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精選8篇)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精選8篇)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1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國家發展全局中佔據核心位置,創新發展貫穿整個新發展理念。如何科學認識和把握創新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我們提供了有力武器。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精選8篇)

創新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創造性運用。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和重要概念,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基本思想。創新發展理念揭示了發展的辯證運動過程,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原理的科學理念。創新發展理念運用時代語言,生動、客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運動的本質、規律和特徵。事物總是處於矛盾運動中,其基本方向是從量變轉化為質變。創新發展遵循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規律,強調從量變到質變、從漸進到突變,又從新的量變到新的質變、新的漸進到新的突變,以至無窮。這種創新發展、辯證否定,正是一切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創新發展理念堅持唯物辯證的發展觀,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肯定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説,創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新實踐中的創造性運用。

創新發展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發展是有規律的;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思想和行動,不會得到應有的、合乎規律的效果。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創新發展的思想基礎,是對事物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把握。人們只能認識規律、把握規律和正確運用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更不能否定規律。自然界的發展有自然規律,人類只有科學認識並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的發展有經濟規律,只有遵循經濟規律,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否則就會阻礙和破壞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發展也是如此。創新發展的根本目的是適應自然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破除不符合規律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符合客觀規律。

創新發展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保障。創新發展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但它並不否認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二者是對立統一的。不管是認識規律還是正確運用規律,都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認識規律、尊重規律,目的是為了適應規律、正確運用規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調動和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人們才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創造性地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強調人的認識是自覺能動的過程。人的這種特有的能動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創新發展理念凸顯了人的認識和實踐對推動事物發展、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實現創新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充分調動和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在創新實踐中實現創新發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認識離不開實踐,人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更離不開實踐。毛同志指出,認識的能動作用,不僅表現於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於從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的這一個飛躍。實踐尤其是人們的創造性實踐,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唯一途徑。創新發展的成果,需要在創造性實踐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覆的實踐。創新發展的成果和成效如何,還要在實踐中檢驗,並在實踐中再發展、再突破。實踐和創新發展是一體的運動:實踐是發展的動力,創造性實踐是突破式發展的推動力量。我們的事業是人民的事業,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民羣眾在創造性實踐中所激發、調動起來的無窮智慧和力量。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2

計量關係國計民生,與人類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在科技迅速發展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計量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和使命,成為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之一。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給計量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新挑戰,我們必須改革創新,協同發展,努力構建“大計量”工作格局,持續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十三五”時期的計量工作,將以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及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聚焦“四個全面”、“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發展戰略、製造強國戰略、質量強國戰略等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創造性地推動《計量發展規劃(2019-2020年)》的全面落實,積極構建以計量為核心的國家先進測量體系,充分發揮計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障、支撐和引領作用。

一、以服務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提高計量服務水平

圍繞國家戰略前沿領域創新需求,積極開展計量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和技術研發持續推進,研究建立新一代高準確度、高穩定性量子計量基準,積極開展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急需的國家計量基標準及相關測量技術研究,特別是以量子物理和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精密計量技術、嵌入式測量和在線測量技術研究及應用,努力在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等智能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不斷提升工業產業基礎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提供技術基礎;堅持問題導向,緊貼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製造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需求,突破一批關鍵測量技術,研製一批新型標準物質。推動重大測量基礎設施、國家計量科技創新體系和基地建設,推進先進計量技術和方法在企業生產中的應用,以標杆示範提高工業產業整體測量能力和創新能力,按照“三全一前”(全產業鏈、全量傳鏈、全壽命週期和產業前瞻性計量技術研究)建設思路和中心、平台、聯盟整體發展路徑,加強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積極構建全國統一、高效的測量架構和測量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逐步建立滿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國家先進測量體系,為我們國家實現科技非對稱性趕超發達國家積極儲備計量技術基礎和優勢。

二、以推動協調發展為目標,構建計量工作的大格局

進一步研究計量的科學內涵,不斷完善計量事業發展體制機制,在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部門行業積極性和作用,推動計量全國“一盤棋”發展。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將深入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與實施質量強國、製造強國、創新驅動發展及“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戰略有機結合,建立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加強督查和考核,保障各項任務按時完成。加快推進《計量法》修訂工作,搞好中國計量體系的頂層設計,創新計量監管模式,完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計量監管體系和誠信計量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計量技術機構改革,積極探索推進計量校準市場和校準機構建設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規範計量校準市場,滿足社會對量值溯源和校準服務需求。緊密結合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部署,探索建立跨區計量合作新模式,以計量資源共享利用為平台,以計量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為着力點,以服務區域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為目標,構建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深化計量軍民融合發展,努力構建統一領導、軍民協調、協同高效、系統完備的計量軍民融合發展體系,探索形成全要素、高效率的計量軍民融合深度合作發展格局。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3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建議的精髓和主線,也是本次全會的亮點和重大貢獻。

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有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是按照要求,建議突出理念先行、理念引領,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核心,在謀篇佈局上突破了既往和常規。

堅持創新發展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但是我們還不是經濟強國、創新大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指出,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沒有創新發展,我們就難以擺脱過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難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創新的競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今年3月6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就明確指出,老常態的路子、簡單粗放的發展路子難以為繼了。他借用一句流行詞説:“也不能那麼任性了,否則靠什麼可持續發展?”關鍵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髮展動力。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任務和要求,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斷尋求新增長點和驅動力,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為國家的興旺發達提供不竭動力。

科技創新是強國之基。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我們必須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把推動發展的着力點更多放在創新上,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創新拓寬道路。如果説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我們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根基,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培育發展新動力;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堅持協調發展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自2019年開始,我們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過去是美國打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現在還應該加上中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也感冒”。但塊頭大不等於強,體重大不等於壯,經濟增長也不完全等於經濟發展。當前我國發展質量、效益和後勁亟待提高,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和社會“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這些既會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也成為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短板。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對建議所作的説明中特別強調,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他還以農村貧困人口脱貧為例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羣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更加註重協調發展,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經濟增長,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羣體、不分層級、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兼顧各方,均衡全局。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推進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改革創新;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特別要着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推動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步提升。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把協調的理念貫穿於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使之相互適應,相互促進,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堅持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和自然和諧問題。綠色化作為一種生產方式,要求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要求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作為一種價值取向,體現了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被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它集中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思想,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制勝之道。

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人類的共識、全球的使命,也是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持續大力推進的一項重要事業。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中央採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強度、力度有目共睹。2019年初,被稱“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對於“美麗中國”“綠色化”的一系列探索,聯合國副祕書長阿奇姆·施泰納如此評價:“中國在生態文明這個領域中,不僅是給自己,而且也給世界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好地瞭解朝着綠色經濟的轉型。”

但是,由於歷史欠賬太多,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仍十分嚴峻,人民羣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搞不好還可能演變成社會政治問題。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環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必須順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重點,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共享,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堅持開放發展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當前,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與形勢要求相比,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還不夠高,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需要加快彌補。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潮流,封閉沒有出路,開放才能發展。黨的xx大後,多次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芝麻開門,這門已經開了你就關不上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乃大勢所趨,中國順應了這樣一個時代潮流,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他還説,現在“不是要不要開放的問題,而是怎麼使我們的開放水平更高的問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我國經濟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積極參與地區、國際合作和競爭,堅持內外需並重、進出口並重、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重,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

在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與世界其他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中國將繼續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地惠及世界,寓中國發展於世界發展繁榮之中。

在制定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全球經濟治理的進程中,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加快推進建設“一帶一路”、設立亞投行等重大戰略部署;要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要引導全球經濟議程,維護自由、開放、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要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努力尋求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通過務實合作促進合作共贏,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堅持共享發展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但是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羣眾在這方面的意見也比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這既需要把“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把“蛋糕”越分越公平。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我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解決好人民羣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衞生、食品安全等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羣眾。只有充分調動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國家發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偉力。

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要全面把握髮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係,通過持續發展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羣眾認可的硬招實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要特別關注和關心困難羣眾,堅持精準扶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扶危濟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要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五大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必須牢固樹立,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堅持這五大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將深刻改變我國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格局、發展力量,深刻影響全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將深刻改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推動建立更為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4

理念是理論的“綱”,決定理論的觀念體系和結構框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形成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新理論、新體系、新話語開闢了道路。

構建經濟發展新理論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結構深度調整的關鍵期,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考驗。現有的經濟發展理論特別是作為西方經濟學重要分支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表現出歷史侷限性和理論侷限性,無法解釋中國的發展問題,更不可能破解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難題。這就需要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經濟發展新理論。

構建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的新理論。作為發展經濟學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劉易斯二元經濟論一直被推崇為指導發展中國家從落後狀態進入工業化、現代化狀態的經典理論。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在一些方面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了這一發展模式,如保持工資的較低水平以增加企業利潤,擴大企業投資以加速工業化等。但是,這些主要研究發展中國家從低收入階段向中等收入階段邁進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面對我國從中等偏上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跨越時遇到的經濟轉型等難題時,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解釋力和應用價值。這也是一些中等收入國家未能及時實現經濟轉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原因之一。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將指導我國在以下五個方面構建經濟轉型的新理論:一是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引領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二是從不協調發展轉向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三是從不可持續發展轉向可持續發展,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四是從注重“引進來”的單向開放轉向“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五是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

構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理論。發展經濟學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為發展中國家設計工業化道路,即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也強調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等對推動增長的重要性,以及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而突出知識和信息技術對增長的重要價值,但它主要關注的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問題,主要解決的是知識經濟時代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工業經濟與知識經濟新二元經濟結構問題,而忽略了知識經濟在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傳統農業與現代工業的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知識經濟撲面而來,使發展中國家面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三元經濟結構下的發展問題。因此,發展中國家如何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同時推進信息化和知識化,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和農業,就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理論必須解決的新課題。新發展理念特別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理念的提出,將為發展中國家解決三元經濟結構問題提供方向和思路。一是協調工業化與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協調工業化、信息化與城鎮化,走產業集聚、人口集聚和智慧城市建設協調互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三是協調工業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走用工業化和信息化改造傳統農業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四是協調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通過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巨大市場,為信息化快速發展開闢廣闊道路。

構建發展中國家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理論。發展經濟學雖然注重技術創新對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其重點是強調發展中國家利用後發優勢,通過學習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技術創新。後發優勢理論對處於低收入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推進技術創新是可行的、有效的,因為這類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通過學習和引進技術,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加快技術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按照這一路徑,有效促進了技術進步,推動了經濟快速增長。但當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些領域的技術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需要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的情況下,學習和引進技術對技術創新的貢獻就越來越小,因為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是學不來、引不進的。同時,知識經濟快速發展,技術進步速度加快,也使發揮後發優勢的空間越來越小。創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將指導我國從以下幾個方向豐富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理論:一是在一些科技領域佔領全球科技制高點,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或前列;不僅要推進應用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整合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進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尋求科學或工程領域基礎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二是既要立足於自己的力量推進技術創新,也要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整合全球資源推進技術創新。三是通過深化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為創新發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四是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創新發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環境。

打造經濟發展理論新體系

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有機統一的整體,將在以下兩個層面引領打造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新體系。

在整體層面,基於新發展理念這一有機體系,把既有的一些經濟發展理論和觀點系統化為理論學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發展理論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我們黨在豐富的中國實踐經驗基礎上總結提煉出許多經濟發展的新理論新觀點,如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等等。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背景,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和條件,以發展為主線,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的發展為主要構架,可將以上經濟發展的新理論新觀點系統化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新體系,主要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在具體層面,每一個發展理念構成一個具體的理論子體系。例如,創新發展理念超越了以往把創新主要理解為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侷限,提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四大基本要素,形成四位一體創新體系。這個四位一體創新體系的理論含義是:科技創新需要以重大理論創新為引領,通過制度創新破除一切阻礙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制度創新是科技創新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的結果,是文化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創新促進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後三者反過來又有力地促進前者,如互聯網技術催生了網絡文化的繁榮,理論創新豐富了文化創新,制度創新則形成我國獨特的改革文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的豐富實踐和經驗,為理論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條件,理論創新成果需要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中接受檢驗和得到完善。

獲取經濟發展理論話語權

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創新及其理論體系的構建,將為我國在世界上獲取經濟發展理論話語權提供必要的基礎和條件。

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兼容幷蓄,彰顯理論的科學性。這是由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繼承性和包容性決定的。繼承性體現在:把創新置於新發展理念的首位,是與馬克思關於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小平同志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理論一脈相承的;協調發展則源自馬克思的兩大部類平衡理論,毛同志的論十大關係,以及“五個統籌”的科學發展理論等;共享發展理念則是對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揭示的深刻思想、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以及把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等重要思想的科學繼承;等等。包容性體現在:創新發展理念借鑑和吸收了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有益成果,將其提出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等納入創新發展的子系統。此外,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和制度經濟學提出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等科學成分也被吸收到了創新發展理念中;等等。

形成獨特的概念、範疇、邏輯、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彰顯中國貢獻。這是由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創新性決定的。這一理論基於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實踐,檢驗、修正、完善已有的發展理論。例如,對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理論作出新的修正和發展,提煉出獨特的概念、範疇以及理論體系,賦予其新的內容,是我國對經濟發展理論的獨特的貢獻,也賦予發展經濟學新的活力和生命力。這就決定了中國理應在世界上獲得經濟發展理論的話語權,使我國擁有與經濟發展硬實力相稱的理論軟實力,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5

當前,國家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在新常態下對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如何主動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筆者任務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在着力抓好組織收入上下功夫。青海省委生態立省戰略為培育生態税源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為推動税收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國家適度擴大總需求,並重點向中西部傾斜,有利於海西爭取國家更多支持。隨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國內外在海西地區的投資將不斷擴大,將會極大地推動海西經濟發展。但目前,世界經濟延續疲軟復甦狀態,我國經濟依然處於“三期疊加”的深度調整期,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給不足並存,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趨勢沒有良好轉變。結合海西地區實際,一方面要強化税源管控。合理調整徵管職能,按照以事定崗、以崗定責、權責統一的原則,建立統一、規範的崗責標準體系,進一步明確徵、管、查三部門的職責分工。做好徵管信息系統前、後台的業務整合與銜接。定期組織對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税源進行專項檢查、調查、預測、分析和控管,將税源監控置於徵管之中,在徵管中尋找税源、監控税源。全面建成符合海西税源實際的風險管理機制,將管理重點放在税源流失風險較大的環節和領域,實現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充分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強户籍管理。建立健全重點税源管理和跟蹤監控制度。紮實推進納税評估,積極探索建立納税評估管理平台,運用指標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對納税人納税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分析評估。完善税收分析、納税評估、税源監控和税務稽查之間的互動機制。深入開展税務稽查,不斷擴大稽查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可持續性税源。要認真落實各項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税收優惠政策,大力培育發展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民族醫藥、資源精深加工新興產業,逐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税收的槓桿作用,努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積極服務於農村、牧區發展,大力支持農業、畜牧業產業化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充分用好、用足、用活關於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推動全州工業、礦業產業升級和調整。充分運用税收手段,支持科技創新,支持技術開發、轉讓,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支持科研、文化機關機構轉制。把支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膽解放思想,大膽吸收借鑑,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積極研究配套措施。

二是要在優化納税服務上下功夫。大力簡化税務審批。有序推進簡政放權,結合省政府提出的“行政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效率最高、創新創業環境最優”的改革目標,將税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全州各地國税機關依法行政工作的重點,紮實推進。嚴格落實好國家税務總局全面取消税務非行政審批事項的要求,切實做到不得在行政審批清單外實施其他行政審批,對於調整為其他權力事項的,也不得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審批,對於依法應當予以實施審批的事項,按規範實施審批。嚴格按照税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主動適應税收工作新常態。深入開展“便民辦税春風行動”,努力實現《納税服務規範》與各類規範的無縫對接,實現服務一個標準、徵管一個流程、執法一把尺子,讓税務人服務更規範、納税人辦税更順暢。健全納税服務投訴機制,暢通納税人投訴渠道,對不依法履行職責、辦事效率低、服務態度差等投訴事項,實行限時受理、處置和反饋,有效保障納税人合法權益,讓納税人辦税更加放心、更受尊重。

三是要在推進税收現代化上下功夫。全面引進“互聯網+税務”的思想理念。深入開展“互聯網+税務”思想大討論,結合海西國税工作實際,深入探索在税收工作的各個方面引入互聯網。要引導幹部職工敢於創新、勇於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效能,有效發揮互聯網在税務稽查、納税評估、信息利用和共享、納税服務和國地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推進國地税合作。要結合海西國税工作實際,認真分析,周密安排,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地税部門的聯繫和溝通,協調推進國地税合作。採取國税、地税互設窗口,共建辦税服務廳,共駐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等方式,實現“前台一家受理,後台分別處理,限時辦結反饋”的服務模式。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辦税流程、統一處罰基準、統一政策口徑。合併涉税事項,壓縮辦税環節,減少申報材料,進一步落實委託代徵機制,將有效解決納税人多頭跑、重複報送資料等問題,全面實現納税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的目的,切實減輕納税人負擔,提升税收工作效能。

四是要在深入推進依法治税上下功夫。要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大力開展依法治税宣傳教育,將依法治税作為税收宣傳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以税收法律知識為內容的學習和宣傳,努力增強税務幹部的依法治税意識,提高税務人員的執法水平和能力,做到公正執法,廉潔從税。要嚴厲打擊各類税收違法行為,整頓和規範税收秩序,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税收公平,努力促進税收法治的實現。要把查處和打擊税收違法行為貫穿於日常税收徵管工作之中,在税收徵管的各個環節對税收違法行為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查處。充分發揮税務稽查的作用,日常稽查、專案稽查和專項稽查多措並舉,堅決打擊偷逃抗騙税行為。每年分行業、分重點開展專項檢查,加大重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強與公安部門的協作,深入開展打擊發票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要加強對税收政策、税收徵管等情況的宣傳報道,宣傳納税典型和優秀税務幹部,公開曝光有意拖欠税款、偷逃騙抗税的單位和個人,切實淨化税收環境。要依法落實税收優惠政策。加大對國家各項税收優惠政策的宣傳,讓納税人及時享受到各項優惠,從而提高税收政策的公信力。在貫徹落實中央和地方的各項税收優惠政策上要變“被動”為“主動”,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着力抓好新政策的落實,建立健全税收政策追蹤管理機制,從文件去向,政策宣傳,貫徹落實,執行效果等實行全方位的跟蹤管理,確保税收宏觀調控槓桿作用充分發揮,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寬鬆的税收政策環境。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6

福建如何全面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需要我們深入領會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以新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開創“十三五”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我們既要看速度,看增量,更要看質量,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和可持續的增長,只有實現這樣的發展,我們才能把福建“十三五”規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為此,我們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創新局面。一是着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發展新動力。健全完善創新發展新體制,真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拓展創新發展新載體,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全力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形成創新發展新動能,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工程,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提升創新活力。二是着力推進協調均衡發展,增強整體協同性。完善陸海統籌發展格局,統籌沿海與山區、城市與農村、海洋與陸地發展,優化全省區域生產力佈局;加快城鄉一體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徑;促進產業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三是着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生態宜居家園。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健全綠色生態文化建設,形成綠色空間佈局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四是着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要發揮福建自貿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等“多區疊加”的政策機遇,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加快探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路徑,率先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成為我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新高地。五是着力踐行共享發展理念,增進民生福祉和促進公平正義。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7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黨的xx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樹立新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為什麼人、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黨的xx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要着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我們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人民羣眾是發展的主體,也是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才能無往而不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從羣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廣泛動員和組織人民投身到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來。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説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一步步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順應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供各種有利條件,為各行業各方面的勞動者、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創造發揮作用的舞台和環境。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當前,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對這種新變化新情況,再堅持粗放發展模式、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顯然行不通,必須確立新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創新,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協調,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只有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才能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綠色,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只有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開放,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只有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才能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只有讓廣大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能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到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每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的創新和完善,都推動實現了發展的新跨越。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着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佈局、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悉,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標誌着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3.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指明瞭“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着力點,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對我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如果動力問題解決不好,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兩個翻番”是難以做到的。堅持創新發展,是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就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協調發展具有一些新特點。比如,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着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水平發展;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注重資源配置均衡;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協調發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就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就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要看到現在搞開放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同以往有很大不同,總體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臨更深層次的風險挑戰: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遠;世界經濟逐漸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但還沒有找到全面復甦的新引擎;我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經濟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我國經濟實力轉化為國際制度性權力依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階段,但支撐高水平開放和大規模走出去的體制和力量仍顯薄弱。樹立開放發展理念,就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理念,其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四是漸進共享,即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一定要深化認識,從整體上、從內在聯繫中把握新發展理念,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4.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裏手。

深學篤用,通過示範引領讓幹部羣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確立新發展理念,需要不斷學、深入學、持久學,從靈魂深處確立對新發展理念的自覺和自信。各級領導幹部要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繫實際學,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意義。同時,還要開展知識性、專業性學習,注重構建與新發展理念相適應的知識體系。通過加強學習,把新發展理念貫穿領導活動全過程,落實到決策、執行、檢查各項工作中,增強領導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增強作決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用好辯證法,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行科學設計和施工。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對辯證法的運用;新發展理念的實施,離不開辯證法的指導。要堅持系統的觀點,依照新發展理念的整體性和關聯性進行系統設計,做到相互促進、齊頭並進,不能單打獨鬥、顧此失彼,不能偏執一方、畸輕畸重。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善於釐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區分輕重緩急,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要遵循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善於把握髮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漸進性和飛躍性、前進性和曲折性,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既求真務實、穩紮穩打,又與時俱進、敢闖敢拼。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善於進行交換比較反覆,善於把握工作的時度效。

創新手段,善於通過改革和法治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涉及一系列工作關係、社會關係、利益關係的調整,必須發揮改革的推動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是貫通的,對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則性要求,可以結合實際,進一步具體化;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點,可以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讓和妥協。要深入分析新發展理念對法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法治領域遇到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措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守住底線,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矛盾風險。“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面對國際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確保我國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提高風險監測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責、主動負責、敢於擔當,積極主動防範風險、發現風險、消除風險。

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切實在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學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篇8

為期3天的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圓滿結束。(江西)省委書記強衞出席總結會議。省長鹿心社作總結講話。

運用好這次研討班成果,關鍵要緊密聯繫實際,切實用系列重要講話統一思想行動,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實踐。“十三五”時期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發展任務繁重艱鉅。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xx屆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將弘揚井岡山精神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緊緊圍繞“提前翻番、全面小康”的總體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時期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奮力開創“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研討班期間,大家圍繞強衞書記的輔導報告,結合編印的學習材料,進行了認真學習、深入討論、廣泛交流。大家普遍認為,這次研討班辦得好、很成功,既增強了理論武裝,又深化了對實踐的認識,達到了預期目的。總結會上,7位學員代表分別發言,彙報交流了學習收穫。

鹿心社指出,通過這次集中學習研討,從縱向和橫向的聯繫中深化了對基於新常態的經濟戰略思想的認識;從肯定和期望的統一上深化了對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的認識;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深化了對新的時代條件下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井岡山精神的認識。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武裝了頭腦、開闊了視野,明確了方向、強化了責任,增強了貫徹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了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富民興贛的偉大事業賦予我們責任使命,實現“十三五”美好藍圖需要我們百倍努力。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xx屆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來,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鋭意進取、奮發有為,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規劃任務的落實,為實現“提前翻番、全面小康”而努力奮鬥。

——要緊緊抓住“牛鼻子”,着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抓好“重創”,進一步整合資源、集中支持,切實抓好重點產業領域創新,提升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支撐能力,努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推進“眾創”,切實抓好“創業創新28條”的貫徹落實、督促檢查、評估考核,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聚集“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全面推動各類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為推動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搞活“機制”,着力改革創新治理體系,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和績效評價機制,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

——要打好改革“攻堅戰”,着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優化升級。從生產端入手,加法、減法一起做,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加法,就是做優增量,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補齊民生和公共服務短板,着力增加有效供給;做減法,就是要調整存量,下大力氣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從需求端入手,加強和改進需求管理,努力擴大有效需求,兩端共同發力;圍繞擴大有效投資深化改革,圍繞拓展消費深化改革,圍繞穩定出口深化改革,引導更多民間資金參與投資,形成消費與供給良性互動的格局,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圍繞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做大做強國有經濟、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以及教育、醫療、衞生、養老、住房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以結構性改革帶動各項改革深入推進。

——要構建開放“新格局”,着力優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優化開放戰略佈局,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快優化對外開放的區域佈局、貿易佈局、投資佈局,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樹立全要素招商理念,大力推進“引資、引技、引智”三位一體招商,圍繞重點產業招大引強,創新招商方式,加強招商引資人員的培訓,建立重大招商項目成果共享機制和第三方項目評估機制,提高招商質量和水平。強化開放平台支撐,打造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構建全國重要的承接產業轉移基地。創新開放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全面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

——要統籌兼顧“彈鋼琴”,着力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切實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統籌東西、協調南北,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圍繞“龍頭昂起、蘇區振興、兩翼齊飛”的格局,完善區域協同機制,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互補共贏、公共服務互享、生態環境共護,提升區域合作發展水平。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促進城鄉在發展理念、規劃佈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務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要打響打好“生態牌”,着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圍繞在保護綠色生態上打造樣板,切實抓好生態工程實施,着力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使江西的生態優勢更加凸顯,生態環境質量領先全國。圍繞在發展綠色經濟上打造樣板,切實抓好生態產業發展,將“生態+”的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中,向綠色生態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圍繞在完善綠色制度上打造樣板,切實抓好生態制度建設,加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圍繞在弘揚綠色文化上打造樣板,切實抓好生態文化建設,大力倡導綠色價值觀,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切實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要齊心協力“惠民生”,着力踐行共享發展理念,推進“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要求,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安居扶貧、保障扶貧,持續加大扶貧投入,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鹿心社最後指出,我們要緊密聯繫工作實際,大力傳承紅色基因,把弘揚井岡山精神轉化為“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的強大動力,以井岡山精神統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實,不斷開創富民興贛新局面。要堅定信念,咬定目標抓落實。始終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咬定目標不動搖,持之以恆抓發展,心無旁騖抓落實,真抓實幹,久久為功,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要實事求是,改革創新抓落實。緊密聯繫工作實際,切實把五大發展理念具體體現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務落實上,尤其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闖敢幹、大膽創新,衝破一切阻礙發展的思想束縛,革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機制弊端。要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抓落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敢於擔當,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着力解決工作落實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盡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不辱使命,不負重託。要依靠羣眾,凝心聚力抓落實。要始終堅持羣眾路線,積極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充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推進“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g34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