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1

“40牀患者呼吸微弱……”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晚7時許,武漢火神山醫院感染七科一病區護理組長高鋭(上圖。資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況準備交班,突然發現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脣發紫,立即通過對講機呼叫值班醫生。

“緊急加推一組呼吸興奮劑!”

收到醫囑,高鋭抓緊配藥準備靜脈注射。不一會兒,高鋭已忙得汗流浹背,護目鏡裏有霧氣,透視效果較差。戴着3層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針扎準?

高鋭遲疑了幾秒後,堅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輸液”考核標準進行“實戰操作”,一針到位!隨着呼吸興奮劑緩緩推進靜脈血管,患者的呼吸緩慢提速。隨後,高鋭又擠壓患者胸廓10多分鐘,患者才恢復了自主呼吸。

高鋭在急診醫學科工作了10多年。20__年她參加聯保部隊護理技能大比武,勇奪3項第一,是名副其實的“救護冠軍”!“只有平時技能練得過硬,遇到特殊情況才不慌神兒!”這正是高鋭請戰參加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底氣所在。

入駐火神山醫院沒幾天,感染七科一病區39牀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壓低、血氧飽和度低,經過醫生用藥、加強鎮靜補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有了改善。高鋭剛接班,就發現患者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脣發紫,心電監護儀上出現室顫波形。高鋭一邊呼叫:“快拿抱球準備通氣”,一邊準備除顫。高鋭熟練地開機、定位、選擇除顫模式……所有的動作一氣呵成。幾秒鐘後,監護儀上顯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區曾收治了一名85歲高齡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願選擇留置胃管。為了讓患者儘快服用降温藥,高鋭將藥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內,一邊安慰患者一邊給患者喂藥。如果病人咳嗽噴出飛沫,高鋭極易被感染。憑藉豐富的臨牀經驗,高鋭成功化解了這一難題。1小時後患者的體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漸漸正常了,血氧飽和度也升高了。

病區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緒波動大的患者,高鋭總是衝鋒在前。這名“救護冠軍”,在戰疫實戰中頻頻顯身手。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2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已經在危重症病房戰鬥了一個多月了。生死一線,他們用捍衞生命的誓言與時間賽跑。這裏的護士長趙培玉告訴患者,即便遠離家人,但是病房裏面沒有孤單,讓我們共渡難關。

剛剛進入病區,趙培玉就趕緊跑到了25牀前。由於病情危重,已經在ICU躺了十幾天的患者產生了焦躁的情緒,她一邊挪動着隨時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導管,一邊安撫着患者,整個過程,護理團隊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分鐘後,患者終於平靜了下來。

在這裏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許多都患有多重基礎病。對於趙培玉和護士們來説,每天除了要面對病人可能出現的情緒波動,更大的挑戰是患者複雜多變的病情。

在護士們的眼裏,趙培玉對細節的要求近乎苛刻。從儀器上的數據指標,到每位病人的飯量,從病房裏的每一個針管,到每一台機器的狀況,趙培玉都要帶着護士們逐一檢查,哪怕是一塊剛剛從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濕,她也要稱重、記錄,和之前數據比對。在她看來,多一分細緻就能多提前發現一分風險,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贏的機會。

今年,已經是趙培玉在護理崗位上的第18個年頭。20__年,25歲的她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走進了非典的病房。17年後,曾經的緊張彷徨,化作每一個細節的從容應對。但是,當以護士長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線,除了護佑生命,她還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責任。

團隊裏,許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年輕護士。從防護知識到操作技巧,每天趙培玉都會不停地叮囑。怕護士們記不住,她又錄製了操作小視頻。

今年,趙培玉的兒子就要會考了。她説,在兒子備考的關鍵時候來到前線,她不後悔。她給孩子寫了一封信,相信他會理解媽媽。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3

危難急重前,黨員顯擔當。疫情防控展風采,誰説女子不如男?

疫情無情人有情。巾幗不讓鬚眉,疫情防控,機關巾幗黨員也在做貢獻。為了展現機關巾幗黨員戰"疫"風采和光輝形象,縣直機關工委聯合縣婦聯對機關女黨員在疫情防控一線先進事蹟進行宣傳報道。

紀委監委黨支部王俠:履職盡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宣傳報道。作為宣傳部長,在疫情防控期間,王俠同志履職盡責,積極主動做好宣傳報道。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多次聯繫協調縣電視台、縣政府網站,在縣電視台、潼關清風網、縣政府網站等公開《關於在全縣疫情防控工作中受理檢舉舉報的公告》、《潼關縣紀委監委疫情防控期間暫停接待羣眾來訪的公告》等;通過潼關清風網、西嶽清風網等及時宣傳報道各級各部門紀檢監察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向市紀委監委報送我縣紀檢系統工作開展情況和紀檢監察幹部疫情一線工作動態。除了幹好宣傳工作,她還積極參加小區防控值守和督導檢查。值守小區她一絲不苟,認真對小區的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排查,重點嚴禁外來人員進入,並對務工返回人員進行自行隔離,努力守護小區人民生命安全;督導檢查她認真細緻,重點檢查各小區、檢查點對重點人員的排查和防控、防控責任落實、重點卡口設置等情況,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為全縣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組織部黨支部丁豔:衝在前,作表率,巾幗也能守好"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丁豔同志主動請纓,擔任部機關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社區共建組組長,衝在抗擊疫情第一線。1月31日到崗後,她帶領幹部深入小區逐户上門走訪,詳細瞭解小區25户82人的基本情況,迅速建立住户人員信息表冊,做到不漏掉一户一人。為進一步密切與住户的聯繫,她主動與小區樓長進行對接,建立了花園小區疫情聯防聯控微信羣,與業主進行在線交流,每天發送疫情防控動態、防護知識,推送購物買藥微信銷售平台,使羣眾不出小區門就能收到日常生活物資,更贏得了住户對防控工作理解與支持。她帶領值守幹部三班輪流值守,無縫對接,對花園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登記點,製作出入登記本和出入證,每户一證,小區人員進出必須出示出入證,並進行嚴格的登記,非本小區人員及車輛一律禁止進入;堅持每天對小區進行全覆蓋消毒兩次,通過印發倡議書、懸掛條幅、微信羣等形式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嚴格守好疫情防控"門"。瞭解到一線幹部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個人防護物品缺乏時,她多方協商,積極溝通,協調到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送到一線幹部手中。她還多次深入村組,慰問堅守在一線的第一書記,為他們送去防控物資,送上組織的關懷。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4

今年的我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如突如其來的拜訪使我們措手不及,讓原來喜氣洋洋,張燈結綵的街道變得冷冷清清,也讓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打起了戰爭的泡古。這是一場硝煙的戰爭。

84歲,該是兒子兒媳孝敬自己享清福的時候了,但是鍾南山院士並沒有這樣選擇,在疫情迅速蔓延的時刻,鍾南山院士一邊勸大家“儘量不要出門,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一邊穿上白色的戰袍掛帥出征。儘管以前已是高齡,儘管危險萬分,他也沒有放棄努力,沒有停止戰鬥,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一個又一個病危的患者,從死神手裏搶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儘管再苦再累,他也無怨無悔。

“白衣天使”他們也有自己的兒女父母,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的丟下了自己的健康幸福,閤家團圓,前赴後繼奔赴疫情一線,是他們捨棄了自己的小家幸福,讓千萬個家庭幸福團聚,他們是多麼偉大,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樣“這就是最完美的逆行”他們用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內心那種設計為人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為這一次疫情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

身為平常人的我們,雖然只能宅在家裏觀看電視電腦,手機等了解疫情,但我們也可以用手中的筆,口中的話來表達我們對疫情一線工作人員的敬佩之情和精神上的支持。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夠戰勝病魔。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3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__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區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温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説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裏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説,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説,“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説:“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麪,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羣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温,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温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温、勸返羣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麪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説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裏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為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説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説,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裏有疫情、險情,哪裏最困難、最艱苦,哪裏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5

總有一些平凡的人物令我們感動,總有一些平凡的事件觸動我們的心靈。王紅旭老師和他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

一、託舉生命,託舉起家庭的幸福和未來

20__年6月1日,兒童節這天,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一對兄妹(一人六歲,一人五歲)意外落水,在此危機關頭,重慶育才國小的王紅旭老師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行動十分果斷,沒有一絲猶豫。為救落水兒童,王紅旭老師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自己卻被捲入江中,英勇犧牲,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據事發現場的人回憶説,如果王紅旭老師放棄再次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來,可他沒有。他挽救了別人的孩子,用生命託舉了兩個孩子的生命,用生命託舉起兩個孩子家庭的幸福和未來,但他忘記了自己也是有孩子的父親,他自己也是父母眼裏的孩子!而且,這已經不是王紅旭老師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學時,他就曾經救過落水者。斯人已去,他的事蹟感人至深,他的精神令人震撼,他的壯舉譜就出一曲時代的頌歌令人敬仰和傳唱。

二、託舉精神,彰顯平凡教師的偉大和情懷

王紅旭老師以生命託舉生命,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將人生追求融入黨和人民教育事業,他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英勇壯舉,是新時代崇高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愛生如子的生動寫照。從他身上體現的崇高的託舉精神深刻詮釋着新時代人民教師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詮釋着至誠至深的教育情懷,彰顯了平凡教師的偉大和情懷。這種託舉精神,鑄就了師愛永恆的精神豐碑。這種託舉精神將不斷温暖着,感召着,鼓舞着越來越多平凡的人變得不平凡。

步入新時代,什麼是教師的職業情懷?是曾經的張麗莉老師,毫不猶豫用雙臂托起墜樓的孩子;是現在的張桂梅老師,20多年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用纏滿膠布的雙手託舉大山裏的女孩兒走向希望的明天;是今天的王紅旭老師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英勇壯舉!是許許多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四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愛心、責任和奉獻書寫起教師職業的擔當和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平凡的好老師們…… 這就是新時代教師的偉大和情懷。學習英雄,踐行託舉精神,其實就是在託舉着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6

20__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覆同意炎陵縣等5縣脱貧摘帽。炎陵縣為全省第一批脱貧的縣,不少幹部直呼“沒想到”。

“炎陵脱貧摘帽,是我們向20萬老區人民兑現的一個莊嚴承諾,是向長眠在這片紅土地3萬餘名革命先烈英靈奉上的一聲真情告慰。”黃詩燕曾説。

脱貧,黃詩燕帶着大家幹。20__年起,黃詩燕聯點幫扶大源村,幾乎一個月進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見黃書記到村裏來。一個七品官,每個月都進來村裏,不容易!”村民曾昭華老人説。

道路硬化、電網改造、路燈安裝、自來水,圖書室…幾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產生活上的困難,黃詩燕都盡力去協調解決。如今,大源村青山環繞,新居白牆黛瓦掩映在綠樹叢中,水泥路直通農家院,果樹遍佈山間,猶如一幅山水畫。這個霞陽鎮最偏遠、最落後的大村,成了遠近有名的風景村。

村民們沒想到,黃詩燕最後一次下村,竟是他們與黃書記的最後一面。“這樣的書記,少見,難得!”村民們説。

扶貧攻堅是黃詩燕眼裏的頭等大事。山高不如腳背高,路長沒有腳板長,這是黃詩燕經常説的一句話。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時間,黃詩燕走遍每一個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個村他都去過,差不多每個月都有一週在村裏走訪貧困户。”炎陵縣民政局局長吳集會説。

黃詩燕帶着同事們,堅持以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作為脱貧的關鍵,圍繞特色農業、生態工業、文化旅遊“三大支柱產業”持續發力。吳集會給記者算賬:黃桃、白鵝、菌類等特色農業帶動6548户21701名貧困人口户均年增收6800元;綠色工業帶動2692名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5萬元;39個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48家休閒山莊、354家“農家樂”帶動2112名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8萬元……

脱貧攻堅傾注了黃詩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貧產業選擇、重大文件制訂、重要舉措出台,小到貧困户建檔立卡手冊,他逐一梳理、逐一審定。

縣委辦副主任陳德望説,在脱貧攻堅戰場上,黃詩燕既是一線總指揮,又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連一本扶貧手冊,他都細緻入微研究設計。

過去為壓實扶貧幹部責任,表格較多,包括扶貧手冊、收益核算卡、貧困户退出確認書等,加重了基層扶貧幹部的文案負擔。黃詩燕很早提出來,化繁為簡,把多如牛毛的表格壓縮為一本簡潔明瞭的手冊,涵蓋脱貧攻堅方方面面內容。扶貧部門完成手冊初稿後,黃詩燕和相關部門一起,一行一行對照檢查,字斟句酌討論每項內容。“從20__年到現在,炎陵都在用這本手冊,國家、省裏來評估考核,都説這本冊子做得好。”

20__—20__年,炎陵全縣累計脱貧6647户22907人,5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16.57%降至0.54%。20__年2月通過省核查評估,在全省5個同類縣中,貧困發生率最低,為0.6%,羣眾認可度最高,為98.49%;當年6月,炎陵縣通過國務院專項評估檢查,錯退、漏評“零反饋”。

8年多時間,炎陵解決了15000多户農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的問題,新修或改造800多公里道路,全縣羣眾都用上了安全的飲用水。

如今,在炎陵,最舊的是縣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學校、醫院。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7

天藍雲白,陽光燦爛。和平方舟即將啟航,這是自20__年以來,該醫院船第七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

上午10時許,醫院船起航。雄壯的汽笛隨之拉響,宣告着和平方舟全體官兵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站坡的官兵個個英姿颯爽,向碼頭歡送的首長、戰友和親人揮手告別。

和平方舟“和諧使命-20__”任務,是前往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努阿圖、斐濟、湯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格林納達、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加、厄瓜多爾等多國進行醫療服務,預計將歷時205天。

和平方舟相當於一座海上的三級甲等醫院。按航行計劃,從舟山出發到第一站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將歷時15天。在這15天航渡期間,和平方舟的官兵在忙什麼?

打開和平方舟的航海日誌,原來船上的官兵把訓練和任務緊密結合,他們“航行一路、訓練一路、提高一路”。7月4日上午,和平方舟舉行了一場複雜海況下的全員額、全要素、全流程的海上醫療救護與後送演練。

“前方一艘某國滾裝船起火併發生爆炸,船上有20餘名船員受傷,現火已撲滅,請求我船醫療救援。全船立即進行海上醫療救護部署!”指揮員下達命令。

和平方舟立即向失事海域高速機動,從原來的正常航速18節提高到20節。2名醫護人員、2名取證人員和1名翻譯迅速登上隨船的直8JH型救生直升機,直升機隨即升空,前出搜救落水人員。同時,母船迅速放下2艘高速小艇,以30節航速向失事船隻駛去……

直升機飛行員馬東昇第一時間發現了落水人員,救生員陳浩隨即出艙凌空而下,在直升機旋翼掀起的波濤中準確地“抱”起了落水人員,僅僅2分30秒就完成了出艙下滑到救人進艙的全過程。

很快,2艘小艇也將20餘名傷員運至醫院船。檢傷分類是抵達醫院船後的第一個環節,負責分診的醫生根據傷員不同的傷情,將重傷員立即轉送至手術室,將輕傷員送往治療室。手術室已經做好了環境消毒、手術器械和心電監護器材就位等手術準備。一名傷員顱腦受損,在手術中,手術醫生通過無影燈上的攝像頭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與遠在上海的海軍軍醫大學本部專家組進行會診,制定出最佳救治方案……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8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校園媽媽”、“張媽媽”。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她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幸運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老師的生命價值觀非常清晰。

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説:“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台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9

有一羣這樣的人——“輕”,讓他們的夢想更接近星空和宇宙;“重”,讓他們的腳步更加豪邁壯闊。

他們就是中國航天員。

國家很重 個人很輕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20__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着陸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當航天員楊利偉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艙時,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此後,聶海勝兩度飛天、景海鵬三上太空,每次凱旋後的第一句話,還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八個字,字字懇切,重逾千鈞,折射出航天員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這份摯愛源於深知:為託舉他們一飛沖天,在祖國航天的各條戰線上,多少人把鋪蓋搬到車間,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專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輕人霜染兩鬢……

“祖國託舉我飛天!”景海鵬記得,為了研製我國自己的艙外航天服,女設計師張萬欣先後7次赴俄羅斯參加學習培訓,不僅刻苦鑽研技術原理,還主動參加操作訓練。由於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氣加壓後的艙外服,關節活動非常吃力,每次訓練結束後都渾身濕透,累得癱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來……俄羅斯專家十分驚訝地問:“她不會就是你們中國選出來的女航天員吧?”科研人員把一天當作兩天用,硬是靠着這種堅韌執着的拼勁,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8年才能幹成的事。翟志剛完成出艙活動後自豪地説:穿着自主研製的艙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覺真棒!

説起國家,航天員們似乎總有説不完的話,但提到個人,他們卻常常輕描淡寫:

20年來,在很多人看來,鄧清明是個“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親戚都會這樣問起:“只聽説是航天員,咋不見他上天哩?”作為目前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役航天員,鄧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訓練備戰,3次入選任務梯隊,卻始終沒能圓自己的飛天夢——“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你後悔嗎?”鄧清明這樣回答:“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戰友飛就是我在飛!”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裏迴盪着《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航天員們至今都感動不已……劉洋説:“如今當大家對我説‘你沒有變’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記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為我清醒地知道託舉我們飛天的雙手,一隻叫‘科技’,一隻叫‘國力’。”

榮譽很重 名利很輕

做得最多的是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三度飛天,榮譽等身。景海鵬收穫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個從農村長大的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名航天員,實現人生一個又一個夢想,登上一個又一個台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黨和國家教育培養的結果,我沒有別的方式來回報,只想盡我最大的可能多幹幾年、多飛幾次。”

如今,航天員中有7人已是年過半百的將軍,每次訓練他們仍然帶頭參加,高難科目搶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環境耐力與適應性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備戰“神九”任務的那年春節,劉洋在模擬器訓練館遇到了正練得熱火朝天的聶海勝,他笑着説:“年紀大了,只有多花點時間才能不落後你們年輕人啊!”

面對黨和人民給予的崇高榮譽,他們説得最多的是“榮譽屬於祖國,屬於全國人民,屬於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們做得最多的是回報國家、回報社會。20年來,航天員們走進校園、走進軍營、走進社會,用上千場報告、數百次公益活動,宣傳航天精神,播撒科學種子,詮釋了肩負的社會責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完美的太空一課讓“教師”成了航天員王亞平的第二職業;這些年,她到過全國近百所學校,與青少年學生面對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課,點燃了無數中國小生心中的航天夢想。一個孩子在給她的來信中這樣寫道:“我的夢想也是當一名航天員,請放心把接力棒交給我吧!”王亞平覺得,這是除了作為航天員飛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記憶。

計利只計國家利,留名只留集體名。“歸零,歸零,還是歸零……”發射前的讀秒倒計時沒有“零”,但每次任務結束後,航天員們的心裏都會補上這個“零”。“歸零”讓他們一次次放下個人的成績、經歷、得失,輕裝上陣,始終以從零開始的心態去迎接新的挑戰。

大愛很重 小愛也重

獻身航天事業的愛最重

從航天員公寓到家屬樓,直線距離不到500米,卻成了“最遠的距離”。10多年來,除雙休日外,航天員都按規定集中管理、訓練,經常過家門而不入。

“他們心裏不是沒有家,只不過自己的家是小家,築夢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們心裏不是沒有愛,只不過家庭親情是小愛,獻身航天事業的愛才是大愛。”一位航天員家屬這樣説。

在神舟六號航天員選拔訓練的關鍵時刻,航天員聶海勝的母親突發腦溢血。這個村裏公認的孝子曾經發誓要讓母親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可為了載人航天事業,他卻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為了不讓哥哥分心,弟弟聶新勝説:“哥,咱倆分個工吧,你盡忠,我盡孝。”

“一人航天員,全家航天員。”在學習訓練最艱苦的時候,家就成了航天員的“第二課堂”。成為航天員後,轉椅是劉洋的第一道“攔路虎”。為提高成績,劉洋的愛人就陪她一起“打地轉”,幫她計數,還要做好保護……

王亞平報名參選航天員之初,愛人決定放棄自己鍾愛的飛行事業,專心陪伴妻子踏上飛天征程。那段時間,細心的王亞平體會到了他的不捨,她説:“你就自由自在地飛吧,我能照顧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雖然見少離多,但卻正如他們約定的那樣,在天空和太空比翼雙飛,在各自的領域書寫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不要我了?”在備戰“神十一”任務期間,航天員陳冬的愛人為了讓他專心訓練,不得已,將雙胞胎兒子中的一個送回了老家,經常“失蹤”的爸爸讓孩子心裏“犯了嘀咕”。聽到電話那頭稚氣的疑問,陳冬在愧疚之餘,只能極力剋制自己,心無旁騖地投入到訓練任務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現回饋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體會失重,心靈卻不會。”20年來,這句話深深銘刻在每一位航天員的心裏,激勵着他們接續奮鬥,一次次地在“重與輕”間做出人生無悔的選擇。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10

初到盧灣一中心國小工作時,吳蓉瑾是一位中隊輔導員。在上課之外,她很喜歡帶着孩子到處跑,哪怕只是雙休日的小隊活動,她都樂此不疲。有一次,吳蓉瑾帶孩子們去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她發現,孩子們很開心,但就是聽講解時很不認真。對孩子們來説,開心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不用上課、不用寫作業了,而不認真是因為講解員説的內容他們“聽不太懂”。

“這樣的情形其實挺普遍的,相比去公園,去郊遊,帶國小生去各類場館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效果確實一般。但沒想到的是,吳蓉瑾老師真把這件事當問題去研究了。”盧灣一中心國小的陳麗麗老師當時和吳蓉瑾在一個辦公室辦公,她記得,就在那次參觀後,吳蓉瑾特地尋求了學校大隊部的幫助,並帶着各個年級的學生又去中共一大會址開展了一次小調查,對館內的陳列、參觀路線特別是講解人員、講解內容等方面都聽取了孩子們的意見,最終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

20__年初,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工作的楊宇第一次踏進盧灣一中心國小。作為校外輔導員的她,滿懷信心地給那些即將參與志願講解的孩子們做起了培訓,讓他們明白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一大開會的前後經過。沒想到,孩子們千奇百怪的問題還是讓她“猝不及防”——“一大會議分兩次開,到底哪裏才是黨的誕生地?”“為什麼一大代表都是男的,且只有兩位登上天安門城樓?”楊宇用自己的理解努力“答疑”,可孩子們的眼神依舊似懂非懂。走出教室,吳蓉瑾向楊宇提了一個大膽的建議:“能不能在你們的指導下,讓孩子們自己寫講解稿?”

隨後的幾個月,吳蓉瑾帶領孩子們和紀念館的叔叔阿姨一起講故事、看視頻,聊天,磨稿,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把解説詞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沒過多久,全國第一個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指導,國小生執筆的兒童版講解稿就這樣出爐了。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11

餘元君,生於洞庭湖畔,感受着水旱災害無情,從小就立志為家鄉做些貢獻。進入湖南省水利系統25年,走遍洞庭湖每一條水系、每一處堤防,全心守護這一江碧水,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獻給所鍾愛的事業。8月9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餘元君的先進事蹟,正式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_時刻即日起推出“時代楷模餘元君”系列報道,細數他在平凡崗位和工作中的不平凡事蹟。他嚴謹務實、勇於創新,科學統籌生態保護與治理開發,始終保持創業激情和奮進狀態。

一、嚴以律己,清白做人

對待上門送卡送禮品,請求在水利工程項目上通融一下的承包商,餘元君向來都是嗤之以鼻。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進入水利系統25年來,餘元君經手的項目有上千個,項目資金達到數百億元,但他始終保持着高度清醒,沒有動用手中的職權為家人和朋友行任何“方便”,為支持餘元君上學而輟學的兄弟姐妹,至今仍在農村務農,或在外省工廠務工。

二、寬以待人,熱心公益

對待上門求教施工技術難題的施工人員,餘元君卻是不厭其煩地詳細講解,甚至將自己辛苦收集整理的珍貴資料無償相授。餘元君乾淨做事的風格,一度讓家人認為他變得決絕無情。但聽説家裏晚輩上學費用有困難,餘元君二話不説,幫忙資助學費、生活費。家鄉要修一條水泥路,餘元君也立馬從工資卡中取出2萬元錢,當了解到修路資金缺口比較大後,他再次取出3萬元現金,交給村幹部。到底什麼是親情,什麼是鄉情,餘元君分得一清二楚。

三、後繼有人,星火相傳。

餘元君的事蹟讓人感動,他走後,更多的人開始瞭解這個平凡之人的非凡之處。全國水利系統幹部職工掀起向他學習的高潮。餘元君的兒子將許久未回家的爸爸視為偶像,立志將來成為爸爸那樣的科技工作者。他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獲得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已經從臨時工成長為優秀的項目管理員,他的兒子也取名為餘夢澤,以洞庭湖為名,意為傳承好守護洞庭湖一江碧水的精神。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12

黃詩燕有兩本泛黃的《馬克思傳》,是炎陵縣95歲老黨員張朝秀臨終前送給他的。黃詩燕將其視為前輩對他的期許,始終將書擺在書櫃最醒目處。

20__年,炎陵縣尚有1.49萬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全部解決需投入6億元,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7億元。

“不能安居,怎麼脱貧?”黃詩燕發“狠話”拍板:“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還要給一塊菜地,造個小雜屋。以後生活好了,房子還會加層,要按兩層樓打地基,留樓梯。”

除了多方籌資,他還大力節省開支:老舊的縣委大院不裝修,紅磚裸露的辦公樓不改建,掉漆的辦公桌不更換……闖過道道難關後,全縣1250户易地扶貧搬遷户住進新房,2543户農村貧困户實現安居,1.1萬户農村危舊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檔立卡户張連軍説:“我20__年從山裏搬來,黃書記來我家19次,給我一家3口推薦了工作。他真的比親人還親!”

在黃詩燕帶領下,炎陵縣幹部羣眾眾志成城抓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累計脱貧7224户24056人,貧困發生率從19.5%下降到0.45%,成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在霞陽鎮石子壩村,陳遠高告訴記者,黃詩燕去世前幾個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樹雖然不在了,但黃書記支持村裏修的路、改的電網都還在,桃林面積也從百十來畝發展到近20__畝。”陳遠高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會一直念黃書記的好!”

時代楷模發佈廳向抗疫英雄致敬心得體會 篇13

這是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救援,也是一次次隨時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艱險任務。38年來,肖文儒從一名普通的礦山救護隊員做起,先後參與、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羣眾1000餘名,在多起重特大複雜礦山事故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已經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的肖文儒經常深入救援一線,用經驗與智慧、職責與使命,挽救一個又一個生命。

將生死置之度外

應急救援與風險、災害、事故作鬥爭,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是讓普通人“敬而遠之”的職業。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隨後的幾次任務,讓他真切感受到應急救援的危險。

一次,原大同礦務局一煤礦採空區着火。身為技術員的肖文儒冒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温,帶着隊員打密閉牆。井下熱浪翻滾,所有人只能閉着眼睛作業;在之後的一次任務中,他親眼目睹曾朝夕相處的戰友在濃煙中迷失方向,碰掉氧氣呼吸器從而失去生命。

高温、缺氧、二次爆炸,險情時刻威脅着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危。肖文儒至今還對上世紀90年代的一起煤礦火災事故記憶深刻。當時,由於通風不暢,煤礦井下積存了幾十噸煤粉的中部巷道發生自燃,身為救護大隊副大隊長的肖文儒帶着2名隊員緊急趕往事故現場。當舉起水槍開始滅火時,他突然意識到,水、火、瓦斯、煤塵等多種致災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間內交織疊加,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極大。

“卧倒!”話音剛落,隨着水槍裏噴射而出的水柱,“轟”的一聲巨響,二次爆炸發生了。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並未驚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槍繼續滅火。“我知道氧氣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勢。如果當時我停止滅火,可能就犧牲了。”肖文儒説。

在肖文儒38年應急救援生涯裏,這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太多。20__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龍新礦業有限公司思山嶺鐵礦措施井井口發生炸藥爆炸事故。按照應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對散落在廢墟中的炸藥、雷管渾然不覺。直到天亮後救援人員清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被“炸藥包”包圍了。

教科書式的救援案例

“肖文儒總能在最短時間內作出科學決策和正確判斷,是礦山救援的一張‘名片’。”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説。

2020__年初的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被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被困人員處於井下約600米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同時現場地質情況頗為複雜,鑽孔救援難度極高,井下湧水也時刻威脅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環境。

起初,現場指揮部決定佈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但由於該礦巖層地質條件複雜,不僅有構造破碎帶,而且2號鑽孔卡鑽廢棄。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肖文儒果斷向指揮部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台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1月13日開鑽的3號鑽,孔鑽至井下521米處時,井底偏移達7.4米。經專家組充分論證,決定由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打通。在救援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由於3號鑽孔湧水在巷道積聚,工作組建議指揮部啟用備用的4號鑽孔代替3號鑽孔,承擔“生命通道”功能。為防止4號鑽孔發生湧水,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被指揮部採納。

最終,在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全力指導和幫助下,經過1000多名搶險救援隊員14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成功救出了11名被困礦工。

始終奮戰在一線

38年的應急救援生涯,肖文儒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危險與困難,同時也收穫了榮譽和感動。有一次,肖文儒帶隊成功救出井下被困人員後,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攔住他,“撲通”一聲向他下跪:“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這一幕永遠刻在肖文儒的腦海中,讓他深深認識到這份工作的偉大與光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8個沉甸甸的大字,不僅貫穿肖文儒應急救援事業的始終,而且也是他內心深處對於人民“守夜人”最樸實的承諾。

“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難,但當被困人員被救出來的那一刻,我們心中那種欣慰、喜悦、激動,是做其他行業很難體驗到的。”肖文儒説。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為應急管理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代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羣眾遊行活動,登上“眾志成城”方陣彩車為新中國慶生,當彩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他不禁熱淚盈眶。

紛至沓來的榮譽和讚賞並沒有讓肖文儒迷失方向,他仍像剛工作時那樣,奮戰在搶險救援第一線。“他始終堅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方案才更有針對性,救援行動才更有效。”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説。

肖文儒説,機構改革後,礦山救援隊伍與消防救援指戰員共同戰鬥,學習了很多,也認識到不足。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邁,“我將始終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堅強意志,擔當作為、履職盡責,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頭、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不畏艱險,逆向而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8lml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