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精選6篇)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精選6篇)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 篇1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教育廳和學校做好線上課程思政文件精神和要求,外國語學院進一步落實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課程思政工作,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線上教學課堂的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作用和線上教學課程的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教育和引導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確保線上教學課堂風清氣正,嚴守師德師風底線和紅線。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精選6篇)

推動跨學院合作,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頻共振。外國語學院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獲批兩項校級質量工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類課題,組織教師積極參加“課程思政”專題培訓。自疫情防控以來,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其重點推進思政教育工作室項目為切入點,推進跨學院合作,開展課程思政專題研討。總支書記趙睿從自身思政教育的學理背景出發,從“路徑問題”、“維度問題”、“具體內容分類”三個方面與學院教師進行教學理念深度交流,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通過時空雙維拓展和“四個自信”的框架搭建解決“課程思政到底融什麼、如何有效融”的教師之問;同時學院就開拓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第二課堂”活動進行交流研討,力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課程交融會通,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頻共振。

對接價值需求,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促進。外國語學院結合學生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調查學生價值需求,探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情感接受能力的育人效果提升機制。同時利用線上學習的平台,通過對學生學習成效和學習軌跡的跟蹤分析,發掘學生的“價值需求側”,加強大學英語課程育人資源的共享和整合,深度挖掘各門課程中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把防疫抗疫題材融入教學,把防控工作中的生動實踐變成課堂教學的豐富內容,着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激勵學生勇於擔當,充分發揮課堂思政育人功能,確保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兩不誤、兩促進。

創新教學模式,拓展課程思政空間見成效。外語“課程思政”傳播的價值引導轉化無論是知識傳授還是價值引導,都是學生認知領域觀念的重構過程。目前學院通過“線上+線下”和“課內+課外”兩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不斷拓展課程思政空間,延長課程思政時效,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各種或基於語言、或基於主題、或基於項目的任務,置身於話題展示、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時事報道等語言活動之中,通過團隊協作,共同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強社會責任和感恩意識教育,加強防控教育和身心健康意識教育,從而提升價值引領和意識形態教育效果。

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學院將課程思政的切入點放置在學習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最美“逆行者”,培養學生不畏艱難、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和敬畏生命、崇尚真理的科學精神,逐步形成了師生攜手、堅定信心、科學抗疫、正面發聲、積極行動的共識,在外語課程有機融合課程思政邁出可喜的步伐,是課程思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有益探索。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 篇2

“在這殘酷疫情之下,有温暖、有大愛;在我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新時代的年輕人在這場災難中知曉了自己的責任!”這是該校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大學生宋雨霖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張濤提交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業中一段話。

春季學期因為疫情無法開學,但網絡授課如期舉行。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研室改成了“線上教研室”,思政課教師們緊密結合全國抗擊疫情的最新時事,精心構思教學主題,巧妙設計作業環節。以“見字如面”為主題的書信,以“聲援武漢”為主題的音頻,以“一分鐘演講”為主題的微視頻成為開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這些網上互動和課下作業充分發揮網絡授課的優勢,通過融媒體技術,集合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表達方式開展教學,進一步增強了愛國主義大課堂的親和力。

不僅僅是思政課,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目前開講的1676門網課課程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以戰“疫”為切入點,把網上課堂變成課程思政的“網紅”課堂。900餘位任課教師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加牢記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在這場特殊的戰鬥中,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同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並肩守護好學生的精神家園,將偉大的戰‘疫’精神有機融合進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中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嶽金霞説,這樣的“網紅”課堂讓大學生通過這場特殊的戰役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樹立起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 篇3

疫情下,高校的思政課堂是怎樣的?

當談到中國精神,浮現在學生眼前的不單是知識點,還有一個個堅守在戰“疫”一線,默默付出的身影;當提到疫情防控體系建設,也不是囿於課本上的概念,而是源於生活的感悟。

近日,不少福建高校開啟思政“雲課堂”,高校黨委書記進課堂講學、疫情防控成了思政課的“活教材”,讓福建大學生對當前形勢和思政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份投影PPT、一個話筒、一方鏡頭、一根網線,構成了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萬人齊聚的思政“雲課堂”,鏡頭這端的主講人,是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萬泉。

“針對此次疫情,今天就由我給大家上一堂戰‘役’公開課,和大家談談如何科學應對疫情,確保平安有序。”近日,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萬泉準時出現在“雲端”課堂,以“科學應對疫情,確保平安有序”為題,在線為全院學生、全體專兼職輔導員、思政課教師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在這堂課上,除了向學生們介紹如何做好家中和返校途中科學防控,萬泉也談起自己經歷這場疫情後的一些體會和思考,有關生命、自然、規矩、健康、習慣、感恩、家庭和國家。

“關於生命,疫情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必須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大學生要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鋭氣,充分發揮生命的創造力,在為社會作貢獻中努力提升生命的價值,在創造中書寫人生的壯麗篇章。”

“關於自然,唯有尊重與和諧才是應該秉持的理念。作為林業院校的學生,我們更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知林愛林、熱愛自然,刻苦鑽研農林專業知識,積極投身到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全面推進福建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福建的建設。”

“關於感恩,在最美‘逆行者’的感動中,讓我們懂得常懷感恩之心,並努力爭做一個充滿愛、傳播愛、奉獻愛的人。”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共同戰“疫”,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萬泉對學生們説,“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鬥爭,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及優越性。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真正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譜寫抗擊病毒的新時代凱歌,讓我們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

疫情下的“思政課”引學生思考:

戰“疫”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這種精神是應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各種艱難險阻的動力源泉。此外,這次疫情也引發了對於生物安全、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衞生科研攻關體系及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思考。

這些與戰“疫”最新消息同頻的思政課堂教學與學術研究,總是第一時間在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上同步展開。疫情中湧現出人和事,都成了思政課鮮活的案例。

據悉,2月17日,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空中思政課堂”,並在課程中增設了“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如何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課堂討論,以及疫情中不同人不同表現作為正反案例來詮釋價值觀的疫情教學專題,講述好疫情中的中國故事。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位授課教師説,通過發揮思政課教學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湧現出的感人故事和英雄楷模、新時代愛國主義最鮮活的案例、黨中央的聲音和囑託及時傳達給每一位大學生,為打贏這場戰“疫”貢獻力量,講好“思政大課”。

戰“疫”下的思政課,讓學生們不囿於課堂上的理論,而是鑑於案例得出真知灼見。

黨委書記的“開學第一課”引發了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技術1802班江同學的思考: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為疫情做些什麼?應該擔負起哪些應有的擔當?

來自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新聞專業1801班的沈同學説,“20__年的開端我們就迎來了一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看到了各國間的互幫互助。‘開學一堂課’讓我更加深刻領會到面對疫情要時刻保持理性,用科學、積極的方式對待這場戰役。”

福州大學“空中思政課堂”的學子也紛紛留言,“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才認識到,其實我們每個人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的人,都是在生動詮釋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哪怕是我們這些把自己隔離在家,認真上課的人!”“原來思政課可以這麼有意思,英雄其實離我們這麼近。”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 篇4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春節變得有些冷淡,而在我們大年三十在吃年夜飯的時候,一位位白衣天使卻早早收拾好行囊,奔赴一線,夜以繼日的投入戰“疫”一線。

我們雖然看不到他們可愛可敬的面容,但我們卻知道他們是這個春天裏最美的風景,是敢於同時間跑、同病毒較量的真英雄。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簡稱又叫20__-ncov,一時間,全國各地的人民人心惶惶,口罩也成了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年貨”和前線的“戰略物資”。

在這種危急關頭,一些些醫護人員、一批批志願者、一位位白衣天使和一名又一名的當紅明星在第一時間積極行動。捐款、捐消毒液。、捐口罩;奔赴一線,抗擊病毒;召集募捐。,挺身而出。這些都是此次疫情的奉獻者。也是讓我們應當敬佩的人民英雄。

對戰疫在一線的奉獻者致敬,是全社會彙集起來的戰“疫”正能量,你們在前線不計生死,救死扶傷,不負眾望;我們在後方竭盡所能。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

參加過非典的鐘南山院士,孝壟之年。,再次“掛帥”。“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是他的錚錚善言!“有一座山叫“鍾南山”,也是人民對鍾南山院士的致敬。”

“前方戰“疫”酣,後方勿牽掛。為奉獻者致敬,為守護者守護”。所凝聚起來的磅礴之力,是奮鬥在一線醫護工作者的無畏衝鋒的堅強後盾。因為有你們的義務反顧,才有我們的用心守護,疫情消散,春暖花開的日子不會遙遠。我和你們的家人一起迎接英雄凱旋。

最後我在這裏向奉獻者致敬,向醫護工作者致敬,等待你們的凱旋歸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 篇5

20__年的春天,註定是不平凡的。在我們歡慶春節之際,一場疫病從武漢出發,向神州大地席捲而來。在我們還沒搞清楚它姓甚名誰時,它已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使本該充滿歡聲笑語的春節裏,讓人們的內心變得壓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幾萬例確診感染病例。死亡人數超過20__人。一時間,我們手足無措。就在這時,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紛紛向武漢集結,冒着生命危險前往一線,為我們築起了一道防護牆。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幫我們過關!

83歲的鐘南山院士,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本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卻衝在控制疫情的第一線,以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安撫大家對未知的恐懼,安定人心,温暖人心。

張英傑是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ICU主治醫師,在家中,張英傑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因為科室工作繁忙,加上孩子還小,自己已經兩年多沒有回孃家了。這次疫情爆發後,她更是第一時間主動請戰,瞞着遠在山東的父母去了前線。面對此次支援,張英傑説只有戰勝了疫情,才有共同的幸福。各地支援武漢的3.2萬人中,有多少不是如此呢?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吃五穀雜糧的,也有父母老小,並不是特殊材料製成的金剛不壞之體。是什麼讓他們臨危不懼、逆流而上?他們説:“自己既然當了醫生,不救病人做什麼,不去武漢支援,就是不配醫生這個稱號!”

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是我們的英雄。作為學生,對英雄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好好學習,努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踏上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途,發光發亮,這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醫生,此去欲何?”

“戰疫情,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這是他們的宏願。

願山河無恙,願每位“戰士”都平安歸來!

時代新人説記中國戰疫精神觀後感心得 篇6

今天是4月6日,也是清明節的後一天,我們瑞安市集雲實驗學校國小部的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要到西山去烈士館掃墓。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裏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説説笑笑,嘴裏還不時的唱着:“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過了一會兒,就到了車站。我們步行走到了西山,去西山的掃墓的學生非常多,有國小生,中學生。我們順着石階走了上去,我看見不遠處有一株大榕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我們繼續順着小路向上走,路旁有一些松柏,有的像一把大鐵錘,有的像一團小棉球,還有的像合攏的綠珊瑚……形態不一,多姿多樣。我又沿着草木茂盛的石路直上,終於來到烈士館,向西遠眺,太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半邊臉。通過了狹窄的小道,我們到了後院。

“哇”!我叫了一聲,你猜我看見了什麼?原來我看見了一棵櫻花樹,因為昨天下過雨,所以櫻花樹下很潮濕,櫻花像珍珠一樣落了下來,落在了地上和石階上,那紅紅的櫻花,不正是革命先烈們在戰場上撒下的鮮血嗎?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裏無比的悲傷……

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在解放戰爭中,瑞安籍的戰士去打仗,英勇犧牲的人很多,共有90多名犧牲了,陳列館中劉英烈士36歲犧牲,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温州被捕,經過審問,劉英同志一言不發,甚至連舌頭都沒動一下,最終在同年5月18日壯烈犧牲了。還有謝文錦,蔡雄等烈士離開了陳列館,我們排隊走出,忽然,我看見幾根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仿拂看到烈士們為了保衞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向前,永不放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zjd06y.html
專題