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決勝脱貧攻堅如“射箭”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洛河鎮黨委 胡博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打贏脱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脱貧任務。決勝脱貧攻堅戰就如同射箭,唯有盯緊目標、全力以赴、持之以恆,方能讓“箭”正中靶心。

思想上繃緊弦。截至當前,脱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深度貧困地區的羣眾仍沒有脱貧,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扶貧幹部們,切不可在這臨門一腳的緊要關頭,產生“鬆口氣”“歇歇腳”的思想。唯有以必勝的信心、一鼓作氣的決心,迎難而上、真抓實幹,方能將“硬骨頭”啃下,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對於已經脱貧“摘帽”的地區,黨員幹部也不能掉以輕心,“躺在功勞簿上睡覺”,需進一步調查瞭解以脱貧羣眾的生活現狀,進一步採取措施鞏固脱貧成效。

目標上瞄準靶。“箭”最終能否正中靶心,關鍵在於“精準”二字。脱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精準扶貧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當前,沒有脱貧的大都是條件比較差、基礎比較不好、貧困程度比較深的地區和羣眾,要根據貧困羣眾的致貧原因,做好做實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子上,拔掉窮根子。同時要注重扶貧扶志,充分調動貧困羣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他們改變落後面貌的決心和幹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改變落後命運。

行動上拉滿弓。“箭”要射得遠、射得中,必須拉滿弓。如何來拉滿弓呢?要肯花大力氣、下苦功夫,要像80後“白頭幹部”李忠凱等扶貧幹部般腳上沾滿泥土,做到講農民話、吃農家飯、做農家事,真正瞭解羣眾所思所想所需,為貧困羣眾找到切合自身實際的致富路子。要用真心、動真情,學習“扶貧之花”黃文秀,設身處地為貧困户着想,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為羣眾解決實際的困難,讓貧困羣眾獲得真正的實惠、感受到真實的變化,從而不斷提高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2

當前,脱貧攻堅是從中央到地方的一件重大民生工程,從上到下無不在脱貧工作上下功夫。然而,當扶貧工作隊帶着政策、技術、項目而去駐村,村民卻伸手要錢、要水泥,不願意學技術,存在“等、靠、要”思想,一切都等着政府來解決。

究其原因是懶惰、得過且過思想在作祟,村民“等、靠、要”的觀念強,不願自食其力,發展產業,創業致富,等着政府給他“輸血”,堅信政府不會不管他們,更有勝者認為脱貧是政府的事情。最終,思想落後導致經濟落後,經濟落後加劇思想落後。

因此,扶貧要先扶思想,脱貧要先脱智,要脱貧,就必須破除貧困户“等靠要”思想。扶貧,不是扶貧幹部着急,貧困户觀望,而是貧困户思想解放,扶貧幹部引路,兩者形成合力,相互促進,攻堅克難。扶貧不僅要送去政策、項目、資金,扶持產業;更要送思想觀念,讓貧困村民解放思想,先有富起來的思想,再有“動”的念頭,走出自我禁錮,振作精神,樹立起脱貧光榮的信心與鬥志,要變“要我幹”為“我要幹”。廣大扶貧幹部要克服畏難情緒,敢作為、快作為,要與羣眾反覆溝通、耐心做思想工作,激發貧困羣眾的內生動力,增強脱貧的緊迫感和榮譽感,徹底擺脱思想的“窮根”,扶貧工作從“輸血”向“造血”功能的轉變。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春節,過得真不容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歡歡喜喜迎新年的人們籠罩在了病毒的陰霾中。不少人幾乎每天一覺醒來,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手機看疫情最新通報,一天中大部分時間也都在關注着疫情最新動態,急切期盼着“拐點”早日到來,疫情儘快結束。

這段時間,衝破病毒陰霾不斷傳出的每一個好消息,都如同明媚的陽光,振奮人心。中國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全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不斷增加,用於接診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專門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完工了,醫護人員逆行匯成戰“疫”洪流,社會各界馳援武漢,防疫措施不斷升級,疫情防控急需的防護服、口罩、醫用隔離面罩等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這些好消息撫慰着每一顆焦灼不安的心,讓人們看到了病毒終將被戰勝的希望。

每一個好消息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其背後,是不斷提高的科研水平和醫療衞生水平,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攻堅克難和醫護人員的堅守擔當;是持續增強的社會治理能力和組織動員能力,這些能力讓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構築起了嚴密的防線,加緊生產出了大量應急防控物資,保障了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是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民族力量,這股力量在與疫情的戰鬥中,如同暖流,湧向武漢、遍佈全國,加快寒冰的消融,加速春天的腳步;是奮戰在一線的各行業工作人員,交通警察、外賣小哥、環衞工人、商場店員……他們依然在為城市的運轉、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是每一個在疫情面前做好自己,用點點滴滴行動守好防線的你我。

更多的好消息需要各方努力、眾志成城來促成。之前傳來的諸多好消息,都是建立在強力的聯防聯控措施和人人蔘與、嚴防死守基礎上的,人們所有的“樂觀”也都是建立在每個人每時每刻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當前,疫情最重的武漢等地仍然牽動所有人的心,全國其他地方也在科學有序地進行着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工作仍處於緊要關頭,當此之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任何人放鬆了防控,都有可能讓好消息變成“壞消息”。沒到最後關頭,絕不能輕言勝利。好消息面前,也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把方案做得更周密一些,把防控舉措落實得更有力點,讓一個個好消息都成為勝利的曙光,確保這場戰“疫”早點結束,讓更多受感染的同胞們能早日康復。

防控疫情是一場大仗、硬仗。有醫療科技、社會管理、各方支援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有毫不鬆懈、萬眾一心、嚴防死守直到戰勝疫情的昂揚鬥志,相信好消息一定會越來越多。當好消息越來越多,徹底戰勝疫魔之日就離我們越來越近。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4

今年受疫情影響,各地的學校都推遲了開學。然而疫情沒有得到控制,學,肯定是開不了的,所以各學校便主張“停課不停學”,紛紛採取了網上授課的方式進行學習,這,便是空中課堂啦!各學校使用的上課工具各不相同,釘釘,課後網,嗶哩嗶哩,甚至還使用了QQ等聊天軟件的直播功能,可謂是層次不窮,五花八門了。而在課程的多樣性上,各學校也有不同的安排。就拿我們學校來説,除了語文數學之類的文化課,還有每天上午下午各30分鐘的體育課,這樣既可以保證同學們每天都有一定的運動量,也可以增強同學們的免疫力。

學習之初,我以為在電腦前只能聆聽到老師對知識的傳授,可沒想到在空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也是很強的。學生可以通過連麥與老師交流,老師也能使用視頻向同學提問,師生之間真正做到了互動零距離。還記得有一次上數學課,有一道題我一直不大懂,正巧這時老師正在詢問同學們懂了沒有,我連忙回覆老師説不大懂,老師便立刻與我連麥,又單獨給我講了一遍,使我茅塞頓開。

空中課堂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可以讓我們疫情期間宅在家但依然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不過有個別同學卻以上課為由偷偷玩手機。這樣不僅學不到知識,還會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習的主人,不做學習的奴隸。

同學們,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讓我們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更美好!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5

我一直以為非典永遠都是一個歷史上的一個災難,這樣的災難或許可怕,但離我們很遙遠;直到這次的肺炎病毒我才意識到災難隨時會發生。這次肺炎病毒的傳播速度以及對人體的破壞程度不下於非典。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口罩變成了稀缺物資。這個時候我才切實體會到原來病毒如此可怕且近在身邊。生離死別並不是一句玩笑話,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或許是身邊親人的笑顏,是小孩子打鬧嬉笑聲,它平凡而又無價。

一個醫生死去了,在為患者治療時,不幸感染。這次病毒有多可怕大家都知道,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千千萬萬的護士、醫生、醫學工作者自願地奔走在病毒肆虐的魔掌下,這些人難道沒有父母需要贍養,沒有子女需要照顧,沒有親人朋友在牽掛着他們嗎?他們也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有着簡單的快樂,對未來充滿嚮往,疾病發生前他們也只是陪伴在親人身邊的普通人。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扛下了這份責任。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家庭,給全國人民一個承諾,一個疾病很快就會過去的承諾。

我們的現世安穩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許許多多個普通人在承擔着,一個醫生死去了,或許一個孩子就失去了父親,一對老人就失去了孩子,他的妻子再也無法等到丈夫下班。這些人要用至親的死亡來支援國難。我想這就是大義,這樣的人就是中國脊樑。

許多微信網友在捐款,其他國家也支援了我們物資,陸陸續續許多身在異國的醫學工作者趕回武漢。天南海北各個角落,許多藉藉無名的人獻上了自己的一封愛心。國家與人民,集體與個人,我從未如此清晰地體會到原來他們之間有這樣深刻的聯繫。那些異地的捐贈者、志願者、醫學工作者都是我們血濃於水的同胞。

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生命可以如此脆弱也可以如此偉大,脆弱的是我們的肉體凡胎,偉大的是那些肉體凡胎中不屈的靈魂,是我們心中對於愛的守護,對於生命底線的堅守。

我不知道你是誰,

但你卻牽掛着我們的安危,

姑且讓我叫你一聲白衣天使

我不知道你來自何方

但我知道你在醫院中守護着自己的家園

那麼允許我叫你一聲守護者

我們的親人都有一個名字

叫做中華兒女

你的家人也在白色戰線之外記掛你

我們永遠都會感謝你

唯有白衣可以體現靈魂的純淨、聖潔與偉大

這是生命的高度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6

疫情當前是他們不顧安危衝鋒在前,勇於擔當,穿着厚重的防護服忙碌在醫護室中,是他們大愛無私與患者攜手共進,傳播人間温情。如今他們抗疫歸來脱下一身戎裝仍然不忘職責,敬偉大的逆行者們。

在這一次節目中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抗疫前線的醫護工作背後的辛酸與人格的偉大之處。一位位前線戰士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心路歷程,對他們來説“作為黨員必須衝在前面”,“我也怕,但我必須去”,“我是醫生我必須去”。這些感人至深的話對他們來説意味着沉重的責任與義無反顧的擔當。在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是一羣90後學着前輩的模樣,披上白衣戰袍,成為眾人口中的“英雄”而去救死扶傷。但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無數的白衣天使,汗水浸透他們的脊背,防護服在他們臉上勒出痕跡,他們只一笑而過,繼續投入戰鬥。他們堅韌不拔,無私奉獻,向後輩青年詮釋了奮鬥與擔當的真正意義。誰都有父母,誰都有着無法割捨的那一份親情,在英雄偉大的形象背後何嘗不是一場又一場家人分離的情景,又何嘗沒有那些擔憂,不捨又滿含淚水的目光。褪去防護服他們也曾是平凡的普通人,只是他們心中的擔當成就了不平凡的壯舉。

陰霾終有一日會散去,就像烏雲不會永遠遮住太陽一樣,疫情終將勝利,他們的努力不會被辜負,有着黨的領導,有着全國上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我們一定會一起迎來春暖花開,闔家團圓。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7

自從第一例新冠病毒出現以來,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疫情的發展,直至正月十七開學在即,疫情病毒仍在肆虐,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進程,我校在積極做好防護疫情的同時,積極開展以空中課堂反轉疫情期間的課堂空白。積極籌劃,穩妥佈置,提前備課,熟悉教材,積極適應特殊情況下的課堂教學,號召大家努力成為在特殊情況下空中課堂教學的優秀教師。經過兩週的空中課堂實踐,我有諸多感受如下:

一、樹立全局意識,緊跟時代步伐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舉國一致對抗疫情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做出自己的應做的事情。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樹立全局意識,在家裏做好自我防範隔離的同時,還應該在特殊時候做好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情。時代需要我們去哪裏!我們就應該去哪裏!相應國家號召,緊追人民需求。努力做一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

二、積極熟悉教材,備好每一節課

特殊時期,我們每個人在家裏,儘管缺乏教材資料,但現在網絡發達,網絡上資料應有盡有,我們可以廣泛涉略尋找我們所需要的資料。同時也可以更多的瞭解其他地區是如何網上授課的,學習更多的網絡授課經驗教訓。經過兩週的學習觀察以及親身實踐,我感覺我收穫很多,同時也涉足了以前在學校沒有涉足的領域。這樣既熟悉了教材,也為每一節課做足了功課。

三、網絡教學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要取長補短

畢竟網絡教學不能和學生面對面交流,缺乏實時獲得學生信息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有顧此失彼的時候,也不能及時發現看到學生的一言一行,不能夠做到及時的瞭解和解決當時遇到的問題,沒有了課堂的即時互動和交流,使課堂有失生動活潑的氣氛。網絡的優勢很多,也很全面,但是作為一項特殊的職業活動,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還是必要的,所以網絡教學一時不能夠彌補面對面教學的諸多優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立爭做到兩者兼顧,吸取網絡之長,避其之短。為特殊時期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四、既要搞好空中課堂教學,也要做好疫情宣傳防控

疫情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立爭在搞好空中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向同學們宣傳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讓大家積極防控,搞好身體鍛鍊,為將來的在校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學習防控兩不誤,要讓學生知道,疫情,即是國家大事,也是自我大事,每個人都不能鬆懈,既要搞好自己的學習,也要積極響應疫情防控,為國家戰勝疫情防控阻擊戰,做自己應有的貢獻。

時光在飛逝,我們每個人不知道自己一生會經歷哪些事情。疫情的突然到來,讓我們每個人不知所措,空中課堂教學,我也是第一次經歷。空中課堂教學,我感覺沒有平時上課堂教學那麼順暢,和學生交流的次數過於少而且由於設備的不完善,也導致了學生的一些問題,不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學生的舉手發問,有時候也看不到,所以説不能像面對面教學那樣方便,感覺學習是終身的事兒,教學也是終身的事兒。經過這次疫情的空中課堂教學,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進步的,感謝生活,感謝賦予我的一切!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8

在授課過程中,翟志剛老師出現得並不多,可他那默默為隊友付出的身影卻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這正像中國航天工程的縮影:有人要飛天,被世人所熟知;但也有千千萬萬個勞動者在為中國航天事業默默地添磚加瓦、辛苦付出。

他們是微小而不可缺少的螺絲釘,不容忽視。王亞平老師則在授課過程中數次説道:“未來是你們的”不錯,未來必定是屬於我們的!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年,要自覺擔負起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責任,永不退縮、砥礪奮進,為實現真正的航天強國而奮鬥。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9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啟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衞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衞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衞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基本靠吼”的閉塞……太空探索不斷改變着人類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願春暖花開之時,我們能共同見證櫻花的盛開。

——題記

在萬眾期待的20__虎年的鐘聲響起之際,於20__年12月,一個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侵入了中國。使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之中的我們猝不及防。

《英雄之城》用科學的態度和平實的語言,客觀講述中國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實,留下那些最真實、最生動、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故事。

面對這場疫戰,年輕的醫護人員用他們並不厚實的肩膀擋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樑頂住了生死一線的瘋狂。84歲的老人鍾南山院士領銜200多名專家迎戰疫情,給大家傳授相關知識,這無疑是給全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兩天看新聞,發現很多人,很多組織都在給武漢捐贈食物、口罩、防護服等重要的物資。捐贈物資上都寫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戰勝疫情,”“眾志成城,抗擊病毒,武漢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語。

每一個逆行者,都是中國的英雄,不論是含着眼淚剃光頭的女醫護人員,還是不留姓名捐贈物資的親愛的陌生人,也有瞞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漢的不歸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致敬,正是因為有了你們,中國才有今天。向你們致敬的同時,也希望你們保重,儘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體,聽到醫護人員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確診人數的增加更讓我們痛心,你們從來不是孤身在戰鬥,中華兒女的心永遠寄於你們,所以請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救治別人的同時也要關愛自己,你們的家人還在等着你們回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全國14億國人的心,對疫情防控,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定會戰勝疫情的!

“Stay with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説多累多辛苦,總有人會知足。”這是林俊杰和孫燕姿用歌聲表達了愛,希望奮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醫護人員能聽到這份特殊的音樂的鼓舞。

武漢,別怕。全中國都在等你痊癒,我們相約武漢,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熱乎乎的熱乾麪。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温暖延續。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3月3日晚上8點多鐘,一條消息炸開在黃陵山村村民微信羣中:該村的村醫李建華同志突發腦出血倒在工作崗位之上。而在這一刻,這個鄉村的微信羣中,滿屏都是鄉鄰們對他的牽掛和擔心,許許多多的鄉鄰都在默默地為他祈禱,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康復,重新回到鄉親們身邊。

李建華,1974年生,是石首市調關鎮黃陵山村的鄉村醫生,一直在為村民服務,為羣眾提供便利。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建華連續40多天奮戰在抗疫一線,擔負起了保衞一村百姓平安健康的重任。

全面排查,不漏一人

抗擊疫情,責無旁貸。1月22日,李建華放棄休假,迅速接受了任務,積極與鎮衞生院協調對接,備好相關藥品和物資。1月26日,李建華接到了新任務,協助村幹部對返鄉人員進行摸排,落實五包一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登記黃陵山村武漢返鄉人員、非武漢返鄉人員、摸查武漢返鄉人員的密切接觸者、全村村民每日體温測量等等。當大多數人都還在家享受節日,居家隔離減少感染風險的時候,李建華和村幹部卻一路逆行,開始走村入户,進行返鄉人員摸排。他們沒有防護服,也沒有護目鏡,僅戴着薄薄的在口罩便挨家挨户的敲門進行排查。經常會遇到不配合有牴觸心裏的村民,拒絕排查,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李建華都會會耐心細緻地向他們解釋,告知村民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不配合排查工作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這次疫情並配合工作,苦口婆心,不厭其煩。

黃陵山村外地返鄉人數眾多,摸排任務的工作量和難度較大。每天李建華都和村幹部帶着體温計、筆和登記冊一起挨家挨户上門,進行拉網式排查,他們總是不厭其煩的詢問、調查情況,仔細的做好登記、測温工作,堅決不漏掉每一個人。同時,對排查人員的姓名、電話、務工地址、返鄉時間、返鄉交通工具、車次、是否接觸外人、身體狀況等內容做好詳細記載,工作耐心細緻。

工作一天下來,李建華經常口乾舌燥、全身無力,話都説不出來。遇到雨雪天氣,淋濕全身是常有的事,這個時候也只是回家匆忙換上乾淨衣服,飯都來不及吃就立即出門工作了,這讓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妻子範彩蘭很是心疼。儘管很心疼丈夫,但她還是全力的支持丈夫,努力的和他一起抗擊疫情。辛苦的付出換來了好的結果,李建華和村幹部們一起迅速摸清了黃陵山村的情況:返鄉人員749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131人,摸清了家底,為黃陵山村抗疫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重點管控,杜絕風險

對於排查出來的重點人員,實行重點管控,建立一户一檔。李建華每天都會上門給武漢返鄉人員進行體温測量,還會幫助他們進行消毒,然後還要回到醫務室整理數據,向上報送。報送數據需要在下午三點前完成,為了不耽誤全鎮數據彙總,他一直沒有午休,總是及時的報送數據。每次上門量體温的時候,他總會多帶幾個口罩,遇到重點管控户家裏沒有口罩的,他都會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口罩分給大家,並叮囑他們要勤洗手,多通風。每天上門量完體温後,他都會繼續在村醫務室接診,對村民進行診療。發現體温異常人員後,不論多晚,他都會及時上報並且幫助村幹部將發熱人員送到鎮衞生院,切實保障了全村村民生命安全。由於李建華和村幹部的努力,防控工作做的好做的細,黃陵山村的村民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慢慢的村民越來越支持抗疫工作,出去聚會、串門的人沒有了,對於發熱人員,大家也積極上報。有什麼需要都會第一時間和村幹部反映,形成了良好的抗疫環境。

加強服務,提供保障

“我家孩子拉肚子,需要買藥”。“我的降血壓的藥吃完了,能幫忙買嗎”。“我家需要碘酒”……“好的,請您放心,我去幫您買。”李建華每天都會在微信羣裏收到村民的求助信息,在將每個村民的需求用本子記好後,他就立即驅車前往鎮裏的藥房為村民購買,買完藥後他會將藥按户整理,打包好,並親自送到村民家中,讓村民安心居家,村民們為此十分感動。

有一次一位居民的高血壓藥馬上就要吃完了,但是這個藥比較昂貴,並且村衞生室沒有配備,需要到鎮裏的醫院去買,處於嚴格的隔離管控時期,不能出門購買。這户人家非常着急,李建華知道後,仔細詢問了情況,作好記載,在做完每天的常規工作後,立即驅車前往鎮醫院,按要求買好藥品,並且連忙返回村裏將藥送到了村民的家裏,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他還積極的向村民講解衞生健康知識,告訴村民一些防護妙招,緩解了村民的緊張和不安。

從參加抗疫戰爭以來,李健華同志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行動詮釋了醫者大愛。由於不分晝夜的辛勤工作,他的身體一直處於超負荷狀態。3月3日早晨,他準備出門去給村民量體温的時候突然覺得雙腿發麻,頭疼。家人立即將他送到石首市人民醫院,經醫院檢查,他的顱內多處出血,現已經進行開顱手術,尚未脱離危險,正在全力搶救當中。

作為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李建華用實際行動牢牢築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踐行了全心全意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的醫者初心;詮釋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者職業精神;體現了有責任心、敢於擔當的醫者情懷。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

身為一名即將準備入黨的積極分子,就要自覺遵守黨章強調政治紀律問題,組織紀律問題,到黨的紀律和規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五次全會強調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再到七次全會強調推進標本兼治、全面加強紀律建設,要求一以貫之。看黨員是否合格,能否講規矩有紀律就是一個重要方面。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嚴守紀律是黨的優良傳統。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10月16日,綿綿秋雨中,“兩彈一星功勛”郭永懷事蹟陳列館在郭永懷家鄉榮成對外開放。

郭永懷曾工作過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有關領導,部分同事、學生、親屬共同緬懷郭永懷的豐功偉績,銘記那段光輝歷史,繼承和發揚他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偉大精神。

細雨憶故人,豪情樹豐碑。人們不會忘記:52年前,伴隨祖國邊陲大漠深處的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從此確立了我國的大國地位。52年後,不滅的郭永懷精神遺志已然定格在歷史的天空上,成為一種永恆。

“郭永懷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歷久彌新,永遠都不會過時,為我們榮成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榮成市委書記江山説。

撫今追昔 珍貴展品講述動人故事

一進入陳列館,一尊郭永懷漢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簾,神態堅毅而安詳,目光深邃。他彷彿仍在思考和關注着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新發展,期待着湧現出一批批拔尖創新人才。

“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忘九霄不愧中華英魂。”兩側柱子上的嵌名對聯,取自四川綿陽29基地,由國防部原部長張愛萍將軍手書題字的“永懷亭”上,這也是對郭永懷輝煌一生最生動的註腳。

陳列館中,400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資料,展現着郭永懷的傑出貢獻、感人事蹟和崇高品格,鑄成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令觀者心生景仰。

“家窮國貧,只能説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1956年國慶節的前一天,郭永懷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動身返回祖國。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仍然受到戰爭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威脅。1960年,我國105名專家學者組成了一支特殊隊伍。郭永懷被任命為二機部九所副所長,九所正是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當時首要任務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迅速掌握原子彈的構造原理,開展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製工作。

“兩彈”研製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氣温零下40攝氏度。五十多歲的郭永懷和科研人員一起,粗茶淡飯,同甘共苦,他們喝鹼水、住帳篷,睡鐵牀,風餐露宿。

在展館內模擬的核爆區,只見一道紅色的強烈閃光出現在遙遠的羅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個巨大火球,驚天動地的響聲震耳欲聾,轟隆隆地滾過天際,剎那間,衝擊波的狂飆席捲了無邊的戈壁灘。

1964年10月,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當蘑菇雲騰空而起時,全體測試人員歡呼雀躍、一片沸騰,廣大科研人員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換來了新中國原子彈的第一聲爆響。而此時,郭永懷卻因勞累過度癱軟在試驗場,被工作人員架到了臨時帳篷裏。

隨後,郭永懷又陸續參與了氫彈研製和“東方紅”人造衞星的設計。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一個重要線索,連夜乘機趕往北京彙報。不幸飛機失事,壯烈殉國。

找到遺體時,在場每個人都失聲痛哭,他們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郭永懷與警衞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費了很大力氣將他們分開後,人們赫然發現一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兩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

大到導彈,機械,小到一塊破損的懷錶複製品,一份舊得發黃的信件……一張張照片,一幕幕場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將歷史的記憶鐫刻成為永恆,點燃了愛國熱情。

觀者或佇立凝視,或埋頭沉思,或側耳傾聽,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當年的烽火歲月。“在這裏能切身感受我國國防事業開拓者篳路藍縷的艱辛,真實感受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優秀品格。”榮成黨員幹部説。

多方協作 全力打造“功在千秋”展館

傳承先輩遺志、深化黨性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匯聚復興力量。今年5月,榮成啟動郭永懷事蹟陳列館教育基地項目,經過3個月精心打造,7月底場館各項設施、展品及配套基本完成,達到高檔次、高標準、高效率的推進效果。

然而,建設工作絕非一帆風順:郭永懷1968年犧牲,至今近50年,且他年少離家,歸國從事絕密工作,現有的資料幾近空白,僅有一篇千餘字的生平介紹,人物挖掘之艱難以言表。

“我們始終懷着崇敬的心情去籌建陳列館,準確真實既是最低目標,也是最高要求。”榮成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要與郭永懷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就要用真情把一位優秀共產黨員、一位偉大人民科學家的形象展示給人們,擔當起這份精神傳承的使命。

憑着僅有的幾個人名和電話號碼,榮成設立了9個專業團隊,既有精細分工,又有統籌協作,集中力量解難題,跨過了場館設計、土建施工、館內布展等一道道難關。

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的目標定位是集黨性教育、科普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全方位展現郭永懷科學報國、以身許國精神的現代化複合型人物展館。要展示好、講述好、弘揚好郭永懷的事蹟與精神,真正達到吸引人、感染人、激勵人的效果,就必須打破以往習慣於依靠展示板、展示櫃的單調形式,用更多元化、更生動、更貼近人們感官需求的形式將展覽呈現出來,讓郭永懷真正在黨員幹部羣眾的心中活起來。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由郭永懷曾任副院長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贈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1:1模型。”講解員説,除了實物,陳列館還規劃了青海二二一基地半掩體、新疆羅布泊核爆實驗區、風洞體驗廳和郭永懷中關村居所4處復原場景,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有了骨架,如何讓郭永懷展館有血有肉,真實、豐滿起來?榮成廣撒網、深挖掘,努力探尋郭永懷以身許國背後的故事。

榮成組織多支小分隊,拜訪郭永懷遺孀李佩先生,實地走訪中物院、29基地、中科大等多個郭永懷生前工作過的單位,採訪戴世強、胡文瑞、李家春、張翰信等10多位郭永懷的學生,形成採訪資料十多萬字,徵集到《郭永懷文集》、《郭永懷紀念文集》等文字資料近百冊以及研究、授課、書信等手稿50餘份,照片1000多張、資料200多份、文物100多件。

郭永懷從事的國防科研工作,保密度高、專業性強。經過多方努力,榮成與中物院、青海原子城陳列館達成合作,特別邀請科研專家和展覽館專業人士來榮指導,對展館設計、專業解讀、展品徵集、雕塑造型等廣泛徵求專業意見,達到以事動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嚴格説就是一部史書。作為一個科學家的陳列館,展館很全面、很生動,我很受教育。”郭永懷侄子郭普遠説。

正是在不厭其煩、精益求精的堅持和努力下,郭永懷事蹟陳列館以其豐滿的內容、精準的表達、細膩的情感打動了一批批的參觀者。試開放以來,已接待中央、省、市各級領導,黨員幹部代表、市民羣眾、中國小生,以及外來交流團體等1700多人次,深受好評。

精神永駐 激勵“身邊人”奮發爭先

10月16日下午,一場郭永懷精神研討會在榮成舉行,郭永懷曾工作過的單位領導,郭永懷的部分學生、親屬,共同就郭永懷精神內涵進行交流研討,更好發揚郭永懷的精神。

郭永懷,似他的名字般永遠令人懷念。在列強對新中國進行露骨的核威脅之下,在國家三年自然災害“一窮二白”的經濟困難局面下,在新中國下決心研製原子彈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雲、每一片藍天都見證了那段絕密且令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歷史,見證了郭永懷以生命為代價投身祖國核事業的無悔追求。

在致力於我國核武器發展的8年多時間裏,從原子彈到氫彈再到導彈核武器,郭永懷究竟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沒人説得清楚。然而,郭永懷在生前談及這些,經常掛在嘴邊的卻是這樣的話:“作為新中國的一個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侮。中國強大了,在世界事務中就會發揮更大作用……”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已經被郭永懷等人鑄就成一座歷史豐碑。

緬懷,是為了更好地激勵。斯人已去,精神永駐。

“叔父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他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精神,為國家效勞,為人民作出貢獻。”郭永懷侄女郭淑娥説。

王瑾是一名陳列館的講解員,看着修繕後的陳列館,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説,作為郭永懷先進事蹟講解員,今後會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學習領會郭永懷的精神,通過富含情感的講解,讓更多人全方位認識郭永懷、學習郭永懷。

大無畏的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當前正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榮成來説,汲取郭永懷身上的精神動力迫在眉睫。

戰爭年代,榮成走出了100多位將軍,為全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如今,這裏已成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前三季度,榮成全市預計完成生產總值840億元,同比增長8%,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實現由“速度經濟”向“素質經濟”的蜕變,由“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

永懷精神,常學常新。郭永懷的精神,鼓舞和激勵着67萬榮成人民在紮實推進創新發展、努力爭當走在前列排頭兵的征程上不斷超越。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相信這次疫情,對我們整個國家,對個人都會造成強大的衝擊,讓我們如夢初醒,是不是會想“哦,原來世事無常才是正常”。

是啊,年前年後這段時間,雖然後來知道疫情蔓延是因為初期的瞞報,但如洪水一樣襲來時,相信很多人,即便天天悶在家裏,還是覺得像做夢一樣,“這是真實的嗎?怎麼一下就像電影中的景象變成了現實?”

我也是一樣的同感,還是不太習慣,幾次出門都是走了幾步才發現忘記帶口罩。

這次疫情,像是一個人被煽了一個巴掌如夢初醒,不由的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當下的生活,原來死亡距離我那麼的近在咫尺,計劃的老了之後怎麼樣,只是計劃,真的趕不上變化快。

當下每天的拼命的工作,又是為了什麼,是不是一定要過這樣的生活?是不是 一定要取得“功名”?是不是要過上別人認為好的生活?

是一定要做一個成功人士嗎?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首先是一個不與任何人比較的人生,追尋內心真正自我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安靜了下,感受了下內心,對我而言,做一個善良的人,有愛別人和被愛的能力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其次呢?希望能逃脱人性的束縛,做一個能賺點錢,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好的人,畢竟來世上一趟,還是想讓生命過得有質量。

如果,還有點能力,就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能力,讓自己變的更加的強大,能成為一個家庭的支撐,能讓朋友覺得靠譜,能為社會創造點價值,人生足矣。

感覺今天寫的比較務實一些,接點地氣了。

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今日我觀看了由"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所帶來的天空課堂。裏面內容有太空站生活展示,轉身實驗,細胞實驗展示,水球實驗,天地互動……個個讓我大開眼界!太空是多麼的神奇啊!在課堂中,還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知識,如:如果沒有重力,在太空站中不能像地面上行走和水的浮力幾乎消失。在微重力下表面張力大顯神威!太空是多麼神奇與美妙啊!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讓我們的夢想在浩蕩的宇宙中綻放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n0w4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