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8篇)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8篇)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提到中國古典文化,人們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儒家、道家、法家等;然而很少人會想到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説家等等的古典學派,更沒有人提及“諸子百家”中剩餘的那一百多家學派了。為何儒家、法家、道家會在百家爭鳴的局面下脱穎而出,其餘各家卻在歷史的長流裏銷聲匿跡了呢?來看看儒家的發揚歷史吧!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在孔子時期,儒學剛剛創立,同樣,也很不興盛。孔子本人有着治世之願望,卻也只能在魯國為吏。隨後他周遊列國,推薦自己的思想,卻並不為人看中,在周遊途中還幾次險些喪命。可見,儒學並不為當時時代所認同。

儒家被奉為正統思想,是在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認同後才產生的。漢武帝為了更好地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需要一種能夠順應集權統治的治國方式與思想指導。而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於天”説法,很好地反映出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因此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假如沒有董仲舒的`話,儒學是否會對中國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還是未知的。

然而時代躍遷,現如今,儒學傳統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讓現代人將幾千年前的學術奉為聖典也頗不現實。如今信息文化交流速度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提升,也不可能再產生一個像董仲舒一樣提倡“惟‘儒’獨尊”的思想家;就算有,也不會被當今時代認同。

傳統需要繼承才能夠流傳,而繼承則需要當代人對傳統的認可。很顯然,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已經沒有那麼高了,中國傳統文化目前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界。猶如楊修口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讓古老的觀念能夠活在當代,以生機勃勃的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呢?

要想讓傳統文化能夠長久的流傳下去,不得不對他進行一些變化,讓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實際上,如今的“傳統文化”與歷史上真正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大不同。文化必須活在各個時代中,必須成立在不斷的探索與重建中。這或許會改變甚至否認一部分原有的文化,但若不這麼做,現今的傳統文化就會很有可能淪落為未來的糟粕文化,民族歷史也就變成了真正的歷史。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現代化與近代化的口號充斥在我們的周圍,但傳統的文化卻與我們漸行漸遠。如何重拾文化的厚重感成了每個炎黃子孫所要解決的難題……

不可否認,西方引導的近代化和現代化給人類帶來了高科技的享受,但隨着地球資源日益加速的耗竭和生物圈環境日益嚴重的破壞,它也逐漸讓人類走向了一條慢性死亡的道路。不僅如此,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世界變小,而人心與人心卻逐漸的遠離……重拾文化所帶來的理智與和諧成了指點人類未來的道路指南針。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國情不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遇到的問題、阻礙也各自不同,中國是一個的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曾反覆出現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能否走向現代化的爭論我國傳統文化藴含豐富,其優良部分依然對我們有着無窮的啟示意義。現在看來此問題實在多慮。上至治國,下至為人都有的數不勝數的至理名言——“天人合一”指導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要我們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逝者如斯夫”則給予我們無窮的歷史感……

中華文化首先給了我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早在兩千年間孔子就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樣一種堅韌的精神才有了我們歷史的源遠流長與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

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也同樣帶給了我們深遠的影響——那就是愛國情懷!一個國家即使再富裕,再強大,也要有忠心不二的人民的擁戴與支持。面對磨難,只要登高而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麼,無數的炎黃子孫必然團結一致——這就是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力量!

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同樣是文化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指導我們樹立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充滿温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同樣豐富,其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如此便造就了無數名留青史,頂天立地的英雄核心品質——淡泊名利,不受誘惑,視死如歸。激勵一代代中國人成就自己的英雄夢想!

當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契合時,美好未來指日可待!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給我們學校的美育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20__年我校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指導下,經過學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教師到學生,從社會到家長,對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學生藝術水平、觀賞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提高。我們在藝術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為了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認識,學校利用教師集中學習的機會,向教師宣傳美育教育對國小生成長的作用及長遠影響,提高全體教師對藝術教育的思想認識,轉變教師“唯分是從”的片面認識,為順利開展美育教育活動打下紮實的思想基礎,全面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

二、加強宣傳,得到家長的支持

為了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持,我們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向家長介紹學校的美育教育項目及學校的開展情況,宣傳早期藝術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對家長提出在家庭裏要着力培養孩子學習藝術的興趣,給家長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美育興趣方面予指導,鼓勵家長支持孩子參加各類比賽活動。

三、挖掘潛力,健全美育教師隊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須要有一支素質比較高、熱愛藝術的教師隊伍。音、體、美組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工作熱情高漲,任勞任怨。除做好本職工作外,還積極幫助完成一些學校的藝術活動。本學期,全組教師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動。

四、強化教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我校將美育教育常規工作作為學校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普及提高相結合。一方面要求老師上好藝術課,敦促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嚴防擠佔挪用現象的發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慶六一文藝匯演比賽活動中,都能拿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作品。我校剪紙在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慢慢愛上剪紙。

五、注重環境建設,營造藝術氛圍

隨着學校規範化驗收的通過,我校的環境充滿藝術氣息,在校園建設上優化育人環境,創造良好藝術氛圍。每月的學生作品展覽繼續進行,得到了校領導和老師學生的一致認可!

我校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積極開展藝術教育工作,不斷更新教師們的藝術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藝術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把美育教育滲透於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使學校藝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培養了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藝術修養。

20__美育工作心得體會範文精選【二】

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指出,教育力求調整培養的目標,改變人才的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關注學生經驗和多樣化發展的課程內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強調了“美術、人文、科技“於一體的創新教育理論。

美育是學校教育中綜合了很多學科知識的一門學科,雖然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或課堂,但它的教育作用以及對學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長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實質上,美育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他對生活、工作、對社會、人、事、物的看法也就完全改變了,這都是因為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提高了。提高學生的美育教育質量是不容忽視的一件大事。

本學期,我校在開學初就擬訂了美育工作計劃,並在一學期來的工作中嚴格執行,我校的美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績,現總結如下,以勉今後工作。

一、思想重視,計劃明確

思想是指導工作的根本源頭。我校領導非常重視學校的美育工作,開學初就安排我們術科組策劃好本學期的美育工作,制定好工作計劃。因為美育教育工作涉及的範圍比較廣,面比較大,是一項不好做的工作。所以我們在制定計劃時把各項工作都安排得非常細緻。這為本學期的美育工作能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有機結合,把美育工作滲入各科、各項教學工作

為了確實能提高學生的美育,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點。我們把美育工作滲透到各項各科的教學工作中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完成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聽錄音、看投影、錄像等多位一體的教學手段中學習就能提高美的意識,樹立美的思想。特別是音、體、美的課程,又特別是美術課。我們學校領導規定術科的教學一定到各功能室上課,並嚴格要求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絕對不允許出現“放羊式”的課堂教學。

三、開展多形式的比賽,給學生提供表現美的舞台

要讓學生把自己對美的理解表現出來,就要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現的舞台。為此,我校在本學期中組織了一系列的比賽活動。如:組織“校園朗誦會”、參加“鄉國小生文藝演出”“?六一?節的各種活動”,還組織學生參加了“師生藝術作品展、”“親近大自然,描繪大地”兒童媽媽寫生畫比賽、鄉舉辦的中國小生現場臨書大賽等系列的美術活動,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美育方面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推進。

美育對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影響着學生對社會、生活、人、事、物、的正確理解,影響着學生的人生觀。同時,美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將不懈努力,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4

虎年伊始,中央台推出了家風是什麼的民間走訪活動,這一話題也得到人們的熱議以及社會人士的好評。

自古至今,由中到外,幾乎沒有一家是沒有家風的,例如説,傅雷家書就是傅家家風的傳承及對後代們的教誨的家風的典例。還有的比較熟知的,那大概就是清末重臣曾國藩了。曾國藩曾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九個赫赫大字警示自己及子孫,他一生忠於國家和自己的子民,從不做違心的事,他本身的修養就極高,在朝中享有盛譽也因此才委以重任。他對家族每一位成員嚴苛以待,這也是曾家在後清長盛不衰的原因,

家風不一定必須是白紙黑字寫在紙上的,它其實相當於一種信仰,一種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去恪守的一種信仰,就像晉商堅持“誠信經商,客户之上”的原則一樣。潛移默化,慢慢傳承下去,漸漸濃縮,最後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形成了這種精神的精華所在,並從中獲益,

一般來説,家風都是些比較正義,比較美好的詞語形容的,比如誠信,自強,老實,孝順等等。我還記得年後某夜晚一家子圍坐在電視機旁談心時,爸爸也適時問我:“你説説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想了想問你往日的一些瑣事,父母對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些説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細數出來。都是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卻恰恰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從而折射出我們的家風。父親朗然大笑,褒獎了我的小機靈。

其實,迴歸正題。家風是對中國數千年來優良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的傳承。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一個人在家庭裏所薰陶的比學校裏的各種人所感染形成的性格會有所不同。家風就像基因一樣,是一個家庭獨有的特色,這樣的家風才體現了一個家庭的獨立性、特殊性。億萬個家庭,億萬種家風,這樣凝聚為一體便是我優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新世紀即將的領頭人,我們應承擔好這一家風,將它們完美地凝聚為一體,形成中國特色的民族風,發揚光大。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5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認為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美,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學習一學期的《美學概論》使我對“美”這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前我只是通過感性來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種認識也是非常膚淺的。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看,美麗、漂亮,以為這就是“所謂的美”與美相對應的就是醜。

學習了《美學概論》我知道了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藝術、現實關係以及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在《美學概論》裏我們可以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

學習美學不僅可以學會審美、認識美,更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在生活中用美學的思維來引領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學會怎樣正確的去認識美,發現美和審美。有了正確的審美方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今社會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在學習美學後我把美學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我領悟到了素質教育應該包含:“德、智、體、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強調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圖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響。他主張美育與德育應該統一。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學習美學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和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品味。羅丹一直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他認為只要人們自己對某件事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與心血,就一定能夠發現美,即使是別人都認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和絕對的醜。美與醜就像矛與盾一樣共同存在於事物之中,每一種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美與醜都是相對的。在生活中的“美”,並非“美”而是“美感”。這種“美感”是源於人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所以在人們的眼中美是永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一直都伴隨在我身邊。比如:明媚的陽光、綠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樣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圍繞在我們身旁: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甜蜜的愛情。也許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過。以至於對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都無暇顧及。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應當解放自己的眼鏡,放飛自己的心靈。也許我們會突然發現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6

我現在很愛讀經典,這是跟我們老師學的,我每天上學早自習的時候都要讀。剛開始時,我還不算那麼愛讀,可是現在,我已經喜歡上了它,我每天晚上都要讀一會兒,在睡覺之前,我總要讀上兩段。現在我已經會背很多了,裏面的意思也越來越明白了,這讓我知道了很多自然規律。因此只要我一有時間,就馬上看書,讀經典。我還喜歡寫篆體字,而且是用左手寫哦!我們班老師説寫篆體字可以開發我們的右腦,讓我們變得更聰明,而且我還發現篆體字和我們現在的簡體字大有不同。

一個字字就像一幅畫,一幅非常美麗的畫,而且還不需要橫平豎直,筆隨心動,寫出來的字非常好看。所以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來學習這些古代的傳統文化知識,這可以讓你的知識更加豐富,開發你的右腦,眼界更加開闊。經常讀經典還能來解你心中很多不解的奧祕。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7

隨着21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它的來臨,意味着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將成為經濟發展最基本的資源和生產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識、民族素質和創新潛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面臨了挑戰。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潛力,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依附地位,就會受制於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的必然選取,豎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

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加強與改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則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生在思想教育中構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會轉化為激勵學生用心向上,為祖國發奮學習的強大內在動力;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提高識別真善美的潛力具有重要影響。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能夠採取眾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認為,在眾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守鍵,作為一名教師,透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為首先是行為。

正如托馬斯馬爾斯貝丁所説:“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們帶給人類社會遠景的終極圖畫,但有一點能夠相信,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影響未來的無窮無盡的後果。”是的,榜樣是最好的教員,雖然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卻教給人們許多書本上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於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説服人、教育人、啟示人。行動就是力量。與空洞的説教不同,榜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一個人、鼓舞一個人,他給人一種淺移墨化的影響,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對於學生來講,眼睛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麼,他們都會無意識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與他們身邊教師的行為模式就會十分接近。這正如許多昆蟲呈現出與它們所吃樹葉一樣的顏色一樣。因此,教師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即使一些看似細小的行為,也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這些細小之處對於學生的品性的好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師諄諄教育的東西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而教師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風範和自我控制等具體行為仍然存留在學生心中併產生持久的影響。一位作家在晚年時曾無限感慨的説起他的一位老師對自己深深的影響:“每當他來到教室裏時,那種祥和的道德氛圍立即會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乃至每

一句話的語調都給人一種心靈空潔、渾身舒爽之感。在這種莊嚴卻寬鬆的氣氛中,心靈就象在洗澡一樣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當他在身邊時,我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良好的師德對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多麼重要啊!也許,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全部資料能夠歸納為一句話――改善和提高自己。

凡凡贅言,謹與同道共勉。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8

歌聲盪漾在山間,如山間的清泉一般動聽。

哥哥和姐姐展開歌喉吟唱着,邊走邊唱,一路上歌聲覆蓋了整片樹林,我,那時候小小的我卻被摟抱在温暖的懷抱中,當做一位聽眾。那時的我就在想着“長大後要做一名歌者,演唱出精彩的作品,為他人帶來快樂,無限的快樂……“

音樂,我的最愛。我想唱歌,唱給全世界的人聽,我也想要有一位聽眾,一位不會嫌棄我的歌聲是否動聽的聽眾,就像當年的我那樣。這些年音樂伴着我成長,伴着我經歷任何困難,任何挫折,任何成功,任何事情。

音樂,是你教會了我如何是他人快樂;是你讓我有了對音樂的嚮往之情。音樂的類型可以分辨當時聽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我再次回到這裏,回到這我和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嬉戲,比拼音樂的地方,眼前一亮,看見那裏百花齊放,鳥語花香。再也不會和以前一般荒涼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音樂已經伴我十五年了。我聽過了無數的歌曲,會唱了無數首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音樂將會伴隨着我,永生……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9

讓我憂傷,讓我快樂;讓我忘我,讓我心醉。

有一種美妙的樂聲始終誘使我去傾聽,無法迴避,那就是人類創造的音樂。它像黑夜裏的燭光,像朗空中的明月;像清晨的露珠,像黃昏的餘暉;像親切的問候,像甜蜜的微笑;像春天裏的微風,像冬日裏的火爐;像初戀者的心扉。像母親的撫摩,像久別重逢者的狂熱擁抱,像依依惜別時的綿綿回望……不管怎樣,音樂的魅力,使我無法擺脱,使我深深地沉醉。假使心靈是一座城堡,那音樂就是進入這座城堡的門,想要走進這座城堡,就必須打開這扇音樂之門。朋友,當你的心靈正被音樂徐徐漫過時,你是否感到正被音樂的雨露所洗濯呢?

聽吧,一支古典音樂正在你的耳邊縈繞!一段動人而美麗的愛情故事——《梁祝》,那優美婉轉的旋律打動着你的心。你發覺自己已經淚流滿面。請不必感到驚異,因為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聽吧,當一首流行音樂在你耳中跳動時,音樂已化作一個個精靈激動着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感覺到了嗎?血液正在燃燒;聽到了嗎?心跳正在加劇。當你發覺自己不知不覺間跟着音樂節拍翩翩起舞時,請不要感到驚奇,因為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教室裏聽音樂——享受;一個人,靜靜地走在江畔聽音樂——享受;一個人,靜靜地仰卧在星空下聽音樂——享受;一個人,靜靜地站在竹林裏聽音樂——享受。我的世界裏什麼也沒有,有的只是音樂。對我而言,也只有音樂才能有如此魅力,讓我深深着迷。音樂,讓我憂傷,讓我快樂;音樂,讓我忘我,讓我心醉。

音樂,讓我在悲傷時感到一絲快樂,讓我在感動時潸然落淚。音樂讓我知道,人世間的各種歡樂,各種辛酸,各種痛楚;音樂讓我知道,只要有音樂,我就不會孤獨,不會寂寞。音樂,為我的生命注入了無窮的動力。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0

在沒有上美學這門課時就感覺到這門課程不是那麼的容易去懂,雖然説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和美有關的事物,但是當自己真正來體會是卻很難。就像有一句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幾乎所有的人都説過,我也常説,但也就是一説,從來沒有深究過為什麼人皆有愛美之心。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來想這些,而美學這門課就帶我們深入的瞭解為什麼是美。

上之前自己在網上搜索一些關於美學這方面的內容,做了初步的入門。老師的講解中給我們介紹了幾本關於美學這方面的書籍,就拿《美學原理》來講,雖然不是太深入的去讀這本書。但通過閲讀自己也學習到了不少東西。這本書主要介紹的是:

一,美的本質及特徵。人們在自由創造活動中和看到體現人的自由創造特性的事物時就會產生引起喜悦的美感。所以,美的最終根源、美的本質是自由創造。自由創造是人類珍貴的特性自由創造是指人們在認識客觀必然性、規律性的基礎上,能動地去改造世界,以實現人類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動。自由創造能夠成為美的根源,是因為人能在他所創造的對象和產品中"直觀自身",看到自身力量、智慧和才能以及目的和理想的實現,可以感到自由創造的巨大喜悦,產生美感。所以我們可以説,美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在人類的勞動實踐中產生的。

二,美的產生。美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是指事物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價值。審美價值是指事物能夠通過使人產生美感而帶來精神喜悦的價值。人們對實用價值的認識先於對審美價值的認識,審美價值是在實用價值的基礎上產生的。人們早期的審美價值觀和產品的實用價值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隨着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直接聯繫才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美是怎樣產生的呢?1、美產生於勞動2、在美的產生過程中實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3、從實用價值到審美價值的過渡中,人類的觀念形態起了中間環節的作用4、在創造美的實踐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一種辯證關係。

三,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社會美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美,它經常表現為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社會美是美的形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種,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態之一。社會美的形態包括:(1)人的美。(2)勞動產品的美。(3)勞動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美。社會美與自然美的最大區別在於:自然美以形式取勝,在社會美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社會美的具體特點表現為:(1)具有直接的實踐性。(2)具有鮮明的社會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徵(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的主要特點是側重於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徵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同社會功利性的聯繫較為曲折。因此,自然的某些屬性,如色彩、形狀、質感等具有不可忽視的審美意義,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條件。

藝術美指藝術作品的美,是藝術家對生活和自然中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藝術家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種形式,它作為美的一種高級形態,既來源於客觀現實,又不等於客觀現實,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美的構成包括兩個方面:(1)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2)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所以,藝術美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藝術美不同於現實美的特點表現為:1、現實美是客觀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而藝術美是現實美的能動反映,是經過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產生的美,凝結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藝術美決定於藝術家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美雖然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現實美雖然生動豐富,但代替不了藝術美。因為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家的自由創造,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是藝術美的決定性因素。

人們之所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感,從本質上説,是因為藝術形象中體現了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創造才能。藝術美雖然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現實美雖然生動豐富,但代替不了藝術美。因為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家的自由創造,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是藝術美的決定性因素。人們之所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感,從本質上説,是因為藝術形象中體現了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創造才能。

四,意境與傳神。意境是客觀景物經過藝術家思想感情的熔鑄,憑藉藝術家的創造出來的一種情景交融藝術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以意藴和情趣取勝,是客觀(自然景物、現實生活)與主觀(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熔鑄的產物,是情與景的結晶。意境的特點主要有二:1、"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生於象外"。2、情景交融。意境中的情與境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傳神在藝術創作中主要指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徵表現其內在的精神,把對象的本質特徵與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體現了藝術家的創造,也是藝術中的一種美的境界。

五,藝術的分類及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基本分類的理論,他從藝術是摹仿現實的觀點出發,把藝術分為史詩、悲劇的喜劇。亞里士多德的分類雖然樸素,但對後世的人影響很大。黑格爾依據理念內容和感性形式相統一的原則,對藝術作出了邏輯的和歷史的分類,即象徵藝術、古典藝術和浪漫藝術三大類型。藝術分類的原則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從內容方面來説,一切藝術都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只是各藝術門類的側重方面不同。從表現形式來説,各藝術門類都有獨特的物質手段。

因此,我們根據藝術作品的內容方面的表現與再現的不同側重點和所用的物質手段的不同來進行分類。根據藝術作品的再現與表現和所利用的物質手段的不同,我們把藝術分為再現的藝術、表現的藝術和語言的藝術。屬於再現的藝術有雕塑、繪畫、攝影、戲劇和電影等。屬於表現的藝術有工藝、建築、音樂、舞蹈等。屬於語言藝術的是文學。

六,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藝術中各種形式因素(色彩、線條、形體、聲音)及其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實踐。因為形式美的法則是人們在長期的審美實踐中對現實中許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徵的概括和總結。但是,形式美又不同於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它不是具體的美的客觀事物的形式,不直接體現美的形式的內容。形式美的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於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形式美的法則包括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結奏韻律和多樣統一。

七,優美與崇高優美與崇高作為美的兩種類型,在本質上都是人的自由創造的生動顯現,但是他們在表現特徵及給人的美感方面都有明顯區別。1、優美的特點是:處於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狀態。它形式上的表現特徵為柔媚、和諧、安靜與秀雅的美。從根本上説,優美體現了作為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處於相對統一的狀態,使人產生和諧與愉悦的美感。2、崇高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美處於主客體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和強勁的氣勢。在形式上表現為粗獷激盪、剛健、雄偉的特徵。從根本上説,崇高(壯美)體現了實踐的主體與客體處於激烈矛盾狀態所顯示的偉大精神和力量。美學史上關於"崇高"的主要論述

1、中國古典美學史上沒有"崇高"這一名稱,而是把崇高稱作"大"和"陽剛之美"、"壯美"。2、西方美學理論中關於崇高的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1)古羅馬時期的朗加納斯在《論崇高》中最早使用了"崇高"這一範疇。(2)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者博克,詳盡研究了崇高與美的不同特點。(3)康德對崇高問題做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他的崇高理論影響非常大,在美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認為崇高的特徵是"無形式",即對象的形式無規律、無限制或無限大。而美的形式是有規律、有限制的。

康德把崇高分為兩種,一種是數學的崇高,一種是力學的崇高。崇高在現實中的表現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生活,另一方面是自然領域。(1)在生活中領域的崇高在現實生活裏,崇高直接通過人類為了創造美好生活而進行的實踐活動來表現。在這一領域,崇高就是指人的偉大。人的偉大包括人類力量的巨大和人的精神品質的高尚兩個方面。

社會生活中的崇高的特點表現為在嚴重的實踐鬥爭中所顯示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2)在自然領域裏的崇高自然領域的崇高表現為自然事物的巨大體積、力量以及粗獷不羈的形式等。和一切自然美一樣,自然領域的崇高美的根源也是社會實踐。崇高在藝術中的表現藝術中的崇高是對現實中的崇高的真實、集中的表現。

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通過突出自然事物的崇高特徵,使自然領域的崇高得到更為鮮明、生動的體現;通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使社會生活中的崇高與日俱增具有歷史真實性、更加感人。崇高的藝術作品是我們經常欣賞的藝術對象,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淨化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內涵和明顯的倫理道德性質,是一種充滿陽剛之氣和正義力量的美。崇高美集中體現了人類對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望、對美好品質與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積極的審美意義。

八,美感的本質特徵,心理因素,美感的共性與個性。感的本質特徵是形象的直覺性、精神的愉悦性、潛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創造性。這四個特徵在美感中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審美心理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產生的及其複雜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它產生於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美感的差異性1、時代差異性。2、民族差異性。3、階級差異性。4、個人差異性。美感的共同性(普遍性)1、時代共同性2、民族共同性3、階級共同性4、人類的美感共同性

通過學習我瞭解了中西方的美學史,瞭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學家及他們的一些美學理論。在之前,我認為美就是美,美的東西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學了美學原理之後,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質”(即“產生美的原因”)這個問題就有很多美學家的許多不同的理論。比如畢達哥拉斯認為“‘事物由於數而顯得美’,美就來自於數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無序和缺乏比例是醜的和無用的”。在他那裏,美就在於客觀事物的均衡、對稱、和諧、多樣統一以及黃金分割等形式。

而狄德羅則從事物之間的關係中探求美,他認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並不完全取決於事物本身,而要看它與人及其周圍其他的事物發生一定的關係,然後才能説是美的或是醜的。”而車爾尼雪夫斯基則主張“美在生活”説,他認為美來源於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當然還有其他美學家的不同觀點,在這裏,我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在學習這本書之前,所有的這些對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其次,通過學習我還了解了“美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美學學科直到1750年才誕生。但是,就美學所研究的基本問題的源頭而言,則十分古老久遠。”早在原始人類那裏就已萌發了對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認為尤為重要,它闡述了美育對人的重要性。“美育,就是當我們對審美對象進行感受、欣賞、評析和判斷等審美活動時,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會受到感染、薰陶,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而不僅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氣質、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感化我們的身心,使之淨化、昇華和提高。”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1

飛輪般地轉動的時光,縮短了延伸的道路,泥濘的古道阻住了無知的一些人,一段段不夠膠片的記錄漸漸蔓延。

文學的密度覆蓋下了星零的內存,在桌前,那本微不起眼的時間名着佔據了不大的空間,晃晃悠悠,新一學期的學習預付了透支的知識。

面前的一摞摞書記,未曾改變,似斷橋殘雪時的寒峻刺痛心扉,如二泉映月般的落淚滾燙從前,它以無形式的吶喊提醒着失意的自我,説它無情,暗似有情,想它無垠,徒有一墾良田。疾速挪動的齒輪定格下簡單的一切。過去,看在眼裏。

中途崩潰的心情給流動的思緒打下問號。回首以前。銀白雪花鋪也鋪個夢裏綿。在我們年少惜時暗生情愫時,無知也給成才扣好死結,空餘茫然,不知題海深匿,誤入其中,苦苦掙扎,遺來輕狂少年,賺下前程萬里,仰觀鴻宇,俯視塵埃,默笑:知識腐化死骨,羈絆才人,成就智儒。

一寸寸的光陰拼湊青春;一縷縷的奮鬥齊聚前途;一粒粒的塵土壘好石墓。把握青春,奮鬥前途,落得安然入土。才悟:靈魂的藝術不倫國度!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2

愛死音樂了音樂我的最愛音樂我的最愛。

一直心情低落,居然聽到這麼與眾不同的音樂,讓我的心立刻歡躍起來音樂我的最愛。

這2天上海的天氣悶熱陰霾潮濕,連帶我的`心情一起潮濕起來,幾乎要發黴了音樂我的最愛。一直很長時間心情很飄忽,人也遊離着,似乎總也不着地,總也不靠岸。自從工作後,每年的狀況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每每回憶起從前總是感覺到仿若隔世。卻又感覺自己的進步不大,所以持續鬱悶着音樂我的最愛。也許,我又陷進了無法自拔的情緒陷阱。

常常,總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情,自始至終,EQ沒有提高啊……

這2晚都是自己呆着,很久沒有這樣一個人這麼無所事事的呆着,也很久沒有這麼無聊的呆着,人生這麼熱鬧,偶爾一個人呆呆,讓自己全身心的從內到外的思索思考自我檢討自我發現,是一件應該定期做的事情,好象排毒一樣,應該經常將思想裏腦海裏毒素排走,才能常葆青春啊。音樂我的最愛。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3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着;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可以收到象徵着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裏,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傷心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回來,可怎麼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從現在就開始培養興趣愛好吧,現在我們還是一棵棵小樹苗,長大了我們一定能成為蒼天大樹,為人們帶來一片片陰涼。我在畫畫方面很喜愛,媽媽就給我報了叫“一道”書畫的興趣班。每個星期天,我帶上國畫顏料,興致勃勃地去上興趣班。我盛好水,擠好顏料,把畫紙展開,放在桌上。拿出毛筆,開始用五顏六色的國畫顏料,畫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有牡丹花、有月季花、還有一串串可口的葡萄。經過白老師的認真指導和我的不斷努力。

終於有了不錯的成績,我的作品分別在《紹興晚報》、《中國鋼筆書法。書畫教育》上發表,同時得到了盡老師的表揚。我的課餘生活不但快樂,而且給我創造了一個發展自己的機會,真是一舉兩得啊!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5

一、 美育的含義

美育,又可以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們可以從具體過程、實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種以情動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終不脱離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過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種作用於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啟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種對人的全面塑造。馬克思主義的美育理論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和人感覺的豐富性的解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美育對人的符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諧、自由的發展,全面實現人的豐富性。

總之,美育的含義在於,美育是運用審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號實踐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美育的特徵

從對美育的含義的理解,可以見出美育的特徵: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過程不是嚴肅的而是伴隨着個人趣味的激發和滿足。與德育和智育要求嚴肅和莊重不同,美育總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覺生動、活潑、有趣,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徵。比如一首寫愛情的民歌《圈兒詞》:“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裏。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儂意。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整圈兒是團圓,破圈兒是別離。還有那説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這首詞彷彿是一篇“圈兒的愛情闡釋學”,滿眼大大小小的圓代表細細密密的思——這是第一層形象;是誰賦予這些圈兒以如此豐富的意義?我們似乎能看見那個坐在燈下、沉浸在思念裏的少女,感受到她內心細微的波瀾——這是第二層形象。這時,詩的話語如破謎一般引領着我們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繾綣的美妙時刻,使得我們比在日常生活裏更能深深感受這種愛的動人和美妙。情感陶冶與形象玩味過程相伴,對形象的理解融匯在會心一笑中,這些都成為美育過程趣味生動的表現。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實現依靠的就是人與活的形象之間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須把認識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審美情感之中,以潛移默化而不是説教或講解的方式存在。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兩首:“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三)美育的多樣性

美育的多樣性,是指美育在時空上的靈活自如和在個體上的顯現差異的特性。第一,美育較少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靈活地進行。美育的範圍廣闊,花草樹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無端狂笑無端哭的小説、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劇大千世界處處有美,也就處處有美育的發生;而在時間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勞作中隨時發生和停頓,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須在正常工作日進行。第二,美育隨着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而表現多樣風貌。一部愛情小説,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許是那感天動地的愛的堅貞,有人或許對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體會,它也許激發你對青春的眷戀,也許衝擊你對人生的信念美育不能像數學或物理等一般知識教育那樣,有一種一加一等於二的唯一標準,它常常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審美感受也總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礎上表現出個體差異。

美育的特徵還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則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點。從美育的實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從美育的心理基礎方面看,它要調動人的感情活動,就有感染性;從美育的運作方式來看,它靈活自由、因人而異,就有多樣性。三個方面的特徵,共同形成了美育作為一種教育方法的獨特形態。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學教育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或功效,這是大學美育必須首先明確的問題。為此,學者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有學者指出,大學美育重在通過感性關注成全人的生命、通過情感激發完善心理結構、通過引導體驗走向自我超越、通過人文關懷發展個性。有學者從個體價值的角度進行研究,認為大學美育能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優化審美趣味;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創新品格;能賦予大學生人文關懷,建構精神家園;能塑造大學生審美人格,促進和諧發展。還有學者基於大學美育本質的認識,指出大學美育本質上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為目的的文化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註重人的價值觀念、人格境界、精神個性、趣味修養的培養與訓練;作為一種個性教育和發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於傳授謀生的本領,而在於幫助人探索和尋找一條發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構上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

二、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1.研究內容缺乏深度與寬度

縱觀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雖然眾多學者發表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關於大學美育的本質、特點、功能、課程設置和實施途徑等具體問題的研究卻存在着大同小異、低水平重複的現象,缺乏既符合大學生審美髮展特點又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穎獨特的理論,影響了大學美育科學化的進程,制約了大學美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大學美育研究必須注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要對已有成果做進一步深化研究,而且還要不斷拓展其新的研究領域,如大學美育的結構問題、大學美育的過程與規律問題、大學美育與大學其他各育的關係問題、大學美育的模式與方法問題、大學美育的師資培養問題、大學美育的科學評價問題等,從而使大學美育理論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

2.研究方法缺乏整合與創新

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又必然會影響研究結果。方法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論發展的主要標尺。任何理論觀點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研究方法上的細微差別。反思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大多侷限於微觀研究,即從某一視角、某一側面進行研究,而宏觀和整體性研究則相對缺乏;理論研究、經驗總結研究較多,但實證研究則比較欠缺。研究方法的相對陳舊和單一,已成為制約我國大學美育研究的主要瓶頸。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美育研究方法的整合與創新,以大學美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帶動重大實踐問題的研究,以單純進行大學美育研究走向大學美育的整體性研究,從而推動大學美育研究的深入有效開展。

3.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研究的缺失

大學美育是由教師和學生兩種最積極、最活躍的人的因素組成的,它既包括教師傳授美的過程,也包括學生接受美和形成美的過程,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有關大學美育的研究明顯過於重視教師對美的教授和灌輸,過於重視教師在美育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而忽視了大學生對美的接受和生成,忽視了大學生在美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大學美育的低效甚至無效。對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進行研究,由於更接近大學美育的本質和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因而更有助於大學美育功能的發揮和任務的實現,這也將會成為今後大學美育研究的突破口和熱點課題。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6

“美育雲端課堂”中欣賞到了多所音樂院校師生及陝西延安、山西呂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國小生在網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們》;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10所音樂學院以“音有愛、樂先行”為主題的線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國山河、傳遞團結友愛、增強戰疫信心,同時,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為主題,連線音樂名家,講解“黃河”故事,傳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一種可以振奮人心的力量。在這片我們熱愛的土地上,曾經,有多少革命戰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滿熱血激情的漢子,為了生活為了共產黨,為了新中國,奉獻出他們的生命!中國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國人的努力,不是白費,中國人的夢想,不是白色的夢!中國,一個具有堅忍不拔,頑強意志的少年,在災難與挑戰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與炙熱的競爭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講的是實際!

延安精神,在我們心中,延安精神,在我們身邊,延安精神,在我們的點點滴滴中就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延安精神!

如果沒有延安精神,那中國還是一條沒有醒來的龍,如果沒有延安精神,現代化還是一個遙遠的夢,如果沒有延安精神,我們,還是止步不前,還是人心散亂,還是東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個令人向前奮鬥的令牌,一種令人發奮圖強的力量!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7

美誰不喜歡?我們應該把天生的感受力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作為,自覺的按照美的尺度來建造我們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術館才能感受到沒美的現象,不只是在電影院、音樂廳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

美,無論在字體上還是在意境上,都是讓人感到舒服的。美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嚮往,也是對追求的一種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種修飾,男人的美是一種氣質,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歲月的烙印;美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情感體現,這也正是幾千年來人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我也自認為是一個有一定的、樸素的美學感悟能力的人,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計劃要讀一讀美學方面的理論著述。曾借閲了《美學原理》,記不確切作者是誰,應該是黑格爾一類的名人專著。可惜只看了不到十頁,便讀不下去了。

確實讀不懂!在中國小時學習過美術,我以為,美學跟美術一樣,學過以後我才知道,美學是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我瞭解到,美學與美術並不是同一概念。現在終於有機會通過網院這個平台好好地學習美學,雖然很抽象,但確實是收穫良多。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是18世紀中葉的事情。當然,審美活動、審美現象是自從有了人類生活以來就一直存在的。

那些原始人用來裝飾身體的貝殼、石珠、獸牙,以及史前陶器上巧妙的線紋和圖形、巖畫和洞穴壁畫的造型等,就充分表明,早在人類產生裝飾和娛樂自己的最初意識之際,人便不僅同動物生存狀態有了質的區別,而且其審美意識的最初萌芽也已誕生。

可以這麼説,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動存在,就有人對美的感受、追求、創造以及對美的問題的不斷思考。審美是一種人類精神活動,是一種給活動主體以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並且還是一種通過這些主體的心理感受而獲得其意義的活動。因而研究審美,首當其衝應該研究的,就是人類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人們將這種感受稱之為“美感”。

研究“美感”,我們卻很難直捷地用一兩句話給出“美感”的定義。這不僅是因為在漫長的美學發展史上,就此曾經有過許多的爭論與異議,而且還因為美感的定義其實也與美的定義一樣,涉及到美學領域裏幾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問題。對“美感”的理論界定,與此前美學家們致力於對美的界定一樣,實際上正是美學中有限的幾個最核心的問題中的一個。美學中所有不同理論、不同觀點的爭辨,只要是具有理論意義的爭辨,大致只能出於兩種最基本的分歧。

其一是緣於各人欣賞趣味的不同,其二,則是緣於理論出發點的差異甚至對立。休謨説“趣味無爭辨”。他的意思當然不是説不會有人去為了趣味的事而爭辨,實際上因為趣味不同而引起的爭辨確實太多太多。休謨的意思是,當某種爭論涉及到趣味的方面時,恐怕就很難以輕易地得出誰是誰非的結論。

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個體在趣味上的差異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但是在這“眾口難調”的差異之中,如果各執一端,難免有“東向而望不見西牆”的弊病,美學史與藝術史中曾經出現過,以後必定還會繼續出現的諸多理論、觀點、風格與流派,其中都或多或少包含有趣味上的差異性。

不同風格與流派的代表人物經常互相攻訐。古典主義者看不起羅可可風格,現實主義詆譭流漫主義,托爾斯泰極不喜歡莎士比亞,其間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盡。縱然我們能夠找出許許多多理論上的根據,來證明某一種藝術風格比起另一種風格來更有生命力,或者説某種風格在某個特定的場合顯得更加適合時宜,我們親身的審美感受卻好象並不受這些理性的證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於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靈中與對象產生碰撞。面對這樣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審美感受,如果我們不想變成為感性領域裏的暴君就只能這樣説,因趣味不同而產生和出現的感受的不同之間,恐怕並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要是真實的而非虛偽的審美體驗,就是正確的。

在真正的審美感受領域裏,沒有錯誤可言。正因為此,休謨才説“趣味無爭辨”。中國的美學研究雖然走過那麼漫長、曲折的路,然而比起西方來,時間還是短得多。中國美學研究到現在才100來年,西方美學研究到現在已有250多年,這是從美學誕生算起的。西方從20世紀開始,美學研究有了一個很大的轉向,我們稱之為“語言學轉向”。就是説基本上從20世紀以後,再去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研究什麼是美,給美下定義,這樣的努力已經大大減少。

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諸如審美心理學、藝術心理學等等的研究上。特別是20世紀後半期更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學,但幾乎沒有一派美學再花很多精力去研究美的本質。應該説我們在這方面比他們晚了很多。之所以落後,有很多原因,一個原因是建國後我們受前蘇聯的影響比較大,有很多東西沒有跳出傳統的框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長期以來閉關鎖國。跟西方有比較大的隔閡,存在所謂“鐵幕”,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被割斷,對西方一些新的東西疏離已久。審美活動也就是審美。

首先我覺得把審美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有着現實的根據。在現實中,在我們生活中間,審美現象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這些現象不過是我們要探討的或者我們要進行研究的一個切入點。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生活的內容極為豐富駁雜。

審美的活動,審美的文化,審美的現象,可能到處都有,甚至可以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不可能離開這些審美的活動,審美的氛圍。第一個就是自然美,就是對自然界的審美。隨着人類文化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自然界的東西進入了我們審美的視野。我們原來強調的一種自然美是山水的秀美,但另外一種我們或許不一定看成是很重要的自然對象的,如某個山石的怪形怪狀,有些看起來很怪誕的東西,也可以進入我們的審美視野。

自然界的很多東西,都能夠進入我們審美的範圍,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就是藝術美,這是藝術活動的產物。各個方面、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藝術作品給我們帶來審美的愉快,現在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間不可缺少的部分。雖然每個人審美趣味不一樣,對有些藝術的對象可能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同一個人對有些東西欣賞對有些東西不欣賞,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天地,藝術活動的天地。我們如果真的完全離開了藝術活動,如果全部藝術生活真的都從我們的生活中剝離出去,那我們就很難活下去了。

美育雲端課堂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8

我們剛剛看完演奏會回到家,現在我要和大家分享這個演奏會。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曲江西安音樂廳觀看了“久石讓鋼琴曲夢幻之旅演奏會”。這是我第二次在音樂廳觀看演奏會了,我的心情還是非常激動。演奏會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這次演奏會是由一個叫龍貓的樂隊演奏的。樂隊是由絃樂和鋼琴組成的。樂隊鋼琴演奏者的叔叔太厲害了,他的手指像在鋼琴上跳舞。他們演奏了我最喜歡的《天空之城》、《菊次郎的夏天》等優美動聽的樂曲。

最後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這次演奏會,他們還給觀眾扔了他們的吉祥物--龍貓。可惜我沒有得到,但是我享受到了優美的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o3lv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