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

在當今社會,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自覺的加強自身的學習,通過學習,才能使我們對創新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歡迎大家閲讀。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篇1

創新用很簡單的話説就是多積累把前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在前人的基礎上下功夫。要敢於想象要敢於探索多使用發散思維儘量避免慣性思維條件允許的可以多想一想嘗試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鄭老師從新時代與創新思維、多樣性思維等不同側面藉助一系列智力問題、遊戲和案例闡述了思維創新的全新理論研究成果聽來既生動又有趣。通過學習使我對創新思維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我結合本職工作淺顯地談談學習心得

一、要善於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為創新思維提供素材。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能力。我作為生產一線的員工對於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是最熟悉的如何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我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善於從工藝流程入手看一看你的操作程序是否準確是否符合工藝要求是否符合優化操作節能降耗的目標。二是要善於從觀察設備入手看一看你的操作過程是否符合設備要求對設備操作程序是否精準。三是要善於在操作過程中觀察工藝指標看一看操作過程是否高效節能操作安全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兑現。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脱硫分廠熔硫工藝是用於脱硫液回收付產品為硫磺的輔助生產系統自建廠以來一直採用手動控制操作。由於該操作控制系統較落後且控制精度不高生產中由於温度、壓力控不穩定操作人員必須隨時在現場進行手動調整給生產操作帶來不便。並且該崗位操作環境很差操作調整很頻繁因此對操作人員和生產控制都不利容易造成熔硫釜進出口堵塞等問題。根據脱硫總控使用的美國OPTO22控制系統的特點我提出了熔硫釜操作改自動調節的建議方案擬在熔硫釜進口處安裝一個自動調節閥與温度聯鎖在熔硫釜出口處安裝一個自動調節閥與壓力聯鎖從而達到自動控制操作。該方案易於實施其工藝流程不作改動只在現場對熔硫釜進出口管走向作一定調整即可。20xx年分廠採納此建議並進行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建議榮獲赤天化股份公司20xx-20xx年中小技改項目六等級獎勵。以上小小的技術改造解決了工藝的優化和設備的堵塞問題。

二、善於學習敢於在新想法中尋找結果XX同志指出“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作為青年人要加強學習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學習已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並且要在工作中要學會反思從中學會積累逐步獲得自己專業成長經驗。抓住生產實踐中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反思。通過反思審視生產中的操作技能以及自己操作行為的得失指導學習優化操作經驗尋找原因明確生產中操作的改進措施。

20xx年我結合分廠脱硫工藝和通過OPTO22控制系統學習從中找到了脱硫塔調節閥不能設置自動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脱硫OPTO22操作系統自投運以來經四川運通公司和脱硫電儀工程技術人員的調試由於沒有找出主要原因所以至今12脱硫塔溶液出口調節閥不能使用自動設置。通過對OPTO22控制系統進行學習發現了自調閥不能設置自動的原因12脱硫塔由於溶液循環量較大溶液比重比水重塔直徑2.8米較大液位測量高度為2米因此需自調閥自動調節的溶液量較大而溶液經自調閥後從塔底部壓入再生噴射器阻力相對配氣要大的多所以要求自調閥開度要迅速、流量要大。而根據脱硫DCS操作系統自動設置運行閥門開度比例可以看出PID自調閥的開度速率為每次0.1因此不能滿足工藝要求調節時間過長波動較大不能設置自動運行。處理方法通過對OPTO軟件和資料的大量學習找到了原因只要修改OPTO操作系統中PID調節的開度速率將現在的0.1開度速率修改為1就能滿足工藝要

求所以就能設置自動控制。通過以上小小的修改解決了生產中設備的大問題對生產的安全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有了創新性的想法要勇於付諸實踐 歷史上許多人作出重大發現、重大發明、重大貢獻一個重要的原因往往是他們在年輕時代就“初生牛犢不怕虎”敢衝敢闖無所畏懼敢於實踐。有了創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實施再好的想法也會離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卻又因為短期內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恆你也會同成大事者失之交臂。愛迪生説“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經驗之談。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個新層次、新水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創新思維對於基層員工來説頗為重要它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責任。在實現安全生產進程中我們要做創新思維的模範結合工作實踐以創新思維把各項工作做好。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篇2

自從學習了我的選修課後,我思考了很多,有了很多的心得,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小小的心得。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是xx同志總結20世紀世界各國政黨,特別是共產黨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科學結論。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進步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主要得益於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得益於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生產力,得益於近代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解放。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原始到現代的進化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民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發展的階段有先有後,發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創新能力的大小是一個主要因素。

創新不容易,第一,創新意味着改變,所謂推陳出新、氣象萬新、煥然一新,無不是訴説着一個“變”字;第二,創新意味着付出,因為慣性作用,沒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變的,這個外力就是創新者的付出;第三,創新意味着風險,從來都説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而創新的付出卻可能收穫一份失敗的回報。創新確實不容易,所以總是在創新前面加上“積極”、“勇於”、“大膽”之類的形容詞。因為創新不容易,所以創新成為人才的一大特徵,也就有了創新人才的問題。那麼,創新人才除了專業知識及技能外,要具備什麼個性心理特徵呢?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其次,要有激情,為實現目標不懈奮鬥;

再次,要擔責任,控制失敗風險和勇於承擔失敗後果。在培養人才創新本領的時候,不能忽略創新心理的培養。自信心不足,點子不能成為行動,行動不能得到堅持;缺乏激情,創新沒有動力,思維會僵化,行動會遲緩;沒有責任心,創新風險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難取得持續進步。

所以,作為新的一代的大學生,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遇到困難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可以面對困難而無畏,用我們的頭腦,用我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去解決每一個困難,爭取做到最好!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體會總結篇3

教育應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個人在頭腦中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係,新聯繫或新答案,用以組織某種活動或解決某種問題的思維過程。它要求個人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結果,並創造出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物。因此,它是智力高度發展的表現。而傳統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傳授知識時採用灌輸式,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這種形式在物理思維中佔舉足輕重的地位。下面就對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談一點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求知慾,也叫學習興趣,是力求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渴望獲得科學知識不斷追求真理。求知慾作為內在力量促使人致力於從各個方面去認識對象,瞭解對象產生的原因,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它是活動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首先在於是否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1、問號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又一扇求知的大門。

問號更像種子,在未知的原野上開出一朵又一朵創造之花。如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開始時,教師將一塊黑板擦輕輕用手在講台上推動,問學生:“黑板擦為什麼會運動”學生答:“因為它受到力的作用”;馬上停止推動,黑板擦靜止下來,又問學生:“黑板擦為什麼停止了運動”學生答:“因為它沒有受到推力的作用;”再問:“空中飛行的子彈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為什麼能繼續飛行呢”……這樣通過步步設疑,牢牢抓住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知慧的火花。

又如講“重力”這一節時,提問一:什麼叫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提問二:手推鉛球,鉛球離開手後,在空中運動過程受到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氣阻力等,這種説法對嗎為什麼提問三:豎直向上拋出的一小球,速度越來越小,這主要是受到空氣的阻力,這種説法對嗎為什麼提問一是複習以前的力學知識,提問二是製造懸念。引導學生注意常犯錯誤:“受到向前的推力”,為以後的物體受力分析和牛頓運動定律理解打下基礎;提問三啟發學生直覺思維。通過設疑引入課題,創設情景,製造懸念,啟發學生創造思維。從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好奇心和興趣來説,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整個身心都投入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號的情景中,層層迭進,波瀾起伏,體會成功的喜悦,激起學生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2、設計概念衝突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布魯納的理論認為:人們同周圍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對現有類別有關的刺激輸入進行分類,如果刺激輸入與人們已有的類別全然無關,那麼它們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剛學物理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問題的瞭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東西。這些“前科學概念”中當然包含了理解和誤解。這時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與該知識有關的實驗和教學教案,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比較,透過種種非本質的表象,看清實質性的問題。如關於浮力的問題,學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認為木塊浮在水面是由於木塊受到浮力大,而鐵塊沉入水中是由於沒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給正確概念的建立和鞏固造成許多困難。但如果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恰如其分地利用學生在這些司空見怪的問題上的似是而非之處,出其不意地在他們面前展開一幅新畫面。比如,針對上述學生對物體浮沉的錯誤認識,設計一個小實驗,測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塊所受的浮力小於沉入水中鐵塊的浮力大小。這一情景與學生頭腦中原有概念衝突的矛盾,將會激起他們在自然界奧祕面前的驚奇感,促使他們主動思考,探究一個“為什麼”的答案,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善於利用,巧妙設計,就可以變不利為有利。又如提出:人離鏡越遠,像看起來就變大。是不是距離變化了,鏡中的像大小也變化了呢這個結論顯然與正確的平面鏡成像規律是矛盾的,但這是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這時請學生用兩支等大的蠟燭做平面鏡成像實驗,發現象和物等大,原來的觀念就站不穩腳跟,然後再提問:“為什麼太陽看上去那麼小”於是學生就“頓悟”原來是視覺引起的錯覺。

又如:“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等等許多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學中一直干擾物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與這些“前科學概念”作鬥爭,同時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展開他們豐富的想像力。

3、演示實驗的美妙絕倫,使學生在驚歎之餘體會到物理學的魅力所在,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創新思維學習總結篇1

通過學習,使我們對創新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這裏,我結合本職工作淺顯地談談這次培訓的心得:在本職工作中培育創新思維,重點要抓住三個方面。

一、要善於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為創新思維提供素材,創造“入口”。

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能力。一是要善於從高處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計劃、方針、指導思想是否對路,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二是要善於從低處觀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民-意,羣眾是否樂意接受和執行。三是要善於在過程中追蹤,看一看工作過渡、銜接等是否暢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兑現。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創新思維,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加強訓練。

第一,加強學習,注意訓練。在當今社會,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學習已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的習慣,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第二,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局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複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借鑑比較,尋找啟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沒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們要善於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樑,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繫,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進行借鑑比較,啟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

三、要勇於付諸實踐

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從根本上説,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果沒有實踐,那麼再好的思維也是空中樓閣。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個新層次、新水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在競爭時代,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思維作為意識的範疇,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又反作用於實踐。我們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工作效果,思維方式對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難,往往也會“柳暗花明”;反之,機遇和條件再好,有時也會陷入“山重水複”。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千頭萬緒、複雜多變,我們的思維同樣需要靈活多樣、與時俱進。

創新思維,對於基層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來説頗為重要,它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責任。在實現基層司法工作科學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做創新思維的模範,結合工作實踐,以創新思維統籌兼顧加強管理,把單位各項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都想到,把解決矛盾和問題的辦法都想到。以思維創新推動工作創新,努力實現基層司法所更好更快的發展。

創新思維學習總結篇2

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當然創新思維對我們數學教育專業來説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創新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新意識

亞里士多德曾説:"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新想法、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這一切又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設疑,使學生能夠因"疑"生奇,因"疑"生趣,進而去積極探究創新。

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教師出示小明和爺爺的頭像,問:"小明今年13歲,他已經過了13個生日,小明的爺爺今年65歲了,可是卻只過了17個生日,小明怎麼也想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嗎?"學生聽了以後非常好奇,紛紛討論起來。

又如,在學習"元、角、分"的知識後,運用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創設了"虛擬商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當售貨員和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二、抓住心理特徵,引發學生創新興趣

魯迅先生説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內驅力。

1.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所以巧用生活實例,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較大數量、較小數量、相差數量"三者數量關係的教學,課前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超市購買水果,記下水果的重量或個數,親身體驗購物情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充分表達三者之間的聯繫,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意義。由於是自己收集的數據,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便會積極參與,強烈的求知慾望,誘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視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創造火花

愛因斯坦曾經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從疑問開始,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所以質疑應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要將"質疑"引入課堂,首先應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教師要一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係,激發他們質疑問題的熱情。

如在教學"平行"概念時,學生問:"為什麼要在同一平面內?"教師説:"你的問題非常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平行為什麼要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問題。"教師的話既肯定了學生的發問,又喚起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四、再現創新過程,培育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結論的證明和應用,更要重視探索發現的過程。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稜的特點時,可引導學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框架。在實踐操作中,學生一定會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問題,勢必要想芳設法解決,而這個決絕的過程正是探究稜的特點的過程。然後,才此基礎上,師生交流心得體會,並加以驗證,共同獲得新知。

五、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波利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如"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瞭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這個時代需要創新者,需要開拓者,那麼教育就應當時代的潮流,將培養學生創新進行到底。

創新思維學習總結篇3

在變幻莫測、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企業家的思維定勢帶來的經營後果,有時卻是異常慘重的。1920xx年美國著名企業家亨利·福特受屠宰流水作業的啟發,設計了汽車裝配流水線,能過標準化零部件和高架供應線,大批量生產統一規格的黑色 “T”型車。這一在福特腦中醖釀了整整20xx年的創新思維,誕生了管理史上著名的“福特製”。

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工業生產技術時代,也使福特成為一度佔有 68%世界汽車市場的“汽車大王”。但是,福特在陶醉於他創新思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大腦中埋下了“思維定勢”的種子,居然公開宣稱,福特公司從此以後只生產黑色的T型車。當美國汽車市場漸趨飽和,早期購車人需要更新車輛,對汽車的檔次、性能、外觀有了更高要求時,福特的“思維定勢”使他大吃苦頭。

美國另一著名企業家、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看到福特產品單一、款式陳舊這一致命弱點設計製造出不同價格檔次的汽車,並且首創了“分期付款、舊車折舊、年年換代、密封車身”的汽車生產四原則,一舉擊敗福特,登上了世界第一汽車製造企業的寶座。斯隆的思維創新擊敗了福特由思維創新退化而來的思維定勢。

思維創新是一種打破了常規的、具有創見意義的思維:思維創新的本質旨在適應市場、開拓市場和引導市場的應變性思維。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説過:“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拓進取型的經濟,因而創新是一種最寶貴的企業家精神”。

創新思維方法學習心得篇1

創新是現代社會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它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當然創新思維對我們數學教育專業來説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創新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新意識

亞里士多德曾説:“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新想法、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這一切又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設疑,使學生能夠因“疑”生奇,因“疑”生趣,進而去積極探究創新。

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教師出示小明和爺爺的頭像,問:“小明今年13歲,他已經過了13個生日,小明的爺爺今年65歲了,可是卻只過了17個生日,小明怎麼也想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嗎?”學生聽了以後非常好奇,紛紛討論起來。

又如,在學習“元、角、分”的知識後,運用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創設了“虛擬商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當售貨員和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二、抓住心理特徵,引發學生創新興趣

魯迅先生説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內驅力。

1.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所以巧用生活實例,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較大數量、較小數量、相差數量”三者數量關係的教學,課前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超市購買水果,記下水果的重量或個數,親身體驗購物情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充分表達三者之間的聯繫,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意義。由於是自己收集的數據,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便會積極參與,強烈的求知慾望,誘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視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創造火花

愛因斯坦曾經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從疑問開始,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所以質疑應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要將“質疑“引入課堂,首先應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教師要一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係,激發他們質疑問題的熱情。

如在教學“平行”概念時,學生問:“為什麼要在同一平面內?”教師説:“你的問題非常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平行為什麼要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問題。”教師的話既肯定了學生的發問,又喚起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四、再現創新過程,培育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結論的證明和應用,更要重視探索發現的過程。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稜的特點時,可引導學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框架。在實踐操作中,學生一定會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問題,勢必要想芳設法解決,而這個決絕的過程正是探究稜的特點的過程。然後,才此基礎上,師生交流心得體會,並加以驗證,共同獲得新知。

五、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波利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如“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瞭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這個時代需要創新者,需要開拓者,那麼教育就應當時代的潮流,將培養學生創新進行到底。

創新思維方法學習心得篇2

通過這學期對創新思維課的學習,感觸非常深刻。我瞭解到創新思維不僅僅教會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發現問題這樣一個過程。只有當你瞭解了這個過程,並不斷的反覆去訓練,你才有可能真正領悟到創新思維的神奇,真正獲取靈感。因此不得不説,創新思維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來談談關於學習了這麼多有關創新思維方法的具體感受。首先什麼是創新思維呢:就是指一切能提出新穎的思維成果的非習慣性思維,即凡是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供直接應用、不存在確定規則的思維活動,都屬於創造性思維。在這門課上,時東兵老師進行了教學創新,經常讓同學自己選取不同的思維方法上台演講,我們學到了各種創新思維的方法及根據不同的實踐需要作出有效的選擇,減少思維活動的盲目性,提高了思維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課堂上,時東兵老師運用生動的案例,並啟發引導同學們提出許多有趣的思考題,鍛鍊了我們的思維能力。時老師分析的創造性思維的幾種策略,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突破思維定勢。因為,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喜歡習慣性地思考,跟着經驗走。例如:“狗憑着嗅覺找食物”它只知道要沿着有食物的方向,這樣一個邏輯思維才能獲取食物,卻不知有時要接近目標,反而得遠離目標的道理。還有“直線與曲線插空”我們要想知道這兩組字母的不同,我們總是喜歡沿着習慣性思維,去找這些字母的內在邏輯,就是不知道從它們的外形去尋找不同點。

突破思維定勢也就是要突破設置在你面前的一堵牆,從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路徑、新方法。例如:1,如何將雞蛋立起,僅僅是哥倫布解題時的一種方法嗎?2,杯子裏裝着空氣,為何很多人看不見?3,給你一盒圖釘幾根火柴一支蠟燭,你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將蠟燭固定在門上?在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因為,我們都處在思維定勢當中,導致要麼解不了題,要麼找不到簡便有效的方法。

舉第3題來説,我們通常都會想到是將蠟燭的蠟滴在門上,然後把蠟燭粘上去等等,但卻忽略了圖釘盒的潛在功能,就是改變它的容器功能,而拓展它的支撐用途,這樣小小的突破,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用圖釘把圖釘盒固定在門上,然後直接將蠟燭放進去。

我們常常把自己給限定在某個狹小的領域,個人在知覺上受到問題情景中經驗功能的侷限,而不能發現其可能的或潛在的功能,以致於不能解決問題。講一個關於想象力的例子:任意給你一組詞好比 火 水 魚 蝦,問你這些東西內在的關係,或者説你怎麼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其實火與水是對比聯想,水與魚是相似聯想,魚與蝦又是接近聯想,很多東西並不是靠邏輯推理出來的,而只有當我們去大膽想象,通過各種聯想去尋找各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而不是隻靠邏輯思維這一種方法。也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學習創新思維,這種不同於一般邏輯思維科學方法的原因吧。

曾有一項調查:員工中最缺乏的是什麼? 百分之九十九的領導者的答案是缺乏創造性思維。二十一世紀擁有知識和信息的越來越多,這就意味着知識和信息量的價值正在呈下降趨勢,而相反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價值正在上升,愛因斯坦有句名言“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很多企業再僱傭員工的時候,領導者會用這個測試去察看候選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你能用磚做什麼。在企業中較量的不是知識和信息,因為你能獲得這些,別人也可以獲得,真正較量的企業中靈活的創造力。或許在沒突破思維定勢沒有學創新思維時,我們一般只能想到它能用來修房子,其實它還有很多種用途。。。可是我們很少注重思維方法的學習,遇到問題也沒有選擇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來指導自己,思維技能的訓練也只有上課才有真正練到。如何去突破思維定勢, 跳出邏輯箱突破那堵牆, 想出更有效更簡便的辦法, 加強我們的想象力,通過各種聯想去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路徑新方法呢,因此我們就不得不加強對創新思維的學習。

在靈感思維中我們瞭解到,一個青年工從他女朋友穿得緊身裙上得到靈感,設計出可口可樂的瓶身。如今滿街遍地是看得人們眼花繚亂的廣告,那我們何不做“廣告門”,這樣豈不是大大增加廣告的暴光率嗎。。。如果是為了好看,也可以做“水簾門”,即新穎又好看且增加店面的檔次。。。當一張書桌只能一個人做,但這時有同學想一起加入,或是家教老師得做旁邊,為何不發明一個可以向四周延伸開來的分散摺疊式書桌呢。。。它既可以一個人用 也可以四 五個人一起用 多好呢!你能想象一條船和一個降落傘結合起來是什麼?答案是: 帶降落傘的船。也許聽起來很好笑,但它已經被髮明並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了,目的就是為了節省船的耗油量。

當今社會領導者一方面要求員工大膽創新,另一方面卻沒給員工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更多企業甚至鼓勵員工加班加點,讓員工疲憊不堪,認為工作時間的延長自然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其實這樣只會讓員工的創造力下降,一個疲勞的人哪有精力去“靈機一動”? 有一個公式:創造力=人×(信息+知識),所以我們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同時,我們更應加強在生活中對創新思維的應用。

創新思維方法學習心得篇3

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是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強化"右腦潛能"開發,弱化"思維慣常定勢"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新世紀培養複合型、創造型人才的主要課題和中心任務。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些成功的 案例,如下:

1、彩色電扇——突破定勢思維

日本的東芝電氣公司1952年前後曾一度積壓了大量的電扇賣不出去,7萬多名職工為了打開銷路,費盡心機地想了不少辦法,依然進展不大。有一天,一個小職員向當時的董事長石阪提出了改變電扇顏色的建議。在當時,全世界的電扇都是黑色的,東芝公司生產的電扇自然也不例外。這個小職員建議把黑色改為彩色。這一建議引起了石阪董事長的重視。經過研究,公司採納了這個建議。第二年夏天東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淺藍色電扇,大受顧客歡迎,市場上還掀起了一陣搶購熱潮,幾個月之內就賣出了幾十萬台。從此以後,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電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統一的黑色面孔了。

只是改變了一下顏色,大量積壓滯銷的電扇,幾個月之內就銷售了幾十萬台。這一改變顏色的設想,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淵博的科技知識,也不需要有豐富的商業經驗,為什麼東芝公司其他的幾萬名職工就沒人想到、沒人提出來?為什麼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成千上萬的電氣公司,以前都沒人想到、沒人提出來?這顯然是因為,自有電扇以來都是黑色的。雖然誰也沒有規定過電扇必須是黑色的,而彼此仿效,代代相襲,漸漸地就形成了一種慣例、一種傳統,似乎電扇都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為電扇。這樣的慣例、常規、傳統,反映在人們的頭腦中,便形成一種心理定勢、思維定勢。時間越長,這種定勢對人們的創新思維的束縛力就越強,要擺脱它的束縛也就越困難,越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東芝公司這位小職員提出的建議,從思考方法的角度來看,其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突破了“電扇只能漆成黑色”這一思維定勢的束縛。

2、發散思維——點燃靈感的星星之火

發散思維也叫多向思維、輻射思維或擴散思維。是指對某一問題或事物的思考過程中,不拘泥於一點或一條線索,而是從僅有的信息中儘可能向多方向擴展,而不受已經確定的方式、方法、規則和範圍等的約束,並且從這種擴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規的和非常規的多種設想的思維。

多向思維的概念,最早是由武德沃斯於1920xx年提出,以後斯皮爾曼、卡推爾作為一種 “流暢性”因素而使用過。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智力結構的三維模式”中,便明確地提出了發散性思維,也即是多向思維。他認為,發散思維是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着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它的特點一是“多端”,對一個問題可以多開端,產生許多聯想,獲得各式各樣的結論;二是”靈活”,對一個問題能根據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三是“精細”,能全面細緻地考慮問題;四是“新穎”,答案可以有個體差異,各不相同,新穎不俗。在 50年代後,通過對發散性思維的研究,進一步提出了發散性思維的流暢度(發散的星)、變通度(發散的靈活性)和獨創度(發散的新奇成份)三個維度,而這些特性是創新性思維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創新思維學習體會篇1

為了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素質,20xx年4月,XX學院開展了“本科生參與到導師的研究項目中”的活動。在X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小組四人開始了對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最佳密度理論與站點規劃方法的相關問題研究。9月,我們的研究課題《XXX》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1月獲批。

20xx年5月中旬,組建我們的創新團隊。6月,聯繫指導老師,並與老師溝通交流,定出創新課題的基本方向,並在老師指導下提前學習若干相關專業課程,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暑假期間,我留校在老師的指導下閲讀了相關書籍,查閲大量國內外文獻(其中英文期刊文獻二十餘篇,中文文獻三十餘篇),並對每篇文獻做了詳細總結和思考,並且每週以PPT形式進行一次學習討論,每次時間近三個小時。在此期間,逐漸形成本團隊的創新學術,在老師指導下確定課題具體的研究方向並自主設計項目研究方案,得到初步成果。從9月份開始,每兩週進行一次學術討論,團隊每人都參與講説,進一步提煉創新實驗項目學術思想,整理學習交流資料,對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通過參加這次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我獲益頗多。從確定項目立意點,到撰寫項目申請書;從立項審查的波折,到確定研究方案與尋找創新點;從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到項目的具體研究,一路走來,我開始瞭解了之前離我們遙遠的科研工作,我從中學到了嚴謹的科研態度、堅忍不拔的鑽研精神,敢於創新的實踐勇氣。歷經了近兩年時間的查閲資料,數據採集,模型構建和刻苦鑽研,使我學到了很多我所感興趣的、對我學習生活很有用的東西。這是一次難得經歷,一次讓我得到鍛鍊、得到成長的經歷,作為當代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懂得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在項目初期,由於知識方面的欠缺,我們進度較慢。通過詢問指導老師、及時調整方案,花一段時間學習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我理解到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項目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再對研究方案做出合乎實際的設計,最後才能取得預期成果。我體會最深的是要勤于思考,要善於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每個課題研究的都是新的問題,沒有現成的方案,需要自己去找文獻查資料,去抓住問題的本質尋找規律,然後確定要創新的方向,不斷地努力,獨立思考。在創新方面,首先要確定創新的方向和目標,要始終圍繞創新點,不能偏離主題,也不能隨意猜測,而要有根據有目的地做出假設,再一步步通過實踐去論證自己的猜測。其實,每一個偉大的成就都是這樣“平凡”地一步一步實現的。該項目真正做起來才發現並不那麼容易,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並且這些工作都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早期的文獻查閲、數據收集、數據計算及其分析、模型構建。整個過程中我認識到做科研必須具有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要本着對科研負責,對科學負責的態度,進行自己的研究。

大學生創新思維學習體會篇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直接面對並且已經直接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考察人類古今中外的創新活動就會發現,沒有創新思維,就沒有創新活動。創新思維活動是人的創新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換言之,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和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擬從創新思維的含義和特徵、創新思維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與訓練等方面進行粗淺的闡述。

一、創新思維的特徵和本質

創新思維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是相對於常規的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方式。一般認為,創新思維是指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維活動的總稱。創新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除了具有一般思維所具有的特點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歸納了創新思維的特點。筆者認為:創新思維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新穎性:創新思維實乃一種超常規的思維方法,求新、求異是它的一大特點。對事物的認識不停留在原有的認識範疇而是進行重新認識,一般會產生新的見解、新的發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獨特性:創新思維的獨特性在於它能獨具卓識,敢於對人們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勇於向舊的傳統和習慣開戰,也能夠主動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選擇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 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具有一定範圍內的首創性和開拓性。三是多向性:創新思維的多向性體現在它善於從不同角度想問題,在一個問題面前能儘量提出多種設想、多種方案,以擴大選擇餘地,能靈活地變換影響事物質和量的某種因素,從而產生新的思路。思維在一個地方受到阻礙時,能馬上轉到另一個方向,能用心尋找最優答案。保證問題的最佳解決。

從本質上説,創新思維是一種思維活動:

1. 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應用

邏輯思維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邏輯要求的思維。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思維形式,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邏輯方法。簡而言之,邏輯思維就是按照邏輯規律建立概念和命題之間推理關係的形式化思維。非邏輯思維則是諸如直覺、聯想、幻想、猜想以及靈感等不服從邏輯規律的思維。

創新思維是非邏輯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綜合應用。一般來説,在創新過程中,邏輯思維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因為發明創造問題的發現與提出,主要是邏輯思維在起作用。對發明創造對象的觀察、描述以及概括,主要靠邏輯思維。即使是非邏輯思維的結果,最後也必定要求被補充、解釋、完善成符合邏輯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為具有普遍性指導意義的科學理論。實際上,在任何創新活動中,創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識所鋪就的邏輯大道上繼續往前探索的,在邏輯方法還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邏輯方法開闢新的道路;而當非邏輯方法已打開通路後,又必須及時地在從舊認識到新認識之間的“深淵”上架起“邏輯的橋樑”。即使是最卓越的想象力,直覺和靈感,其認識成果也必須經過邏輯的加工,找到其邏輯的根據。否則,它們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科學知識。所以一個足以完成科學創造過程的完整的創新思維方法,必須是邏輯方法與非邏輯方法的辨證統一和綜合應用。

2.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互補

發散思維也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放射思維等。它是指圍繞某一問題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問題的多個答案的思維方法。發散思維是一種立體式的多向性的思維方法,它具有空間上的廣延性,思路上的放射性,層次上的多樣性,角度上

一般來説,思維延伸越遠,思路越開闊,獲得新發現的機率越高。

收斂思維是一種與發散思維相反的思維方式。又稱輻合思維、聚合思維、求同思維、集中思維等。收斂思維要求將多路思維指向某個中心點,以問題為中心,圍繞中心組織信息。從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斂,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果説發散思維是從一點向四周輻射的話,那麼收斂思維就是從四周向某點集中,收斂、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內核。

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互補。換言之,發散和收斂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發散是為了收斂,收斂是發散的必然結果。發散是收斂的基礎,收斂是發散的目的。二者均不可偏廢,它們相輔相成,對立統一,其交互發展、有機結合,便構成了個體創新思維的基礎。如果只注重收斂,而忽視發散,可能會造成思維的貧乏,不利於創新思維的活動進行。同樣,如果只注重發散,而忽視收斂,就不能將眾多的思維集中起來,思維過程就會失去控制,而陷入無序狀態,變成混亂的思維,而不利於創新活動的實現。西方研究表明,大多數創造性發現都是收斂、發散兩種思維互補的結果。即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是人的思維沿着一些不同的道路發散,然後又運用收斂思維,綜合發散結果,敏鋭地抓住其中最佳的線索。使發散性結果去粗取精、昇華發展,最後促成問題的創新性解決。所以,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互補。

另外,創新思維還是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的綜合;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的輝映;點式、線式、面式甚至體式思維的整合等等。

二、創新思維的影響因素

1. 創新精神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前提:創新精神指的是創新主體在對創新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創新態度和追求。它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創新精神是個體產生創新思維的首要前提。創新精神來自後天的培養與鍛鍊,也受多種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例如:好奇心、求知慾、懷疑精神、興趣、愛好、意志、激情、思維獨立性等。這些因素在促成創新精神產生時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創新精神。

2. 知識和經驗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基礎:創新,總而言之,是對前人工作的一種“否定”和超越,創新思維過程實際上是對已有信息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因此,知識和經驗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基礎,同時也決定創新思維的水平和質量,知識和經驗越豐富,觀察問題越敏鋭,越容易開闢創新思維活動的新領域;知識經驗的層次越高,創新思維的水平和層次也越高。

應該強調的是,知識和經驗有時也會使人們形成思維的慣性,甚至形成一種習慣性思維定勢。從而導致人們思維的教條和僵化,影響限制人們的創新思維,對創新思維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要辯證地認識知識經驗對創新思維的雙重作用,注意弱化習慣性思維定勢的影響。對現有知識經驗批判地繼承,在借鑑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使現有的知識經驗都能在創新活動中發揮正面的作用。

大學生創新思維學習體會篇3

“創新”最早是由J.A.熊彼特在1920xx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作為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提出來的,意指“企業家對生產要素實行新的結合”。隨着時代的發展,創新一詞已得到廣泛地運用,通常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現或發明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創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夠對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創造性的運用。

創新的前提條件要求必需具備創新的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個人創造新事物、新概念、新產品的能力,是人類創造性的操作化、具體化和物質化。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勇於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問題和新方法。沒有創新的人才就不可能有創新的成果,因而培養富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高校而言,依照《高等教育法》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就成了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

現今,創新思維缺乏的後遺症在社會生活和工作實踐中也已明顯表現了出來。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大學生的基礎比較紮實,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都較差。在國際上,也普遍認為中國的大學生應試能力很強但缺乏創新能力。正如楊振寧所言“在石溪的校史上,有些中國研究生的考試不敢講是絕後的,至少是空前的。但是,考試以後要搞研究工作的時候,好像有些困難,甚至於有人覺得也許中國人的腦筋不能夠做研究工作,就只會參加考試。”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也認為:“美國學生的成績不如中國學生,但他們的創新及冒險精神往往能創造出一些驚人的成就”。因此無論橫豎的比較都明顯看出中國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明顯不足的,高校應當對此承擔一定的責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g0v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