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聽金教授的培訓講座之後,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師的高尚人格它們不僅應當反映在內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更加應當體現在外在的言談舉止上。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教師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注重修養,注意言行,處處給學生做出表率,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學生受到影響,其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受到約束,得到修正。

具體説來,教師的禮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儀表。主要包括衣着髮式,修飾打扮等,是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外部形態。日常工作中,我對自身的着裝及修飾等方面還是比較注重的。首先是髮型,我幾乎從不披散着,一貫梳成馬尾辮,簡潔而利落。其次是衣着,我總會保持得又幹淨又整齊,衣服上沒有較為明顯的污漬,隔兩三天便會及時更換清洗;另外,服裝的式樣也能做到樸素大方,協調得體。

二、舉止。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它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中的“人體信號”。這要求是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振奮的神態,要與教育教學過程密切配合,發揮出最佳的輔助作用。在我看來,教師注重了自己的着裝,但在坐立行方面卻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行為,也是非常難看的。

三、語言。這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要規範純潔,準確鮮明,生動幽默,要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啟動學生求知的慾望,撥動學生上進的心絃,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進學生的心田。教師的語言還要情理結合。要讓學生知曉做人的基本道理,讓學生在思想上認同以後再加以行為上的引導,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不斷積累加強自己的人格素質。

四、禮儀。主要是指教師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文明禮貌行為的總和。教師要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從而不但給學生以良好影響,同時也促進全社會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係的形成。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就意味着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着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着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 篇2

通過這次的學習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英語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訓練技能的指導者、強化者和督促者。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並適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提高學習質量。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語言環境。

1、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説中文,儘量嘗試通過手勢、眼神、動作和口令等輔助手段來組織教學。(用英語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創設英語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例如:當某個教學環節要結束時,老師説one, two, three或者以chant的形式Close your book, Open your eyes!讓學生一邊回答 OK。All right。一邊迅速坐端正。

2、我要求學生在公共場合嘗試用英語打招呼;凡是英語課上,就要求學生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如果學生遲到了,就必須説May I come in?老師也會有禮貌地迴應come in, please!

二、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於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説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於一體,它擺脱了死記硬背的舊模式。我在教學中,經常請幾人一組運用所學的知識表演,成效較大。例如我在教Unit9 Merry Christmas!的重點句型Theis for you。時,先創設Christmas party的情景,學生在聖誕party上相互祝福並贈送禮物。通過學生之間的策劃交流和生動的表演,學生在歡樂愉快的情境中學會了該重點句型,達到了人人能説的目的,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聽、説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提問和對話,這樣老師問學生、學生問老師、學生問學生,就由單向到雙向、由雙向到多向,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語言材料,從而保證了聽説訓練的質量。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 篇3

暑期參加了開發區教育局組織的中國小音樂教師培訓,受益匪淺。通過認真細緻地學習,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教學業務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層次的提高對這次音樂教師培訓有一些心得體會。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名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1、終身學習,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相對來説,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

2、提升個人魅力,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要求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書是最好的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3、熱愛學生,真誠可以是一面鏡子,也可以是一種無敵的武器,對待學生,對待花樣年齡的青少年,除了真誠還能用什麼方式來打動他們,獲得他們的信任呢?在教師生涯中,我將本着對學生對職業的熱愛,堅決地走下去。

4、不斷反思,要想從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少了這個環節;不斷的反思、改進。教師職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斷的反思與積累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並且能將這種方法深化為一種理論,這便是做一名教師的最高境界了。

以上我通過這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在音樂這條路上我希望我能越走越遠,在教師這條路上我希望我能越走越好,謝謝。

培訓之後的心得體會 篇4

經過四天緊鑼密鼓的培訓,在強大的壓力之下,用腦過度、精疲力竭之後,發現自己瘦了很多,雖然如此,但在知識的擴充和技能的提高方面卻不得不説還是受益匪淺的。其培訓模式分為集中講座、體驗學習、分組討論等部分,通過學員間的交流討論活動,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打造其團隊意識和奉獻精神。

第一天着重講述了中國小教師職業理念指引,主講人為王紅老師。為中華而教的口號響徹耳邊,貫穿其中的是愛、責任與價值。教書育人四個字作為教師的神聖使命,承載着太多的責任,排山倒海而來,初始時,還感覺到後脊背一陣發涼,不禁一身冷汗。以前都説,教師是一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其實不然。苦行僧不是教師,教師不是苦行僧。惠人達己,立德立人,作為一種職業的基本哲學,同樣適用於教師行業,換言之,教師同樣需要打造互惠共贏的局面。惠人達己是我們為人處事、教書育人的價值追求,而立德立人則是我們如何達到上述價值追求的基本準則和途徑。我們在此種價值觀念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為成為一個成功優秀的教師而努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只有堅持不懈的信念。當然,光有信念,喊喊口號是不行的。在培訓第二天,就進行了中國小課堂中的探究式教學的探索,以及學習一些上課的技巧和與學生相處的藝術。無論是教書育人的教師,還是全身心為學生服務的班主任,在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都需要藝術性。學習完理論過後,第三天就是實踐期。從模擬課堂到模擬班會,各分為不同的五個小組,組與組之間,各個組員之間,都進行了有效的溝通與探索,凝結了每個人的智慧結晶,展現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風采。在實踐中還總結自己的成果,為下一次實踐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不僅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還強化了我們的師範技能。此外,經過了頭腦風暴式的強壓進攻,鍛鍊了靈活的思維能力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

最後一天,是參觀珠江投資集團,體驗企業成功文化。這一天算是我們忙碌過後的小休閒,整個行程在樓房、別墅中穿梭,其中還有温馨生日的小插曲。邱基堂老師帶着我們幾十個大孩子,從廣州到從化,一路風雨兼程,在歡聲笑語中揮灑汗水,收穫紛繁複雜的體會。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別墅區了。隊員們樂此不疲地沉浸在各個角落裏,享受着每一秒的文化感染,感受其中的時空穿越。因為那些建築都是以古典優雅的歐洲風格為主,華麗閃耀的裝飾,讓我們有些分不清自己所處的時空了。感慨頗多,因其一聲聲的哇哇大叫,驚訝欣喜溢於言表。

四天,説短不短,説長也不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忙碌與休閒兼得,可謂完全符合中庸之道了。無論如何,這些天來,還是經歷了一番歷練過後的成長的。在教師的成長路上,我們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很多,需要不懈的努力。年輕人不怕吃苦,因為我們收穫的將是一生的幸福。

因為愛,因為責任,因為價值,我們將共同撐起教育的一片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9ye3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