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

科學發展觀帶給大學生的重要作用

科學發展觀帶給大學生的重要作用

正確分析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帶給大學生的重要作用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可以説,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出發,其體系具有三個最為明顯的特徵:

其一,它必須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發展度”,發展度強調了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特徵,即判別一個國家或區域是否在是真正地發展?是否在是健康地發展?是否是理性地發展?以及是否是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存空間的前提下不斷地發展?

其二,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協調度”,協調度強調了內在的效率和質量的概念,即強調合理地優化調控財富的來源、財富的積聚、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在滿足全人類需求中的行為規範。即能否維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效率與公正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市場發育與政府調控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當代與後代之間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持續度”,即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長期合理性。持續度更加註重從“時間維”上去把握髮展度和協調度。建立科學發展觀的論體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徵,即數量維(發展)、質量維(協調)、時間維(持續),從根本上表徵了對於發展的完滿追求。

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的思維理念。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它的基本內涵是:一是堅持發展這個主題;二是全面發展;三是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所謂堅持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着眼於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所謂協調發展,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後代着想。發展觀必須是“科學的”,而不是“非科學的”、“不科學的”或者“偽科學的”

科學發展觀與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關係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的主體是人,離開人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社會進步中最重要的主體力量,發展就無從談起。而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社會進步中最重要的主體力量的佼佼者——當代大學生,更需要樹立和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科學發展觀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1、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高度關注經濟社會發展時,同樣高度關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的全面提升。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説,關鍵在人”。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江澤民同志反覆強調,人才是社會的各種資源中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人才競爭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胡錦濤同志也強調,“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由此,努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對最根本的社會發展動力的激發,是對最關鍵的社會發展主體的塑造,它構成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2、科學發展觀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機制保證

大學生髮展和社會發展是互為因果和辯證的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現了青年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兩種辯證。其一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的衝突是以“青年化”表現出來的,如當年的“人生觀大討論”,這是“社會問題的青年化”,是文化性問題。其二是隨着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後,大學生在強大的社會結構面前無能為力,產生了結構性問題,比如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這是“青年問題的社會化”。隨着我們進入現代化進一步的起飛階段和深化階段,大學生問題很可能是文化性問題和結構性問題的並列狀態和並行狀態。科學發展觀的終極目標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它為青年大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它不僅增加了青年大學生的發展機會,更重要的是為社會青年羣體中分派的普遍化和公平化提供了條件,同時為減少青年大學生問題的發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在全球化和多元時空的時代,在當今青年大學生面臨自我認同和文化認同雙重困境的形勢下,強調協調發展,就為減少青年大學生的結構性問題和文化性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契機。

3、踐行科學發展觀是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經過建國50年、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社會以至於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崛起”和國際上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都反映了中國正在發展這個客觀現實。快速發展不可避免也會帶來了一些問題,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方面出現不平衡。雖然這些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但是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就會阻礙更好地發展。我們黨正是在這樣一個客觀的現實面前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實現了認識上的新飛躍。然而,科學發展觀要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任重而道遠。很多人雖然口頭上講科學發展觀,但頭腦裏還是片面的發展觀。由此,實踐科學發展觀是一個長遠而偉大的任務,它最終要取決於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今天的理想就是未來的現實,贏得了青年,就贏得了未來。由此,高校的人才教育應該以長遠的目光,踏踏實實地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讓大學生能夠意識到社會發展最終的方向是和諧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在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實踐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專業人才,做科學發展觀的堅定實踐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kexue/wz6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