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菜根譚讀後感優秀作文

菜根譚讀後感優秀作文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菜根譚讀後感優秀作文

菜根譚讀後感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裏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裏,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枱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着《菜根譚》,讓自我的心靈理解着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思考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我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我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着意避禍,天即就着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但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我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但是上天卻在他着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十分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我的修養、道德以及潛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到達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潛力多幾分“着意”,踏踏實實做好自我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

從懵懂幼年到此刻書生意氣的這天,關於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聽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每聽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聽不厭!感慨之餘,幸而未忘激勵自我努力的去接觸中華之偉大的傳統文化。有一天,當我從圖書館將《菜根譚》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後,我徹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從此往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潛意識裏逐漸的走出朦朧,有了較為確切的輪廓,然而就算我窮盡眼力,仍舊不能看到她的邊際,在世間的所有事物中難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與之相媲美。“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語言精煉雋永,對於道德的堅守與否的後果,一語道破。讀罷,我便陷入了沉思——對於人生的道理進行闡述的書籍,名人等數不勝數,但能夠像此句話一樣將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後,便無可救藥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藴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義修身,養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閲讀的過程中,我用心的咀嚼着“菜根”,細細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靜下心來,投入到這本書中後,慢慢的從苦澀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從雪山上滲透下來的清泉在口中輕輕的滑過,絲絲的清甜的同時又帶來一種清涼至及的感覺,讓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於書香…

處世之味

很多人都説:“90後的年輕人總是裝成熟。”我是一個90後的學生,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學甚至在父母,老師的面前總有一種要表現的很有潛力處理事情的樣貌,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吧。很多次的經歷後,我也就漸漸的明白,其實自我一向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用心的表現成熟的同時,卻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了自我的無知,自我的“涉世淺”的特點。“與其練達,不若普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着實讓我對以前的種種想法,表現感到無比的羞愧,對於朋友,親人的寬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見識廣,老成練達在處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確很有用處,但是也常常令人圓於世故,掩沒了率真的天性,會讓自我獲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別人的信任。這其中所滲透的處世智慧因該是一種糊塗處世的智慧。“糊塗處世”並非真的糊塗,而是懂得謙虛,圓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我,持續沉默和敢於自我批評。

常言道,人生不順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還在人羣中活動,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與各種各樣的煩心之事攪和在一齊。畢竟“人情反覆,世路崎嶇”,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處,須知讓三分之功”。這是一種謙讓圓潤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變幻莫測,給人留點餘地,做事留點分寸,也是給自我留一條退路。也就是説,對待別人的過錯,不需要過於較真。由此能夠看出,此種處世之法仍舊融納了“糊塗處世”的智慧。對人糊塗,不是遷就,也不是軟弱,而是一種修身之法,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寬恕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我。在禪學裏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獄門;萬法由心生,萬事由心滅。”人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全由自我來選取,這就是所謂的——一念之別,善惡立制。

由於之前曾對於“糊塗處世”方面的有關書籍有過較長時光品讀,讀罷《菜根譚》後,對於其中所闡發的處世之學讓我對於糊塗處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子以前説過:“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喜?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則與人。有德司契,天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意思是説,即使能夠化解掉人與人間之間的恩怨,也必有餘怨,兩人之間也不可能像從前一樣,所以抱怨以德也不算是人與人交往的最高之道,最高明的交往策略就是根本不給別人怨恨的機會,能放開手則放手,糊糊塗塗,大家皆大歡喜。

修身之味

修身,無疑就是提高自我的道德素養。高尚的道德素養在我的理解中包括品行的高潔,待人的真誠,處世的智慧及良好的自我審查評判潛力。古人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高尚之士,猶如極地未被踏足的角落,處處都是毫無瑕疵的亮,潔。但是,時光的轉軸早已將一切改變,先祖們能夠“遺世獨立”,能夠“採菊東籬下”,但是,我們不能!我們務必融入到這個社會才會有生存下去的潛力。“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交往早已成為社會中人們工作與生活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擁有高尚純潔的情操固好,但是,過分的清高會使自我獨立,那會是一個可怕的後果。在現世中修身,更重要的要懂得如何靈活,智慧的修身。

談及智慧,“糊塗生活”乃是一種極好的在紛雜社會上修身養性的方法。《菜根譚》中談及“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的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看的圓滿”,“放的寬平”則是一種“正心”之道。人們的物質禮貌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的人會熱心的去追求物質的享受,而淡忘了古聖賢一向教誨的修身之道。由此導致社會上人們的價值觀,甚至是對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態度都有了嚴重的扭曲的變化。這種社會在一個道德素養高尚的人的眼中是一個缺陷的,混沌的世界。但要活得自在,則,就要“正心”。首先要自心看得圓滿,自心放的寬平,也即是所謂的“活得糊塗一點”。

在利慾薰心的社會中要想在心中獨留一份清新,糊塗中則務必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獨守一份寧靜,甘受一份寂寞,其實是一種人生的境界。要耐的住寂寞,就要自覺的抵制來自各方面的誘惑。《禮記》中講:“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慾也。”人寂寞久了,更容易感物而動,然而,此時正是各種“污物”對你進行考驗的時候。很喜歡《菜根譚》中的一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畢竟在社會上真正的找到一塊清淨之地實屬不易。近而不染則為至高處世之道。因此,務必要持續心底那一份純潔,寧靜如一,安之若素,務必要持續對待誘惑的一種本心,鬧處不鬧,閒處不閒,靜處不靜,躁處不躁,耐得住寂寞,更清醒,智慧的對待喧囂的塵世。耐得住寂寞,糊塗待世,道德修為自然不俗,人格的魅力也會展現無遺!

在讀書中靜靜的思考過程也即是生活的過程,若要真正的讀懂一部書,務必要持續一顆融有真實,真誠,真情的心,並能夠為你所控,能夠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讓周圍的人們感受的到你的真實,真誠與真情。讀書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諦的過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書,讓人感覺就是如沐春風,《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為真切的感悟。當這些集古賢人智慧於一體的文字從舌尖劃過時,不單單的是一種清新,心頭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譚》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構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之道,既讓人有用心的對待人生之態度,又有超然於名利之外的情懷。我“涉世淺”,對於書中的智慧,只能“淺嘗”,結合自我以前對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為深刻的就是“糊塗處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譚》的智慧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條排遣寂寞的曲徑——在夜闌人靜時,放下手中的作業,沏上一杯清茗,翻開一本名著,靜下心來,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來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譚讀後感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但是是將自我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到達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個性的地方,只但是是將自我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裏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裏,“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閲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着不一樣的主角,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主角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能夠扮演多種主角,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務必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

據洪應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可明白,他早年熱衷於仕途,但是和大多數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樣,到了晚年都隱歸了山林。他和袁黃、馮夢楨等人是好朋友,難免有些相互的影響。但是多數人不明白《仙佛奇蹤》是洪應明的書,只明白一本《菜根譚》,這就應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為自我某一部作品的過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乾脆滯銷,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讓我們以為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獨秀,無法促使百花齊放。

《菜根譚》原書共有三人作序,都是當時名士,足見此書炙熱一時。其實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冊子,説到底是一本《使用説明》,與袁了凡《了凡四訓》情致相當,都是説教口氣。全書綜合了儒、釋、道三者思想,所以領悟起來顯得緩慢,有時不知所云。好在書中語言峭拔,意境闊大,頗能引起讀者興趣。書中節目分為“修身”、“應酬”、“評議”和“閒適”四大部分,閲畢後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後算賬一樣一一記下,給讀過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給未讀或在讀的人一點鋪墊。

第一是“無為”。這本是老莊的產物,洪應明取其神進行説明,將其變成體系化,讓自我的觀點不僅僅有據可依,又顯得正統。他説“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物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據”,又説“**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清心寡慾得讓人險些喪失味覺。他不像老子直接説“為無為,則無不治”,也不像莊子憤憤勸道“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瞭説“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總歸在“無能”二字上。所以洪應明話説得很漂亮,讓自我成為《菜根譚》處事規則的生動標榜。

第二是“無慾”。洪應明抄襲了釋氏的玄妙,卻發展了他們的空靈,傳播了佛家的禪宗。例如“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等,都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第三是“清閒”。這是最絕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閒適”章節裏,表現出了古代隱士的雅緻。比如“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船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起一種冷趣幽思”,比較有名的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支捲雲舒”。

這本書裏的另一個可觀之處在語言上,洪應明用了細碎精緻的筆法去表現一種雄健放浪的情懷,但是落在條條細則上方,卻如同滂沱大浪裏面的小水滴,温柔可愛,比如“鳶飛魚躍”、“波恬浪靜”、“漚生大海”、“影滅長空”、“碗茗爐煙”等等。

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在其他類似書籍裏它要算較出色的一家,對我們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認識會給出一些適宜的指引,不至於過早的迷了路。

菜根譚讀後感

最近一向在看《菜根潭》,一向就從圖書館借來相關係列的書來看!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説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脱、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説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説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説“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説呢,就不急於展示自我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一樣的面具去應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光,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脱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脱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能夠到達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脱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着沒什麼好處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當然了,我還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了,我推薦大家都就應去看看這本書!

標籤: 讀後感 菜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83x0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