛學畫畫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記得那年,我還是三年級的一天下午,我在文化館對面玩了一會兒,媽媽便來接我回家了,正當我們要走的時候,媽媽看見了一個帶眼睛的小孩揹着一個引人注目的畫夾,走向文化館,媽媽便牽着我的手走去,跟着那個帶眼睛的小孩,當我們上了樓梯,走進一扇門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到了一個教室,裏面座滿了人,他們都手拿畫夾,認真地畫着,前面有個男的,在黑板上畫畫,大概他就是老師吧,我找了一個位置坐好,媽媽便拿了一本本子給我,我便也跟着老師畫起來,然後給老師看,雖然畫得不怎麼好,但老師卻説:“畫得不錯!”老師問我媽媽:“説我有沒有學過畫畫”“沒有”媽媽説。後來,我和媽媽認識到了這位老師,他叫陳公權,陳老師讓我在小班畫了幾天,然後讓我到中班學,我就一直在中班,一直不停地努力着……

我非常熱愛畫畫,正像愛因斯坦説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3

我獨衷熱愛於皮影戲,不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原因,而是由於它的樸素風氣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們中華民族最傳統藝術,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着實讓人感歎。

中原人傑地靈,黃河世代從這裏流過,在這裏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勞的人民。千百年來,皮影藝術盛行於中國城鄉,逐漸在各地形成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為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的對皮影藝術的社會文化含義,即以宗教信仰為線索來討論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徵作用,以音樂唱腔、角色行當與戲目劇本來討論其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或以大眾的民俗生活為基礎來討論其演出的社會意義,就會發現在中國的皮影藝術中,藴含着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

除了歷史價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首先,皮影戲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範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裏也是獨樹一幟。它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樸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暢,着色之豔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着實能使人賞心悦目,愛不釋手。第二,皮影戲音樂,是在不同地區分別融匯當地民族器樂、民間曲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唱腔豐富,韻律優美,板式靈活多變,在我國音樂領域裏自成一體。它與其他樂種也起着互相取補、互相促進與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於皮影藝術在我國還處於搶救階段,它現在的價位還是屬於較低的水平,所以我們應盡力保護好祖國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麼的單薄,只要心中還湧動着民族的熱血,民族的璀璨藝術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閃爍。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4

素質教育改革越來越重要,而且在不斷地推進,所以,音樂在啟蒙教育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要一改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適合素質教育改革的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在音樂教育中音樂美學是貫穿整個音樂教育的核心思想,他知道在音樂教育中使學生的素質不斷提高,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斷被用於實踐當中。

一、音樂美學思想

(一)音樂實用價值音樂美學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對於兒童基本素質的培養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比如在看電影的時候,現在很多電影都注重於自己插曲以及主題曲的塑造,可以培養學生在觀影的同時來欣賞音樂,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把自己所學到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呈現出來,讓他們體會樂曲所存在的美學價值,所以音樂的使用價值體現可以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都來進行實地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基礎,用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方式讓他們去接觸音樂,這樣他們才能夠認真地去聽、去感受音樂的美。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隨着音樂的節奏自己去拍打來體會音樂的節奏和拍點,讓學生自然地融入到歌曲當中去學習音樂的美。

(二)音樂可以被用於在實踐當中在具體的音樂啟蒙教育過程中,可以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説先通過來欣賞音樂並對音樂做出自己的評價,來感受別人的音樂,也可以把音樂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後逐步形成自己創造音樂的能力,讓學生不會把音樂的教學過程當作是枯燥的課堂學習,而是讓學生有一種暢遊在音樂世界中的自由感,把音樂當成是自己的樂園,在裏邊可以自由地去創造、去欣賞、去評價,在正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成長的規律,然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來讓他們去體會音樂的美,因為是幼兒,他們主要還是以聽為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引導他們去聽,然後去表達自己聽過之後的感受,讓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面。

二、音樂美學實現美育功能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所感所想形成具有思維性的審美音樂這樣一門學科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既要理性評價好聽與否,也要認真地去理解,去解讀它的文化和歌詞,同時也要感性去感知他,感受它所傳遞的文化底藴,傳遞的感情等。例如,《溜溜山歌》因為他一首民歌,然後歌詞中“溜溜”這樣的詞反反覆覆出現,所以被大家熟知,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會先放一曲山歌來讓學生感受什麼是山歌,山歌有什麼樣的節奏和韻律,然後讓學生逐漸走入山歌的世界,然後讓他們來感受山歌,在歌唱的過程中通過歌詞來明白歌詞所要傳達的,關於團結就是力量的內涵,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去理解真音樂真正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不斷地學習是為了給以後的欣賞打下堅實的基礎音樂欣賞教學,他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並不是説簡單地讓學生去聽這首音樂,然後做出自己的評價和感悟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對於音樂很多技術相關的知識都要有所瞭解,這樣在評價的過程中才會説出一些專業的有價值的話,是要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培養自己藝術方面的修養,所以並不應該立足於簡單學單一的一首歌曲,而要對整個音樂的發展、整個音樂的歷史都要有所瞭解,要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所衍生出來的音樂其不同的風格,所表達的不同的音樂內涵等,在教學的過程中,由於一些基礎知識比較枯燥,可以採用多媒體輔助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影視資料來進行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更樂意去主動地瞭解有關音樂的不同的內容,在音樂的背後往往有很多有價值的故事,也可以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去領悟音樂這門藝術、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地去累積、一點一點培養,所以,相關音樂方面的知識是他以後藝術修養不斷養成的基礎。

(三)音樂來源於生活,從生活的角度去鑑賞音樂。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作品也一樣,它的靈感和創作都是來源於生活,讓學生要認識到這一點,從生活中去感悟音樂、理解音樂,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音樂所創設的情景當中去,因為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才更能與作者之間產生共鳴,來感悟作者的作品,然後不斷地使自己的藝術修養得到修煉和提升。比如貝多芬,他非常出名的《獻給愛麗絲》,這樣一首曲子就是寫自己曾經經歷的一段愛情的,用跌宕起伏的音樂節奏來表達自己與心愛的人之間那種美好的愛情,那種矛盾衝突和最後兩個人走到一起的這種愛情的旅程。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很難通過無線譜來感受這種他所藴含的背後的故事,但是如果我們通過生活把它放在生活當中的話,那就可以把抽象的五線譜變得具體化,這樣也能更好地去體悟音樂所要傳達的情感。所以如果一個人熱愛生活,他願意去體會生活感受生活,那麼他對音樂的鑑賞能力也一定會要高一些,他也更能體會音樂中所傳達出來的美的東西,因為他可以和作者產生更多的共鳴,更好地去理解作者,所以他的視角,他的鑑賞視角也會更加豐富一些。

(四)要有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魅力要想使自己的課堂有魅力,那麼就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要想交給學生審美能力,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一定要非常的高、非常獨特,所以在交給學生之前,教師要認真地備課,去了解自己所要講的內容,然後要有自己的感想,自己的領悟,要發現一些問題,這樣才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有新的突破點讓學生更好地去接受自己的教學。音樂教學是一種比較特殊教育方式,如果教師自己在這方面比較突出,有自己的特長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的特長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讓學生來融入到自己的課堂當中,而且在認真備課之後,要跳出基礎知識的框架,不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是能夠使自己的課堂更豐富多彩,更具有即興講課的能力,教學過程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應該而是有趣、豐富的。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的特長去表演自己所講內容的一部分,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個人魅力得到展現,讓學生被老師的個人魅力所折服,學生自然會更願意去傾聽老師的課,同時也會被教師的這種個人魅力所打動,希望自己也能夠有這樣的魅力。

三、結語

總之,素質教育既要求對基礎知識有所掌握,同時要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使他們發展能夠更加全面。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5

在本學期11周裏,我開始了聲樂選修課,之所以選擇聲樂是因為實在是沒別的感興趣了,就只好選擇聲樂來修滿學分,所以一開始就是抱着打醬油的心態來上聲樂課的。在第一節課時,我就坐在後面,一開始黃老師就説:你們千萬不要抱着打醬油的心態來上這門課,要是你還是堅定打醬油的條路,那麼最好現在就走,當然我也不會給你過的,還有這算是第一節課,點名就算了,以後都會點名的。我頓時就覺得,這老師也太敬業了,所以一直把這些話放在心裏,每節課都有按時到場,當然還有別的原因讓我如此認真對待,在第一節課時,老師就教我們如何練氣息,告訴我們唱歌要習慣用假聲,假聲比真聲聽起來好聽柔和很多,並且不會很費勁,上完第一次課我就覺得這樣學習聲樂挺有意思的,所以一直堅持到結束,每次上課前我都在想,老師這次應該又會有什麼新花樣吧,教我們練習各種不同的聲部,音調,唱別的歌曲什麼的,當然我也想在課上好好練習老師所教的練習方法,説實話由於我要忙着別的事課餘時間我就很少花在練習聲樂上,儘量在課上認真聽,認真學,跟着老師認真練。現在就要結束了,真心覺得選修聲樂這門課真的沒選錯,不僅讓我放鬆了許多,還體會到了聲樂這門課的意義,不只是用來修滿學分的。説句自戀的話,我覺得自己做的也不錯嘛,不過還是有點對自己感到失望,第一節課的時候狀態特別的好,每做一次氣息練習我都能按老師的規定做到,可是後來的幾節課,都好像不在狀態,一練習氣息就會有沒吸足氣的感覺,老是很快就停了下來,可是同學們還在堅持着,也許多練練就習慣了吧。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6

油畫、水彩、雕塑、文學……這些藝術形式世界上名家眾多,是屬於全世界的。然而,剪紙這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卻是中國特有的。剪紙藝術的歷史淵遠流長,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北朝,許多古詩都有提及。這門藝術並不只屬於名人名士,而是一種人人都須掌握的手工藝術,而且深得百姓喜愛。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紋樣大致分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昆蟲、山水等,其寓意也不盡相同,有祝福、怯邪、勸勉、除惡、警戒、趣味等各類表現題材。人們在過節或慶祝活動時,剪紙充當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它不僅僅用於烘托氣氛,更帶着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寄託與憧憬。

剪紙的製作方式可繁可簡,技法多種多樣,如撕紙、燒燙、拼色、染色、勾描,多種多樣的技法使得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它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由於剪紙具有多樣性,讓剪紙藝術比起書法、水墨畫中近平民,更具有親和力,也讓剪紙藝術變得更具備創造和發展的空間。

宋朝是剪紙藝術的普及期,在寧代,便出現許許多多的剪紙行業與剪紙名家,他們的出現,將剪紙藝術推向了鼎盛時期——明清時代。那,剪紙是每個女孩必須掌握的,還成為了人們評價新娘的標準之一。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剪紙藝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剪紙藝術仍舊有人掌握,可剪紙終究變成了一種藝術,它已經與我們相距甚遠,而且漸行漸遠。

還有多少曾經家喻户曉的藝術被我們遺忘在了角落?它們是否會有一天躺在博物館展台背後,被我們備感陌生地注視?

請讓它們活下去。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7

總覺得,聽音樂是一種無盡的享受,它能使我們煩躁的心情立即變得舒暢,也能使我們愉悦的心情得到進一步提升。

“愛綻放鮮豔了夢想,生活教會我們堅強,向日葵欣然生長,不是炫耀,只想懂得人欣賞……”每當我一遇到困難或挫折,我總會時不時地哼唱起這首歌曲,因為它闡述了一個夢想者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歷經千辛萬苦,劈波斬浪,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一種多麼執着的精神啊!是多麼頑強,多麼令人心生崇拜。而我也會從中意識到自己所經歷的困難和挫折是多麼渺小,是隻要我再堅強,樂觀,努力一點就可以戰勝的事啊!正是這首旋律優美的音樂,讓我一次次走出困難的籠罩,失敗的陰影,重拾信心,併為之努力奮鬥,因為我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都是對成功者的考驗,只有經得起失敗,才會取得成功。

“快樂不假,你懂得呀,還有什麼會放不下,世界很大,該去哪裏呀,快樂就在我們腳下,出發……”這首歌是我精神愉悦的寫照,快樂其實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只是你沒有細細體會,當你細細品嚐時,你會發覺快樂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快樂竟是那麼輕而易舉。

音樂富予我頑強的精神,感動的眼淚,塵封的記憶……一首首動聽的音樂,一次次撥動我的心眩,讓我聽了心也為之動容,彷彿置身其鏡,陶醉其中。

音樂就似巧克力,帶來無盡甘甜香脆。

音樂就似棒棒糖,演繹不同味道的甜美。

音樂就似礦泉水,浸透一口口乾燥的嘴。

音樂就似泡泡糖,吹出不一樣的人生。

音樂的無窮魅力,難以用言語闡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r34y0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